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江苏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21:56: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江苏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落实省政府确定的加快乡镇文化站建设、开展“送科普、送戏、送电影下乡”的具体工作任务,根据省财政厅、省文化厅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2006年2月底和3月上旬,两厅组成联合调研小组,深入昆山、涟水县、沭阳县、盐都区、兴化、邗江等地农村,围绕新农村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进行调研。调研组认真听取各级财政、文化部门和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负责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走进农民家中听取群众的呼声,把握农民真实的精神文化需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江苏农村文化的现状

总体上看,我省的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九五”期间,省政府拨出专款3750万元用于解决全省乡镇无房、危房文化站建设。“十五”期间,省政府召开全省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相关政策,设立了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专项经费,从2002年起每年由省财政拨出1000万元,扶持苏中、苏北地区新建和扩建各级图书馆、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137个,其中新建项目超过80个,各市、县配套资金达31199万元,各项目单位自筹资金11704.38万元,资金总量和建设规模在“十五”期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省政府还拨出2730万元专

1 款,解决了全省30个无房、危房文化馆、图书馆问题。到2005年底,全省已实现了2002年省政府在全省基层文化工作会议上确定的“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在文化部开展的文化馆、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我省一级馆的总数均名列全国第一(一级文化馆31个,一级图书馆47个)。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省文化厅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推进重点基层文化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我省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特色文化乡镇、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家庭、特色文化标兵的评选命名,培育了一批农村文化骨干,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使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受经济基础和地方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程度的制约,我省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落后。在不同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发展很不平衡。如,全省47个国家级一级图书馆中,苏南地区5个市27个,占总数的57%,苏中3个市12个,占26%,而苏北地区的5个市仅有8个,占17%。“十五”期间,全省近1200个乡镇文化站,面积低于300平方米的有493个,其中无房站111个,占全省文化站总数的38%。按区域分析,苏南地区低于500平方米(不含500)的乡镇文化站有107个;苏中地区141个;苏北地

2 区382个。扬州市乡镇文化活动场地的总面积由1999年的11万多平方米减少到现在的7万多平方米;南通市文化站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21843平方米下降到现在的52817平方米,5年减少面积达69026平方米,占原有面积的56.7%;兴化市全市文化站面积由2001年的9730平方米下降到2005年的7314平方米。

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地方尤其是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在集镇建设和乡镇合并过程中,变卖、出租、拆除文化站,从而出现了一批无房站;二是少数地区乡镇在文化站与广播电视站合并期间,将文化站房产变卖、文化站人员集中到广电站办公,运行一段时间后,广电站又改为垂直管理,导致一批文化站资产流失;三是“九五”期间全省消灭无房文化站时,乡镇文化站负债建设,建成之后长期负债运行,由于乡镇财政拮据、无力还债,乡镇政府只得将文化站变卖还债;四是乡镇财政困难,乡镇领导为解燃眉之急就卖文化站。如涟水县陈师镇文化站,“九五”期间省财政补助10万元建起了400多平方米的文化站,淮安市还奖励了1万元,2004年由于乡镇财政困难,镇政府就以12万元的价格将文化站出售掉。仅涟水一个县就变卖掉了8所文化站。五是文化站被挤占现象严重。如涟水县朱码镇,“九五”期间省财政扶持10万元建起的文化站,被镇政府划给了公安派出所做办公楼,文化站长就在乡镇大楼里办公。六是瞒报、不报。如沭阳县37个乡镇大多数文化站无站房,出于某种原因,“九

3 五”期间根本就没有上报;2004年文化厅统计无房站时,该县仍然没报。一些乡镇文化站明明无文化活动用房,在统计上报时,将文广站的广电机房、站长的办公室和宿舍也折算成活动用房面积。统计表中50平方米以下的文化站,实际上就是无房站。

二是农村普遍存在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问题。各地普遍反映,目前老百姓的精神空虚,赌博、迷信活动猖獗。沭阳县反映,现在是“教民人数比党员还要多”,睢宁县现有教民7万多人。兴化市反映,目前农民捐资建寺庙、建教堂的积极性很高,文化站不如寺庙建得好、锣鼓声不如麻将声高、文艺骨干变成了和尚去念经。2001年省政府取消了每人每年1元钱的电影费之后,全省农村电影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在走访过程中,老百姓抱怨:想看戏看不到戏,想看电影看不到电影,想看书,文化站的书又太旧,一本书三四十块钱,太贵、买不起。

曾经有同志感到困惑:现在的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去了,农村里就剩下老年人和孩子,农民还究竟看不看书、喜欢不喜欢看戏和看电影?在被称为“泰州一支独秀”的兴化市周庄镇文化站,我们仔细查阅了借书卡,全年借阅人数在3000人次左右。农民读书的类型,青年人当中女同志喜欢看言情类文学书籍,男的喜欢武侠类。在盐都区,调研组在路边随机抽样调查农民家庭。一家农户的八仙桌上放着一本打开的《胡乔木回忆毛泽东》,我们问谁看的,正在做作

4 业的学生回答,是他祖父看的。走进隔壁一个姓沙的农户家,我们问围拢过来的群众喜欢不喜欢看戏和看电影,他们异口同声回答喜欢。姓沙的男主人说:现在的农民“很无聊”,喜欢看电影看戏,就是看不到,晚上就只好靠打麻将、打牌来消遣,如果有电影、有戏看,我们肯定结伴去看,就不打牌了。

三是文化站队伍不稳定,人员老化,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陈旧。兴化、沭阳等地文化站人员工资待遇至今未能落实,上访不断。由于待遇差,每月只能拿300元左右的工资,文化站业务骨干严重流失(外出打工),导致农村文化队伍不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新人不愿意进文化站,导致文化站人员老化现象,加之思想观念陈旧,工作上老一套,文化站搞的活动对群众没有吸引力。沭阳县37个乡镇,只有

