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公益营销基于战略的营销创新

发布时间:2020-03-02 13:40: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B2B99.Com收集整理

公益营销:基于战略的营销创新

以前在和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讨论企业公益行为时,他曾表达了自己的顾虑:“我感觉企业的捐赠就应该是真金白银的,倘若给公益增加商业色彩,就变味了。”

王总的顾虑说明了公益营销在中国遭遇了传统文化的冲突,同时也说明了公益营销在本土企业界和理论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公益慈善,正在成为时尚

2006年12月26日,中国贸易报旗下的《公益慈善周刊》创刊了,创刊词指出:慈善理念的重建使各种公益活动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公益慈善周刊》的创办也得到了公益组织、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过去的2006年,是公益慈善呼声极高的一年,继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宣布“捐出一个巴菲特”后,巴菲特也宣布将捐赠高达85%的财富交由盖茨基金会管理。随后,华人首富李嘉诚宣布以“第三个儿子”的名义将捐出1/3的财产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华人巨星成龙也表示也捐出家产一半用于慈善事业。年终由李亚鹏和王菲夫妇举办的嫣然基金慈善晚宴共筹得800多万元善款,为热闹的2006年的慈善公益概念画上了完美句号。

综合来看,公益热闹的背后实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公益行为的需求。我国正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根据国际经验,这时也正是公益行为伴随GDP的增长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目前,政府主导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主题也正深刻有力的推动着了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公益中国”组委会秘书长鲍铁羽先生就提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就是要关注弱势群体,让大家都知道中国还有更大部分的人是穷人和需要帮助的人,这更需要政府对公益或慈善事业在政策上的支持与明晰,加上媒体的广泛传播,学者的警醒,富人的觉悟,各界的溶入和参与,公益事业才能做好。”公益事业也因此得到了商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公益营销实现多方共赢

中国传统观念中有做好事不留名的现象。正如前文提到的万达集团王健林董事长的顾虑,但实际上,王总不久前也表示了新的看法:“我以前并不认同公益营销,但是今天决定改变我的看法。事实上,这个社会可能还处于缺乏公益营销的阶段,假使公益营销多起来后,公益事业就更加发达了。”

公益营销的本质在于企业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借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销消费者,使其对企业的产品产生偏好,在做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该企业的产品的一种营销行为。企业组织的公益营销行为中为了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往往还借助于相关的公益组织来实施公益计划,通过资源整合来实现最佳的公益传播效果。实现企业、社会公众和公益组织等多方共赢的目标。

企业在选择公益组织合作伙伴时,必须有限考虑产品与公益项目的契合,比如,柯达公司曾投资200多万元,改造设计中国张家界的三大景区,并对包括路线名称标志牌、景点与推荐摄影牌、珍贵物种介绍牌、环保公益牌等300多个设施牌进行改造,设施全部取材于自然原料,与自然生态环境融为遗体,体现出了柯达的环保意识。每个路牌的柯达标志与路牌颜色相一致,并不显得突兀、刺眼。在景区资源开发方面,柯达在每个主要景点都推荐一块摄影景点石,突出张家界独具特色美景,激发游客的拍摄激情,带动游客的摄影消费,

WWW.B2B98.COM

通过细致入微的公益建设,在消费者心目中提升了品牌认知,拉动了产品营销,堪称实现多方共赢的公益营销经典。 公益营销是企业战略

在本土化和跨国巨头的公益营销行为印象中,我们往往感到外资跨国巨头捐献的项目多,公益事业贡献大。实际上,这里有个认识的误区,最新一份由国家民政部担任指导单位的“2006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中,世纪金源集团董事长黄如论以16270.95万元的捐献名列第一。在另一份“2006跨国公司在华捐献排行榜”中排名前三位的索尼(中国)、飞利蒲电子和星巴客咖啡的捐献加在一起也不到1.4亿元,而整个榜单中的42家跨国公司在华捐赠总额合计也不过4.2亿元。从统计结果可看出,本土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才是中国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

