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届高三作文思路训练(二)教师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07:49: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 2016 届高三作文思路训练

(二)教师版

【训练 1:2016 深圳二模作文】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 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 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触目”才能“惊心”。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

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 法或建议。

【审题提示】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具备这类作文目的针对性、角色定位性、隐形比较性和文体明确性等写作特征。 1.目的针对性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引发的两方争论:就校园安 全宣传问题,以小王同学为代表的一方主张的„温馨提示‟好,而以校长为代表的校方则主张的„触目惊 心‟好。这其实是一场正方的辩论。

2.角色定位性 写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角色定位非常重要,一旦错位,行文思维就会飘忽不定,从而导致游离中心。不过,本文较好定位:要么选正方,要么选反方。 3.隐形比较性深二模作文材料中虽然没有明确写着“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比较”这样的字眼,但在说理的过程中 其实是需要比较才能把话说透的。这就叫做“隐形比较”。关于“比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从 2015 年的全国两套试卷来看,分“权衡比较”类和“不用比较”类。而“权衡比较”类中有包含“显性比较” 和“隐性比较”两种,深二模作文就是后一种。解开了这些“套子”,文章写起来才得心应手。

4.文体明确性 深二模作文,可以写成发言稿、辩论词、演讲词甚至给校方的书信。因此,这道作文题,看起来很简 单,其实包含着很大的信息量。是的,就内容上而言,如果从押中今年的全国高考题的角度看,似乎命中 率低了,但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命题有这种神功呢?当然,将命题视野放眼一些,能俯瞰全国,顾及城市、农村的考生的认知程度,那也是今后命题的一种思路,作为模拟题,可以考虑。

【下水作文】

1.风乎舞雩,润物无声 深圳罗外 徐晓花

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该血淋惨厉般“触目惊心”,还是应描图写意般“温馨提示”?众说纷纭中, 我以为,校园乃传播文明之场所,洵应和风细雨,风乎舞雩般润物无声,“温馨提示”为佳。

诚然,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有时确需呈现血淋淋的场景才足以触动人心,让人动容,尤其是一些 社会公共场合、危险频发之地。不过,如果在书声琅琅的校园橱窗内张贴血淋淋的事故现场图片恐不妥当。 一则影响校容校貌,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二则实非教育宣传之高明手段。

不可否认,无论何时何地,校园交通安全教育的宣传都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每天学生往来学校看见那 张张惨烈的图片挂于橱窗内,心情难免受影响,至少不是愉悦轻松的。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容校貌 呢?又或许配上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当即会触动一些学生的心,但是长期沐浴在血淋淋场景中恐怕 对学生身心教育不利。校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素养的地方,教育也是一个长期润物教化的过程,安全 教育不应该操之过急,简单粗暴。《论语·先进》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 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幅和谐温馨的画面是我们教育中追求的至高境界。交通安全宣传也是一种 教育,应讲究润物写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将安全警钟长鸣在心中。

1 当下中国教育中存在形式化、急躁化的倾向,或许为了安全宣传,只是直接拿现场图片配上说明教化 的文字罢了,以为这样便会触动学生的心。殊不知这或许只是校方的“一厢情愿”。实际有意义的安全教 育要紧跟时代,有趣有用,学生参与并付诸行动,内化为习惯和素养。

日本地震中校园撤离现场异常地井然有序,这不禁让地球人都赞叹。个中原因是他们的安全教育落到 了实处。如将各种防灾洲练、安全讲座、安全演习都常规例行化。或者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安全,比如让 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实地调查,观察哪里是交通隐患处,回家自己绘制一幅“倒吸一口凉气”地图, 以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这些岂不比血淋淋的图片来的更有趣、有味、有意义?此实为我国校园安全教 育之借鉴,润物无声胜有声。

