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3-02 09:05: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崔鑫吴金鹏董金萍宋继梅王晓军郎秀婷

(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寿光262700)

摘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学院实际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特点,通过研究和借鉴其他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经验,我们提出了以“四层次,四模块”为基本框架的立体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这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应用化工技术;实践教学体系;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1 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2005年,我院申报并被批准承担了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工委员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专项研究课题“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一年多来,课题组围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 实践教学改革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1指导思想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为背景,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和办学特点,以培养学生合理的能力结构和创新素质为目标,构建并逐步完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适应人才培养规律和符合学校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中。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使实践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高度重视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运行保障机制的建立,积极探索复合型、立体网络状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2.2实践教学改革基本原则 2.2.1系统性原则

把实践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的一个分支来研究,使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整个教学服务,而不是孤立的去研究,以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知

识、能力、素质结构。

2.2.2可行性原则

实践教学改革方案要便于操作,便于评价和监督,让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真正能落到实处。 2.2.3连贯性原则

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置一系列的不同层次的实践课程,进行连贯性教学。克服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连贯性和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上的缺陷,使学生在各种实践方面得到较系统的训练。

2.2.4 循环性原则

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安排分阶段进行合理配置,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相互协调和配套。 3 立体复合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结合学院实际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特点,通过借鉴其他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经验,我们提出了以“四层次,四模块”为基本框架的立体复合型实践教学体系。

3.1 实践教学体系的四个层次

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所属的不同学科和不同课程内容,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划分成人文基础、化学、化工和综合四个层次。

(1)人文基础层次。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军政训练、社团活动以及各类人文社科竞赛等,并将其融入到其它相关实践教学环节之中。

(2)化学层次。主要包括:四大基础化学实验、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等,并

将其融入到其它相关实践教学环节和活动之中。 (3)化工层次。主要包括:化工原理实验、化学工艺专业实验、计算机化工模拟仿真控制实验等,并将其融入到其它相关实践教学环节和活动之中。

(4)综合层次。主要包括: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科技小论文、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并融入课外科技活动与科技作品大赛及大学生创新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和活动之中。

课题或者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选定实验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

经与教师讨论后实施实验,最后写出实验论文并在报告会上进行交流。安排在第五学期,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相结合。

化工实验中心包括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工艺实验室、计算机化工模拟仿真控制实验室等。计算机化工模拟仿真控制是通过计算机再现实际化工生产过程的片段,使学生如同坐在化工厂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划分成上述四个层次,每个层次内,各实践教学课程或环节属于同一学科群,便于进行纵向整合。同一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分散在各个模块,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能够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化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划分成四个层次后,还要注意不同层次间的联系与融合,加强横向整合。

3.2 实践教学体系的四大模块

根据学生能力生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可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划分成实验类、实习类、设计类和活动类四大模块。 3.2.1 实验类模块

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给学生提供基础性实践训练的模块。这一模块的实践教学应由中心化管理的实验室群,即按照学科群建立的各实验中心承担。通过中心化管理,能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实现课程之间、学科之间的广泛交叉与相互渗透,为学生开设逐步升级的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得到以学科为基础的整体化能力培养。按照这一要求,我们组建了化学与化工实验中心。在基础化学实验中,我们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对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大改革,打破原有的四大基础化学实验独立分开的教学模式,将与实验密切联系的理论和先进的化学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一门新的课程——《大学化学实验技术》,构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第一层次是基础训练实验,包括基本操作训练和简单的合成实验,安排在第

一、二学期完成。

第二层次是实验操作技能的实验,包括大型仪器的操作,安排在第

三、四学期完成。

第三层次是综合设计实验,根据教师的科研

的控制室内,就计算机采集上来的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会诊,分析操作参数的合理性,以及设备和仪表是否运转正常。教会学生进行生产过程评估、调优、控制、监测的方法,可达到高于常规下进厂实习及一般仿真操作的教学效果,填补了常规化工生产实习教学训练项目的一个空白。

3.2.2 实习类模块

这是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模块,包括工厂见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其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专业实践能力及专业素质培养。这一模块由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部分组成。这种组成结构能使两个实践基地在教学功能上得到互补,能让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链条式专业训练。也有利于采取集教与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运作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

(1)校内实践基地:由若干个能实现或模拟化工生产实践真实环境的实训基地,或是由利用学科群优势发展起来的校办企业组成。目前,我院已建成化学与化工实验中心、化学化工分析中心、石油催化裂化实训中心、计算机仿真模拟控制实训中心、化工设备认识及装配技能实训中心、精细化工研究所、光谱研究所等校内实训中心;建有校办生物制药厂、造纸助剂厂、校办化工厂等校办工厂。与校外基地相比,校内基地自主性强、容易管理。利用这一优势,应尽可能让学生得到更为具体的化工生产实践训练。

(2)校外实践基地:主要采取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但由于学生在工厂实习前,没有在大企业进行实际操作的经验,工厂不愿接受实习生,即使接受了实习生,一般也不让学生上岗操作,结果花了时间和经费,又没有实效。要让学生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能直接参与