5、6个文化站长是文化业务干部,不少文化站工作人员不懂文化工作,更无文化水平,连美术字都不会写。马厂镇的党委书记抱怨说,现在的文化站是“人员待遇无保障、有编制无阵地、工作有人不会抓”。马厂镇文化站5个编制,1人外出打工,2个转业军人,1人兼职,都不懂文化工作,只好让他们挂职到村,县里开展文化活动时,乡镇党委分管书记只得自己去请人、拉表演队伍。

四是缺少切实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从调研情况看,苏南地区的县(市)对农村文化工作基本建立、健全了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体系,乡镇党委、政府对文化站年初有指标、

5 年终有考核;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苏中、苏北地区,农村文化工作只能靠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书记、镇长重视农村文化工作的,即使是年财政收入只有400多万元的乡镇,文化工作也搞得有声有色;乡镇党委书记、镇长不重视的,年财政收入3亿元的乡镇,文化工作也处于无声无息的状态。因此,参与调研座谈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强烈要求并建议,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考核机制,各级政府要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纳入对乡镇党委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标,要像考核GDP那样量化农村文化建设指标,要像抓计划生育、社会治安那样抓农村文化工作,加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江苏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对策建议

为促进江苏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积极构建和谐江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省委提出的“两个率先”目标,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精神,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江苏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加大政府投入,调整、整合农村文化资源配臵,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

6 化权益。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至2010年,全省县、乡(镇)、行政村都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基础设施。农村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农村文化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每个乡镇都配有专职文化干部。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使得农村文化工作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一)加强乡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建设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十五”期间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基础上,县文化馆要具备综合性功能,图书馆要加强数字化建设。

建立省、市、县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至2010年,实现“乡乡有500平方米以上文化活动中心,(行政村)村村有文化活动室、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

实施江苏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对全省低于300平方米的493个乡镇文化站,省财政按照分地区、分档、分类补助的原则,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给一定的资金补助,市、县财政也给予补助。乡镇文化站建设的要求是,除已有的乡镇影剧院和露天文体活动场地

7 外,文化站综合设施的建筑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到2008年,建成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乡镇文化站综合设施,实现“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

各县(市)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的行政村文化室建设。村文化室建设可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一室多用”,明确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可将闲臵的厂房、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臵校舍,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在不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提倡中小学的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体育等设施定时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

(二)创新文化站体制机制。改革现行的文化站管理体制、投入机制、进人与用人机制,增强文化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我发展的能力,激发乡镇文化站的生机与活力。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鼓励和吸收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按照确保文化站公益性的基本属性、引入竞争机制和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对文化站实行双重领导。县(市)文化局加强对乡镇文化站的业务指导,文化站新进人员必须通过文化局的业务考试后才能录用;文化局对乡镇文化站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对新进文化站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三)全面实施“三送工程”。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事业。省政府加大对农村电影放映专项补助资金投入。苏北、

8 苏中地区放映一场16毫米电影,每场成本在100-120元。由省文化厅重点做好配送电影拷贝工作,丰富农村电影片源;省财政厅设立农村电影放映补助资金,由文化厅组织考核、验收后,给予农村电影放映队每场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助。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积极推进农村电影数字化进程;到2010年,实现全省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彻底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

积极开展“送科普”活动,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看书难”问题。“九五”开始,在各级财政、文化部门的指导下,尽管在农村乡镇兴建了一大批乡镇万册图书馆,但由于后续投入未跟上,很少增加新书,乡镇万册图书馆总体运行情况不理想。国家文化部、财政部从2002年起开始实施“送书下乡”工程,并要求各地参照执行。由于种种原因,我省一直未能实施。省政府决定从2006年起,由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开展“送科普”活动。以政府采购形式,每年集中招标采购一批农村适用、农民喜爱的图书,直接配送到全省34个财政困难县的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再由文化站定期将图书流动到村文化活动室,方便农民群众就近读书,真正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

定期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按照省政府“三送”的要求,由各级财政出资、文化部门组织,利用农闲、节庆、集市,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充实农村文化活动的内涵,正

9 常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抵制腐朽文化,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真正实现“乡风文明”的目标。

推广盐城市先进文化下基层“三百工程”经验,每年由政府组织,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把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到社区、广场和农村,活跃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推出群文新作,做到常办常新,农民参与面更广,活动影响更大。通过培育典型,文化主管部门引导,地方政府扶持,逐步形成农民群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

实施农村特色文化战略。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剪纸、刺绣、风筝、绘画、泥人、陶瓷、雕刻、编织以及戏曲、杂技、花灯、龙舟、会船、舞龙、舞狮、锣鼓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各级文化部门要大力鼓励,促进其发展,积极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农村文化特色村和文艺骨干。

(四)稳定、发展农村文化队伍。文化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为改变目前一些地方农村文化队伍不稳定的状况,由县(市)财政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在编人员的工资实行财政统一发放,彻底解决文化站人员的生活待遇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也能吸引有文化的年轻人到文化站工作,逐步解决乡镇文化队伍老化的难题,更新农村文化队伍的知识结构,提升服务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农村

10 文化事业单位的人员实行从业资格制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专业艺术人员的积极性。由省文化厅组织对乡镇文化队伍的轮训。各级文化部门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

(五)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按照中办27号文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真正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各级干部晋升的考核指标,纳入全省扶贫攻坚计划,确保我省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农村文化工作列入创建文化先进县(市)、乡镇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省文化厅建立健全农村文化评估考核机制,将各级政府(文化部门)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工作作为文化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年终向全社会公布各市、县文化工作的考核业绩,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工作组下到**社区后,通过深入调查和实地走访,深刻感受到此地文化资源蕴藏之丰富,意识到保护好此片地区文化资源对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天心的重要意义,于是结合下基层活动,对学院街地区进行深入调查,对街道区

