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15:48: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

策之思考

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专业: 动物检疫 学号: 1208611029

姓名: 武鹏飞

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思考

【摘要】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国内经济增速放慢、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市场价格涨幅回落的背景下提出的,它既不同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别于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多目标的货币政策,不仅要强调经济增长,还要兼顾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要有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必须着力提高政策前瞻性,根据形势变化及时、灵活适度调整政策操作;正确把握政策的着力点,保持货币供给的合理增长,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

【关键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经济增长

引言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之总合。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首次明确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重要作用,促进货币供应总量合理增长。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凸显政府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放在首位。那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应如何正确理解其内涵呢?弄清这些问题,对有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背景

货币政策的变化,始终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

2007年底,为减轻日渐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进入2008年二季度,国内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回调和潜在矛盾显性化,经济增速连续回落,企业经营发生困难;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外需减弱使我国出口面临新的压力。与此同时,工业品价格、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开始回落。2008年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0%,涨幅连续6个月出现回落。在这背景下,中央政府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国内经济增速放慢。货币政策调控对象是宏观经济,经济运行态势决定着货币政策走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源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2007年全国经济增长达到高峰,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压力过大,宏观经济政策以“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为主旨是正确和必要的。进入2008年二季度后,全国经济增速回落,前三个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0.2万亿元,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5%,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10.5%,比上年同期回落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1%,比上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1.97万亿美元,其中出口10741亿美元,同比增长22.3%,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809.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6.6亿美元。

虽然造成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削弱了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使其信贷投放更为审慎,准入条件更为严格,出现扎堆大客户、大项目、中长期贷款趋势,甚至出现慎贷、惜贷、拒贷现象,直接影响到市场资金的供给,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更加困难,融资成本迅速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经营利润减少,亏损面不断扩大。据有关机构对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的调查,有6成的中小企业感到资金紧张,其中民营中小企业接近70%的资金需求由股东个人积蓄和内部员工集资来解决。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使企业利润下降,经营陷入困境,有的甚至破产倒闭。如浙江义乌昔日的明星企业“金乌集团”,因数亿元巨债面临“土崩瓦解”。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需要由从紧向适度宽松转变,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放宽贷款条件,释放更多的资金流动性,降低贷款利息,减少企业融资成本,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使之获得更多的可贷资金,缓解其资金短缺和融资压力,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从而拉动投资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

全球金融危机蔓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货币政策走向越来越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2007年第三季度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三季度后突然恶化,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把全世界带到了经济危机的悬崖旁。尽管各国采取了较大力度的救市措施,希望以此阻止急剧恶化的经济走势,但其效果并不明显,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已成定局。2008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7%,大大低于2007年5.0%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其中美国经济增长将从2007年的2.0%降至1.4%,欧元区经济增长将从2007年的2.6%降至1.2%,日本经济增长将从2007年的2.1%降至0.5%;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更将大幅放缓至2.2%,其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放缓至-0.7%、-0.5%和-0.2%,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放缓至5.1%[3]。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经济衰退风险持续加大的背景下,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欧央行、英格兰银行、加拿大央行、瑞典央行和瑞士央行等6家央行联合宣布降息50个基点。

此后,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如香港、韩国、印度等和一些海湾国家,也陆续加入降息行列。10月29日,美联储再次降息50个基点至1%。11月6日,英格兰银行下调基准利率150个基点至3%,欧央行同日也宣布降息50个基点,将存款便利利率、贷款便利利率和主要再融资利率分别降至2.75%、3.75%和3.25%。如今我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济体系,这种融合使我们不可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遭受到较大的冲击,出口增长明显放缓;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在世界资本市场普遍下跌、国内投资者积极性下降的双重背景下,呈现迅速下跌的走势;房地产市场剧烈震荡下行,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亏损加大。

由此表明,全球金融危机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特别是这种负面影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还有加重的趋势,如不采取及时、果断的措施,将会有大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银行不良贷款率随之大幅提高,导致失业上升、居民收入下降、财富缩水,进一步威胁到经济和社会稳定。要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外部环境下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审时度势地将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以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毋庸置疑,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适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但会带动整体经济从下行通道中走出来,而且对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

