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届高三语文周练教师版(1.13)

发布时间:2020-03-03 06:55: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8届高三语文周练答案(1.13)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皓月当空的 ,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 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们甚至会恶意地 风暴早些到来。 A.夜晚 枕戈待旦 向往 B.良宵 枕戈待旦 祈盼 C.夜晚 夜不能寐 向往 D.良宵 夜不能寐 祈盼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辨析。夜晚: 晚上,天黑之后。良宵:泛指,景色美好的夜晚。枕戈待旦: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这里指时刻准备与“风暴”作战。夜不能寐,形容因心中有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向往:思慕;理想;追求。祈盼:指恳切地盼望 。

2.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句是( )(3分)

A.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C.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D.书成医国千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与使用。A“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美人。B“碧桃”、“红杏”喻指身处上层,有所凭倚,特承恩宠的人,他们春风得意,平步青云。C明镜,比喻平静的水面。D“书”、“道”是本体,“千秋药”、“一座山”为喻体,“是”、“成”为比喻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四大名著中,《红楼梦》这部小说,历经数百年,有些东西虽然被历史淘汰了,但基本精神内核一直延续到现在,你说这个格局有多大?

B.《玉秀》就是让我成长的关键作品,它使我意识到,作家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人物的命运全在他手里,这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天大的事情。

C.当初在参加普通高考和面向盲人学生的单招单考之间,盲人学生王宠选择了普通高考,就是希望拥有与普通人一样的大学生活是他的理想。

D.“子午觉”是不错的养生方式,但是,近日有德国学者指出,体重超标20%、血压低以及血

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三类人群午睡反而有利无弊。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项,语序不当,“虽然”应该放在“有些东西”之前。C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是他的理想”或删去“就是希望”。D项,不合逻辑,“有利无弊”应为“有弊无利”。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家。 。 。 。 。 。 。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别度,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①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高的 ②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 ③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

④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冷 ⑤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 ⑥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

A.①⑥③②④⑤ B.⑤③②④①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⑤①⑥③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解答句子衔接题,要明确语段中心,要瞻前顾后。所给文段话题是“冷”,横线前后语句都提到了“冷”。分析所给六个句子,⑤具体解释鲁迅的“冷”是什么样的冷,和横线前的语句联系最紧密。①中“但”是对⑤的转折,⑥中的“这”是指 “冷”“热”的矛盾,③是剖析矛盾的原因,②中的“克制”紧承③中的“克制”,④是举例具体说明,结尾又提到了“冷”,和横线后的语句联系紧密。 5.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不胜感激。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B.今天的活动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李教授将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恭听。 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如您们需要帮助,我们将鼎力相助,不遗余力。 D.久仰兄长大名,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可能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 项,说自己“将专程前来”不得体。 B项,“高见”“洗耳恭听”不当。C项,“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徐中丞讳士林,山东文登人,父农也,公幼闻邻儿读书声,乐之,跪太母前曰:“愿送儿臵村塾中。”许之。遂中康熙癸巳进士,累迁至福建汀漳道。漳俗斗杀人。捕之辄聚众据山。或请用兵,公曰:“无庸。”命壮士分扼要隘三日,度其食且尽,遣人探入,怵.以好语曰:“垂手出山者免。”如其言,果逐对出。乃伏其仇于傍,仇大呼曰:“为首者某也。”立擒以徇,众惊散,嗣后捕犯,犯无据山者。

迁江苏布政使,丁父忧,诏夺情..不起,服阙入都,純皇帝问山东直隶麦何如,曰:“旱且萎。”问得雨如何,曰:“虽雨无益。”问何以用人,曰:“工献纳者虽敏非才,昧是非者虽廉实蠹.。”上深然之,寻迁江苏巡抚,公于要路不通一刺,而于乡会师门不忘,曰:“此人生遇合之始也。”

治狱如神,有宿松民孀田氏,事姑孝...,兄某利其产,逼嫁之,与群匪篡.焉;妇刎于途,诬以坠水。公坐堂上,见黑衣女子啾啾如有诉,召兄某质之,则毛发析洒,口吐实情。公深愧以鬼道设教,而满庭胥吏皆有见闻,不能掩也。凡狱,决宪于辕垣,绝人影射,守令来谒,命判试其才,教曰:“深文伤和,姑息养奸,戒之哉!夫律例,犹医书本草也,不善用药者杀人,不善用律者亦如之。”

