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曾国藩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1 21:55: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毛泽东青年时期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则更是终生奉之为楷模。然而,是什么缘故却又使得人们对曾国藩毁誉参半?本书描写了中国晚清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曾国藩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以一介书生的身份进京赶考,并高中进士,留在京师做官。之后连升十级,官至兵部侍郎。恰逢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临危受命,创办团练,历尽艰难险阻,为清朝平定了天下,成为清代第一个以文人而封武侯的人,后又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湖南湘乡,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湘乡荷塘二十四都(今双峰县荷叶乡)更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好地方。绿水环绕着秀丽的青山,青山的怀抱里郁郁葱葱。

高湄山麓山势雄伟,林木茂盛,涓水河从山脚下流过,河水滋润了万亩良田,养育了勤劳而又善良的湘乡人。他们祖祖辈辈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大地,大地则馈赠给他们丰富的物产。淳厚、朴实的人们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曾孟学以自己是曾参的后代而感到无比骄傲。在孔老夫子的弟子中,曾参被称为一贤,虽然曾参在世时并未享受过什么荣华富贵,但是他却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可以倚仗的资本。

曾孟学时刻告诫自己:“曾孟学,你必须牢记:你是贤人的后代!日子过得再艰难,也不能荒废了子孙后代的学业。只要一天能吃饱肚子,就要让孩子们读一天书,他们若能及第,便是我曾氏的光荣。”于是,湘乡的曾氏很重视后代的教育,男孩子们一过七岁便入私塾学习,女娃们则学习针绣。曾家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曾麟书对自己说:“不要气馁!不能退缩!你是贤人曾子的后代,前人能做到的事情,难道你就做不到吗?”爷爷、父亲经常教导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自己心里也想:“‘黄金屋’与‘颜如玉’一定很诱人,不然的话,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为之奋斗终生?”曾麟书记得小时候读过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哦!古人咏叹的是男女之间的愉悦之情。我还记得有一首古诗,写的也是男女之情,诗句好像是这么写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古诗中描写的爱情真是太美了,如果有一天,我得到了一位好女子,我也一定会倾心于她,好好地把握人生、享受人生。”自古以来,天下的男儿都渴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曾麟书当然也不例外,不过,功名要靠自己去追求,娶妻还需父母来成全。知子莫如母,母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接着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一生追求的应该是功名利禄,娶妻后千万不要被儿女柔情所牵累。

儿子都会以学业为重的,这一点请母亲放心好了!儿子自知父母的辛劳,只有读好书才能光耀门楣,为曾家争气。儿子一定会接受父亲当年的教训,少走,甚至是不走弯路。”心急如焚,可是天色已晚,无处去寻马车。就在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时,“如果以后我们生了同龄的孩子,同性就结金兰,异性则成夫妻。”曾玉屏哈哈大笑,他搂着好友的肩膀,似乎十分认真地说:“一言为定!”“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光阴荏苒,转瞬间许多年过去了。这些年来,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品味得出。尤其是曾玉屏,他走过一段弯路,如今回头来看看,不禁感慨万分。当他再次见到江良济时,他发现对方已两鬓染霜。从江良济有些惊愕的眼神中,曾玉屏猛然意识到自己一定也变化不小。

江良济拉住曾玉屏的双手,显得十分激动。正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由于江良济很注重子女的教育,所以,她知书达理、善良温和,同时又勤劳俭朴,算得上好女子。曾玉屏回到家中时,满面春风、笑容可掬,不用问,他对自己此行的收获十分满意。一想到自己即将做公爹了,他就乐得合不拢嘴。他关心的不是是否勤劳吗、孝敬老人吗,而是她漂亮吗?温柔吗?在曾麟书的心里,那在水一方的“伊人”最有魅力。因为,轻易得到的不值得去珍惜,而找来找去那“宛在水中央”的女子才是真爱。

年轻人爱做梦,一肚子“诗”与“经”的年轻男子更爱做梦。他畅想着未来,想象自己心爱的姑娘该是什么样子:美丽又大方,温柔而善良;肤似凝脂,腮如桃花;婀娜多姿,态若仙子。曾麟书向上苍祈祷:“老天爷呀!请赐给我一位美妙、可人的女子吧!我将一生

1钟爱于她。让我们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共度人生!”:“毓济,到我屋里来一下,有一件事情要和你说。” 曾麟书二话没说,一头扎进了父亲的房间,聆听父母的教诲。由于太激动,他显得局促不安,手足无措,满面通红。

