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阿房宫赋习题精练

发布时间:2020-03-04 02:37: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阿房宫赋习题精练

基础练习

1.用课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阿房宫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宫人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亡的教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阿房宫赋》,其目的是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这个历史教训应该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过秦论》、《六国论》比较,三篇有何共同点,各篇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1.下列加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蜀山兀(wù) 辘辘(lù)远听 鼎铛(dāng)玉石

B.囷囷(qūn)焉 尽态极妍(yán) 架梁之椽(yuán)

C.阿(ē)房宫 剽(piāo)掠其人 金块珠砾(lì)

D.尽锱铢(zhīzhū) 妃嫔媵嫱(yìngqiáng) 逦迤(lǐyǐ)

2.下列四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一

B.爱

六王毕,四海一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取

D.族

奈何取之尽锱铢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焉

B.而

盘盘焉,囷囷焉

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谁得而族灭也

高一语文2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③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④秦人不暇自哀,而a后人哀之;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c后人而复哀d后人也。

(1)下列两句中的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2)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③

D.②④⑥⑦

(3)对文中划线的四个“后人”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宋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人;④是指宋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4)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5)第二段文字共四句话,分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第③句是________复句,关联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第④句是________复句,关联词是________。

(7)作者指出六国和秦统治者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的问题。

(8)“灭六国者六国也”“使六国各爱其人”,这三个“六国”所指是否相同,指的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是对第④句话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高一语文4

C.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竞:全,都。

D.怅怅无所依。怅怅:迷茫不知所措的样子。

2.下列同一个字含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蹊:忘其牛,来责蹊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恬:恬若不见。——恬不知耻。

C.去:去不百步。——去国怀乡。

D.会: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会天大雨,道不通。

3.下列各句子中“已”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听已辄默记。

B.时冕父已卒。

C.学不可以已。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对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父亲命他到垄上放牛,他却偷偷跑到学堂里听学生们念书。

B.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韩性去世以后,他的门客对待王冕的态度就像对待韩性一样。

C.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这是连小孩子都觉得耻辱而不愿做的事,我怎么可以沉迷其中呢?

D.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用不了十年,这里就会成为战场,还有什么官可做呢?

5.下列句子不能体现王冕特立独行的是( )

A.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B.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C.部使者行郡,坐马上求见,拒之去,去不百步,冕倚楼长啸,使者闻之惭。

D.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6.以下关于本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王冕本是个农民的儿子,少年时酷爱读书且智力超常,有幸被爱才的韩性收为学生,后来成为一名很有学术地位和威信的博学的儒士。

B.王冕在父亲去世后即迎母入粤城就养,当母亲“思还故里”时,又亲自随母亲一同回乡,这些描写都体现了王冕至纯至孝。

C.当部使者巡视府属各地来到王冕处想要求见他时,王冕避而不见,又在部使者走后故意“倚楼长啸”,让部使者听到,表明自己不愿与他见面。

D.王冕年轻时便无意仕途,没有什么效忠朝廷的宏大抱负,而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游历名山大川、结交奇才侠士上面,这正是他性格中“狂”的体现。

高一语文6

5.a.表陈述语气有(4)(11)(19);b.表疑问语气(包括反问)有(2)(7)(8)(16)(18);c.表感叹语气(6)(9)(11)(12)(14)(15);d.表祈使、劝勉、禁止等语气(13);e.表判断语气(5);f.表肯定或否定语气(1)(3)(17)。

6.B(1991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2题。本题是考查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的。现代汉语中的某些双音节词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节词,其含义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本课和本单元有许多这样的词,如“学者”“所谓”“不必”“根本”“骨肉”“气候”“经营”“一旦”“日益”“钩心斗角”等,要注意结合语境辨析。本题中,“可以”、“以为”与现在意义相同,其他几个都与现在的意义有所不同。)

7.(1)B(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两个“而”一个表转折,一个表顺接。) (2)B(独夫,指独裁者。) (3)B(4)C(没有同情。) (5)D (6)假设使则;转折而 (7)自己本身 (8)①和②相同,指的是六个国家③指的是六国的统治者 (9)A

8.(1)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参考答案: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拓展练习

1.C(竞:争逐,比赛)

2.A(“或牵牛来责蹊田”的蹊是“践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蹊是“小路”。其余:恬——满不在乎,坦然;去——离开;会——正好,恰巧。)

3.B(“时冕父已卒”的“已”是“已经”,其余是“完毕”之意。)

4.B(“事”没有“对待”的含义,该句应为“他的仆人像侍奉韩性一样地侍奉王冕”。)

5.D(D项体现了他重情义,道德高尚。)

6.D(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年轻时是很有功名心的,想效仿伊尹、吕望成就一番大事,只因屡试不中才弃此念头。)

高一语文 - 7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优秀)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习题精练
《阿房宫赋习题精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