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文地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7:39: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历史文化名城柳州的四大特色文化初探

[摘 要]柳州是一个已有2100百年悠长历史的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994年元月,柳州市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以“柳江人”遗址、柳宗元治政业绩、刘三姐传说、奇石构成了柳州市的四大特色 文化即古人类文化、柳宗元文化、刘三姐(山歌)文化和奇石文化。

[关键词]柳州;古人类文化;柳宗元文化;刘三姐文化;奇石文化 引言

崛起于柳江之滨的柳州,是一座四代古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此为柳州建城的开端。 三国孙吴凤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县属桂林郡。 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为郡治所。 南朝齐(公元479─502年),从潭中县地分置齐熙郡。 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后为潭中治马平郡治所。 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平县。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马平县属桂林。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为龙城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

柳州是南中国最早的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在柳州任刺史, 留下了后人敬仰的治政业绩。这里又是汉、壮、瑶、侗、苗、回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城市,民俗文化多姿多彩。正因为柳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994年元月,柳州市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柳州文化源远流长,下面介绍其四大特色文化,即古人类文化、柳宗元文化、刘三姐文化和奇石文化:

一、古人类文化

1 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古人类文化遗址有白莲洞遗址(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30000─7000年)、大龙潭鲤鱼嘴遗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7000年)、蛮王城遗址(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年)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古人类文化遗址。“柳江人”遗址在人类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柳江人”是一九五八年九月间被发现的。当时,新兴农场的工人在挖掘通天岩里的堆积物作肥料时,无意中发现一个完整的人的头盖骨,接着又发现人类的一些上体骨和肢骨化石,化石的石化程度较大,可见它们是新人阶段较早的人类遗骸。

经研究发现,“柳江人”明显地具有原始蒙古人种的特征,正是在分化和形成种的蒙古人种类型。这表明广西地区很有可能是蒙古人种的发源地的一部分。\"日本人可能源于中国柳江,就是说日本人和柳江人可能同宗共祖\"。日本东京大学人类学教授植厚和朗先生这样撰文说:柳州拥有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时石器时代晚期长达5万年的史前文化,留下柳江人、白莲洞、鲤鱼嘴人等古人类的生活痕迹。

从通天岩、白莲洞以及柳江沿岸古人类遗址,可以得知,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生息在柳江河畔,它们以辛勤劳动开创了柳州的历史。而柳州的古人类文化也为人类更好的了解古人做出了重大贡献。

2

二、柳宗元文化

“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当代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的这句诗,道出了柳宗元与柳州、柳州人民的深情厚谊。

唐宪宗元 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遭受排斥和打击,被派任柳州刺史(地方军政最高长官)。元和十四年,卒于任上。在任四年间,柳宗元传播儒学,动以礼法,改革弊政,解放奴婢,并带领柳州人开荒挖井,发展生产,对于促进当地的生产、帮助人民解决生计问题,起到了相当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世人留下了千古传 诵的治政美誉。

(一) 柳宗元在柳州的主要政绩 1.修复孔庙,兴办文教

元和十年七月柳宗元到柳州,十月修复孔庙。秦汉时期,柳州地区和中央政府联系还比较松散,柳州经济、文化跟内地相比落后了一大截。《庙碑》说:“今夫子代千秋有余载,其教始于行,至于是邦,人去其陋,而本于儒。”儒家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改变了某些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修复孔庙,兴办文教对这种历史性的变化有较大的作用,由于柳宗元重视文教,使柳州涌现了一批文化人士。对于以后柳州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韩愈说:“柳侯为州,„„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

2.废除奴俗,释放奴婢

3 唐代对奴婢的占有和买卖有详细严格的法律规定,蓄奴和贩奴都是合法的,政府和私人都可以占有奴婢。柳宗元在柳州碰上良人质债为奴的社会问题,韩愈《罗池庙碑》说:柳州贫穷百姓(良人)“以男女相质(钱),久不得赎,尽没为(奴)隶”。柳宗元到柳州,同情百姓无辜沦为永世奴婢的痛苦,凭一股改革锐气,行使刺史之权,“革其乡法”,解除了当地被高利贷剥削而沉沦的老百姓的奴婢枷锁,恢复了他们良人的身份。

