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2: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中国现代文学(含作品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主干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位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字、人文教育、文秘等专业的主干课程。

(二)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全面系统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培养学生认识文学现象和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

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及时吸取当前学术界的前沿成果,使授课有重点、有针对性,并带有一定的学术前沿性。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为学生毕业论文和专业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新的文学史观、文学观系统梳理中国文学1917年至1949年的流变史,深入阐释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具体分为上编(1917-1927)、中编(1927-1937)和下编(1938-1949)两部分,重点评述分析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家作品,重新检视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重评三个年代的文学。注重从文学本体出发,注重反映不同学术观点的论争,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有益于开拓视野,启迪思维。

(五)课程学时学分

教学总学时为60,学分为3,课程训练学时为10,观看录像片为10学时。 (六)教学手段和方法

1.讲授法。这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2.观摩录相。主要是观看名家名片;

3.讨论。可结合当代文坛发展的态势,组织有关作家作品问题的专题讨论。

1 每期可举行3-4次。

4.部分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对学生进行研究训练。 5.进行多媒体教学,争取多媒体教学率达40%-50%。

6.改革单一的闭卷考试模式,实现考试的多样化,将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

(六)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1.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谢昭新、吴尚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书目: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刘勇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刘增杰等著《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谢昭新著《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温儒敏编著《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二、教学大纲

绪论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概况、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注重整体把握,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对该课程的性质、研究范围以及这门课的讲授计划,有大致的了解。

一、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性质——对现代性的追求

四、对现代文学现代性内涵的理解

五、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六、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

七、中国现代文学的缺陷及不足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共21学时)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背景与动因以及这场革新运动的意义,对于新文学如何受外来文学思潮的影响,各种文学社团的兴起如何推进了新文学创作和理论建设,也应有较系统的了解。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过程 第三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四节 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 第五节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第六节 20年代的文学论争 第七节 五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对鲁迅及其创作有系统的了解,掌握对《呐喊》与《彷徨》的总体评价,理解为什么说它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从思想、艺术、人物等方面把握对《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的评价;了解散文诗集《野草》的创作背景、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鲁迅前后期杂文思想内容的异同;鲁迅杂文政论性与诗化的结合;鲁迅杂文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 生平与前期思想

第二节《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第三节 说不尽的《阿Q正传》 第四节 《野草》和《朝花夕拾》 第五节 鲁迅后期的思想与活动

3 第六节 鲁迅的杂文

第七节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主要作品:《狂人日记》、《孔乙己》、《伤逝》、《祝福》、《药》、《示众》、《秋夜》、《死火》、《腊叶》、《阿长与山海经》、《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这个与那个》、《记念刘和珍君》、《二丑艺术》、《现代史》、《拿来主义》、《说“面子”》、《铸剑》、《补天》、《理水》

第三章 小说(一)(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小说创作的情况,除了掌握有关知识,要注意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考察带时代特征的审美倾向与创作潮流。理解“问题小说”、为人生的小说、乡土小说、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考察本时期小说发展的多样性。

第一节 \"五四\"小说文学正宗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冰心、王统照等人的问题小说创作 第三节 王鲁彦、废名等人的乡土小说创作 第四节 郁达夫等人的\"自叙传\"抒情小说 第五节 以蒋光慈为代表的普罗小说

第六节 \"五四\" 时期现代小说确立初期的特点

主要作品:《超人》、《菊英的出嫁》、《海滨故人》、《拜堂》、《潘先生在难中》、《赌徒吉顺》、《黄金》、《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第四章 郭沫若(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女神》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认识郭沫若诗歌的文学史价值。 第一节 生平思想和美学主张

第二节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奠基作——《女神》 第三节 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 第四节 早期剧作与小说

主要作品:《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地球,我的母亲》、

4 《天上的市街》、《夕暮》

第五章 新诗(一)(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依照新诗诞生和发展的时序,了解白话新诗初创之后的变迁和新诗的多样形态及代表诗人。了解新月诗派和象征诗派出现的内在动因,把握它们的艺术原则和审美追求,并能评述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和李金发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五四”新诗运动

第二节 \"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1921年前) 第三节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1921年以后) 第四节 闻一多、徐志摩与前期新月诗派(1921年以后) 第五节 李金发与初期象征诗派 第六节 蒋光慈与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主要作品:《蝴蝶》、《人力车夫》、《月夜》、《叫我如何不想她》、《伊底眼》、《繁星》、《春水》、《我是一条小河》、《蛇》、《十四行集》、《太阳吟》、《发现》、《洗衣歌》、《死水》、《相遇已成过去》、《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沪杭车中》、《采莲曲》、《弃妇》

