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战略创新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9 09:06:2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

2018年度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

竞争性分配项目申报指南

(一)新型研发机构培育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1)

1、申报内容

围绕省科技创新工作“八大举措”,引导和鼓励我市各类创新主体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与孵化育成、人才培养与团队引进等活动,培育一批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不断完善我市区域创新体系。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 (2)申报截止日前未完成注册的机构,可由建设依托单位申报,建设单位须出具承诺函在2018年11月31日前依法在湛江内完成注册;

(3)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的科研仪器设备、科研人员和资金,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4)申报单位历年未获得过省、市同类经费支持。

3、实施期限:2年

4、验收要求

(1)上年度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年收入总额比例不低于30%; (2)在职研发人员占在职员工总数比例不低于30%; (3)具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试验所需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固定场所(300㎡以上);

1

(4)围绕研发方向实施3项(含)以上科研项目,取得1项(含)以上相关成果并实施转化;

(5)实施期内必须申报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50万元/项(安排5个项目); (2)自筹经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少于3:1。 (联系人:陈柏年,电话:0759-3339533)

(二)重大科研项目对接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2)

1、申报内容

支持对接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推动政府、企业、高校院所的紧密合作和优势互补,有效整合政产学研资源,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外地单位申报的,必须在2018年11月31日前在湛江市完成注册,未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取消项目立项。)

(2)申报单位必须是已经与湛江市人民政府或湛江市科学技术局签订合作协议或是国家级科研院所;

(3)申报单位具备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4)项目产业化实施地点必须在湛江市内; (5)申报单位未获得市同类经费支持。

3、实施期限:3年

2

4、验收要求

(1)按合作协议要求落实相关工作,或在湛江市内实施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100万元/项(安排3个项目)。 (联系人:陈柏年,电话:0759-3339533)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3)

1、申报内容

围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八大领域,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 (2)申报单位必须是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的入库企业,且未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3)申报单位近3年内未获得省高企培育库的入库补贴; (3)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4)项目产业化实施地点必须在湛江市内; (5)提供项目查新报告;

(6)鼓励产学研合作,并优先支持已建有研发机构的申报单位。

3、实施期限:2年

4、验收要求

(1)实施期内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工艺1项以上;

3

(2)实施期内获得3件以上实用新型专利,或申请1件以上发明专利(已进入实审阶段);

(3)实施期内本项目研发成果必须实现产业化,完成新增产值200万元以上;

(4)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5)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6)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4%; (7)实施期内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30万元/项(安排8个项目); (2)自筹经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少于1:1。 (联系人:徐宇霞,电话:0759-3338445)

(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4)

1、申报内容

围绕省科技创新工作“八大举措”,支持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科技合作,为企业产品升级和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强化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 (2)申报单位必须是企业,且研发机构已获得湛江市工程技术

4

研究开发中心认定;

(3)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4)申报单位历年未获得过省、市同类经费支持。

3、实施期限:2年

4、验收要求

(1)具备研发所需的科研仪器、设备,且原值不低于300万元; (2)上年度研发投入不低于企业年销售收入的3%,或多于100万元;

(3)要求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拥有中级职称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不低于30%;

(4)拥有5件以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 (5)机构设置合理,具备必须的科研管理制度; (6)实施期内必须申报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20万元/项(安排9个项目); (2)自筹经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少于3:1。 (联系人:陈柏年,电话:0759-3339533)

(五)科技成果转化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5)

1、申报内容

鼓励支持企业在湛江市范围内转化已拥有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PCT专利、动植物新品种、高新技术产品和经鉴定科技成果等自主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5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 (2)申报单位必须是企业,且已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PCT专利、动植物新品种和经鉴定科技成果等自主知识产权;

(3)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4)项目产业化实施地点必须在湛江市内;

(5)鼓励产学研合作,并优先支持已建有研发机构的申报单位; (6)如技术、成果属于转让或者购买的,必须在我市进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

3、实施期限:3年

4、验收要求

(1)实施期内相关技术、成果必须实现产业化,完成新增产值300万元以上。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50万元/项(安排8个项目); (2)自筹经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少于2:1。 (联系人:黄矢尖,电话:0759-3338967)

(六)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攻关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6)

1、申报内容

重点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攻关,推动研发成果开展示范和产业化应用,解决湛江市的环境治理难题。

2、申报条件

6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 (2)申报项目研发重点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固废处理等领域;

(3)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4)项目产业化实施地点必须在湛江市内; (5)提供项目查新报告;

(6)鼓励产学研合作,并优先支持已建有研发机构的申报单位。

3、实施期限:3年

4、验收要求

(1)实施期内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工艺1项以上; (2)实施期内获得1件以上实用新型专利,或申请1件以上发明专利(已进入实审阶段);

(3)本项目研发成果开展示范和产业化应用,解决湛江市的环境治理难题。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30万元/项(安排3个项目); (2)自筹经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少于1:1。 (联系人:陈柏年,电话:0759-3339533)

(七)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升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7)

1、申报内容

为更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支持开展科技金融相关培训,鼓励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政策、科技金融

7

贷款、中介等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 (2)申报单位必须是发展方向明确,为企业提供融资、中介等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

(3)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的融资服务能力和科技金融人才,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3、实施期限:2年

4、验收要求

(1)组织至少10期培训班或沙龙活动,培训不少于500家企业;

(2)促成企业融资总额达5000万元以上。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50万元/项(安排1个项目)。 (联系人:陈柏年,电话:0759-3339533)

(八)科技创新监测服务体系建设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8)

1、申报内容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科技创新与服务环境,提升部门科技服务能力,支持科技创新监测服务体系建设,以信息化手段完善科技监测与服务体系,实现服务高效化、治理精准化、决策科学化。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广东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 (2)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

8

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3、实施期限:1年

4、验收要求

(1)升级优化市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将湛江市更多的科技业务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实现平台间数据融通共享服务;

(2)建设科技业务创新监测预警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高企、平台建设和科技项目等的运行情况、发展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监测预警;

(3)建设科技创新一体化集成平台,实现对市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科技业务创新监测预警平台、政企云OA办文平台、科技面对面——湛江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等多个信息系统的系统集成工作,对用户和系统访问权限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一处登录,处处访问”服务。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240万元/项(安排1个项目)。 (联系人:陈柏年,电话:0759-3339533)

(九)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9)

1、申报内容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支持我市优质特色农业绿色环保、绿色种养、耕地保育、农产品优质安全、节本增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通过产学研方式,开展高标准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建设,着力培育农业发展新

9

动能,提高农村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 (2)申报单位必须是企业;

(3)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4)项目产业化实施地点必须在湛江市内; (5)提供项目查新报告;

(6)鼓励产学研合作,并优先支持已建有研发机构的申报单位。

3、实施期限:2年

4、验收要求

(1)实施期内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工艺1项以上; (2)实施期内获得1件以上实用新型专利,或申请1件以上发明专利(已进入实审阶段);

(3)实施期内本项目研发成果必须实现产业化,完成新增产值150万元以上。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30万元/项(安排8个项目); (2)自筹经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少于1:1。 (联系人:赵萍,电话:0759-3338419)

(十)现代农业技术攻关专题(专题编号:2018A110)

1、申报内容

围绕我市种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的需求,突出技术的创新性、

10

前沿性和关键性,强调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种业、生物工程、绿色种养、农产品优质安全、农产品采后处理与储存等技术,推动我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 (2)申报单位必须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3)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4)提供项目查新报告;

(5)鼓励产学研合作,并优先支持已建有研发机构的申报单位。

3、实施期限:2年

4、验收要求

(1)实施期内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工艺1项以上; (2)实施期内获得1件以上实用新型专利,或申请1件以上发明专利(已进入实审阶段);

(3)实施期内本项目研发成果必须开展产业化对接。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20万元/项(安排10个项目)。 (联系人:赵萍,电话:0759-3338419)

(十一)科技扶贫产业基地建设专题(专题编号:2018A111)

1、申报内容

围绕我市贫困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发展中亟需的科技需求,搭建贫困地区的科技扶贫平台,推进科技扶贫产业基地建设,提升贫

11

困村农民生产技能,带动贫困户脱贫。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 (2)农业科技企业或科研院校与湛江辖区内省建档立卡贫困村联合申报;

(3)必须具有一定规模的扶贫产业基地;

(4)优先支持已经承担扶贫工作的农业科技型企业。

3、实施期限:1年半

4、验收要求

(1)扶贫产业基地规模化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年产值增加100万元以上;

(2)搭建贫困地区科技扶贫平台,形成农村创新扶贫新模式; (3)带动脱贫人数40人以上。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40万元/项(安排2个项目)。 (联系人:赵萍,电话:0759-3338419)

(十二)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题(专题编号:2018A112)

1、申报内容

重点组织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围绕我市农村科技需求,开展科技结对帮扶工作和技术承包服务,支持农村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发展农村科技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推进我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本土科技人才。

2、申报条件

12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 (2)申报单位必须是省级农村科技派员派出单位; (3)申报人必须是已入库的省级农村科技派员; (4)特派员服务地点在湛江市辖区内;

(5)鼓励产学研合作,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人员科技培训。

3、实施期限:2年

4、验收要求

(1)与服务对象达到正式的合作关系,并为其提供科技服务; (2)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2个,开展技术培训2-3期; (3)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期限2年。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5万元/项(安排12个项目)。 (联系人:赵萍,电话:0759-3338419)

(十三)科技管理政策研究专题(专题编号:2018A113)

1、申报内容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针对我市科技园区管理、科技项目管理、促进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进和科技金融管理等问题开展研究,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广东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 (2)申报单位必须是了解全省科技政策脉络,具备科技管理政策研究能力的单位;

13

(3)项目必须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针对我市科技园区管理、科技项目管理、促进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进和科技金融管理等问题开展研究。

3、实施期限:半年

4、验收要求

(1)提供相关研究成果报告或管理制度办法6篇,且应用价值较高。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20万元/项(安排1个项目)。 (联系人:陈柏年,电话:0759-3339533)

14

推荐第2篇:战略创新思维学习心得

战略创新思维讲座学习心得

本人有幸参加了战略创新思维的讲座学习,肖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生动形象的讲解,可谓内容丰富,讲解透彻,让我受益匪浅。讲解过程中,肖老师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如何让小孩不吵闹,湘大校训的选择,一个字加一笔成什么字等等,思考问题的方法可谓出人意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而且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创新思维。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常规思维也许能解决我们的问题 ,但同时我们要是能够打破常规思维,加以优化和改进,进行一些创新的思维方式,这样我们或许会得到更好的结果。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这种思维的目的不是着力寻找陈旧的知识,也不是去重踏别人走过的老路,而是把注意力引向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规律、新的理论、新的观点,促进我们向更高、更新、更复杂而广阔的方向开拓前进。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

通过这次战略创新思维讲座的学习,我认为,创新思维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更应该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运用创新思维去为自己更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通过在肖老师课堂上战略创新思维的学习,如果我们能把战略创新思维养成一种习惯融入到大脑及日常行为中,我们将会在以后的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感受到它所带来的独特优势,从而受益终生。

推荐第3篇:人才战略支撑创新人才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人才。人才是各类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创新最核心的要素,是创新之本。

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人才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对人才战略越来越重视,从2000年开始,逐步开始国家人才战略部署。

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

2001年发布的“十五”规划中,专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这是我国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新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总体谋划,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2003年,中央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力量,研究和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中组部成立人才工作局。12月份,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突出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方针政策。

2006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首次写入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强国战略在党和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这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推进小康大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从2008年开始,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组织编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

2011年全国人代会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人才是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石,是创新型国家体系建设中最核心的要素。

创新人才的难题

2008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近1.14亿人。其中,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4600万人,居世界第一。我国是个科技人才大国,但并不是强国,匮乏学术技术领军式的创新人才。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已在逐渐减弱,但同时也应看到新的优势正在形成,这就是我国的人力资源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说:“大学毕业生迅速增加,我们已经由一般的低成本制造的优势,转变为低成本智力劳动的优势。”现在我国一些企业,比如华为、腾讯、迈瑞等,实际上都是依靠了廉价的聪明的工程师所创造的优势,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拥有一支结构更加合理、创新活力更强的科技创新队伍。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科技创新队伍建设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青年人才相对不足,队伍出现新断层的潜在危机依然存在;对35岁以下、有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缺乏有效的支持政策和措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造成西部研究所青年人才流失严重。

为解决上述问题,2010年6月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未来十年人才发展目标: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

去年,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创新2020”人才战略,力争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动态优化、充满活力的一流科技创新创业队伍。这为我国进一步引进和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优秀的创新型青年人才,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它的实施也有利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整体推进。

创新人才的培养

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将创新型人才的特质总结为三条:想象力、好奇心、批判性思维。他说:“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创新首先需要无限的想象。好奇心是创新创业的原动力。而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在理性反思过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专家组成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认为,未来中国人才问题仍然是解决数量不足、素质提高和结构优化的问题,应该大力培养青年人才创新力,要提高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实现人才价值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在引进创新型人才的同时,用国际化的标准带动、培养本土人才创新素质。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认为,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提供优质的培养机制和管理,需要培养专家学者担任专业导师、聘请海外学者担任教学。有条件学校需要构建个性化培养方案,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这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来的。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型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为员工学习、提高构建一个好的基础平台,员工之间可实现知识共享。在学习型组织中的每个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引导员工畅所欲言,自由交流。员工在开放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也可促进显性知识的集成,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尤其隐性知识是组织极其宝贵的财富,但现实中难以挖掘,通过交流平台的搭建,员工在交流中相互传递知识,思想的碰撞会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因而促使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是培养人才的捷径。创新人才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高等教育领域的各项重大改革正在逐步深入,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总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人员的比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和智力准备,而且在为社会发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努力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学必须大力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同时培养善于创新的人才。当前人们更加关注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这就要求大学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将自己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与市场需求、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各级各类教育和整个社会的任务,尤其与大学的发展和改革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由于大学具有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人才荟萃、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国际合作交流广泛等优势,特别是大学通过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培养优秀青年才俊,这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重要领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因此,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对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近几年来,许多大学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等方面,又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但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制度、人事与管理体制的改革,还很不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表现出相当的局限性。例如人才培养规格过于单

