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练习3

发布时间:2020-03-03 02:19: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考语文练习题3

一、判断题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名篇《赤壁赋》。()

2、《纳谏与止谤》——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除采用喻证法外,还采用了引证法。()

3、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既是悼念死难烈士的祭文,又是声讨反动军阀及其帮闲文人的檄文。()

4、文学家们在撰写文章时喜欢用多样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写作手法包括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5、《致橡树》一诗中,“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清凉的泉源”这三个意象,分别比喻一方攀附的爱情观、纯洁自由的爱情观和一厢情愿的爱情观。()

6、求职信是针对用人单位的招聘而写的,所以重点要写对用人单位的认识以及对用人单位的向往,这样更易博得用人单位的好感。()

7、唐朝时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涌现出很多优美的诗篇,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诗人,王维和王勃是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

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炎帝,下迄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三百一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9、《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赤壁”就是苏轼被贬之地,不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战场,词人游历至此,借景抒情。()

10、《一剪梅》的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秋”字,交代了词人作词时的季节。()

二、选择题

1、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栖息蹊跷芳草萋萋休戚相关B、累及磊落蓓蕾初绽身体羸弱

C、瑰宝日暮大家闺秀奉为圭臬D、悔悟晦涩诲人不倦毁誉参半

2、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赝品谄媚阿谀梦魇手屈一指B、涛略防微杜渐陨石鼓惑人心

C、提炼休养生息通谍世外桃园D、诤友不寒而栗松弛莫衷一是

3、下列各句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就像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只没有翅膀的小鸟,就像一个没有钨丝的灯泡。

B、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他们当做蜘蛛一样轻轻抹去。

C、知识如同砂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D、在东湖的尽头,两道白色的堤坝犹如两门扉,挡住了一湖绿波荡漾的春水。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奉献往往要大于获得效益。

B、明朝万历三十年(公元1609年)重修三大殿,仅木一项,就费银九百三十余万两。

C、《新时期文学》以来,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评奖活动,从国家到地方,从刊物到民间,搞过多少次?各种文学奖设过多少项?而唯有文学评论,几近空白。

D、以前可能因为年纪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

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5、指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B、代表队精彩的表演和技术水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都证明诚实守信是决定一个企业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D、一位蜚声影坛的外国导演近期要来中国拍摄一部有关末代皇帝的影片。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对祖国怀有刻骨铭心的感情,今年终于有机会回到了父亲魂牵梦萦的故里,也圆了自....

己的故乡梦。

B、中国电信已经扬帆远航,他们以先进技术为依托,正亦步亦趋驶向新的征途。 ....

C、春节晚会上丰富多彩的节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

D、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生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

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7、下列各项中形声字结构相同的是()

A、环轼期征选B、纳刚精问枪

C、警咨愈姜赏D、晌波订谍列

8、把下列句子按合理的顺序组成一段话,正确的是()

(1)21世纪可能是新材料和新的制造技术的时代

(2)纳米科技将来带材料和微细加工新的革命

(3)具有超长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将层出不穷

(4)制造技术将从传统的厂房屋顶下走向整个社会

(5)以信息、工艺与管理的计算机继承为特征的虚拟工厂将遍及世界

(6)对环境友善的材料及制备工艺将被优先利用

(7)从而是制造业的产品品质、交货期、成本和售后服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A、(1)(3)(6)(2)(4)(5)(7)B、(1)(3)(2)(6)(4)(7)(5)

C、(2)(1)(3)(6)(5)(4)(7)D、(2)(6)(1)(3)(4)(5)(7)

9、下列短语构成方式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春节晚会钳工工艺放弃考试技能培训

B、发放工资越中览古社会活动家大刀阔斧

C、刀剑无眼革命时代抓住机遇七上八下

D、随意发挥继承家产性格开朗气味难闻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A、《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屈原的楚辞是我国浪漫主

义诗歌的源头。

B、杜甫的《登高》、四联匀对仗,因此,说明律诗的四联都是必须对仗的。

C、曹操与其子曹植、曹丕皆以诗著名,被称为“三曹”,《短歌行》的“行”是乐府诗歌的

一种体裁。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歌的开创者。

D、王维,盛唐时期上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评价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古文阅读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决曹掾,决狱平

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

公祠”。

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人之曰:“孝妇

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

“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

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

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

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于

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曰:“为我高门,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

车。”及子,封为西平侯。(《说苑·贵德》)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狱冤狱 :案件

B.郡中离文法者文法:法令条文

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丁壮:年轻男子

D.其后,母自经死自经:上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B.其姑告邻人之曰

旦曰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C.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D.郡中离文法者

不赂者以赂者丧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下列句中的“姑”字与例句中的“姑”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养其姑甚谨

A.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B.昨夜洞房停红烛,侍晓堂前拜舅姑

C.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D.姑妄听之

4.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组是( )

①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

③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④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

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⑥及子,封为西平侯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的爸爸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

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

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

说的就是她。

C.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地拖累他,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

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官府逮捕了孝妇。

D.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这

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她就借病辞去官职。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

