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兰亭序》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发布时间:2020-03-03 18:09: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兰亭序》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延边大学

(11级

物理系

2114011641) 从《兰亭序》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摘要

书法,是我国汉字书写的一种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件瑰宝。它不仅深得我国历代广大人民的喜爱和相传,而且早已远涉重洋、为世界人民所赞赏和相传。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经过数千年的洗礼,已是灿烂辉煌。历朝历代都出现了杰出的书法大师,他们的作品成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究其艺术价值,就在于这些作品都是他们的个性创作,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这些风格的产生,虽是不同时代的产物,但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创作审美取向,如人们常说的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而这些书法大师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书圣王羲之,他的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那么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作品到底有怎样的艺术风格呢?本文主要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浅谈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发表我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

书法

艺术 中华文化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风格

正文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会稽内史。师从卫夫人、张芝等人,博采众长,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公元353年的一个春天,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2人,来到茂林修竹掩映中的兰亭,进行“临水洗涤”的修禊之礼。这是一个温暖的日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文人雅士围坐在曲水旁边,面对良辰美景,饮酒赋诗,尽兴抒怀,不亦乐乎!后成诗三十七首,编为一卷,众人提议,让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借助酒意,“挥毫制序,兴乐而书,用蚕茧纸,鼠须笔,遒美劲健,绝代更无,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一气呵成,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兰亭集序》,后《兰亭集序》被酷爱书法的唐太宗所收藏,在他死后,《兰亭集序》真迹殉葬昭陵,长埋唐王墓中。今日所见《兰亭集序》皆为后人模仿版本,其中以神龙本(唐冯承素模)最接近真迹,它几乎保留了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的风格。下面我主要从《兰亭集序》的技法方面谈谈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从大的方面来说《兰亭集序》的技法肇乎本性

《兰亭集序》通篇笔调清爽流畅,浑洒自如,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洒脱的晋韵风味。在兴逸神飞之际,可谓心手两忘。笔法如轻重疾徐,抑扬顿挫,使转方圆,刚柔内外,一一尽收笔底。每笔每字,或藏或露,或方或圆,或断或连,总是变化无穷。即便是泛泛浏览时,也会感受到王羲之用笔的意随心到,笔随势生,曲尽其美,满纸生辉的气象,让人从静止的字形中看出其活泼飞舞的动势来。若凝神以观赏,更能领略它意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从小的方面来说,《兰亭集序》肇乎本性的技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笔画上看,笔笔精到

《兰亭集序》的用笔,无一懈笔,特别是在起收笔上,王羲之非常注重,几乎每个点画的起笔、收笔都交代得非常清楚,让人无懈可击。这样精到的用笔,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王羲之笔法娴熟之极的不经意流露。它的起笔以露锋和一拓直下为主,轻松自如,一任自然,这也是《兰亭集序》的显著特征。

略举几例,如左图,来体味一下王羲之起笔的气象万千,如:“清”字,左部的“水”字旁,第一点用露锋,然后出锋,第

二、三点则连笔而成,避免了三点的叠加,起笔时虽仍用露锋,但形态完全有别于下面“流”字的三点水,统一中又有变化。。右边的“青”部,第一横画起笔向右露锋入纸,第二横画则是一拓直下,第三横画承上起笔,也有露锋,但三横各具姿态,绝无雷同。王羲之收笔也很有特点,大多数笔画的收笔都用牵丝与下一笔画呼应,如“茂林修竹”的“茂”字“列坐其次”的“坐”字等。有时也偶用回锋收笔,如上面的“清”字,右部第三横画即体现了收笔的变化。

王羲之行笔时提按也很明显。字内的提按主要表现在点画的对比上,尤其是尖峰所表现出来的牵丝与映带,提按翻折,随意所适。而字间的提按对比则表现为字与字之间的肥瘦轻重变化,如修改字之后在原字上重重的涂抹,与其他字组合在一起,更是体现了字与字之间的粗细有致。