第六章 散文(一)(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现代五四时期各类散文风格特点,重点掌握语丝社、周作人和朱自清的散文创作风貌。

第一节 \"五四\"时期散文兴起概况及原因 第二节 鲁迅与《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第三节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第四节 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第五节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第六节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主要作品:《喝茶》、《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碰伤》、《寄小读者》、《往事》(二之三)、《背影》、《荷塘月色》、《儿女》、《故都的秋》

第七章 戏剧(一)(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现代话剧移植、确立与发展的历史知识,重点掌握春柳社、文明新戏、爱美剧、南国社等在现代话剧史中的价值与位置,把握丁西林、田汉早期剧作的特色。

第一节 \"五四\"以前的话剧运动 第二节 \"五四\"时期的话剧运动 第三节 \"五四\"以后的话剧运动 第四节 \"五四\"前后的话剧创作

主要作品:《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压迫》、《一只马蜂》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共27课时)

第八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介绍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左联”的成立及其左翼文艺运动;了解30年代的文学思潮、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时代特征及其得失,把握本时期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左联的成立 第二节 尖锐复杂的文艺思想斗争

第三节 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第四节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第九章 小说

(二)(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介绍三十年代小说创作概况,了解本时期小说风格特征的多样性,重点掌握东北作家群及其萧红、“革命的罗曼蒂克”现象与左翼小说、新感觉派小说等群体及代表者的艺术追求与风格。

第一节 3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第二节 左翼新人小说 第三节 丁玲的小说

6 第四节 东北作家群的崛起 第五节 坚实的现实主义作家群 第六节 \"京派\"与\"新感觉派\"小说

主要作品:《为了奴隶的母亲》、《丰收》、《莎菲女士的日记》、《山峡中》、《桃园》、《梅雨之夕》、《春阳》、《石秀》、《呼兰河传》

第十章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茅盾的文学活动和创作概况,重点掌握其创作特色,把握《蚀》三部曲及茅盾早期长篇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子夜》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吴荪甫人物形象的塑造;《子夜》的艺术成就;《春蚕》、《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创作成就,掌握文学史对茅盾的评价。

第一节 生平及文学成就 第二节 《蚀》三部曲 第三节 长篇小说《虹》 第四节 长篇小说《子夜》 第五节 中、短篇小说创作

第六节 茅盾小说的艺术成就及其文学史意义 主要作品:《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第十一章 老舍与现代市民小说(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评介老舍以文化批判视野描写的“市民世界”,注重从人物形象类型的文化内涵考察,了解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解读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等小说。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 第二节 老舍与北京文化

第三节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第四节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第五节 老舍小说的总体风格及其影响

主要作品:《骆驼样子》、《月牙儿》、《断魂枪》

7 第十二章 巴金:永远的诗人和他的三部曲(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巴金前后两个时期的创作概况,重点把握《激流三部曲》的主题思想;觉新、觉慧、高老太爷等人物形象;抗战时期长篇小说《寒夜》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巴金小说的情绪格调与艺术特色。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

第二节 创作分期及创作思想的形成 第三节 《灭亡》等前期小说创作

第四节 《家》——对封建大家庭的控诉与批判

主要作品:《家》、《春》、《秋》、《憩园》、《寒夜》

第十三章 沈从文及其湘西世界(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现代文化转型的角度考察沈从文创作的立场及其文学世界的审美价值,重点理解作家创造的寄寓自然、健康、和谐人性的“湘西世界”的文学及文化意义,分析《边城》对“人性美”、人情美表现;体会沈从文式的田园抒情小说的风格和文体追求。

第一节 生平及创作

第二节 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 第三节 中篇小说《边城》 第四节 长篇小说《长河》

第五节 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特色

主要作品:《边城》、《月下小景》、《萧萧》、《八骏图》、《丈夫》

第十四章 李劼人与大河小说(1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大河小说和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 第一节 大河小说的探索者----李劼人 第二节 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 第三节 李劼人\"大河小说\"的艺术特色

主要作品:《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第十五章 新诗(二)( 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把握本时期诗歌两种创作倾向:中国诗歌会面向现实、追求大众化、意识形态化;后期新月派与现代派,则追求“纯诗”与“现代性”。了解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其诗象征、意象及节奏处理等方面的特色。