一、专业和知识面比较狭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实践环节薄弱、教学制度不够灵活等等。大学在整体上还没有能够很好形成有利于各类专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因此加强各类专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也对高等学校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于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工厂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建议高校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二是建议老师能尽可能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兴趣和天赋;三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四是鼓励批判性思维,这在科技创新领域尤其重要;五是建议完善课程设置,避免专业设置过细过窄,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大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

推荐第4篇:技术战略与创新

论企业技术战略与创新-------格力集团技术和创新在实现可持续成功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两者都必须作为经营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以考虑。

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公司可能采取不同的战略方法,当然这取决于公司所能获得的资源和所处的竞争环境。但是,不管什么情况下,采用结构化的方法制定一个充分考虑技术和创新的经营战略都是必要的。

技术创新战略是一个系统而开放的体系,它由三种基本类型的战略构成,即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合作创新。模仿创新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模仿与跟进,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可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自主创新以其鲜明的个性奠定了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一是核心技术上的自主突破,二是关键技术的率先开发,三是新市场的领先开拓;合作创新亦成联合创新,其特征表现为:第

一、共生经济是合作创新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二、合作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合作创新各方须遵循收益分摊与风险分摊相对称的原则。

企业的技术战略及研发战略必须服从企业的总战略及其所含的技术战略。如:企业采用早进入市场的战略,比之晚进入市场的战略需要更高水平的新技术,需要在应用研究方面花更大的力量。早进入市场的战略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或定向的基础研究。而且企业对新产品、新行业非常敏感,并且反映强烈。因为他们认为新产品、新行业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企业应该抓住这些机会。.注重应用开发,注重模仿。在竞争对手开发出新产品以后,由于跟进的需要,他们会马上进行模仿,以不放过可能的市场机会。而且,新的市场机会到来时,企业需

要马上进入,所以他们的技术创新更侧重于商品化产品最近的应用开发,而不是注重基础。

技术创新战略在知识经济时代已显示了它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格力集团就是牢牢把握住了这一救命稻草,从一个小企业发展成为现在在世界都有名的格力集团。

格力公司在1992年,格力电器创建时只有一条落后了10年的生产线,不足两万台的年生产能力。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发展,格力意识到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使格力在工艺、质量上赶上或超过国内甚至世界上最好的品牌,以技术创新战略形成后来者居上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是指变革事物本身即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改变生产或加工物体的方法即过程创新也称工艺创新,将过程 创新就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的变革。格力集团选择从渐进创新开始,从质量上入手,格力人深信: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不挣钱的行业,只有不挣钱的企业,只要开发出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就可以创造出局部的卖方市场。

为了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格力每年拿出3000—5000万元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上。格力进行产品创新,每年都有10多个新产品投放市场。公司创建六年,开发出六大系列130多个的空调产品,拥有68项专利。格力率先推出并一度热销的“小霸王”电扇、“空调王”和“冷静王”空调,一年后市场才出现类似的产品,技术创新使格力成为空调领域的工业巨人。

家电业在中国已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到目前为止也是最为成熟的行业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了一批优秀品牌的空调企业,如格力、海尔、美的、科龙、格兰仕、奥克斯、志高等。在这些名品牌当中,其中市场领导者是

格力,其市场占有率8年稳居市场第一,成功的品牌背后有许多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东西。

格力人认为:越是供大于求的产品,对产品创新提出的要求越大。格力成功对企业进行了发展战略定位,企业发展的好与坏取决于其核心能力。这里先说一下格力电器拥有技术研发人员5000多人,400多个国际一流实验室,在国内外拥有技术专利超过8000项,其中发明专利2000多项以及9项“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是中国空调企业中拥有技术专利最多的企业。例如在研发格力“双级变频压缩机”技术时,该技术先后投入1600余万元,经由20多位工程师的不懈探索,凭借300余次标准试验反复验证之后,最终研发成功。该技术属国际首创,能够为空调提供更强大的“心脏”,可以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制冷量、制热量和能效比。严冬季节,制热量可提升40%以上;酷暑季节,制冷量能够提升35%以上。董明珠把这样的成绩归功于“创新”。“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要想作为一个有灵魂的企业,就必须要拥有创新的技术”。正是得益于准确定位,自主创新,格力电器自1995年起连续18年居中国空调行业销量首位,自2005年起连续8年位居全球销量第一。专业化是格力最突出的经营特色,也是格力实现技术创新、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是多种“需要”刺激的结果,源自技术创新系统内外的各种刺激信息,包括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与用户、供应商、上下游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甚至是国外的创新机构的信息和知识的交流。“思消费者之所思,想消费者之所想”,这一原则始终贯穿于格力的技术创新理念里,消费者需要能效高、噪音低、更冷、更静、还省电的空调,于是,1992年格力研制了“空调王”,立即引起轰动。

综合分析一下格力的发展,1992年,格力是一个年产量不足两万台的年生产能力,随后,总经理紧抓技术创新不放,就在1992年开始着手研制技能的分体机“空调王”。1993年格力人在2万台的流水线上生产了12万台空调。接下来,格力人开始研制世界上噪声最小的空调。1996年成功研制出了“冷静王”。接着又研制世界上最便宜的空调。在国际市场上格力空调价位达到与日本产品基本持平。朱江洪第一次去美国,看到可口可乐公司自动售货机颜色艳丽,便产生了制造带画面空调机的想法。灯箱柜式空调机研发出来,非常受市场欢迎。2002年又研发出变频空调,2002 年才刚刚投入市场的最新变频技术,与普通直流变频技术相比,具有效率高、控制电机运行平稳、噪音低等优点,在目前的空调节能技术领域最为环保节能,能效比也比较高。目前只有日本松下、三菱、大金等少数公司掌握了该变频技术。2003年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离心式冷水机组。2005年推出大型离心式冷水机组,2008年成功推出“世界首台”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2010年在德国柏林电子展举行的“2010 中国家用电器创新奖”颁奖典礼上,格力电器(000651)的U 系列超薄变频空调荣获了“家用电器技术创新”大奖,再次展现“中国创造”魅力,受到了全球家电行业的一致推崇。2012年创新出一种以格力为代表的股份制销售公司自建渠道模式。

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不断地激发与产生创造性思想,并将这些创造性思想付诸实现。任何一个成功的技术创新总是从创造性思维开始,逐步形成一个创新方案。不论是产品创新,不论是工艺创新,都需有创造性思想。为了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调整生产组织与管理组织,也需有创造性思想。 创造性是科学技术进步和推进各项工作不可缺少的源泉,创造性是做好各方面工作的普遍要求。在技术创新工作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人们的创造性。 做好一项

技术创新,需要自始至终地发挥人们的创造性。 开发人们的创造力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敢于对现状(包括思想、技术、方案等)抱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有了这种思想和态度才会去冲破根深蒂固的旧观念。 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还需有良好的环境才能把蕴藏在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中的巨大创造能力发挥出来,实际上,存在着很多阻碍创造力发挥的因素。因此,技术创新可以说是企业培育竞争能力、飞速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在技术创新中,企业必须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还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企业应该明白自己是整个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的投资主体,并在投资过程中不断调整投资结构,增大投资规模,改变投资方式和拓展投资渠道,以此来改善目前投资总量严重不足的现状。企业还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宏观指导下,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格局来自主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并进行该项目的筹资、投资。只有这种投资自主权才能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才能积极稳妥地实施从产品开发到商业化的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才会真正以主人公的态度对技术创新负责。

2、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风险主体。技术创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技术创新者必须承担诸如创新失败、创新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等风险。因而,企业要成为创新的风险主体,只有使企业与技术创新的/风险0挂钩,企业才会有压力,才会把压力转变为动力,真正做好技术创新。否则,不仅不会搞好技术创新,而且会使企业的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变得毫无意义。

3、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直接面对市场的是企业,只有企业最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企业会比较合理地根据目前的技术信息和市场状况,来决定技术是否立刻更新,搞什么样的技术创新项目来生产市场上所需求的新产品,以及如何才能顺利实现该项技术创新。此外,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会大大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想方设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自己能不断地进行持续创新创造最有利的条件。4.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在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更多表现为企业行为,企业不追求技术创新,就没有生存空间。相应地,技术创新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企业成了技术创新活动的利益分配主体。如此以来,企业就有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压力。在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国企没有成为利益分配主体,利益分配不明确;要激活国企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就必须使国企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

5、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开发主体。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优、缺点,以委托方式让科研机构代为从事技术创新。但是,大中型企业就必须依靠在资源投入能力、研发能力、营销能力、产出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企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主体。

推荐第5篇: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营销战略是企业全部营销工作的基石。市场营销要制定企业的市场定位战略,发掘市场潜在需求,确立消费者品牌归属感,明确市场细分目标。能否满足消费者需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消费者心理及行为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建构营销理念体系,整合营销资源,实现市场优势最大增值,转换营销模式,建立立体化营销体系,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的必由路径。

衡量营销的成败,要依据对企业发展前景的科学预测和正确判断。市场营销是以顾客或消费者的利益为核心来进行的。市场商品交易的活跃及消费需求的旺盛,要求从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再到市场营销观念的不断创新。市场营销要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与社会和谐共赢,把社会责任内化于企业的使命,贯穿于企业管理之中。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绿色营销、整合营销等已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有效方式,为企业开创了新的天地。同时,要求市场营销必须以适当的方式和适当的价格向市场提供适当的产品,社会的供给能力和购买力必须保持动态平衡。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路径,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发掘市场潜在需求,确立消费者品牌归属感

营销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下开展的,环境对营销活动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市场营销要制定企业的市场定位战略,在市场定位战略的指导下,制定产品策略和定价策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应该利用各种途径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在产品的质量、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获得社会对企业和产品的认同。从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不断开拓创新,向社会提供资源节约、安全便利的商品,满足消费者需求。企业在产品经营过程中制定好营销方案,是企业取胜市场的一个先决条件。企业应具有较强的适应力,能适应不同消费者的习惯和激烈的竞争。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改进经营方式和经营作风,企业才能在市场营销中把品牌做强、做大,从而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过程,企业使消费者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市场营销必须有意识地、最大限度地以最好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现实和潜在的需要,通过产品、定价及促销等活动,满足市场需求,协调供给与需求双方,使供求矛盾趋于平衡。企业市场营销的创新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不同企业的产品和市场状况都有不同的特征,只有掌握这些特征并采用相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取得较好的营销效果。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与需求,发掘市场的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加消费者的品牌归属感。

营销观念的变革要向重视消费者的方向发展。营销创新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保证,在营销中创造名牌与拥有名牌,应建立科学的营销组织框架,确立营销观念,使所有部门和员工都能紧密协作,树立企业在未来产品和企业中的形象。市场营销竞争战略要求企业为适应环境和市场的变化,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全局出发来策划市场营销,营销计划必须对此做出布局。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企业的营销活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市场营销贯穿于市场调查、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整个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前提,满足顾客需求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能否满足消费者需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产品是文化价值观的实体化,要通过市场营销引导新的、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二、明确市场细分目标,树立营销新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而市场营销又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在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的实践中,建立富有挑战性的激励制度,帮助营销人员将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是一个企业生命力的重要标志。现代企业市场营销要求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以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的。只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和展现有益于公众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形象,企业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是一定时间、一定区域的市场容量,表现为产品总的市场购买力,由消费者的规模及其购买倾向等因素决定。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本身的竞争,还包括产品所能提供的附加利益的竞争。企业生产产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要有明确的市场营销目标。产品的价格不是企业生产成本及利润的综合,而是消费者对该种产品的价值认定,或者是该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市场营销就是供给战略,企业营销的重点是要发挥整体营销力量,从消费者的感觉、情感、行动等角度,在中长期目标下设计一系列的短期目标,使消费者方便购买和使用,不断发掘消费者的新需求,重新建构营销理念,设计营销行为,增加消费者的忠诚度。在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市场营销是创立名牌、更新与消费者价值链关系的有效途径,是商品发展到更高层次的表现,是市场竞争的更高层次。市场营销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人口、资源、文化以及竞争对手、中间商、价格等等。价格是商品营销的重要手段,产品的设计和价格都应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在企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下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运用科学的营销方式,顺应市场的变化,满足市场的需求,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要着眼于营销活动的结果,以达到营销目标为前提,在对市场全局把握的基础上,开展营销活动和使用营销工具,使整个市场营销活动处于有序的状态。营销活动不可能脱离营销环境而独立存在,可以直接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设计,开发出自有品牌,使消费者在参与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了解企业的情况,不断创新产品。

三、整合营销资源,实现市场优势最大增值市场营销需要企业的整体战略决策作为支撑,以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以最低的营销投入提升载体的价值,在创造或传递新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产品开发时要在消费者的观念中树立名牌意识,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满足目标市场所期望达到的东西。伴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发展趋势,产品的使用日趋复杂,消费者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对消费需求也发生变化,决定了市场营销中企业品牌必须适时创新。营销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必须仔细分析营销环境,寻求恰当的机会和避开环境中的威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品牌是企业形象的标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要不断对品牌进行设计和更新,不断强化各功能环节,争创国际知名品牌。在营销组合中,服务是产品的一个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只有通过营销渠道的整合,突破原有的营销方式,主动面对市场,以有效的营销理论为基础,运用规范的营销手段,才能对营销资源进行重新安排,实现市场优势和最大增值。无论何种市场营销目标,都必须在制定营销策略之初便明确化。企业应当根据市场的需要,建立销售组织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明确销售管理层次和工作流程,将市场目标、销售人员和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能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实现最佳的营销目标。创造好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就能占领市场,市场营销必须深层次地展现产品的价值。产品宣传可在市场上塑造产品的名牌形象,让消费者产生对产品的信任感,认识到产品是优质优价的。企业要通过运用各种营销手段,使消费者将企业及其产品与自己的人生理想联系起来。