“勿以恶小而为之”。校园交通安全教育牵连着家庭、学校、社会与国家。如果不重视内化修养的提 升,只是简单挂上触目惊心的事故现场图片,恐怕难以解决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不管是校园群殴事 件、春游外出交通事件、口角之争酿成投毒悲剧事件等,都反映了我国校园安全教育的漏洞。“温馨提示” 的功效不在一时,而是在和风细雨中长久培养学生的内在德行。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我们教育学生不是粗暴地再现现场,而是提炼升华之后,或漫画、或广告、或板报等形式去解读安全,重视生命;参与各种安全活动,去体验生命的美好。运用各种灵活有 用的教育手段,让学生将安全内化为文明修养,这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此多种形式的“温馨提示”比“触 目惊心”来得更艺术、更内化、更文明些。

敢于直面“惨烈真相”图固然好,但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更需要“风乎舞雩”般的温馨体验的方式去 教化。安全教育大于天,任重道远,不能简单粗暴,急于求成,应将文明礼让之风长期吹拂,才能使学生 心灵得到熏染,警醒之钟长鸣心中。

“风乎舞雩,咏而归”,秉承着礼让之传统,希望我们的校园里处处充盈的是文明之风,融洽之意, 并能化解社会的戾气,减少悲剧的发生,而不是弥漫着血腥与眼泪。

2.触目惊心的宣传,更有含金量 深圳科学高中 牛程 毋庸置疑,校园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防患未然,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因此,在宣传效果上,相比 和风细雨的温馨提示,触目惊心更具含金量。

唯有触目,方能惊心。宣传想要深入人心,必先能引发触动。因触动而警觉,由警觉到自觉。如果宣 传不能触发学生去关注、去体味、去思考,就很容易让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遑论安全教育的效果。有 人不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吗?其实,大家都知道。但知道之力有限,安全事故频现。新华社报道,我国 30% 的伤害来自交通事故,每年死于交通事故超过 20 万人。而这些事故中,大部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也 就是说,不够注意、不够谨慎是引发事故的顽疾。每每发生事故,当事人无不痛哭流涕,悔不当初。他们 何曾没有收到过来自路标、亲友乃至自己的“温馨提示”?可见,温馨提示的力度远远不够。要想避免重 蹈覆辙,教育者需要“触目惊心”。

之所以要触目惊心,是因为理性的“知道”常常在却熟睡。“知道”要走进内心、融入血液、深入灵 魂,则需感性认知来做引擎。诚然,漫画等方式也可以表现安全的重要,但正如狄德罗所说,“任何东西 都敌不过真实”。触目惊心的现场图片将最坏的结果呈现出来,告诉我们悲剧不是尚未发生的一种可能, 而是已然存在的无数事实。一张张真切而具体的图片比任何文字都更具冲击性,直视它们,人们想必更具 代入感,更易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进而有所顾忌、加倍珍惜。

而这些,不正是安全教育的目的吗? 也许有人说,触目惊心的宣传会引起一些学生的不适。但这种不适,恰恰是宣传的意义和精髓。让人

直面痛点、无从回避,甚至为过去的痛点而痛,才是避免下一个痛点的开端。鲁迅曾说,“真的猛士,敢 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现实不会因提示的温馨就变得含情脉脉。如果惨痛的事故不 曾因宣传的委婉而减轻、消弭,就不要屏蔽掉外界的真实和残酷。毕竟,“本真地理解和直面死亡”是高 中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课。而他们的年龄和认知,也足以面对和理解这种“不适”。在想抢红灯时,那 个提起脚又放下的犹豫瞬间,正是这种“不适”形成的条件反射。

在生死攸关的安全教育面前,下一剂猛药,变不痛不痒为触目惊心,显然更具含金量。学校的做法正 是宁可当时闻议论,不要事后闻哭声。在学生们热切地关注、讨论、建议中,这次安全教育已因“触目惊

2 心”而完美谢幕。

【训练 2:2016 广东“六校联盟”作文】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大学生小闫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和朋友架了个梯子将鸟窝里的 12 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 间后把鸟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有人愿意出价买鸟,两人因此获利 1200 多元,后来他们又掏了 4 只。 原来,他们掏的这种鸟叫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结果,小闫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 物罪,分别被判刑 10 年半和 10 年,并处罚款。此事引发不小的争议。

