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黄石市大部制改革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22:54: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黄石市大部制改革调研报告

省市联合调研组

2012年第1期 ——本刊特稿

2011年11月8日,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在黄石调研时指出,“黄石市在探索大部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方向正、行动快、步子实、动真格、效果好,其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根据李鸿忠同志指示精神,最近,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吕东升同志率省市联合调研组,就黄石市推进大部制改革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黄石市推进大部制改革的经验可圈可点,可学可用。

一、黄石市推进大部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大部制是一种政府政务综合管理组织体制,其特征是“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优化发展环境。近年来,黄石市把推进大部制改革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围绕建设“效率最高、收费最低、环境最优”城市的目标,以服务市场主体、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基层为重点,按照“横向大部制、纵向扁平化、全局整合资源”的思路,全方位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建立精简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构架和服务有力、便民利民的行政体系,在打造效率政府、服务政府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1、横向推进“大部制”。黄石市从2008年开始,按照大部制改革方向,大力推行以“两集中一代办”(将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该科室向服务中心集中,全程代办所有审批服务事项)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部门职能,优化审批流程,强化监督问责,努力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是组建“大科室”,“一个科室”对审批项目统收统审。黄石市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在确定部门“三定”方案中,按照“大科室制”改革精神,在全市27个职能部门成立行政审批服务科,将部门内部审批职能全部向一个科室集中,并按照“授权到位”的原则,赋予行政审批服务科“四项权力”,即所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直接受理权、一般事项的直接审批处理权、重大或复杂事项的协调督办权、直接行文和发证权。在全市主要部门成立审批科后,将该科整建制地进驻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公,作为该部门行政审批的唯一窗口,实行“一科负责”的运行机制。通过采取“一科负责”、“一个窗口对外”的运行机制,使窗口成为既能受理也能办理审批事项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同时,市委机关也启动了改革,如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均实行了大科室制。

二是建立“大通道”,“一个链条”对审批报件快转快办。为解决行政审批程序环节多、时限长、效率低的问题,黄石市从重组、优化、再造流程入手,围绕“清理规范、项目最少;精简压缩、时限最短;流程再造、程序最简;优惠减免、收费最低”的目标,实行行政审批服务“项目清理常态化、流程设置科学化、事项公开规范化”,有力促进了行政审批服务公开、规范、高效运行。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7次清理,取消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54项,精简幅度达29%,简化审批环节1200多个。

三是搭建“大平台”,“一个窗口”对项目快批快结。为进一步营造亲商、重商、悦商的投资环境,同时也为了在投资商与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审批人员之间设置一个源头治腐“隔离带”,市行政服务中心专门成立了重大项目代办部,严格执行首问负责、联合审批、集中收费、限时办结、全程代办制度,变“我等你来办”为“我为您代办”。同时,市政府成立了重点办,在全市重点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都成立工作专班,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帮助进驻企业协调、办理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当前,黄石市正借助3G-TD电子政务国家级试点,运用3G技术实现在线踏勘、在线签批、异地联审等信息化行政审批方式,突破时间空间界限,实现互动服务,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能。

四是实施“大监督”,“一套体系”对行政审批问效问责。为确保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规范有序、公开透明运行,黄石市建立现场监管机制,采取日常巡视、随机抽查、交换检查等方式,加强对窗口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工作纪律等情况检查监督。建立行政审批(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将市、县两级的房产交易、社会保险、劳动就业、医疗保险、车辆管理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全程监控,对审批事项的申请、受理、审批、收费到办结全过程的经办人、办理时间、审批内容都进行实时监控,发现违规行为及时预警纠错。建立公众参与评价机制,通过发放服务质量评议表、开展问卷调查、电话短信回访、设立投诉服务台等形式,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强化社会对行政审批效能和质量的监督。

2、纵向推进“扁平化”。黄石市围绕减少管理层级、降低行政成本、盘活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能,在市区管理、警务、城管等领域积极推行以“减少层级、重心下移、充实一线”为主要特征的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积极推进城区管理体制改革。针对城区职能不配套、体制机制不顺畅、基层基础薄弱等状况,黄石市2008年在铁山区试点,对城区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重点调整市区权限、重构城区内部层级构架。其一是充分放权,将市一级经济社会管理7大项33小项审批权限下放该区;2011年又在下陆区推开,将23项市级管理权限下放该区。其二是全面重组,主要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撤销街办,铁山区的2个街道办事处和下陆区的3个街道办事处全部被撤销,街道办事处原有的行政职能划转到城区民政局等相关直属部门,社会职能移交给社区。第二步是改革社区,按照社区规模适度、管理幅度合理、资源配置优化的原则,对社区管理区域进行重新调整,铁山区将原来16个社区整合为9个,下陆区将原来39个社区整合为26个。第三步是精简机构,对区直机关、直属部门和事业单位进行精减、归并和整合。铁山区将职能相近的部门(包括相关垂直管理机构)合并组建或合署办公,使区直部门由37个精简到25个,精简率达32.4%;同时对事业单位进行归并、撤销,由44家变成19家,精简率为56.8%。下一步,黄石市将在全市所有城区推进和深化“撤街办、合社区、并机构”工作,逐步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和“小管理、大服务”的格局。

