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操作、探究,体验、感悟

发布时间:2020-03-02 10:27: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操作、探究,体验、感悟

听郭邦芝老师的《桥》有感 实验小学

常培秀

郭邦芝老师执教的《桥》是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程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公路”的第三课。郭老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了各种桥的资料,还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准备实验材料的要求;在教学中,郭老师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究、体验、感悟,交流,教师只是在方法上适时的点拨、指导,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郭老师开课时,利用视频播放各种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桥的多姿多彩,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操作、探究,体验、感悟、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在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遵循生本课堂理念,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探究、体验、感悟、交流、分析,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1、操作、探究,体验、感悟

(1)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准备是上好实验课的基础,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也是实验探究的过程。课前郭老师向学生提出了准备实验材料的要求:做桥面纸的厚薄、大小要一致;重物(棋子或硬币)的大小、重量要一致;桥墩的大小一致等。并要求各实验小组进行讨论、分工。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要考虑怎样准备实验材料,到哪里准备实验材料,准备什么样的材料合适等,这是学生在探究,在思考,为学生的下一步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研究不同形状桥的承受力要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探究才能知道。郭老师先引出探究问题“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是一样的吗?”让学生进行推测。再让各小组做好操作、观察、记录分工,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教材上呈现了几种情形:硬纸平铺、硬纸折成“L”形、硬纸折成波浪形、硬纸折成拱形。郭老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探究时可不局限这几种形状,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设想,提出更多的方法进行检验。教师用“想出两种以上增大桥的承受力的办法就画三面红旗”。的办法激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要知道哪种桥的承受力最大,要通过对各小组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得出结果。在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实验后,郭老师就要求各小组学生进行交流。交流中,各小组成员站到了讲台前像一个个小主持人,演讲似的交流着做实验的情况,即:实验方法、桥的形状、不同形状的桥所放的棋子或硬币的个数等。各小组争先恐后地上台交流,并互相评价,交流中学生成为主导者,他们的兴趣很高。三个小组依次交流后,郭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了探究结论:“波浪形桥面承受力最大”、“拱形桥面承受力没有波浪形的桥面承受力大”、“平行的桥面的承受力没有拱形桥面承受力大„„”,这样难点在学生交流中突破,结论在分析、比较中获得,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

总之,整个教学中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能力。但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以下两点我个人认为还可以改进。

1、在展示各种桥的时候,可让学生说出各种桥的形状特点,用的材料等,这样效果会更好。

2、在学生交流实验数据时,只交流了三个小组,如果多交流几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更令人信服,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更多地展示机会,有利于保护学生探究、交流的积极性。

活动探究体验感悟

信息技术教学探究的心得感悟体验

自主探究教育、切身体验、感悟学习

“体验感悟探究”型教学模式初探

体验与探究

让学生探究中感悟体验获取新知

职业体验感悟

体验 感悟 思考

职业体验感悟

体验数学感悟数学

操作、探究,体验、感悟
《操作、探究,体验、感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