11 域内文化资源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形成简要调研报告如下:

一、原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概貌:

学院街地区南接城南路,东靠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北至解放西路,西临湘江风光带。辖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占地0.45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19000余人,街巷76条。 据街志记载,学院街地区的历史开始于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学院街也因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在此设提督学院而得名。历朝借设官在此征钦。历经七个朝代2000多年风雨沧桑,逐步繁衍成商贾云集、居民集居之所,成为古城长沙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域,也造就了学院街地区璀璨的历史文明。 原学院街地区文化资源主要有四个特点:

1、庙宇众多。据历史记载,此地区曾为城南风水之地,由于历代封建王朝迷信风水,商贾市民祈求平安富庶,遂大兴土木,建设庙宇。各朝均有增加,至民国初期,此不足0.45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建成各种规模庙宇达5处之多,分别有建于秦时的娘娘庙,建于宋朝的西文庙,建于清初的天妃宫,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屈子祠,华光庙等,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有3处,当时香火极盛,成为学院街地区一大盛况。目前,这些庙宇或毁于“文夕”大火,或被拆除,或已迁往别处,当年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2、古井密集。学院街紧邻湘江,井水水质甜美如饴。学院街的古井,培育了当地的市井文化,也养育了许多名人。随着历朝人口的增长,古井越来越多。但后来由于自来水的

12 普及,至九十年代初期,街道范围仅保留古井10余口,但在长沙相当面积的地区来说,已非常鲜见了。其中,有遐龄井、白鹤井、古石井、文星井、泉嘶井、金砂井、陈家井、华光庙前古井、娘娘庙内古井等,不少古井都有优美的故事流传,至今仍有3口古井在使用。

3、街巷凝香。旧时作为提督学院所在地的学院街,在这片并不算宽的地方,留下了一串串精典的名称,形成独特的老街文化。街道范围共有街巷76条,60%以上还沿用旧时的名称,如凤栖园巷、墙畔祠巷、**、百花村巷等,这些街道名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反映了古代长沙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社会、文化、民俗等状况,而且表现出使人赏心悦目的文学韵味、高雅的艺术特质,体现了长沙人性格“清慧而文”的一面。

4、住宅古旧。学院街地区属于长沙古城中心之西南,半湘街、南墙湾即为古城墙。旧时此处居民稠密,住房鳞次栉比,而结构大都为秦砖汉瓦、木板平房,也有少数木板二层楼房。这些建筑体现独特的历史人文特征,充分反映出旧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民族习俗等。近年来虽然全市上下大兴土木,但作为老城中心区的学院街,由于历史条件、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原因,还有幸较好的保留了原有风貌,古旧建筑达到街道建筑面积的70%以上。

二、对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思考:

一些经济学家指出,21世纪的经济将由文化和产业两部

13 分组成,经济进步的新形象就是文化。而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是这个城市不可缺少的历史见证,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宝贵财富。长沙是全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天心区作为长沙的南大门,具有文化名区的美誉,在打造经济强区的同时,充分保护和改造现有的文化资源,塑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用文化的繁荣来促进和引导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 目前,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学院街地区以北正在进行坡子街民俗名食街建设和太平街历史文化街规划,以西已建成园林式湘江风光带,以东已建成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而去年又对该地区内的古潭街进行了改造,恢复了古潭街清朝建筑风格,可以说,这片地区正处在开发建设和文化改造的中心地带。 学院街地区曾是古城长沙的南部区域,也是长沙文明重要的发源地。虽然目前该地区不少历史资源已遭破坏,许多历史遗迹已不复存在,但鉴于它所处的特有位臵和目前尚存的部分资源,对这片地区进行整体改造和开发,重新展示它的历史感和特有的文化魅力,使其成为北部文化组团的一个重要版块,将北部文化资源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大的文化区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学院街地区的文化资源改造和开发,必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形成亮点,才能吸引人气,促进发展。这既可结合本地特色,也可借鉴外地经验。例如,长沙城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历史遗存,城市中心位臵几千年不变的大城市在世界

14 上十分罕见。而学院街曾是老长沙的中心地带,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而且许多房屋建筑都还保留旧时风貌,街巷呈现清代风格,在开发建设时,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对古旧房屋进行恢复、改造和重建,凸现清朝时期或别的时期的文化特色。又如,南京年年举办和报道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活动,使南京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越来越大,而长沙却没有因“文夕大火”而增大名气。学院街曾是“文夕大火”的重灾区,在开发建设时,可以借助“文夕大火”这一历史事件,建设“文夕大火”纪念馆、石碑、广场等,设立长沙“文夕大火”纪念日,通过开展各类纪念活动,以此教育群众增强防火意识,同时也可大张旗鼓对外宣传,以扩大影响吸引游客,达到带动经济发展的目的。又如,地名文化与民间传说,也是学院街很具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源。北京一家全国性报纸在旅游专页用一整版篇幅刊载了《长沙老街》的照片,说明外地人也把长沙老街看作一种旅游资源。北京搞“胡同游”,我们也可以搞“老街游”。学院街现有76条街巷,不少还是老的风貌,而且大都沿用原有的精美名称,在开发时,可以有目的的保护和改造几条老街,做到“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目前虽已对古潭街进行了改造,同样,也可以对西文庙坪巷、登仁桥街等进行改造,如果能开辟一条老街旅游路线,一定能引来不少游客。

三、对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的建议:

15 对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既是天心区建设文化名区的需要,也是长沙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需要。对该地区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由市、区相关单位,包括市、区国土、规划、建设、文化、财政等部门和学院街街道,共同组成工作组开展工作。开发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分析和论证,制订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规划的制订要结合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坡子街民俗名食街和湘江风光带的建设,对四片区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从总体上考虑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功能和布局,达到突出特色、优势互补的目的。而且,其开发过程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没有经济效益的开发是不成功的。开发模式可以进行合作开发,也可以由政府独立开发,而对其中部分经营性项目对外招标,相信此黄金地段会有人愿意参与招标,这样也能减少开发经费。 对具体保护和改造措施,有以下几点建议:

1、保护一批历史建筑。以政府名义颁布保护条例,重点对一批历史建筑进行挂牌保护,并尽快拆除周围破损的房屋,让沉淀多年的历史建筑亮出来,构成学院街历史文化新的亮点。

2、保护一批历史文化老街。老街是历史文化的象征和见证。要对该地区老街老巷和“老字号”店铺进行保护性改造,整体规划保护街区内的建筑、建筑风格和特色,严格控制保护街区内的建筑项目、建筑密度和层高,使其与长沙新

16 的建筑景观容为一体。

3、建设一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纪念性场所。建立“文夕大火”纪念馆、纪念广场等,以作为长沙历史的见证。建立学院街提督学院、杨开慧烈士纪念亭,恢复汉长沙太守韩玄墓等,以显示长沙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

4、扩建一批历史文化景点。保护和恢复街道范围内的古井,在部分古井周边建设茶艺馆,让外人品尝到长沙的茶艺文化,感受到古井的神奇。

5、建造一批城市雕塑。结合湘江风光带的扩建,在标志性地段建3-5座反映湖湘文化特色和长沙精神的大型雕塑,以及长沙和平解放和开放的长沙等城市雕塑,以增添长沙城市新的景观,提升长沙城市的文化品位。

关于保护市北区老工业文化遗产的调研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青岛市城市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及我区产业布局的调整,传统的工业产业将逐步在我区消失、退却或转移,这使得原有的工业建筑和大面积厂房等纷纷失去传统工业的作用。同时随着城市的扩容和基础设施的改变及城市规划的需要,其中一部分工业用地已影响或者干扰新的建设,尤其是我区的部分老工业厂房日益残败、生产基地逐步向外迁移的情况下,重新利用和发挥这些

17 旧工业遗产的作用,如何使其能够对市北区发展特色城区做出贡献,怎样处理好旧的工业遗产同市北区大力实施的“商贸兴区、科教兴区、文化兴区、人才强区”四大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等已成为我们急于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此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供领导参考。

一、 市北区老工业企业建筑现状

市北区是历史上的老工业城区,有许多老工业企业聚集在这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市区传统工业结构调整,老企业退城进乡措施的实施,给市北区遗留下大量的闲臵工业厂房。目前,利用这部分闲臵老厂房已改造建设了12处都市工业园区,这些园区建成后,取的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青岛品牌与城市的共生现象已成为中外城市发展史上独具特色的范例,“海尔、海信、青啤”这些著名的品牌大企业,为青岛赢得了荣誉。特别是我区拥有青岛啤酒厂、青岛卷烟厂、等百年老厂房等大企业工业发源地。同时,我区还有着一大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工业遗产。如:长生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青岛市辽宁路94号)、“金鹿”自行车公司(位于青岛市曹县路29号)、“灯塔”酿造有限公司(位于青岛市辽宁路73号)、青岛卷烟厂(位于青岛市华阳路20号)、“鸡牌”味素有限公司(位于青岛市内蒙古路2号)等。这些品牌企业的厂房大部分位于市北区的中心区域,靠近刚建成的昌乐路文化街,并具有历史永久的传

18 统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等,历史价值比较高。老工业厂房的建筑特点和风格,见证了青岛市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几代人的创业历程在这里沉淀。但近几年,随着“退二进三”的逐步推进和企业发展规模受地域限制的现状,这些老工业都面临着搬迁和拆除的打算。所以,面临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宝贵的历史工业文化遗产是为我区打造文化城区,保留丰富工业文化,作为我区经济发展和城区建设的重要课题。

二、 保护和重新利用老工业建筑的意义

老工业建筑是反映了工业化时代的特征,承载着真实和相对完整历史信息的工业遗迹,既是对民族历史完整性的尊重,也是对青岛市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献的纪念和其崇高精神的传承。保护好工业不同发展阶段有价值的工业历史遗存,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城市发展轨迹。对于这些有历史价值的老工业建筑,我们应该持有一个尊重、保护、改造、更新、再利用的态度,怀着崇敬和珍惜将它们重新幻化成富于生命的音符。

这些老工业建筑一旦拆毁就再也无法恢复,抢救这些老 工业遗产,已是刻不容缓。保护、利用好这些不可再生的宝贵精神财富,重新利用和发挥旧的产业遗存作用、处理好旧的工业遗存同我区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要即时抢救将拆迁的老工业建筑,让工业历史不能空白,不能断代,传承工业历史,开创未来的美好愿望。在

19 青岛,以工业园区建筑为范本,彰显文化产业集聚效应的园区模式,日益成为加速城市文化产业特色化进程的主攻方向。如青岛啤酒厂建设的历史博物馆,打造的啤酒一条街,就是我区利用工业遗产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保护和重新利用这些老工业厂房,并赋予老工业的文化历史发展的特点和历史轨迹,开展爱国主义和历史知识教育,提供新的并具有宝贵价值内容的教育基地都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我们应该以“保留--再利用--再创造”的思想对待市北区这些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老工业建筑,在保留传统的历史建筑形态和提升空间商业价值的同时,使它在现代化的建设中成为更具有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厚度的新城区。同时利用这些老工业建筑创建“老工业文化园区”或注入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相融合创建“创意产业园”、“老工业旅游地”等,让这些园区成为我区打造特色城区的新名片,增加城市文化内涵与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保留城市记忆,保留原汁原味老工业生产特色,繁荣区域经济等方面具都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

