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03 20:07: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教育事业是一项神圣的伟大的事业,承载着照料人心魄的伟大使命。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格和人格对学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平凡,但教育的工作意义却很不平凡。教师应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成为受到全社会尊敬的人。中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让学生从崇高的人格魅力中汲取营养,真正给学生人格上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尚的师德、博大的爱心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教师的工作方式具有独立性、灵活性、自主性等特点。教师的每一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些工作的完成往往是没有外界监督的,是教师个人的道德信念的外化与道德水平的显现,教师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用健康的、正确的思想教育学生,以自己高尚的灵魂和言行感染、影响学生,这就是教师人格魅力所在。著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人格,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具备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满腔热血育英才,才能对学生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并拥有持续的影响力。有位教育家说得好:“以人格培养人格是最简单,最明了,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界的人格,就是把社会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人格化,通过人的个性来体现这种道德规范。这种人格化的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深刻而久远。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们切不可忽视教师的人格的潜在作用,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人格独具风采的魅力。

一,教师的举止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班级管理中的举止行为最易成为学生的楷模,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在家里如果是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一定完成,如果是家长布置的任务他们就会讲价钱.又如,管理班级卫生时,教师能做到自己衣着整洁,办公室收拾整齐,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丢杂物,走进教室习惯检查桌子是否排的整齐,随手把讲台上的粉笔盒摆好,看见地上有团纸便随手捡起,把门口到了的拖把扶起来等等。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也就是要求做教师的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要为人师表,因为身教重于言教。只有教师处处以表率,就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二,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影响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策略,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老师情感魅力的核心体现就是爱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爱心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生活细节上的关心,学习进步的肯定,学习退步的激励,激动时的理解,错误是的宽容。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宽容。教师要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宽容和帮助,绝不是粗暴的批评,更不可示众惩罚。成长中的孩子需要教育,而成功的教育在于师生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赖。把真诚的爱给予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怀相信他们,对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进步,都大加表扬,使师生间架起和谐的感情桥梁。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孩子,他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自制力差,比较浮躁,上课爱和别人讲话,老实的批评无动于衷.有一次学校组织对教师进行考核,他给批评自己的老师全部打零分。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去指责他,而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他的落后,对抗心里针对这种情况,我去看过他生病的母亲,和他谈心,表扬他的孝顺、诚实,消除了与他的隔阂,并使他信耐你,敢于对你说出真心话。经过一番有的放矢的启发诱导,对症下药解决了他心中的困惑,并对班集体的事也积极主动了,他在课堂上也能遵守纪律,和同学们之间出现摩擦也能积极的调整情绪,保持状态稳定,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荀况在《劝学》中说.“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就是说近君子而习其说,则可养成尊贵的人格,获得普遍的知识,而普遍于世用。可见,教育者的高尚品格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非常之大。

三 ,教师的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对学生的影响 具有渊博知识和高尚人格的教师,可以在教书育人中享受人生的乐趣,以自己的真诚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以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事实证明,一个知识贫乏、水平低下、表达不清、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的教师不可能受人尊重。教育是“一切艺术中最渊博、最复杂、最高的和最充分的艺术”。有的学者认为“教师既要有理论家分析综合、雄辩之才,又要有艺术家想象概括、表现之才,既要有科学家观察、试验、推理之才,又要有语言家凝练、形象、表达之才”。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我们都知道,一名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作为今天的老师,这一点尤为重要。新世纪已经来临,对于那些拥有新知识的人来说,新时代意味着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学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一个博学多知的教师必须具有演说家的口才和艺术家的风采,让学生从语言到行动上都羡慕他,模仿他;必须是一个不断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勇于进取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在他们的身上应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的优良品质,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一个对知识永不满足的学者形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需要渊博的知识。班主任的学识越多,业务水平越高,综合素质越强,他在学生中威信就越高,学生就越容易被他吸引,听从他的教诲。“长绠易汲深井之水,潜水难负载重之舟”班主任知识渊博,谈吐幽默,学生才会感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学校是传承、创新文化的主阵地,教师在知识的传播和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只有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学识渊博,专业精深的教师才能承担起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赢的学生及家长的尊敬,也才能激励学生刻苦攀登科学高峰。

总之,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就会不断地培养自身的素质,用自己健全的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我们的学生。通过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浇灌与培育,让我们的新一代学生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增强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奉献社会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尊重家长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品德形成影响的研究

论文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作用

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