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施工组织设计(矿山治理)

发布时间:2020-03-02 12:37: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目录

第一章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第二章 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 第三章 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第四章 施工安全措施计划 第五章 文明施工措施计划 第六章 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 第七章 施工环保措施计划 第八章 冬季和雨季施工方案 第九章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第十章 承包人自行施工范围内拟分包的非主体和非关键性工作 第十一章 成品保护和工程保修工作的管理措施和承诺 第十二章 任何可能的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 第十三章 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人的配合 第十四章 招标文件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一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治理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的北部,行政区划属于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管辖。地理坐标为:

东经 120°03′38″—120°04′10″, 北纬 43°53′30″—43°53′47″。

集通铁路在天山镇设有旅客列车站,省际通道在天山镇东北2km处通过,省际通道与赤大高速相连,可通往赤峰市区,国道303线在天山镇中部东西向通过,交通便捷。

1.2水文气象

治理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温带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温差大,夏季短促炎热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少雨光照充足,冬季寒冷漫长多北风。治理区位于辽河水系西拉木伦河流域,天山河为治理区地表水的排泄河流,属于西拉木伦河流域的乌里吉沐伦河上游支流,平时干涸,雨季有短暂径流,地表水资源贫乏,每年降水集中在7~9月份,该时段天山河有暂短的洪流形成。

1.3地形、地貌、地层

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查布嘎山地貌上属丘陵区,地形整体上西南高东北低,海拔高度约404.8~492.3m,相对高差约70余米。查布嘎山呈之字型分布,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西部查布嘎山基岩裸露,其余均由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区内沟谷不发育。人工采石对原生地形地貌产生了较大的破坏,形成了多处陡坡和采坑,并堆积了较大的废弃渣石堆,地表为第四系覆盖,区内植被较发育。

治理区基岩全部被第四系地层所覆盖,区域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岩浆岩不甚发育。本区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Q)和侏罗系(J)。

1.3.1第四系(Q)

第四系上更新统(Q31dl-pl):分布于丘陵区基岩之上,厚度一般为3m~10m。主要为黄色黄土状粉土,结构疏松,块状,柱状节理发育,具大孔隙及钙质网纹,偶见小砾石。

1.3.2侏罗系(J)

罗系上统上兴安岭组(J3s): 该组地层主要为一套凝灰碎屑岩和酸性火山岩,按岩性特征分为上、下二段。

1、上段(J3s2):以暗灰色,灰白色流纹岩为主,角砾酸性凝灰熔岩及透镜状珍珠岩次之,厚度大于590m。

2、下段(J3s1):上部为灰白色、灰紫色凝灰砂岩、砂砾岩、角砾夹酸性凝灰岩;下部为酸性岩屑凝灰岩、凝灰熔岩、酸性熔岩夹凝灰砂岩等,厚度大于716m。

3、侏罗系上统下兴安岭组(J3x):

岩性上部为酸性、中酸性熔岩、凝灰熔岩夹安山岩;中部为安山岩夹少量凝灰粉砂岩;下部为中性、中酸性凝灰岩、酸性熔岩,少量凝灰砂岩,底部有角砾熔岩、集块岩等,厚度大于1930m。

1.4地质构造

治理区区域上位于阴山东西向构造带东段—西拉沐沦河东西向断裂带北侧。主要构造形迹有:

1.4.1东西向构造带,燕山中晚期侵入岩明显受其控制;

1.4.2华夏系构造,主要为刘蹶子沟复式北斜(轴向两侧倾角60°~70,由石炭系中统地层组成)天山镇—鲁北镇复式背斜(走向35°~45°,轴部为二叠系下统青风山组及少量石炭系上统,两翼为侏罗系上兴安岭组);

1.4.3新华夏系构造—大兴安岭隆褶带南缘。区内老构造比较复杂,且以压性断裂为主,主断裂有二条:

1、天山镇新华夏系断裂和双山子新华夏系断裂,主压面走向小于25°。

2、查布嘎山构造:查布嘎山位于乌里吉沐沦河北侧大兴安岭隆褶带南缘,东邻松辽沉降带。地层总体呈南西倾斜的单斜产出。以断裂构造为主,为多次构造活动的产物。

1.4.4区域地壳稳定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86-2001),比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查布嘎山所在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6.5度)。据赤峰地震局有史以来资料记载,查布嘎山几百公里范围内,地震级小于ML5级,距查布嘎山30km的巴林左旗,在2003年发生过地震,地震烈度为5度。所处区域属地震不活跃,强度不大的相对稳定地区。

据已有资料,治理区无新构造形迹,属于区域地壳相对稳定区。 1.5水文地质条件 1.5.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阿鲁科尔沁旗幅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分为松散层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个类型。上所述,在区域上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赋存与分布规律大体自山前到平原,地下水由局部的承压水渐变为潜水,含水层厚度由薄变厚,埋藏由深变浅。河谷平原地带水量丰富。

1.5.2治理区水文地质条件治理区以低山区为主,区内的地下水类型包括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与基岩裂隙水两类。

1、地下水类型及特征

治理区地处大兴安岭南西端与辽西低山丘陵交汇处,区内含水层包括:

(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厚度小于10m,含水层由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组成,其岩性为砂卵石。水力特征为潜水。

(2)基岩裂隙水,为区内主要含水层,受基岩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基岩风化裂隙发育深度一般在10m~20m,含水层厚度一般为5m~10m,风化裂隙水涌水量一般小于10m³/d,在构造破碎的富水带涌水量可达1000m³/d以上。

2、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治理区地处低山丘陵区,地下水显示补给、径流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基岩裸露区及残积、坡积层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但由于本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降水量有限,从而制约了地下水的补给总量。

区内地下水的水力坡度较大,径流条件较好。

自然状态下地下水排泄途径主要是向下游的侧向径流排泄;另外,居民的生活用水也成为本区地下水排泄的另一主要途径。

治理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1.6工程地质条件 1.6.1岩土体类型及特征

根据地层岩性、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土体结构及工程地质特征,将治理区的岩土体划分粉土类和硬质岩石类。

1、粉土:广泛分布在工作区的地表,厚度0m~10m不等。岩性为第四系更新统的松散堆积物;局部可见砂砾(碎)石层,分选性差。承载力特征值100kPa~200kPa。

2、硬质岩石:分布在山及周边第四系地层之下,岩性主要为侏罗系的各类火山岩,结构致密,坚硬,为硬质岩石。岩石抗压强度大于60MPa。 1.6.2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治理区内第四系地层分布较为广泛,其中粉土与粉质粘土总体厚度小,分布不稳定,其地基承载力低。

治理区内的侏罗系的各类火山岩和侵入岩为硬质岩石。但中酸性火山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稍差。

综上所述,治理区基岩以硬质岩石为主,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稍差,基岩以上则为碎石土,地层岩性抗压、抗剪强度总体上较低。治理区属于块状岩类、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类型的矿床。

1.7治理区土壤及植被条件 1.7.1土壤

治理区土壤类型受当地地形地貌、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矿区所在区域内土壤呈地带性分布规律,属显域性平原土壤区,土壤类型主要为栗钙土,土层厚度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土壤质地以第四系风积黄土为主。

1.7.2植被

该治理区及周边植被类型为半干旱草原植被,分布在山前的谷坡一带,具有明显的山地荒坡特征,包括针茅、榛柴等植物群系。阴坡主要分布有榆树、松树、沙棘等,阳坡水分条件较差,主要为草本群落、零星分布柠条、绵槐等灌丛。此外,还分布有人工栽植的柳树、柏树、榆树等乔木。

1.8编制原则

1.8.1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落实,全面实现质量目标的原则,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测试方法,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可靠的方法和工艺,依靠施工作业专业化、过程控制系统化、施工管理信息化,优化施工方案,实现质量目标。

1.8.2保证工期的原则

工程规模大,工期紧,质量标准高,专业接口多,危险性高,必须保证足够的技术装备、人员及生产安全投入,科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充分考虑气候、季节、交叉施工对工期的影响,确保合同工期。

1.8.3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原则 施工生产活动始终把人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执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真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加强过程控制,落实保证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实现安全生产。

1.8.4坚持保护环境的原则

实现文明施工,重视环境保护,合理规划临时用地,厉行节约原材料消耗,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及业主对本工程的环境保护要求,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把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创建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

1.8.5全面响应招标文件原则

编制本投标文件我公司将全面响应招标文件,严格履行合同,在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文明施工等方面争创佳绩。

1.8.6安全保护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特别是重点安全部位,制定详细有效的监测方案,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技术措施,保证重要岗位操作工持证上岗,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符合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1.8.7文明施工原则

组建本项目文明施工委员会,项目经理为该委员会主任。项目部文明施工委员会将密切与招标人、监理工程师及地方政府协调配合,施工全过程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检查与监督,争创文明施工工地。

1.8.8施工方案结合本企业的施工能力编制,力求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原则。 1.9编制依据 1.9.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八届第74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令第394号);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009年2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 (5)《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员会公告第36号); (6)《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2015年3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令第212号)。

1.9.2规范规程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143-2003;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 (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 (4)《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DB11/T213-2003); (5)《城市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DB11/T211-2003); (6)《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8)《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UDC-TD);

(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164534-2008); (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1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1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102I9—2006) (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9.3其它依据

(1)《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6-2020年)》; (2)《查布嘎森林公园景区规划》;

(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凡工程

二、三期项目(变更)实施方案》(2016年8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编制);

(4)阿鲁科尔沁旗查布嘎山地形图(比例尺1:500);

(5)《赤峰市矿山(丹锡高速松山区段、阿鲁科尔沁旗查布嘎山、翁牛特旗废弃粘土矿)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项目勘查设计》合同书。

(6)以往同类施工项目的组织、管理经验。

二、施工总部署 2.1治理工程施工目标

2.1.1为改善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城区周边的地形地貌景观效果,使破坏区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2.1.2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资源破坏、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改善治理区域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系统,保障人民的生活条件,创造一个较好的人居环境;

2.1.3改善治理区域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系统,为天山镇查布嘎山森林公园建设及区域植被恢复奠定基础,创造一个较好的人居环境,促进治理区域内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和谐统一,以支持地方经济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2.2施工部署原则

本工程所在位置地形较为开阔,施工布置较为容易。根据工程内容、施工顺序、施工特点、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本着经济合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尽可能充分利用永久占地的原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布置。

2.2.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对已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治理,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对地质灾害可能出现的危害,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进行预防设计,宜治理则治理。通过改善地质环境条件,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注重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整体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2.2.2因灾设防,突出重点

治理区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崩塌灾害隐患点存在安全隐患,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的地貌景观被破坏,土地资源被占用破坏其中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的地貌景观恢复最重要,崩塌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最急迫。实施方案应抓住重点,全面规划,治理安排上予以优先考虑。

2.2.3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是一种经济投资过程,也是一种公益性活动,既要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确保社会稳定,又要恢复治理区域的地貌景观和植被,还要恢复治理区域土地的基本功能和价值。

因此治理工作要讲求实效,经济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要按照工程可行性与经济合理的原则,对不同的工程措施进行综合选择、配置和优化组合,以实现治理工程科学性、可操作性、最小风险与最大效益。

2.2.4因地制宜,持续发展

恢复治理土地的利用方向和方式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治理项目要与当地的经济建设相结合,恢复治理土地的利用与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2.2.5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提倡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社会措施相结合,即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要与治理后的开发利用相结合,与当地的经济建设相结合。

2.2.6施工场区布置原则:

1、方便生产生活、易于管理、经济合理。

2、施工布置紧凑,节约用地,取土和弃渣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3、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减少施工道路工程量。

4、作好三废处理,保护施工环境,达到文明生产,安全施工。

5、在工程土石方弃渣规划时,场地选择应满足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尽量提高开挖料利用量。

