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6:00: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过程

导入: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阶段,也是我国的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隋朝大运河通到哪里?隋朝为什么会成为繁荣一时的朝代?你知道隋炀帝这个人吗?应当怎样评论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千多年前那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吧。 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迭,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一个统一王朝是哪个?它又是怎样建立和统一的?

北朝后期北方存在着两个并立的政权:北齐和北周。在南方与北齐、北周对峙的是南方的陈。577年,北周武帝亲率大军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北周末年,继位的周静帝只有八岁,大权落到外戚——皇帝的外祖父杨坚手里。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581年,杨坚废掉小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 589年 灭陈

隋朝建立后8年,攻灭陈朝,统一全国。同学们,在南北统一的过程中,为什么是隋灭了陈、而不是陈灭了隋呢?(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是什么呢?)客观条件:①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②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向往统一。④南朝陈政权本身的腐朽。主观条件是隋朝的强大。

隋朝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补充]对于隋朝统一全国,清朝的王夫之曾经评论说:“隋统一天下,……以启唐二百余年承平之运。”隋文帝对于统一国家所起的作用其功绩可与秦始皇比美。

隋统一全国: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秦汉、西晋之后第三次由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发展

隋朝统一后,出现了一个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和平环境。

从材料来看,隋朝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三个方面。那么,隋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经济发展的原因,除了人民的辛勤劳作外,一般来说有两条主要的:一是政策,二是科技。具体到隋朝,主要是国家统

一、社会安定和隋文帝励精图治和发展生产。

小结:隋文帝顺应历史发展,采取许多开创性的措施。他在位20多年,国家统

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 后来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说明:国家的统

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前提和保障。

[教师过渡]同学们,隋朝经济发展、国家繁盛的表现除了上面提到的人口增加,垦田扩大,粮仓丰实以外,营造东都洛阳和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也是两个很重要的表现。下面我们重点来学习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 a.目的和条件

同学们看课本的前言,有一个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 1.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2.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①开通运河是经济发展的需要。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势在必行。②从政治上看,为了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也需要沟通南北的大运河。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③当然从隋炀帝个人角度说,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

提问:开通大运河势在必行,那么隋朝具备完成这样大的工程的条件吗?(结合课本中“动脑筋”)

隋朝迅速增强的经济实力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隋朝安定统一的局面又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和社会条件。③以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b.概况(可用123456概括)

讲述: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沟通已有的天然河流和以往开凿的运河,开通了纵贯南北四五千里的大运河。 大运河有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抵余杭(今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通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大运河流经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的广大地区,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c.地位和作用

对大运河的作用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两个问题:

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在评论历史事件时,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大运河开凿以后,一直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中国主要的天然水道都是东西流向,大运河使南北数千里的广大疆域有了一条方便的水道,对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北宋建都开封,当时有“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之说。历史学家曾这样评价运河的作用:“京杭运河曾是封建王朝调控南北、维系中央集权和大一统局面的政治纽带”。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它和长城一样,享名于世界,是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不仅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宽度和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导入框中的图画。这是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南下游扬州图,是一幅想象画,作者李惠乔。画面描绘了隋炀帝为了享乐和炫耀武功,多次从洛阳乘龙舟巡游江都。龙舟长200尺,高45尺,有四层楼,一百多个房间。上层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二层都装饰着金、玉等珍宝。下层是宦官内侍住的地方。随行的嫔妃、王公大臣等,分乘几千艘华丽的大船,用来拉纤的壮丁有八万多人,还有大队骑兵夹岸护送。这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前后长达二百多里。隋炀帝在船上纵情饮酒作乐,沿途五百里以内的百姓,被迫奉献食品。珍贵的食品吃不完,就挖坑埋掉。巡游队伍所到之处,百姓倾家荡产,怨声载道。隋炀帝的暴虐,终于引发了人民的反抗,隋朝二世而亡。

[课堂小结]隋唐盛世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隋朝,从杨坚581年夺取北周政权称帝开始,到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结束,历时38年。隋朝存在的时间虽短,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朝代,它为后来唐朝的统一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隋朝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则与古老的长城一样,千百年来饮誉世界。现在,我们用本课课题“繁盛一时的隋朝”作全课的小结。

四、板书设计: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推荐)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合作式)

繁盛一时的隋朝_教学设计_教案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及反思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及反思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示例3

七年级历史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反思

历史课的体验和探究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