性廉信而绝不自矜,尝贺长至节。天寒裘秃,按察使包括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家人耳语曰:“此包公衣也。”公大惭谢过。少顷论公事快,挥洒如故。听讼饥,家人供有黍,且判且啖,少顷髭颐..尽赤,盖误朱为饴糖,笔箸交下,不能复辨也。晚坐白木榻,一灯荧荧然,手披目览,虽除夕元辰..勿辍。幕下客怜之,治.具邀公,公猛啖,不问是何膳饮,其平素精神寤寐,偃仰唾涕,知爱民忧国,惟日不足而已,故于服食居处,人以是供,公以是受,不容心于丰,亦不容心于俭也。抚吴未逾年,以疾乞归养,舟次于淮安卒。其遗疏云:“愿皇上除弊政,毋示纷更;广视听,而中有独断。爱民勿使之骄,用人先求其直。”章上,人以比朱文端公。上云悼惜,赐祀贤良祠,年五十八。

(选自清〃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怵.以好语曰 怵:害怕,恐惧 B.虽廉实蠹. 蠹:引申为有损国家的人 C.与群匪篡.焉 篡: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 D.治.具邀公 治:备办 【答案】A (怵:引诱,诱惑)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任,文中徐中丞未除丧服就重新入朝。 B.事姑孝:古文中的舅姑常指公公婆婆,文中写田氏为婆婆守孝。

C.髭顾:分别指人嘴上边的胡子和腮,现在词语“解顾”中的顾和文中意思一样。 D.元辰:可以指吉利的时辰和元旦,文中应指元旦。 【答案】A(“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立擒以徇,众惊散,嗣后捕犯,犯无据山者。(3分)

(徐中丞)立刻捉拿首犯示众,众人惊慌散去。徐中丞随后追捕(其它)犯人,(其它)犯人再也没有敢占据山林了。(评分建议:“徇”、“ 嗣后”、语句通顺,各1分。) (2)天寒裘秃,按察使包括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5分)

天气严寒,徐中丞的大衣皮皮毛脱落,按察使包括把自己貂衣借给徐公,徐公披上后忘记了

(别人的衣服),鼻涕和唾液都抛洒在貂衣上。 评分建议:“裘秃”、“假”、“披之如忘”、“涕唾交挥”,语句通顺,各1分。 9.根据

三、四段,概括徐中丞办案的特点。(4分)

擅长攻心(方法奇特);善用律令;勤勉专注,一心为公。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张蠙

明时不敢卧烟霞②

,又见秦城换物华。 残雪未销双凤阙,新春已发五陵家。 甘贫只拟长监酒③

,恐病犹期强采花。 故国别来桑柘尽,十年兵践海西④

涯。

【注】①张蠙,唐末诗人。②烟霞,指隐居生活。③监酒,古代常指监督造酒的官吏或酒宴上监督礼仪的官员。④海西,泛指边关。

10.《唐诗鼓吹评注》中评此诗“乃感时伤己之作”。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伤已”的原因。(6分) 【答】不敢隐居;久滞京师;贫穷困苦;仕途不顺;当春而病;思念故国。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1.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答】想象故国别来苦遭战乱,桑柘已尽,表达了作者对故土之思,对故土之忧;进而想到国家饱受兵戈扰攘,上升到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从而提升了本诗的格调。

评分建议:前两点每点2分,“提升了本诗的格调”1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 (李白《蜀道难》)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枚《阿房宫赋》) (5) 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 (社甫《望岳》) (7)故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老子《道德经》) (8)

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 (《尚书》)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丝 瓜 柯平

儿子从乡下外婆家回来,小手中有一熟悉花朵,花分五瓣,其色金黄,我一看就知道是丝瓜花。这得力于中学时代在学农分校劳动时获得的农艺经验,那时我们宿舍门前即有一足有半个篮球场大的瓜棚。江南初夏时分,丝瓜从棚顶铺天盖地垂下来,大者长二三尺,小者尺许。有位同学因个子奇瘦奇高,又爱吃丝瓜,一个“丝瓜精”的雅号自然非他莫属。这位仁兄后来发迹,一直混到西南某省人事厅厅长的高位,成为母校的骄傲。这当然凭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靠吃丝瓜吃出来的,如果吃丝瓜能吃出一位厅长局长,那市场上的丝瓜绝非如眼下区区几元一斤就能买到。就算不说贵如金玉,至少比外形与它相似的河鳗黄鳝之类起码也是不遑多让吧。

在庞大的蔬菜家族中,我想除了山药,丝瓜的身子可以说是最长的了。它因也是外籍中国菜,故又称为蛮瓜。二月下种,六月上市,江南江北皆有栽种,一般用于炒食与作羹,以其色碧绿,其味嫩爽,其价低廉为人所喜食。但古代的情况可能与现在有些差别,从明人李东阳的