3.破除迷信,去鬼息杀。

柳州是百越民族聚居地,这里盛行一种用鸡骨占卜、祀鬼杀牲的陋俗。人们生病不求医,而是请巫师来求神问卦。这种迷信恶俗曾使柳州地区人口减少,田地荒芜,六蓄不旺。柳宗元到任柳州时,柳州还存在“信祥而易杀,傲化而偭仁”的社会问题。要改变它很不容易。用封建礼法去限制,老百姓往往不听;用法律去约束,他们就逃避。柳宗元看到佛教“浮图是神而语大,可因而入焉。” 于是,为了破除这种恶俗,柳宗元便提倡佛教,宣扬生死轮回来劝说人们不要滥杀牲畜,有病要寻医问药,使当地杀牲祀鬼之风有所改变。

4.开荒凿井,劝农生产

在古代,井是重要的生活设施。《易经》说:“改邑而不改井。”柳宗元在柳州,见当地河岸险峻,用水困难。柳宗元为了解决人们用水困难,自己筹一些钱,再利用一部分地方经费,亲自带领民工进行勘测,利用科学方法,在城北开凿了水井。解决了柳人生活上的一大困难。“柳井”被誉为惠民政策。

(二)柳州人民对柳宗元的纪念

柳宗元于公元819 年病逝于柳州任上。一千多年来,柳州人民一直怀念他,缅怀他的功绩,至今仍有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罗池、柑香堂等纪念景物,成为柳州最富胜名的名胜古迹。

柳州罗池庙碑:韩愈撰文,沈传师书写。碑文记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绩和死后成神的传说、

柳宗元衣冠墓:柳侯祠后东侧,松柏拥翠,肃穆幽静。柳宗元逝世后,遗骸 4 运回长安,柳州人于是便在柳宗元灵枢停放处,葬下他衣冠作墓来怀念他。

柑香堂:柳宗元曾在城西北隅“手种黄柑二百株”,并作诗刻石。后人因此在城西建柑香堂以纪念。北宋阳朔县令陶弼有诗云“柳子才名甲有唐,谪官分得荔支乡。罗池水尽黄柑死,独有空碑在画堂。”

柳宗元离开我们虽有一千多年了,但他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对柳州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相信柳宗元文化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

三、刘三姐(山歌)文化

壮族是一个歌的民族,它有着深厚的民歌传统。“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还要唱山歇。”可见山歌已成为壮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壮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歌节,俗称“歌圩”。所谓歌圩,意思是野外坡地的集会。节日期间,青年男女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女孩子三五成群,男青年四六结队,他们相互对唱,一唱一答,从白天唱到晚上,从晚上唱到天明,有时几天几夜,歌声不绝。

山歌文化以刘三姐为代表,壮族人人会唱歌,是因为有刘三姐这位歌仙。人说:三姐骑鱼上青天,留下山歌万万千;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

(一) 壮族山歌的形式与特点

5 1.壮族山歌的形式

壮族的民歌不仅形式多样,体裁多种,而且韵律结构也非常独特,主要有欢、加、西、比、沦五种形式,还有勒脚歌和排歌等。

“欢”是壮族民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歌体,主要流行于广西中西部壮族地区。主要特点是在韵律上腰脚韵或头脚韵互押。如一首五言凹句欢,是头脚韵体。“欢”短小精悍,旋律优美,便于吟唱。

“西”也是壮族地区流行较广的一种歌体,主要流行于广西南部壮族地区。“西”在韵律上最大的要求是押脚韵,一般是厌一平,一韵到底。“西”形式比“欢”自由,比较易于掌握,长歌较多。