小闫父亲:儿子对小动物特别喜欢,在我们心里,农村孩子逮鸟抓鱼不用管,没想到会被判得这么重。 热心网友:量刑太重,10 年牢狱生活足以毁了人的一生。 法律专家: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级保护动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严惩,这叫法律认识,法律认识错 误是不免责的,理由就是公民应当知法守法。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 这是一篇取材于现实的新材料作文。材料叙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事件陈述,第二部分是不同

看法。小闫父亲的看法和热心网友的看法有一致的地方——量刑太重;不同的地方是小闫父亲认为逮鸟抓 鱼是正常现象。可视为两个立意角度。法律专家的说法自有其理,视为一个角度。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 中任选一个来作文,也可以就此事件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由。

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思考: 1.喜欢动物很正常,掏鸟售卖不可谅;

2.法律的意义在于警醒,不在于重刑惩罚;

3.“法盲”不是借口,不可免责或者不知情不能成为犯罪理由; 4.10 年牢狱,对大众的教育意义大于对一个人过错的惩罚; 5.从掏鸟到售卖,就是明知故犯; 6.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 10 年半够重,从鸟的角度去想,这次判决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命运转变。 【考场佳作】

1.明亮的世界应情法交融

【罗黎敏 54 分】

小闫欣赏着他新获的美丽的鸟,那奇异的羽毛让他越发喜爱。窗外,是个明亮的世界。惬意慵懒的阳 光透过窗倾洒于窗台,外面树影斑驳,伴着鸟鸣。忽然,他的房门被敲开,“你跟我们走一趟”之声如同 玻璃窗碎裂的声音。

他对触犯法律一事毫不知情。他不知道一种名叫燕隼的鸟可以轻易夺去他十年的自由时光。潮水般的 言论反映不知道“燕隼”的人大有人在,不经意间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人也不胜其数。虽说不知者无罪 可以是一个逃避责任的蹩脚借口,但大家仍会对不知者的“死有余辜”而叹惋。按照法律专家的说法,法 律认知错误是不免责的,因为公民应当知法守法。那么为什么会有法律认知错误的出现?根本原因就在于 一些法律知识尚不够普及。要想公民能遵守方方面面的教条,那就要求有关部门在出台相关法律的同时, 还要考虑法律如何普及大众的问题,这样,法律看上去不再有那样硬邦邦的神秘感,反而添上了些许人情 味。

如梦初醒般,小闫在黑暗狭窄的通道里徘徊挣扎着,他看不见他的未来,他甚至不觉得他有未来。回 想起他一路披荆斩棘进入大学,视野才渐渐明亮开阔起来,他就要在牢狱里度过可能是自己人生中最精彩 最有激情的十年。法律有规有矩,但似乎不近人情。他的确该为他犯下的错受到应有的惩罚,但以毁坏人 十年大好光阴为惩戒和教训是否已超过了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和明法的目的?是否已背离了惩戒不法行为 的初衷?是否会对一个原来无大过错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甚至摧毁、击垮一个完整的人而毁掉原有的美 好一生?这样的惩戒程度,既不合情理,又会给广大民众增添心理负担。

3 在小闫眼里,窗外的世界不再明亮,只有阴沉的天空,他不知道还会不会有被阳光渗透的窗。这个世 界的法律条框的不近人情让他怀疑他还能否在大自然里自由地呼吸。

小闫想起一句话:“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是因为自己不道德的行为至自己于此地 步的吗?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当初的自己谨慎一些,法律条文又能合情一些,那他 的窗外,应该还有一个亮堂堂的世界吧?

