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牧民定现状调研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10:55: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没有种植业做后盾的畜牧业是低效率和不稳定的畜牧业。游牧民靠天养畜,四季转场,常年放牧,居无定所。生产方式落后,经营水平低,牧民生活贫困,成为草原牧区牧民奔小康的主要障碍。实施游牧民定居,对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进行一体化配置,建设优质高产饲草饲料地、牧民住房、牲畜暖圈、人畜饮水点、卫生保健站、技术服务站、小学校等配套服务设施,使

牧民由游牧到定居,发展草地农业,实行农牧结合,进行冷季舍饲圈养,改善草原牧区生产条件。为调整草原畜牧业生产结构,饲养良种家畜,提高母畜比例,加快畜群周转,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促使数量型畜牧业向效益型转变奠定了基础。是转变牧区生产方式,发展效益畜牧业,增加牧民收入,全面提升游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

一、**县牧民定居现状

2008年以前,全县1934户7835人是四季转场,常年放牧,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近年来,我县加强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把牧民定居建设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纳入党和政府的重要日程。2008年,我县整合各项资金,投资1750万元,建设高标准牧民定居100户。全部按照 “三通四有五配套”建设,本着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我县通过对全县各乡镇地理、环境、交通、水文等因素调查研究,最终将定居点选在各方面条件较好托斯特乡,位于该乡学校西侧,工程总占地面积为800亩,每户占地约3亩,总配套草料地为3000亩,即每户配套30亩草料地。

二、牧民定居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饲草料地配套问题。伴随灌溉用水增加,河流下泄水量及扇缘溢出水量不断减少,致使河流萎缩,湖泊干涸,湿地减小,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目前我县地表水严重缺乏,饲草料基地建设困难,无法达到地区每户配套100亩饲草料地的要求。

(二)建设资金配套问题。2009年牧民定居建设,每户建设资金计划10万元,120户共需建设资金1200万元,国家每户补助2.5万元,共计补助300万元,其他900万元由县财政补助,因我县县财政困难,解决配套资金困难。

(三)定居后的劳动力转移问题。牧民定居后,存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甚至部分定居牧民因无事可做,加上不适应生活环境的改变,染上攀比、酗酒、打架闹事的恶习。

三、解决牧民定居问题的措施

(一)定人先定畜定畜先定草。

引导牧民定居,建设高标准饲草料基地是定居牧民生产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牧民定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下大力气解决牧民定居配套草料地问题。一是要通过经济补偿、土地置换等方式,收回已发包的国有、集体土地;二是要按照《草原法》有关规定,对现有土地和草场进行全面清理,收回非法开垦和改变草场用途的土地;三是要选择水土条件较好的土地,经有关部门批准,进行开垦,努力扩大定居牧民草料地规模。

(二)政策扶持资金支持。

牧民定居,既需要政策扶持,更需要资金支撑。因我县县财政困难,无法全部解决配套资金,为此我县需要一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建设资金,二是将退牧还草、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捆绑,集中用于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项目支撑作用。

(三)加强定居牧民劳动力转移。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为搬迁农牧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素质保证。二要要通过系统教育,扫除文盲和半文盲,不断提高定居牧民剩余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水平。三要加强各类技术培训。科协、就业、扶贫、旅游、妇联、农业等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女特点,多渠道、多形式、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如电脑、餐饮服务、旅游服务及一些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定居牧民剩余劳动力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为实现转移提供保证。

新疆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对策

牧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牧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中小学校图书室现状调研对策

环境法治现状的调研对策

我市蔬菜产业现状调研对策

调研报告[定]

阜康市牧民定居工作汇报人大调研

亲子游戏现状与对策调研论文

对帮教安置工作现状的调研对策

牧民定现状调研对策
《牧民定现状调研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