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包法利夫人文学评论

发布时间:2020-03-03 09:15: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成因

通过阅读整本小说,我对于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成因很感兴趣,这也刚好迎合了作者最初的写作目的。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是社会的压迫、外界的诱惑、他人的欲望驱使、和她自己内心欲望的无限扩张所造成的。

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着眼点不在写她的爱情故事,而在写她从纯真到堕落,从堕落到毁灭的前因后果。浪漫主义文学的熏陶,灌输给她满脑子的诗情画意,什么风啊,树林啊,月下小艇,林中夜莺啊,什么勇敢如狮,温柔如羔羊啊,这一套思想与现实生活相隔十万八千里。她在幻想中生活,一生都受着幻影的欺骗,不知不觉犯下许多过失。她追求细腻的感情,丰富的精神生活,结果却耽于物质与淫乐。她是个乡下人的妻子,却向往着贵妇人的生活方式,她根本不理解现实,如何能逃脱自我毁灭的命运,她最大的错误是不理解贵族的“风雅”是需要财富运作的。小说有个副标题叫做《外省风俗》,除了包法利夫人的生活经历外,这本书还给读者提供了当时社会的很多外省风俗画。从中,大家看到的是一幅形形色色的外省资产群丑图。在这个外省乡镇,有头有脸的人物竟全是些蝇营狗苟之辈。一个乡镇如此,整个资产阶级,整个社会,不是可想而知了吗?这就是为什么《包法利夫人》虽然写的是外省乡镇,却具有震动整个统治阶级的力量。通过对这些社会环境的刻画,作者更为包法利夫人最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一开始,夏尔偶然“奇迹般”地治好了侯爵的病,导致包法利夫妇被邀请到侯爵家里参加舞会。这就是造成包法利夫人悲剧的导火索。在这里,爱玛看到了侯爵府邸豪华的摆设,这让她第一次大开眼界。明显的差距让爱玛心生嫉妒和对荣华富贵的向往。再加上子爵翩然而至,爱玛和他跳了两曲舞,这让爱玛真正体验了“小说中爱情的感觉”,导致她最后“曲终人散”后,都还“挣扎着睡不着,竭力延长这种豪华的生活境界”。从此以后,爱玛开始追求爱情,就像“沉了船的水手,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这使得爱玛不再满足于夏尔·包法利在现实中给予她的平淡无奇的生活。她开始萌发欲望,开始放纵自己,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

作者一再对爱玛进行非常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刻画,继而又用通过叙述残酷的现实来与其心理对比形成极大反差,进而更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社会对人的摧残。

就像后来爱玛遇到莱昂,内心对于“唯美爱情的渴望”和莱昂的诱惑,使爱玛慢慢放下了心中的贞洁,接着,爱玛开始通奸婚外情,不停地给莱昂写情书。至于爱玛的另外一个情人罗道尔夫,他对于爱玛的爱情仅仅止于肉欲。而莱昂,也只是未来爱玛可以借债了供养他们的奢靡。他们两者都是卑污之流。他们的奢靡和淫荡,造成了爱玛后来的悲剧。最后,爱玛债台高筑,无路可走,两个男人都冠冕堂皇地逃之夭夭。从中可以看出,爱玛一直沉浸于自己梦中,其实现实是残酷而肮脏的。作者通过这里来象征性地证明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

对于作者多次在文中提到的“子爵”,那是爱玛美梦的开始。正是这个叫“子爵”的无名男子,开启了爱玛对上流社会和美好爱情的向往。在爱玛心中,他永远是她“最热烈的回忆、最美好的读物和最殷切的愿望所形成的幻影”。与莱昂和罗道尔夫这两个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爱玛一生都在追求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也化为乌有,同时这也就是作者所想传达给读者的所谓欲望,或有或无。就像在书的最后,爱玛死后,夏尔·包法利

向她告别,“香草还在燃烧,浅蓝的氤氲飘到窗口,和进来的雾混合起来,天上有几颗星宿,夜很柔和⋯⋯他觉得她离开身体,迷迷蒙蒙,化入四周的什物,和寂静、黑夜、过往的风、升起的润泽的香气成为一体。” 作者用如此凄凉的环境描写写出了爱玛这一生的悲惨,虚幻,同时也暗喻爱玛终于可以再死后如愿进入自己想象中那样的轻松自由的世界。

《包法利夫人》是一步象征性极强的小说,也具有隐喻性。它不但象征了那个时代的悲剧,也象征了作者福楼拜本人以及人类。这是一本写欲望的小说。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具有或大或小的欲望。没有人没有欲望,但是人们需要的是控制欲望并且适当的利用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控制从而变成一个悲剧结果。帕斯卡曾说过:“我们所有的不幸都来自于不能安静地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现代社会,人们的欲望正在无限量的膨胀扩大,从而导致战争的暴发,环境的破坏。这是很大的悲剧。人不能永远沉浸在自己的梦里不能自拔。欲望会驱使人去做很多自己都想不到的事,这就是欲望本身可怕之处。

Dar Wu

包法利夫人文学评论(定稿)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文学评论
《包法利夫人文学评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