《曰川馈无花果答丝瓜之赠叠前韵》诗来看,当年送朋友无花果,对方回赠几条丝瓜,喜出望外,写诗答谢云“翠笼珍果望还赊,报我眞应愧木瓜。采掇恐沾秋径湿,传看不觉夜灯斜。饱知实德非虚语,脱尽浮华是大家。异物清诗两奇绝,渴心何必建溪茶。”诗写得极好不说,称丝瓜为珍果,又用汉乐府典比作琼瑶,又灯下全家传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估计这玩意在当初因数量稀少而价值不菲,因有此激动。另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他生平所见过的丝瓜竟有长达四尺的,如果此言不诬,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身高,足够吓人的了。

在写作黄瓜一文时,我其实已经写到了丝瓜,记得在文中我将它们比作一对相声演员,如果黄瓜喻牛群,丝瓜自然就是冯巩了。这倒也算不上是我的个人发明,在民间的谚语俗语里,其实早有不少有关它的生动比喻,如形容某人脸长为“丝瓜脸”,候人不至称“头颈望得丝瓜长”。我多年来在股市混饭,记得当年美国佬扔导弹炸我驻南使馆的第二天,孩子刚好放学后过来玩。这小子得我遗传,倒有点形象思维的天赋,见到电脑分时图上的长长阴线,歪着脑袋问我:“爸爸,这像不像黄瓜丝瓜?”

3 与其他蔬菜一样,丝瓜也有其药物功能,元人鲜于伯机说杭医宋会之当年有治水蛊(鼓胀病)的秘方,即以干丝瓜为主要药材,加巴豆陈米同炒后制丸,服百粒即可立愈。另外注重饮食营养的读者对丝瓜的清热解毒作用,肯定也都有所了解。

丝瓜的生命期大约为六个月左右,经霜后枯死的老丝瓜大如舂米棒,内中筋络缠绕如精心织就一般,柔韧得宜。陆游《老学庵笔记》记有涤砚法,称想要砚台保持不坏,每次使用后非得靠它来清洗保养不可。具体方法是“用蜀中贡鱼纸,先去墨,徐以丝瓜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但那是文人的雅事,不是一般人玩得了的。民间只管它叫丝瓜巾,视为涮锅子洗澡的利器。一九六六年我大破四旧烧书时手臂不小心燎伤,在一个很大的旧木澡盆里,母亲疼爱地为我洗浴,涂满肥皂的丝瓜巾徐疾有致地擦抚我的背脊。我在写作这篇文章时,身上尚有这种温馨的感觉。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3.文章第一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内容上,写儿子从乡下带来了一熟悉花朵丝瓜花,交代了文章写作的缘起;结构上,点题,引出下文对中学时代在学农分校劳动时趣闻往事的回忆;情感上,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1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丝瓜的价值的?请简要概括。

【答】食用价值;药用功能;洗涤利器;比喻借代作用。 15.文章第二段插入明人李东阳的《曰川馈无花果答丝瓜之赠叠前韵》一诗,有何用意? 【答】与前文现在丝瓜价格低廉做对比,突出古代丝瓜因数量稀少而价值不菲;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增添文章的语言美。 16.文章以“丝瓜”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丝瓜是本文的线索,起着贯穿全文的作用;以“丝瓜”为题,交代了本文写作的对象;丝瓜江南江北皆有栽种,虽然普通,却用途广泛,平凡而又伟大;丝瓜承载着母爱亲情、同窗友情,寄予着作者的美好怀念之情。 【解析】

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结构安排及其作用,重在考查开头的作用。此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内容可以从写了什么和表达什么情感两方面回答,结构可以向上看标题,

往下看与下文哪些内容有联系,从而得出答案:内容上,写儿子从乡下带来了一熟悉花朵丝瓜花,交代了文章写作的缘起;结构上,点题,引出下文对中学时代在学农分校劳动时趣闻往事的回忆;情感上,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1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概括文章要点加以筛选整合。注意审题: “丝瓜的价值”问丝瓜的功能,“哪些方面”说明要多角度进行概括,带着这样的思维方向到原文搜索答案就清晰了,最后就是概括表达的能力了。

1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结构安排及其作用,重心是考查引用资料的作用。也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思考。先分析《曰川馈无花果答丝瓜之赠叠前韵》一诗的主要内容写丝瓜什么特征的,然后分析此特征和前面或后文什么内容有何关联,有什么效果,最后得出答案:与前文现在丝瓜价格低廉做对比,突出古代丝瓜因数量稀少而价值不菲;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增添文章的语言美。

1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究标题的作用。可以从线索、结构、内容、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思考。结构线索上:全文都围绕“丝瓜”写可见是线索,起着贯穿全文的作用;内容上:以“丝瓜”为题,交代了本文写作的对象;丝瓜江南江北皆有栽种,虽然普通,却用途广泛,平凡而又伟大;情感表达上:丝瓜承载着母爱亲情、同窗友情,寄予着作者的美好怀念之情。

