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美学读书报告——我读《破门而入》

发布时间:2020-03-02 17:27: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破门而入》的读书报告

——我的美的历程

08中文一班 王萍

引言:

“这是一本讲美学的书。美学可以用各种方法讲。本书所用,为“破门而入法”。破,就是批判,也就是清算或清理。这就要围绕问题讲历史,或者历史的讲问题,故本书又名《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历史讲完了,问题搞清了,结论也就顺理成章地得了出来。这就叫“破

(0)这是易中天在书前写的自序。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对待美学的历字当头,立在其中”。”

史批判精神。

我读的易中天的《破门而入》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编辑出版的。易中天,1947年出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

一:内容概述:

(一)写作缘由:

虽然本书的序言中并没有交代作者写作本书的缘由,但是,通过仔细阅读此书,还是不难发现其原因的。这就是:普通大众对美学的误解。

易老师在本书的第一节就讲到这一点。在他模拟的美学课堂上,同学们并不是下定决心要跟易老师学美学,而是抱着“学以致用”的心态听课。他们认为学了美学就可以学会买衣服、挑女朋友。然而,这就是对美学最大的误解。正如易老师所说的:“美学并不管这些具体问题。„„它不管这些琐碎事,只管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即艺术标准是否可能和怎样可

(1)美学是上层建筑,是宏观的抽象的东西。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柏拉图的《大希庇阿能。”

斯篇》中,自负的希庇阿斯被柏拉图问到什么是美时?只是列举生活中美的东西,但并不能回答什么是美这个问题。不错,漂亮的衣服和女朋友都是美的,但是,却并不是美啊?一般人并不知道美与美的东西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所以,同学们认为学习美学可以学会买衣服就是可以原谅的了。但是,这个误解毕竟存在,这就需要易老师这样的人去写作一本普及美学的读物,来引导大众了。

那么,易老师写作这本浅显易懂的美学书,就旨在普及美学了。作为一般的读者,我们虽然不需要很专业的研究美学,但是需要了解美学的基本发展脉络和代表性人物的观点。因为美学归根结底是一种哲学,学哲学就是要在方法论上指导人生。实际上,学美学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一种人生智慧。正如易老师所说:“美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启迪智慧。”

(2)美学的普及是有必要的是有益的。

(二)本书结构与重点:

本书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体部分,共有七讲。(第一讲、性质与方法;第二讲、美的研究;第三讲、审美的研究:康德;第四讲、审美的研究:审美心理学;第五讲、艺术的研究:黑格尔;第六讲、艺术的研究:一般艺术学;第七讲、美学问题的历史解答)第二部分是附录部分,包括西方古典美学史纲、中国古典美学史纲、西方现代美学史纲和推荐的美学参考书目。

第一部分是以授课的形式主要讲了美学的历史和相关问题。

首先,易老师指出美学不是实用的学问,但是却能启迪智慧。他说他不提供通用门票的美学,因为美学是最没用的。但是,往往看上去最没用的东西,却最有用。美学的真正意义

在于启迪智慧。

其次,他指出了自己的美学观:美学就是美学史,美学史就是美学。这就是说,在学习美学时,我们要时刻记住不能孤立的看待某一观点,而是要把它放入历史中看待。既看到它的建设性又看到它的局限性。

然后,按照美学的发展过程,易老师将美学研究的过程概括为:美的研究(柏拉图)、审美的研究(康德和审美心理学)、艺术的研究(黑格尔和一般艺术学)三个过程,并指出了他们的前后相继性和从客观美学向主观美学发展的必然性。

下面首先列举相关的美学观点:

柏拉图的相关美学观点:“要寻找美的本质,不能局限于一些具体的美的事物,而应该找到一个“天下之通则”,就能解释一切美的现象。”“他认为美是理念,而审美的途径是迷狂。”“灵感就是诗人在迷狂的状态下和神交通,不知不觉的说出“神赐的真理”,即“为神灵所

(3) 感”。”

康德的相关美学观点:“美是靠美感来判断的,而美感是一种愉快感”,“美无目的而生愉

(4)快,非概念又有普遍性,无目的又无不合目的”,美之所以非概念又普遍是因为他假设存

在一种“共同感”,“共同感”是一种先验假设前提,只意味着彼此情感一致的可能性。 审美心理学:

“直觉”的概念由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提出,他认为:“审美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直觉的特点是:独立、静观、直接、创造。

“移情”的概念是由德国费舍尔提出,他认为:移情就是在审美过程中主体将情感移入对象而体验到物我同心的心理过程。

“心理距离”是英国心理学家布洛提出,他认为距离是审美的条件,“在审美过程中,只有当主体与对象之间保持着一种恰如其分的心理距离时,对象对于主体才是美的。” 黑格尔的相关美学观点:艺术和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

(5)他还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理念通过自我否定和自我确定实现自我认识的过程。”

根据理念与形象的统一程度将艺术分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类。

一般艺术学:在上面的部分,易老师是按照历史的发展介绍的重点的美学观点。而在这里,易老师主要从横向讨论了关于艺术的学说。

“模仿说”: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模仿,实体是对理念的模仿,艺术是对实物的模仿。模仿的艺术不真实没有用,“迷狂”的艺术才是真实。而亚里士多德确认为:艺术不但是真实的,而且比现实比历史都真实。

“表现说”:“表现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把个体感性存在的价值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个体的自我实现面前,群体不再是神圣的、权威的、不可改变和不可超越的。在主体的自

(6)由驰骋面前,客体不再是高于个体经验因而必须一丝不苟的描摹或仿造的。”“表现说比

较接近于艺术实践尤其是艺术创作的经验。因为它更重艺术的精神性质,更注重人的心理活

(7) 动,更注重人的自由心灵,更注重对象的情感特征。”

“游戏说”:斯宾塞和康德都认为艺术和游戏一样,是人们过剩精力的宣泄,即艺术为人类的高级机能提供消遣,游戏为人类的低级机能寻找出路。

“形式说”:中国的嵇康和奥地利的汉斯立克都从音乐讲起,主张音乐是一种形式,反对情感美学,不赞成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其次,易老师指出了美学发展道路上的几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及事件:

(1)“柏拉图就为康德以前的西方美学整个的定了一个调子:美的研究,就是关于“什

(8) 么是美”的研究,就是美的客观性研究,也就是美的哲学。”

(2)“古希腊罗马客观美学在苏格拉底这里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就是把美从事物的属性变成了人与事物的关系。„这其实已经是比较主观的标准了。„从客观美学到主观美

(9) 学的转变,这时还只是有了点趋势。”

(3)“在康得以前,人们都认为美学应该先回答“美是什么?”,然后再能回答“审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康德却把它倒过来,他把美学的出发点放在了审美和美感上,把美学的基本问题从“美是什么?”变成了“审美是什么?”这便是康德在美学史上的“哥

(10) 白尼式的革命”。”

(4)“黑格尔的最大功绩就是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黑格尔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他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

(11) 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同时,易老师还指出美学研究的发展始于客观走向主观是一个必然过程。“美被客观的表象着,所以,美学史的第一个历史环节就必然是客观美学。但是,美又毕竟原本是主观的东西,因此,它有总是不可避免的要走向主观美学。事实上,康德以后,西方美学在整体上已由客观论转向主观论,从模仿论转向表现论,从美的哲学转向审美心理学。就连黑格尔这位最后的客观论者,也实际上放弃了“美是什么”这个问题和美的哲学,而代之以“艺术是什

(12) 么”和艺术哲学。这正是康德美学革命的结果。”

第二部分是附录,包括西方古典美学史纲、中国古典美学史纲、西方现代美学史纲和推荐的美学参考书目。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二、理论和方法:

(一)用历史的眼光批判的看问题:

易老师在他的序中是这样说的: “这是一本讲美学的书。美学可以用各种方法讲。本书所用,为“破门而入法”。破,就是批判,也就是清算或清理。这就要围绕问题讲历史,或者历史的讲问题,故本书又名《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历史讲完了,问题搞清了,结论也就

(13) 顺理成章地得了出来。这就叫“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书中易老师通过对历代的美学观点的讲解和批判性分析,理清了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到美学发展的前后相继性及其发生发展经过的必然性和其内在逻辑。所以,本书的重点并不是简单的罗列历代的美学观点,更多的是用批判的眼光去反观所谓的经典理论。并且,时刻不忘把某一个理论放在历史的洪流中去观照。用一种科学的历史的发展眼光去看美学观点。