“加”是另种壮族民歌体。“加”的韵律是脚韵,通常唱完第一句之后,接着以“姣媚”,“姣炼”等作为全歌的定韵。民间流传的刘三姐唱的歌,多是这种歌体,叫人赞不绝口。

2.壮族山歌的特点

壮歌具有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的比喻、比兴美。壮族人的性格特点之一,是在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时比较委婉、含蓄,与西方人那种赤裸裸的表达有明显的不同,这或许是比喻比兴手法在壮歌中得以普遍运用的原因。

壮歌具有一挥而就、出口成章的特点。古人虽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得来一个字,拧断几根须”等句以及“推敲”的典故来说明诗歌创作的艰辛,但同样有曹植七步作成名诗的“快手”敏才。所以壮族歌手们普遍具有出口成章、对答如流,对唱几天几夜而不重复的令人叫绝唱功同样不足不奇。快思敏捷上更是曹植“七步成诗”的速度望尘莫及。壮人的嘴巴几乎就是山歌的源泉!

壮歌具有整齐严谨、琅琅上口的辞藻美和押韵美。正如清代闵叙说:‘壮人生于深山„„其歌,字皆土音,韵则天籁,译而通其意,殆亦工于词者。’”

(二)刘三姐文化的本质特征

6 1.心里信仰

刘三姐是广西各族共同认可的具有超人智慧、异常能干的“歌仙”。她能以歌之力量战胜强权,以正压邪,以善制恶,以美胜丑,这是劳动人民传统文化心理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刘三姐是劳动人民的象征。对祖先的崇拜目的就是要人们凝聚在一起,共同奋斗,克服困难,共同前进。

2.思维方式

闻捷曾对刘三姐歌词做过这样概括:朴素而不单调,瑰丽而不堆砌,明朗而不浅露,含蓄而不晦涩。歌词大量表现为以比兴取喻,从中窥见其思维方式犹如受苦时对美好的追求,劳累时对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仅从汉语角度看其善于设喻、巧于谋篇的歌词就可体察到刘三姐文化思维上的特点:隐喻、直觉、富有哲理。这种思维自身的形式使语言与世界相通。歌,不仅是柳州人民的俗尚,也寄托着他们的审美消趣。

3.价值观念

刘三姐在与地主的智斗中咏唱:“三姐生来脾气怪,只爱山歌不爱财。”山歌指代精神,财指代物质。按理说,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刘三姐为了维护自身的人格和尊严,表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这体现了人们群众的淳朴与正义。

四、奇石文化

俗话说不到北京不知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钱少,不到海南不知身体不好,不到柳州不懂石头之妙。

有着两千一百年建成史的柳州市及周边地区,奇石资源极为丰富,数量大、品种多、质地佳,已为中外赏石界所公认。 至今,柳州已形成了以柳侯公园盆景园奇石馆、箭盘山奇石园八桂奇石馆、鱼峰公园石玩精品馆,以及柳州奇石城、柳州赏石市场、中华石都、马鞍山奇石市场等为主的国内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奇石交易市场和奇石专业馆场,使柳州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奇石集散地和交易场所,并被誉为“中华石都”,声名享誉世界。

(一)柳州奇石文化溯源

7 柳州的奇石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甚至白莲洞原始柳州人时代。一方面,由于大自然的独特赋予为柳州奇石文化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作为中国南方人类的发祥地,柳江人、白莲洞人在这里演义了人类近五万年的远古历史,也为柳州积淀了丰厚的史前文化,从而孕育了早期的柳州奇石文化;同时,以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柳宗元为代表的古代文人士大夫,首开了柳州奇石文化之先河 ,对柳州奇石在海内外赏石界占据极其崇高的地位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柳州奇石文化的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柳州地处亚热带岩溶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岩溶地形广泛分布,在流水的溶蚀、切割、堆积等作用下,形成了广泛的溶蚀谷、峰林、残丘、剥蚀台地、堆积盆地和河谷平原等。正是喀斯特地貌这一自然条件造就了柳州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光和洞穴景观, 同时,柳州地区区域河流属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有融江、柳江、黔江、红水河、浔江等,河岸高、多弯曲、险滩多、落差大、水流湍急,因而,境内不但石山奇特秀美,岩洞瑰丽神奇,而且泉水幽深碧绿,江流弯曲明净,形成了“拔地奇峰画卷开”的山水特点,为各种奇石的形成和发育创造了独特的优越条件。柳州地区所辖两市九县,凡流经柳州地区的河流都盛产石。