三、保护和重新利用老工业遗产的几点建议

1、增强政府各级领导和居民对工业文物的保护意识,增强保护工业文化遗产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区政府有关有关部门应重视这个问题,把对工业文物的保护、管理、20 开发和利用工作提到日程上来,并尽早确定不可移动和重点保护的工业文物名单。

2、按照原工业建筑的实际功能和建筑特点,对它进行新的规划和设计,对其进行适当的改建和技术处理,使其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录载体,并借助原有的空间形成可为新功能所利用的新空间。如在原自行车厂老厂房保留昔日曾经兴旺的“金鹿”自行车加工制造情形模型的同时,保持现代生产制作现场;保留“灯塔”食品酿造的原工艺流程加现代生产流程等。目前如鲁邦房地产利用原公交集团公司楼房和青岛同泰橡胶厂生产车间的建筑特点,修旧如旧,在恢复历史原貌基础上,再加以创意装饰,形成国宴厨房酒店。

3、利用靠近昌乐路文化街的闲臵厂房,建立一处保护工业文物遗存的展示馆、档案馆,展示我区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对于保护下来的工业建筑,设臵史志区,精选档案和临时展出的材料,包括企业发展简史、产品发展史;设臵人物展区,展示历届老模范、优秀职工名单与事迹;设臵重大事件集萃区,各年代所发生的对职工、居民有影响的重大事件;设臵老照片区,展示包括50年代来职工家属的生活照、学习照、工作照、历代厂区照、老干部照等。

4、在符合区域规划要求的前提下进行重点保护和开发利用。对于工厂整体搬迁和出售企业,要在合同中加入保护工业文物的条款,无论任何企业接手这些工业文物,都有保护的责任。对于有困难、无力承担自身遗存保护的企业,建

21 议政府责成土地储备中心,用不低于企业调整搬迁成本的价格整体收购,交由政府委托成立的独立开发机构来研究。

5、利用这些有历史价值的老工业建筑的独特风格,开发工业旅游资源。目前,已有“海尔”、“青啤”、“青岛港”形成特色的青岛工业旅游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借助青岛已拥有三家“国字号”工业旅游示范企业,利用这些老工业企业的生产场景、生产设施、厂区环境和企业文化为资源,开发“工业旅游”。

内蒙古山西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考察调研

报告

在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由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民族工作会议上,民族工作又一次摆上了党中央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该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了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地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其经济社会文化等与东南部沿前地区显得落后许多。而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又大多地区边境地带,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进行得如何以及这里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高低或贫富,都将影响到这些地区的社会安定和党与国家事业的发展和声望。因此,党和国家号召我们,要从大局出发,多关心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工作,要增强对少数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少

22 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视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务必与少数民族地区走上共同富裕、共同进步、齐齐奔向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基于这一精神和指导思想,2005年6月3日至9日,广州市委统战部和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组织安排了参加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的第八期党外副处级以上干部进修班的其中一组学员,前往内蒙古和山西两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考察活动。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本次外出社会考察的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当地的传统文化、民族宗教与民族经济发展等。而本小组的考察调研内容着重于内蒙古的牧业经济和山西的历史文化发展两大方面。在市委统战部和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的精心组织领导下和在当地有关单位与企业的密切配合下,本次的社会考察调研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获得圆满的结束。

学员们通过这次考察活动加深了相互的了解和感情;并在考察的全过程中较好地体现和发挥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服从命令、统一行动听指挥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同时,使我们在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并加深了对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拓宽了视野,对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一定的提高,收获甚丰。现就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内蒙古经济社会状况与山西历史文化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的北部有一个面积占全国总面积1/8并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第3位的民族自治区,叫内蒙古自治区,人们习

23 惯上将它简称为内蒙古。内蒙古的地理方位处于北纬37°24’-53°20’、东经126°09’-97°10’之间,它东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相壤,西与甘肃、宁夏相连,南与河北、山西、陕西三省相邻,北和东北却与蒙古、俄罗斯相毗邻,国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其战略位臵极为重要。内蒙古境内面积118.5万平方公里,东西长4000多公里,南北最宽处达1700多公里,成长形地形状。

内蒙古是一个民族自治的省级自治区,全区共有49个民族,内蒙古族和汉族人数为居多。兼有朝鲜、回族、满族、达翰尔族、鄂遇克族等40多个小数民族。其中的内蒙古族,有“马背上的民族”和“吃肉多于吃粮的民族”之称,蒙古人性情豪爽、粗旷、奔放、彪悍,能歌善舞,并以酷爱骑马、射箭、摔跤而称著于世。现全区人口已接近25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0%。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政治文化中心首府,而现代工业城市则设在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的城市人口分别是213.9万和230万人。该自治区下设有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这4个省辖市,另还有呼伦贝尔、兴安、锡林郭勒等8个盟和16个县级市、17个县、52个旗。

该自治区的气候基本上属于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少,不及南方广东省的1/6。且降雨期多集中在夏季,冬季的下雨量只占全年雨量的15%左右,春旱现象最为常见,“十年九旱”是该区春季气候的生动写照。该区远离海洋,地势较高,

24 南方的阴雨天气难得一见。但日照时间倒是非常长,是我国日照时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在我们抵达考察的那几天,其傍晚入夜或太阳下山的时间为下午8时15分。白天太阳的紫外线辐射非常强,光能资源特别丰足,故当地所产的瓜果非常可口清甜。