例如,在“对黑格尔美学的反思”一节中,易老师发现了黑格尔艺术分类体系的一个漏洞,即在黑格尔那里没有舞蹈和戏剧的一席之地,更别提电影等新兴的艺术门类了。这当然时代的发展有关系,黑格尔没有能科学的遇见新型艺术门类的产生是一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黑格尔将戏剧归入诗,并闭口不谈舞蹈。可是舞蹈毕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艺术门类,这样不谈舞蹈只谈戏剧和文学,未免有点削足适履之嫌。易老师既肯定黑格尔在美学发展史上的功绩,又能看到黑格尔理论的时代局限性及其缺陷,并能大胆的指出来,这的确是很难能可贵的。

(二)方法论上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是在研究艺术的时候,要用减法,寻找它最不能没有的底线。比如研究戏剧的时候做减法,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因素是可以没有的。可以没有编剧没有导演(即兴表演),可以没有台词(哑剧),可以没有音乐布景等,但是绝不能没有动作和观众。于是,我们就找到了戏剧的底线,其特点也就不难显现出来了。还比如,凯奇的音乐作品《4分33秒》,只不过是这个钢琴家在钢琴前默坐了4分33秒。他只是要告诉我们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于是,我们不难发现音乐的底线是时间。

二是我们美学要寻找的这个特征、这个底线,必须是各门类艺术共有的,不能只是某一种艺术所特有的,这样我们得出的结论才是美学意义上的。比如色彩性是绘画的特征,声音

和时间是音乐的特征,语言是诗的特征,可是,色彩、声音、音乐等等却不是美的特征,这就告诉我们在研究美学时一定要注意区分美学与一般艺术。

三、评论及延伸讨论:

易老师的这本书是很好的美学入门读物,它最重要的也最难能可贵的是,易老师使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相对深刻艰涩的美学理论,浅显易懂却寓意深刻。

本书主要采用课堂讲解的形式将美学理论娓娓道来,读来让人有一种美的享受。关于这种课堂讲解的方式我非常推崇。对于一个美学初学者来讲,许多业内人士烂熟于心的专业名词和推理经过都会成为一个个拦路虎。然而,有了这种课堂讲解的形式,我们随着易老师的思路走,他边讲边设问,把一个个艰涩难懂的理论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的深入,让我们读来毫不费功夫。而且,促进你的思考,在心领神会的同时与古代贤者的思想产生共鸣,激起许多智慧的浪花,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比如:当讲到美是一种愉快感时,我就隐隐的有一种疑问,因为我们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并不是每次见到美丽的事物时都会有愉快感啊。相反,有时甚至会触景生情,更加伤心。这时,在易老师模拟的课堂上,有同学提出了和我一样的疑问,说明这个问题是大家普遍想不通的。易老师就拿“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做例子讲解说,现在的难过,是因为以前愉快过,而现在美不在了,所以才难过的。而我想用书中的其他理论来讲可能会更好理解。我们有时见到美丽的事物,不会产生愉快感,是因为我们并没有一审美的眼光去看它。其实,事物本无所谓美丑,美丑只不过是人的主观感受。当我们我们忽视某事物时,当然不会把它当作审美对象,也就更不用说从中能看出美了。至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再明显不过的“移情”的范例了。杜甫目睹祖国满目疮痍,内心忧郁老泪纵横。他将这种情感移至花鸟身上,于是感觉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了,最终达到了物我同心。通过这样的一个吸收思考的过程,美学在我的眼中并不在是那么枯燥无味的了,反而会因为有了自己的思考而倍感兴趣盎然。这就是课堂讲解形式的最大优势,循序渐进,促人思考,让读者体会到思考的乐趣。

然而,说此书是美学入门书,并不意味着专业人士就可以不屑一读。因为此书虽浅显易懂却寓意深刻。书中并不是简单的罗列历代的美学观点,更多的是用批判的眼光去反观所谓的经典理论。并且,时刻不忘把某一个理论放在历史的洪流中去观照。用一种科学的历史的发展眼光去看美学观点。这种历史的批判精神是值得每个专业人士学习的。