这些因素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产生着影响。企业要树立以市场和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在企业内部建立并推广消费者满意工程,建立科学的营销管理体系和营销人员的分配与日常管理制度。对 于企业的市场营销来说,如何提高推广活动的专业性,决定了企业能否进一步拓展市场目标。营销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创新市场营销理念,构建营销决策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

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企业既可以运用网络进行常规的营销推广,也可通过搜索引擎、媒体舆论等方式,建立立体化的营销体系。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营销不只是价格与产品之间的联系,还存在着非营销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非营销变量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生产更优的产品。企业要从能生

产产品到能够创造市场,为企业把握市场提供新的视野

和思路,从为自己创造利润到为消费者提供超值服务。

现代营销中想像力是成功的关键。市场营销的压力既可

来源于行业内各个企业之间,也可来自产业外部。市场

营销就是以市场为中心,以消费者为导向,通过协调各

种营销方式使消费者满意,从而实现企业目标。

四、转换营销模式,建立立体化营销体系

营销是有规律可循的,消费者心理及行为与企业的

市场营销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了解市场营销规律,要求企业必须清楚市场有

多大、市场的增长率有多少以及市场趋势的变化和竞争

者所占的市场份额等,做到心中有数。市场环境的不断

变化,使得传统的营销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和市场竞争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

整营销模式。企业必须以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中心,

以市场为中心和以消费者为导向,采取行之有效的营销

策略去占领市场。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消费

者需求层次提高,并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营销也必须与

企业的其他要素进行整合与协调。市场营销各变量不仅

互相之间有影响,而且与企业的非营销变量之间相互也

有联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

间上,都对传统营销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深化对

市场营销本质的认识,加强市场营销理论对企业市场营

销实践的指导。只有适应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购买动机

以及消费习惯,才能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实现市场营

销目标。企业营销的运作水平与运用程度,也受到经济、

文化、社会环境和营销观念的制约。企业之间的竞争不

仅是产品本身的竞争,而且是产品所能提供的附加利

益的竞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产品的消费者具有动态

性,消费者忠诚度是变化的,他们的忠诚度会转移到其

他企业。市场营销是经济发展的促进剂。企业市场营销

的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是企业为满足消费者现实和潜

在的需要所实施的以产品、定价和促销为主要内容的市 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客观规律性。

在知识营销时代,企业更加注重传播新的消费方

式,注重强调企业产品的文化含量,将文化内涵和消费 者的需求相融合,创造需求或更新需求,获得竞争优 势。市场需求是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特定的消费者群 体可能购买的某一产品总量。市场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 需求为中心的。要以全球市场为视野,制定和选择有利 于企业与外部环境相匹配的市场营销战略。在商品经济 社会,市场营销系统中各因素必然是相互联系的。在营 销沟通活动中,各因素之间通过双向沟通的过程,达到 双赢或多赢的结果。在企业进入市场之前或营销过程 中,必须对所处的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掌握市场环境的特性。企业要获得消费者的忠诚,就必 须使消费者认为其获得的产品价值比实际支付的货币 价值大,感到实现了其购买行为的价值。企业的市场营 销受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反映企业的人文水平、氛围和外在形象。

企业市场营销风格是在企业发展中长期沉淀所形

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的特点。对现代市场营销本质的深 刻揭示,可以为现代企业构建营销理念提供理论基础。 市场营销要对消费者心理加以诱导,适应消费者心理的 过程,促成消费行为实现。营销人员可以借助调研识别 消费者需求,为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信息和细分市场,并 评估营销规划与促销活动的效果。要以质量为基础,树 立企业形象和鲜明的企业经营理念,以消费者需求为中 心,运用各种途径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表达出来,为企业 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推荐第6篇:战略管理创新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战略管理创新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前不久集团公司举办的战略管理、创新管理培训是我听过的内容非常好的一次培训,经过两天的学习,我觉得深受启发。

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的发展战略是一个企业走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一个个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明确自身的发展重点是什么?有自己持久的竞争优势和清晰的发展战略,有一幅引领发展、感召人心的蓝图,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

没有战略引领的企业难以获得持续、长足发展;制定了战略目标而不能有效落地实施,企业也将失去未来。公司战略确定下来后,就是分解执行。战略落地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通过战略目标分解可以使企业战略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宏观走向微观,从公司层面走向部门层面及个人层面;使得企业各部门、各层次人员对企业的战略有清晰明确的了解,将员工的奋斗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

如果说战略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创新则提供了抵达目标的路径。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新时代,我们每天都要面临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崭新世界,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创新活动无时无刻不在,仅仅依靠以往的老经验已经无能为力了,只有主动淘汰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和理论,不停地学习再学习,才能跟得上信息社会的步伐。 当前集团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十分复杂,有困难有机遇,越是形势严峻越要重视战略的聚力引领作用。我们要克服困难,抓住当前的机遇期,大力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发展大势,实现战略突围。只要我们发挥好自身的优势,规划好前进的目标方向,稳住阵脚、沉着冷静、准确把握、科学应对,就一定能够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通过对战略管理和创新管理的学习,让我进一步感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所在。在日常的工作中,努力使自己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公司的战略发展为重,用心完成工作,学习思考,学以致用,在自己的岗位发挥积极的作用。

推荐第7篇:中国汽车企业十大战略创新案例

2009年度中国汽车企业十大战略创新案例

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推荐十大战略性案例。 同一般案例推荐不同,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从2010年前十五大企业中精心选择的案例,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 具有清晰的理论与创新标准;

第二, 从营销学系统角度,考虑到了各个方面的特点;

第三, 从战略创新高度,寻找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内容。

上述三大特点,使我们的案例点评,具有了产业战略创新的指导价值。供诸位参考。同时欢迎学会委员提出自己的案例,并给予指导与推荐。

1、上汽通用创新:强势性价比产品滚动推出,老产品逐渐降价的战略营销模式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海通用汽车11月份销售达到了78,777辆,继9月份成功闯关7万辆之后,再次刷新单月销售纪录。而在11月份,上海通用汽车的年累计销量也历史性地突破60万辆,跃上一个新台阶。上汽通用如此发展,一个根本原因是战略性营销,具体来说就是不断推出强势性价比产品,新商品溢价,老产品上量,新老结合,寻求有盈利基础上的品牌份额稳步上升策略。

典型案例是雪佛兰品牌,11月份以35,789辆的优异业绩,历史性地大步跨上月销3万的台阶,环比增长高达28.3%,成为上海通用汽车刷新单月销售纪录的重要驱动力。

雪佛兰科鲁兹上市后迅速跻身万辆俱乐部,此后市场销量更是连拉阳线。这款新一代性能中级车在11月份以13,880辆的销售成绩实现环比增长29.9%,市场锐势不可阻挡。

雪佛兰乐风/乐骋销售也再创新高,当月销售15,501辆,环比增长28.5%,“精品家轿”的活力形象得到越来越多年轻购车族的追捧。

2010款景程自9月上市以来,以升级换代的动力科技和中级车理性价值标杆的定位深受市场青睐,11月份以5,906辆的月销业绩,取得环比27.1%的显著增长,展露出雪佛兰中级车的全新魅力。

未来预计,仍然不断推出新产品,老产品降价,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点评:上海通用是典型的战略优势营销,稳定系统的研究消费者,针对消费者需求与竞争对手推出优势性价比产品,再依托丰富资源与产品线,根据产品线特点,将市场组合起来,稳定推广,不断挤压竞争对手生存空间。正是这一策略,奠定了通用第一品牌的位置。现在新赛欧又卷土重来,出现在图标的上方,说明通用已经计划推出新的细分市场。

2、上海大众整合营销战略:双品牌加系统化

2009年,上海大众年初就打响了2009年降价的第一枪:宣布旗下途安、POLO、桑塔纳志俊三款车型降价,降价幅度从5000元至2.4万元不等。这其实是上海大众基于2009年市场变化和企业运营管理规律需要,响应政策导向、回馈消费者,全面实施的主动营销。

作为国内第一个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20多年以来在业内一直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其营销特征是,品牌战略、品牌形象、营销能力整合明显,突出性强。

目前在主流的细分市场,上海大众依靠大众与斯柯达两大品牌构架出互补而完整的产品体系,并各自取得不俗的市场业绩。

同时,服务网络的建设在2008年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大众品牌在全国已拥有近600家特许经销商/特约维修站,斯柯达也已建立了202家销售网点。快速建设的同时,营销服务网络的综合实力同时得到提升。通过新一轮经销商能力和忠诚度提升计划,上海大众建立了经销商能力素质模型和相应的能力审核机制。与此同时,CSE卓越服务项目的推动,24小时援助服务的完善以及多种创新的季节性服务活动,《汽车课堂》等品牌化的客户关爱活动,也不断巩固着上海大众在服务技术方面的行业标杆地位。

点评:而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上海大众的特点是,营销整合能力强,服务水平居于前列,在概念营销等方面,也屡创优势,因此,形成了体系化的操作模式与方法。

案例3:战略性品牌营销,围绕长距离无大修里程,连续进行十年的宣传推广,铸就捷达“车坛常青树”的奇迹

任何事情坚持十年都是不容易的,捷达的事件传播,因为坚持十年,而成为战略性公关的典型案例。

作为老三样,如今桑塔纳早已风光不在,富康也已停产,只有捷达风采依然。在09年1-10月,捷达每月终端平均销量更达到19,897辆,无疑令老车汗颜,令新车畏惧。

自1991年12月在长春首次下线以来,捷达生产了18年,此后,经过数年艰难苦战,从1996年4月份进行的珠海出租司机苏耀洪的捷达出租车创造了600,000公里无大修的惊人记录3年创收近72万元,600,000公里维修费用仅2.4万元。这在当时,甚至现在,也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一事件,开启了捷达战略性事件传播的先河,也成为中国汽车战略性公关的开山之作。:

10年后的2006年,出租司机何革、李宝兴驾驶他们已经行驶了1,000,000公里未经过大修的车号为吉A29079的红色捷达由长春开抵拉萨,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

而在此期间,有创造了廖佳,一位女性作家,只身一人驾驶捷达横跨欧亚大陆。不仅成为单身女子自驾车横越欧亚大陆第一人,还创造了142天60,000公里无后援的行驶记录。而她驾驶的车就是捷达。

2004年9月举行的“一箱油穿越千里无人区”挑战活动中,由贵阳出租车司机汤永明驾驶的车号为“贵AU3228”的捷达柴油轿车用一箱油跑了1,952公里,不仅一举夺得了“最远距离奖”并以2.82升的成绩夺得了“百公里最低油耗奖”。

时隔三年,在2007年“绿色奥运 挑战2008——一汽-大众捷达柴油车千里草原穿越挑战赛”,牡丹江的哥董志谦驾驶黑C21302捷达柴油出租车以2,199公里的成绩刷新了汤永明的最好成绩,同时以平均百公里2.5升的成绩刷新了汤永明2.82升的最好成绩。

点评:捷达是中国第一个汽车领域达到价值特征品牌水平的汽车品牌,一提起捷达,人们马上会想到“皮实耐用”。捷达凭借极其优秀的品质、稳定的性能早已经将“坚固、耐用、安全”的品牌形象植入中国老百姓的心灵深处。上述三大词汇,尤其是耐用可靠,已经成为捷达消费者的普遍口碑。而捷达依托出租司机取得的良好口碑(据统计,出租车日行驶超过300km,年行驶12~15万公里,是普通私家车年行驶里程的8~10倍。无疑使之成了检验轿车质量最科学、最令人信服的高效试金石),奠定了自己的良好品牌基础。

在09年1-10月,捷达每月终端平均销量更达到19,897辆,无疑令老车汗颜,令新车畏惧,也无愧“车坛常青树”的称号。

从1993年累计销量超万辆,到2002年3月首次月销售量突破万辆大关,再到单一品牌销量冠军,捷达书写了中国车市上的一个个记录。今天,捷达的总销量也超越了1,720,000辆,在国内车坛单一品牌中更是遥遥领先。

4、案例:引进“现代欧版车”,北京现代开始挑战大众之路

对于北京现代而言,近期只谈自主开发,不谈自主品牌,是一个明显的战略选择,因为现代品牌距离世界一流品牌还有一个差距,就是同大众的欧系品牌的差距。

而采取的策略之一,就是逐步引进现代在欧洲开发的车型,第一款就是即将上市的i30 ,2010年将引进SUV车型iX35,以后北京现代引进所有现代欧洲开发中心开发的车型都将沿用i字母打头的车名。而且北京现代将其名字定义为“现代欧版车”,以与引进韩国开发的车型相区分。

点评:北京现代已经在中国站稳脚跟,但是它的品牌基础是最便宜的国际品牌汽车,而不是最精致,或者动力性最强的国际品牌车,现代欧版车的推出,是对中国现有消费文化的承认与利用,通过这一款以及后续几款车的进入,现代倘能在中国,战胜一款大众系列的汽车,哪么它的品牌价值,将会有根本性的提升,这是非常鲜明的战略目标,而中国未来,将肯定有一批自主品牌效仿,建立欧洲车型研发中心,走向欧洲,这是中国品牌最终崛起成为世界一流品牌的一个关键战略。

5、奇瑞QQme牵手湖南卫视《一呼百应》,形成整合娱乐媒介营销

2009年6月,娱乐营销的又一场好戏在汽车界艳丽绽放。

继奇瑞、湖南卫视战略合作发布会暨俞灏明代言奇瑞qq品牌的大型签约仪式之后,创下收视率奇迹的娱乐节目《一呼百应》又将与奇瑞携手,于6月26日共同为QQme小车在全国的隆重亮相精心打造上市活动。此举再度见证了国内第一汽车自主企业奇瑞汽车、中国第一娱乐传媒湖南卫视两大集团联手巨制,将QQme独特理念渗透进明星真人秀风采中,使其产品形象深入人心的传奇。

此次合作,具有三个特点:

1、一反汽车产品发布上市的常规做法,将产品上市与《一呼百应》节目融合,以更加新颖的形式亮相于全国观众面前。

2、作为QQme天造地设的最佳拍档,代言人俞灏明将驾着QQme,与奇瑞车队共同走街串巷,为见面会进行召集宣传,以期到场的观众人数能够达到他所设定的挑战人数。这也是奇瑞车队第一次以召集车的形式出现于《一呼百应》片场,对于奇瑞形象的提升和眼球吸引指数都将是一次良好的机会。

3、明星见面会举行QQme的上市仪式。

4、结合明星推广,介绍奇瑞“前仰后合”的笑脸设计与相关基因。

点评:提高奇瑞QQ的上市关注度,是汽车上市的永恒主题,将新车上市与《一呼百应》等大众娱乐节目结合,在推动明星造势与新车上市的结合,通过《一呼百应》这样一个覆盖率广、收视率高、收视群体年轻的时尚栏目,利用明星互动和大众娱乐的形式所打造的独特上市形式,可谓在汽车界首开先河,这种汽车娱乐营销的模式,以及奇瑞携手湖南卫视的操作,对汽车企业,可谓“双剑合璧”, 应有相当的效果。

6、东风风神汽车4S店的麦当劳式管理模式

跨界营销思想的借入,是东风风神的一个突破。快餐业竞争激烈程度肯定高于汽车,所以,风神在上市第一阶段,至少通过引进麦当劳式的管理思维模式,极大提高了人气与团队战斗力。

这一体系,包含下列模式:

第一,突出品牌标志,淡化销售店空间与规模,降低经销商费用,提高经销商利润,增加经销商生存能力。

东风风神已经认识到,经销商所处的经济大环境和行业环境已经发生太大的变化,那个有车就能卖的火红年代已经被微利时代所替代。因此,经销商的观点是,专营店初期投入不要过大,建店规模要合理,投资回收期要较短, 不要资源浪费。而风神在此基础上,也最终确立了与经销商建立一种精确精益、持续共赢的关系,而专营店也要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建造。

为此,一反过去传统4S店建店规则,统一的外观、统一的形象甚至统一的材质,动辄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元的投入,东风风神决定移植麦当劳的方式重新打造一个汽车专营店的新规则——将视觉形象符号化,尽可能地减少经销商的建店成本。

按照这样的方式,东风风神的品牌文化及诉求的精华都浓缩在屋顶及色彩的符号里并得以保留和传递,而拒绝统一的建筑形态更大的意义在于把经销商从巨额的建店成本压力中解放出来。

按照这样的思路,东风风神最终选择屋顶的符号,强化屋顶符号的视觉效果,开启了一轮汽车专卖店设计建造的新标准。

2、鼓励经销商改造旧有建筑。

为争取经销店数量,获得经销店的实利,东风风神品牌建设思路提出两条标准:一是新建店所需的好的地理位置越来越少,二则是由于追求视觉符号的一致,而不强求建筑风格的统一,因此改造可以将成本大幅地拉低,而把经销商从巨大的经济压力中解放出来,也是一次对传统厂商关系的解构和重建。

点评:无论如何,面对4S店的成本压力,创新变得非常迫切,而风神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无疑是有重大价值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汽车经销商模式的创新,东风风神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7、比亚迪销售千店工程倒逼企业生产与制造体系

根据比亚迪的宣布的计划,2010年其销售网络将达到1000家,超过国内不少汽车合资企业销售网点数量。

这是自主品牌少见的大跃进,从而在客观上,将倒逼王传福的品质体系,是否能够经受得住消费者的检验。

根据统计,比亚迪的销售网络已从2005年的100多家发展到了800家,其中4S销售店超过500家,而2009年,4S店已经超过700加。而比亚迪计划于2010年突破1000家经销商店,而这个数字已直追大众和丰田。目前A1网平均月销能达到2.1万辆,最高已经冲上近3万辆的高峰;A2网平均月销量也稳定在1.3万辆左右。这种分网销售,其实是一种迫使市场接受更多产品的策略,需要推出汽车不断配合,在成功推出了F3、F3R、F6、F0、S8之后,比亚迪除了按照其渠道分销战略,在不断建立和完善A

1、A

2、A3三大网络外,其第四季度还将密集推出G

3、L

3、S6和M6等4款全新车型,分别占据中级轿车、SUV和MPV等多个细分市场。

点评:比亚迪一马当先的渠道战略,给了整个比亚迪巨大的销售压力,也是王传福超限战的一个葛征,如果3大网络,都能生存,或者主流能够生存,则有巨大发展,而一切则取决于产品能力与网络销售潜力,当然关键是产品的竞争优势与可靠性,如果不出问题,如此庞大的网络自然覆盖市场,将对市场构建出巨大的压力。当然,在供过于求时代,简单扩大渠道战略是难以生存的,但是比亚迪的扩张与2009年市场的发展,却不期而遇,至少短期看,是抓住了战略机遇。这种猛冲猛打的策略,的确是适合了中国快速市场的发展特征。

当然,国内其它自主品牌以及外资品牌都马上展开了庞大的扩军计划,这一轮产能扩张后,是否能够笑到最后,要看比亚迪后期不断推出新车与品质管理的能力了。

8、东风日产实施区域化营销范例:象卖药一样卖车

东风日产的区域化营销创造了奇迹, 目前,在广东韶关地区这个三级城市,在所有汽车品牌当中,东风日产店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7%,名列第一。该店每月能卖出100台车,是去年同期的一倍左右。在广东地区,这样的增长率排到了所有东风日产专营店的第二位。

东风日产该地区销售增长的手段,就是用卖药的模式,卖车。其特征是:

1、在韶关市的大街小巷打出了几百条横幅,“广而告之”当地第一家东风日产4S店开业。最远的横幅拉到了韶关市的各个镇。与此同时,员工都被他派上大街,向市民发放传单。

2、由此案例,东风日产在各个不同城市开展的市场营销活动极具差异化。这种各地“自作主张”的活动一方面降低成本,一方面提升销售量与经销商的生存模式。

3、为体现差异化,东风日产采取精细化市场战略,将整个市场分为5类,全国排名前10的市场作为一类市场,11位到40位的市场为二类市场,排名100位之前的是三线城市,最后是四线和五线城市。而且鼓励各地专营店的自主活动能力。东风日产的总结是,在二级特别是三级以下城市,当地的文化、生活习惯是更加顽固的,专营店比我们更了解当地的消费者。”现在,“

二、三线城市对我们整体的贡献已经超过了55%”。

出于对各地文化生活习惯的尊重——经销商们认为有必要“投其所好”——在粤东、福建等地的东风日产4S店里,客户能在店里一角悠然品味功夫茶;在成都,喜欢泡茶馆的看车人在4S店里一样欣赏得到茶文化表演。“这种方式和氛围,令来店顾客亲近又自在。”

4、类似的做法并非东风日产独创,许多品牌的4S店也在做这样的事。不一样的是,东风日产做得更彻底,并且将它“放在整体战略的高度去考虑”。而且用资源加以支持,目前,东风日产的营销经费基本上分两个渠道发放。除了总部组织全国范围的投放和活动之外,各地专营店自报方案,经评估审核后,由东风日产出钱予以资助。

点评:东风日产在2008年的惨淡车市中取得了业界第一的增长。而2009年该车是所有日系汽车中增速第一的汽车,日系第一的成果,应当归功于地区特色营销创新计划。而该计划的核心,可能改写三四级市场的经营模式,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案例9:一汽丰田携手招商银行“车购易”,拉抬低端消费者市场

2009年8月28日起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丰田)联合招商银行面向全国30所城市招商银行信用卡用户开展“车购易”分期付款购车项目,为一汽丰田吸引购买能力稍弱的低端客户开辟了一条轻松购车的渠道。

一汽丰田联合招商银行开展的“车购易”信用卡贷款购车项目的优点是,贷款简单,还贷更轻松,办理程序更便捷。手续简单,从申请到放贷最快3天,便捷的办理流程及高效率是“车购易”的突出优势。审核材料仅需身份证和信用卡,部分质优客户的审核结果回复最快在提交申请后的2 - 4 小时之内,省去家访或正式面谈的环节,审核时效之快,是众家车贷机构所设项目之最。车辆上牌后即可申请放款,从业务申请到放款完成,最快需要3个工作日,且无其他费用。

招商银行信用卡持卡人“车购易”项目购车程序:

① 打电话核定分期购车额度

② 持身份证到点面申请购车

③ 填写车购易订单,银行实际核实客户资格

④ 支付首付款(不低于购车总价格30%),办理分期手续

⑤ 经销商完成保险及车辆上牌

⑥ 持卡人与招商银行签订抵押协议

⑦ 提车

对于没有招商银行信用卡的客户,招行还开辟了申请绿色通道,最快在5个工作日完成办卡及“车购易”审核工作。

“用户第一”,给消费者带来最贴心的服务,是一汽丰田孜孜不倦追求持续完善的服务理念。基于“车购易”与传统车贷项目及汽车金融机构车贷项目的比较优势—办理程序便捷、利率低等,一汽丰田与招商银行的强强联合,体现出双方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一致理念,也是一汽丰田不断提高服务满意度的举措之一。

点评:2009年,日系汽车增长速度缓慢,失去了市场份额较多,前十大品牌增速奠底的都是日系车,1-9月丰田增速低于行业增速26%,说明日系车低估中国市场是多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推出贷款项目,可以说是对战略营销的补充,值得推荐。

短期策略的创新虽然不能替代长期战略,但是可以修补长期战略的不足,丰田案例就是一个典型。

案例10:上海大众:斯柯达e购中心

7月19日,以“定制未来,轻而e举”为主题的斯柯达品牌首家e购经销商上线仪式在斯柯达品牌威海茂名南路1号路城市展厅举行,上海百联沪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为斯柯达e购中心首家e购经销商,营销创新不断的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正式启动了汽车营销与电子商务整合的探索之旅。通过斯柯达e购中心,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在享受上门一条龙服务的同时坐等斯柯达品牌为自己送来心仪已久、个性化定制、手续齐备的斯柯达轿车。

斯柯达e购中心采用当今国际先进的网上实时3D数字技术,建立了与斯柯达旗舰店展厅同比例的网上3D品牌展厅,用户可详细了解到斯柯达品牌历史、文化荣誉、产品车型、销售、服务及车友汇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借助先进的3D实时定制工具,用户可根据自己喜好直接通过e购中心进行个性化定制,定制后消费者可进入网络“温馨洽谈室”享受斯柯达e购销售顾问提供的一对一服务。此外,用户在斯柯达e购中心还可与斯柯达e购销售顾问进行即时交流和询价,并进行订金在线支付。这意味着,借助企业级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工具,斯柯达e购中心实现了网上客户从参观3D品牌展厅、个性化3D定制、即时交流询价直至网上支付订金的全过程在线化,打造了一个与客户在线交流和交易的平台。

点评:网络营销虽然一直是09年汽车行业不同主体提倡的新营销模式,但像上海大众斯柯达一样付诸实践,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却凤毛麟角。做为营销的一个新方式落地,斯柯达e购中心的模式值得大家关注。

推荐第8篇:用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战略

用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战略

马一德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09日07 版)

知识产权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知识产权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当下形成历史性交汇,为知识产权战略向纵深推进带来了难得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国家创新体系,更需要推动知识产权战略重心从保护向运用转移,让一切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活力源泉充分涌流,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多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近年来,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事业迎来空前发展,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以超过2万件的专利申请总量排名世界第三;截至2012年上半年,我国商标注册累计申请1053.6万件,注册717.5万件,有效注册609万件,均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创新力指数显著提升,企业创新取得长足进步。但我国还不是知识产权强国。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知识产权强国,主要看知识产权的质量,特别是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情况,即科技成果转化率、产业化率,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以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助益等。知识产权总体运用水平不高,缺乏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创性专利成果,特别是知识产权的运用存在短板,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重心应尽快从保护向运用转移。获取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不是最终目的,要让知识产权转化成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转化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于运用。知识产权只有通过运用,才能实现其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激发财富创造,进而推动创新发展。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要做到保护和应用并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明确科技成果归属。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12年调查显示,有不少高校的很多专利未被实施利用,成为“沉睡”的专利。科技成果权属及收益分配模糊不清,没有真正建立成果转化的市场导向机制,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应进一步明确高校与科研院所在技术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赋予充分的职务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引导激励科研人员面向发展需求与生产实践,研发、转化科技成果;改革科研考评机制,将科研成果转化纳入科研考核指标;大力推进重大科技项目转化,通过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工程,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运用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产品化、商品化和产业化。

健全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对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常面临由于科技创新的高风险性而导致的信贷融资困难,面临由于资本市场的高准入门槛使直接融资无望而导致的资金困局。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知识产权投融资不啻为一条融资新渠道。从长远来看,知识产权投融资商业化、常态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全国范围内联合搭建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平台,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评估及流转的管理机制,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各类担保机构开展多种模式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呈现出趋同化与一体化特征,知识产权国际化成为一种明显特征。知识产权国际化,既要考虑现实利益,又要有超前眼光;既要遵循国际公约规定,也要保障本国利益。在这方面,我国目前还存在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领域,知识产权协定倡行的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尚未确立。应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法修改工作,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维权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等行为。

(作者为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推荐第9篇:创新出版战略 构筑“立体式”出版体系

创新出版战略构筑“立体式”出版体系

——浅谈数字化环境下的出版创新

战略是出版的灵魂,创新战略是出版发展的关键。实现数字化环境下的出版创新、构筑“立体式”出版体系是出版业再铸辉煌的必由之路。

紧扣点,实现出版机制、体制创新

点是指出版发展策略中的制高点,统领出版的机制、体制等核心问题。 长期以来,出版业认真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有相当部分出版企业资源分散、重复出版,实力不强、活力不足,暴露出现有机制体制严重制约着出版业的发展。出版业必须积极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才能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提高实力和竞争力。

要全面推进机制体制创新,首先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其次是经营性出版社要全部转制为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塑文化市场主体。三是要整合出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培育一批导向正确、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出版集团公司,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出版企业。四是要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建立规范的资产经营责任制,努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五是要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稳步推开。六是要科学安排、合理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加快机制体制创新进程,切实增强出版业活力。