二、从字形结构上看,字字别意

初看《兰亭集序》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平正的。但仔细观察偏旁之间的组合与点画之间的穿插,便会发现其结构的巧妙。王羲之在《书论》中曾论述到:“为一字,数体具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这一思想在《兰亭集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二十个“之”字,即是鲜明的例子,他们的姿态各不相同,或平稳舒展,或藏锋收敛,或端正如楷,或流利飞动,达到了多样与统一的艺术效果。通观全篇,看似不经意,但其巧妙均在情理之中。

除了多变的特点,此外还有欹侧、尽态和错落。有的字看上去是倾斜的,实际上却是端正的,如“竹”、“怀”、“奇”等。从险绝中求稳定,从动态中求平衡。尽态就是据字遣形,曲尽其态,甚至予以夸张,使大者更大,小者更小,即便如此,大小仍然和谐,显得天趣盎然,如“斯”字与“文”字差别即有数倍,而毫无突兀之感。说到错落,就是打破固有的平衡,但丝毫不显露人工斧凿的痕迹。这样就使得《兰亭集序》参差错落,主次分明,虚实相生,情趣横溢。

三、从通篇布局上看,浑然天成

《兰亭集序》没有着意安排的痕迹,字距稍紧,行距略疏,每行十

一、十

二、十三字不等,十分自然,全篇疏密有致,开合宽窄,出于自然,真正做到了笔意顾盼。视向偃仰,若断还连,气脉贯通,处理的恰到好处。在处理字距的时候,同时将字的中心线形成一种呼应,形成行内字与字的呼应连贯,体现了连贯的气势。由于笔画比较细,起收笔多露锋,再加上行距的相对宽松,从而形成《兰亭集序》优雅的格调。《兰亭集序》融汇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真正做到了情与书的交融。

总之,文采灿烂、字字珠玑的《兰亭集序》,它更大的成就是在于书法艺术上,后世书者无不醉心于此,名副其实成为文人雅士的艺术图腾。对后世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历代帝王,酷爱《兰亭集序》,列举几例:梁武帝萧衍爱王羲之书,曾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风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唐太宗对王羲之的书法更是痴迷,在得到《兰亭集序》真迹后,爱不释手,朝夕观览,奉为至宝,宾天后将其殉葬昭陵;至宋代,帝王们对《兰亭集序》依然钟爱有加,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宋高宗亲自御书《兰亭集序》全文,并勒石于兰亭田章寺旁,宋徽宗则将落入“定武军”之手的本刻石收入宫中,至清代,康熙皇帝于公元1693年亦恭书一遍,刻石于山阴兰亭。公元1799年,乾隆建造一亭,分别把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柳公权和历代临摹版中最好的八种本子,命刻工摹刻在八根石柱上,取名“兰亭八柱贴”,作为宫中真品。而对于后世书家来说,《兰亭集序》的影响亦是至深至远的,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单纯的书法意识,而是由书法意识扩展到了整个文化领域,成为一种文化意识,甚至已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逐渐融入到了当今文人的生命情怀之中,以致后世书家争相模仿。

除了艺术影响之外,《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辩也对后世影响颇深,但是不管《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作品,还是后世人假托的,他的艺术价值之高是毋庸置疑的,《兰亭集序》本身就是一个能让无数学者和书家为之殚精竭虑,而不断为之注入活力的论题。

小结 总之,《兰亭集序》笔笔精到,字字别意,浑然天成。清新自然、格调高雅的王羲之书法,在平淡朴素、姿态天然之中流露出绵绵的魏晋风韵。王羲之书风对后世影响极深,《兰亭集序》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并学习的。

参考文献 徐传法,生命悲欢的咏叹调《兰亭集序》,重庆出版社,2009.5 沃新华,《中国书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兰亭杯书法比赛

兰亭书法的感悟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

“兰亭杯”书法大赛策划书

中国书法兰亭奖简介

兰亭遗韵书法协会章程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兰亭书法协会十二月份工作计划

王羲之书法的永恒意义

《王羲之学书法》阅读答案

从《兰亭序》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从《兰亭序》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