点睛:标题作用探究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设置悬念;②贯穿始终、使结构严谨的线索;③突出对象的特点;④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⑤以某种艺术手法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⑥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

六、现代文阅读(二)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书大写之“我”

张世英

人们不敢多谈个性解放。仅就学术界、思想界而言,据我所知,谈集体攻关,可以气壮山河;谈个人创造,则人多嗫嚅。谈弘扬国学,则儒家至上,伦常为重;余皆次之,或不足道,大有独尊儒术之势。何以故?皆“属性化自我”湮没、掩盖“个体性自我”之流弊也。

心理学家朱滢先生通过调查指出:“东方亚洲文化培育了互依型的自我,而西方文化培育了独立型的自我。中国人更依赖于别人的观点,而英美人依赖自己的观点。”难怪中国人总爱听从外在权威和权势的意见,而不敢见由己出。

当今之中国正强调发展科学,而科学以“主体一客体”式的思维方式为基础,以发挥个体性自我的主体性为前提。中国传统的“互依型自我”缺乏西方人所讲的对宇宙自然之必然性的依赖,因而不重理性思维,不重自然科学。如果一味强调,一味把“个体性自我”湮没于“属性化自我”之中,以依赖社会群体、依赖他人为至上原则,则必然抹杀个人的独立创造性,即使在科学上也能做出某些成绩,但不可能有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成就。我们不能笼统地反对集体主义,但我以为集体主义只能是发挥自我创造性的一种补充,绝不能沦为颂扬集体领导人物的工具。然而,我国的现实似乎就是集体主义抑制了个人的独立创造性。我国科学上出现不了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巨人,其在此。

把“个体性自我”从社会群体中突显出来,也是发扬民主、尊重基本人权和平等自由的前提。人生而在权利方面平等自由,也就是说人皆有独立的个体性自我。一味强调“属性化自我”,依赖群体,依赖他人,抑制“个体性自我”,抹杀自我的独立性和个性,用普遍性抑制差异性,只准说相同的话,听不进不同的声音,这种自我观必然成为发扬民主、维护人权的障碍,甚至变成专制主义的理论依据。

清代画家松年说:“吾辈处事,不可一事有我,唯作书画,必须处处有我。我者何?独成一家之谓也。”处世待人,的确要有儒家所讲的“仁”德之公心,“不可一事有我”,这里的“有我”,私心之谓也。但作画之类的审美意识,则“必须处处有我”,这里的“有我”,独立的个体性自我之谓也。实际上,松年所讲的在“处世”方面“不可一事有我”,如果这里的“我”不是指私心,而是指个体性自我,则“处世”也“必须处处有我”。因为只有“个体性自我”才是从社会群体中显现出来的自我,因而也是超越了世俗功利关系的自我,这种自我是明代思想家李贽所说的“童心”和“真心”,吾辈若能处处以“童心”“真心”待人“处世”,重义轻利,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独立性,那该是一副多么美妙的“和而不同”的局面啊!

其实,如前所述,科学家也需要“有我”,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也需要“有我”。西方文字,“我”字大写,中国人则爱自称“鄙人”,在世界文化发展的洪流中,我们中国人也该改变一下老传统,在世界文化史上堂堂正正地写上一个大写的“我“字,做一个大写的人。 17.文章中“互依型自我”的人有哪些表现? (6分)

【答】思想上依赖他人观点;社会群体关系上互相依赖;科学上缺乏个人独立的创造性;社会生活中只说相同的话,而不敢见由己出。

评分建议:每点2分,第三点答“不重理性思维,不重自然科学”亦可,意思对即可。 18.请简要归纳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答】首先,强调发挥个体性自我在科学思维方式中重要性;其次,指出“互依型自我”在科学上的表现以及危害;最后,揭示出我国出现不了学术巨人的根本原因。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做一个大写的人”的内涵。(6分)

【答】在科学领域要大胆地独立创造;在为人处世上要保持“童心”“真心”,超越世俗功利关

系;在政治上要坚持己见,发出不同声音。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自古以来,“知”“和“行”孰难孰易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知”容易“行”很难,也有人说“行”容易“知”很难。

高三周练(11.11) 教师版

届高三语文周练5

届高三语文周练答案(1.20)

周练8教师版

高三语文周练(八)

高三语文周周练.3.11

高三语文周练两套

阜宁中学届高三语文周练六 2

届高三语文周练文学名著——欧也妮

阅读周练1教师版

届高三语文周练教师版(1.13)
《届高三语文周练教师版(1.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