6、根据雨季施工的特点分轻重缓急,对不适于雨期施工的工程可以拖后或移前。一定要在有针对性保证措施的条件下采取集中突击的方法完成。

2.3治理区交通部署

项目区位于天山镇的北部,行政区划属于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管辖。集通铁路在天山镇设有旅客列车站,省际通道在天山镇东北2km处通过,省际通道与赤大高速相连,国道303线在天山镇中部东西向通过,交通较便利。

2.4治理区现场条件

2.4.1绿化劳动力可由当地村民解决。 2.4.2现场附近有可供施工用的电源接入。

2.4.3现场有道路与省际大通道和303国道相连,交通方便。

2.4.4绿化所用苗木、客土、肥料、农药等均需外购。草坪及乔木可由赤峰市周边苗圃采购。治理区2km内均有村庄,村内可提供灌溉用水,距离较近方便运输。覆土和废渣来源可从治理区内选择的取土场和废渣堆取用,初步估算可满足本治理区回填用量。

2.4.5建筑材料如水泥、砂子均可到附近乡镇及赤峰市购买,块石采用削坡产生的石料。

2.5治理区地质环境状况

在查布嘎山南坡存在横贯山体东西的长达610m的陡崖,另外治理区内还有31个大小不

一、形状各异的采石坑或取土坑,29处因采石而随意堆放在采坑周边的固体废弃物堆。这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严重,且在省际大通道和303国道可视,山体陡崖和采坑边坡存在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

2.5.1本标段治理区地质环境现状

1、露天采矿

本次治理区内共有31个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的废弃采坑,招标文件编号K1~K31,其采坑地表境界总面积250873㎡,单坑最大坑破坏面积达38289㎡,最小的采坑破坏面积198㎡,采坑最深处达52m,最浅为1m,本标段包含采坑K8-采坑K15。各采坑特征不一,采坑不但破坏了土地资源,而且影响了地形地貌景观。各采坑分述如下:

(1)采坑 K8 该采坑位于查布嘎山东侧山前缓坡上,自然坡度约5°,西北高东南低,北侧山坡为耕地,南侧为自然草地,紧邻山间冲沟。该采坑为掘进型露天采坑,历史开采方向为向西北,废弃多年,坑底杂草和树木生长茂盛。采坑呈不规则长条形分布,入口朝向东南,入口宽度约100m,采坑纵向长约200m,横向宽约100m,地表境界面积16324㎡。采坑采掘面现状坡度为28-72°,坡脚有土层和岩石风化滑落物堆积,坑底面积为2104㎡,采坑垂直深度2-18m。采坑顶部标高411.07-421.02m,底部标高400.38-405.71m。采坑东南侧入口向采坑内部已形成内排,且顶部已做平整,顶部标高为406-407m,其顶部和边坡植被生长茂盛。采用FastTFT V13.0软件进行计算,该采坑容积为98313m³。

(2)采坑 K9 该采坑位于查布嘎山东侧山前缓坡上,自然坡度约5°,西南高东北低,东北侧山坡为耕地,西侧为人工榆树林地,南侧为自然草地。该采坑为掘进型露天采坑,历史开采方向为向东南,废弃多年,坑底杂草和树木生长茂盛。采坑呈近“葫芦”形分布,采坑西北和东南两侧均有入口,入口宽度分别为22m和10m,采坑纵向长约160m,横向宽约85-130m,地表境界面积13513㎡。采坑采掘面现状坡度为23-63°,坡脚有土层和岩石风化滑落物堆积,坑底面积为4740㎡,采坑垂直深度8-21m。采坑顶部标高413.25-420.16m,底部标高395.06-405.46m。采用FastTFT V13.0软件进行计算,该采坑容积为139064m³。

(3)采坑 K10 该采坑位于查布嘎山东侧山前缓坡上,自然坡度约5-12°,西南高东北低,该区域土层较厚,此处原为砖厂取土区。采掘面南侧上方山坡为人工林地,取土区北侧前缘为人工平地,东侧为砖厂工业场地,现已废弃。该采坑为山坡型露天采坑,历史开采方向为向南,废弃多年,采掘面前方平地杂草丛生。采坑东西长约250m,南北宽约110m,地表境界面积18649㎡。采坑采掘面现状坡度为36-53°,采掘面北侧平地面积为12866㎡,采坑垂直深度3-12m。采坑顶部标高393.78-407.30m,底部标高387.66-399.73m。采用FastTFT V13.0软件进行计算,该采坑容积为71652m³。

(4)采坑 K11 该采坑位于查布嘎山东侧山前缓坡上,采坑K10东南侧,自然坡度约5-12°,西南高东北低,也是砖厂取土区。采掘面南侧上方山坡为人工林地,取土区东北侧前缘为人工平地,东侧为砖厂工业场地,现已废弃。该采坑为山坡型露天采坑,历史开采方向为西南,废弃多年,采掘面前方平地杂草丛生。采坑呈带状展布,总长约430m,地表境界面积20635㎡。采坑采掘面现状坡度为30-53°,采掘面北侧平地面积为12409㎡,采坑垂直深度1-22m。采坑顶部标高392.98-417.95m,底部标高390.28-395.16m。采用FastTFT V13.0软件进行计算,该采坑容积为45912m³。

(5)采坑 K12 该采坑位于采坑K11西南侧山坡上,为乱掘小坑,原始山坡自然坡度约20°,西高东低。采坑南侧和北侧山坡均为人工林地,东南侧为山谷洼地。该采坑为山坡型露天采坑,采掘历史较久,采掘方向为西北,坑内杂草丛生,入口朝向东南,入口宽度约40m。采坑呈半圆形,进深约35m,地表境界面积1211㎡。采坑采掘面现状坡度为40°,垂直深度1-9m。采坑顶部标高420.38m,底部标高407.80-410.84m。采用FastTFT V13.0软件进行计算,该采坑容积为1762m³。

(6)采坑 K13 该采坑位于查布嘎山东南侧山谷缓坡,自然坡度约5-15°,西北高东南低,四周均为人工林地。该采坑为山坡型露天采坑,历史开采方向为西北,废弃多年,坑底杂草和树木生长茂盛。采坑呈不规则长形分布,总体分为三个部分,西部采坑入口朝向为南,入口宽度分别为11m,坑底标高为426.98-433.55m,西部与中部由一道陡立梁相隔,中部坑内高低不平比较乱,形成多处采掘遗留裸石立面,入口朝向为南,入口宽度分别为21m,中部标高408.74-434.93,东部为渣台,高度8-12m,坡度37-45°,入口朝向东南,入口宽度约100m,底部标高为418.90-416.20m。采坑纵向总长度约280m,横向宽约170m,地表境界总面积28021㎡。采坑采掘面现状坡度为50-85°,坡脚有土层和岩石风化滑落物堆积,坑底总面积为16113㎡,采坑垂直深度5-23m。采坑顶部标高424.90-439.00m,底部标高408.74-434.93m。采用FastTFT V13.0软件计算,该采坑容积为153106m³。

(7)采坑 K14 该采坑位于采坑K13西侧的山谷缓地,自然坡度约为18°,南高北低,为乱掘小坑。坑西、南、东侧为人工林地。采坑近似长方形分布,长约77m,横向宽约45m,地表境界总面积289㎡。采坑现状坡度为45°,坡脚有土层和岩石风化滑落物堆积,坑底面积为141㎡,采坑垂直最大深度为6m。采坑顶部标高434.07m,底部标高425.90-427.48m。采用FastTFT V13.0软件进行计算,该采坑容积为6825m³。

(8)采坑 K15 该采坑位于采坑K13西南侧山坡山谷低洼地,为乱掘小坑,原始山坡自然坡度约13°,东北高西南低。采坑四周山坡均为人工林地。采掘方向为东北,坑内杂草丛生,入口朝向西南,入口宽度约28m。采坑呈半圆形,进深约20m,地表境界面积554㎡。采坑采掘面现状坡度为40°,垂直深度6m。采坑顶部标高431.22m,底部标高423.00-423.40m。采用FastTFT V13.0软件进行计算,该采坑容积为1218m³。

2、固体废渣堆

治理区内共有29处废石堆(D1~D29),主要是由于多年来在采矿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石随意堆积所形成,本标段包含废石堆D7-废石堆D9,各废石堆分述如下:

1、废石堆 D7 D7位于采坑K10西北,总占地面积为22653㎡,横向总长约185m,纵向宽约136m,垂直高度2-5m,平均为3m。顶部形成平台,平台标高为390.37-395.90m。废石堆边坡为自然堆积坡度约37°。采用FastTFT V13.0软件计算,该废石堆堆积量为51605m³。

2、废石堆 D8 D8位于采坑K9入口前缘的山间冲沟内,为采坑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土随意堆放而成,总占地面积为2957㎡,小堆垂直高度1-6m,区域内平均约为3m。小堆上有杂草和树木生长。以占地面积乘平均厚度计算该废石堆堆积量为8871m³。

3、废石堆 D9 D9位于采坑K16入口前方和东侧,为采坑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土就近顺坡堆放而成,包括两个小堆,总占地面积为1872㎡,横向总长约92m,纵向宽约33m,入口处小堆垂直高度为11m,东侧小堆垂直高度3m。小堆上有杂草生长。采用FastTFT V13.0软件计算,该废石堆堆积量为2082m³。

三、治理区治理设计要求与施工要求 3.1治理区的治理目标

本项目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查布嘎山第三标段治理施工,通过对阿鲁科尔沁旗查布嘎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为改善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城区周边的地形地貌景观效果,使破坏区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资源破坏、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改善治理区域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系统,为天山镇查布嘎山森林公园建设及区域植被恢复奠定基础,创造一个较好的人居环境,促进治理区域内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和谐统一,以支持地方经济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3.2治理工程指导思想

以围绕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扎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生态空间,加快实施一批针对性的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强化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指导思想。本工程项目与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查布嘎山森林公园相衔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效果为最终目标,本着以人为本,坚持经济建设与地质环境治理并重,以治理地质环境促进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周边美化、绿化的原则。根据阿鲁科尔沁旗提出的治理区生态环境治理要求,结合治理区现状,主要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从而增强阿鲁科尔沁旗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及周边人民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治理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

3.3治理区的治理原则

3.3.1充分和查布嘎山森林公园规划相衔接的原则

本次阿鲁科尔沁旗查布嘎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范围是查布嘎山规划建设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天山镇主城区北。治理工程要充分结合查布嘎山森林公园规划,充分结合阿鲁科尔沁旗查布嘎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前两期治理工程,遵循“生态修复”治理思路,并与阿鲁科尔沁旗打造城市景观、休闲场所相衔接,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3.3.2紧扣地质环境治理、打造示范性工程的原则

查布嘎山因采建筑石料而形成的陡崖、露天采坑和固体废弃物破坏了原始地形地貌,属集中连片破坏区,通过治理工程的实施应恢复生态功能,本工程不仅是对查布嘎山采石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而且也是查布嘎山实施“森林公园”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整个工程遵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性工程。

3.3.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本次治理费用的投入情况、陡崖、露天采坑和固废堆积物现状特点,确定治理措施,提倡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相结合,治理工作要与治理后的开发利用相结合,与当地的经济建设相结合,坚持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水则水、宜建则建,从恢复地质环境出发,从恢复生态功能出发,以达到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目的。

3.3.4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可操作性原则

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定位要充分考虑施工工艺的可操作性,设计方案既要便于施工,又要符合施工工艺要求。根据查布嘎山陡崖、露天采坑、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的情况,提出科学的治理设计,避免重复工作量,以实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4治理区工程设计

3.4.1治理工程内容及工程量计算

1、治理工程内容

(1)地形地貌景观修复工程:陡崖垫坡、压实、整形、覆土、播撒草籽、排水渠工程;固废堆清运、整形、采坑削坡、回填、整形、覆土、种树种草、施工道路修建。

(2)植被恢复工程:乔木、灌木、种草、滴灌工程。 (3)辅助设施建设:修建标志牌。

2、工程量计算原则

按照治理区现状,本治理工程拟用的治理工程为削坡工程、岩体开挖工程、固废清运工程、回填整形工程、覆土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采用软件计算所设定的区块面积均为考虑了坡度的实际面积。各治理工程工程量计算原则如下:

(1)削坡工程量计算原则

根据现状调查结果,治理区内的采坑边坡坡度一般在40~75°之间,部分陡崖近乎直立,局部坡脚有堆积物。削坡工程量根据削坡角度按削坡公式计算。

(2)石方开挖工程量计算原则

石方开挖工程量计算根据不同开挖区域运用方格网法计算。计算软件选用FastTFT V13.0,布网间距为2m。石方开挖分爆破和机械开挖两种方式。

(3)固废清运工程量计算原则 固废堆堆积量选用FastTFT V13.0,布网间距为2m。治理区内的固体废弃物大多堆放在采坑周边,固废清运运距采用0~500m、500-1000m。

(4)回填整形工程量计算原则

回填整形工程分为固废回填整形、削坡物回填整形和石方开挖物回填整形。回填时需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为0.5~1m,整形机械为挖掘机、推土机。根据实际情况分为:挖掘机就近挖填(或利用装载机填);挖掘机挖自卸车运,运距0-500m、500-1000m。根据现场实地调查,结合各区块土方量计算图中挖填区域分布和经验系数,确定各工程量折减系数,具体折减系数详见每个治理模块。

(5)覆土、覆土平整工程量计算原则

a.覆土区面积计算基本原则为采坑周边治理工程前后自然地表破坏面积。 b.固体废弃物清运后为原始地表,不覆土;

c.采坑完全为固废回填时,覆土面积为采坑地表境界面积; d.在种草区域覆土0.3m,在种树区穴状覆土。

e.根据取土区分布情况,覆土运距区4~5km、5~6km、6~7km、8~9km; f.覆土平整:

①在≦20°边坡覆土,采用推土机整平,推土机运距60m,覆土平整量根据经验系数,按覆土量的0.3系数折合。

②在>20°边坡上覆土,土拉运到现场后,需用挖掘机向边坡甩土方,并人工平整,覆土平整量根据经验系数,按覆土量的0.7系数折合。

(6)种树、种草草籽种类及用量原则

在≦25°边坡,以种树为主;>25°边坡,以种草为主。

草籽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的披碱草、冰草、羊草、杂化苜蓿等,每公顷按50kg计。 3.4.2地形地貌景观修复工程设计

地形地貌景观修复是废弃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土壤重构和植被重建的骨架,查布嘎山几十年的建筑石料开采历史,致使查布嘎山山体破损,区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废弃采坑和固体废物堆,使自然起伏的原始地形地貌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此,要对治理区内的废弃采坑和固体废物堆、破坏严重的山体陡崖进行治理,治理工程要最大程度利用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附近无处堆放的弃土,治理工程要尽量修复破坏的原始地形地貌,治理工程以就近的露天采坑和固废堆作统一考虑,称其为模块,设计时以模块为单位计算工程量,模块土方量遵循就近调配的原则,并统一考虑整个治理区土方量平衡问题。

3.4.3本标段治理工程设计要求

1、本标段治理范围及内容

本标段治理区位于沟谷北、南两侧的缓坡上,对采坑k8-K15及废渣堆D

7、D

8、D

9、D

11、D13等进行治理,(区块7-区块15),主要治疗内容为:机械开挖整形、清运、回填、平整整形、覆土、植被恢复,地形地貌景观修复工程。

2、本标段施工工程设计 (1)采坑K

8、K9治理工程设计

K

8、K9分别位于沟谷北、南两侧的缓坡上,拟将K

8、K9按区块

7、区块8开挖整形设计,并与周围原始地形地貌边坡相适宜,主要治理内容为:机械开挖整形、覆土、平整整形、植被恢复。

设计工程量计算 a.区块7工程量

区块7对采坑K8高陡边坡按25°坡面开挖整形,坑底按407m标高平整设计,并与整形坡面相衔接,东侧坑口与自然地形平缓过渡衔接,基本呈水平状。经计算区块面积24427㎡(其中坡面积11981㎡,坑底面积12446㎡),挖方量为15664m³,填方量为19350m³,区块内要达到设计要求,需要调入土石方量3686m³。

b.区块8工程量

区块8对采坑K9四周高陡边坡按20°坡面开挖整形,并清除南侧突出部分,修整成20°坡面,坑底南到北由410m-404m标高平整设计,并与整形坡面相衔接,东侧坑口回填与自然地形平缓过渡衔接。经计算区块面积21247㎡,挖方量为21797m³,填方量为72208m³,区块内要达到设计要求,需要调入土石方量50411m³。

(2)施工工序 a.机械开挖、整形 ①区块7整形

采用挖掘机挖石渣自卸车清运(运距500-1000m)的方式,将固体废渣堆D7调入3686m³对区块7回填整形,以实现土方量的的平衡。

本区块内挖方量15664m³,区块内有坚硬岩石、风化破碎岩石和废石渣堆积物,因此,需要采用爆破工艺的一般石方开挖和挖掘机挖石方。根据现场实地调查,结合土方量计算图中挖填区域分布,采用爆破工艺的一般石方开挖工程量按总挖方量的0.7系数折算,即为10965m³,其余的采用挖掘机挖石方。

对本区块内挖方量15664m³进行区内挖高垫低整形,采用挖掘机挖石渣就近回填方式施工,回填量按区块内总填方量的0.6系数折算为9398m³;采用挖掘机挖石渣自卸车清运(运距0-500m)的方式进行回填,回填量按区块内总填方量的0.4系数折算为6265m³。

对自卸车清运回填量和D7调入量按0.3系数计算回填平整整形量,即为2985m³。 ②区块8整形

采用挖掘机挖石渣自卸车清运的方式,将固体废渣堆D7调入44851m³,运距0-500m;从固废堆D9调入2070m³、D11调入1291m³、D13调入2149m³,运距500-1000m;对区块8回填整形,以实现土方量的的平衡。

本区块内挖方量21797m³,区块内有坚硬岩石、风化破碎岩石和废石渣堆积物,因此,需要采用爆破工艺的一般石方开挖和挖掘机挖石方。根据现场实地调查,结合土方量计算图中挖填区域分布,采用爆破工艺的一般石方开挖工程量按总挖方量的0.7系数折算,即为15258m³,其余的采用挖掘机挖石方。

对本区块内挖方量21797m³进行区内挖高垫低整形,采用挖掘机挖石渣就近回填方式施工,回填量按区块内总填方量的0.6系数折算为13078m³;采用挖掘机挖石渣自卸车清运(运距0-500m)的方式进行回填,回填量按区块内总填方量的0.4系数折算为8719m³。

对自卸车清运回填量和D

7、D

9、D

11、D13调入量按0.3系数计算回填平整整形量,即17739m³。

b.覆土、平整整形

对区块

7、区块8进行覆土。采用挖掘机挖自卸车拉运到治理区,运距4-5km。 区块7坑底面积12446㎡,覆土厚度设计为0.3m,采用机械平整,平整量按覆土量的0.3系数折算。

区块7边坡面积11981㎡,覆土厚度为0.3m,由于边坡覆土是在25°坡面上覆土,因此,用挖掘机将土甩到坡面上,之后对覆盖土进行人工平整。人工平整量按覆土量的0.7系数折算。 区块8坑底和20°边坡面积21247㎡,覆土厚度设计为0.3m,采用机械平整,平整量按覆土量的0.3系数折算。

c.植被恢复

为达到治理区与周边地貌相协调的景观效果,在覆土区进行植物工程,采用撒播草籽进行种草,主要草种为冰草、杂花苜蓿、羊草、披碱草等,草籽用量按每公顷50kg计。

对采坑K8坑底、K9坑底及边坡(区块8)种植枣树,株距、行距均为2.5m,每个树坑面积0.8㎡,深1.0m,按0.8m³人工换土。种树颗数分别为1991株、3400株,并对每株树进行支撑。

(2)采坑K

10、K11治理工程设计

K

10、K11为切坡取土坑,拟将K

10、K11按边坡坡度20°开挖、削坡整形,并与周围原始地形地貌边坡相适宜,主要治理内容为:高陡边坡削坡、坑底、坡面平整整形、覆土、整平、种草。

a.工程量计算 ①削坡工程量

根据采坑深度、坡度对采坑K

10、K11进行分段削坡,见工程部署图,设计削坡坡度均为20°,削坡量按削坡公式计算。削坡工程量K10-B1岩质削坡量为458m³,K11-B1岩质削坡量为2369m³K11-B2岩质削坡量为919m³。

②整形工程量

设置区块9对K10局部高陡边坡进行治理设计,设计特征线设计地形坡度为20°坡面来计算。

根据软件计算区块9面积551㎡,挖方量为2430m³,填方量5098m³。区块内要达到设计要求,需要调入土石方量2668m³。

b.施工工序 ①削坡

削坡地段首先根据提供的削坡参数进行实地放样,划定削坡范围,确定最终境界线进行削坡。

②整形

ⅰ机械开挖、整形 根据标高、等高线进行实地放样,划定开挖范围,确定最终境界线及场地标高进行机械开挖、回填、垫坡整形成20°坡面。

对土质削坡挖方量和D7调入量按0.3系数计算回填平整整形量,即1529m³。 ⅱ坡面人工找平

采坑K

10、K11削坡完成后,按20°坡度人工修整坡面;区块9-2按30°坡度人工修整坡面,将削坡产生的物料清理到采坑坑底,K10-B

1、K11-B

1、K11-B

2、区块9-2坡面面积分别为1099㎡、6389㎡、4102㎡、2776㎡。

ⅲ坑底平整整形

对K10坑底及区块9-1采用推土机平整,平整面积分别为14529㎡、6995㎡,平整厚度0.3m;平整后的地形基本呈水平状。

c.植被恢复

对区块

9、K10坑底和K10-B

1、K11-B

1、K11-B2坡面种草,采用撒播草籽进行种草,主要草种为冰草、杂花苜蓿、羊草、披碱草等,草籽用量按每公顷50kg计。

对区块

9、K10坑底和K10-B

1、K11-B

1、K11-B2坡面种植枣树,株距、行距均为2.5m,每个树坑面积0.8㎡,深1.0m。种树颗数分别为882株、2500株、176株、1022株、656株,并对每株树进行支撑。

(3)固体废渣堆D

7、D

8、D9治理工程设计

D7为建筑垃圾堆,堆积在沟谷出口,已阻塞了季节性河沟,D

8、D9为废石渣堆,治理内容为:D8就地整形,D

7、D9全部清运,并对清理区平整整形。对各废石渣堆分别进行治理设计。

a.工程量计算

根据软件计算区块10面积16477㎡,挖方量为51605m³,填方量400m³。净剩土方量51205m³。

固废渣堆D9是堆放在原始地形约20°坡面上,根据软件计算区块12面积1861㎡,挖方量为2082m³,填方量11m³,净剩土方量2070m³。

b.施工工序 ①D7治理工程设计

采用挖掘机挖石渣自卸车清运的方式,将固体废渣堆D7分别运到区块

7、区块

8、区块9参与回填K

8、K

9、K10采坑,拉运预算费用已计算在区块

7、区块

8、区块9治理设计内,在此不在计算拉运费用。

本区块内需要挖高垫低,采用挖掘机整形,整形量为400m³,对整个区域平整,平整厚度0.3m,平整坡度与原始地形一致约5°,并与周围地形相衔接过渡。平整土方量按平整面积乘以0.3m计量,即为4943m³。

②D8治理工程设计

对固体废石渣堆D8按25°坡面整形,整形面积3263㎡,平均整形厚度1.5m,整形量4894m³,通过整形使固废堆边坡稳定、整齐,并与周围原始地形地貌相适宜。

③D9治理工程设计

固废渣堆D9是堆放在原始地形约20°坡面上,根据软件计算区块12面积1861㎡,挖方量为2082m³,填方量11m³。净剩土方量2070m³,采用挖掘机挖石渣自卸车清运的方式,将固体废渣堆D9运到区块9参与回填K9采坑,拉运预算费用已计算在区块9治理设计内,在此不在计算拉运费用。