2.无知不可凌驾于法

【林煜翔 50 分】

“一个人若不须服从任何人而仅须服从法律,那么,他便是自由的。”哈耶克于其《通往奴役之路》

的扉言道。可见法不可违,即是无知,也非违犯法律的理由。 小闫掏鸟,纵属无知,也当知王法无情,纵不知所捕何物,也当自行了解。今其却欲以“无知”洗脱

罪名,实大谬矣。窃以为,无知不可凌云于法。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耶利内克如是说。自由国度之所以需要强制性的法律,便是为了阻止人

们脱离了道德的束缚,走向黑暗。正是由于法不存于心,即最起码的道德底线都未守住,小闫才会因掏燕 隼被执入狱。的确,认识燕隼的大学生并无几人,然而,尊重生命一条莫非历经十几年教育的大学生会不 知晓?看似无知,实则是内心所谓的道德中少了“敬畏生命”一条。康德有言:“位我上者,灿烂星空; 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若如康德所言,心中常怀道德,又何以犯法?无知不能凌驾于法,无知仅仅是道 德缺乏的借口罢了。

无知不可凌驾于法,因为无知的凌驾将会引起更多恶意的违抗。其实自由的人们就犹如一条顺流而下 的小溪,在法律的河岸的约束下,小溪可以任意游戏,或急成溪,或卷起浪花或水波不兴,或汇入江河或 自成一支,但也无妨。但若有那么一卷无知的浪花妄想脱离河堤的束缚,来到岸上,或许并无大碍,但倘 若这引起了千层野心勃勃的巨浪的注意,并尾随其后,上岸后的水流自会渡过一切,则法之河堤到那时也 无可奈何了。同样,无知的小闫若被无罪释放,或许此事无足轻重,但谁能料是否会有更多的人借此钻法 律的空子,借“无知”为藉口而犯罪?到那时,人性的黑暗战胜了法律,汹涌澎湃地侵占了一切,则如何 是好?

村上春树云:“假如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选择站在鸡蛋一边。”但我想,若这堵高墙是 泛着正义之光的法律,而这鸡蛋是小闫的无知,村上春树会重新选择捍卫这高墙。依然记得明英宗祁镇手 下大宦官王振的无知带来的“土木堡之变”;依然记得正德皇帝对理政的无知带来的刘瑾专权;依然记得 清政府“闭关锁国”对外国的无知带来后来多少丧权辱国的条约!那是贡布雷大教堂的百年光尘,伊斯坦 布尔的蓝色穹顶均无法掩盖洗刷的黑暗!故,无知实不可凌驾于法!

无知可谅,但终不可凌驾于法。法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训练 3:2015 宁波二模作文】

【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 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孩子的父亲把试卷拍成照片发到了微

博上,引发了众人的热议。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审题提示】 宁波市 2015 年 4 月模拟考作文题“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审题时对“材料”和“感想” 怎么看?“材料”是一个教育事件,要看看有待判断的问题:孩子不让梨对不对?教师打叉对不对?家长 发贴对不对?“感想”就是发表看法。或者说你对孩子、家长、教师的行为有何评论?很显然,这是一个 适合写评论的作文题,当然,被演绎成一篇教育叙事文章也可以。

既然是评论型题目,那就有不同的评论角度。

一、把材料作为一个教育事件来评论。学生只要对事件中蕴含的问题作出解释和回答(判断),就算

切题,如果分析的有理有据,即使就事论事,也是好文章,好多教育案例分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二、把材料作为一个引子,借以评论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如:1.如何看待孩子的“初心”(天性)? 孩子更多以天性和欲望来支配行为的,不像成人多以道德眼光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以成人的道德标准去 审视判断孩子的“初心”,这合理吗?2.德育如何因势利导?如何从孩子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道德制高 点出发来引导孩子?孩子固然需要道德教育,社会规范约束,但是怎样从孩子特点出发,采用他们喜闻乐 见容易接受的方式?3.家长如何理解学校,沟通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就一个孩子来说,是家长和老师共 同教育的对象,在某些具体教育事件上,有不同的看法完全是正常的,如何导向最佳的结果?动辄上网不 是最佳选择,当然提供一个公共话题引发讨论,又当别论。4.教育需要怎样的价值观?利已不损人、损人 利已、损已利人,这三种不同价值取向当然有高下之分,但哪种更适合于推行?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我们 教育学生做到那一个层次已经很不错了?

