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1 19:26: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及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的通报

宝应县人民政府

根据县政协常委会议安排,现将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向大家作一通报。

一、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坚持把义务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大力实施科学兴县战略,推动义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城乡一体化进程相协调、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相一致,实现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通过省“双高普九”督查评估的基础上,近三年先后被评为省幼儿教育工作先进县、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县、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连续三年被评为扬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县。基本实现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大体相当,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1.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责任,实施城乡教育同步规划。坚持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统筹兼顾、一起规划,同步推动、协调发展,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第一,摆上重要位置。县委、县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宝应教育发展,不仅要优质,还要均衡。重点围绕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学生个性一样得到了弘扬、人民群众一样满意的要求,努力建设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学生。坚持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关键举措,积极鼓励、支持乡镇和教育部门改善办学条件,丰富学校内涵,扩大优质资源,缩小发展差距。第二,注重规划引导。紧抓薄弱环节,突出抓好农村教育,制定了《宝应县城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宝应县城乡教育质量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在农村侧重抓好布局调整,办好中心学校、重点学校;在城区侧重抓好新建小区教育资源配置和相对薄弱学校改造,为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三,强化责任考核。坚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对镇区、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等有关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考核,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领导与指导。

2.以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为抓手,推动城乡办学条件同步改善。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教育发展要素建设,奋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县委、县政府专题召开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动员大会,对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作出统一部署和要求,与各镇、有关部门签订了专项工作目标责任书,确保工作到位。第

一、强化硬件建设。对硬件指标进行项目化管理,逐项落实工作方案,实行挂图式作战、全过程跟踪,确保“硬件不软”。2009年,在城区投入1450万元,建成白田小学,改造安宜初中,并启动开发区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在农村投入4953万元,建筑3.7万平方米,顺利完成了9个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和28个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同时投入2715万元,支持范水高中、曹甸高中按四星级高中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投入1600多万元,新增了一批信息化办公设备,新创市数字化校园18所。第二,提高教师待遇。在推动农村教师国标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为农村教师缴纳医疗保险的基础上,2009年兑现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基础性工资和奖励性工资,教师待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推动软件保障。对相关软件指标完成进度、达到标准等予以严格要求,确保“软件过硬”。目前,全县14个镇均建成“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乡镇”,区域教育现代化的16项指标中,我县已有8项完全到位、5项略有不足、3项存在差距,有望在2010年底达到区域教育现代化验收标准。 3.以薄弱学校改造为重点,保障城乡教育资金同步到位。不断出台、设法落实扶持农村教育的优惠政策,力促城乡教育同发展、共进步。第一,设立农村教师专项补贴。从2006开始,按年人均200元的标准,每年筹措150万元,补贴农村学校改善教师福利待遇,加大考核奖励金额,进一步激发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安排农村基础建设奖补资金。每年安排500—600万元,奖励乡镇政府实施布局调整,组织省优质园、省实验小学、省示范初中等创建。“十一五”以来,共安排农村学校基础建设奖补资金2500多万元。第三,重视薄弱学校改造。积极实施“城区反哺农村,高中反哺初中”的互助战略,每年召开一次全县中小学结对帮扶工作会议,总结成绩,表彰先进,明确责任,签订年度结对帮扶工作责任书,整合全县小学、初中优质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开展结对帮扶,城区中小学都与乡镇学校结成了对子。第四,优化农村中小学师资结构。通过进、转、培等渠道,设法优化农村学校教师素质结构,近两年义务教育段新补充的教师80%以上都安排在农村中小学。第五,组建发展集群。根据学校现状,把同质学校组织起来,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分类推进,整体发展。到2009年底,全县创成省优质园27所,占幼儿园总数的65.8%,在省优质园就读的幼儿占幼儿总数的78%;创成省实验小学27所,占小学总数的50.9%,在省实验小学、市素质教育先进校就读的小学生占全县小学生总数的96%;22所重点初中均为省级示范初中;重点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均为三星级以上学校。

