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简短

发布时间:2020-03-02 14:13: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简短

《恰同学少年》描述的是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希望以后,在荧屏上能以这种艺术再现的手法,看到更多的世界伟人、中国伟人,给年青一代更多的启发和鼓舞。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简短范文,为大家推荐。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简短一:

看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不仅因为剧情的跌宕曲折,更因为一代革命家少年时代的豪情壮志。他们忧国忧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使人钦佩,他们敢作敢为的胆量让人赞叹,他们勇于破旧立新的的精神令人折服。

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少年时的志趣思想,往往预示着一个人一生的前进方向。而电视剧中所描述的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给了我们大学生无限启示,告诉我们应该心怀祖国、志向远大,先完善自身继而立足世间。

伟人的少年时代以天下为己任。他在作文中多次谈论天下大事,提出自己的看法,虽然因“过于张扬”而被老师批评,但他心怀祖国和改变旧中国现状的伟大理想得到了教师们的肯定,也得到了同学的钦佩。伟人的少年时代乐观而不畏寒苦,假期无处可去住在山上的亭中,也不能改变他的达观,携友一同读书游山,淋山雨而叫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他曾经所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种乐观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毛泽东的魅力不仅如此,因为他光明磊落的为人、沉着缜密的思维和独特的领导才能,团结了一群有志于改造贫腐的旧中国的青年。在少年时代,他们游走于工厂乡村,成为当地先进思想的宣传兵;成年以后,他们更是各显所长,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革命的滔天巨浪。他们的理想与抱负,他们的气魄与胆量,他们的志趣与胸怀,无一不令人深深为之折服。

反观自身,恐怕许多人有愧于心。生活在改革开放、物资丰富的新社会,我们物质上充裕,却难免精神上的贫乏。衣食不缺的我们无须为明天的生活发愁,却反而常常失去理想,更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甚至是中学,虚荣攀比的现象屡见不鲜;因为失去奋斗的目标与动力而沉溺于网络的人也比比皆是;怠于努力而寄未来的希望于歪门邪道者也大有所在。虽然生活中少有如剧中刘俊卿之辈,但刘俊卿却是当代大学生精神弊病的集中和写照。在剧中,他的所作所为让人厌恶,生活中,他所代表的思想问题却不得不让人警示。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简短二: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激发了几代青年人的豪情壮志。

一部以“同学少年”为主题,描写毛泽东等一大批进步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生涯的大型青春剧《恰同学少年》,除了立意新颖、清新自然外,还有很深刻的现实针对性和教育意义,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主题。

剧中展现的是民国初年,为了发展教育事业,让贫困学生求学,实行“全免学杂费、食、宿费,发放津贴”的优惠政策,招收优秀学生学习师范。如今,国家富裕了,经济也大发展了,然而优惠政策却全没了,学费反而上涨了数十倍。可喜的是,前不久的两会公布六所师范将实行免费入学。这个新举措对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使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上大学的孩子多一个光明和轻松的选择,同时也会在社会上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剧中的招生考试。试题公开——“论小学教育”,既考了文化基础,又贴近专业,还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能力。想到如今北大研究生复试改革更加挑剔,不再是“一卷定状元”的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动机。未来北大研究生规模不像现在这样动辄万余人,将根据“创新型领导人才”所需要的素质,挑选出具备这种潜质的学生予以培养。将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精雕细琢一批能够登上时代塔尖的杰出人物。

徐特立的教育方法。作为一师“教育学”的兼职教师¸徐特立的第一堂课是带一年级学生到乡下一所小学去现场参观,感受“什么是小学教育”?另一堂课是据学生写出的文章,选择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进行课堂辩论,整个课堂热烈而活跃。这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却遭受到驻校“督学”的强烈反对。那怕是今天来看,也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而不幸的是,当今各级各类学校普遍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为什么?因为这样教课最省事,无论教师的水平如何,也都能应付过去。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存在偏科问题,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学校的发展,这就是归功于当时一师范先进的“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而没有压制其兴趣爱好,而没有把他们全部培养成“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不会有伟人后来辉煌的成就。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简短三: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求学生活为背景,真实表现了毛泽东、蔡和森、易礼容、何叔衡等一批伟大的共产革命先驱青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同时再现了毛泽东与陶斯咏、杨开慧,蔡和森与向警予等在这个时期美丽纯真的爱情故事。看完了这部电视剧,我主要以下有几点感想与看法:

初看此剧,一股青春活泼之风立即扑面而来,有种“民国年代的青春偶像剧”之感。剧中人物个个光鲜亮丽、朝气蓬勃、个性鲜明,实在是赏心悦目。尤其是扮演杨开慧、向警予的两位演员,不仅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温婉气质,更把聪慧、开朗、大胆、不服输的新女性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毛泽东的形象也值得一提,本剧没有找特性演员,而“重表演不重形似”,。不过这个毛泽东身材高大,英俊潇洒,想必比历史上的毛泽东形象更好,这种做法也是容易被观众接受的。

剧中第八集讲毛泽东偏科的问题。校长孔昭绶由此请各科老师座谈,老师们意见不一。“有的说毛泽东既聪明又勤奋,有的说是他聪明不勤奋,有的说他是勤奋不聪明,还有的干脆说他是既不聪明也不勤奋。”(第八集孔昭绶语)为此,杨昌济老师的解释是“我国之教育,向来就有贪大求全之弊,如此驳杂而主次不分的功课设计,这科学吗?这种恨不得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全才的教育模式,本来就为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所诟病。”杨先生爱才之心有目共睹,但把偏科的问题归到教育体制的错误上,这种说法有为毛泽东开脱之嫌。我们在正确认识毛泽东他性格中、才知上的不足之处,既无损他的光辉形象,反而可以为他增添一分亲切、真实之感。

毛泽东是个理想化的浪漫主义的诗人,一个天生的反叛者,他性情中豁达、豪迈、不拘小节的一面,在本剧中也有多处表现。毛泽东一人诵《少年中国说》,后引致全校群诵(第六集);众人大雨登岳麓,在雨中狂欢(第十集),不禁让我们感慨青年豪杰的满怀豪情与欣欣向荣之貌;当年的学生们也真是敢作敢为,新校长上任大动干戈、推行月考,学生们为了反对他,全校三分之二的人都故意考不及格(第十三集)。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学生领袖,学生老师都对他厚爱有加。杨昌济因为看了毛泽东的文章决定在一师任教,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一次次地接济他;袁吉六先生起初不欣赏毛豪放的文风,但毛的作文终于得到了袁的肯定,对文章大加赞赏,后来因为张干执意开除毛泽东,他说“假如张校长要开出毛泽东,袁某现在就辞职。”(第十五集)

再说说全剧中的“大反派”刘俊卿。后来查证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无此人,剧本创作者可能为了更加突出伟人的光辉,这也解释了他无法避免的悲剧性命运。刘俊卿从小家境贫寒,靠老父亲卖臭豆腐,妹妹在别人家里当丫鬟做工勉强维持生计,供他读书。他又是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可惜利欲熏心,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只看重官位高不高、薪水多不多。这与毛泽东在臭豆腐摊上交刘俊卿的父亲和其他小摊贩识字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的外在是贫穷的,内在是少爷般的,他好面子,贪慕虚荣。不仅如此,他品质恶劣,嫉妒心强,不择手段。他为了拿第一,偷了萧子升兄弟的入学考试文章。在学校里他只同富家子弟王子鹏作伴,装富摆阔,看不起学校的伙食,嘲笑吃剩饭的蔡和森,自己的家境条件又何尝比他好呢?他与周南女校的赵一贞相恋,却被一贞的父亲反对。他从作弊开始,指控校长,印书案中告发原来的同学,搜查母校,走上为非作歹的不归路。

纪墨鸿督学是剧中的主要反派之一,他宣扬读书功利论,且在刘俊卿的犯错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他的形象有血有肉,并不是单一的“扁平人物”。新校长张干就增加学费一事与他交谈时,纪墨鸿说:“枪杆子面前,谁跟你讲法律?”“人在屋檐下,你就得低下这个头!”(第十四集)实则是客观、无奈之言。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 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简短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简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