曾玉屏瞅着儿子,他觉得十分可笑,堂堂七尺男儿在乡试考场上尚未如此紧张,但面临人生大事却显得如此拘谨。他伸了个懒腰,又打了个哈欠,想调节一下严肃的气氛,果然,曾麟书脸上的肌肉放松了一些。曾玉屏这才开口道:“毓济,你知道前几天我干什么去了吗?我去了一趟天坪村,见到了老朋友江良济,而且还办成了一件大事。儿子,你想不想知道详情?”曾玉屏居然在儿子面前还卖关子,逗得麟书的母亲直乐,她心想:“这个人有时也真风趣,只是平日里为生活所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少了许多情趣。”于是,她催促着丈夫:“快说吧!我们母子俩都想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又不是听书、看大戏,你别卖关子了!”曾麟书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他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尽量不让父母看出自己的失态。他红着脸低头说:“婚姻大事全凭父母做主,儿子从命便是。”说罢,偷偷地瞄了一眼父亲。曾麟书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用心良苦,他认真地回答父亲的问题:“请父母放心吧!儿子以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成家以后,儿子不仅要继续刻苦读书、考取功名、光耀门楣,而且还要教育妻子共同孝敬父母、抚育子女,使曾家进一步兴旺发达起来。”曾玉屏笑逐颜开,他里里外外地跑着,一会儿招呼客人,一会儿去问厨子喜宴准备好了没有,直忙得他晕头转向,不知东南西北。当乡邻们给他贺喜时,他总是拱手笑迎客人:“里面请!谢谢光临寒舍!等会儿多喝几杯喜酒!”人们打趣地说:“曾三哥,我们喝谁的喜酒呀?” “当然是你大侄子的了!还能有谁的呀?” “曾大伯,明年的今天,能不能喝上你宝贝孙儿的满月酒?你催促儿子抓紧时间,早生贵子呀!” “喂!曾老弟,你亲自为儿子做的媒,一定见到江家女儿了,你的儿媳妇俊俏吗?能不能比得上她婆婆当年那么美丽?” 不管客人开什么玩笑,曾玉屏一律是笑脸相陪。这是湘乡的风俗习惯,别人家办喜事时,他也这么凑过热闹。淳朴的民俗、民风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尽管乡邻们的语言有些放肆,但是,这是对主人最诚挚的祝福。

大嫂解开衣襟,露出了白生生的双乳。她把孩子往怀里一塞,大声地描绘着:“老天爷太偏爱江家了,人家四个女儿个个赛天仙,老大美,老二俊,老

三、老四俏,那光彩照人的劲儿真让人想多看几眼。”:“大嫂,让我来形容吧!天上的星星千万颗,江家女儿就是那最明亮的一颗。特别是新娘子,只要她一出现在哪里,其他的小星星都会黯然失色。她的眼睛像黑瓜子,脸蛋儿像红瓜瓤。她的发辫长又长,就像那瓜蔓蔓拖到了地上。”:“一拜天地!”一对新人恭恭敬敬拜了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虽不是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但也算得上面容娇美。只见她如含苞待放的蓓蕾、初出水面的芙蓉,清清然、淡淡妆,天生一副女儿俏模样。虽然江氏没有浓妆艳抹的风情,也缺少流光溢彩的浪漫,但是她却散发着一种沁人心脾的韵味。这种书香门第之女特有的气质,很让曾麟书为之动心。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冷风的娇羞。一对新人只觉得时光在这里驻足,空气为之凝固!

那是初春的一个早上,春日的阳光格外明媚,院子里的大槐树早已抽出了新芽,南飞的燕子衔来泥土,准备筑巢孵雏。江氏和往常一样早早起来做饭。她哼着小曲儿到河边去担水,清澈的河水映着少妇的风韵身姿。她担着水桶往回走。每当江氏要起身时,曾麟书都扯着她的衣襟不让动。江氏总是温柔地一笑,和风细雨地说:“别闹了!全家七八口人还等着吃饭呢!你也早一些起来读书吧,离乡试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再苦一苦,等考上了功名再享受吧!”江氏点了点头,她说:“自从嫁到你们曾家,我只回去过两次,并且每次都不在家里过夜,来去匆匆,我怎么能不想家呢?”曾麟书故作惊讶,他对妻子说:“这儿不就是你的家吗?天天住在这儿你还想什么?”江氏平日里很少在丈夫面前撒娇,今天,她身子一扭嘴一撅,表示出不满来。曾麟书连忙哄劝道:“好老婆,刚才是开玩笑的,别生气了,好