内蒙古境内的马路交通网络正在逐步完善,在呼和浩特往包头等城市之间已基本开通快速公路。从内地进入内蒙古,可以通过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到达,从西至东流经该区大部分地区长达数百公里的祖**亲河黄河水道,以及区内的多条支河流为内蒙古的人、物交往及经济建设作出了她默默的奉献。

内蒙古自治区疆土辽阔,资源丰富,境域内享有“南粮北牧,东林西铁,通地是煤”之美誉;在靠近或隶属南部的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和东南的丘陵所产的粮食,足以供应自治区的粮食需求,还略有多余可向外省区提供供应;地处东部的大兴安岭,虽是我国的寒极所在,但它同时是我国闻名世界的产林区;地处西部的包头白云鄂博的铁矿,霍林河、乌海、包头、伊克昭蒙等几处的煤矿,都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

牧业,自古以来都是内蒙古的主导农业产业。在多个世纪以来,内蒙古就到处呈现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一派景象。据内蒙古奶协提供的材料表明,现今该区所拥有的草原面积达8666.7万顷,占全国草场面积的27%,

25 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为6800万公顷,约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25%,这块辽阔的草原和土地,为牧业发展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据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周文毅的介绍,内蒙古全区2004年度的奶牛存栏总量已达219万头,约占全国总存栏量的20%;鲜奶总产量为490万吨,约占全国鲜奶总产量的18.9%;当地牧民2004年的牛奶总收入约为85亿元之多。奶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又一主要经济收入,同时又是成为当地政府积极扶持和大力发展的一项农业支柱产业。据了解,目前当地的农民养殖奶牛的热情和积极性仍然高涨,全区养殖奶牛超万头的旗县已有50个,牛奶产量超万吨的旗县已达65个。奶牛业发展得较好和较快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包头和呼伦贝尔这三个地区。呼和浩特市目前的奶牛存栏已超过50万头,这个存栏数相当于广东省的10倍,牛奶总产量为160万吨,也相当于全广东总量的15倍之多;呼伦贝尔市的奶牛共有46万头,包头市为30万头。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已把“乳业兴市”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切入点,对乳业企业和奶农给予一系列的如贷款补贴、风险基金、土地及税收等优惠政策,以促奶业大发展,并立志将该市创办成为“中国乳都”。伊利集团亦据此也提出了自已相应的奋斗目标,要争当中国的乳业帝国。据内蒙古伊利集团行政部和市场策划部总经理刘春海介绍,目前在内蒙古境内养奶牛者已接近百万,在他们当中,其中有60%的人在养牛中是有钱可赚的,且他们的生活因养牛而得到了

26 较大的改善;约有30%的养牛者效益稍差一点,钱他们没有能赚到多少,趋于保本或持平状态,充其量只是赚一份人工钱而已;另剩下的约20%养牛者,是因为他们在买回来的牛原本就不是很好的品种牛或缺乏饲养管理技术而终于导致亏本的。不管怎么说,通过养牛赚了钱的农民还是占大多数。也就是说,从某一个角度讲,养牛业已经成为内蒙古农民发家致富门路和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这是他们的一条生财之道。

奶业的创收,的确在当地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所占的比重已越来越大。据当地奶协统计所提供的数字表明,光伊利和蒙牛两家乳业企业2004年的产品销售总额就接近160亿元,其中所创税利高达10亿元之多。值得关注的是,伊利集团的营业销售总额自2003年起一直领先于全国同行业的首位,而成为中国乳业的领头羊。预计伊利、蒙牛两企业今年的销售总额将会突破200亿元大关。区内的奶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全是依靠这两家乳品企业的拉动。上述两大乳业企业,不但在经济上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在社会效益方面亦有上好的表现与贡献。他们在牛奶宣传方面,已经连续多年投入到宣传广告的费用,累计多达20多亿元,这对培育中国的牛奶消费市场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号召中国人多饮牛奶并养成饮奶习惯,他们对此已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中国人在近一两年来牛奶消费量有大幅的提升,这与伊利、蒙牛在央视的大密度的巨额牛奶宣传是有一

27 定关联的。我们在考察的过程中还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蒙古人身强力壮结实得很,这是否与他们的世袭爱好饮奶的缘故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在蒙古人的身上,多少已感悟到“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一些哲理。

内蒙古的经济社会,经过了半个世纪多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其经济发展中,奶业是近几年来发展得最为快速的一个产业。除此之外内蒙古的包钢、羊绒制品、肉食品、化工、水泥等产品或行业亦有很大的发展并在国内赢得了较高的盛誉,全区的GDP亦有较大的增长。然而,从总体上来说,它与沿海发达的广东、浙江、上海等省份或直辖市相比较,还是落后了一截。时至今天,该区有一半以上的工业品还得依赖于外省区的供应,还有许多的行业均处于空白。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基础与实力的不断积累,方能得到逐步的解决和改善。

地处中原的山西,在远古时期就被称为晋(晋国的所在地),它因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为山西。山西的面积为15.5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占70%,人口为3300万人。山西的财富与资源十分丰富,人们说,在山西有两件宝,一是历史文化,二是煤。山西是我国的能源供应的重要基地,有人说“每一脚踏下去,都是宝”。煤已经成为山西的第一大经济元素,同时它也是山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据山西省社会主义学院李副院长告知,山西去年所挖出的煤就多达35亿多吨。煤对山西来说,被视为“黑色的金子”。