围绕线,突破出版人才、营销创新

线是出版时效空间中的拓展链,贯通出版的人才、营销等过程因素。 出版与其他许多行业不同,是知识密集型单位,它不需要特殊的厂房

和高精尖的设备,它的财产最突出的就是人。出版社的核心是人,是人的

1智力,因此出版社往往特别强调以人为本,以人兴社。人的因素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对出版业而言,没有好的编辑队伍就没有好的选题,进而也就没有出版社的一切;没有好的经营管理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图书产品,没有骄人的销售业绩;没有团结的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人才观念亟待更新。那种把人才仅仅理解为拥有广泛知识、丰富经验、基本功扎实、有商业头脑等的观念已经滞后。出版业需要的是一批高素质的、有创造能力的、善于创新知识并付诸新的应用途径的人,即知识创新型人才。这样的人才,特别是这样的人才群体和人才梯队,是出版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他们不但是时代的编辑,而且还要编辑时代,他们是引导出版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具活力的人才, 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知识层出不穷,交叉、边缘、新兴学科纷纷涌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具备识别、吸纳、储备、创新知识的能力。出版社编辑要通过增强信息意识,娴熟地应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指导编辑实践,在策划选题、组稿、审稿及稿件的加工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优化增值。并要有强烈的获取信息的欲望,对信息价值有敏锐的洞察力、理解力、综合利用能力和创新力,重视信息的传播和信息反馈。在具备知识内向型素质的同时,还应具备信息外向型素质。

“销不畅”是出版集团发展的大忌。营销的根本在哪?合作,建立互信互助的合作平台、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所以营销创新的根本就在于探索合作机制。 比如:

——举办恳谈会、图书推介会,拓展合作渠道,促使出版理性面向市场、面向读者、面向基层,强化市场终端建设。

——设立数字图书查询专区,将出版的纸质精品书、畅销书在数字查询机上进行集中展示、扩大图书的市场影响力。

——举行图书出版月活动,扩大出版知名度。

——与地方联合主办了特色书市活动。让读者品味身边的名人名作,家乡的名山名水,从而增强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提升出版公信力和市场竞争力。

——开展国际贸易,多层次、多渠道推进“走出去”工程,沿着版权贸易、实物输出、合作出版的思路,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出版资源,带动出版技术和选题开发的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出版产业发展之路。

——对外直接投资。鼓励有实力的出版社到国外发展出版事业,为推动集团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把握面,注重出版内容、形式创新

面是出版思想、结构的表现力,体现出版的内容、形式等内在要求。 出版创新,其内涵是丰富的,但其中出版物内容的创新是根本。出版理念创新、出版管理创新、出版体制创新、出版技术创新、出版人才创新、出版经营手段创新等一系列创新范畴,都是以内容创新为出发点的,又是以内容创新为归宿的,是整个创新系列上的一个环节或一个阶段。一切环节的创新,最根本的是要落实到内容创新,而内容创新又要借助一系列环节的创新来加以实现。出版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内容的竞争,而且是创新内容的竞争。近年来风靡网络的作家郭敬明、慕容雪村、韩寒席绢、于晴等,通过数字化图书和纸质图书的有机出版,以其庞大多元的附加价值占领市场、实现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其源头无不是创作与出版。因此,能否为读者提供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就成了决定出版企业存亡兴败的生命线。应对数字化环境及新的传播技术的挑战,出版业在内容创造上首先要解决一些先天的不足:第一,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第二,出版业要获得内容创造的优势,就必须构建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平台,将优势的内容资源进行整合。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非公有制资本及国外资本逐步进入文化产业,带来了出版格局的变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材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化,

加剧了产品竞争,制约出版效益的提升;数字电子出版物替代作用和网络出版的优势,加速了出版产品结构的调整。

数字化环境,出版面对着机遇和挑战;数字化环境,使出版实施“多元化、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战略成为可能,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成为现实。探索出版的有效形式迫在眉睫:

——建立“出版发展基金”,扶持出版社创品牌、为出版业做强做大增后劲。

——实施“出版一条龙工程”,深入创作、策划、市场、生产第一线,寻找资源,打造精品。重点抓好重大出版板块、畅销书板块、教材开发板块、发行板块四大主业板块。

——推动产权、版权保护,重点开发原创作品,充分利用项目支持、基金使用、人才培养等多种杠杆,重点投入,促进各社在传统板块中找新亮点;在原创作品开发上,创造新品牌与拓展新市场,力争形成综合效应,打造集团品牌和图书品牌。

2010年1月4日,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近两年,我国数字出版业整体收入逆流而上,增幅超过50%,大大超过传统图书出版业产值,以网站、报刊、杂志等多种传媒形势结合的集团化出版社,迫切需要将相关资源进行数字化共享。数字技术发展迅猛,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出版在数字化环境下面临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机遇。在传统出版产业与数字化融合深化日益加快的趋势下,谁能加快出版创新的步伐,谁就能充分利用新技术,谁就拥有市场和未来。实现数字化环境下的出版创新,我们必须面对,必须好好面对。

2010.9.28

推荐第10篇: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交流心得体会

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会心得体会

2015年8月19日

8月13日,县局组织我们参加了财税系统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会。通过参加这次会议,使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这次开展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交流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了新的提高。

一、深刻认识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创新驱动发展是相对于生产要素驱动发展而言的。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本、自然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配置、消耗和整合来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其弊端逐渐显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因此国家提出用创新驱动代替生产要素驱动。

二、以创新的思维促进各项工作不断发展

1、强化作风,深入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创新的思维统领工作,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通过加强和改进

- 1一步。一方面,必须牢固树立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主动出击、争先进位,才能以高度自觉的责任感、奋发有为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主题。另一方面,必须强化机遇意识。能不能抓住机遇,是加快发展的关键。差距会在失去机遇中扩大,优势将在抢抓机遇中形成。只有增强机遇意识,善于在发展变化中捕捉机遇,善于在解放思想中创造机遇,才能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活力,以三步并作两步走的效率,赢得争先进位、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5、勇于担当,继续推进“发展型”机关建设。要树立勇于担当意识,提升砥砺奋进能力。没有压力就不会产生动力。当前林业改革已经到了攻关阶段,来自不同方面压力和新情况、新问题接踵而来。当前,林业人都要树立勇于担当意识,在勇于担当过程中体现责任、体现本领,在林业科学发展的改革大潮中敢为人先,相互勉励、互相激励,不断推进奋进发展的能力。

- 3 -

第11篇:《战略联盟与商业模式创新》学习心得

战略联盟与商业模式创新

——培训心得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创新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挑战、敢于否定, 更要善于总结,并在总结中不断突破发展。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进一步发展,许多传统发生了变化,比如商业发展模式、销售渠道、销售模式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学习、发展、进步。

之前对于互联网思维的战略创新等内容只是略有听说,只感觉离自己很远,也未曾深入入了解和思考。在此次培训期间,有幸接受《战略联盟与商业模式创新》课程的系统培训,针对互联网思维下的战略创新、战略创新和商业模式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深刻的体会到互联网思维将重塑企业价值链,不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将在新一波浪潮中失去竞争优势。

互联网让数据的搜集和获取更加便捷了,并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预测对于提升用户体验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下面就互联网的大数据思维来讲一下我下一步的重点工作计划:

计划一:SAP上线工作的全面推进:作为重点推进的集团项目,通过SAP的实施,最终实现系统集成、信息共享、改进业务运营方式、优化战略和管控模式,从而达到提高业务操作的自动化程度、优化部门和岗位职责分工,以及更好的满足集团管控管理要求、提高决策依据的目的。目前SAP项目已经进入第二期关键用户集中培训及试用阶段。自己作为SAP103组组长,在推进工作过程中,一定全力配合项目组各项工作的开展,倾斜一切资源,做好本组关键用户的组织协调工作,让所有组员能专心学习,无后顾之忧,使项目能顺利开展。

计划二:效率提升工作的推进:

单机效率提升作为区域今年重点改善攻克项目。虽然区域目前能够完成目标,但是压力仍然很大。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将带领管理小组结合MNWCO及标杆管理思路,从生产的优化排产、节点梳理、过程控制三个方面展开。在推进过程中重点关注管理工具及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利用对数据的二八原理分析→鱼骨图分析→5W2H,通过对数据分析预测、对数据的层层剥离,找出核心问题所在,制定相应的改善提升方案。

第12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战略创新(版)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战略创新

摘 要:作为企业惟一的持续性竞争资源,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源——人才的竞争。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作为生产关系中人这一要素的综合素质提高、流动配置、使用激励等等方面的内容和形式,结合我国人文特色,信仰理念状况和国际大环境,明确提出了适应我国现阶段乃至较长一个时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应具备的特征,可作为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的参考方向。关键词: 企业 人力资源 管理模式 参考方向

引言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知识爆炸,信息近乎共享的时代,知识经济尤为重要,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这就需要创新意识;需要对我国本土人文特色进行深入客观的认识,对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做详尽的调查分析,取众家所长;更需要人才,需要懂得科学技术,善于经营管理的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需要有敢于创新,不畏困难的技术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将会成为人力资源发展的第一要素,将来的世界将是有德有识有技能的人的世界。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应该要被社会和企业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实施。企业若是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道路,前途将是一片光明,这样既能够夯实基础,又能够全面把握企业所存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把员工的职业规划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能够很好的将寻找到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平衡结合点;更要敢于大胆创新,有前瞻性思想,创新的开展工作,使得企业的发展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我国现阶段及未来市场经济特色

从上世纪末以来,追寻国外经济发展的规律可以总结到,当前经济的发展都是涉及到计算机,都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这也经济发展大趋势。现阶段及未来经济是集信息、网络、数字、生物和风险经济于一体为特征的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识型员工。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以前的资本密集型到知识、智能和技术密集型的根本性转变,由于人才在资本增值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带来报回报的利益,所以资本疯狂追逐人才,使其为之服务,人才选择资本知识与人才雇佣资本成为必然。因此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承认知识型员工的贡献与价值,所以

资本单方面参与利润分享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知识创新者和职业企业家具有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和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导致信息网络技术在企业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经进入了一种虚拟工作状态,从而实现了员工自身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和员工的配合程度达到很好的默契,从而可以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在工作和发展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以由于这种关系的建立,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要以新的思维来对待员工,以营销的视角来开发组织中的人力资源。

三.人力资源管理走向全球化与信息化

当代社会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因素莫过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才流动国际化,国际化的人才交流与人才交流市场也将出现,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利用网络优势加速人才的流动与交流,新世纪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领域与重要内容。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

1 营造创新文化

在新经济时代,创新和时尚已经成为这个时期的主题,企业的发展需要这种创新的理念来驱动。企业的人才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管理的核心,企业管理创新必须建立创新文化。企业应致力于创造一个激励型的、充满创新气氛的开放环境,以利于发明、创造和企业未来的技术研究与展望;提倡挑战性思维。挑战性思维鼓励广大员工对现实状态提出质疑,不断思考和创新。设立共同的目标。

2 实行柔性管理

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实质是“人性管理”.所谓柔性管理, 是指企业为有效地实现既定目标,在动态环境下,在研究人们心理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建立柔性化、扁平化学习型组织,主动适应变化、利用变化, 以管理的柔性化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进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行动的管理。

柔性管理主要依靠组织的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进行人格化的管理。它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企业组织的柔性化。管理组织随着环境和实际的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和创新;二是管理方法的柔性化。强调企业文化的塑造,构造共同远景,也即是在强调必要的规范、

制度和硬性手段对员工控制和约束的同时, 用高尚的企业精神统一员工的意志,充分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更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生动和企业精神,是一种多向度的、灵活与弹性的管理,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有效应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主动抛弃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依靠共同的信念、互动的心灵进行柔性管理,给员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气氛,给他们更多的授权,让他们成为工作的主人,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欲,使潜能和天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 企业与人才同成长

新经济时代的人才时刻在思考着个人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的同时,也让人才能够分享企业的成果,让人才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具体强化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金钱财富。

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培养一种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需要一种敬业、进取和宽容的合作氛围。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基础,要努力培育共同的企业文化意识,共同的企业文化意识使得企业成员对企业目标和价值有着共同的理解,共同的文化意识还使得企业的发展同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现实相吻合。这方面,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普及,明显人本有的至善感恩心、责任心、敬畏心、利他心,人我一体、家国家企不二的信念。这样,人们做事没有公私混淆,假公济私者。

五.结语

由于新经济时代的环境变化节奏越来越快,使得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在新世纪经济时代的人才不得不每时每刻都得思考着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企业要将自己以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将思路进行变通,将员工的职业规划和企业的发展形成一条统一战线,使得员工和企业共同来承担风险的同时,也让员工能够享受到企业所获得的成果。新世纪经济时代是知识的经济时代,也是知识的人力资源,更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成为其兴旺发达,保持恒久竞争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颜士梅.国外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9)

2、谢奇志,贾怀京,汪群.简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科学学研究,2000(12)

3、夏琴心,基于战略角度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中国商贸》

4、赵曙明、吴慈生、徐军. 复杂环境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选择原理和方法[J].预测,2002(5)

5、纪秀艳,侯先荣.战略人力资源的最新研究及其应用[J].人力资源开发,2003(2) 6,余凯臣,程文文,陈维正.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7、李佑颐,赵曙明,刘洪.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1(4)

8、[美]查尔斯 R·格里尔.战略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版

9、[美]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版 10,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

战略创新

姓名:孙芮青

学号:090501119

指导老师:石琳

第13篇:分析市场营销战略管理与创新

分析市场营销战略管理与创新

论文摘要:在探讨市场营销战略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管理过程,提出了市场营销观念创新的内容和策略创新的方法与措施。

论文关键词:市场营销 战略管理 策略创新 国际化

1市场营销的战略内涵

1.1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

市场营销战略,是指在确定的总体战略指引下,根据市场等环境及自身营销条件的动态变化趋势,确定目标市场,选择相应的营销策略组合,并予以有效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1.2市场营销战略的特征