三、如果稍加引申发挥,则可以利用材料写成思想评论。如:1.如何应对传统美德遭遇价值多元化的 挑战?价值多元是不是不要价值?价值多元是不是扬弃传统美德?2.时代进入价值错乱时期,是非黑白有 时候被混淆了,“好人难做”成为一个事实,“圣人”更是遥不可及,但是能不能不想做“好人”,也不要 做“坏人”?不会“让梨”,但也不要去“偷梨”“抢梨”。3.“让梨”之举是靠“道德”还是靠“制度激 励”?有没有一种制度让“让梨”变得方便?变得后继有人?4.“让梨”是一种分享的美德,分享改变了 人和物质的关系,也很好优化了人际关系。在物质至上的时代要学会分享,坚守美德。5.谈谈生活中的“让”。 时代发展需要“争”,人性的优化需要“让”,不但“让”梨,还要“让座”“让位”“让名”。诸如此类, 均算好立意。

批改一篇作文,请不要先设一个道德框架,当然道德底线是需要坚守的,我们总不能说孔融让梨可耻、虚伪。面对学生的作文,首先考核的是思想、思维、语言和情感。有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是思想;思路清 晰不清晰,这是思维;能否自如地表达想法和情感,这是语言。是不是话由己出,言必由衷,这是情感。 我以为在立意上,不用分道德高下。即使就事论事,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算是高分作文。

从城区学生作文来看,最值得的注意的是:1.写议论文没有中心论点,全篇找不到主旨句、中心句、结论句。学生没有“主旨”、“观点”意识。2.不习惯于列提纲、理思路、打腹稿。全篇作文没有内在的逻 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3.作文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东一榔头西一棒”。话题不集中,企图 在 800 字篇幅中讲清所有问题,结果什么都讲不清楚。应该告诉学生,议论文写作,其实就是做证明题, 你要借助定理、公式、法则(议论文的论据)来证明你这个看法是成立的。用几何证明题的思路去做议论 文,可以减轻上述三种毛病。

对于下阶段作文复习,尤其是要强调以下几点: 1.让你的卷面整洁起来。字不漂亮可以,但起码要让评卷老师看的下去,难以卒读的作文,是得不到

应有的分数的。 2.审题时要先看作文的类型。是就事论事的评论(述)型,还是借题发挥的引申型?有些情景型材料,

只要把情景中含着的问题讲清楚即可。 3.写议论文,明确观点、安排结构、组织论据是最要紧的。学习在合适的地方写主旨句、观点句、结

论句,是一种奏效的办法。作文有内在的逻辑就必须要有论证结构,练习列提纲是短平快之举。组织证据 证明让人信服,所以如何展开论证也要补课。

【考场佳作】

拒绝伪善

①小学生的真实心迹被老师站在“道德制高点”一笔勾销,这不禁让我们思考,这是否是正确的思想 道德教育?

②我认为,所谓“善良”,应是一种向善的良知。如王阳明所言,“人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它是自发 的言语和行动,而绝非是外界强加的道德准则。正因为发自内心,才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显得弥足珍贵。

③由此推断,老师这样一个看似在匡扶正义的行为可能会适得其反。看到作业本上的叉,认真的小学 生便由此明白了社会强制性的道德要求,于是“谦让”二字被入木三分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成为口头上 光鲜亮丽的旗帜,成为今后自己身上的一个新的标签。这显然与思想教育的初衷违背,他并没有由此培养 起真正谦逊的品质,而学会了“伪善”!

④伪善的后果不言而喻。当人们不再为路上的乞丐感到同情而施以援助之手,而是立刻怀疑起他的身

5 份和行乞的目的;当职场上的“厚黑学”备受推崇,不再有人对同事推心置腹……虚伪、狡诈、圆滑、世 故逐渐成为人们心头厚厚的尘泥,真心早已离去,无影无踪。这是多么可怖的现实!

