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基层综治创1+N联动模式

发布时间:2020-03-03 21:19: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基层综治创1+N联动模式

“情况变了,办法要变”,“新形势下要有新思路、新举措”,“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记者浏览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的大会发言材料和书面交流材料时发现,“求变创新”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

2009年,全省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4.72%,认为居住地安全和基本安全比率达96.09%,再创历史新高;福建省在2009年度全国综治考评中位居第四,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省。“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省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省委主要领导这句高度凝练的话,既是对全省政法综治工作的总结,也是肯定和褒奖。

为了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福建各地各部门解放思想,求变创新,绽放出一朵朵绚烂的综治之“花”:有的是对原有资源进行整合,推陈出新;有的是各种元素进行衔接,形成合力;有的是从无到有,发明创造,释放出无穷能量。记者据此粗略归纳为三种类型:资源整合型、工作创新型和制度创新型。

资源整合 单一队伍整合成多功能维稳力量

资源整合型,做的是加减法。宁德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农村防火形势严峻,早些年陆续成立了400多支义务消防队。宁德市委政法委为这支老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将其单一的消防功能改造为义务消防、治安巡逻、抢险救灾多功能“三位一体”队伍,依托乡镇综治办、村综治服务站分别设立防火办,配备专(兼)职防火员,组建义务消防队。

福州的情况类似。福州市政府把城区现有的流动人口保安协管员、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员、劳动保障协理员、市容管理协管员等基层协管员队伍进行“收编”、整合,统称为“社区服务协管员”,每个社区配备5至10名,“一员多能”,被赋予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服务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市容协管、基层调解、信访等7项职能,成为省会城市基层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和文明创建的一支重要力量。

工作创新 通过多元衔接方式发挥综治合力

工作创新型,做的是乘除法。最负盛名的当属被誉为“莆田经验”的莆田多元调解衔接机制。它由法院发动、引导,在立案之前进行调解,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相衔接,发挥合力的作用。 >> 上接第一版 据统计,自从实施多元调解衔接机制以来,莆田市各基层法院民商事案件调撤率为77.8%,执行自动履行率、和解率为71.98%,服判息诉率高达91.79%。

三明市则推出了基层综治1+N联动工作模式。“1”在乡镇(街道)是指综治服务中心,在村居(社区)是指综治服务站。“N”在乡镇主要由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和信访、民政、计生、

1 林业、土地等单位组成,在村居主要由调委会、治保会、警务室、老人协会等组成。1+N联动模式,主要以“六联”和“六进家庭”活动,把综治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乡镇、村居、家庭。乡镇重点开展以工作事务联勤、矛盾纠纷调解、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重点人群联管、平安三明联创为主要内容的“六联”活动。村居重点开展以综治责任进家庭、法制教育进家庭、治安防范进家庭、妇女维权进家庭、关爱帮扶进家庭、文明新风进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六进家庭”活动。

“通过全面推行基层综治1+N联动模式,深入开展„六联‟、„六进家庭‟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基层联防联治水平,促进了积小安为大安目标的实现。”三明市综治办常务副主任林芳叶说。

机制创新 创新模式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机制创新型,做的是平方和开方。厦门市因时而变,首创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确定对7个重大事项需要实施稳定风险评估,比如: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涉及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有关民生问题的重要法规、规章的制定和修改;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重点工程建设等。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稳定性、可控性5个方面。

“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列入„平安厦门‟建设和年度综治工作考核内容。”厦门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林志表示,“目前,凡是涉及民生、安全、稳定的各项工作,各责任部门事先都要进行评估,认真做好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纠纷工作,提高全市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泉州市与其他地区一样,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日益增多,农村自防能力薄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泉州市综治办试点推行一项“电话平安联防活动”。“电话平安联防”,即把遍布城乡的固定电话通过组网进行治安联防。具体地说,以每10户左右组成一个群组,群组中任何一户遇到紧急情况时,在电话上拨打“#9”,系统平台就可自动呼叫组内其他号码,并发出报警声讯信息,从而使相邻的亲友第一时间赶来相助。据介绍,现在全市平安联动用户已达30多万户。

漳州市维稳三支队伍即维稳信息员、网络舆情引导员、维稳应急服务队,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充分肯定。漳州市建立三支队伍最看得见的效果就是,今年以来,全市到省会上访的批次和人数分别下降56%和34%,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