本区块内需要挖高垫低,采用挖掘机整形,整形量为11m³。

4、采坑K

12、K

14、K15治理工程设计

K

12、K

14、K15均为山坡形露天采坑,拟将该废弃采坑削坡整形,主要治理内容为:对该废弃采坑按统一坡度25°进行爆破削坡、坑内平整,然后覆土、整平、恢复植被,使其与原始地形地貌相适宜。

a.工程量计算

根据采坑深度、坡度对采坑K

12、K

14、K15进行削坡,设计削坡坡度均为25°,削坡量按削坡公式计算,采坑削坡参数为K12-B1岩质削坡量238m³,K14-B1岩质削坡量927m³,K15-B1岩质削坡量296m³,合计岩质削坡量1461m³。

b.施工工序 ①削坡

削坡地段首先根据提供的削坡参数进行实地放样,采坑削坡参数见表3-24,划定削坡范围,确定最终境界线进行削坡。

②整形 ⅰ坡面整形

削坡完成后,将全部物料清理到采坑坑底,按25°坡面人工找平。K

12、K

14、K15修整坡面面积分别为822㎡、2648㎡、816㎡。 ⅱ坑底平整整形

对K

12、K

14、K15采用推土机平整,平整面积分别为497㎡、923㎡、1099㎡,平整厚度0.3m;平整后的地形基本呈水平状。坑底整形要与削坡坡面及周围地形相适宜。

③覆土、整平

对整形后的坑底及削坡坡面进行覆土。采用挖掘机挖自卸车拉运到治理区,运距4-5km。覆土厚度为0.3m,由于边坡覆土是在25°坡面上覆土,对坡面上覆盖土进行人工平整,人工平整量按覆土量的0.7系数折算。

④植被恢复

为达到治理区与周边地貌相协调的景观效果,覆土区进行植被恢复,采用撒播草籽进行种草。主要草种为冰草、杂花苜蓿、羊草、披碱草等,草籽用量按每公倾50kg计。

在K

12、K

14、K15坑底种植枣树,株距、行距均为2.5m,每个树坑面积0.8㎡,深1.0m。每株按0.8m³人工换土。种树株数分别为80株、148株、176株,并对每株树进行支撑。

(5)采坑K13治理工程设计

该采坑位于山体顶部,采坑地表境界线曲折多拐,坑内西侧有二级台地,采坑四周边坡岩石风化破碎严重。拟将该采坑进行整形设计及整理,对K13采坑按照挖、填土石方量基本保持平衡来设计,采坑四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二级台地及坑底平整,西侧留入口,并为将来场地利用打下基础。主要治理内容为:分区块通过平衡计算后进行削坡、开挖、平整填埋、覆土、平整整形、坡面恢复植被。

a.工程量计算

整个采坑按5个区块设计整形和土方量计算,5个区块土方量根据挖、填情况互相调配(净挖运方量计在填方区块内,运距0-500m),K13采坑整形土方量挖填基本保持平衡,K13各区块参数分别为:区块11-

1、11-

2、11-

3、11-

4、11-5挖方工程量分别为19350m³、10687m³、1743m³、1399m³、412m³,填方工程量分别为3431m³、27545m³、1053m³、1555m³、4m³,面积分别为12079㎡、15712㎡、2591㎡、4360㎡、426㎡。

b.施工工序 ①采坑整形

区块11-1是按30°修坡,施工方法为岩质削坡、挖掘机挖石渣就近回填整形。 区块11-2是二级台地的采坑底面,坑底西部按同一标高433.5m回填平整,坑底其余部分按同一标高428m回填平整,台地之间以20°边坡过渡衔接。施工方法为爆破方式一般石挖石方;挖掘机挖石渣就近回填整形(按回填量的0.3系数折算);挖掘机挖自卸车运石渣回填(按总回填量的0.7系数折算,运距0-500m),并对其平整整形(整形量按0.3折算)。

区块11-3是采坑南侧按30°修坡,施工方法为岩质削坡、挖掘机挖石渣就近回填整形。

区块11-4石渣堆边坡按30°整形,底部与平整与原始地形衔接,平整后东西方向坡度在5°左右。施工方法为:挖掘机挖石渣就近回填整形;挖掘机挖自卸车运石渣回填(运距0-500m),并对其平整整形(整形量按0.3折算)。

区块11-5是采坑西南部坑壁的一个小山包,按10°边坡整形,施工方法:挖掘机挖石渣就近回填整形。

②覆土、平整整形

对整形后的坑底及坡面进行覆土。采用挖掘机挖自卸车拉运到治理区,运距4-5km。 区块11-

4、11-

5、11-2按0.3m覆土,覆土后机械平整整形,按覆土0.3系数计量。区块11-

1、11-3覆土厚度为0.3m,由于边坡覆土是在30°坡面上覆土,用挖掘机将土甩到坡面上,之后对覆盖土进行人工平整。人工平整量按覆土量的0.7系数折算。

③植被恢复

对覆土区实施植物工程,采用撒播草籽进行种草,主要草种为冰草、杂花苜蓿、羊草、披碱草等,草籽用量按每公顷50kg计。

区块11-

2、11-

4、11-5种植枣树,株距、行距均为2.5m,每个树坑面积0.8㎡,深1.0m。每株按0.8m³人工换土。种树株数分别为2514株、698株、68株,并对每株树进行支撑。

3.5治理区施工技术要求 3.5.1垫坡技术要求

1、为了尽可能减少削坡对土地资源破坏,本设计书对陡崖进行垫坡,使边坡变缓,通过垫坡达到地形与周围地形过渡平顺,垫坡的具体施工方法是:先将区域内废石铺在底部,从坡底开始垫坡,铺垫物粒径由下向上依次减小,垫坡釆用外运粉土回填物等,每0.3m进行一次压实,在陡崖顶部就与自然地形有机衔接,加强稳固性,规划每10m高差修筑一条3m宽(特殊地段加宽到6m)的分级平台(马道),坡面角根据第三章设计的具体工程确定角度。

2、质量要求:要求垫坡后的地形尽量恢复山体的完整性,并与周边地貌协调一致,每层压实度达到0.90,杜绝因垫坡引发次生灾害。

(1)粉土填料,其含水量采用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量。

(2)每层压实后由专业人员检验,并取样测试,校核原设计采用参数,并根据测试各参数做出调整。

3.5.2废渣清运、回填技术要求

1、对距离较近的废渣堆,采用挖掘机挖的方法,将废渣全部用就近回填,使采坑变浅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对回填后的采坑进行平整。

2、对距离采坑较远的废渣堆,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车运输回填,清除废渣堆对土地资源及地貌景观的影响。回填过程中分层进行适当的压实,尺寸大的块石放置在最下方,之后放置尺寸较小的块石,最后铺置废石碎屑。对原地貌结合周围地形条件予以整平以利后期土地开发利用。

3、质量要求:要求回填后的地形尽量与周边地貌协调一致,尽可能保证后期工程,回填时每1m进行一次压实,杜绝因回填引发次生灾害。矿山固废清运治理的重点是固废的清运必须彻底,清运工程结束后原矿山固废堆放区域不应有废渣、弃土存在。

3.5.3削坡技术要求

1、对采坑进行边坡削坡、修整,设计削坡后边坡角度不大于40°(具体以设计工程中数值为准),以满足覆土需求。下部中—微风化边坡清理危岩体,将固废物与削坡后的废土堆积在此。分层铺土,分层碾压。使陡立的采坑成缓坡状。对深度较大、边坡较陡、垫坡料不足的采坑边坡采取削坡措施,使削坡后的废弃采坑与自然地形地貌协调一致,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并达到恢复植被的坡度需要。

2、质量要求:拟采用机械配合人工爆破削坡,削坡高度按设计要求,削坡时应注重地形的规整取值,削坡宽度可根据实际治理效果进行微调,不能出现明显的尖角和凹坑,削坡后与周围的地貌相协调。

削坡施工原则上由后向前进行施工,边坡坡度应按设计要求。应采取沿等高线自上而上、分层、分段依次进行,禁止采用挖空底角的方法。

(1)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

(2)按规定的尺寸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连续地进行施工。 (3)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设计坡面位置、坡面控制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进行检查。

(4)削高填低后整体坡度等于或小于设计的坡度。 3.5.4整平技术要求

1、对治理区内不稳定的次生废渣边坡、废弃开采平台、废渣堆积区和采坑回填区进行地形平整修复,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挖高填低的方式进行。具体施工前应按治理工程平面布置要求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各治理区的边界位置,并按设计要求挖方自高向低进行施工,填方自低向高进行。大型碎块石应进行破碎后方可作为回填,且碾压的厚度每次不超过0.3m。

2、质量要求:地形整治实施原则是挖高填低,区内最短距离进行土石方调配。本治理工程挖、填方工作绝大部分可由机械作业完成,仅在机械作业有一定难度的地方由人工代替,工作量可忽略不计。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治理工程设计面和设计剖面线,进行施工测量放线和质量控制。

3.5.5爆破技术要求

爆破开挖地段首先根据提供的参数进行实地放样,划定范围,确定最终境界线进行爆破开挖。爆破采用浅孔爆破,设计开挖边线采用预裂爆破的方法,开孔布孔采用多排,造孔用风钻。爆破完成后,人工清面整形,将全部爆破物清理到采坑坑底。爆破作业必须由专业爆破设计部门编制相关的爆破方案,并经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

3.5.6覆土技术要求

1、考虑到项目区采矿破坏地表土壤后,几十年来自然条件下一直无法恢复,几乎无植被,生态环境较恶劣。因此在地形修复后植被恢复区域覆土,覆土厚度草地0.3m,种植树木应穴状覆土。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车运输卸除,推土机推平的施工方法。

2、质量要求:

(1)覆土应尽量采用表层耕植土,不得混杂使用。

(2)覆土时要保证覆土厚度达到设计要求,覆土厚度要均匀、平整。特别是在边坡覆土要进行人工平整,分层进行适当压实。

(3)树木栽种应按设计要求换土。 3.5.7植被恢复工程要求

1、地面的平整,清理 (1)平整地面至设计坡度要求,同时清除碎石及杂草杂物。

(2)种植或播种前应对该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化验分析,采取相应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措施,若值pH值大于8.5必须进行土壤改良措施。

(3)园林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最低种植土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的规定。

2、基肥

施工图中的各种花草树木均需按预定要求的基肥量,施效基肥,要求施工种植前必须下足基肥,弥补绿地土壤瘦瘠对植物生长的不良影响,以使绿化尽快见效。

3、苗木规格要求

(1)具体苗木品种规格详见苗木表。如有合适的苗源可适当增加规格。 (2)严格按苗木规格购苗,应选择枝干健壮,形体优美的苗木。苗木移植尽量减少截枝量,严禁出现没分枝的单干苗木。乔木的主分枝应不少于四个,主枝分布均匀;常绿树全冠移植;落叶树尽可能保持冠形冠幅,修剪后主枝长度不得小于0.5m。

(3)规则式种植的乔灌木,苗木的规格大小应统一。

(4)所有花草树木必须健康,新鲜,无病虫害,无缺乏矿物质症状,生长旺盛而不老化。

(5)所有垂直绿化植物应选择有3-5根主分枝,枝叶丰满,可塑性强的植株。 (6)严格按设计规格选苗,花灌木尽量选用容器苗,地苗应保证移植根系,带好土球。重点设计苗木详见图纸,且应由设计选定后栽植。

4、种植及修剪要求 (1)挖穴:

a.种植穴、槽挖掘前,应普遍探查地下管线,向有关单位了解地下管线和隐蔽物埋设情况,如在施工过程中,图标所示位置有管线穿过,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树位进行微调,如须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则须与设计方洽商后再做调整。

b.种植穴、槽定点放线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必须准确,标记明显。 c.行道树定点遇有障碍物影响株距时,应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进行适当调整。 d.挖种植穴的大小,应根据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和土壤情况而定。穴、槽必须垂直下挖,上口下底相等。