吗?”说罢,他做了个怪模样,逗得江氏破涕为笑。中秋时节,稻花飘香,五谷丰登,人们在金色的土地上收获着希望。我娘家和曾家一样,都是半耕半读之家,老人们希望儿子们学业有成、光耀门楣。我是女子,父亲不让我读书,但我的两个哥哥都是秀才。他们不用像我这般辛劳,却比我过得好,所以,谁也不愿做女人。”乡试的日子越来越近,除了吃饭、睡觉外,曾麟书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时而朗诵,时而默读,时而疾书,时而凝思,往往到了深夜也不进卧房。卧房里的江氏苦苦等待着丈夫,可是,她等来的总是失望,多少担忧与不安只能憋在心里。潸然泪下。老人佝偻着背,曾竟希已年近古稀,他看到曾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兴旺,心中十分安慰。三儿子曾玉屏很能吃苦耐劳,他不仅修建了曾氏祠堂,还买了几十亩山地。如今,山坡上梯田层层、树木茂盛,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孙子曾麟书是块读书的好料子,他熟读“四书五经”,性格温和、为人忠厚,很让老人放心。特别是孙媳妇江氏,更让老人满意。孙媳妇不愧为书香门第之女,她贤淑、温顺、勤劳、善良,全家上下无不夸赞她。

今日事,今日毕,明日自有明日事。”无奈的毓驷高叫一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正忙得不可开交的曾玉屏猛然大吼一声:“臭小子,你竖起耳朵听清楚:曾家人一律平等,没有贵贱之分!如果要是有什么不同,那便是勤劳、刻苦的人受到肯定,懒惰、浮华的人则要挨骂。即使是你大哥,如果他贪图享受、不思进步,我也会责骂他的。”:“我们曾家在荷塘二十四都也算得上殷实户,吃穿不愁,儿孙有书读,多少人羡慕不已。你们都知道,早年我放荡过一阵子,那时的曾家有今日兴旺吗?能有今天,靠的是什么?这些年来,靠的便是勤勤恳恳地劳动、踏踏实实地生活,离开朴实与勤奋,日子休想过好!你们兄弟几人切莫忘记一句话:儿孙不可纵,纵子如养虎!”不过,在田间劳动,我并不觉得太辛苦。你看,大自然多美呀:绿草茵茵,河水清清,小鸟儿在枝头鸣叫,蝴蝶翩翩飞舞。再说了,经常参加田间劳动,可以活络筋骨,使人保持旺盛的活力,劳动后获得丰收特别开心。我们曾家世世代代没有离开过土地,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当然要珍惜土地,洒下汗水把田种好。这是我们的本分!”:“我记得《诗经》中有一首《蒹葭》,其中有几句,好像是这么写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麟书,对于这首诗,你是如何理解的?”:“人生有许多美好的追求,也许你竭尽全力去干了,但是,无论你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理想的境界。你的目标就像那美妙的女子,永远‘在水一方’。” 曾玉屏感慨万分,他心中暗想:“童年是人生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孩子那么天真、可爱,就像一泓清水没有被污染。古人说得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旦他们开始领略人生、融入社会,他们就要发生变化,变得虚伪、圆滑、狡诈、凶残,甚至是十恶不赦。但愿眼前这两个孩子永远纯洁无瑕,不要在污浊的社会中改变自己。”

曾麟书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突然间,他顿悟了。他深有感慨地说:“谢谢父亲的教导,您为儿子指点迷津,儿子没齿难忘!”曾玉屏欣慰地看着麟书,他以商量的口吻对麟书说:“你读了二十多年的书,参加过一次又一次的乡试,屡试不中,是不是该另辟蹊径了?”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成功的机会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除了努力奋斗以外,还要靠老天爷相助。若是老天爷偏爱你,你一切会很顺利;若是老天爷不肯帮忙,你怎么努力都不行。人生的机遇就像那‘在水一方’的女子,可遇不可求。”

“因为我有坚定的信念!男子汉大丈夫应以天下为己任,以考取功名为目标,以知识渊博为骄傲,以宽宏大度为准则,以勤俭节约为美德,以妻子儿女为心中之宝。这种男人才无愧于男子汉的称号。”