1.2.1从属性。一方面,可以把市场营销战略看作是企业整个战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市场营销战略和企业的总体战略以及其他职能战略都从属于完整的企业战略体系。另一方面,市场营销战略从属于企业总体战略,即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为保证总体战略的实施而制定的关于营销活动的战略规划,市场营销战略规定的方向和内容应与总体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并有利于总体战略的实施。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应为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

1.2.2相对独立性。市场营销是一项独立性非常强的职能。工作,它直接面对外部市场环境,具有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在相对完备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企业处于何种产业之中,都拥有相对独立的营销部门,都有专门的营销人员自主地开展各项市场营销活动。

1.2.3专一性。总体战略指导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而市场营销战略只是指导企业营销及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营销活动,它对与营销没有直接联系的工作基本不具有指导作用。

1.2.4融合性。由于企业内部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制约,市场营销战略也同企业的其他战略相关并融合。这不仅体现在总体战略和经营单位战略对市场营销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中,而且体现在市场营销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之间的相互融合。

1.3市场营销战略的内容

凡是事关企业营销工作的全局性谋划都是市场营销战略的内容。不过,无论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市场营销战略,一般都要对如下问题做出回答:①企业的顾客是谁,或者说企业的市场在哪里,②企业当前的市场地位和追求的市场地位是什么,③企业的主要市场业务及增长向量是什么,④市场营销工作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不同市场业务活动间进行分配.2市场营销战略管理过程

与营销战略相关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项工作,可以统称为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如图1所示。2.1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企业营销部门需要在分析评价营销环境、自身条件和总体战略等要求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需要的市场营销战略方案。主要解决的问题有:①分析企业外部营销环境。包括企业面临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人口、技术、自然环境、产业发展、消费者需求与偏好等因素,进而识别企业的外部营销机会和威胁。②分析企业内部营销条件。包括企业营销部门的决策权限、可以调动的人财物资源、已有的营销渠道、企业现有产品与服务竞争力、其他职能部门对营销部门的支持程度等因素,进而确认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内部优势与劣势。③提出为实现营销目标可供选择的不同的市场营销战略方案。2.2市场

营销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市场营销战略实施与控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①市场营销工作年度目标的确定。企业应根据市场营销战略的要求,具体确定未来年度的营销工作计划。②市场营销政策与策略组合的选择。企业应根据营销年度计划,提出未来一年实现年度工作计划的各项活动措施。⑧市场营销资源的配置。企业应根据确定的年度目标和各项政策,对可以控制的营销资源进行分配。④各项市场营销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包括具体指挥、协调开展营销活动时出现的营销部门内部、营销部门与外部环境、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⑤市场营销战略实施效果的衡量。企业应根据计划要求,对照实际执行结果,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和任务完成的效果。⑥市场营销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偏差纠正。企业应对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进行矫正,确保营销计划的顺利执行。⑦市场营销战略的调整。在内外条件发生重要变化时,企业应适时对市场营销战略做出调整和修正。

3市场营销创新方法与措施

3.1市场营销观念创新

3.1.1服务营销。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优质服务来实现顾客的满意和忠诚,以此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获取最佳的利润和企业长远的发展。它侧重于保留与维持现有的顾客,注重长远利益,将服务作用表现出来,向顾客提供足够的承诺,与顾客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

3.1.2网络营销。所谓网络营销,是为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借助计算机网络、电视通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进行的营销活动。网络营销的基本营销目的、思想和营销工具与传统营销是一致的,它只是在实施和操作工程中借助了强大的互联网络。网络营销可利用网络开展订单收集、订货、销售、送货、结算等各环节的业务,从而能24h提供随时随地的全球性营销服务;可在网上存储大量的信息供消费者查询,传达的信息量大且精确度高;可避免推销员强势推销的干扰;可经由信息提供与互动交谈,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

3.1.3关系营销。关系营销的目的就在于同顾客结成长期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发展顾客与企业及其产品之间的连续性的交往,达到提高品牌忠诚度和巩固市场、促进销售的目的。关系营销包括3个组成部分:一是营销资料库。即确认并建立现在及潜在的顾客资料。二是传播不同的信息给不同的对象。即根据资料库所显示的顾客特征及喜好,依照其不同的需求,通过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传播渠道,来个别传播不同的信息。三是追踪产品与消费者、销售成果与成本的关系。

3.2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3.2.1产品策略创新。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其重要的标志在于它的产品能够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满足变化的市场需要。这要求企业利用互联网、数据库这些新型手段更加广泛深入地收集有关消费者的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在产品开发中把顾客新的多样化需求考虑进去。尤其是在新产品“概念形成”阶段,企业营销部门应;隹确把握市场脉搏,为技术部门清晰地描述新产品的概念。而且,两个部门要相互渗透,相互参加对方的部门会议,在需要的时候组成跨部门的新产品开发小组。

3.2.2价格策略创新。价格作为市场营销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其变化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生产经营者盈利目标的实现。特别是随着现代市场营销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产品的价格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科学而艺术地进行产品的价格决策既有利于吸引和保持顾客,扩大市场份额,又能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为此,产品价格的制定要考虑到产品成本的补偿和企业利润的获取,又要考虑到消费者所付出成本。这一成本既包括购买成本又包括使用成本,以及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3.2.3渠道策略创新。销售渠道是企业产品实现其价值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合理制定销

售路线,选择、配置中间商和有效地安排产品的运输与储存,将使用的产品适时、适地、经济方便地提供给顾客,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前提下,加速产品的流通和资金的周转,提高企业市场营销的经济效果。

随着消费者收入日趋分层化、需求日趋个性化,企业以往的单一渠道已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营销渠道思维和模式,建立复合式销售渠道结构,针对不同的市场形态安排不同的渠道模式。

3.2.4促销策略创新。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消费者购买行为日趋理性,运用传统的促销策略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想在这个姹紫嫣红、干奇百怪的促销大潮中异军突起,企业促销需要大打消费者的心理牌。为此,企业在促销中不仅要让消费者得到实际利益,更要让其感觉到心理利益。现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性价比,而又习惯通过价格反推产品质量。因此,仅仅是单纯地降价,往往会带来消费者对产品品质成本的怀疑,破坏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质和价格地位。而企业如果在促销中采用附赠品、捆绑销售等策略,便可弱化价格降低的印象,使消费者认为产品价格没有下调,产品品质和成本并未下降,同时又获取了额外的利益,从而使消费者得到“心理利益”满足。

此外,为更好地保住老客户,并鼓励新客户向老客户转变,稳定和扩大企业的客户群,促销还要满足顾客的“独占心理”。“独占”是指消费者本能地希望促销是自己或者少数人独占的利益。正如,如果只有一个人获得一万元,他会比每个人都获得十万元要高兴得多。为顺应这种心理,企业应首先为促销设定一些“苛刻”条件,提升促销的“身价”,同时促销期不易太长,但需要让消费者看到更多的利益,促销方法要多样并经常更换。更多经济管理论文就在学术论文网

第14篇:公益营销基于战略的营销创新

B2B99.Com收集整理

公益营销:基于战略的营销创新

以前在和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讨论企业公益行为时,他曾表达了自己的顾虑:“我感觉企业的捐赠就应该是真金白银的,倘若给公益增加商业色彩,就变味了。”

王总的顾虑说明了公益营销在中国遭遇了传统文化的冲突,同时也说明了公益营销在本土企业界和理论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公益慈善,正在成为时尚

2006年12月26日,中国贸易报旗下的《公益慈善周刊》创刊了,创刊词指出:慈善理念的重建使各种公益活动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公益慈善周刊》的创办也得到了公益组织、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过去的2006年,是公益慈善呼声极高的一年,继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宣布“捐出一个巴菲特”后,巴菲特也宣布将捐赠高达85%的财富交由盖茨基金会管理。随后,华人首富李嘉诚宣布以“第三个儿子”的名义将捐出1/3的财产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华人巨星成龙也表示也捐出家产一半用于慈善事业。年终由李亚鹏和王菲夫妇举办的嫣然基金慈善晚宴共筹得800多万元善款,为热闹的2006年的慈善公益概念画上了完美句号。

综合来看,公益热闹的背后实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公益行为的需求。我国正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根据国际经验,这时也正是公益行为伴随GDP的增长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目前,政府主导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主题也正深刻有力的推动着了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公益中国”组委会秘书长鲍铁羽先生就提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就是要关注弱势群体,让大家都知道中国还有更大部分的人是穷人和需要帮助的人,这更需要政府对公益或慈善事业在政策上的支持与明晰,加上媒体的广泛传播,学者的警醒,富人的觉悟,各界的溶入和参与,公益事业才能做好。”公益事业也因此得到了商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公益营销实现多方共赢

中国传统观念中有做好事不留名的现象。正如前文提到的万达集团王健林董事长的顾虑,但实际上,王总不久前也表示了新的看法:“我以前并不认同公益营销,但是今天决定改变我的看法。事实上,这个社会可能还处于缺乏公益营销的阶段,假使公益营销多起来后,公益事业就更加发达了。”

公益营销的本质在于企业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借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销消费者,使其对企业的产品产生偏好,在做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该企业的产品的一种营销行为。企业组织的公益营销行为中为了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往往还借助于相关的公益组织来实施公益计划,通过资源整合来实现最佳的公益传播效果。实现企业、社会公众和公益组织等多方共赢的目标。

企业在选择公益组织合作伙伴时,必须有限考虑产品与公益项目的契合,比如,柯达公司曾投资200多万元,改造设计中国张家界的三大景区,并对包括路线名称标志牌、景点与推荐摄影牌、珍贵物种介绍牌、环保公益牌等300多个设施牌进行改造,设施全部取材于自然原料,与自然生态环境融为遗体,体现出了柯达的环保意识。每个路牌的柯达标志与路牌颜色相一致,并不显得突兀、刺眼。在景区资源开发方面,柯达在每个主要景点都推荐一块摄影景点石,突出张家界独具特色美景,激发游客的拍摄激情,带动游客的摄影消费,

WWW.B2B98.COM

通过细致入微的公益建设,在消费者心目中提升了品牌认知,拉动了产品营销,堪称实现多方共赢的公益营销经典。 公益营销是企业战略

在本土化和跨国巨头的公益营销行为印象中,我们往往感到外资跨国巨头捐献的项目多,公益事业贡献大。实际上,这里有个认识的误区,最新一份由国家民政部担任指导单位的“2006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中,世纪金源集团董事长黄如论以16270.95万元的捐献名列第一。在另一份“2006跨国公司在华捐献排行榜”中排名前三位的索尼(中国)、飞利蒲电子和星巴客咖啡的捐献加在一起也不到1.4亿元,而整个榜单中的42家跨国公司在华捐赠总额合计也不过4.2亿元。从统计结果可看出,本土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才是中国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

统计和认识上的巨大反差恰好说明了中国的企业公益营销战略的缺失。外资跨国企业在其成熟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下,捐赠的数额往往取决于其整体战略,同时企业的公益行为往往还伴随着深刻的时常背景认识,在公益行为的前、中、后各个阶段实施全方位的公关宣传策略,依赖于一套完整系统和理性的公益营销体系,企业往往用10万元的投入公益、100万元投入后期公关和宣传、最后获得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奥迪汽车高级经济于小云就曾想笔者解释:“慈善不仅仅是捐钱,更重要的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个梦想。”

公益营销是跨国企业里常规行为,往往每年将固定比例的销售拨给负责企业公益的公益事业部。公益事业部在考察项目时根据企业当年的产品和市场营销战略来选择申请的公益项目。公益项目的遴选还要切合企业的品牌战略来考虑是否企业文化和企业认同的价值观。并尽可能的将公益项目同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比如最近反复报道的比尔·盖茨和中国女教师共渡圣诞,就是其“潜力无限”和“携手助学”项目的延伸部分,这与微软产品挖掘潜在市场的公司战略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看起来不象营销而已。盖茨在印度的巨额捐赠同样隐藏着深刻的市场动机,良好的社会反响使印度民众和印度政府对微软感恩戴德,借助于良好的民主传统和IT产业基础,使得印度作为微软政府采购市场和构建上下游产业链基地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盖茨通过公益慈善行为为其谋求更多的市场份额,公益慈善行为背后大有学问。

中国企业的公益慈善行为目前主要集中于赈灾、教育和扶贫等项目,往往没有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且受到中国传统的好事不留名等观念的禁锢等。使得中国的公益营销发展严重滞后,也与中国本土企业承担的公益责任不对称。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政府的倡导,公益事业将会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日常行为,广大企业成立公益慈善部门实施公益营销战略将成为营销创新和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的必然选择。企业的公益营销除了要考察项目外,还必须充分考察公益项目的人文因素,结合政府主导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主题,通过多方资源整合来赢得企业营销的乘法效应。

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随着公益慈善行为的继续发展,本土企业将赢得公益营销将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内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营销创新来实现提升品牌和市场拓展的绝好机会。长远来看,公益营销将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营销工具,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的重要手段。 公益营销:基于战略的营销创新

以前在和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讨论企业公益行为时,他曾表达了自己的顾虑:“我感觉企业的捐赠就应该是真金白银的,倘若给公益增加商业色

WWW.B2B98.COM

彩,就变味了。”

王总的顾虑说明了公益营销在中国遭遇了传统文化的冲突,同时也说明了公益营销在本土企业界和理论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公益慈善,正在成为时尚

2006年12月26日,中国贸易报旗下的《公益慈善周刊》创刊了,创刊词指出:慈善理念的重建使各种公益活动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公益慈善周刊》的创办也得到了公益组织、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过去的2006年,是公益慈善呼声极高的一年,继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宣布“捐出一个巴菲特”后,巴菲特也宣布将捐赠高达85%的财富交由盖茨基金会管理。随后,华人首富李嘉诚宣布以“第三个儿子”的名义将捐出1/3的财产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华人巨星成龙也表示也捐出家产一半用于慈善事业。年终由李亚鹏和王菲夫妇举办的嫣然基金慈善晚宴共筹得800多万元善款,为热闹的2006年的慈善公益概念画上了完美句号。