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了解现代化工企业的特点,进一步增强就业竞争力,就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产学密切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将我们的理论优势和科研优势渗透到企业之中,力争做到“双赢”。并根据企业的改革趋势优化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改革以往企业被动接受学生实习的局面,使校外实践教学能真正收到实效。几年来,我们与十多家省内知名企业进行了联合办学,并为山东海化集团、山东联盟集团、山东富康制药集团、莱钢集团委托培养了300多名优秀毕业生,开创了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3.2.3 设计类模块

这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给学生提供研究性、创造性实践训练的板块,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各专业课课程设计(化工原理、化工制图、化工工艺等)、小设计(小论文)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三个环节。其中课程设计最能考察每门课程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最为重要,它是考察学生在高职三年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机会,是对学生能否在实践中应用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一次全面考验。

3.2.4 活动类模块

这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给学生提供辅助性、提高性实践训练的模块。活动教学,主要指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实践表明,活动教学有助于知识的获得,有助于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人格的完善。活动类模块,包括各类社团活动、科技活动、知识竞赛和技能竞赛等。例如,在大学一年级中,开展四大化学竞赛和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在大学

二、三年级中,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科技作品大赛。为了进一步鼓励和推动大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我们利用师资上的优势,实施了学生科研导师制,让每个博士和硕士必须带一个科技活动小组,提高学生科研的积极性。

上述“四层次、四模块”,纵横交叉、相互融合,构成了具有网络状结构的立体复合型实践

教学体系。

4 立体复合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及初步成效

4.1 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

政策体系构建是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保证,是确立实践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基础。在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运行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建立与之配套的政策和运行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先后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管理政策和办法,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保障实践教学的可靠进行。先后出台了《实验室设置办法》、《实验室工作条例》、实验教学管理规定(试行)》、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条例》、《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大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奖励办法》、《关于加强开放实验室和学生科技活动的意见》、《计算机化工模拟仿真控制中心管理条例》、《化工系学生实习管理条例》、《化工系学生毕业环节管理规定》、《校内实习基地管理办法》等,为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4.2 积极开展实践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

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框架内,我们加大了各系列课程的“纵向整合”以及四大模块的跨系列“横向整合”。如打破原有的四大基础化学实验独立分开的教学模式,将与实验密切联系的理论和先进的化学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一门新的课程——《大学化学实验技术》,构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化工工艺专业实验按章节内容设置多个单元模块,采取“套餐式”教学;化工原理与化工设备基础两大课程设计整合;仪表自动化、计算机仿真与计算机控制三方面内容整合等等。新编或修订了《大学化学实验技术》、《化工操作模拟仿真实习讲义》、《化工原理实验指南》、《化工单元操作实验讲义》、《毕业设计(论文)概论》等一批实验实习教材和讲义。

4.3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硕士以上教师比例应达到30%以上。我们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8人、在读硕士3人,硕士以上教师比例应

达到45%。但是高校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大多是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普遍缺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经历,缺乏实践意识。我们利用学院政策,要求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必须到企业、行业实践训练半年以上。在经费和待遇上,对到企业、行业实践训练的教师给予支持。现在我们专任教师中取得高级技师2人、技师5人、高级工15人,双师型教师占到71%。经过几年建设,形成了一支既注重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既能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又能指导学生实践训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们实现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有力保障。

4.4 重点建设一批校内化工实践教学基地群

要使实践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必须重点建立并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几年来,我们建立了多个实行中心化管理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化学化工分析中心、石油催化裂化实训中心、计算机仿真模拟控制实训中心、化工设备认识及装配技能实训中心、精细化工研究所、光谱研究所等校内实训中心。建有校办生物制药厂、造纸助剂厂、校办化工厂等校办企业作为我们培养学生生产、管理、销售等多种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校内实践基地。 4.5 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几年来,我们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先后研制了《基础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石油催化裂化实验》等一批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其中,《石油催化裂化实验》多媒

体课件2003年获潍坊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引进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理工4A网

络教学平台,储备了丰富的化学化工数字化资源,学生学习积极兴趣高,教学效果好。为适应计算机技术在化工领域广泛应用的趋势,我们组建了计算机化工模拟仿真控制中心,引进了一整套完整的化工仿真软件,内容涉及化工领域多项关键计算机技术,包括分子模拟、过程模拟、过程设计、过程仿真与控制等,有效地提高了师生计算机应用水平。

5 结论 综上所述,围绕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我们以实践基地建设为支撑,以建立配套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保障,积极开展实践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几年来实践表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方来,谭属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05,(5).

[2]程宜康,李平.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3).

[3]刘晓峰.改革实践环节是构建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3).

[4]林西平.化工类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3,4(3).

收稿日期:2006/11/29 作者简介:崔鑫(1967—),男,山东寿光人,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化学

责任编辑:董良军

The Research and Theory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n Applied Chemical Technology in

Vocational College

CUI Xin, WU Jin—peng, DONG Jin—ping, SONG Ji—mei, WANG Xiao—jun, LANG Xiu--ting

(Wei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Shouguang 262700, Shandong Province)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ndition of our college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ajor of the applying chemical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 we put forward a stereoscopic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ith the basic structure “four levels, four modules” by studying and drawing leons from ot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erience.The years’

practice indicated that the new syst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have a good effect on the practical and creative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 majored in applying chemical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and make them more competitive in job-haunting.

Key words: Applying chemical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The syst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ment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讲解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doc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关于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与体系建构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