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外诗歌比较

发布时间:2020-03-02 04:57: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悼亡诗看中外诗人不同的柔肠侠骨

我爱诗,爱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阔,也爱雪莱“如果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坚定信念。我爱陆游心中承载爱情的沈园,也爱普希金毕生追求的那片自由的大海。我为舒婷《致橡树》中独立的爱情观所折服,也因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中的奉献精神而感动。

我相信,诗歌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纵使我们处在不同的时代,我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弥尔顿的《On his deceased wife》可谓中西方悼亡诗的璀璨之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是高中学的,当时只觉得旋律很优美。再度听见这首词是大学看《甄嬛传》时,果郡王从边关回来,见到甄嬛时,甄嬛内心百味杂陈,见到相爱的人,不能拥抱,甚至连眼泪也不能掉。千丝万缕的感情最终化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娓娓道来。那种感情,自此,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每每读来,总是落泪。

也许读惯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豪迈壮阔,大家都把苏轼评定为豪放派。在我看来,这个豪放的男子温柔起来,实在可以和容若媲美。

昔日伉俪情深的夫妻,如今已然阴阳相隔数十载。纵使我难以忘记你的温柔体贴,纵使我是那么的想和你“共剪西窗烛,话语夜雨时”,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连你的坟墓都那么的遥远。可是,就算见了又能怎样呢,十年的风雨沧桑,你还能否认出我就是当年那个子瞻。

日夜的思念,你是不是感觉到了呢?梦中,你坐在窗前,正在细细地梳着秀发。一切只如当年。相见的场面我想过千遍万遍,想说的话我有千言万语。然而,真正见了还是“相顾无言”,两行清泪。只是梦罢了,对你的思念无处寄托,只能期盼每年在你的坟墓前诉说衷肠。

我们再来看弥尔顿的“梦亡妻”: On his deceased wife(梦亡妻)

Methought I saw my late espoused saint

我仿佛见到了爱妻的圣灵来归

Brought to me like Alcestis,2 from the grave,

好象从坟墓回来的阿尔雪斯蒂,

Whom Jove\'s great son3 to her glad husband4 gave,

由约夫的伟大儿子送还她丈夫,

Rescued from death by force, though pale and faint.

从死亡中被抢救出来,苍白而无力。

Mine, as whom wash\'d from spot of child-bed taint 我的阿尔雪斯蒂已经洗净了产褥的污点

Purification in the old Law did save,

按照古法规净化,保持无暇的白璧;

And such, as yet once more I trust to have 因此,我也好象重新得到一度的光明,

Full sight of her in Heaven without restraint,

毫无阻碍地、清楚地看见她在天堂里,

Came vested all in white, pure as her mind:

全身雪白的衣裳,跟她的心地一样纯洁,

Her face was veil\'d;5 yet to my fancied sight 她脸上罩着薄纱,但在我幻想的眼里,

Love, sweetne, goodne, in her person shin\'d

她身上清晰地放射出爱、善和娇媚,

So clear, as in no face with more delight.

再也没有别的脸,比这叫人更加喜悦。

But O, as to embrace me she inclin\'d 可是,啊!当她正要俯身抱我的时候,

I wak\'d; she fled; and day brought back my night.

我醒了,她逃走了,白昼又带回我的黑夜。 第一次读这首诗,只觉得晦涩难懂,后来看翻译,查了一些资料后,才发现这首诗的用情之深可以和《江城子》相比。

诗第一段阿尔雪斯蒂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她为救丈夫埃德米特斯免于死,自愿去死。刚死,就被大力士赫丘利斯从冥王那里抢救回来,送还给了他的丈夫。这里引用这则希腊神话,主要是写妻子进入自己的梦中,梦境之真实,好像这个神话故事在自己身上重现了。

第二段中,诗人阐述了爱妻的死因,即死于产褥。他相信如此善良的妻子死后应该获得了宁静,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诗中,“洗净了产褥的污秽”和“重见到天堂里他的清辉”从两方面阐述妻子得到了救赎,在天堂里身心皈依。

第三段尤其令人感动。早年,弥尔顿就因为操劳过度导致了眼睛失明,因此,他从未见过爱妻凯瑟琳的真实面貌。在第三段中,诗人真真切切的在描述:她一身素装,纯洁美好。含有宗教主义的色彩,也可以看出,虽然,他从未见过妻子,但是,在他心中,妻子的形象如同圣徒一样,是纯洁、洁净的。“面罩薄纱”也可以看出诗人从未目睹过夫人的真面目。

第四段中,当这一切都这么真实的存在梦境中时,作者从梦中醒来,妻子已然离去,只留下自己慢慢回味。

要说起弥尔顿,很多人可能对他存有和苏轼一样的误解。大多数人知道他大概因他的失乐园。要说成就最高的也当属失乐园。但当你把苏轼和弥尔顿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读,并且联系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他们一生的遭遇时,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一、背景

苏轼一生从历史上看应该说是非常坎坷的。早年因受其父苏洵熏陶,发奋读书,博闻强识,为日后文学成就奠定了基础。年方20就参加了礼部的考试,并且获得了第二名。五年后,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的,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道路。