4.以加快转型发展为突破,促进城乡学校内涵同步提升。着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坚持以内涵建设为主题,组织校长研讨,邀请专家辅导,明确思路举措,推进教育转型发展。第一,坚持以目标定位引领。按照2009年为启动年、2010年为推进年、2011年为提升年的目标思路,确定每一年度工作目标和具体思路,努力通过内涵建设激发“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的目标追求,全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第二,坚持抓关键要素推进。紧紧抓队伍建设、管理、教科研、素质教育、特色、文化六大要素,结合学校实际,分类提出要求,稳步予以推进。围绕“修德强能争一流”的总体要求,强化队伍建设,目前全县拥有省市特级教师13名、市县骨干教师700多名,教师的学历结构基本达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坚持规范、精细、高效的方向标,强化学校管理,促进管理提质增效。注重针对性、实战性研讨,强化教科研,一大批教科研成果得到了及时转化。按照夯实基础、放大亮点、打造精品、创设特色、凝练文化的思路,强化特色、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办学品位。第三,坚持用创“星”手段促效。设立“队伍建设之星”、“管理之星”、“教科研之星”、“素质教育之星”、“品牌特色之星”,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创“星”活动,把注重工作结果与注重工作过程有机结合,拟定创“星”奖惩办法,着力提高工作推进力度与成效。

5.以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为关键,实现城乡教育满意度同步提高。立足“学有所教”,着眼“一个不少”,坚持从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入手,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扶贫助学帮教活动,现已建立起贫困生有人帮扶、学困生有人帮教、留守儿童有人关爱、残疾儿童无门槛入学的保障体系。县政府成立了“爱心助成才” 基金会,设立了“国山助学”基金,坚持开展“慈善一日捐”等助学活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每年筹集帮扶资金700余万元,为万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上了“保险”。坚持在画川初中、安宜高中鲁垛校区分别招收初中、高中宏志班。逐年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切实抓好随班就读,保证每一位三类残疾少年儿童有学可上。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扶贫助学方面的各项政策规定,面向全县义务教育公办学校3440名特困生,发放了33.5万元免费券,用于免除作业本费和教辅用书费,确保社会弱势群体享受到相对均等的教育服务。2009年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3.5%;小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9.98%;高中入学率97.20%;6-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7%。

二、关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情况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程中,我们始终高扬素质教育旗帜,更加自觉地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更加自觉地注重走内涵发展之路,更加自觉地从严规范办学行为,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均衡发展。

1.建立和完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坚持从组织领导入手,从机制建设着力,推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第一,强化领导和指导。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教育、发改、财政、人事、司法、团县委、关工委等单位、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县深入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由教育局牵头的指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推进工作。第二,强化要求和责任。县政府印发了《宝应县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意见》,对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第三,强化督查和考核。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坚持每月突出一个主题,对各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根据教育工作阶段性特点,随机选取课题进行“飞检”,通过当场打分、现场录像、及时反馈、书面通报等形式,对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坚持把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对各镇、有关部门、中小学校教育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多措并举,力求起到褒扬先进、鞭策后进、全面促进、整体推进的功效。

2.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招生考试与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和招生考试制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指挥棒,近年来我们严格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健康成长。第一,改革评价制度。对学校的评价上,侧重于考查贯彻教育方针,落实教育法规、政策规定的执行力度、规范化程度;对教师的评价上,侧重于考查执行减负增效规定,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的情况,取消优秀率指标,重点考核平均分、合格率;对学生的评价上,侧重于考查基本素质、全面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状况。第二,规范招生行为。在义务教育段,一律实行施教区招生,就近免试入学,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和班额规定,统一由教育局职能科室采取随机抽取的办法,实行均衡分班。在高中阶段,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建立健全成长记录袋制度。翔宇宝应县中学安排50%的招生计划分解到全县各初中,由各初中学校推荐入学,促进初中办学均衡,遏制择校现象。逐年加大体艺特长生招录比例,每年有350名左右的初中特长生升入普通高中就读。在全市率先举办高中宏志班,每年面向全县招收50余名特困初中生,减免学杂费,补贴生活费,让素质优良、家庭贫寒的孩子有机会就读高中学校。第三,推进课程政策。自2002年以来,坚持从实际出发,精心组织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工作,2005年又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力攻克固化的传统观念、教育模式和评价方式,强力将课改工作引向深入。在课改中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改进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高度重视学生的“书包问题”,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紧扣热点,严格控制中小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总量。第一,出台减负增效规定。制定《减负增效八项规定》,出台“六统