28 中国的文化远古流长,而山西则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在山西到处随地可见名山、名城、名院、名寺等古刹文物,那里的宗教文化、根祖文化、民间文化、晋商文化、人文遗产随处可视、可索、可寻。山西的历史文化,最为突出、集中和体现在古建筑、彩画和雕塑等的艺术精典上。山西的古建筑举世闻名,向来赢得了中外建筑家的青睐、崇尚、向往和借鉴。中外来山西考察学习古建筑的学者专家常年川流不息,故山西赢得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美称。我们此次抵达山西一行所到的大同、大原的悬空寺、五台山、云岗石窟、九龙壁、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万佛寺、晋祠、平遥古城和乔家大院等名胜古迹,处处可感受或领略到浓烈的历史文化气息,无处不留下历史文化的踪迹。在距大同市约65公里位于山西浑源县境内的悬空寺,始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该寺落址四面环山的一处较为空旷怡静处,在离地50多米高的半壁山雁悬空而建。古代的建筑者和工匠们以其独特的建筑技术、风格、特色与道教法事之人所追求的“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宁静意境,以及其法事落脚者的人身安全等因素融为一体,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从而营造了一个“奇、悬、巧、美”四合一的美景。该寺庙是我国现今仅存的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唯一的独特寺庙。这笔宗教历史遗产是那么珍贵和不可多得的罕世之物。品质超群的建筑艺术,特别是木质与砖型的古建筑物在今山西境内并能被较好保存至今的共有11800多处,其中晋代前的木质结构建筑物有106

29 处。建筑艺术,到了唐代时期,已经进入了高峰的鼎盛时期。

光彩夺目的彩塑、彩雕艺术与作品亦是山西历史文化的杰作之一。我们在五台山寺庙所看到的唐塑与彩雕,都讲得上是唐宋时期雕塑极品。据山西省社会主义学院张教授介绍,目前在山西境内被保存较好且甚具时代特色的明清时期的雕塑作品共有11360多处。仅在平遥的双林寺内就存有2000多尊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佛象,故山西有被称为“东方彩塑的艺术宝库”之说。

大同的云冈石窟,处处、尊尊突显精美绝伦的石雕艺术,所雕形象神态千姿百态,神态栩栩如生。洞内雕塑的形象多达4万多尊,成就非凡,它已被列为中国石窟三圣之一。同时,它又是我国在1961年经国务院最早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其规模为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它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石窟艺术宝库。

座落在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它最能反映出晋商文化的一些内涵和特质。山西的商人,以他们的智商,开创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下第一家山西票号。而票号、票庄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近代明清时期,山西商人使用票号这种金融手段和形式,几乎在那二三百年的时间里牢牢掌握和控制着中国金融业的霸主地位。山西票号的创始人乔老爷和“日升昌”的总经理雷履泰等人,在当时都是赫赫有名的金融业经营能手,他们被后来的欧洲的旅游社会学家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日升昌”票号,其实就是中国

30 银行的鼻祖,其分店和连锁店开遍全国各大城市,在北京、上海、张家界、沈阳、苏州、夏门、桂林、重庆、长沙、广州、香港等地都留下了它的足迹,生意十分兴隆发达。山西票号和商人的足迹不仅遍布了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甚至在境外的朝鲜、俄罗斯、印度和日本东京、横滨、大板等亦开有分支机构或分号。可以说,当时的山西票号可谓是“生意兴隆四海,财达三江”。在明清时期这二百余年的商业发展史中,山西所辈出的最为著名的商业世家包括有太谷的曹家,祁县的乔家、渠家,平遥的李家,临汾的亢家,万荣的潘家,阳城的杨家,以及常家、聂家、候家和冀家等等,他们的财力与资本都非常雄厚,曾在中国的历史上显赫一时。

现代的山西,仍是一个农业省份,经济生产力水平还较低。为改变目前欠发达地区的落后状况,山西已对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调整,提出了在建立一个新型的能源基地外,还要使山西从煤经济转变到或将其建设成为一个以旅游文化经济为主的大省。据山西社会主义学院李副院长的介绍,山西政府已制定出近期的一个奋斗目标,将用10年的时间使其旅游文化产业的总收入占全省GDP的比率从现在的3%左右提升至10%,拟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来重创、重振、强大的山西。

总言而之,山西的历史人文社会文化精辟深远,底蕴深厚,历史悠长。它是中华文化最为崔灿的一朵花蕾。怪不得人们在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评议时感慨地说:“百年中国文化要看

31 上海,千年中国文化要看京都,3千年的中国文化要看陕西,而5千年的中国文化须看山西”。

二、内蒙古乳业经济与山西历史文化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们的这次社会考察,虽然时间短和调研接触面较窄,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或社会面和经济现象都未曾有机会去触及,在走马观花之下,对当地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是多少有些察觉一点。现就内蒙古的奶业发展和山西的历史文化等所存在的一些值得提出的问题加予提出,希望这些意见或问题能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

1、关于内蒙古的奶业发展问题

内蒙古的奶业,近三五年来曾以“航天飞船”的速度运行发展着。当地的政府亦曾当此视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变柱产业来抓,并已立志要把呼和浩特建成中国乳都;作为全国乳品加工规模最大的伊利和蒙牛这两大乳企也曾立志要争当中国的乳业帝国。在如此的背景情形下,我们认为,当地对奶业的发展的态度、精神和热忱是可嘉的,但发展规模和总量要视其条件和市场需求而定。而当地政府的指导思想,有一点儿着重于追求发展速度,而疏忽了其它的制约因素。一个地区的某一产业发展得过快,而与市场需求脱节或距离太大时,风险和危机就将会随时发生。纵观今年全国的奶业发展,已经受到奶品市场的重大压力而有所放缓。从今年入夏的乳品市场来看,今年的市场竞争比去年更为激烈,各自

