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感悟读书

发布时间:2020-03-02 10:40: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感悟读书

接触到读书的话题,自然而然的想起了高尔基。他对书似乎有一种特别的亲切与崇敬的感情。他曾说: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每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牲畜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

高尔基简直把读书这一行为圣化了。学习都没读完的他,能够一举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文豪,除了他那丰富的底层生活的阅历外,更得益与他读了那么多书,以至后来他在理论层面上提及的某些知识,连苏联的文学教授们都显得茫然。

读书的好处,人所共知。以传播知识为专职的教师,更应该把读书当作“日课”。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天都要用智力财富丰富自己”,指的就是读书。

读书,的确可以改变人,提升人。但是这也不能一概而论。读书的态度决定着读书是否受益和受益的大小,了解这一点也许比读书更加重要。

有一种读书的态度就是迷信书本。对书本上的知识、说法深信不疑,书中的错误会成为读者的错误,读了坏书,也会跟着变坏。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个告诫只是言之谆谆,而听之藐藐。有道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古代中国的读书人行动能力弱,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科举制度决定了“学而优则仕”,导致读书成了背书,禁锢了思想,中国历来多陋儒,多腐儒,盖缘与此。他们读书时,只不过是在重复别人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葫芦画瓢一样。整天沉浸与读书的人,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渐丧失,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自己的东西越少,因此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决不会有心得。 这种读书的态度让我想起了我们有些教师对教材的态度。认为教材的安排是不可更改的,那么教材上出现的错误,便会被教师传授给学生,因此成为了学生的错误。也许是出现“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如果我们做教师的在授课时,只是在重复课本文章作者的思想过程,我们又如何用自己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呢?基于此,孟子的那句话我倒觉得可以改为:“尽信教材,则不如无教材。”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师、学生要敢于超越教材的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吧!读书,也如谈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以主人的姿态,平等的观点去看待所读的书,去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因为是交流,我们会因书中的睿智和深刻而兴奋不已;因为是对话,我们也会偶尔质疑,偶尔反驳,偶尔思索„„“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读书追求的正是“真理”。这才是读书时的最佳状态。

旧时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万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如今说“知识就是力量”。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总是要读书的。但读书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人喜欢文学故事,有人喜欢时世政治;有人喜欢泛泛而读,有人喜欢精琢细磨地读;有人读书主要是为了专业水平提高而充电,有人主要是为了丰富生活而消遣。不管怎样,只要给读书一个理由,读书就是值得肯定的。杜甫说:“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读书时要发现自己的天赋,一个成熟的读书人就在于能渐渐识别出什么是真正的精神食粮,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意味,自己的经验,吸收对自己有用的营养,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即使老之将至,只要有书读,也一定是不空虚,不落寞的。书是文化的标志,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读书就是在经受文化的洗礼。读书,可以改变人,提升人,优化人。我们二实验的每一个教师都重视读书,都向人类的智慧冲锋,整个校园形成浓浓的书香氛围,那么,我敢说,二实验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真正到来了,二实验的新世纪真正到来了。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感悟读书

感悟读书
《感悟读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读书感悟分享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