统计和认识上的巨大反差恰好说明了中国的企业公益营销战略的缺失。外资跨国企业在其成熟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下,捐赠的数额往往取决于其整体战略,同时企业的公益行为往往还伴随着深刻的时常背景认识,在公益行为的前、中、后各个阶段实施全方位的公关宣传策略,依赖于一套完整系统和理性的公益营销体系,企业往往用10万元的投入公益、100万元投入后期公关和宣传、最后获得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奥迪汽车高级经济于小云就曾想笔者解释:“慈善不仅仅是捐钱,更重要的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个梦想。”

公益营销是跨国企业里常规行为,往往每年将固定比例的销售拨给负责企业公益的公益事业部。公益事业部在考察项目时根据企业当年的产品和市场营销战略来选择申请的公益项目。公益项目的遴选还要切合企业的品牌战略来考虑是否企业文化和企业认同的价值观。并尽可能的将公益项目同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比如最近反复报道的比尔·盖茨和中国女教师共渡圣诞,就是其“潜力无限”和“携手助学”项目的延伸部分,这与微软产品挖掘潜在市场的公司战略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看起来不象营销而已。盖茨在印度的巨额捐赠同样隐藏着深刻的市场动机,良好的社会反响使印度民众和印度政府对微软感恩戴德,借助于良好的民主传统和IT产业基础,使得印度作为微软政府采购市场和构建上下游产业链基地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盖茨通过公益慈善行为为其谋求更多的市场份额,公益慈善行为背后大有学问。

中国企业的公益慈善行为目前主要集中于赈灾、教育和扶贫等项目,往往没有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且受到中国传统的好事不留名等观念的禁锢等。使得中国的公益营销发展严重滞后,也与中国本土企业承担的公益责任不对称。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政府的倡导,公益事业将会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日常行为,广大企业成立公益慈善部门实施公益营销战略将成为营销创新和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的必然选择。企业的公益营销除了要考察项目外,还必须充分考察公益项目的人文因素,结合政府主导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主题,通过多方资源整合来赢得企业营销的乘法效应。

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随着公益慈善行为的继续发展,本土企业将赢得公益营销将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内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营销创新来实现提升品牌和市场拓展的绝好机会。长远来看,公益营销将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营销工具,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的重要手段。 公益营销:基于战略的营销创新

以前在和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讨论企业公益行为时,他曾表达了自己的顾虑:“我感觉企业的捐赠就应该是真金白银的,倘若给公益增加商业色

WWW.B2B98.COM

彩,就变味了。”

王总的顾虑说明了公益营销在中国遭遇了传统文化的冲突,同时也说明了公益营销在本土企业界和理论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公益慈善,正在成为时尚

2006年12月26日,中国贸易报旗下的《公益慈善周刊》创刊了,创刊词指出:慈善理念的重建使各种公益活动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公益慈善周刊》的创办也得到了公益组织、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过去的2006年,是公益慈善呼声极高的一年,继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宣布“捐出一个巴菲特”后,巴菲特也宣布将捐赠高达85%的财富交由盖茨基金会管理。随后,华人首富李嘉诚宣布以“第三个儿子”的名义将捐出1/3的财产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华人巨星成龙也表示也捐出家产一半用于慈善事业。年终由李亚鹏和王菲夫妇举办的嫣然基金慈善晚宴共筹得800多万元善款,为热闹的2006年的慈善公益概念画上了完美句号。

综合来看,公益热闹的背后实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公益行为的需求。我国正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根据国际经验,这时也正是公益行为伴随GDP的增长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目前,政府主导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主题也正深刻有力的推动着了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公益中国”组委会秘书长鲍铁羽先生就提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就是要关注弱势群体,让大家都知道中国还有更大部分的人是穷人和需要帮助的人,这更需要政府对公益或慈善事业在政策上的支持与明晰,加上媒体的广泛传播,学者的警醒,富人的觉悟,各界的溶入和参与,公益事业才能做好。”公益事业也因此得到了商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公益营销实现多方共赢

中国传统观念中有做好事不留名的现象。正如前文提到的万达集团王健林董事长的顾虑,但实际上,王总不久前也表示了新的看法:“我以前并不认同公益营销,但是今天决定改变我的看法。事实上,这个社会可能还处于缺乏公益营销的阶段,假使公益营销多起来后,公益事业就更加发达了。”