2.柳州奇石文化的孕育得益于远古人类的丰富遗留

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历史与奇石文化的历史一样,彼此之间息息相关,相互交融,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奇石文化发展的痕迹和影子,而从奇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触摸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烙印。大量的考古研究表明,人类最早使的工具就是石头。而石器时代更是人类依赖石头的一个巅峰。因此,人类拜石、爱石、藏石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是一种文化的持续或传承。 3.与石结缘的城市记忆为柳州奇石文化的繁荣推波助澜

谈到柳州奇石,今天能誉满天下,这与柳宗元为柳州奇石开创先河以及真知灼见的品评,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柳宗元集》篇中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文中记载龙璧山,\"其下多秀石,可砚\"。这篇是柳宗元游龙璧山采石做 8 砚的记述(大约在元和十三年前后)。从《刘禹锡集》篇中首题为《谢柳子厚寄叠石砚》诗里,得知柳宗元采龙璧石制砚,赠与广东连州的刘禹锡。诗云\"当年同砚席,寄此感离群。清越敲寒玉,参差又叠翠云。烟岚余斐炜,水墨两氛氲。好与陶贞白,松窗与写紫文。\"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刘禹锡对\"龙璧柳砚\"的高度赞赏。

柳宗元所采的龙璧叠石,即在柳州市下游的龙璧山下板滩处。龙璧山即柳州八景之一的\"龙璧回澜\"。叠石,俗称叠层石、千层石,属墨石类的砂积页岩,硬度3至3.5度,其色纯黑生光,层理有序而自然。其形多见于山形景、平原景及层次错落犹如壮观的蓬莱仙境。不论其形多变,而每件奇石均有大小不同、深浅各异的圆形砚池。这便是子厚所云\"其下多秀石,可砚\"的叠层石。

明代的徐霞客,游柳州山川之时,亦采集些柳州奇石,晚年在家,后因病卧榻不起,却常握奇石于掌中,直至与世长辞。徐霞客对柳州奇石可谓忠贞不渝,确是催人泪下。

(二)柳州奇石的分类

柳州为世人所喜爱的奇石很多,按大类分主要有:水石(水冲石)、土石、山石、洞石、岩石、化石及混成石等七大类:且水冲石分布很广,以大化、来宾、合山、三江、龙胜、百色、天峨等地方居多,按产地细分则有五十多种,在此仅按产地分类对一些主要石种作些介绍。

1.柳砚石

产于柳州市龙壁山下和柳江河中,质地坚硬细润,通体呈青黑色,具有古朴沧桑感,是柳州最具代表性的石种之一。

2.来宾石(俗称水冲石) 产于柳州地区来宾县境内的红水河中。石质坚实,多以黑、黄、青灰色为主色调;由于湍流亘古冲蚀、砂石磨砺,表面细润光洁,石形富于变化,具有象形、景观、抽象、奇巧等不同类形,且品类繁多,其中以纹石较为珍贵。

9 3.彩陶石

因表面有一层罕见的天然彩釉而得名,产于柳州地区合山市马鞍村的红水河河段,故又名马鞍石。形色质纹俱佳,尤以绿彩陶最为珍贵;而绿质黄釉具有唐三彩之神韵;一石二色的鸳鸯石亦独具特色;黑彩陶石质细滑,润泽感佳;此外,尚有浅蓝色、青灰色、古铜色的等等。均为珍稀石种之一。