综合来看,公益热闹的背后实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公益行为的需求。我国正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根据国际经验,这时也正是公益行为伴随GDP的增长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目前,政府主导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主题也正深刻有力的推动着了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公益中国”组委会秘书长鲍铁羽先生就提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就是要关注弱势群体,让大家都知道中国还有更大部分的人是穷人和需要帮助的人,这更需要政府对公益或慈善事业在政策上的支持与明晰,加上媒体的广泛传播,学者的警醒,富人的觉悟,各界的溶入和参与,公益事业才能做好。”公益事业也因此得到了商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公益营销实现多方共赢

中国传统观念中有做好事不留名的现象。正如前文提到的万达集团王健林董事长的顾虑,但实际上,王总不久前也表示了新的看法:“我以前并不认同公益营销,但是今天决定改变我的看法。事实上,这个社会可能还处于缺乏公益营销的阶段,假使公益营销多起来后,公益事业就更加发达了。”

公益营销的本质在于企业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借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销消费者,使其对企业的产品产生偏好,在做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该企业的产品的一种营销行为。企业组织的公益营销行为中为了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往往还借助于相关的公益组织来实施公益计划,通过资源整合来实现最佳的公益传播效果。实现企业、社会公众和公益组织等多方共赢的目标。

企业在选择公益组织合作伙伴时,必须有限考虑产品与公益项目的契合,比如,柯达公司曾投资200多万元,改造设计中国张家界的三大景区,并对包括路线名称标志牌、景点与推荐摄影牌、珍贵物种介绍牌、环保公益牌等300多个设施牌进行改造,设施全部取材于自然原料,与自然生态环境融为遗体,体现出了柯达的环保意识。每个路牌的柯达标志与路牌颜色相一致,并不显得突兀、刺眼。在景区资源开发方面,柯达在每个主要景点都推荐一块摄影景点石,突出张家界独具特色美景,激发游客的拍摄激情,带动游客的摄影消费,通过细致入微的公益建设,在消费者心目中提升了品牌认知,拉动了产品营销,堪称实现多方共赢的公益营销经典。 公益营销是企业战略

在本土化和跨国巨头的公益营销行为印象中,我们往往感到外资跨国巨头捐献

WWW.B2B98.COM

的项目多,公益事业贡献大。实际上,这里有个认识的误区,最新一份由国家民政部担任指导单位的“2006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中,世纪金源集团董事长黄如论以16270.95万元的捐献名列第一。在另一份“2006跨国公司在华捐献排行榜”中排名前三位的索尼(中国)、飞利蒲电子和星巴客咖啡的捐献加在一起也不到1.4亿元,而整个榜单中的42家跨国公司在华捐赠总额合计也不过4.2亿元。从统计结果可看出,本土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才是中国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

统计和认识上的巨大反差恰好说明了中国的企业公益营销战略的缺失。外资跨国企业在其成熟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下,捐赠的数额往往取决于其整体战略,同时企业的公益行为往往还伴随着深刻的时常背景认识,在公益行为的前、中、后各个阶段实施全方位的公关宣传策略,依赖于一套完整系统和理性的公益营销体系,企业往往用10万元的投入公益、100万元投入后期公关和宣传、最后获得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奥迪汽车高级经济于小云就曾想笔者解释:“慈善不仅仅是捐钱,更重要的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个梦想。”

公益营销是跨国企业里常规行为,往往每年将固定比例的销售拨给负责企业公益的公益事业部。公益事业部在考察项目时根据企业当年的产品和市场营销战略来选择申请的公益项目。公益项目的遴选还要切合企业的品牌战略来考虑是否企业文化和企业认同的价值观。并尽可能的将公益项目同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比如最近反复报道的比尔·盖茨和中国女教师共渡圣诞,就是其“潜力无限”和“携手助学”项目的延伸部分,这与微软产品挖掘潜在市场的公司战略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看起来不象营销而已。盖茨在印度的巨额捐赠同样隐藏着深刻的市场动机,良好的社会反响使印度民众和印度政府对微软感恩戴德,借助于良好的民主传统和IT产业基础,使得印度作为微软政府采购市场和构建上下游产业链基地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盖茨通过公益慈善行为为其谋求更多的市场份额,公益慈善行为背后大有学问。

中国企业的公益慈善行为目前主要集中于赈灾、教育和扶贫等项目,往往没有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且受到中国传统的好事不留名等观念的禁锢等。使得中国的公益营销发展严重滞后,也与中国本土企业承担的公益责任不对称。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政府的倡导,公益事业将会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日常行为,广大企业成立公益慈善部门实施公益营销战略将成为营销创新和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的必然选择。企业的公益营销除了要考察项目外,还必须充分考察公益项目的人文因素,结合政府主导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主题,通过多方资源整合来赢得企业营销的乘法效应。

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随着公益慈善行为的继续发展,本土企业将赢得公益营销将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内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营销创新来实现提升品牌和市场拓展的绝好机会。长远来看,公益营销将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营销工具,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的重要手段

WWW.B2B98.COM

第15篇: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发言材料

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交流发言材料

(2015年8月12日)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国家战略和布局上落棋下子,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向未来、关系全局的大棋局。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国家提出建设丝绸治理经济带,也需要创新驱动。从地图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部分地区,连接亚洲和欧洲两大经济圈,该区域包含50多个国家,人口总计36.3亿,占全球人口总量的51.4%。2013年GDP总计19.7万亿美元,与中国的贸易额为5138.3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4%,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

由于丝路沿途各国国情、自然地理条件、发展阶段和科技水平差异较大,特别是大部分国家地处内陆,存在干旱荒漠化等生态脆弱问题较严重,生产力发展落后,经济总量小,区域性贫困

- 1的特点,政府要拿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器量,三顾茅庐、赤脚迎人的热情,当好人才创新创业的“服务员”。

驱动创新,核心在党,关键在人。新常态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推动创新的第一资源。要把人才工作摆到事关事业成败的突出位置来谋划、来推进、来落实,用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这关键一招,做好人才服务这篇大文章,让人才“领舞”创新、“领军”创业,真正使创新驱动成为破解制约发展的“金钥匙”。

- 3 -

第16篇:企业营销战略发展及其营销观念创新

企业营销战略发展及其营销观念创新

前言: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与营销观念的创新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影响因素,是保

证企业长久、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本文在分析市场战略发展与营销观念创新

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谋划是战略发展与观念创新的前提,理念是根本,管理是保证。

企业要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必须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经营管理

问题,必须在目标、资源和市场机会三者之间找到最佳的配合方式,从而赢得有利的市

场地位。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会进入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瓶颈期。前有行业巨头打压

后有后起之秀追赶,正是一个企业进行战略调整的关键时刻。企业自身情况变了,企业

环境变了,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应该变化。如果固守创业伊始的经营思路,来从事企业发

展到一定规模时期的经营,企业早晚会进退维谷,陷人困境。

一,营销战略的形成

1、预见性

2、应变性

3、可能性

4、创造性

二,营销观念的创新

1、大市场营销

2、关系营销

3、服务营销

4.、绿色营销

5、文化营销

三,企业营销战略和观念创新的关系

(期间顾客的满意度,保障顾客的消费者权益也概括其中一点)

用“达芬奇家具的事件”来反衬出营销中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虽然说他是欺

骗了顾客,但是他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是值得借鉴的

结论。。。。。。战略发展与观念创新的完美搭配是营销成功的关键。

第17篇:创新驱动战略学习研讨交流材料

创新驱动战略学习研讨交流材料

4月28日,局组织召开学习研讨会,专题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文件,个人心得体会如下:

一、再认识、再提高

这个《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全面、系统、顶层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意见》针对当前创新驱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了很好的回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个人认为《意见》重点突出了“四个方面”。

(一)突出让市场成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主要手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此《意见》提出,要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竞争类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方向、技术路线和要素配置模式由企业依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针对政府性科研经费“扶强不扶弱”、中小微企业立项难等问题,《意见》提出,要坚持结构性减税方向,逐步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方式转变为以普惠性财税政策为主。

(二)突出政府要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意见》指出,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增强各类主体创新动力的关键,在于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这里面,政府责无旁贷,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驱动创新的重要力量。政府要通过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加强监管,加快制定公共政策、搭建公共平台、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生态环境。

(三)突出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意见》总体思路的四个原则之一,就是强调“坚持人才为先”。《意见》提出“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强化激励机制,给予科技人员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创新作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四)突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意见》围绕科技创新的若干关键环节,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比如:促进成果转化方面,要求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对科技成果在境内的使用、处置不再审批或备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

二、找问题、找对策

对照《意见》精神,我感到,我市目前的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和实践,符合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符合经济新常态下的新要求。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比如科技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问题、创新委员会的设置和职能问题、科技资金统筹预算问题等等,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统一思想和认识。

三、抓重点、抓落实

我们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认真贯彻《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推动科技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抓重点、抓落实,一是抓环境建设,即资本、人才、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等科技创新环境;二是抓产业建设,抓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产品备案等工作。即做到四个“更加注重”:

(一)更加注重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一是大力发展各类“众创空间”。加快搭建政府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各类新型科技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更好的创业辅导和服务。抓住“互联网+”和“两化深度融合”等重大机遇,推动创业服务新业态快速发展。大力推广应用“创新券”,推动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大众创新创业。二是完善落实鼓励创新的政策。加强对科技创新法规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辅导,落实好研发费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科技成果处置收益等政策举措,真正使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发挥效用。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大力推进科技云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依法行政,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二)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一是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化导向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吸引科技创新人才。二是探索科技成果商品化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完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三是强化金融支持创新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面向科技企业的信贷产品和服务,设立科技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或组织,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科技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三)更加注重激发人才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一是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围绕我市急需的各类人才,大力组织实施各类人才计划,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推进国际科技合作,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二是加大对青年人才支持力度。注重将各类创新政策向青年人才倾斜,完善创业导师服务体系,鼓励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实现创新创业。三是完善人才激励制度。以国家修订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为契机,完善技术成果“人本为主”的分配制度,支持科技人员转化职务创新成果,建立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

(四)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的统筹协调。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试点。加强与国家层面改革的接轨,争创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做好科技“十三五”规划。二是推进全面改革和重点突破。在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抓住几个关键环节,比如在加快完善科技计划体系、财政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科技项目的评审制度、科技资源竞争性分配机制、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机制等方面,加以改革突破。三是统筹科技创新和全面创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按照“互联网+”的思路,大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加强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

第18篇: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研讨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研讨交流活动

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近期根据县上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研讨交流活动的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关讲话和文件,下面我就结合学习情况,简要谈谈个人心得体会。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活动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2年底召开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就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

二、结合活动,创新工作方式

通过学习深感解放思想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在我县环保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环保发展的新的实践活动和重要体现;是全面完成省、市局环保工作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的思想保证;是完成好我县环保工作的行动指导。当前社会公众对环保更为关注,对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使得环保部门正面临并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是以往任何时期都不曾有过, 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由此可以看出,解放思想,提升环保能力,是加快环保发展,更好完成环保工作,为县委、县政府提供环保保障的必然要求。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摒弃就环保搞环保的思想,牢固确立为落实科学发展提供环保保障这个“纲”。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思想得到解放,心灵得到深化,见识有了增长,能力有了提高,对我的帮助很大,这将更加激励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地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恪尽职守为环保事业奉献自己一切。

第19篇:中铝微利时代的创新战略

中铝:微利时代的创新战略

文/本刊记者

朱娅琼

一季度亏损近19亿,增持力拓失败,接踵而来的利空事件令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颇有些尴尬。这家全球第

三、中国第一的电解铝生产商,在其实现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战略目标的征途上,突遇寒流。更为不妙的是,世界铝业的严冬已然到来,金融危机下铝业高利润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的微利时代中铝该如何自处?

好在中铝早已做好了自力更生的准备,多年苦练的自主创新本领,让中铝有底气从容应对微利时代更为残酷的竞争。

2009年6月1日,中铝副总经理敖宏对《中国投资》表示,至今仍让世界众多跨国铝业公司和专业科研机构无法破解的“新型结构铝电解槽技术难题”,已被中铝成功破解。此举将促使中铝的电解铝生产成本大幅降低5%左右,每年公司效益将增加26亿元左右,从而为公司战略调整铺平道路。

敖宏告诉记者:“未来很长时间内电解铝市场会呈现供过于求的格局,在这种微利时代,中铝将准备过2-3年的苦日子。为此,中铝今后在铝板块的发展重点将是调整优化,节能增效,以科技创新促科学发展,着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攻克世界铝业节能难题

今年5月底,中国工程院张国成、邱定蕃等院士、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钮因健以及我国铝工业著名专家姚世焕,怀着极其激动而忐忑的心情来到中铝。他们将对中铝新研发的“新型结构铝电解槽技术”进行现场鉴定。多年来,该技术一直被世界铝工业技术界公认为前沿的重大铝电解节能技术。如若成功,中国将在铝电解节能技术方面领先世界。

经过现场鉴定,院士和专家们认为:该技术是支撑我国铝工业科学发展的革命性重大关键技术,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节能铝电解技术,整体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对实现我国乃至世界铝工业的节能减排有重大意义。

参与此项技术研发的中铝首席工程师刘风琴告诉记者:“为攻克这项技术,中铝组建了一支研发、设计、生产科技精英通力合作的强大研发团队,由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中铝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攻关了6年,可谓集全公司之力。我们从实验室试验做起,完成了4000A新型结构电解槽扩大试验和160kA工业试验,先后攻克了阴极的制备,电解槽结构设计、在线控制和运行工艺,最终在世界上首次开发成功160kA级新型结构电解槽”。

刘风琴眉宇间难掩兴奋之色:“这种电解槽可成功实现铝液的流动及汇集。新型结构槽阴极表面实现了零铝水平高效率运行,大幅度降低了极距和槽电压,其电解过程受磁场影响较小,降低了电解槽磁场设计难度”。