二是积极推进警务改革。长期以来,黄石城区公安机关实行的是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管理体制,机关警力、非实战警力占全市总警力的48.3%,警力配置不合理状况十分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黄石市按照“扁平、网格、便民、长效”的思路,深入实施城区警务改革。其一,推动警力下沉,变“三级管理”为“两级管理”。通过减层级,将“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管理模式精简为“市局、分局”两级管理模式,将城区原有的公安分局、派出所整合为7个新的分局,履行原分局和派出所双重职能。通过削机关,把各分局机关原有的指挥调度室、政工室等整合为一个综合警务大队,将分局原业务所队整合为社区警务、治安巡防、刑事侦查三大业务警种,均实行“队建制”。将机关削减编制全部用于基层,最大限度地推动警力下沉。其二,推动警务前移,变“暂进社区”为“长驻社区”。在配置上做“加法”,优先满足社区警务需要,城区所有社区全部达到一区一警或一区多警;在负担上做“减法”,规定社区民警不办理刑事案件、不负责接出警,专司社区警务工作;在协作上做“乘法”,推行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干部制度,整合社区方方面面资源做好警务工作;在措施上做“综合运算”,在社区建立标准化警务室,开通网上警务室、警务QQ群,开展错时制、联勤制、走访群众、楼栋联防、防范宣传等工作。其三,强化源头预防,变“线性巡逻”为“网格化管理”。通过搭建动态巡控网、环城封锁网、警民联防网、技术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治安防范宣传网,黄石城区基本形成“环城有治安卡点、城内有治安岗亭、天上有视频监控、大街有巡防民警、小巷有安保队员、社区有联防看护、企业有专业保安、到处可见防范宣传”的立体化、无缝对接防控网络。其四,整合警务资源,变“零散粗放”为“集约统筹”。将“110”和“112”二台合一,并实行“市局—分局”两级指挥调度体系。各分局治安巡防民警和市局交通巡逻民警持350兆电台在街面巡逻,市局指挥中心通过电台直接指挥调度街头巡防警力先期处置警情。同时通过对财务实行集约化管理,将城区公安机关的经费上收市局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并落实同城同待遇;通过对警力实行统筹化管理,由市局根据治安复杂程度,对各分局警力适时调整;通过在各分局统一设置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集中办理户籍、行政许可等“一站式”业务,并将大量服务事项前移至社区警务室办理。

三是积极推进“大城管”改革。为解决城管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职能交叉、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黄石市深入实施“大城管”改革。其一,构建城市综合管理的高位协调体制。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由市长任城管委主任,成员由35个部门和各个城区主要负责人组成;同时,积极构建与之相配套的会议调度、督办检查、考核点评等机制,确保“大城管”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其二,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严格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实行监管分离、重心下移,将市容环卫管理事权下放到区,各区均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铁山区、下陆区城管执法大队已下放到城区管理。目前,黄石市城市管理正在全面推行“两级主体、分级管理”的体制,城市管理工作由市里定标准,区里抓落实,从根本上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其三,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以全国TD电子政务应用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建设数字化城管,推进网格化管理,将城市综合管理的投诉受理、协调督办、检查考评等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构筑市、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共享的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综合管理网络体系。其四,建立发现即处机制。市城管委从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建一支专职综合巡查督办队伍,巡查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处置;构建城管执法队员、环卫保洁员、“门前三包”管理员、各区网格化管理员、沿街业主单位负责人“五位一体”的城市管理责任体系,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其五,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市城管委成立工作专班,就群众投诉、市容环卫、执法效能等方面进行专项督检,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实施第三方考核评价机制,引入规范的中介机构,对各城区、街办、社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独立严格的考核检查,建立严密的日检制度,加大信息反馈、整改工作力度;建立分类考评奖惩机制,采取从责任单位扣款和市级财政配套的办法。在日检、周检、月检的基础上,每月对各城区市容环境卫生考核结果进行排名和奖惩兑现,排名末位的城区主要负责人在媒体上曝光表态。