4.大湾石

产于柳州地区来宾县大湾乡的大湾石小品,石体虽小,然却精巧别致、精妙、绝伦。便于随身携带,手上把玩。质地细滑光润,色纹丰富,以纯正老气的棕黄色最具代表性。石形千姿百态,有的象形状物,有的如珠如玉,不少藏石家对此石种情独钟,视为“掌上明珠”。

5.天峨石

产于柳州近效天峨县境内的红水河段,外形多呈卵状。质地细滑光洁,色彩或斑斓陆离,或素洁雅致;纹理或平或凹或凸,自成天趣。似版画,如浮雕,图纹形象奇逸古的拙,意境深远,为天然图文石中的佼佼者.

(三)柳州的赏石理念

10 柳州的赏石理念是不拘一格,是丰富多彩的。

米芾、苏东坡创立的瘦、漏、皱、奇、丑等赏石标准,是传统赏石理论的精髓。柳州人说:“石头已不是原来的石头,已经成为了一件石玩,一个器物,一件可观可赏的器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石玩脱胎换骨越彻底,越具有观赏性,也越有玩味。柳州人认为,石玩可称得上最古的古董,但在实际上,把石玩当作古董是指那些象古董一样有玩味的,色泽苍古皮质老道的、在形态上与某些赏见的古董相似的古玩。玩质地、玩宝气、玩奇巧、玩拙味也是柳州人的赏识理念.

(四)奇石文化的意义

柳州人历来秉性刚毅而不惧风雨,质朴纯良又不拒变化,从人格本质上说,他们尤其效仿一种真实的硬度,一种内在的坚强。这么说他们所要推崇的,岂不就是一种“奇石”精神? 所谓“奇石”精神,当然不只有刚、坚、纯、硬等等质体性内涵,更多则在激发人的奇志与奇情,以至呈现非凡的奇迹.凭着这种精神,这里不仅拼出了世界公认的“体操王子”及一批奥运冠军,而且崛起了一代又一代改革开放的“弄潮儿”,终使柳州成为群英荟萃、演绎时代大剧的舞台。因有这种精神,柳州人似乎特别富有“铁石与火”的创造智慧和激情,把钢铁、汽车、水泥、工程机械等等“坚硬”事业不断做大做强。

许多年来,柳州人一直热衷于“石文化”,绝不是简单地“玩物”。所谓玩石以砺志,采石以修身,藏石以蓄德,赏石以养性—这人石之间互涵互动的真谛,柳州人真是心领神会:这既是一种道德力量的昭示,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认定,当然,也还有一种审美意识的觉醒。

11 结束语

柳州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又是祖国南疆一座风景秀丽的古城。柳州的历史文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相信在柳州人民的传承下,柳州各种特色文化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萧泽昌,张益桂.柳州史话[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2] 戴义开.柳宗元·柳州[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3] 潘琦.刘三姐文化品牌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4] 刘通柳州奇石的分类与特色 [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09).[5] 陆文清.论柳州奇石文化的成因及其溯源[J ] .柳州师专学报,2009,(01).[6] 程朗.柳宗元与柳州文化[J ] .柳州师专学报,2003,(01).[7] 刘明文.奇石与柳州[J].当代广西, 2005, (23) .

http://baike.baidu.com/view/830902.htm http://www.daodoc.com/show_news.asp?id=495 http://cn.bytravel.cn/art/zzm/zzmgygxlsj/ http://cn.bytravel.cn/art/lzl/lzlsyg/ http://cn.bytravel.cn/art/lzw/lzwh/ http://cn.bytravel.cn/art/lzq/lzqs/ http://cn.bytravel.cn/art/lzd/lzdln/

人文地理论文

人文地理论文

人文地理论文

人文地理论文

人文地理小论文

人文地理课程论文

达州人文地理论文

中职人文地理教学论文

人文地理论文(新)[定稿]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论文
《人文地理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