基层综治创1+N联动模式 求变创新催开八闽综治

近日,顺德法院成功处理了涉及农村土地正常流转、关

2 系村居经济社会稳定、事关农村基层土地发展规划的顺德区均安镇仓门社区股份合作社申请执行欧阳某某等13人《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系列案。9月16日上午,在法院执行人员的见证下,第一批鱼塘土地顺利交接。整个交付过程平静有序,法院没有采取任何的强制措施。

矛盾尖锐,13名村民拒不履行义务

被执行人欧阳某某等13名村民在承包合同到期之后拒不返还所承包的鱼塘和土地,擅自继续进行生产经营。因此仓门社区股份合作社于2009年11月13日向顺德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院依法予以受理,并进行了审理,并依法判决13名村民于规定日期前必须将鱼塘何土地返还股份社。一审判决后,有7名村民不服判决上诉,经二审法院审理后维持原判,但13名村民仍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规定的义务,拒不返还鱼塘和土地。申请执行人仓门社区股份合作社先后将上述案件向顺德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深入基层,调解工作开局良好

欧阳某某等13名村民长期占用集体土地且拒交租金,造成了集体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也影响了该片土地的集中开发利用,群众意见颇大。同时因该系列案件的处理效果将对周边800多亩鱼塘、基围等农村土地规划带来示范性的巨大影响,顺德法院领导高度重视该系列案的执行。在采取强制措施执行前,顺德法院主动出击,与区政法委、均

3 安镇委、均安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仓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进行积极沟通,并深入群众进行多方协调。多次通过均安广播站发出法院将强制执行的信息、多次约见被执行人、多次到仓门居委会走访、多次到鱼塘所在地部署预备工作及张贴公告,并协助仓门股份社向每位村民发出公开信,向被执行人施加了强大的压力。经多次的思想工作, 至9月11日被执行人欧阳某锦等7名村民与仓门股份社签订了和解协议,自愿在5日后交出鱼塘。

多方协调,取得和谐执行好实效

对于另外6的名“钉子户”,顺德法院也没有放弃。由法院牵头邀请了均安镇党委、仓门社区居委会、仓门社区股份合作社相关领导及6名村民到均安人民法庭调解。法院主管执行的刘国兴副院长、执行局梁社明局长、均安法庭廖亮庭长、均安镇党委冯炳全副书记、仓门社区居委会党支部欧阳尚志副书记、仓门社区股份社欧阳国颂理事长以及涉案村民均到场参加。

开始时, 一听说要收回鱼塘,6名村民情绪激动,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刘国兴副院长、梁社明局长、廖亮庭长以及镇领导摆事实、讲法律、说道理,对村民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和劝说,得到了村民的理解;积极与仓门社区相关领导进行多方协商,在充分保障村民利益的前提下,促使双方对归还鱼塘的时间和方式达成了一致意见。

4 和谐执结,保障村居稳定意义重大

9月16日,先期签订和解协议的7名村民遵守承诺如期交出了所占鱼塘。至此该系列案以7宗履行完毕、6宗达成和解协议和谐执结。在这次执行中,顺德法院能动司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调解为手段,以强制为后盾,以和谐为目标。充分发挥顺德法院“1+10”执行工作模式的强大作用,将一次大型的强制执行活动化于无形,不仅为该社区鱼塘承包权的重新调整、居民宅基地的重新分配,维护全社区居民利益奠定了前期基础,而且为佛山横九路和50万伏变电站等重大工程的顺利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今年8月份以来该院连续执结了龙江龙山房屋拆迁、均安华侨房产搬迁、杏坛东村厂房没收、勒流东风养猪场搬迁等一系列涉及农村、土地等敏感“硬骨头”案件,为我区建设“阳光城市、幸福家园”和“现代产业之都”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对促进我区社会稳定和营造“和谐亚运”环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街道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中心简介

五创联动工作总结

五创联动实施方案

“1+N”讲座

国企改革“1+N”

构建综治工作联动平台

高新投投贷联动模式

警企联动创平安

武汉大学1+N

分组联动和谐高效教学模式

基层综治创1+N联动模式
《基层综治创1+N联动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