诗人往往都是感性的,因此在政事上,他们少了些许干练纯粹。诗人又是有气节的,从来不会屈从,不会勉强自己违背自己的价值取向。

苏轼因在王安石变法这件事上与新党格格不入,因而被调到杭州,随即又到密州、黄州等地做官。经历了宦海沉浮,几升几降,而能与自己分担的人却早已阴阳相隔。或许是因相思过度吧,正月二十晚上,他的思念幻化成梦境一点一点蔓延开来。

弥尔顿是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他出生在英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中,同样,受其父影响,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旅行的途中,他找到了自己应该坚持的道路。回到伦敦后,他开始了宗教论战,主张取消国教的主教制度,并且一生都在为此努力。

国王查理一世被斩首后,他继续写诗歌鼓励人们提高对革命的信心,巩固革命的政权。也在此时,他因为身兼数职,而劳累过度,双目失明。

随后,王朝复辟后,他被捕入狱,但却幸免于难。出狱后,他仍然站在清教徒的角度,为革命战斗着。他的失乐园中,通过对夏娃、亚当和撒旦堕落的描写,反映出了英国资本主义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的失败。

弥尔顿的这首诗是写给他的第二任妻子凯瑟琳的,凯瑟琳嫁给弥尔顿才刚刚一年三个月就因产褥去世了,诗人悲痛之余,写下了这首诗。

同样是政途上失意的两个人,同样是具有伟大抱负的两个才子,当面对自己政途的不如意和妻子离去的悲痛时,他们的语言瞬间融化了,在读者的心中澎湃,九转回肠。

二、写作手法

苏轼的诗总体是写实为主,而弥尔顿的诗则写虚为主。这或许也是中外诗人最大的不同。西方诗人因为受宗教影响,再加之其受希腊神话和浪漫主义的作用,他们经常极富想象力,而中国的古诗词作家,大多以质朴自然,感情自然流露取胜。

在这两首诗中,苏轼第一段先是写情,写不能相见,阴阳相隔的悲恸之情。而后,退一步,写纵使相见也难以相识的悲咽,讲感情加深一层。第二段写景,写梦中见妻子时的场景,家乡,轩窗,梳妆台以及明月,短松冈这些意象反映出了诗人见到亡妻时的情形。两段,情景分明却有景中有情,情中含景。

弥尔顿在诗中,先是用希腊神话为自己梦见妻子铺陈。第二三段虽描述了梦中妻子的模样,当却因包含有宗教主义色彩而使得凯瑟琳朦朦胧胧,难以触摸。也是因为受到宗教主义的影响,弥尔顿虽未见过亡妻,但在他的想象中,善良的人在死后都会得到救赎,都会得等到身心的宁静。因此,凯瑟琳是一袭白衣,纯洁无杂的。

三、不同的收尾

人生有很多悲痛之事,而最让人无奈的也莫过于阴阳相隔了吧。人死不能复生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然而,西方诗人因为受到宗教影响,常常会认为自己所爱之人死后身心得到了皈依,因此,他们的悼亡诗,悲伤色彩便会减淡不少。在这点上,中国诗则截然不同。 在这两首诗中,结尾都以梦醒为基础,写现实妻子早已去世的伤感之情。然而,苏轼的更让人心生悲咽。妻子已然离去,那样对窗梳妆的场景再也不会有了,那个懂自己的人就这样不存在了,独留我们在两地饮尽思念与孤独的愁绪。弥尔顿的则以宗教为依托,认为妻子在另一个世界得到了宁静,找到了归宿的地方,因此,纵然,妻子离自己而去了,悲伤也冲淡了些许。

透过不同的结尾,联系是人物的生平,我们也可以看出其更深的意思。苏轼的是对仕途的灰心意冷,对前途的迷茫。而弥尔顿的虽有悲伤之情,却展现出了他对反国教革命仍然存在着信心。

四、相同的爱情观

无论是王弗还是凯瑟琳,我觉得她们都是幸福的,因为有这样侠骨柔肠的爱人。

以前,我一直以为爱情就该从一而终,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才是值得称许的。因此,我无法理解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再娶林洙的事实。现在,我逐渐明白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与人会渐行渐远。

我想苏轼和弥尔顿写这首悼亡诗时,他们的续弦是知道的。她们应该也没有嫉妒的心。毕竟,一个人为一个人守候,心里存在她们的位置,这位置任谁也取代不了。后来人与前人各有位置,各有一片天地才好。

这种爱如此豁达,明朗。纵使时间流逝,岁月沧桑也难以抹杀曾经的相思相守。生前恩爱非常,死后这样并不华丽的诗词才能感人肺腑。这样的爱,深沉,浓重,与娶了几任妻子是无关的。他们永远都可以光明正大的说:你是我的挚爱。

相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位诗人的侠骨柔肠,更是人间真爱的纯净美好。不同的文化碰撞,相同的人类情感,这或许就是诗歌为什么受欢迎的原因吧。

中外秘书比较

中外文化比较

中外音乐剧比较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

中外音乐剧比较

中外司法制度比较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

中外秘书工作比较研究

中外行政体系比较

中外自然纪录片比较

中外诗歌比较
《中外诗歌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外诗歌对比 诗歌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