3、全局推进资源整合。重点是对过去分散的管理资源和相对独立的服务方式全面整合,进一步强化各种服务功能。

一是职能集中。围绕建立高效统一的指挥协调系统和服务系统,将职能职责相近的部门进行归并整合。将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总值班室予以合并,新成立的总值班室除了做好原有工作外,还承担了应急管理、信息收报等职能,负责协助市领导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组织协调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保障援助应对工作以及全市政务信息工作,在优化结构、调整人员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整合市委“民情快车”、“书记信箱”、政府“市长热线”、“市长信箱”和市信访局网站等信访网络资源,建立全市网络信访中心,搭建电子信箱、电话、短信、视频沟通“四位一体”的网络信访平台,实行多个平台受理、一个中心集中、一人总审把关、一个口子进出,基本实现了“整合资源、统一平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预期目标,打造了一条投诉便捷、处理快捷的绿色信访新通道,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将市直机关工委(牌子保留)合并到市委组织部,加挂社会工作委员会的牌子,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和谐机关建设;整合县(市、区)委党校,成立市委联合党校,既使市委党校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又为各县(市、区)委精减了机构和人员,还提升了参训学员的学习层次,增强了学习效果;将市委新农办和市政府扶贫办、财经办进行合并,成立市委农办(扶贫办、财经办),进一步整合和强化了指导服务“三农”工作的职能。

二是服务集成。着眼于方便老百姓办事,推行办税、社保等方面“同城通办”的改革创新。在办税方面,针对纳税人的需求,积极推进国税、地税“联合办税”。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普通发票发售、普通发票代开、纳税咨询、资料发放等六大类涉税业务纳入“同城通办”办税机制,纳税人可以不受管辖区域限制、不受国地税局限,在黄石市任一国地税服务厅办理涉税事宜,真正实现了让广大纳税人“走进一道门,办理两家事”。同时,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将纳税人的申请事项全部纳入办税服务厅受理,取消发票发售等10项审批事项,压缩审批层级和环节22个,减并纳税人报送的资料,全面免收税务登记证工本费,进一步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除此之外,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推行电子办税、流动办税,搭建网上申报纳税平台,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办理相关涉税事项。在社保方面,实施“金保”工程,将养老保险局、医疗保险局和劳动就业管理局进行网络改造升级,搭建包括参保的人员信息、五种保险的参保金额等数据互联互通的办保平台。在办理社保事宜时,市民不用往返于各个办理大厅,用人单位只需到社会保险机构的各个业务窗口就可以一次性全部办理完毕。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全省首个“三卡通”(就诊卡、医保卡、交行借记卡)门诊网络诊疗系统在黄石市中心医院正式开通,市民只需持其中任意一卡便可在全院POS机和ATM自助服务机实现自助刷卡看病,患者在医院候诊时间平均缩短60分钟、付费时间缩短30分钟。

三是功能集成。对于一些涉及不同地区、多个部门,且又面向群众,面向市场主体的管理服务工作,黄石市在不改变原单位职能设置,不新增设机构的前提下,对其服务功能进行统筹整合,形成紧密配合、互助互动服务新格局。为了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更好地进行再就业和自主创业,该市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联合财政、发改、经信、工商、国税、地税、金融、房产等15家部门,开展“创业帮扶7根接力棒”活动,即创业培训—选定创业项目—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信贷支持—落实政策—跟踪服务。各部门各司其职,通过创业培训、税费减免、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为有志创业人员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努力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黄石市推进大部制改革的初步成效