“诚、敬、静、谨、恒”是曾国藩的修身五字。修身,须以“诚”为本,要忠信、不欺,戒除浮躁之心,加强修养,做谦谦君子;要淡泊、豁达、宽容、勤俭、廉洁、忍让、恭敬,方能游刃有余,铸造精神,升华价值。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之业。我们两兄弟要常存一颗兢兢业业的心,将来如能遇到机会,就能抽身而退,这样才可以善始善终,这样应该能避免犯大的罪过了吧?至于担当大事,全凭“明强”二字。《中庸》中所说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其要点就是要使愚蠢变为贤明,柔弱变得坚强。弟一向本性很倔犟,不可因为处在高位就立刻去改变。要知道凡事没有倔犟的志气是做不成的,没有刚毅的性格也不能成大事,即使是修身齐家,也必须以“明强”二字作为修身的根本。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使自己做成大事,内心决不能缺少一股倔犟的精神,这一点很重要。在生活中,人人都想争强,因为都有血气。但遇到挫折,有人立即脆弱成一摊烂泥,望天长叹,退步不前。曾国藩终生的信条是:欲成大事,“明强”为本。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善于忍耐,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最好的办法就是处之泰然,行若无事。弟弟性格十分偏激和暴躁,他主张养生以少恼怒为本,要少恼怒就必须忍。他的弟弟曾国荃脾气十分暴躁,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地去挑拨离间,而且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甚至会为了一点利益跟别人大打出手。所以,这种人是难以成就大事的。满招损,谦受益。桀纣的无道,说自己能力强,可以拒绝一切忠言,能言善辩,可以粉饰一切过失,说自己的命运受之于天,说敬重不必实行,这些都是傲的表现。谨言慎行的道路,在曾国藩看来,无论军事失败还是达官贵人家的落魄,都是因为骄傲和懒惰其中一点所造成的,所以他认为去掉傲字为第一重要。同时他还认为不论是聪明绝顶者,还是大仁大智者,都是有欠缺的,不可能完美无缺。相反,愚笨至极的人也有可取之处。因而更注意吸取他人之长,以补一己之短。他的幕府就像一个智囊团,自己有什么疑难问题,都让幕僚出高招、献良策。骄傲自满是人生的大敌,盛气凌人是人际交往中的败笔。以自满对己,则止步不前;以自满待人,则贵己贱人,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自满者必自贵,自贵者必贱人,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尊重,就不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打掉傲气,谦逊待人。谦逊就是对自己的短处和不足有高度的自觉,永远以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相比较,虚心向他人学习,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自满自足的人总是只见自己的长处和他人的短处,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好,而别人一无是处,于是自高自大,瞧不起任何人。而谦逊的人能发现他人的优点,虚心向他人学习,集众人之长,补己之短。谦逊作为一种美德,既能在人际交往中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又表现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积极的进取精神。不但做人要谦虚谨慎,为官更要戒除傲气,虚怀若谷,采纳他人谏言。位高权重并不代表自己一定强过手下之人。只有虚心纳言,才能聚众人所长补己之所短,为国家出力。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骄傲是军事上最忌讳的。诸葛亮挥泪将骄傲自满的马谡斩首,只因为马谡自恃熟读兵法,满于厚重的兵家书卷,不听取他人的良言,最后失守街亭。要知道,作战兵法多变神奇,又怎能因饱读诗书而满?可谓人满则亏,物无止境!官宦之家,因为手中有权有势,而比别人多了些许优越感,所以做起事情来,常常不会顾及很多,更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言谈举止则会表现出张扬和蛮横,处处给人一种仗势欺人的印象,时间长了,就会养成一种傲气和惰气,衰败也会逐渐显现。于是,孔子就叫子路取水来试验一下,结果确实如此。这时候,孔子叹了一声,说道:“世界上哪有‘满’了不倒的呢?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里面一定有深刻的道理啊!”孔子则说:“不能自满啊!这和做人是一样的道理。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就要谦虚而恭敬,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富贵的人,要勤俭节约,财产才不会减少;为官的人要勤于职守,不能懈怠;做学问的人,则更要听取别人意见,不要固执己见。我想这个放在座右的欹器大概就是要告诉人们这些道理吧!”曾国藩就做到了

这一点,他处处自谦自抑,扬人抑己,虚怀若谷,无论治军还是公示都以谦字为先,从不与人争夺功名,贪图权势。相反,他还主动请求减权。顺境比逆境更能考验一个人。一个人战胜了逆境,那么他是一个强者,如果一个人战胜了顺境,那么他就是一个理智的强者。孟子说,上天要把重大的使命降落到一个人身上时,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心志,磨炼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在逆境中劈风斩浪,却在顺境中触礁搁浅。越王勾践在一次战争中被吴国打败,只能向吴王屈辱求和。在吴王的威逼之下,勾践还到吴国宫廷中服了三年的苦役,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勾践被释放回国以后,为了奋发图强,报仇雪耻,他睡觉躺在硬柴上,坐卧饮食都要尝一下苦胆,以不忘国家破亡的痛楚,激励自己的勇气和斗志。最终,越王勾践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卧薪尝胆二十年,终于打败吴国,使越国富强了起来。

自古以来,常人受到的教诲都是:人要表现坚强,不要表现柔弱;人要表现聪明,不要表现愚笨。而事实上,凡事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应该既柔又刚,不可推崇其中一面,否则就会让事情夭折或失去控制。真正的成事之道就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用柔的方法,成刚强之事,才是真谛。

读《曾国藩》有感

读曾国藩有感

读曾国藩有感

读《曾国藩》有感

读《曾国藩》有感

读《曾国藩家训》有感

读《曾国藩家训》有感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曾国藩有感
《读曾国藩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