市场价格涨幅回落。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物价走势,因而稳定物价始终是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在市场价格上涨、通货膨胀预期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即使国内经济增速放慢、全球金融危机蔓延,货币政策也不可能转向。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国内CPI涨幅持续回落,通货膨胀压力得到明显缓解,是货币政策由从紧向适度宽松转变的前提。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生产者和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下跌态势,原油、铜、煤炭以及农产品等品种的期货价格大幅下挫。2008年9月末,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00.64美元,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跌到每桶97.47美元,分别比最高价回落30.4%和33.0%。12月5日,伦敦交易所布伦特原油价格降至每桶39.74美元,美国轻质原油价格降至每桶40.81美元。第三季度,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大豆、小麦、玉米和稻米期货平均价格分别比上个季度下降4.7%、5.4%、7.3%和11.7%;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和铝现货平均价格分别比上个季度下降5.0%和8.9%。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导致需求减少的影响,国内市场价格涨幅回落。第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3%,各月涨幅分别为6.3%、4.9%和4.6%;食品价格上涨11.5%,比上个季度回落8.3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上涨6.5%,比上个季度回落3.3个百分点;服务价格上涨1.4%,比上个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4.9%,比上个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各月分别上涨15.4%、15.3%和14.0%;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7%,比上个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各月分别上涨10.0%、10.1%和9.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3.8%,各月分别上涨24.8%、23.8%和22.9%。2008年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0%,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回落2.5个百分点;CPI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从8.7%的近年来最高点回落到4.0%;PPI涨幅从10.1%回落到6.6%。市场价格涨幅回落,减轻了通货膨胀压力,使通货膨胀预期下降,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管理部门有更多空间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信贷供应总量,保障流动性供给,从而扩大投资规模、启动内需,提振经济。

二、正确理解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含义

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是货币政策性质及其调控方向的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是有效提振内需、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的重要举措,是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冲击的明智之举,是防止经济大幅下滑、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力保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既不同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别于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同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扩张货币供应量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虽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强调通过放松信贷管制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但两者的宽松程度是有差异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强调的是适度。同时,它们所面对的宏观经济态势也是不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通常在发生经济危机或经济萧条时采用,作为一种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其实施目的在于缩短经济危机或经济萧条的时间,拉动经济复苏;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则适用于经济显著减速或即将进入下降周期的经济环境,实施目的在于维持经济增长的动力,遏制经济下滑,确保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所以要在宽松之前加上适度,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并没有出现流动性枯竭状况,中央银行不必采取过激措施,而应审时度势,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如果调整过度,很可能会带来各种类型的潜在风险,这些潜在风险随着时间的推进,一旦遇到适宜的外在环境就会马上显现出来,如信用的过度扩张会制造资产泡沫,从而为金融安全埋下巨大隐患,因而货币政策变化不宜过频、过大;在当前全球经济普遍疲软的情况下,不宜高估货币政策对启动经济增长作用,并且中央银行放宽银行贷款的硬性限制,是否能有效增加整个社会的信贷可得性还取决于银行的借贷意愿,特别是随着经济的深度调整,银行必然会对贷款更加审慎,货币政策只有结合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尽管前一阶段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为货币政策的总量性调控预留了相当大的空间,但仍要坚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审慎微调,通过对流动性和投资需求实施调控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和市场的自我调整能力。由此可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我国现实的宏观经济态势是吻合的,它强调放松信贷规模不是全面放松,而是有保有压、有所选择,使放松信贷的力度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不是要求银行盲目扩大信贷规模,而是更加注意风险管理,以免给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留下隐患。只有这样,才能步步为营,避免大起大落,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别于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达到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目的,它一般是在经济运行出现通货膨胀时所采用。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无论是在质的规定上还是在量的变化上,都有别于从紧的货币政策。质的规定自不待言,量的变化更是如此。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用来衡量适度的公认、统一标准,但体现货币政策能量和实施程度的一些宏观金融变量指标,如贷款增量、贷款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总体水平,应明显高于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期。宽松是要通过放松银根、增加投资、拉动消费,保证经济发展;适度是要根据经济形势作出的选择;适度宽松表明货币政策不是完全放松,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其主基调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调控政策。与从紧的货币政策相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在货币供给取向上,将不再是以控制供应、收缩信贷为基调,而是以对资金供给的释放、信贷的放松为基调。尽管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信贷、利率、汇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等,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过程中作用程度会有差别,但都会有所放松,以扩大信贷规模和降息为主基调的信贷政策与利率政策,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过程中将承担着主要角色。如实行低利率政策,减轻企业贷款、融资成本负担,释放居民储蓄,鼓励和扩大消费;实行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放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促使信贷资金快捷、顺畅地支持经济发展。

