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话剧艺术实践期末作业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2: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话剧艺术与高校文化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类型贰整理人:胡鸿儒 10093889

板块一:话剧艺术和高校文化小议

作为一个不怎么接触话剧的大一新生,简单整理了一些资料,从中收获一些对于中国近代话剧的了解。

我国话剧是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起步而产生的,也是随着以科学、民主为核心的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文化运动的发展,接受西方文化的积极影响而扎根在中国土地上的,因而它与中国许多原来的戏曲有很大不同。话剧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萌芽,它最早产生于校园,是中国戏剧从古典形态走向现代形态的标志性产物。

话剧以其文化上的现代性与先进性与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尤其与现代大学分不开。19世纪末,上海的教会学校经常演出话剧。圣约翰书院于1899年圣诞节演出话剧,一改过去只演英语剧的局面,中国人穿中国服装演了一出中国戏,这出戏的名字,根据汪仲贤的回忆,好像是《官场丑史》之类,它被看成是中国话剧的萌芽。此剧是讽刺官场的,有明显的民主倾向。这是第一次由中国学生演出、反映中国现实生活的话剧。它一无唱功,二无做功,与传统戏曲不同了。

上海学生演剧引出了文明新戏这一早期话剧形式,至辛亥革命达到高潮。辛亥革命失败后,文明新戏衰落,被商业化。但在校园里,

话剧的种子仍在开花结果。如北方有南开学校新剧团,校长张伯苓和张彭春等人,自编、自导、自演话剧,领导南开师生将中国话剧重新推向高潮。话剧的现代性特别强,它不是玩物,不是卫道的工具,而是以传播进步思想,提升人的精神为己任。学生的演出观念新。在人们眼里,以前的戏剧是教化工具,或是玩物;而在学生眼里,它是民主、自由和科学的象征。曹禺就是从南开学校的舞台走上艺术大师之路的,周恩来则从南开校园戏剧的舞台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南开学生新剧团成为中国北方话剧的摇篮,历久不衰。“五四”以后,话剧已初具规模,并在全国迅猛发展,掀起了全国的话剧运动。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话剧的早期发展时期,校园话剧起着先锋、骨干作用,因为大学是先进文化的基地,是国人的精神家园。北有北大,南有东南大学(后来改成中央大学,即今天的南京大学)。上海也有一批院校。从此话剧更正规、更系统、更有理论体系,而且被逐渐推向社会。

建国以后,由于专门剧院的成立,校园的话剧演出已经不成气候。但“*”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校园话剧又出现了新的高潮,开始回归“五四”时期的样子,如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

板块二:《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首先来了解一下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

赖声川1954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戏剧博士,

现任台北艺术大学教授、美国史丹福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

赖声川29岁开始剧场创作,被誉为“台北剧场最闪亮的一颗星”。他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使濒于灭绝的台湾相声起死回生,《暗恋桃花源》成为经典舞台剧,二十多年来为喜爱戏剧的人们所称颂。

赖声川1972年就读辅仁大学英语系,同时在台北一家餐厅从事民歌演唱和演奏,玩音乐玩了整整5年。1978年,赖声川申请到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读戏剧艺术,对当时许多人而言,这是不可思议的决定,因为那时台湾是剧场沙漠,很少有人有“看戏”的习惯。

1983年,29岁的赖声川选择回台湾。他认为,台湾没有剧场工业,这是一个机会,他想创造剧场,也创造观众。1984年他的第一部作品《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上演时剧场里只有100多人,直到他采用中国传统的曲艺相声和舞台剧相结合的独创手法创作了《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随后20多年,赖声川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如梦之梦》、《遥远的星球一粒沙》等。今年,赖声川用他的经典剧舞台剧《暗恋桃花源》征服了内地观众,从而也迅速打开了内地市场。

赖声川自己对于《暗恋》的评价

“我的戏一开始你都会觉得有干扰,不清楚我在表达什么,但

是你看完,细细咀嚼,你会从中抽取出和自己熨帖的那部分来,我的戏没有单一的结尾,所有的结局,都是靠自己去领悟的。”他如此评价,“很多悲剧加喜剧形式的戏剧失败了,但它成功了,我真觉的它是一个怪物,我觉得其他戏都不像它。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它生长出来,它是有机的,有生命的,它真的像一个麒麟。”