黄石市推进大部制改革的时间虽然不长,有些工作还在探索之中,但在许多方面已经初见成效。

1、工作效能显著提升。一是最大限度减少了管理层级。通过推行大部制改革,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了行政管理层级,减少了办事环节,直接提高了办事效率。城区推行警务改革,建立了一种非机关化、非官僚化的职业化体制。以前,调警链条长、指挥层级多,发生警情时,民警一般要8至1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到达现场。现在,治安巡防民警24小时囤警街头、动态接警,极大地缩短了出警时间,90%以上的警情都能在5分钟内到达现场。下陆区、铁山区撤销街道办事处后,实现了责任上移、重心下移、服务前移、管理后移,社区直接面对基层和服务对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最大力度集约了优势资源。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及时调整与新体制不适应的制度机制和工作方法,进一步理顺了政府层级之间、部门之间、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科学划分政府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权限,克服和解决了机构重叠、权责脱节的问题,形成了条块结合、领导与指导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保证管理不断层、服务无空白,更加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应。如铁山区将旅游、人防、城建、交通、房产、城管执法、城市维护、城市绿化等职能进行归并,组建区规划建设管理局,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职能于一体,变城建管理“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形成大城建工作格局,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三是最大幅度贴近了基层一线。城区实行扁平化管理后,社区干部力量明显增加,并明确下派社区的机关干部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其考核权重更多地向社区评价倾斜,促进干部进一步贴近基层。正如一些群众所说,以前区委、区政府多少有点像衙门,有些工作往往推到街道办事处,见个科级干部都很难,现在直接向区里领导反映情况都很容易。干部自己的切身感受也十分明显,有的同志说,现在区委、区政府和区直部门的干部与群众实现了面对面接触,我们的一举一动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工作丝毫马虎不得,只有经常性与老百姓融在一起,才能真正服务好群众,让群众满意。

2、干部能力显著提高。一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撤销街道办事处后,区委、区政府的触角直接伸到了社区和村,区直部门的服务也直接到了社区和村。下陆区明确规定机关干部到社区工作的重点,就是了解社情民意,第一时间掌握群众所思所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使矛盾纠纷得到迅速调解,不稳定因素得到及时处置。改革期间,新兴管业扩能、长乐大道等重点项目拆迁工作,拆迁私房200余户、单位10多家,拆迁面积约15万平方米,没有一起拆迁户上访,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抓招商、跑项目的能力不断提高。城区撤并街道办事处、区直部门和事业单位分流出来的人员,一个重要去向就是外出招商引资。铁山区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全员招商”,组建招商专班和招商小分队,将区直部门94名班子成员编成12支招商小分队,将机构整合、撤销街道后的19名同志充实到各招商分队,32人充实到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专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营造了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氛围。机构改革后,铁山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呈现历史上少有的“两多一快”(签约项目多、洽谈项目多、项目建设进度快)良好态势。三是服务市场主体的能力不断提高。改革前,经济管理部门分工过细、层级过多、人员分散,没有形成工作合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改革后,尤其是推进“两集中一代办”,实行“一站式”集中服务后,极大地方便了投资者和人民群众。同时,部门之间集中在透明的窗口相互比较、相互监督,谁提供的服务好,谁提供的服务差,一目了然,充分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3、投资环境显著优化。一是收费降低。黄石市遵循“能减就减,能免就免”的原则,对全市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全市各单位自查自纠,在审批与收费之间设立“隔离墙”,杜绝了搭车收费、捆绑收费等各种不合理收费行为。如市建委对开发区(园区)工业项目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实行“零收费”;市质监局对园区工业项目办理机构代码证的费用实行全免,每办一个证,质监局需向省里贴补工本费等各项费用127元;市规划局、国土局、房产局、气象局等部门均对收费按30%至50%进行了减免。二是效率提高。在“两集中一代办”审批流程再造过程中,黄石将全市380个审批项目逐一与武汉、宜昌、襄阳三地进行比较,并以三地中最短承诺时限作为参照标准,对1200多个审批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简化审批环节122个,380个审批项目、子项目479项平均承诺时限从11个工作日提速到7个工作日,比省内先进城市快1.5至2个工作日。同时,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基本实现“既受又理”,部门对窗口的授权率逐步提高,即办件从59个增加到80个,窗口办结率超过90%。三是服务优质。改革所涉各部门克服困难,创新举措,严格按照服务最优的标准,大刀阔斧“砍时限”,归并审批职能,市公安局、药监局、民政局、交通局压缩行政审批事项承诺时限均在100天以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行政效率。

4、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一是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创新给黄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该市“十一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2011年有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铁山区5年前财政收入约6200万元,2010年达到2.52亿元,年均增长32.4%。区委书记胡楚平说:“改革为我们安装了一个动力更为强劲的新引擎。”改革让该区有了底气,他们提出“三年再造一个新铁山”,建设最具幸福感的魅力城区。二是招商引资成果显著。近年来,全市落户建设了新兴铸管、宝成鞋业、合兴纺织、华中铜业、航天电缆等一批投资过10亿元的新兴产业项目,引进了中粮、雨润、永大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1年元至10月份,全市新签约重点合同项目115个,投资额389亿元,深圳盐田港、沪士电子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黄石。三是项目建设高潮迭起。黄石市坚持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努力将机遇转化成思路、将思路转化为方案、将方案转化成项目、将项目转化成责任,近两年共完成市级重点项目361个。为了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该市又把2011年作为“项目建设年”,列出了7大类、76个、总投资547亿元的市级重大项目,并成立“三大战略”项目建设指挥部,按照“五定”(定责任领导、定协调负责人、定牵头单位及负责人、定配合单位、定项目建设内容及工作目标)的要求,引导全市上下加快项目建设。元至10月份,共实施项目1220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56个,竣工613个。

