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00:53: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摘要:针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创设的无效性为出发点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提出,情境创设中的一些问题和偏差也随之出现,本文主要就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设计进行分析,具体提出集中课堂教学情境设计方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能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兴趣,激发联想1.创设完整的主题情境

自从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以来,关于奥运的话题就充满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基于这种的情况,我设计了“为奥运添光彩”这样一个主题。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内容,在这节课的整体设计是紧紧围绕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学科知识线索:基本颜色填充一不封闭图形颜色填充一自定义颜色填充一综合运用填充工具进行颜色填充。另一条是情境设计的线索:奥运会的标志-08年奥运会的会徽一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一吉祥物参加的奥运项目。通过闯关的形式将这两条线索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每一关的任务中都设置了不同类型的情境导入。这样学生整节课都融入在一个主题完整、连贯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究解决信息技术学科内容。

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首先通过竞猜人物的活动中出示几位奥运冠军的精彩瞬间,让学生找出这些人物共有的特点,引出奥运的话题进而引入奥运会的标志——五环,在对五环进行基本颜色的填充时学生来认识颜料盒、填充工具、前景色和背景色。这里我借助美术课中绘画时使用的绘图纸及画笔的关系,来加深学生对前景色及背景色的认识。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填充工具的使用而且对奥运标志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在第二个闯关任务中将奥运话题引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上面,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奥运会徽进行颜色填充,这里我巧妙设计了技术障碍,将奥运会徽的图案设置一些缺口,结果学生操作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结果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而且很容易将本课教学中的难点,对不封闭图形颜色的填充呈现出来。

在第三个闯关任务中,直接将福娃的形象图片呈现给学生,由于福娃的形象图片对学生而言还有些陌生,所以这段影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目光j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通过分发学生喜欢的福娃,通过给福娃装扮颜色,将自定义颜色的填充问题提出来,学生很容易就进入了自主解决问题的状态。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通过去了解学生喜欢那些运动项目,来关注学生的体育爱好,同时让他们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填充颜色。这样学生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就会创作出一幅幅福娃运动形象的图画。

2.创设挑战情境,考验信心胆量

[1,2]

。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本来就应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根据各自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索、去发现。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刻意去追求课时的完整。

比如我在教学《保存文件》时,我把保存文件的方法分解为几个任务,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分解。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一任务到综合任务,循序渐进,具有连贯性。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每一个任务后,就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应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去给学生创造一些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去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

比如在进行用自选图形创作的教学时,我以《天气预报》为主题,先给出简单的任务,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完成自选图形的插入,然后利用自选图形设计具有自己风格的天气预报,在制作过程中解决问题:如何插入、调整自选图形;如何在自选图形中添加文字:如何修饰自选图形,如何给自选图形添加颜色等等。

3.创设协作情境,培养团队精神

协作发生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学习成果的评价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协作学习的作用,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大力倡导的。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情境,通过竞争、协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学习,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我在讲授利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时,我就以《爱我家园、携手共创》为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在制作过程中,一个小组有三个人,一个学生负责设计板块,一个学生负责搜索资料,一个学生负责搜索相关的图片,再由三个人审定资料完成最后的排版。再进行全班的作品展示交流。在协作学习情境中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交互变得更加容易控制,他们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逻辑序列和目标的合理安排,更多的是学生的协作情况、学习过程的规划设计。

4.创设模拟情境,放飞梦想翅膀

学生经常会幻想除本身生活以外的环境和空间。对于那些未知领域充满了好奇心。比如太空世界、海底世界、网络世界,神秘外星人等等。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上创设第三空间情境,让学生模拟流连于这些世界里,他们会异常兴奋的去探索那些诱人的未知空间。

【参考文献】

[1] 林刚, 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个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0 [2] 冯宇飞.信息技术教师的困惑与出路[J].科技信息,2008,31

论信息技术问题情境的设计

摘自:《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摘要]:问题情境是影响代写论文问题解决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进一步讨论创设信息技术问题情境的方法,对提高问题解决式教学效果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类型;问题情境;设计

一、信息技术问题的基本类型

对于信息技术问题这一概念,在目前关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文献或讨论中,很少有人明确、正式地将其提出并对其加以界定。这里根据数学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些学者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相关文献中对于“什么是数学问题”的论述[2],[3],将信息技术问题界定为:以信息技术为内容,或者虽不以信息技术为内容,但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概念、理论或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换言之,信息技术问题所包含的疑问因素或未知因素必须与信息技术相关。由于信息工具本身及其操作的复杂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信息技术问题的种类很多,各类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各不相同,所以在设计问题情境之前,需要对常见的信息技术问题类型做一下了解。