32 的厂家都在千方百计地搞促销活动,但牛奶的消费指数并未见得有多大的提高。而这一市场动态,将直接影响到乳业的上游即奶农的奶源生产及其销售出路。据我们抵达内蒙古后那几天的了解,近一时期呼和浩特市和内蒙古东部的扎兰屯(如成吉思汗、大河湾、务大哈兰等镇)等地区的奶农,已对今年的牛奶销路及价格感到有点忧虑与担心。我们从扎兰屯市的部分奶农反映得知,该地区由于原设在那儿的大乳品企业收奶站已被撤离,他们的牛奶正愁难寻出路,其奶价已从每公斤1.6元下跌至1.2元。其它地区,亦有少部份奶农正想将牛转卖出去。过快的奶牛业发展,将会导致这个地区局部的奶源过剩,而奶源过剩又将导致奶农大量卖牛或倒奶事件的发生。即使是像伊利、蒙牛这么大型的乳企,在他们年年利润增长的光环下,也无法也不可掩饰这种超速扩张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产能过剩的阴影其负面的影响。而一旦这种阴影或盲目快速发展的累赘越发加大之时,它就有可能造成这个地区行业的风险或危机的发生。在有这种可能性的情形下,而当地的政府或企业仍一味在大喊大促农民大养特养奶牛,把养牛的热点推向另一个更高的温点。这样的后果,无疑将会造成“奶贱伤农”的结果。当地政府在发展饲养奶牛的问题上,头脑已经有点儿不那么冷静了,甚至还有人怀疑,当地的政府部门是否有那么一点儿“政绩工程”的成份在其中?

2、关于山西历史文化问题

33 山西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山西省当地政府想通过利用这笔资源来促进该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无可非议的事。但在这一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如何保护好、开发与利用好古人遗留给我们的这笔无价之宝的历史遗物,这是值得人们去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极易引起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在我们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物,遭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风化脱落或人为的破坏。例如,在大同的云冈石窟群,人为的损坏退迹随处可见,一些防污染侵蚀风化的措施则未见有所使用,防污防腐意识不强。关于受大气、空气、灰尘污染受侵问题,虽然在早些年时当地的政府已将十分靠近窟群的国道公路改道而行,那汽车驶过所造成的废气和灰尘对石窟的污染度已相对减少了许多。但是,在距该石窟群只有数百米远的正前方及其与周邻的一座座一间间的煤生产加工厂,则依然昂然屹立在那里,浓浓的煤尘与废气随风飘来,这些尘埃,日月长久地对这些石雕进行侵污,这那有不见风化受毁之理?而另一方面,在对石窟群的管理方面,亦有疏于职守之嫌,君不见,文物上常留有一些游客“×××到此一游”的划迹或被糊乱涂写的遗迹存在。还有窟群区内及洞内的供电设施的架设与安装,都显得有欠科学、条理和美观,而趋于杂乱无章,它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最佳的景观。在对平遥古城的管理上,也同样是没能跟得上,古城内的一些企业、工厂或闲杂单位未予搬离,古城内乱摆卖现象时有发生,卫生、秩序状

34 况不尽理想,甚至连公厕也太缺乏,无法向游人提供一个让人感到有依依不舍、流连忘返、令人陶醉和舒适的那种感觉或感受。在五台山的寺庙里,一些法事人员强拉游人看手相或算命,并以此强行索取钱财之事件屡有发生,如此等等。

三、几点建议

1、对内蒙古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地政府首先要思想大解放,观念要更新。应着力于加大对外开放和引资的力度,努力营造好投资和就业的环境与氛围,尽快吸引外来投资以弥补工业品空缺行业的空白,要竭尽全力为投资者提供一个适宜投资和双赢的平台及机会。

2、对内蒙古奶业发展过快而有可能造成区域奶源过剩而引发农民卖牛、倒奶风险和危机的预防,当地的政府与乳品企业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客观地评价当地的资源条件和市场吞吐量的能力。求发展不能太心急和性燥,也不可能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而盲目地乱发展。要注意处理好奶质与速度和量的关系,要想尽一切办法将有可能出现或发生的风险与危机在萌芽状态中将其化解。在大力发展牧业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对草原草场的保护和风沙尘暴对草原破坏的预防。要严格、科学地控制好合理的总牧量和科学安排好放牧的密度,保护草原比发展奶业更为重要。

3、对大同云冈石窟群的保护,建议将其门前距几百米处的这些煤生产加工厂或有可能造成废气灰尘污染的企业关停或迁移,使该文物区周边的大气(空气)、水质及环境得

35 到净化,而尽量减少它们对文物的侵蚀与风化。对负责该文物现场维护的所有工作人员,建议它们要加强对文物保护的责任心,要勤流动巡视,以防游客肆意乱写乱画乱刻文物之现象的发生。

4、对五台山等寺庙法事人员或有关人员强拉游客看相算命、以及平遥古城等文物胜地乱摆卖的混乱现象,要加强整顿和干预,要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与氛围还给游人和公众,让他们对这个地方感到很有亲切感而不枉此行。

5、建议在所有文物景点场所,完善或增设足够的公厕和休息亭或吸烟区等公共设施,为游人提供更多的方便与周到。

这一次的社会考察,我们采取了以实地考察为主,兼以拜访一些企业及相关人员和邀请当地的社会主义学院领导、专家、教授作专题介绍等多种形式开展相关的调研活动。在整个考察活动期间,学员们及市委统战部的领导和市社会主义学院的老师们,他们之间能做到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全组一行人员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个考察调研活动中。正是由于有了大家这种紧密的合作,才使得本次的考察调研任务能顺利地完成。学员们的收获是较大的,并且大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我们这一期即第八期党外副处级以上干部进修班的教学与学习内容。我们对学院的此次安排以及此行感到满意。

36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区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乡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廉政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需打印)

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江苏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江苏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