(2)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

四、现代文阅读

季羡林注定与北大、清华有缘。他十九岁进清华,二十三岁毕业,四载寒窗,奠定了百

年学问的基础。1981年,他以古稀之身作《清华颂》,文中说:“在清华的四年生活,是我

一生中最难忘、最愉快的四年。在那时候,国家民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清华园也

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但是园子内的生活始终是生气勃勃的,充满了活力的。民主的气氛,

科学的传统,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我同广大的清华校友一样,现在所以有一点点知识,难

道不就是在清华园中打下的基础吗?离开清华以后,我当然也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但是在

每一个阶段,只要我感觉到学习有所收获,我立刻想到清华园,没有在那里打下的基础,所

有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1935年,季羡林得母校清华的栽培,赴德留学。1946年回国,又承清华教授陈寅恪的

引荐,进了北大。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他对清华的依恋,已如前述。那么,

他对北大又是一番什么情思呢?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

大》,内中有对于这个问题的归纳。他说:“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因为,北

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国子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学生

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在近代史上,历次反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始。

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五四运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虽然名义上是提倡科学与

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动。”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

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季羡林说:“我在北大这样一所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

背后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学府,真正是如鱼得水,这才真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地。我曾在

一篇文章中写过:我身上的优点不多,惟爱国不敢后人。以我这样一个怀有深沉的爱国思想

的人,竟能在有着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北大几乎度过了我的一生,我除了有幸福之感外,还

有什么呢?还能何所求呢?”

为季羡林作传,其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握传主的风格。①你可以强调他的渊博,他

的朴实,他的勤奋,他的温和而倔强,洒脱而严谨,清澈而幽默„„但是,总觉得还差那么

一点点,不够传神。②直至有一天,读到他关于北大派和清华派的话题——他说:“北大和

清华有没有差别呢?当然有的。③据我个人的印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国内和国际

上的地位方面,在对中国教育、学术和文化的贡献方面,两校可以说是力量匹敌,无从轩轾。

④这是同一性。但是,在双方的风范——我一时想不出更确切的词儿,姑且用之——方面,

却并不相同。如果允许我使用我在拙文《门外中外文论絮语》中提出来的文艺批评的话语的

话,我想说,北大的风范可用人们对杜甫诗的评论‘沉郁顿挫’来概括,而对清华则可用杜

甫对李白诗的评价‘清新俊逸’来概括。”(《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清新俊逸”,“沉郁

顿挫”,季羡林清华毕业,北大执教,在他身上,这两种风范是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地搀合

在一起的。简言之,他的清新俊逸似李白,他的沉郁顿挫似杜甫,正所谓“清华其神,北大

其魂”。于是这八个字,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

(选自2007年8月2日《北京晚报》,有删改)

1.作者引用季羡林《我看北大》一文中的相关段落后说:“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

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我们所期待的答案”究竟是怎样的答案?

(4分)

答:

2.本文重点介绍了传主哪些方面的情况?文中多次引用了季羡林的的话,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5分)

答:

3.作者为什么说“清华其神,北大其魂”是解读季羡林的钥匙?作者这样的解读方式对我

们分析评判一个人有什么启示?(6分)

答:

4、这篇人物传记,重点介绍了传主季羡林哪些方面的情况?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传主怀有

怎样的情感?

5、“但是,总觉得还差那么一点点,不够传神。”这是文章第三段中的一句话,应放在文

中()

A、① 处B、②处C、③ 处D、④ 处

6、文中多次引用季羡林的原话,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就传记而言,这样的笔法会起到哪些

作用?

五、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像长长的跑道,每一个人都是运动员,跌倒能爬起来奋起直追,便有了成功的希望。

因而人都应该“善待”失败,从失败中振奋后朝着成功的方向前进。若不“善待”

失败,便会一蹶不振,甚至遭到灭顶之灾。楚霸王项羽把失败归于天意,他大喊:“天亡我!”

所以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4分)北大有着悠久的历史,北大的学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这使怀有深沉爱国思想的季羡林如鱼得水,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因而对北大有着不一般的情思。(“历史”“抱负”各2分)

2.(1)季羡林对清华的依恋、对北大的的情思,以及传主的风格。(2分,答对前两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2分)(2)这些语句直接展示了季羡林的“神”与“魄”(答“对清华的依恋,对北大的情思或爱国情怀”也对),(1分)使文章真实可信,具有感染力分,(1分)为作者独特的解读提供了依据。(1分)

3.大学期间清华园生活的生气勃勃、充满活力与民主气氛、科学传统,为他打下厚实的知识基础,北大历史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对他的思想熏陶,给了他安身立命之地,这是季老的“神”所在,也是他自己最看重的。聚焦北大清华的风范,可以了解季老思想的铸炼和神髓,因此作者说“清华其神,北大其魂”是解读季羡林的钥匙。(4分,从北大、清华两角度谈对季老的影响,各2分)分析评判一个人要把握其思想精髓,不仅看到其学识、性情,更要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评判其人生价值。(2分,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言之有理即可)

练习3

3、3练习

练习3

英语翻译练习3

提高练习3

ISO14001练习3

病句练习3

练习一(3)

病句练习3

练习5、3

练习3
《练习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专题练习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