一、六不准”,分别就各校课程计划、作息时间、教学进度、学生作业量、考试频率、学生校外实践活动量等作出统一界定。同时,严厉禁止违规补课、举办实验班重点班、举行淘汰性考试、推销辅导资料、擅自改变课程计划等有违素质教育本质的行为。第二,接受社会公开监督。公布学校课程设置,各学校将作息时间、班级课程表公布在校园网上;作出减负公开承诺,各校通过校园网、家校通、宣传栏等平台,向家长、学生公开承诺,确保“减负增效”深入人心,有效推进。第三,深入开展“三评”活动。结合教育行风建设,以“减负增效”为重点,教育局每年组织开展家长评学校、学生评教师、社会评教育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测评、家长打分等方式和途径,全面把握各学校“减负增效”工作动态。第四,健全监督奖惩机制。对学校“减负增效”情况开展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增设监督投诉电话,公布网上监督信箱。将“减负增效”纳入对学校、干部、教师年度考评体系。

三、不足问题与今后打算

近年来,我们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教育事业发展还不够均衡,素质教育推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素质教育氛围不够浓烈。部分群众对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还存有种种疑虑和误解,面对教育新政,不能积极适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对接。不少同志片面地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割裂开来,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的力度。实施素质教育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突破,人才培养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

二是教育事业发展不够平衡。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在教育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采取了集中稀缺教育资源办好重点学校的政策,对推动当时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客观造成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水平的差异,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有所显现,择校热有所升温,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三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发展需求和投入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完善,教育发展任务仍然艰巨。学校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所有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发展中的问题,但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大力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意义和政策措施,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主流舆论导向,使全社会和广大家长更加支持这项工作。表彰奖励作出贡献的优秀校长和教师,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主动适应均衡发展的要求,自觉投身到素质教育中来。

2.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保障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找准体制机制障碍,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大胆改革,走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径。第一,进一步形成城乡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坚持把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共同发展、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提高作为重要政策取向,建立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通过整合、重组、发展集群、结对帮扶等多种途径,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促进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第二,进一步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对原有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创新,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办学等模式,优化校长、教师的统筹调配机制,加强校长等学校管理人员跨校、跨片任职。坚持把好的做法和经验转化为制度性成果,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当然推进均衡发展,决不能“削峰填谷”,决不能丧失学校的特色和差异,缺乏优质学校的引领也会导致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下降。因此,我们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也将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特色和水平,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第三,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督导制度。把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全面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和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主要看素质教育是不是真正得到了落实,学校是不是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学生是不是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坚持将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均衡发展、优质资源共享等评估检查结果,作为评价乡镇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上级政府督导下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方面。

3.进一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统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缩小地区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差距。第一,推动硬件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结合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统一城乡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保证学校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配置基本均衡,使县内中小学生基本享有同等的学习生活条件。第二,加强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素质决定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大新教师补充、转岗减员、专业培训、优秀教师送教、青年教师支教等力度,使薄弱学校师资状况进一步好转。第三,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是共享优质资源的最好载体,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本较低、便捷高效的途径。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加强名师、名校、特色优势学科等教学资源开发,做到优秀课程和教材可以在网上随时查到。鼓励名校开放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输送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以信息化推动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学校之间结对帮扶、集群互助的力度和密度。第四,根据城镇化趋势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当前,我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持续减少,个别乡镇少数学校学生严重偏少,相比之下,城区又出现了严重的“大班额”现象。建好、办好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注重城市扩张与教育资源配置相适应,落实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政策。

4.进一步加大对薄弱学校扶持力度。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努力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格局。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进一步向农村倾斜,按国家规定开齐课程,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进一步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完善政策,探索有效途径,落实好“学有所教”。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加强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进一步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为他们将来增强就业能力和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5.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内涵发展。认真组织实施学校三年内涵发展规划,引导学校坚定内涵发展的方向、路径和重点。把管理作为内涵发展的关键。严格执行教育新政,大力推行“双值导”、“月典型调研”、“飞检”等,促使学校管理规范、精致、高效。把质量作为内涵发展核心。强化德育工作。坚持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每月抓好一个主题活动,实施文明细胞工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拓展素质教育基地,提高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在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成效。加强体艺工作。深入开展“体艺2+1”实验,全面加强学生社团建设。聚焦课堂、主攻实效,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立足从源头上、根本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力推行静校教研,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力促教科研成果得到转化与运用,促进课堂教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夯实基础、放大亮点、打造精品、创设特色,积淀文化。力争通过较短时间的打拼,进一步促进全县教育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长久保持宝应教育高位走强的强劲态势。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西峡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