⑤因此,我要呼吁:拒绝伪善,拥抱真心!

⑥拒绝伪善,首先要允许人们真情实感地自然流露。

⑦人生不是一场慈善会,不能强求每个人去除所有的利己之心,何况社会的进步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 人们的利己行为不断推动前进的呢!

⑧所以,与其苛求甚至强迫每个人戴上圣人的帽子,不如聆听人们正当的诉求,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 譬如材料中的老师,大可不必草率地作出评判,而应把孩子叫来,听一听他的心声,然后作出回应。

⑨当然,拒绝伪善绝不等同于拒绝善良。这里的善良,应当是教育感化下人们的自发行为。记得特蕾 莎修女有一次救起一个奄奄一息却还在咒骂世界的男人,但她没有说什么,只是擦洗他的身体,喂给他食 物和水,终于,男人在临终之际说出了“谢谢”。这便是行动感召的力量。 ⑩拒绝伪善吧,这样才是对善良最好的呵护和发扬!

【简评】

1.本文由破到立,在构思方式上应该是本次作文相对新颖的一面:“破”的部分论述相较于“立”的部分更充分一些, “立”的部分显得有些单薄,看到“首先”之后的期待没有了,有点扫兴。虽有“当然”后面部分补充,但这是为了论述的 严密性,不是“如何拒绝伪善”的继续论证。2.从小作者遒劲的字迹、整洁的卷面、简洁的语言来看,应该是一个写作素养 较高的考生,但是在本文中没有彰显一个文科生具有的品位。多点文学味的引用,少点空洞的说教,应该可以更提升自己作 文中的形象美。3.论说类的文章最大的忌讳是以叙代议,本文第⑨段的事例就没有更深入的分析,就是以叙代议。 小作者 的作文有迈上 50 分的潜质,关键是考场上如何变被动为主动,用自己熟悉的、擅长的素材和语言去对付陌生的作文题,而 又契合题意。最后阶段可以写写片段作文,保持写作的灵感。

【训练 4:2016 广州二模作文】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球星大黎以队长身份带领球队为北兴俱乐部赢得了赛季冠军,他与俱乐部的合同也已到期,竞争对手 南旺俱乐部以更高的待遇力邀他加盟。北兴俱乐部以对他多年的培养为由希望他留下继续效力,球迷因对 他感情深厚也苦苦挽留。大黎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最终还是转会到南旺俱乐部。为此,大黎受 到北兴俱乐部球迷的责骂,北兴俱乐部也未按惯例邀请他参加盛大的冠军庆祝仪式,但私下仍然把象征冠 军荣誉的戒指给了他。此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的球迷和大黎均遭 到了非议。

请你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等四方中选择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 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审题提示】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关键抓几个要素:情景的创设,任务的布置,写作任务的关键词,事

件的现实针对性,矛盾冲突的安排,写作的要求与限制。 1.情景的创设:围绕着球星大黎转会的事情而引发的非议。

2.任务的布置:请你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等四方中选择一方,写一篇 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3.写作任务的关键词:选择回应非议

4.现实的针对性:商业原则与情理之间的矛盾

5.矛盾冲突的安排:各自都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6.写作的要求与限制:

(1)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2)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 对“非议”的解读是审题的关键。 这道作文题的写作任务,是从四个身份中选择一个作为写作人得身份,发出对自己(或部门、群体) 非议的回应。“非议”在材料中没有直接表述,但是从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中还是可以读出来的。 对北兴俱乐部的非议:为什么不能给出比南旺俱乐部更好的待遇留着大黎?在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之