最为关键的是,“新型结构铝电解槽技术可以将铝电解过程的电能利用率提高5%-7%,直流电耗低于12000千瓦时,吨铝节电1300千瓦时以上”,敖宏告诉《中国投资》,“若全面推广应用,中铝年节电量可达52亿千瓦时,全国铝电解工业每年可节电175亿千瓦时,节能效益十分显著”。

记者了解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2008年中国电解铝产量达到135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而中铝的电解铝产量达到400万吨。由于电力成本占了中国电解铝生产成本的一半左右,高昂的电价削弱了中国电解铝生产商的竞争力。

敖宏表示,目前国内吨电解铝耗电平均高达13500千瓦时以上,按照国内平均0.5元/千瓦时测算,中铝每年仅此一项就可以增加26亿元左右的利润,而按照当前电解铝13000元/吨的生产成本,此项技术将使成本降低5%左右。

此外,新型结构电解槽还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敖宏说:“该技术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阳极效应,基本不排放强温室气体多氟化碳。如果全面推广应用该技术,中铝公司可实现年减排等效温室气体400万吨,全国铝电解工业年减排等效温室气体可达1300万吨以上”。

值得强调的是,该技术具有普适性,推广起来并无难度。刘风琴告诉《中国投资》,这项技术只要在旧有的设备上进行改造即可,每台电解槽只需要耗费2万元左右的成本,而且投入的成本将很快收回,“与新技术带来的效益相比,技术改造成本显得非常低”。

目前,中铝正在不同级别的电解槽上对该技术进行全面实验。她预计,明年上半年全面实验将结束,然后将制订技术推广的时间表,争取一到两年内全面推广应用该技术。

敖宏表示,在微利时代,世界电解铝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中铝将通过开发和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结构铝电解槽技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自主创新成果斐然

事实上,“新型结构铝电解槽技术”只是中铝公司成功破解的又一世界难题。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中铝一直积极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取得了显著的科技创新成效。

敖宏对《中国投资》表示:“我们在实践中深刻领会到,科技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铝在这一块从不吝啬资金投入。”他告诉记者,在“十一五”以来的3年间,中铝共计投入研发资金70多亿元,取得科技成果近300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其专利累计申请件数位居国内企业前10名,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记者了解到:2008年,中铝中州分公司承担的“选矿拜尔法生产氧化铝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获得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10年成就奖”。这个奖项是为近10年来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且成效突出的产业化项目而颁发的专项奖。

这项中铝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选矿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技术”,为占我国铝土矿资源总量80%的中低品位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找到了一条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新型工艺路线。与传统的联合法相比建设投资节省15%—20%,生产成本约降低10%,生产能耗降低约50%,成为我国氧化铝工业未来发展改变资源状况、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保证我国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

“国家发展改革委给予了这项技术很高的评价,并大力支持了其产业化”,刘风琴说:“国家的支持,让我们有了更强劲的创新动力”。

除了“选矿拜耳法”,中铝在氧化铝工艺其他技术方面同样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成功开发和应用了“石灰拜耳法、强化烧结法、降膜蒸发、常压脱硅、硅渣直接处理技术”等新工艺、新技术,大大降低了氧化铝生产的能源消耗,提升了中国氧化铝工业的竞争力。

刘风琴告诉记者:“目前,中铝已经逐步形成了从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到铜、稀有稀土的一系列具有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有生产技术,并通过制、修订标准逐步形成了中铝的品牌。应该说,很多科技成果及时解决了制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搭建一个有效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一个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为有效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条件,是中铝取得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的重要因素”,敖宏认为,“中铝集团相对庞大,各地分公司、子公司很多,因此科研资源一定要进行整合,才能发挥整体优势,全面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实际上,中铝已经先后建立了中国铝业联合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产学研科技创新联合体、中—澳国际轻合金研发中心3个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开展重大基础性和前瞻性技术的研究。

敖宏告诉记者:目前,中铝以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为主体建设的研发中心,正逐步通过全公司科技资源的优化整合,承担起公司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关键技术的创新任务。我们制定并实施了重点试验室建设方案,推进关键科技专项、关键技术专项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并依托重点工程推进科技研发项目的产业化。

2009年5月2日,国家下拨了第一批总投资近75亿元的两年期贴息贷款给41个有色金属技改项目,其中中铝有3个项目位列其内。记者了解到,目前中铝已经开展了氧化铝、电解铝和铝用碳素等专业领域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除“新型结构铝电解槽技术”外,中铝手中还握有多项有色金属冶炼的通用技术,而这些技术都有望得到国家在技改推广方面的支持。

“中铝要继续以技术创新带动新产品开发,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跨越,今后我们新产品研发要朝高性能、高精度和填补国内空白的方向不断发展”,敖宏强调,“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保持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20篇:战略管理创新与执行(78讲)

第7讲 企业战略实施

(一)

【本讲重点】

1.战略与执行力

2.执行力与管理者角色定位

战略实施

1.运营模式

战略实施首先应该有一个商业计划。商业计划具体地描述了企业的目标、市场的情况、产品的地位、企业所需要的资源,以及企业计划的完成时间,还包括一些利润目标。

第二步要实现商业计划中的内容,接着要制定战术执行方案,以便将商业计划落到实处, 最后一个环节是对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估、不断地反馈,使计划与实际情况相符并得以实现。

图5-1 实施战略模式图

2.行动方案

战略的执行需要制定相应的战术执行方案,即对战略如何实施的具体安排。战术执行方案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业务单位。针对各业务单位的具体情况,执行方案要对业绩的目标、考核、资源需求、资金需求、方法流程、执行的时间限制,以及具体的负责人及他们的责权利的分配等作出符合实际的规定,其中分析成功的要素尤为重要。在考核的时候要重点抓住核心指标(KPI)。

在分解到业务单位之后,要提交一份最后的成果,即战略和战术执行报告陈述。提交报告之后,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执行,即跟踪服务。跟踪服务的任务是发现目标与目的是不是按计划完成,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估、反馈改进。

图5-2 战术执行方案的内容

战略与执行力

【自检】

您对图5-3中的统计数字有何感想?请思考并回答下图中的问题。

图5-3 企业可持续发展数据统计

见参考答案5-1

【案例】

王府井百货的启示

王府井百货大楼,曾经是北京最大的百货大楼。王府井原来的目标是做中国第一店。王府井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为了实现第一的目标,1996年它请了麦肯锡做咨询,麦肯锡给设计了一个连锁经营的方案。同年它又请安达信开发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1997年又请了一家广告公司,给它做市场营销和广告总体策划。但是,这一切都仅仅落在纸上,没有落到实处。而后,它又花了500万请麦肯锡做战略规划,但是最后仍然没有最终贯彻下去。说与做的背离,使得王府井集团失去了在市场上重塑第一店的机会。所以,除了决策层要不断善于捕捉发展机遇外,还需要好的战略、好的班子、好的品牌、好的管理、好的服务,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实施这一战略的执行力。一个好的“执行部门”能够弥补“策划部门”的不足,而一个再完美的“策划部门”也会死在滞后的“执行部门”手中,因而,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执行力核心流程

有的人把执行力分成人员、战略与运营,把人员放在了第一位,认为提高执行力的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实际上,三者中首先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战略,即明确奋斗的目标,也就是行动的方向。然后才是人的问题,最后才解决运营问题。现在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目标的明确,以及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人才储备。

图5-4 执行力的三个流程

执行力组织特征

有一个好的执行力是每个企业所期盼的,下面几个特征是拥有强执行力组织的几个特征,企业应该努力培育这几个特征。

1.拥有执行力文化

文化是一种软的约束力。它是对员工行为的总结,是企业的一种价值观和信念,所以对员工的行为以及思想影响很大。因此,如果拥有了执行力文化,员工就会表现出强的执行能力。

2.薪酬设计更多地与业绩联系 人在更大程度上是经济人,更多的劳动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强的执行力往往与好的业绩相联系。所以,如果将企业的薪酬设计更多地与业绩相联系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3.战略、人员、运营三个核心流程紧密联结

战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人员是战略的执行者,运营调整着战略落实的流程。三者紧密联结,人员明确战略,在战略的指导下行动,运营根据战略需要设计并考虑到了人员的具体情况,这时候企业的执行力无疑将得到提高。

4.领导者都能够亲力亲为

领导是企业的掌舵者,是企业最高权威拥有者,也是公众化的人物。领导者能够以身作则一方面给员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为员工树立了榜样,同时还有利于培育企业执行力文化,这些都将提升企业的执行力。

5.对执行方案能够跟踪、反馈、评估、总结、改进 由于环境的变化性以及问题的复杂性,制定出的方案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对执行方案进行跟踪、反馈、评估、总结、改进,有利于保证及时发现方案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地改进,以提高方案的可执行性。

执行力与管理者角色定位

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的具体落实者,因此,管理者对于执行的认识以及自己角色的定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执行力。提高企业的执行力,管理者角色定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当的执行力

管理者需要一手抓策略一手抓执行力 管理者是策略执行最重要的主体 管理者必须重视培养部属的执行力 管理者应致力于营造执行力文化

第8讲 企业战略实施

(二)

【本讲重点】

1.企业如何培养执行力 2.企业转型概述

企业如何培养执行力

1.执行力差的企业特征

如好的执行力组织拥有几个特征一样,执行力差的企业也有几个特征,企业可以根据这几个特征进行自我诊断。

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职责不清的管理层次、不稳定的管理机制 管理者的观念、心态素质较差,参差不齐。 管理没有“落到地上”

执行过程中流程不合理,作业过程中缺少良好方法 企业文化没有凝聚力 管理者没有常抓不懈

管理者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管理体制: 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繁琐不利于执行

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

培训中的浪费:讲解、示范、演练、巩固

【案例】

安然的错误考核

安然为了保证员工不断进步,采用了一套绩效评估程序:对同层次的员工进行横向比较,按绩效将员工分为5个等级,这些级别将决定员工的奖金和命运。结果培育个体重于团队的企业文化,影响了企业的经营。

2.企业执行力的培养

战略的成功遵循“2+6+2”理论,即60%靠执行,20%靠比较好的科学的战略,20%靠运气。因此,培养执行力对于企业十分的关键。培养执行力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管理团队

执行力的培养首先应该培养一个有效的管理团队,营造“团队协作”的整体氛围。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要强调“三办事”原则: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执行程序的人要对“事”负责,而不是对“人”负责,淡化个人的作用,强调遵守同一条规则,直接完成工作的终端。

在团队中,核心人物尤为重要,其本人不要打破已制定的规则和程序,更不能违反客观规律。核心人物要对四种人加以辨别和改造,并明确相应的界限:“老人”与“能人”的界限、“老好人”与“管理者”的界限、“殷勤”与“效益”的界限、“言词”与“为人”的界限。要调动各自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

领导以身作则

领导是企业的掌舵者,因此对于提升企业执行力意义重大。 ① 1+1<1,

领导做事要坚持对事不对人。

② 1+1>1,要努力做到“三心合一”,即:普通员工的责任心、中层员工的上进心、高层员工的事业心。

③ 要注意克服“老板英雄主义”的滋生。 ④ 努力制止“危险文化”的滋生、发展。

【案例】

高员工流动率的背后

福建有一家著名的的跨国公司,待遇非常好但人员流动每年都在40%以上,原因何在?很好的一个公司,分给员工股票,但为什么人员流动这么频繁?因为这个公司(中国)直接受亚洲总部垂直领导,所有的核心中高层职务基本上都被外籍人士担任。所以员工,特别是中层经理级的,工作几年以后,升迁希望渺茫。虽然很不愿意离开这么好的公司,但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发展需要,他们还是走了。从这里可以看到,人员的挽留仅仅靠待遇是不行的,要注意员工递进式的心理需求变化,满足员工层次不断上升的需求。

明确管理层的责、权、利

管理层是战略方案的具体执行者,他的培育对于提升执行力也非常重要。培育管理层应该做到: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应拥有权力、利益,应与其相承担的责任密切相关;管理层成员应该多与群体融合,明确分工合作,共担风险和责任,形成坚韧不拔的团队。

【案例】

领导的魅力

西安某制药公司是中国跨国公司中惟一一个由于业绩优秀连续三年被评为几个第一的跨国企业。中国公司有一任老板毕业哈佛,崇拜毛泽东,来到中国后生活艰苦朴素,在北京的很多年都坐的是吉普车。公司很有钱,但从不浪费一分钱。培训费用从不吝惜,但办公家具用了十几年仍然舍不得更新,办公室电话也是现代少见老式电话。他很注意时间管理,约见下属都安排在上班之前,年复一年,持之以恒。他以身作则,用行动影响员工,潜移默化的把公司的目标、理念、文化、制度贯彻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管理机制

中国人重情理,但情理往往影响企业的执行力,所以企业要设计好管理机制。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①“制度管理”:将管理职能化、制度化; ②“量化管理”:避免“大道无术”;

③“理情管理”,利益文化: 避免情前理后; ④ 明确管理者的责、权、利,避免“多头领导”;

⑤ 企业社会化:企业社会化指的是企业不仅仅是领导的企业,更是员工的企业、社会的企业。企业社会化告诉我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经济利益,也要考虑社会利益,注意社会责任的承担。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名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影响力,进而提高企业影响消费者的执行力。

【自检】

描述一下执行力的流程,并说明流程中三个元素的关系。执行力的判断对于企业执行力的培养十分关键,请说明如何判断组织执行力的强弱。

见参考答案5-

2【本讲小结】

本讲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企业战略的实施以及执行力的培养。战略实施有一定的模式,需要制定行动方案。执行力的强弱对于企业战略的实施非常重要。

执行力有一定的流程,具有较强执行力的组织一般具有五个特征,而执行力弱的组织也有一些特征。执行力的培养,管理人员有很大的作用,它需要从四个方面努力:管理团队、管理层、领导、管理机制。魅力管理也是一种执行力,重在以身作则,以心感人,智慧管理,激励执行。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略创新范文
《战略创新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