(2)种植:按园林绿化常规方法施工,要求基肥应于碎土充分混匀,成列的乔木应按苗木的自然高度依次排列;点植的花草树木应自然种植,高低错落有致。所有树池内均须用地被植物覆盖切勿露黄土。

(3)修剪造型:花草树木种植后,因种植前修剪主要是为运输和减少水分损失等而进行的,种植后应考虑植物造景重新进行修剪造型,使花草树木种植后初始冠形能有利于将来形成优美冠形,达至理想绿化景观。

(4)丛植或群式种植的乔灌木,组团内同种或不同种苗木都应高低错落,充分体现自然生长的特点,植后同种苗木相差30cm左右

(5)分层种植的花灌木带,植物带边缘轮廓种植密度应大于规定密度,平面线型应流畅,边缘成弧形,高低层次分明,且与周边点缀植物高差不少于30cm (6)规则式种植的乔灌木,同一树种规格大小应统一,并确保要求的种植密度,搭接紧密。丛植和群植乔灌木应高低错落。孤植树应树形姿态优美、奇特、耐看。

(7)草坪、地被、花卉播种前30cm土应过筛。草花片植可根据用苗大小调整密度,保证种完不露土。

(8)草种栽植时间:冷季型草种铺设为春、秋季,草块移植除炎夏及寒冬均可铺设;草皮种植的绿地地面土质必须符合土质要求,将块状草皮连续铺植,草块间缝<10mm,之后浇水,待半干后打实,隔天连续拍打3次以上,使草地拍实、平整。

(9)垂直绿化植物,种时应牵引固定,其它草本植物按常规种植方法种植,要求种植后修整冠型,体现设计效果,种植土深度应依所品种确定挖深深度,并混入基肥种植。

(10)所有时令花卉在冬季枯萎时,应以树皮、陶粒、卵石等覆盖地面,避免黄土露天。

(11)种植方式便于浇灌、打药、修剪等保护工作。

5、其他

(1)灌木及草本花带种完不露土,疏枝露土地面铺树皮。乔木根部不留树耳,草坪满铺。贴道路边缘种植的灌木根部露土部分洒黑色卵石(直径20-40mm,厚度60mm)

(2)苗木表中所注规格均为竣工验收时苗木规格,施工方可根据种植养护习惯调整苗木进场规格。

(3)已种植的高大乔木若生长良好,树型优美,与设计不冲突尽量保留。 (4)说明。

a.乔木高度:指从地表面至乔木正常生长顶端的垂直高度。测量乔木高度时不计徒长枝。

b.乔木高度:指从地表面至乔木正常生长顶端的垂直高度。测量乔木高度时不计徒长枝。3个以上主枝高度的平均值。

c.蓬径:指灌木、灌丛垂直投影面的直径。

d.测量冠幅、蓬径时,取垂直投影面上直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值应小于。

e.枝下高:指从地表面至乔木树冠的最下分枝点的垂直高度。

f.胸径:表示所植乔木距地1.3m处的截面直径。测量苗木胸径断面畸形时,测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

g.地径:表示苗木主干距地0.3m处截面直径。常绿树及要求分枝点高度低于1.3m的乔木,均按地径标准。测量苗木地径,地径膨胀或变形时,从其基部近上方正常处测取。

h.株:自然生长具有完整冠幅及主干的单棵植物为一株。多分枝的,按地栽成丛,上部枝干形成相对完整冠形的计算为一株,不应将每分枝按单株计算。

i.乔木以胸径为主要指标,灌木以高度为主要指标。

8、后期养护要求

造林后幼树成活前应每周浇水一次,成活后枯水季节每月浇水两次,采用抽水泵自蓄水池抽至造林区进行浇灌,应避免牲畜践踏幼树,幼树郁闭以前,种植当年9月除草、松土一次,次年再除草培土1次,促进幼树的生长发育。一年抚育一次,连续抚育2年。

伏天气温高,雨水少时要灌溉抗旱,特别是新种树要加强叶面喷水。汛期,要做防汛工作,及时扶正倒木。对土壤冲刷严重坡面及时整平并覆客土绿化。

具体养护管理措施如下:

(1)松土:当年营造的丰产林,松土3~4次。一般第一次松土除草在早春萌芽时进行,春末夏初进行第二次松土除草,进入雨季,即夏末秋初进行第三次松土除草。定植后,即第一年松土除草深度10~20cm左右,以后逐年加深。

(2)补植:栽培成活率不合格的地段,应及时进行重新补栽。补植的苗木应为同龄优质壮苗。

(3)施肥、浇水:灌溉时间视天气的变化进行控制。如久干无雨,土壤干燥(土壤泛白开裂)浇水灌溉,浇水灌溉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施肥是促进苗木生长健壮的有效手段,施肥须等植物根系损伤恢复并开始生长后进行,即苗木种植约半年后,一般施用尿素、复合肥等根肥。

(4)病虫害防治:必须密切注意对树木观察,一旦出现病虫害症状,立即对症下药,严防病虫害蔓延。

(5)支护:对倾斜的苗木设立支柱,保护苗木,防风左右摇动,可采用8字形缚绑法,以免支柱擦伤苗干。

(6)地形整形:对土壤沉降、不平整部分进行整平、加土、及时撒入种植土进行地形修复。

四、矿山治理施工方案 4.1施工准备 4.1.1施工准备说明

施工准备的过程,是对整个工程战略全局的把握过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的量化、细化、条理化和系统化,可为今后的施工生产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4.1.2施工组织准备

为实现本工程建设的优质、高速、安全、文明、低耗的目标而奋斗,本工程采用项目部法施工的管理体制。本着高效精干、业务系统化管理和弹性、流动的原则选聘懂业务、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组建项目部。

1、施工管理体制的设置原则

(1)形成有一定权威性的统一指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确保工程按要求顺利完成。

(2)根据本工程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等因素建立管理组织。

(3)采用项目管理体制的同时,经济合同手段辅助部分行政手段,明确各方面责、权、利。

2、项目部法施工

在本工程施工中实施项目部法施工的管理模式,组建本工程的项目部,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及文明施工等负全责。

项目部要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以优质、高速、安全、文明为主轴,加强动态、科学管理,优化生产要素,精心施工,大力推广先进施工技术,在创质量优良的同时,力争提前完成施工任务。在推行项目法施工的同时,从文件控制、材料采购到产品标识、过程控制等过程中,切实执行工S09002标准和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达到创优质高效的目标。

3、组建项目部

本工程拟实行项目部法施工管理,项目经理由符合本工程招标要求的本企业员工担任,由项目经理选聘符合本工程招标要求的技术、管理水平高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业工长组建项目部。

项目经理对工程项目行使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指挥职能、全权处理项目事务,其下设施工部、技术部、材料设备部、质检部、安全部、经营部和后勤部。

4、项目部任务

项目管理层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技术负责人、安全主管、质量主管、材料主管、保卫主管、机械主管和后勤主管等成员组成,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公司的指导下,负责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对各生产施工要素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项目部对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管理。计划管理主要体现在工程项目综合进度计划和经济计划。

进度计划包括:施工总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施工进度控制计划,设备供应进度计划,竣工验收和试生产计划。

经济计划包括:劳动力需用量及工资计划,材料计划,构件及加工半成品需用量计划,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工程项目降低成本措施及降低成本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利润计划等。

项目部对公司实行经济责任承包。项目内部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行为准则来约束,共同为优质、安全、高速、低耗完成项目任务而努力工作。

5、各部工作内容 (1)施工部

a.协助项目总工工作,具体负责整个项目的总控进度计划、阶段进度计划以及相关保证措施的编制和落实;

b.在项目总控进度计划和阶段进度计划的指导下,编制详细的月、周和日计划; c.主持召开计划协调例会,对进度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进度计划并上报项目执行机构;

d.结合进度计划及其保证措施,对抢工措施、资源投入、劳动力安排、材料设备进出场等问题提出建议报项目执行机构审定;

e.参与编制项目质量策划;

f.及时做好各项施工记录,及时整理交工资料; g.协助安全文明施工、质量体系运行和争创质量奖工作。 (2)安全部

a.协助技术负责人工作,负责项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 b.参与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负责编制安全文明施工组织管理方案和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c.负责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日常检查、监督、消除隐患等管理工作; d.负责管理人员和进场工人安全教育工作;负责安全技术审核把关和安全交底;负责每周的全员安全生产例会;

e.负责安全目标的分解落实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评比;负责开展各类安全生产竞赛和宣传活动;

f.负责制定安全生产应急计划,保证一旦出现安全以外,能立即按规定报告各级政府机构,保证项目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负责准备安全事故报告;

g.负责安全生产日志和文明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h.配合办公室,做好项目对外宣传工作;

i.与办公室一道,共同负责协调周边关系,处理施工民扰和扰民问题和特殊交通运输问题等。

(3)质检部

a.协助技术负责人工作,负责项目质量监督、质量管理、创优评奖和工S09002贯标工作;

b.负责管理项目质量检验小组的工作,实施项目过程中工程质量的质检工作,并配合政府质量监督工作;

c.负责管理落实质量记录的整理存档工作,协助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竣工资料的编制工作;

d.负责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并负责监督实施、过程控制日常管理; e.负责项目全员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方针的培训教育工作; f.负责分部分项工程工序质量检查和质量评定工作;

g.负责质量目标的分解落实,编制质量奖惩责任制度并负责日常管理; h.负责工程创优和评奖的策划、组织、资料准备和日常管理工作;

i.最终负责竣工和阶段交验技术资料和质量记录的整理、分装工作与工程部一道,共同负责项目阶段交验和竣工交验;

j.负责质量事故的预防和整改处理工作。 (4)材料设备部

a.协助项目经理工作,具体负责整个项目的设备材料供应、设备材料保管、发放等工作;

b.参与供应商选择的组织工作;

c.负责供应设备、材料的领取,发放工作; d.防止不合格材料或未检品进入施工现场; e.做好材料标识移植工作;

f.及时送检材料,并收集原材料检验证书与产品合格证书。 (5)经营部

a.负责对项目管理中所涉及或发生的合同的谈判、签约、履约、过程控制及结算的管理;

b.负责合同管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会同有关部门履行满足合同要求的全部责任; c.负责与合同相关联的信息收集和管理;

d.负责组织编制施工图预算;负责编制《工程任务完成情况月报表》; e.负责做好各类项目的结算工作;

f.收集技术经济资料,整理工程量汇总表和主要材料用量表; g.负责项目的资金和财务管理。 (6)后勤部

a.负责项目的总务管理; b.负责文秘和接待工作;

c.负责现场的宣传、立功竞赛等工作; d.负责完成经理安排的其他工作。 (7)技术部

a.协助技术总负责做好施工技术安排工作; b.做好现场技术管理; c.具体执行实施各项技术文件;

d.会同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做好班组技术交底工作;

