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康熙大帝》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1 18:18: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康熙大帝》读书笔记

康熙最后敲定由胤禛做皇位继承人,弘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看皇子不过两代,看皇孙可保三代。康熙的眼光果然没错,弘历沉稳大胆,能掌控大局,是个合适的太子苗子。我个人觉得,弘历的性格脾气与康熙最相像,有帝王的风范,只是弘历比康熙要风流。

弘历在《康熙大帝》中的第一次出场就令我印象深刻,那是八岁的弘历第一次见康熙,他的完美对答让我大吃一惊,他不像个八岁的孩子,到是像个二十岁的青年才俊,不,就连二十岁的青年才俊见了康熙怕也要十分紧张而无法做到这么滴水不漏的对答。沉稳而机敏,是弘历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小说中虽然没有描述康熙对弘历的这次表现作何感想,也写出了康熙对弘历的赞赏。

如果仅仅有这一件小事,弘历也不可能给康熙留下太多的印象,毕竟康熙有很多皇孙,多到他根本认不过来也叫不出名字。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给了弘历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他也大胆地抓住了。小说中描写是弘历在陪康熙观看刺野猪时,挺身护驾。众人都以为野猪已死而凑上前看,不料野猪还有最后一口气,突然站了起来,康熙的贴身侍卫想上前杀死野猪,谁都没料到还是个孩子的弘历大叱道:“站住!你的职责是护驾!”说罢抽出匕首刺死野猪。一个孩子有如此胆量,怎么可能不给康熙留下深刻印象。

但看过这一段我还是持怀疑态度,就算弘历从小胆量过人,这也不像一个八岁孩子的作为,这很有可能是二月河为了表现弘历的英勇而改编的史实。我翻阅清史,发现史书记载,康熙六十一年,爱新觉罗家族中两个最伟大的人物,康熙皇帝和后来的乾隆皇帝在圆明园首次见面,弘历当时年仅十二岁。康熙对弘历的对答和功课都十分满意,几天后就命雍亲王呈上弘历的\"八字\"。不得不说弘历的运气真是好,这次测八字对他之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1929年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首批公布的内阁大库档案中,有乾隆生辰八字及康熙六十一年的时人批语。内容如下:乾隆八字【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批语:庚金生于仲秋,阳刃之格,金遇旺乡,重重带劫,用火为奇最美,时干透煞,乃为火焰秋金,铸作剑锋之器。格局清奇,生成富贵福禄天然。地支子、午、卯、酉,身居沐浴,最喜逢冲,又美伤官,驾煞反成大格。书云:子午酉卯成大格,文武经邦,为人聪秀,作事能为。连运行乙未。甲午,癸巳身旺,泄制为奇,俱以为美。

此命贵富天然,这是不用说。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正成格祯祥,别的不用问。

又过了几天,康熙再次驾临圆明园宣布了一个震惊众皇子皇孙的决定:要将弘历带回宫中养育。(《清圣祖实录》、《乐善堂全集定本》)这算是康熙的所有皇孙中待遇最高的了。在弘历之前,近百个孙子中,只有太子长子弘皙曾经被康熙\"养育宫中\"。这个皇孙极为康熙所喜爱,以至于在康熙晚年太子两立两废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割舍不了这个皇子。

而史书对弘历猎场大展身手这一段有着不同的记载,八月之初在永安莽喀围场,康熙用火枪击中一熊,大熊倒地良久,毫无动静,康熙遂命弘历上前补射一箭,以让这个孩子博得\"初围获熊\"的美名。弘历上马之后却迟迟不动。康熙为弘历的胆小而感到不高兴。本来这个孩子一直胆子很大,今天见到熊之后怎么害怕起来?康熙在马上高喊:\"弘历,怎么不进?\"弘历这才像醒过神来,催马欲进。不料此时那倒地的大熊忽然一个翻身,直立起来,嘴里发出一声怒吼,直奔弘历的坐骑扑来。众人一刹那间都惊呆了,只有康熙反应及时,举枪便射,子弹从熊耳射入,大熊如同半堵墙一样应声仆地。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这件事给康熙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觉得似乎冥冥中有天意,保佑这个不同寻常的孙子。晚上回到帐中,他对随驾的和妃说:\"弘历这孩子的命真是贵重!如果他早一点催马过去,熊起马惊,不知道会出多大的事啊!这孩子将来福气比我还大啊!\"(《啸亭杂录》)

不管怎样说,弘历有胆有谋这点是不可更改的,这也是康熙十分欣赏的。把弘历引荐给康熙,是雍正走的一步绝世好棋。

我对康熙和乾隆的好感一向就比雍正多一点,可能就是因为他们身上可以称之为英雄的气概与谋略,这可能也是“康乾盛世”这一美名能够流传的原因吧。在一步步沉沦的清朝留下如此令世人敬仰的功绩,实在是这两个优秀帝王的卓越政治能力所致 。

《康熙大帝》读书笔记

康熙大帝读后感

《二月河康熙大帝》读后感

《康熙大帝》教师读后感

读康熙大帝有感

康熙大帝的领导才能

读康熙大帝后感

康熙大帝及人际关系论

大帝语录

洪武大帝

《康熙大帝》读书笔记
《《康熙大帝》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