三、黄石市推进大部制改革的启示

黄石市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亮点,虽然改革只是一隅一地,面还不大,成效也还只是初步的,但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在改革方向、目标、方法等方面,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1、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越性就在于能够通过自我改革和完善,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当前,湖北正处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我们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充分释放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创新是发展的最大动力、第一动力、根本动力、不竭动力。当前,我们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大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向改革要资源、要空间、要后劲、要动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关系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只有深入推进大部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才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解决好人力资源和干部资源问题,腾出更多的人手和力量,集中精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营造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政务环境,在行政效率和投资环境上超过东部省市,真正实现跨越和赶超;才能有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干部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群众工作,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黄石市近年来能够实现转型发展、快速发展,特别是2011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6.1%,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通过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大部制改革,破除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极大地增强了发展动力和活力。湖北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看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个方向,坚定信心、坚定不移、扎实推进。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对现有权力格局和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必须具备自我革命的精神。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创新的力度和成效。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敢于革自己的“命”。大部制改革涉及权力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需要打破原有体制机制的惯性,“向自己动刀子、割自己的肉”。比如,机构要精简,权力要下放,干部要安置,人员要下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推行大部制改革面临的难题。黄石市委、市政府从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入手,拿出“壮士断腕”的气魄,敢于担当、下定决心、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大力倡导和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着力打破制约科学发展的条条框框,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一大难题。帕金森定律认为,行政管理机构一旦设立,其内在发展方向只有一个,就是扩大机构、增加人员,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概莫能外。黄石市勇于面对这一世界性难题,大力推进大部制改革,是市委、市政府思想解放的具体体现。解放思想不是空谈、不是口号,是不是真正解放思想,关键要看能不能运用新的理念、新的体制机制来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本身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和观念变革,如果不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没有自我否定、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勇气和魄力,改革是难以推进、难以深入、难以突破的。我们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就要学习黄石市这种解放思想、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勇气,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为任何利益所动,敢于涉深水、破坚冰、啃硬骨头,以改革创新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把提高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首要目标。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某种意义上也是“环境经济”,哪里的发展环境好,哪里的经济就会充满活力,就能吸引、聚集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发展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还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大部制改革,核心和实质在于从根本上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适应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需要的传统政府部门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有效整合政府资源,科学再造工作流程,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便利的公共服务,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黄石市把软环境不优作为阻碍跨越式发展最大的“短板”之一,摒弃“黄老二”、敢于争第一,围绕建设全省效率最高、收费最低、环境最优的“三最”城市目标,积极推进大部制改革,通过大力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打造项目落户“保姆式”政务环境;通过开展警务改革,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治安环境;通过撤街办、并社区、村改居,并落实“多给基层放权、多树基层威信、多给基层减负、多给财力倾斜”的“四多”原则,着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沪士电子历时一年多考察了20多个地方后,最终选择落户黄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中了当地的发展环境。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我们要把湖北打造成为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的地区,就必须通过推进大部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全能型、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促进政府部门之间分工明确、权责统一,促进政府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以改革硬举措优化发展软环境,不断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4、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大部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如果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改革就难以深入推进,甚至会半途而废。黄石市坚持在统一思想认识、争取理解支持的前提下,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进改革,保证改革期间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在操作过程中,他们坚持先点后面、梯次推进,由易入难、有序推进,以人为本、有情推进,实现了改革与发展协调统

一、相互促进,避免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产生。黄石的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各方面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才能确保改革取得成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大部制改革涉及到部门职能的重组、领导职数的精减、人员结构的调整,会直接触及和打破一些部门的既得利益,直接关系一些干部岗位和权力的重新调整甚至分流安置,必须整体考虑、统筹兼顾,坚持系统设计、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策略,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的阻力,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调研组成员:

吕东升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

张家胜 黄石市委副书记

王建华 黄石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

张世华 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处长

李新玲 省委政研室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张忠诚 省委政研室党建处副处长 万建新 黄石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汤晓玲 省委政研室党建处副调研员 孔铁琼 省委 《 政策 》杂志社副总编 郭继远 省委政研室城市处主任科员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

浅谈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3

正确理解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最新方案

大部制改革的问题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

大部制改革 终稿

大部制改革研究综述

黄石市大部制改革调研报告
《黄石市大部制改革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