乔纳森(Jonaen)通过收集成百上千个问题实例并对它们进行认知任务分析,把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划分成从良构到劣构逐渐过渡的11种类型[4],包括逻辑问题、运算问题、情境问题、规则运用问题、决策问题、故障测定问题、诊断--解决方案问题、战略实施问题、案例分析问题、设计问题、两难问题。

乔纳森的分类是以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的各种问题为对象的,而卡斯特(Custer)则从技术问题解决的视角出发,将技术问题分为四类,即发明(invention)问题、设计(design)问题、故障检测(trouble-shooting)问题和程序(procedures)问题[5]。

从学科背景体系来看,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体系是由与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相关的内容构成的,信息技术课程是课程设计者按照一定的课程观,将该体系向学生发展、社会需要映射的结果[6]。因此,我们这里以上述两位学者的问题分类研究成果为基础,在收集和分析信息技术新课标教材、任务驱动式教学和主题活动式教学中常用的练习、任务、主题等样本的基础上,从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体系构成的角度,把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中常用的问题归纳为三大类,即信息问题、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

1.信息问题

信息问题是需要学习者运用信息知识、利用信息资源来解决的问题。从信息素养的内容构成看,信息问题主要将重点放在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上。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问题通常表现为:为了解决某一课题而进行信息需求分析,选择信息来源,搜集、评价并组织信息。例如准备某个专题讲座所需的信息就是一个信息问题。 2.技术问题

技术问题是需要学习者运用技术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有时候输入IP地址能够正常访问网络,但输入域名却不能正常访问网络就是一个技术问题。从信息素养的内容构成看,技术问题偏向于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课程内容上看,信息技术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教育,“技术”是构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石和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载体[7],所以技术问题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一类问题,常见的有规则运用问题、程序设计问题、故障诊断问题、作品设计问题、案例分析问题等。

3.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涉及学习者对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的问题。从信息素养的内容构成看,社会问题主要将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社会问题通常表现为在信息技术条件(环境)下,利益、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两难选择上。例如,网络已经普及到家庭,这种变迁对于家庭的巩固是利还是弊?

二、良好的问题情境的特征

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更有利于教学呢?综观相关理论与实践,这里将良好问题情境的特征归纳如下:

1.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的----结构性角度

问题的结构性主要从问题状态的清晰程度和解决途径的明确程度两个方面来界定,所以结构不良的信息技术问题表现出的特点主要有:问题的构成存在未知或某种程度的不可知部分;不能确定哪些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方法对解决问题来说是必需的,以及如何综合利用它们;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发散的从而也是难以预见的。

2.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复杂度角度

复杂度通过问题所涉及的要素的数目、各要素之间的作用方式和相关度,以及各要素的隐含程度等来定义[4]。只有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复杂性的信息技术问题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意识。信息技术问题情境的复杂度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确定:问题所覆盖的知识点的多少;问题所要求的思维水平的高低。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确保问题能够使学生充分接触课本上的学习内容和运用较高水平的思维形式。

3.问题的真实程度要适当----真实性角度

从真实性水平的角度看,教学中的问题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即学术性问题、情节性问题和真实生活问题[8]。一般来说,源自学生生活实际和亲身经历的问题最能在学生的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并让学生觉得解决该问题是有意义的。但是教师的目标不是追求问题的绝对真实,而是要通过对一定程度上真实的问题的追求来促进尽量真实的问题的解决过程。

4.情景要能够激发学生动机中的情感成份----吸引力角度

增强情景吸引力的策略通常有两个:一是使之与学生感兴趣的或相关的事情联系起来;二是让学生成为情景中的角色。角色的赋予可以使学生产生高度的价值感和解决问题的责任感。例如,赋予学生某公司的经理、某个决策组的成员等角色。

总之,设计良好的问题情境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可以用图1来表示。

三、信息技术问题情境的设计 1.创设信息技术问题的方法

创设信息技术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各种方法相互联系,教师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这里仅介绍其中3种:

利用日常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他们信息技术经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些经历是创设问题情境的良好素材。例如:

IE打不开链接啦!张伟的PC机装的是WindowsXP系统,他正在利用IE上网,可是点击了网页中的链接之后,鼠标旁边出现了一个绿色的小圆圈,中间还有个叹号,然后就没反应,这是怎么回事? 模拟真实情景。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常用工具,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杂志社编辑利用MS-Word排版、教务秘书用MS-Word设计课程表等。很多信息技术问题情境都可以通过模拟这些真实工作情景而产生。例如:

你刚刚受聘于某儿童读物出版杜,出版社即将出版一本针对0~3岁的婴幼儿读物,书名为“每天聪明一点点”,主要精选一些生动有趣的知识故事。你的工作就是为这本书设计一个封面,并且既要符合本书的特点,又要吸引人。你必须完成上司指派给你的工作,否则很有可能被解雇。祝你好运! 解释现实生活问题。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不是用“是与否”、“谁优谁差”等简单的话语就能回答的,人们必须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例如,综合国力到底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文明班集体奖应该发给哪个班级等。以这些问题为雏形,引导学生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来回答,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又一种方法。例如:

今天早上,老师在公交车上听到乘客在讨论一个话题----“高中学生的成绩女生不如男生”。此观点当然有人反对有人支持。那么,你认为高中学生的成绩女生真的不如男生吗?请根据我们提供的两届学生的高考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运用Excel知识将你的观点表达出来[9]。 2.设计信息技术问题情境的过程

设计信息技术问题情境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一是信息技术知识的问题化,二是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化[10]。信息技术知识的问题化首先要进行知识点分析,即本次问题解决活动要完成哪些学习内容的教学,然后再设计或选择一个能覆盖这些知识点的问题。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化是指将信息技术问题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为问题的产生提供背景。情境化尤其要结合学生的经历,包括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信息技术体验。

[参考文献]:

[1]付海伦.课题情境与数学问题解决[J].教学通报,1994(10):7~9.[2]戴再平.数学习题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3]刘元宗.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2):54~59.[4]David H.jonaen (2000).Toward a Design Theory of Problem Solving[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48(4),63~85.[5]Custer, Rodeney L.(1999).Design and Problem Solving in Technology Education[J/OL].NASSP Bulletin,Vol.83,Iue608,P24,10P.[6]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构成要因与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5(1):62~67.[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技术课程标准研修(信息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68.[8]刘儒德.基于问题的学习在中小学的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22~30.[9]唐雅兰.“菜”好,“胃口”就好:从“Excel的应用”一课感受新课标[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4(6):25~27.[10]游安军.“基于问题”的数学教材[J].湖南教育,2003(12):26~27 信息技术课问题情境的设计

1.创设信息技术问题的方法

创设信息技术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各种方法相互联系,教师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这里仅介绍其中3种:

利用日常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他们信息技术经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些经历是创设问题情境的良好素材。例如:

IE打不开链接啦!张伟的PC机装的是WindowsXP系统,他正在利用IE上网,可是点击了网页中的链接之后,鼠标旁边出现了一个绿色的小圆圈,中间还有个叹号,然后就没反应,这是怎么回事? 模拟真实情景。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常用工具,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杂志社编辑利用MS-Word排版、教务秘书用MS-Word设计课程表等。很多信息技术问题情境都可以通过模拟这些真实工作情景而产生。例如:

你刚刚受聘于某儿童读物出版杜,出版社即将出版一本针对0~3岁的婴幼儿读物,书名为“每天聪明一点点”,主要精选一些生动有趣的知识故事。你的工作就是为这本书设计一个封面,并且既要符合本书的特点,又要吸引人。你必须完成上司指派给你的工作,否则很有可能被解雇。祝你好运! 解释现实生活问题。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不是用“是与否”、“谁优谁差”等简单的话语就能回答的,人们必须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例如,综合国力到底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文明班集体奖应该发给哪个班级等。以这些问题为雏形,引导学生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来回答,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又一种方法。例如:

今天早上,老师在公交车上听到乘客在讨论一个话题----“高中学生的成绩女生不如男生”。此观点当然有人反对有人支持。那么,你认为高中学生的成绩女生真的不如男生吗?请根据我们提供的两届学生的高考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运用Excel知识将你的观点表达出来[9]。

2.设计信息技术问题情境的过程

设计信息技术问题情境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一是信息技术知识的问题化,二是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化[10]。信息技术知识的问题化首先要进行知识点分析,即本次问题解决活动要完成哪些学习内容的教学,然后再设计或选择一个能覆盖这些知识点的问题。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化是指将信息技术问题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为问题的产生提供背景。情境化尤其要结合学生的经历,包括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信息技术体验。

美术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利用信息技术设置美术课堂教学导入情境

怎样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

四年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情境下的导入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