6、主要部门人员职责。 (1)项目经理

a.全面主持项目执行机构的日常工作;

b.在投标阶段,组织编制投标资质审查文件和投标文件; c.项目实施过程的全职组织者和指挥者;

d.组织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各类施工技术方案、安全文明施工组织管理方案并督促落实工作;

e.组织编制项目执行机构的劳资分配制度和其他管理制度; f.组织编制项目实施的各类进度计划、预算、报表; g.组织项目实施的各类供应商的选择工作;

h.根据集团公司的授权,处理项目实施中的重大紧急事件,并及时向集团公司报告;

i.拟订项目执行机构组织和人员配制,提请集团公司聘任或解聘项目主要岗位人员;

j.具体负责项目质量、工期,安全目标的管理监督工作; k.决定项目的各种奖励分配方案并报集团公司备案;

l.负责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协调和沟通的组织领导工作; m.管理经营部和设备材料部的工作; n.组织和领导工程创优工作; o.负责工程的竣工交验工作。 (2)项目总工

a.协助项目经理管理和领导技术工作;

b.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代表项目部参与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或设计单位等就施工方案、技术、设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的会议、讨论或磋商; c.主持施工组织设计和重大技术方案的编制并负责审核、把关;

d.组织进度计划的编制并监督落实,负责土建与安装等工作之间在进度安排方面的配合和协调;

e.参与项目质量策划并督促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的落实工作; f.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在本工程的推广和使用进行指导并把关; g.协助项目经理领导和组织创优工作;

h.负责竣工图、竣工资料、技术总结等工作的指导和把关; i.负责组织工人和劳务队伍的岗前培训工作并审查培训效果。 4.1.3施工技术准备

工程技术准备阶段包括收集工程资料,详细研究工程项目、工程数量、工艺流程、工艺特点、质量标准、进度要求、图纸文件、设备订货、材料供应等基本情况,为编制施工方案,施工计划提供资料数据。

1、治理区现场准备情况查看

(1)熟悉边坡环境、场区地形、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点和施工条件; (2)根据设计图纸在短期内对原地形进行一次全面测量,复核设计图纸上的工程数据(高程、位置)。

2、组织专业人员熟悉图纸

(1)对图纸进行自审,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和设计意图,形成对工程整体的全面的印象,解决好图纸及现场存在的问题,若发现问题,提前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协商;

(2)根据工程内容选派相应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

(3)参加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综合会审。

3、做好技术交底准备

本工程每一道工序开工前,均需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部需要提前了解并掌握每道工序的技术要求,通过技术交底使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对工程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和按合理的工序、工艺进行施工。

4、编制施工预算

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按规定套用施工定额,计算所需要材料的详细数量、人工数量、大型机械台班数,以便做出进度计划和供应计划,更好地控制成本,减少消耗。

5、编制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图纸的内容,确定应收集的技术资料、标准、国家规范、试验规程等内容,做好技术保障工作,编制施工方案,送总工审批,并送交建设单位审核,确认方案的可行性。

4.1.4施工现场准备 (1)施工道路

修好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便道由于工程的特殊性,施工道路因地制宜,合理修筑,充分利用丹锡高速路及村镇连接道路,以降低成本。合理组织场内交通运输,最大限度的减少场内二次搬运,避免各工种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干扰;施工道路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做好水电配置工作

保证场地“三通一平”,自附近电源引入配电室,供施工用。 (3)搭设临建

在施工前按照建设单位要求及施工需要搭建办公与生活临时用房及设施。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布置施工总平面图,按照总平面图进行定位,进行施工场地清理,修建临时道路、临时用水、用电接到现场。

在满足施工需要和文明施工“双标化”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原有设施,减少临时设施的建设的投资。

在满足安全文明生产、文明施工场地的要求,生活区与生产区分离布置,生活区可以租用附近民房。

4.1.5施工机械准备

1、根据工程需要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工具、测量器具和通讯工具是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特别对本工程的特点,只有采用大量先进的施工机械才能满足工程需要。

2、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详情见附表一 4.1.6施工材料准备

1、对招标书要求采购的材料,由项目部采购人员与材料供应商紧密配合,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共同确定有关主材设备的供应商(厂家)和价格,及时组织订货,对数量多或大型设备,提前与供商定货,组织进场材料时间应注意施工进度计划中材料安装时间及材料生产周期。对甲方供应设备或材料,由项目部列出设备材料的数量、规范要求及到货时间,提供给建设单位,供建设单位组织采购时参考。

2、对本工程中需要使用的测量设备、实验设备和检测设备等,由项目部自行组织,安排好进场时间,同时确保各设备能正常使用。

3、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详见附表二

4.1.7施工劳动力准备

施工人员均挑选有丰富施工经验和劳动技能的正式工和合同工,分工种组成作业班组,挑选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好的正式职工带班。

1、不同分项工程在不同施工部位,有不同用工情况,分阶段制定有效劳动力需用量计划,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2、确保施工队伍整体技能与素质,确保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签定劳务用工合同。

3、为落实施工计划和安全技术责任制,按管理系统逐级进行交底。其中包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月、旬、周作业计划,各项安全技术措施、降低成本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要求;树立参加该工程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劳动力计划表 详见附表三

4.1.8协调工作的准备

对施工现场及水系进行调查,调查重点为设计阶段尚未发现并在图纸上尚未示现地上地下构筑物、水系、道路。工程占地范围内尚未拆迁的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施工中可能危及安全或造成损坏的房屋及其设施,可能危及工程安全的自然灾害及地质灾害,施工用地红线的征收情况等其他问题。

4.2施工测量

4.2.1本工程施工前,先由公司测量工程师与业主及监理工程师进行测量控制点(包括导线点及水准点)的移交。

4.2.2进入本工程的所有测量技术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资质与多个大型边坡加固测量工作经验,测量工作由主管测量工程师负责,组建测量组,测量组人员由测量工程师、测量技术员、放线工、跑尺员等组成。测量工作开始前将测量方案及测量人员表、测量设备清单交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能施工。

4.2.3做好各坐标控制点、标高控制点的测量放线(控制点坐标参照设计方案),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测量放样。

4.2.4在施工允许范围内砍树清表工作完工后,进行原始地形测图工作,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作为土石方结算工作的依据,原始地形测量需记录所有开挖区和回填区原状地形图。

4.2.5测量工程师组织测量技术人员用全站仪及水准仪分别将甲方提供的导线点与水准点进行复测,复核后将有关资料及成果报监理工程师认证后才能使用。并做好导线桩的栓桩和水准点的保护。复测原地面纵横断面与设计图进行比较并核实土方量。各控制水准点设在固定坚实不下沉、不被碰动的地物上,使用过程中做到定期复核并规范要求完成闭合差。保证施工质量。

4.2.6用全站仪测出各地块控制中线桩,边桩转角桩,构造物控制桩等重要桩志,对永久性标桩加以保护。

4.2.7土石方开挖过程中,中间测量以每半月一次,中间测量以间隔为1.0m的等高线间距绘出地形图。中间测量完成后应请监理工程师在场认可。

4.2.8地形图导线桩的控制方法

导线的控制采用全站仪、GPS,进行测量操作。

由于本工程面积比较大,按照设计要求使用西安坐标系,在此基础上要建立一个方格网,在建立方格网的过程中,点位布置要考虑便于方格网测量和施工定线需要,布设在通道边或空隙处,这样能长期保存。

标桩的制作如下,在标桩的顶点安装一块10×10cm的钢板,钢板下面焊有锚固钩,然后将其埋固于桩身混凝土之中,标板上最后标定点位时,在钢板上钻一个直径为1-2mm的小孔,通过中心区一个十字线。小孔周围用红漆画一圆圈,使点位醒目。

施工中,在标桩四周打入保护桩,在上面围绕铁丝,对测量标桩加以保护,防止受毁坏。

4.2.9地形图高程传递及控制

1、高程控制方法 在施工场地四周建立一水准网,水准网的绝对高程应从建设方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引测,引用的水准点应经过检查,联系于网中一点,作为推算高程的依据。

为了保证水准网能得到可靠的起算依据,为了检查水准点的稳定性,将建立一个水准基点组,此水准基点分布于场地四周部位,时间或发现有变动的可能时,将全区水准网与水准基点组进行联测,以查明水准点高程是否变动。

2、在高程测量施工时,高程的传递采用如下所示方法,架设一吊杆从杆顶向下挂一根钢尺,在钢尺下端吊重锤,重锤的重量应与检定钢尺时所用拉力相同,为了将地面水准点A的高程HA传递到临时水准点B上,在地面水准点和钢尺之间安置水准仪,先在A点立尺,测出后视读数a,然后前视钢尺,测出前视读数B,接着将仪器搬到坑内,测出钢尺上后视读数c和B点前视读数d,则临时水准点B之高程按下式计算:

Hb=Ha+a-(b-c)-d 在传递高程过程中,为了保证精度,可测三次,每次错动钢尺3cm-5cm,共测三次,当高差误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使用。

(1)先用水准仪根据固定水准点水平线,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地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

(2)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长时,应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做为再向上引测的依据。

(3)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补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5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为了提高精度,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4)测设水平线时,采用直接调整水准仪的仪器高度,使后视的视线正对准水平线,前视时直接用红铅笔标出现线视线标点。这样能提高精度1—2mm。

(5)测设标高或水平线时,尽量做到前后视距等长。

(6)水平线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7)为防止标高(高程)偏差积累数使总高度偏差超限,要严格控制各层标高,不得超限。均应以原起始点传距,尺身保持垂直,整尺传递,绝不能逐层传递,避免积累误差。 (8)标高施测时,前后视距尽量作到等长,钢尺采用前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在阳光强烈气温比较高时不宜找平,仪器严禁高温,暴晒下工作。

3、要求:

(1)首次观测必须认真仔细,并以同期两次观测决定每个观测点的首次高程; (2)观测应在成像清晰气温稳定的气象条件下进行;

(3)尽量作到前后视距相等、若受环境条件限制无法做到前后视距相等,但前后视距不等差不得大于10m;

(4)用于观测的水准仪必须定期检查水准管与视准轴平行的条件是否满足。 4.2.10测量工作中尽可能作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资料,使用固定的水准仪、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和按固定测点位置转点,按规定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4.2.11做好观测点布置图及观测记录,工程竣工前将观测值绘成数字地形图。测量资料采用标准测量记录及各种记录表格,保证资料的完整以及内业、外业资料齐全。施工中认真注意收集整理资料,确保竣工后交工资料准确无误。

4.3施工技术 4.3.1垫坡技术

因现场实际情况,为了尽可能减少削坡对土地资源破坏,本治理工程对陡崖进行垫坡,使边坡变缓,通过垫坡达到地形与周围地形过渡平顺,实施垫坡施工。

垫坡施工主要是指原有较深的陡坎通过回填铺垫物,使其与周围地貌保持平顺过渡,覆土后协调一致。因其陡坎较深,铺垫物粒径需要自下而上的逐渐减小。

1、铺垫主料

本着节约,尽量少破坏土地原则,垫坡时使用的主要原料是大块径废石、削坡产生的碎石及原有废渣、粉土填料。

2、铺垫要求

(1)在底部先用大块径废石铺底,然后用碎石等垫坡先将区域内废石铺在底部;从坡底开始垫坡,铺垫物粒径由下向上依次减小,即将完成时,用采坑周边的废弃渣土进行铺垫。

(2)坡面角根据第三章设计的具体工程确定角度,垫坡后,坡面角控制在30°以下。 (3)每0.3m进行一次压实,在陡崖顶部就与自然地形有机衔接,加强稳固性, (4)垫坡时需要分层碾压,按照要求每0.9m碾压一次。

(5)规划每10m高差修筑一条3m宽(特殊地段加宽到6m)的分级平台(马道)。

3、垫坡验收检查要求

(1)要求垫坡后的地形尽量与周边地貌协调一致,要求垫坡后的地形尽量恢复山体的完整性。

(2)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各水准点、设计坡面位置及角度符合设计要求。 (3)尽可能保证后期覆土工程,杜绝因垫坡引发次生灾害。 (4)每层压实度达到0.90,杜绝因垫坡引发次生灾害。 (5)其含水量采用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量。

(6)每层压实后由专业人员检验,并取样测试,校核原设计采用参数,并根据测试各参数做出调整。

4.3.2现场清运技术

对于施工时所产生的碎石、废渣以及原有的废弃渣堆,均需要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运输到适合地点回填。

1、运输距离较近

使用工具:推土机、装载机

用推土机推运或装载机倒运回填,使采坑变浅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2、运输距离较远

使用工具: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

用挖掘机或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由自卸汽车运输到指定地点回填,使采坑变浅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3、清运验收检查要求:

要求清运后的地形尽量与周边地貌协调一致,矿山固废清运治理的重点是固废的清运必须彻底,清运工程结束后原矿山固废堆放区域不应有废渣、弃土存在。

4.3.3回填、平整及压实技术

按照设计要求使用装载机、推土机和自卸卡车进行回填和平整工作,压实采用履带式拖拉机碾压。

1、项目中所使用的平整回填主料大多为碎石类土或爆破石渣,用这些碎石类土或爆破石渣作填料时,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回填过程中分层进行适当的压实,每1m进行一次压实,杜绝因回填引发次生灾害。

2、铺填时,大块料不应集中,且不得回填在分段接头处或平台与山坡连接处。

3、回填、平整后验收检查要求

(1)视觉感官上回填后的地形尽量与周边地貌协调一致,尽可能保证后期工程。 (2)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各水准点、设计坡面位置及角度符合设计要求。 (3)回填、平整后整体坡度等于或小于设计的坡度。 (4)回填时每1m进行一次压实,杜绝因回填引发次生灾害。 4.3.4削坡开挖技术

1、治理工程中削坡适用条件

(1)对深度较大、边坡较陡、垫坡料不足的采坑边坡采取削坡措施,使削坡后的废弃采坑与自然地形地貌协调一致,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并达到恢复植被的坡度需要。

(2)对采坑进行边坡削坡、修整,削坡后边坡角度不大于40°(具体以设计工程中数值为准),以满足覆土需求。下部中—微风化边坡清理危岩体,将固废物与削坡后的废土堆积在此。

(3)分层铺土,分层碾压。 (4)使陡立的采坑成缓坡状。

2、削坡实施方法

(1)首先进行测量定位,根据设计图开挖范围、深度、坡度及分层情况。边坡大于10m的,每间隔10m高差修筑一条分级平台,平台宽度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2)削坡开挖必须符合设计图纸、文件的要求,削坡后边坡角度以设计工程中数值为准。对监理人确认其基础不能满足设计图纸所规定开挖要求的部位,严格按监理人的指示进行。

(3)削坡时应注重地形的规整取值,削坡宽度可根据实际治理效果进行微调,不能出现明显的尖角和凹坑,削坡后与周围的地貌相协调。

(4)开挖时预留施工道路,在下层开挖完成后,由反铲边退挖边清除。 (5)削坡施工原则上由后向前进行施工,边坡坡度应按设计要求。应采取沿等高线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禁止采用挖空底角的方法。

(6)在局部坡面较长或地质条件较差的部位,主要采用反铲分层接力的方法开挖,挖掘次序从上到下,根据坡面长度不同用2-3台反铲在作业面上同时挖土,边挖土边将土向上传递,并装入推土机及装载机。

(7)所有削坡开挖除监理人另有指示外均为旱地开挖,开挖前挖好截水、排水设施,并对开挖施工中的地下水和施工用水排除;同时根据施工现场的需求设置的临时排水设施与截水设施;开挖过程中准备2台7.5kw排污泵用来排水。

3、人工削坡

开挖时严格控制开挖深度,机械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人工削坡,对预留的20cm保护层土用人工清理,以便控制边坡,避免起挖和欠挖。开挖时分上下两层,先进行下层面的人工削坡,后进行上层面的人工削坡。

4、开挖土料的堆存、处理和利用

削坡开挖、清除的弃土、杂物等运至指定推运至XP-11段陡坎处进行分段垫坡,若有多余弃渣需要堆放至指定堆放点,堆高不超过2米。

所有开挖料均运至指定的区域堆放,对于开挖中设计要求的或监理人认可的可用开挖料堆放在专用的或监理人指定的备料场。备料场以分层堆筑的方式进行,并保证可顺利取出利用;严禁与废料掺杂,同时设置完整的排水设施,在开成堆体时,其自由面必须保持稳定。

5、清渣专用安全技术措施

(1)组织好作业点的工序,合理安排工作。

(2)作业时必须对作业点上部积渣先行处理,使积渣的堆积角小于其自然堆积角,以防上部积渣坍塌伤人。

(3)作业点上部须设拦截设施,防止上部井筒内浮石意外滚落伤人。 (4)利用运渣车将不可利用的渣滓运出施工现场。

6、边坡检查、处理与验收

实际开挖轮廓线必须符合设计文件所示或监理人现场指定的开口线、水平尺寸和高程的要求。开挖最终轮廓线均不得欠挖,开挖后及时对基础面尺寸和土体质量进行检查、整修和处理。检查分自检、监理人组织的初检和终检三个阶段进行。

削坡施工原则上由后向前进行施工,边坡坡度应按设计要求。应采取沿等高线自上而上、分层、分段依次进行,禁止采用挖空底角的方法。

削坡检查要求: (1)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

(2)按规定的尺寸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连续地进行施工。 (3)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设计坡面位置、坡面控制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进行检查。

(4)削高填低后整体坡度等于或小于设计的坡度。

7、削坡作业安全及成品保护

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土层的变化,挖掘机距边坡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确定每次的挖装深度,避免出现异常情况,保证设备安全。

施工中确保排水畅通,防止由于排水不畅而引起边坡失稳。设临时性山坡截水沟,并经监理人批准后,在边坡开挖前予以实施。在场地开挖过程中,应保持必要的地面排水坡度、设置临时坑槽、使用机械排除积水以及开挖排水沟排除雨水和地面积水等。

基础面必须平整坚实,不得有突起、松动块体、虚土浮渣等缺陷。基础面完工后必须进行必要的保护。

8、特殊问题处理

在开挖过程中发现有可能坍塌的地方,立即请示监理人同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如发生坍塌用人工或机械挖除后回填砂砾石料置换方法处理。对崩窝、橡皮土地段施工根据施工进度需要在有利的施工时段提前安排进行,集中处理。对出现坡面渗水的部位,提前做好截水、排水设施稳固岸坡后再施工。所有施工方案均需得到监理人的批准;或按监理人的指示进行处理。

4.3.5平整技术措施

1、对距离较近的废渣堆,采用挖掘机挖的方法,将废渣全部用就近回填,使采坑变浅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对回填后的采坑进行平整。

2、具体施工前应按治理工程平面布置要求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各治理区的边界位置,并按设计要求挖方自高向低进行施工,填方自低向高进行。

3、大型碎块石应进行破碎后方可作为回填,且碾压的厚度每次不超过0.3m。

4、平整检测要求:

(1)视觉感官上平整后的地形尽量与周边地貌协调一致,尽可能保证后期工程; (2)地形整治实施原则是挖高填低,区内最短距离进行土石方调配。

(3)本治理工程挖、填方工作绝大部分可由机械作业完成,仅在机械作业有一定难度的地方由人工代替,工作量可忽略不计。

(4)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治理工程设计面和设计剖面线,进行施工测量放线和质量控制。

4.3.6爆破削坡技术措施

1、边坡工程爆破施工的一般要求

(1)边坡工程削坡降坡应根据岩石的工程地质分类、岩石的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等确定施工方法。对于软石或强风化岩石,凡能用机械直接开挖的,均宜用机械开挖,如这类土石方数量不大,工期允许,也可以人工开挖。凡不能使用机械或人工直接开挖的石方,可选用用爆破工艺施工。

(2)设计爆破削坡降坡的区域,应查明区内管线情况,同时调查施作业区周边建筑物结构类型、完好程度、与爆破区距离等,然后制定爆破方案,以确保既有建筑物、管线的安全,在爆破危险区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3)爆破方案经专家评审选定后,应视其对有影响的建(构)造物的重要程度,分别报送当地公安部门、建(构)造物行业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及监理工程师审批。

(4)爆破作业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并由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爆破证书的专业人员施爆。土石方爆破施工中,当工程量小、工期允许时,可采用人工打眼;工程量较大时,应采用机械钻孔,钻孔机械可采用风钻或凿岩机。

(5)爆破前必须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a.建立指挥机构,明确爆破人员的职责和分工。

b.爆破前应对施工区域及爆破施工影响范围内有碍施工的已有建筑物和构筑物、道路、沟渠、管线、坟墓、树木等的进行详细调查,并进行了实物拍摄。

c.在危险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管线设备等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防止爆破地震飞石和冲击波的破坏。同时应对爆破影响区建(构)筑物做好监测点和建筑原有裂缝查勘记录(附照片或录像资料)。

d.防止爆破有害气体及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e.在爆破危险区的边界设立警戒哨和警告标志。

f.将爆破信号的意义警告标志和起爆时间,通知当地单位和居民,起爆前督促人畜撤离危险区。 (6)岩石边坡的削坡降坡应充分重视挖方边坡的稳定,一般宜选用中小炮爆破。对于风化较严重,节理发育或岩层产状对边坡稳定不利的石方,宜用小排炮微差爆破。小型排炮药室距设计坡线的水平距离,应不大于炮孔间距的1/2。

(7)开挖边坡外有必须确保的重要建筑物,当采用减弱松动爆破都无法保证建筑物安全时,可采用人工开凿、化学爆破或控制爆破。

(8)在石方开挖区应注意施工排水,应在纵向和横向形成坡面开挖面,其纵坡应满足排水要求,以确保爆破的石料不受积水的浸泡。

(9)爆破施工应符合边坡施工方案的开挖原则。当边坡开挖采用逆作法时,爆破应配合台阶施工,当普通爆破危害较大时,应采取控制爆破措施。

(10)爆破影响区有建(构)筑物时,爆破产生的地面质点震动速度,对土坯房、毛石房屋不应大于l0mm/s,对一般砖房、非大型砌块建筑不应大于20~30mm/s,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不应大于50mm/s。

(11)对坡顶爆破影响范围内稳定性较差的边坡,爆破震动效应宜通过爆破震动效应监测或试爆试验确定。

(12)为保证爆破削坡后的坡面相对平整,其爆破施工宜采用光面爆破法。爆破后,可利用机械进行土石料翻方,同时对坡面进行机械修凿,为避免爆破破坏岩体的完整性,爆破坡面宜预留部分岩层采用机械或人工挖掘修整。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坡面平整要求。

(13)为保证边坡的永久稳定及爆破施工的顺利进行,可根据工程施工和边坡安全稳定需要设置爆破作业平台,平台宽度和相邻平台高度可根据岩石类型、施工机械种类确定,一般宽度为4~6m,相邻平台间的高度一般不大于20米,并以确保边坡稳定为前提。

(14)削坡后的最终坡度角除保证边坡稳定外,还应满足坡面植被恢复施工的需要,并保证边坡整治效果的长期稳定。最终坡度角一般不大于55°,对软石、强风化岩石、节理发育的岩质边坡及外倾结构面边坡可适当放缓坡度。

(15)边坡爆破工程设计应满足《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等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爆破方法的选用

(1)露采矿山削坡降坡爆破法一般采用松动爆破结合光面爆破及预裂爆破施工工艺。 (2)在主体石方爆破后,为满足设计要求,获得光滑、平整的壁面,达到控制轮廓线的目的,宜采用光面爆破。

(3)爆破开挖地段首先根据提供的参数进行实地放样,划定范围,确定最终境界线进行爆破开挖。

(4)爆破采用浅孔爆破,为获得理想的爆破效果,在主体石方开挖爆破之前,常采用预裂爆破的方法,预先在设计的轮廓线上爆破一条有一定宽度的贯穿裂缝。

(5)爆破参数的选择应结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及钻孔直径、孔距、装药量、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地质构造、装药品种、装药结构以及施工因素等。可根据完成的工程实际经验资料(经验类比法)或通过实地的现场试验确定。

(6)爆破完成后,人工清面整形,将全部爆破物清理到采坑坑底。爆破作业必须由专业爆破设计部门编制相关的爆破方案,并经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

(7)爆破工程与安全技术依据《爆破安全规程》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3、削坡技术要求

对采坑进行边坡削坡、修整,设计削坡后边坡角度不大于40°(具体以设计工程中数值为准),以满足覆土需求。下部中—微风化边坡清理危岩体,将固废物与削坡后的废土堆积在此。分层铺土,分层碾压。使陡立的采坑成缓坡状。对深度较大、边坡较陡、垫坡料不足的采坑边坡采取削坡措施,使削坡后的废弃采坑与自然地形地貌协调一致,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并达到恢复植被的坡度需要。

