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7:03: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人教版小语教材十二册第四单元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讲读课文。结合本单元和课文的训练重点,借助课件,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阅读时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以“享受读书”为主题,以情感为线索,以读为载体,培养孩子们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交流感受名篇名著给人们带来的共同的精神财富。

2.《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她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重点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2.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对于安徒生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尤其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安徒生童话,他们可能会觉得浅近,因此,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是学习本课的目的。 【教学策略】

我根据这篇童话的故事性强,学生感兴趣读的特点,主要采取“自学研讨法”教学。学生自己感悟领会,小组交流合作。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构建体系

1.谈话: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她的悲惨经历,说说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由谈。

(生活很痛苦,大年夜还在外面忍饥挨饿......) 3.师:是啊,小女孩是多么寒冷、多么饥饿、多么痛苦、多么孤独„„。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女孩,你现在需要什么呢?

4.学生自由说。

(温暖的房子,美味的食物......) (设计意图:沟通上节的学习,让学生的情感融进课文。)

二、细读,理解内容。

1.出示问题:(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2)擦燃火柴后小女孩看到了什么?(擦然了5次,分别看到了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跟奶奶飞走。

2.指导学生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情景。

(1)默读,了解小女孩怎样擦火柴的,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而现实是怎样的?

(她又冷又饿,终于擦然了第一根火柴,她看到了大火炉。现实是天很冷,她冻得蜷缩在墙角。)

(2)轻声读,弄清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火炉? (这时太冷了,她渴望温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对课文的情感体会表达出来。 3.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上面老师教授的方法交流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擦然火柴的情景。老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以个别词句点拨让学生理解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运用相同学法学习其他部分,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交流,强化效果

1.抽学生来汇报:第二次擦然火柴,小女孩看到了什么?而现实又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出示图片)请你有感情的朗读,想象画面。

(第二次看到烤鹅,现实是饥饿。体会到她这时非常饿,当她闻到烤鹅的香味时,也渴望吃烤鹅。)

2.指导学生按以上的形式依次汇报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第三次看到圣诞树,现实是没有快乐。体会到她也渴望自己能和那些有钱的孩子一样,享受圣诞节的快乐;第四次看到奶奶,现实是没有人疼爱。体会到她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第五次看到自己和奶奶一起飞走,现实是她死了。体会到她内心是多么的渴望自己能够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世界中。)

3.小女孩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

(极度的寒冷使小女孩抽出了第一根火柴,火柴擦燃后出现的幻象带给她片刻的幸福和欢愉,所以她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变成现实,永不消失,尤其是慈爱的奶奶,所以她不惜擦燃“一大把”火柴想要留住幻象中的奶奶。小女孩连续擦燃火柴的举动表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出当时社会的残酷。)

四、寻根究源悟体会

1.学生自由读后两段,思考:小女孩的结局是什么?她脸上为什么带着微笑?

(小女孩死了。因为她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天国中去了,她是这样的美好幻想中死去的,所以她的脸上带着微笑。)

2.重点理解“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个句子。小女孩死了,作者连用了两个“幸福”,“幸福”各指的什么? (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的含义不同:第一个“幸福”的含义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在种种美妙的幻觉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摆脱了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3.重点理解“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个句子。 (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只有死亡才能让她远离寒冷、饥饿和痛苦。)

4.师揭示当时小女孩生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冷酷。教育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与升华。)

五、探索写作方法。

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本文多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作用:实写和虚写交替进行,美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小女孩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作者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

六、自主实践拓思路

出示思考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有死,有一天来到我们中间,来到你的身边,我们大家准备怎样给她温暖和幸福?齐读9岁儿童刘倩倩的《你别问,为什么》,学生交流,再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真情表达,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到最高潮。)

七、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景(美好)

现实(残酷)

火炉

寒冷 烤鹅

饥饿 圣诞树

没快乐

奶奶 没疼爱

飞走 死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