当然,正和白居易的诗太浅显易懂而被批不像诗一样,易老师这本书也被批太大众通俗化,丧失了学术的严谨性。这就涉及到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我们的学术和文化到底应不应该大众化平民化。在这里,我要为易老师说几句公道话。学术平民化不平民化我们暂且不论,我们大众对美学的误解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专门研究美学的易老师,看到这种社会现状未免会担心焦虑美学研究的发展前景。虽然美学研究不靠大众,但是美学研究者却是来自于大众的。可以说,大众对美学的认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学研究者的基本水平。因此,提高大众的美学认知水平是必要的。再者,从美学的最终意义来讲,,它是启迪人的智慧。既然能启迪智慧,当然要在大众中普及了。可是,大众的接受程度又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普及读物必须要浅显易懂,深入浅出。要用艰涩的专业语言讲专业知识,不难。难的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讲解最艰涩的理论。然而,易老师做到了,不仅讲出来了而且讲得很精彩。我们的课堂上需要这样有创新能力,能深入浅出的教师。至于学术的严谨性,如果学术本身失传,又何谈其严谨性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当然并不是说这本书就一点缺点没有,也正因为它的浅显易懂,口语化,随意性比较大。导致其体系性不是很强(虽然易老师安排有他的体系,但是,对于某一个美学理论和某一派别的代表观点,并没有提供一定的科学体系。),需要看其他的专业书籍作为补充。难能可贵

的是,易老师似乎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本书的附录部分安排了美学史纲,这不仅为我们学习美学提供了方便,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本书讲解理论时体系性不强的缺陷。

四、结语:

正如易老师说的,美学的最终意义是启迪智慧。读易老师的这本书,我确实接触到了许多人生智慧。

(14)我终于明“忧天的杞人永远只能是极少数,却又是不可或缺和值得尊重的极少数”

白为什么伟人和智者都会有种孤独感,因为他们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忧虑着别人想不到的忧虑。更明白了为什么只有范仲淹敢说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需要多大的气概和担当啊。当寂寞孤独时,我会想想贤者的忧虑,如果我也为着人类的苦难而忧心,我会勇敢的承担起那份苦难,因为忧天的杞人虽少却值得尊重,我会为这份尊重而骄傲的。那么,人生琐事的烦恼也就太微不足道了。

“夸大艺术的社会作用绝非艺术之福。当艺术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责任时,必因不堪重负

(15)回首过往的历史,远至明代的八股文近至*时期的样板戏,都因过分的夸而崩溃。”

大文学的社会功用,而必将成为艺术史上的败笔,也必将走向灭亡。在我看来,艺术是人的一种高级享受,不需要太多的功利性。在艺术中获得的享受,就如小孩子在做游戏时获得的愉快相似,没有实在的物质的东西,却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愉快感,这才是艺术的魅力。

(16)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好的教育应该是传授方法,传授获得知识和使用知识的方法。”

很难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从小我们就只知道学习知识,却少了方法的积累。老师只是给了我们“鱼”,却没有教会我们“漁”。不管学得再多,人脑只不过是一个知识的储备箱,现在有电脑了,内存要比人脑多很多。可以说,没有创新能力的人,将很容易被电脑取代。因此,我们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方法,有创新。这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发展,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的。

读这本美学专著,我获得了超越美学的收获,真是受益匪浅啊。

五、注释:

(0)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 自序

(1)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P3)

(2)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P13)

(3)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P 41)

(4)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P 67--76)

(5)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P126)

(6)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P156)

(7)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P160)

(8)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P34)

(9)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P44)

(10)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P65)

(11)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P122)

(12)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P89)

(13)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 自序

(14)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P8)

(15)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P8)

(16)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P13)

(17)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P)

(18)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P)

六、参考书目:

《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 易中天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初版

《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轮》邓晓芒 易中天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年

美学读书报告

《美学原理》读书报告

美学散步读书报告

美学散步读书报告

可以破门而入吗???

读《美学散步》

《丧家狗——我读论语》 读书报告

《丧家狗——我读论语》 读书报告

《美学CEO》读书札记

《华夏美学》读书心得

美学读书报告——我读《破门而入》
《美学读书报告——我读《破门而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