削坡时应注重地形的规整取值,削坡宽度可根据实际治理效果进行微调,不能出现明显的尖角和凹坑,削坡后与周围的地貌相协调。

削坡施工原则上由后向前进行施工,边坡坡度应按设计要求。应采取沿等高线自上而上、分层、分段依次进行,禁止采用挖空底角的方法。

(1)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

(2)按规定的尺寸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连续地进行施工。 (3)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设计坡面位置、坡面控制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进行检查。

(4)削高填低后整体坡度等于或小于设计的坡度。 4.3.7覆土技术措施

覆土工程是在土地平整工程之后进行的一项工程措施,因采矿区破会严重,生态环境恶劣,此次治理需要恢复植被,所以要对整个地形平整后的平台进行整体覆土,覆土平整后的厚度按照设计要求草地为0.3m,其他覆土厚度详见植被恢复工程技术措施。

1、机械使用

覆土工程拟采用面状客土,需用挖掘机、装载机、自卸式汽车进行较大规模覆土,即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车运输卸除;覆土后采用推土机对其表面进行平整,即推土机推平的施工方法。

2、施工方法

(1)工业场地及平缓地区覆土

覆土厚度在30cm左右,最下一层厚10cm的底土层,中间层为厚10cm的心土层,起保水保肥作用,表层土10cm。分层压实。

(2)采坑坑地填土覆土

覆土厚度在50cm左右,最下一层厚20cm的底土层,中间层为厚20cm的心土层,起保水保肥作用,表层土10cm。分层压实。

(3)覆土种类

覆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本工程土源为治理区西南侧剥离的地表土。当采用不同的土填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则的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边坡不得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封闭,以利水分排除和地基土稳定,并避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和产生滑动现象。

(4)覆土顺序

边坡覆土应从最低处开始,由下向上整宽度分层铺填。

3、覆土检测要求

(1)覆土应尽量采用表层耕植土,不得混杂使用。

(2)覆土时要保证覆土厚度达到设计要求,覆土厚度要均匀、平整。 (3)在边坡覆土要进行人工平整。 (4)分层进行适当压实。 (5)树木栽种应按设计要求换土。 4.4植被恢复工程技术措施 种植的施工顺序一般为:

地形细整—→定点放线—→挖穴换土—→乔木栽植—→灌木种植—→地被草坪栽植—→施工期养护—→养护管理期养护—→竣工验收移交 4.4.1坡面平整平整,清理

1、平整地面至设计坡度要求,同时清除碎石及杂草杂物应使整个地形的坡面曲线保持排水通畅,堆筑地形时,根据放样标高,由里向外施工,边造型,边压实,施工过程中始终把握地形骨架。

2、人工细做覆盖面层,保持表面土质疏松,并清理杂物。人工平整时从边缘逐步向中间收拢,使整个地形坡面曲线和顺、排水通畅。回填土的含水率应控制在23%左右,不允许含有粒径超过10cm的石块,雨天停止作业,雨后及时修整和拍实边坡。若施工场地有垃圾、渣土、建筑垃圾等要进行清理。

3、必须使场地与四周道路、广场的标高合理衔接,使绿地排水通畅。

4、种植场地种植土最低厚度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草本花卉 土层厚度(30cm) (2)小灌木 土层厚度(45cm) (3)大灌木 土层厚度(60cm) (4)浅根乔木 土层厚度(90cm) (5)深根乔木 土层厚度(150cm)

5、对场地进行翻挖、松土、对杂草需用锄头、铁锹连根拔除、杂草很多时用除草剂进行消除,以符合植物和设计要求。

6、如果用机械整理地形,应事先与建设单位或相关单位联系,了解是否有地下管线,以免机械施工时造成管线的损坏。

7、场地整理时应考虑土壤的压实程度与设计标高的关系,土壤压实后密实度达80%以上,以免种植后,淋水下陷厉害造成场地不平整。

4.4.2定点放线

1、施工人员按照设计图纸先到现场核对平整后的地形地貌和障碍物情况并找到定点放线的依据和方法。

2、首先按工程布置的图纸标出种植地段、种植位置及品种的轮廓,并进行放样,按现场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水准点、坐标基准点结合图纸,确定放样基准点。

3、用经纬仪完成施工坐标控制网放设,对所有基准点打桩定点,复杂地点及建筑用地应加密控制网。

4、分别对绿化苗木栽植位置等进行放样,每次放样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核准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种植地段应修整到符合监理工程师指示的线形和坡度,应具有舒畅的外形。在种植中所有大土块、石块、硬土及其他杂物和不适于种植的材料,均应由承包人自行移走。处理好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开,并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

6、对交叉施工造成的放样破坏及时进行复样,保证施工精确度和进程。 4.4.3树穴开挖

1、挖坑的质量标准

(1)种植穴、槽挖掘前,应普遍探查地下管线,向有关单位了解地下管线和隐蔽物埋设情况,如在施工过程中,图标所示位置有管线穿过,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树位进行微调,如须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则须与设计方洽商后再做调整。

(2)种植穴、槽定点放线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必须准确,标记明显。 (3)行道树定点遇有障碍物影响株距时,应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进行适当调整。 (4)挖种植穴的大小,应根据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和土壤情况而定。穴、槽必须垂直下挖,上口下底相等,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的规定。

2、挖穴的操作方法

(1)挖穴时要找准位置,以所定位置为中心按规定坑径划一圆圈作为挖穴的范围。 (2)挖穴时应将表土与底土分别放置,如土质有好有坏亦应分开堆放。堆放位置以不影响苗木栽植为宜,挖穴到规定深度后在坑底堆土堆,以利根系疏展。

(3)挖穴时如发现地下管道,电缆等地下设施应停止操作,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及时解决。

(4)在斜坡上挖坑应先做成一平台,平台应以坑径最低处为标准做平台,然后在平台上再挖坑。

4.4.4苗木栽种

1、苗木种类与规格

具体苗木品种规格详见苗木表。

2、苗木选择原则

(1)严格按苗木规格购苗,应选择枝干健壮,形体优美的苗木,可先在苗圃号苗并在重要苗木向阳面喷漆做标记。

(2)花灌木尽量选用容器苗,地苗应保证移植根系,带好土球;重点设计苗木详见图纸,且应由设计选定后栽植。

(3)为保证树木成活,提高绿化效果,要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树形端正,根系发达的树苗。

(4)规则式种植的乔灌木,苗木的规格大小应统一。

(5)所有垂直绿化植物应选择有3-5根主分枝,枝叶丰满,可塑性强的植株。 (6)苗木移植尽量减少截枝量,严禁出现没分枝的单干苗木。

(7)乔木的主分枝应不少于四个,主枝分布均匀;常绿树全冠移植;落叶树尽可能保持冠形冠幅,修剪后主枝长度不得小于0.5m。

(8)所有花草树木必须健康,新鲜,无病虫害,无缺乏矿物质症状,生长旺盛而不老化。

3、起苗及包装标准

(1)按设计要求规定土球大小起苗,如没有要求则乔木土球应达到其胸径的7-10倍或树高的1/3,常绿类乔木土球应达到其胸径的7-10倍或树高的1/3,灌木土球应达到其胸径的7-10倍或树高的1/3,灌木土球应达到其高度的1/2。

(2)掘带土球苗,应保证土球完好,土球要削平整,50厘米以上土球底要小,一般不要超过土球直径的1/3,土球包装均要严,草绳要打紧不能松脱,土球底要封严不能漏土。

(3)打包:土球规格在40厘米以下,土质坚硬可在坑外打包,先将蒲包放好,捧出土球放入包内,但搬运土球时不要只提树干,放入包内将包包严,再按规定将草绳捆紧,土球虽在40厘米以下,但土质松软,沙性大,易散坨的和50厘米以上的土球均应在坑内打包,所用蒲包草绳应在使用前一天浸水,以增加拉力,可使草包打严,草绳勒紧,50厘米以上土球如土质松软的土球,应修好土球后先围腰绳,腰绳宽度应根据土质而定,围好腰绳再用蒲包将土球包严,用草绳将蒲包固定,进行打包,打好包后再围上腰绳,腰绳宽应根据土球大小而定。一般为6-10道,最后进行封底,封底前在顺树倒的方向坑底处先挖一小沟并将封底草绳紧紧栓在草绳上,然后将树推倒,用蒲包封严,用草绳错开勒紧,捆成双十字形或五角形。

6、苗木运输及假植

(1)装、运、卸、树木时均要保证树木根系,土球的完好,不得折断树木主尖、枝条,不要擦伤树皮。

(2)在运出植物前,应由园艺人员按起苗、调运等技术要求负责将植物挖出、包扎、打捆,以备运输。任何时候,植物根系应保持潮湿、防冻、防止过热、落叶树在裸根情况下运输时,必须将根部包涂粘泥浆,使根的全部带有泥土然后包装在稻草袋内。

(3)为保证正常季节带冠移植大规格苗木必须带土球。吊运苗木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规范操作,吊车的荷载吨位要大于土坨和树体的总重量。装车时土球(木箱)朝前,树冠向后,保证土球完整,不散坨。运输保持树木平稳,不滚动,不损伤树皮和主枝。

(4)所有常绿树及灌木的根部,均应连同掘出的土球用草袋包装。运到工地及种植前,这些土球应结实,草包应完好。树冠应仔细捆扎以防止枝杈折断。

(5)植物以单株、成捆、大包或容器内装有一株或多株植物运到工地时,均应分别系有清楚的标签,标明植物名称、规格、尺寸、树龄或其他详细资料。

(6)运苗装车前押运人员应按所需树种、规格、质量、数量认真检查核实挂牌后再装车。凡运距较远的苗木,应用草苫或湿草袋盖好根部以免风干而影响成活。

(7)苗木运到工地后按指定位置卸苗,卸苗要从上往下顺序卸车,不得从下乱抽,卸时应轻拿轻放,不许整车往下推以免砸根系和枝条。卸土球苗40厘米以下可直接搬下,但要搬动土坨不应只提树干同时保护好树体及土球不受损伤。

(8)卸车后不能立即栽植时,应临时将根部埋土或用苫布草袋盖严保护好根系,也可事先挖好宽1.5—2米,深40厘米的假植沟,将苗码放整齐,一层苗一层土将根部埋严,如假植时间超过七天以上则应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带土球苗临时假植应尽量集中将树直立,土球垫稳,假植时间较长则应在土球和枝叶上经常喷水以增加空气中湿度和保持土球土壤湿润,但水量不宜过大以免将土球泡软再搬运时土球变形影响成活。

(9)苗木卸车完毕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到现场对苗木进行验收。

7、栽种

(1)种植或播种前应对该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化验分析,采取相应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措施,若值pH值大于8.5必须进行土壤改良措施。

(2)在种植时,先在坑底填约150mm厚的表土,同时要掺中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底肥,注意要在底肥上覆盖一层土,不至于直接接触苗木根系而损伤根系。禁忌使用耕作层以下的深层生土(阴土)。苗木栽植前先对苗木进行自检,然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抽检,不合格苗木不允许进场。

(3)苗木栽植前2天,对比较干旱的树穴先灌穴,待水全部渗下去后方可栽植,同时为提高成活率,可使用一定浓度的ABT生根粉以促进新根的萌发。注意先把土球上的包扎物打开,再将稀释后的溶液喷施或浇灌根部,并适量施用植保粉。

(4)栽前对苗木进行修剪,修剪的原则是灌木保持其自然树形,短截时保持树冠

滑坡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矿山环境治理

废弃矿山治理发言稿

矿山环境治理方案

河南省矿山环境治理规定

矿山环境治理约谈记录

矿山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

非煤矿山治理措施

矿山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矿山治理)
《施工组织设计(矿山治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