2008年11月11日,中央银行相关负责人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指出“当前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确保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及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持扩大内需,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4]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求中央银行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一步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和改进中央银行金融服务,以达到达到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目的。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多目标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它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紧密相关,是由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需要决定的。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把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货币政策四大目标。虽然四大目标相互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如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但中央银行会在它们之间寻求最大限度的平衡,使之最大限度地协调一致。

从目前情况来看,保增长是第一要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信贷管理等,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标,助力实现保增长大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目标发生的改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标仍然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只是在当前经济条件下更加突出实现经济增长而已,并不否定其它目标的存在。货币政策之所以要提适度宽松,正是为了兼顾四大目标,它是多目标的货币政策。尽管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除,其隐患仍然存在,故不能完全放松货币政策。从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的结构失衡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完全放松货币政策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相机抉择、灵活操作的货币政策更为科学和稳妥。

因此,适度宽松的货币币应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同时,处理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经济大的起落,又要坚决抑制通货膨胀,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在强调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高度关注甚至警惕政策实施中的潜在风险,把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施货币政策创造价格稳定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等多目标间的协调一致。

正如中央银行在2008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指出:国际上,为应对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经济体实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注入的流动性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货币政策在近期要防止通货紧缩,在长期要防止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在多重因素作用下难免会出现周期性波动,但其波动程度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不仅取决于客观因素,还取决于宏观调控的方向、节奏和力度。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努力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当前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也是明智的,但要注意到可能带来未来的长期通货膨胀压力。

三、如何有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实行低利率政策,减轻企业贷款、融资成本负担,释放居民储蓄,鼓励和扩大消费;实行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放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促使信贷资金,快捷、顺畅地支持经济发展。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如今,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货币供给取向发生重大转变。

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针对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如今,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货币供给取向发生重大转变。

其实,在今年年中货币政策已进行了灵活审慎的调整,9月份后央行连续三次降低利率,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方法

人民银行将继续实行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既要从根本上稳定物价预期,也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政策操作,努力维护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 周小川在报告中介绍了下一步七大金融宏观调控工作: 一是拟定保证金融稳健运行的各项应对预案,建立完善国际金融危机监测及应对工作机制。

加强对国际金融形势演变的监测,重视与其他主要央行的沟通。加强与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密切关注国内金融机构经营状况,及时制定完善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预案,努力避免和减少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功能监管和事前监管,维护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二是继续改进流动性管理,保证市场流动性充分供应,引导货币信贷合理投放。

结合国际收支变化情况,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将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制定完善银行体系流动性支持应急预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是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优化信贷结构。

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根据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调整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同时将总量调整和结构优化相结合,在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加大对“三农”、就业、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要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指导,确保贷款投向符合信贷政策要求。

四是结合地震灾后重建进展情况,制定金融支持政策。

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在坚持商业化运作和风险可控原则下,积极满足灾区信贷资金需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房重建贷款指导意见,通过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户住房重建的有效贷款需求。继续通过支农再贷款增强灾区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研究拓宽优惠利率支农再贷款的使用范围。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票据兑付的政策扶持力度。

五是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监测,改进房地产金融服务。

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监测机制,密切跟踪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简化和规范住房贷款制度,理顺住房消费贷款政策。引导商业银行科学评估房地产业的风险,在完善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支持房地产业的合理有效信贷需求,促进房地产信贷市场平稳运行。

六是加强价格杠杆工具调控作用,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合理运用利率等价格型工具实施调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更多地发挥市场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积极推动外汇市场发展,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 七是加强外汇管理,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我国金融体系。

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管理,完善针对不同流出流入渠道的管理措施,防范投机资本大规模流动对经济造成大的冲击。加强对外投资的风险提示及监管,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对外投资体系。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参 考 文 献。

1王琼,刘少华。稳健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区域协调性思考。武汉金融, 2005,9。

2王曙光。更多信贷资金投向 “三农”急需政策护航。中国农村金融, 2011,3。

3何广文。促进农村消费升级的金融对策。中国金融,2011,。

4赵进文。中国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央行制定措施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货币政策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介绍与分析

我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利弊分析

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紧货币政策对农村金融经济影响思考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

对货币政策的目标

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

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思考
《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