公益营销的本质在于企业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借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销消费者,使其对企业的产品产生偏好,在做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该企业的产品的一种营销行为。企业组织的公益营销行为中为了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往往还借助于相关的公益组织来实施公益计划,通过资源整合来实现最佳的公益传播效果。实现企业、社会公众和公益组织等多方共赢的目标。

企业在选择公益组织合作伙伴时,必须有限考虑产品与公益项目的契合,比如,柯达公司曾投资200多万元,改造设计中国张家界的三大景区,并对包括路线名称标志牌、景点与推荐摄影牌、珍贵物种介绍牌、环保公益牌等300多个设施牌进行改造,设施全部取材于自然原料,与自然生态环境融为遗体,体现出了柯达的环保意识。每个路牌的柯达标志与路牌颜色相一致,并不显得突兀、刺眼。在景区资源开发方面,柯达在每个主要景点都推荐一块摄影景点石,突出张家界独具特色美景,激发游客的拍摄激情,带动游客的摄影消费,通过细致入微的公益建设,在消费者心目中提升了品牌认知,拉动了产品营销,堪称实现多方共赢的公益营销经典。 公益营销是企业战略

在本土化和跨国巨头的公益营销行为印象中,我们往往感到外资跨国巨头捐献

WWW.B2B98.COM

的项目多,公益事业贡献大。实际上,这里有个认识的误区,最新一份由国家民政部担任指导单位的“2006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中,世纪金源集团董事长黄如论以16270.95万元的捐献名列第一。在另一份“2006跨国公司在华捐献排行榜”中排名前三位的索尼(中国)、飞利蒲电子和星巴客咖啡的捐献加在一起也不到1.4亿元,而整个榜单中的42家跨国公司在华捐赠总额合计也不过4.2亿元。从统计结果可看出,本土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才是中国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

统计和认识上的巨大反差恰好说明了中国的企业公益营销战略的缺失。外资跨国企业在其成熟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下,捐赠的数额往往取决于其整体战略,同时企业的公益行为往往还伴随着深刻的时常背景认识,在公益行为的前、中、后各个阶段实施全方位的公关宣传策略,依赖于一套完整系统和理性的公益营销体系,企业往往用10万元的投入公益、100万元投入后期公关和宣传、最后获得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奥迪汽车高级经济于小云就曾想笔者解释:“慈善不仅仅是捐钱,更重要的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个梦想。”

公益营销是跨国企业里常规行为,往往每年将固定比例的销售拨给负责企业公益的公益事业部。公益事业部在考察项目时根据企业当年的产品和市场营销战略来选择申请的公益项目。公益项目的遴选还要切合企业的品牌战略来考虑是否企业文化和企业认同的价值观。并尽可能的将公益项目同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比如最近反复报道的比尔·盖茨和中国女教师共渡圣诞,就是其“潜力无限”和“携手助学”项目的延伸部分,这与微软产品挖掘潜在市场的公司战略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看起来不象营销而已。盖茨在印度的巨额捐赠同样隐藏着深刻的市场动机,良好的社会反响使印度民众和印度政府对微软感恩戴德,借助于良好的民主传统和IT产业基础,使得印度作为微软政府采购市场和构建上下游产业链基地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盖茨通过公益慈善行为为其谋求更多的市场份额,公益慈善行为背后大有学问。

中国企业的公益慈善行为目前主要集中于赈灾、教育和扶贫等项目,往往没有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且受到中国传统的好事不留名等观念的禁锢等。使得中国的公益营销发展严重滞后,也与中国本土企业承担的公益责任不对称。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政府的倡导,公益事业将会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日常行为,广大企业成立公益慈善部门实施公益营销战略将成为营销创新和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的必然选择。企业的公益营销除了要考察项目外,还必须充分考察公益项目的人文因素,结合政府主导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主题,通过多方资源整合来赢得企业营销的乘法效应。

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随着公益慈善行为的继续发展,本土企业将赢得公益营销将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内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营销创新来实现提升品牌和市场拓展的绝好机会。长远来看,公益营销将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营销工具,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的重要手段

WWW.B2B98.COM

营销战略

营销战略

营销战略

营销战略

营销战略

营销战略

营销战略

营销战略

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

公益营销基于战略的营销创新
《公益营销基于战略的营销创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营销战略创新 公益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