间为什么不能满足大黎的要求?处理事情不够大度,不够大气,在大黎转会已经既成事实的情况下,为什 么不能大度一点,也邀请大黎参加冠军庆祝仪式,体面地给大黎颁奖?……

对南旺俱乐部的非议:自己不培养球星,靠提高待遇挖人,挖走别的俱乐部的冠军队主要成员,是否 合适?……

对北兴俱乐部球迷的非议:自己的偶像成为敌手的明星,难以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商业球赛, 讲求的是商业规则,球员不一定从一而终为某个俱乐部服务。当大黎没做出决定的时候,球迷苦苦挽留, 体现了球迷对俱乐部球队的热爱。但是当大黎已经决定转会了,成为事实了,为什么我们不能祝福大黎, 感谢他为球队做出的贡献,祝福他在新的球队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对大黎的非议:为更好的待遇不顾感情,毅然抛弃带来冠军的球队,给球队带来损失。在商业最大利 益追求与感情之间应该如何平衡更好?他该不该得到北兴俱乐部和球迷的尊重,还他一个体面的冠军庆祝 仪式和戒指颁授仪式?……

要强调从材料文字阅读中读出相关信息,要有依据。 【立意】

(1)写作人的身份是确定,就是体现了“选择”。 (2)有回应对自己(或团队,或群体)“非议”。 满足这两个要求就可以判定为“符合题意”。可以如何立意呢?下面的可供参考:

(1)商业规则下待遇留人要比感情留人更有效;尊重曾经为团队作出过贡献的每个人; (2)买人与培养人哪个更有效率

(3)尊重商业规则;放开心结,欣赏球技;祝福曾经自己热捧球队的球星。 (4)如何平衡利益与感情的关系;如何处理事情能够为各方所乐意接受; 基本符合题意的判断

(1)从事件中引出或者截取出某个概念判断,然后单独论证。 (2)把这个事件扩充成一个故事,没有自己的思考与态度。 (3)只是评论事件,而不是回应非议的。 偏离题意的判断

(1)写作不体现任务,不完成写作任务。 (2)脱离材料内容进行写作。 【总结】

考场作文写“选择”“尊重”“价值”“追求”“报恩”等比较多,这些立意总体是可以的,但关键是要看同学们如何紧扣 任务去完成。优点是通过训练后对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比以往更注重“任务”的完成,能就事论事,站在一方“回应人们 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形式上有评论,也有书信。不足之处是在紧扣任务的同时写作比较局促,展开不足,深刻性不强, 个别同学作文论证水品较低,甚至语言表达过激,展开角度不够多面,故认识上不深刻。此外命题不鲜明,要不就太长(如

《禁不起诱惑的人生必将失败》),啰嗦不简明;还有简短但不明确(如《回应书》《致非议》《一种不公》《辉煌的天梯》《天 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等,不直知道要表达什么,甚至还没有写题目的。

在写作构思过程中还有同学人称角度混乱,本来是“回应非议”,应该是理性客观地阐述你的看法,起到维护一方遭到 “非议”的不公,但结果作文内容还是“非议”是雪上加霜。另外用书信体的同学文体不完整。

【下水作文】

大黎高飞,无可厚非 湛江二中李浩

合同到期的大黎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而离开培养自己多年的俱乐部,加盟竞争对手,饱受非 议。在我看来,大黎的离开不过是一次正常的人才流动罢了,大黎高飞,无可厚非。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大黎倘能死心塌地为北兴俱乐部效力,也不失为一段知恩图报的佳话。

7 然而,身为队长的大黎离开北兴加盟南旺,不仅使母队实力大减,而且让强敌如虎添翼,此消彼长,他日 两军对垒,胜负的天平已经倾斜。因而,北兴的幽愤难平,球迷的由爱转恨,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大黎高飞,绝非薄情寡义之举,而是审时度势之行。选择 良主,自古已然,今于大黎,有何不可?大黎的离开,是在合同到期之后,照章办事而已,何来“背叛”? 况且,大黎作为队长,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为球队勇夺赛季冠军,也算不负球队的多年培养。缘尽分手, 也是情理之中,与其责骂,不如祝福,一显大度,二显风度。大黎的离开,必有其割舍的理由,或是待遇 优渥,或是以报他恩,不管怎样,大黎有了一个更好的归宿。作为曾经的故友挚交,难道不该为他感到高 兴吗?