观后感

《暗恋桃花源》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我对戏剧的肤浅理解。原来喜剧与悲剧并不是截然对立,两者其实是殊途同归。雅典人认为,只有人的情欲因受到悲剧的震撼而得到净化时,他们才能感受到喜剧的轻松愉快。悲剧《暗恋》和喜剧《桃花源》两个剧团的场地之争构成了最主要的戏剧冲突,悲剧与喜剧的冲突反而得到了弱化。当两个剧团一起排演时,竟然形成了某种默契,连台词都接上了,观众很难分清哪个是悲剧,哪个是喜剧。类似的手法在电影中也有运用,比如伍迪艾伦的《双生美莲达》:一群朋友在曼哈顿的一家餐馆里争论着悲惨和幽默的本性,并决定各自用悲剧和喜剧故事来证明自己的想法,而两个故事有着同一个主角美莲达。其实悲剧和喜剧是生活的两面,区别只是你从哪个角度去看。悲剧和喜剧也可以互相转化,悲极而喜,喜极而悲,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桃花源》演到最后成了老陶的一声叹息,所谓哀莫大于心死,这才是悲到了极点。《暗恋》的结局只余下江柳滨的独自怅惘,悲的成分反而被无奈冲淡了。

从表现手法来看,《暗恋》是传统的现实主义,《桃花源》则是后现代解构主义。前者无论是布景,道具,服装,还是语言,动作,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后者则使用了大量抽象化的符号,比如布景中的留白,比如那棵逃出来的桃树,比如对话中频繁出现的“那个那个那个”,甚至是《桃花源记》的原文也成为解构符号。此外还大量运用了讽刺与隐喻,滑稽与戏拟,时空错乱与身份混淆等解构主义手法。可以说,赖声川以自己的理解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桃花源记》。《暗恋》与《桃花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结局,当云之凡转身离开的那一刻,当渔夫老陶转身离开的那一刻,所有的牵挂都化作了失落。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桃花源,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越是看似完美的开局,越会变得似梦迷离。如果我已预知了未来,又怎么会跟随时光一起倒转回那个从前呢?被现实的捉弄逼到无药可救,后来的你渐渐变成了两个,真实的一个你,要怎样去问,你是否还记得梦一样的回忆?我们就这样静静坐着凝视对方,此刻一地无声,短短数十年在戏里弹指溜走,“这么大一个上海,两个人认识也不容易。”是原来的对白,却已不是当初的心境。还有一个你,随着旧日的旋律浮现的容颜还在,岁月揭晓答案,我们也都是不合格的演员,在不知那一场的戏里,不情

愿的被剥夺了回忆。

板块三:期末总结

开学伊始,头一次面对选课这样的问题,而可供选择的课程有这么丰富,一时间有些无所适从。最终,在征求了学长的推荐和自己的兴趣之后,选择了话剧艺术实践。最初的概念是可以有上台参与一些表演的机会,确实是一件比较新鲜的事情。

不过,在开始上课之后,着实感到些意外。“老师”竟然是比我们大不了多少的学长,我也觉得这样可以更加拉近彼此的距离,课堂气氛会活跃许多。

非常感谢老师在这个学期给我们带来了几部非常有吸引力的话剧,也让我们看到了在这方面内地和台湾地区的差距,国内游很多出色的话剧演员,但是剧本创作方面,也就是一台话剧的“灵魂”,决定了整部戏的走势。有机会的话,我会继续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内容。

说来惭愧,这个学期我来参加的课时也就只有几节,本来想说有新的校园话剧《谭嗣同》,观看以后可以有所想法,但是网上找不到下载,仅仅凭借一面之缘能够抓住的细节是在微乎其微。

作业晚交了,非常抱歉!

录音艺术期末作业要求

话剧欣赏作业

话剧社期末工作总结

话剧社学期末工作总结

话剧社期末工作总结

创业精神与实践作业12月期末

期末作业

英语话剧实践总结

话剧社学期期末工作总结

辩论艺术作业

话剧艺术实践期末作业
《话剧艺术实践期末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