第一节 殷夫及中国诗歌会诸诗人的政治抒情诗创作 第二节 臧克家、田间等新诗人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第三节 戴望舒与现代诗派

主要作品:《别了,哥哥》、《老马》、《难民》、《一朵野花》、《雨巷》、《寻梦者》、《我用残损的手掌》、《断章》、《预言》、《十二月十九日夜》、《别丢掉》

第十六章 散文(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第三个十年(1937-1949年)的散文,可偏重知识性的了解。因为有些作家的创作贯通几个阶段,也可以和前两个十年的散文联结起来讨论,更能获得整体感。与前两个十年比,这一时期虽然历经战乱,散文创作的成绩依然丰硕,且报告文学、杂文与抒情文各式文体的创作都有较成熟的水准。

第一节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 第二节 \"论语派\"及其小品文

第三节 抒情散文的创新和随笔、游记、报告文学

主要作品:《独语》、《鹰之歌》、《我的戒烟》、《秋天的况味》

第十七章 曹禺

——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高峰与成熟标志(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深入探讨曹禺《雷雨》、《日出》等剧作所具有的丰富的多层次的内涵,以及每一部剧在现实人生、人性开掘与戏剧形式上的试验与创造。学习这一章,应放开思路,除了了解曹禺的成就,学会如何评析话剧艺术,还可以引发对经典性作品多角度阐释的尝试。

第一节 生平及创作

9 第二节 命运悲剧——《雷雨》 第三节 《日出》《原野》及其他 第四节 中外戏剧艺术的融汇与超越 主要作品:《雷雨》、《日出》、《原野》

第十八章 戏剧

(二)(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戏剧运动的概貌,抓住创作潮流的演变,并尽可能与此前、此后不同阶段的戏剧运动联系起来考察,以获得整体的史的印象。

第一节 左翼戏剧运动与创作 第二节 田汉、洪深的新剧作 第三节 夏衍和李健吾的剧作

主要作品:《上海屋檐下》、《这不过是春天》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共15课时) 第十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 (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介绍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发展状况,注意其“分割并存”状态,除了掌握三种不同区域文学的异同概貌,也要了解本时期不同阶段文学主潮的变化,重点掌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学史地位,了解本时期文学论争概况。

第一节 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二节 国统区抗战文艺的演变 第三节 解放区文艺思潮

第四节 上海孤岛及沦陷区文艺思潮 第五节 40年代的文艺论争

第二十章 小说

(三)(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第三个十年的小说。一方面要注意到不同区域的小说各自都受到特定历史时期政治地域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又看到彼此间的渗透与影响,了解其

10 创作的美学品格;还要关注本时期中长篇小说的成熟与繁荣,重点掌握钱钟书、张爱玲、路翎等人的创作风貌。重点落在钱钟书的《围城》上。应着重了解这部讽喻小说与现代文学史上其他讽刺类作品有何不同。

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第二节 茅盾、巴金、路翎等人与40年代国统区小说创作 第三节 张爱玲、钱钟书及各沦陷区作家的创作 第四节 赵树理、丁玲及解放区的小说创作

主要作品:《华威先生》、《在其香居茶馆里》、《围城》、《倾城之恋》、《封锁》、《金锁记》、《芦花荡》、《荷花淀》、《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第二十一章 新诗

(三)(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战争时期诗坛的时代特征与变化,把握几个主要的诗派与代表性诗人。了解九叶诗派的美学追求;重点掌握艾青诗歌的美学风貌,以便更好地理解艾青在诗歌史上的意义。

第一节 抗战时期诗歌的发展趋向 第二节 艾青的诗歌 第三节 胡风及七月派诗人

第四节 西南联大诗人群及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派

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复活的土地》、《手推车》、《义勇军》、《假如我们不去打仗》、《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

第二十二章 散文

(三)(1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40年代散文各式文体创作的概况 第一节 报告文学的勃兴 第二节 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 第三节 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

主要作品: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冯至《一个消失了的山村》、张爱玲《公

11 寓生活记趣》、《爱》、沙汀《随军散记》、梁实秋《雅舍小品》

第二十三章 戏剧

(三)(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第三个十年的戏剧,内容庞杂,学习时偏重对戏剧运动史的知识性了解,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剧作的评析,也主要作为一种“现象”,纳入到对戏剧史的了解中。

第一节 \"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第二节 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的再度兴起 主要作品:《升官图》、《白毛女》

第二十四章 台湾文学(自学) 12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专升本)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现代文学测试题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讲稿(下)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精)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