大黎高飞,更非忘恩负义之举,而是循规蹈矩之为。“生意就是生意”,这是世界最高篮球殿堂美职篮 (NBA)的生存法则之一。NBA 各球队之间,球员流动频繁,却少有怨恨。规则之下,球队、球员各谋所想, 各取所需,结果虽难尽如人意,大家却是心安理得。大黎的转会,不过是正常规则允许下的一次正常不过 的球员转会罢了,这与其他职场上的人才流动何异?如果大黎活该挨骂,那么,那些从苹果跳槽到华为的 人是不是也该遭千夫所指?那些从中国改籍到美国的人是不是也遭万人唾骂?

对于大黎的离开,我们还需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运动员是吃青春饭的,大多时候,他们的选择 也有难言之苦。大黎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北兴俱乐部,此时离开,已属不易。近年来,在我国 具有优势的乒乓球、跳水、举重等项目的国际赛场上,海外兵团越发壮大,他们离开祖国的原因不尽相同, 但他们的精彩同样配得上热烈的掌声。聂卫平曾质问郎平:“你一个中国人到外国去执教,有什么意思啊?” 郎平无言以对,但这是否就是我们的胜利?现在,郎平回来了,带领中国女排重登巅峰,倘若我们当初对 她责骂不断,侮辱不止,我们岂不成为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愚人?

显然,大黎的离开,伤透了北兴俱乐部的心,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北兴没有按照惯例邀请他参加冠军 庆祝仪式。然而,聚散已定,与其来一次“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的哀怨,不如来一份“从 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的情思。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既曾相知相守,今将别离,不若道一声珍重,说一声走好,他日得见, 亦是朋友。(58 分)

【简评】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有几个典型的 公解,多一份包容”,领起本段。分论点设置准确、清共特征——目的针对性,角度定位性、权衡比较 晰,鲜明,文章据此多维议论,有理有据,正反 说性、文体明确性。 以本文为例,目的针对性:回 理;既有委婉的驳议,更有正面的立论;既不咄 咄应人们的非议。角度定位性:一是假定自己是材料 逼人,又切中肯綮。说理论证较有立体感。 第 中提及的四方中的任何一方,站出来为自己方阐释

六、七段笔锋陡地一转,再次展现温情的笔法,同 说理,回应人们的非议;二是选边定位,代人(其 情理解北兴俱乐部的做法,继而引用诗句入情入理 中一方)说话。文体明确性:本文可以采用公开信 地起到了劝解的作用。 文体,也可采用议论文体。权衡比较性:本文可以 不过,智者千虑,也有一失。从材料看,本文 有,也可弱化。就不赘述了。李浩老师的该文颇显 的写作针对性要兼顾两点:一是开头一段交代写作 作文功力。文章写作角色定位很准确,就是选择一 缘起,这点文章做得很好;但忽略了本文写作的指 方,为“大黎”说话,思路清晰。 向(针对性):回应人们的非议(不仅仅是回应被 开头用极为精炼的语言概述事件的缘起,暗示 “伤透了心的北兴俱乐部”)。倘若在文章结尾段来 一了作文的针对性;接着,明确表态,为下文说理张 小段回扣这方面的内容的文字,题旨点得更明显 一本。 第二段将心比心,劝导委婉,近似于春秋笔点,那么,本文就更完美了! 法,易 于被对方接受。这种以退为进的写法,为后面的转 折说理做了极好的铺垫。第

三、

四、五段是全文重 点,作者分别用首括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 而事。“大黎高飞,更非忘恩负义之举,而是循”规 蹈矩之为”“ 对于大黎的离开,我们还需多一份理

届高三作文训练

教师版 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综合训练

届高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师版)

届高三一模作文训练

届高三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届高三作文训练( 6)(推荐)

届高三作文训练5(推荐)

高三期末.作文.教师版

作文审题训练教师版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滚动训练卷21教师版

高届高三作文思路训练(二)教师版
《高届高三作文思路训练(二)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