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赵树理现象

发布时间:2020-03-02 19:49: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文师范092

0901012058

成雅婷

论赵树理现象

【摘要】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个起伏跌宕、持续不休的话题。从四五十年代之交的红极一时,到50年代中后期的屡遭批评,从60年代初的“翻案”,到*期间的迫害致死,从80年代的新启蒙语境中再次被确证为毛泽东时代文学(文化)的典范,到90年代从民间文化形态的角度凸显其知识分子立场,一直到近十年以来赵树理的创作和“评价史”仍然是文学批评与文学史书写的重要对象。本文将对从赵树理方向到赵树理现象进行简单阐述,并从文学史意义探讨赵树理的价值。

【关键词】 赵树理方向赵树理现象文学史意义

赵树理1906年出生于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的一个贫民家庭,他从小深受民间文艺的熏陶,求学期间接近了革命者,同时受到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创作了新诗和小说。然而当他将鲁迅的《阿Q正传》等念给他的父亲听时,他父亲竟然毫无兴趣,这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他认识到农民喜欢的还是民间那些旧的传统文艺形式,从那时起,赵树理下决心要“写些小本子夹在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1937年抗战爆发,赵树理参加了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事文化普及工作。建国后,赵树理创作了《三里湾》、《登记》、《套不住的手》等作品,取得了新的成就。赵树理于“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一、赵树理方向:

赵树理的创作因为站在人民的立场,爱憎分明,有强烈的阶级情感,思想情绪与人民打成一片,“具有高度的革命功利主义”,并“创造了生动活泼的、为广大群众所欢迎的民族新形式”而被树为“赵树理方向”。他的作品从解放区到新中国建立之初一起被视为实践《讲话》精神的典型代表。

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1947年)集中对赵树理方向进行了论述:“我们这次文艺座谈会,首先讨论了赵树理同理同志的创作,大家认为要检讨一年来边区的文艺创作,最好

对赵树理同志的作品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他的作品可以作为衡量边区创作的一个标尺,因为他的作品最为广大群众所欢迎。”赵树理深受喜爱的原因在于:

第一,赵树理的作品政治性很强。他反映了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基本矛盾,复杂而尖锐的斗争。他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来写的,爱憎分明,有强烈的阶级情感,思想情绪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

第二,赵树理的创作是选择了活在群众口头上的语言,创造了生动活泼的、为广大群众所欢迎的民族新形式。

第三,赵树理从事文学创作,真正作到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他具有高度的革命功利主义,和长期埋头苦干,实事求是的精神,他写作的动机和目的,都是为了群众的,为了战斗的,为了提出与解决某些问题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要“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

二、赵树理现象: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个起伏跌宕、持续不休的话题。从四五十年代之交的红极一时,到50年代中后期的屡遭批评,从60年代初的“翻案”,到*期间的迫害致死,从80年代的新启蒙语境中再次被确证为毛泽东时代文学(文化)的典范,到90年代从民间文化形态的角度凸显其知识分子立场,一直到近十年以来赵树理的创作和“评价史”仍然是文学批评与文学史书写的重要对象。其实赵树理本人的创作不论从思想观念还是艺术手法来看都是比较单纯的,前后期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化,变化的是时代和文学观念。从关于他的各种言说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时代如何影响到文学的接受与批评,接受与批评又如何“塑造”了一位作家。

进一步,赵树理现象其实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赵树理方向。赵树理方向是接近农民,服务农民的。二是赵树理尴尬。赵树理尴尬由两个方面组成:赵树理的创作注重为农民服务,为农民代言,反映农民的心声;赵树理又一心一意为政策服务。赵树理现象其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学现象:一方面,赵树理的那些农民话语小说由于思想上的肤浅性与艺术上的粗糙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纳入到正统文学的经典之林从而流芳千古;而另一方面,赵树理本人在新文学创作方面所产生的社会轰动效应与时代导向作用,又具有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历史性意义。

三、从赵树理方向到赵树理现象:

对赵树理作品的批评开始于他创作于1948年的《邪不压正》。有论者认为赵树理“善于表现落后的一面,不善于表现前进的一面”,并暗示他对创造新的英雄人物还缺乏自觉的意识。1955年《三里湾》发表之后,也有批评的意见,认为它对两条路线斗争的揭示还缺乏深度,对农民革命性的力量估计不足等。1958年《锻炼锻炼》发表后,招来更严厉的批评,在题为《一篇歪曲现实的小说》里,作者认为这篇小说“所持的态度是错误的”,不符合农村现实,对劳动妇女和农村干部进行了歪曲污蔑。1962年大连会议上得到“翻案”,*期间被打成“毒草”。

虽然现代文学不断地提倡高雅的理念,但是,大众化才是文学艺术应当走的路线,文学艺术才能更好地迎合社会的需要,脍炙人口,才会渊远流长,在现代意义下的赵树理现象无非就是大众化,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赵树理现象的出现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多位作家肯定了赵树理作品的成就,即肯定了赵树理方向的合理性,也反映出赵树理现象出现的必然性,如1946年,郭沫若在《及其他》说到:“我是完全被陶醉了,被那新颖、健康、朴素的内容与手法。这儿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感情,新的作风,新的文化,谁读了,我相信才会感兴趣的。”同年,茅盾《关于》说到:“《李有才板话》是一部新形式的小说„„这是大众化的作品,所谓“大众化”,可以下列诸点得到说明:第

一、作者是站在人民立场写这题材的,他的爱憎分明,情绪热烈,他是人民中的一员而不是旁观者,而他之所以能如此,无非因为他是不但生活在人民中、而且是和人民一同工作一同斗争;第

二、他笔下的农民是道地的农民,还是穿上农民服装的知识分子,一些知识分子那种“多愁善感”、“耽于空想”的脾气,在作者笔下的农民身上是没有的;第

三、书中人物的对话是活生生的口语、人物动作也是农民型的;第

四、作者并没有多费笔墨刻画人物的个性,只从斗争(就是书中故事的发展)中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第

五、在若干需要描写的地方(背景或人物)作者往往用了一段“快板”,简洁,有力,而多风趣„„”

四、赵树理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作用:

赵树理小说的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他的“问题小说”中,他说:“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问题小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我写的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时在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进展,应该把它提出来。”

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内在结构由现实的世界和想像的世界两部分构成。现实的世界是为了提出问题,揭示现实的矛盾性,想像的世界是为了解决问题,突现主流政治的光明性。他通

过对现实矛盾与现实黑暗的理想主义超越,用意识形态的逻辑建构出一个想像的世界,以想像世界征服现实世界,来突显主流意识形态的巨大力量,最终使现实世界与想像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由于赵树理长期生活在农村,相当熟悉和了解农民,他继承了“五四”的启蒙思想,而且“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使得他的“问题小说”表现出鲜明的反封建倾向和质朴的现实主义特色。总之,赵树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地位。

参考文献:

白春香《想像对现实的征服——赵树理“问题小说”内在结构探微》;

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

郭沫若《及其他》;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赵树理

赵树理小传

赵树理《锻炼锻炼》

沈从文赵树理

赵树理《锻炼锻炼》

赵树理作品

论中小学生早恋现象

小二黑与赵树理

赵树理锻炼锻炼读后感

读赵树理有感

论赵树理现象
《论赵树理现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赵树理现象 现象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