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汽车文化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0:31: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汽车文化》课程教案

2012---2013学年 第一学期

授课专业:汽车文化授课班级:计划学时:主讲教师:蔡伟明

2012级汽服 58学时

汽车工程系 二OO一二年九月

绪论

教学目标:

1.介绍汽车及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了解汽车文化总概述;

3.掌握汽车文化的含义,介绍汽车名族性;

4.掌握汽车文化的课程性质和任务,明确课程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汽车文化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2.掌握汽车文化的课程性质和任务。

鉴定标准: 应知:

(1)汽车作为最重要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以其独特的优势对现代社会起到巨大作用。 (2)汽车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汽车发展简史、汽车地位、汽车造型的变化、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汽车名人和赛车运动。(3)汽车文化是汽车在发明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4)汽车已融入了人类生活,汽车因为人类的生活习俗、民族文化等差别而体现出不同的个性,汽车的民族性是汽车最为鲜明的个性。 应会:

相关知识的文献检索,具有有关史料的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1.汽车及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

(1)汽车的定义:汽车是借助自身的驱动装置驱动,且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无架线车辆。

(2)汽车的用途:运输,即载送人和货物或牵引载送人和货物的车辆。

(3)汽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介绍汽车作为最重要的现代交通工具的独特优势,给出全世界近几年汽车保有量、年增长速度等数据,讲述汽车工业对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要影响。 2.汽车文化总概述

由于汽车是最重要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汽车对各行业的影响、汽车作为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汽车给社会带来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汽车理所当然地受到普遍的关注,使汽车有关意识形态及其表现形式蓬勃发展,例如专业工作者的设计与研究、销售者的广告宣传、有关汽车的文艺创作、广大群众对汽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车迷、收藏家、汽车竞赛和博览会)。在社会中,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汽车文化”。 3.汽车文化的定义、内容和汽车名族性

(1)汽车文化是汽车在发明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简单的说,就是人们在制造和使用汽车的活动中,形成的一套行为方式、习俗、法规、价值观念等内容,这些便是汽车文化的内涵。

汽车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汽车发展简史、汽车地位、汽车造型的变化、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汽车名人和赛车运动。

(2)汽车已融入了人类生活,汽车因为人类的生活习俗、民族文化等差别而体现出不同的个性,汽车的民族性是汽车最为鲜明的个性。

① 美系车:美国车宽大、悬吊柔软、大扭力、空调效果好的特性,成了安全舒适豪华的代表,但从负面来说,美国车因宽大而耗油,悬吊柔软而不适合高速转弯或行驶,行驶时缺乏需要的大马力。

② 欧系车:优秀的文化传统、高超的设计能力、典雅的外观、明显的操纵个性,更是称雄于世。欧系车总的来讲不如美国车宽大,但比美国车更显细腻。毕竟欧洲人是把造车当成是创作艺术品一般 。

德国—德国车素以传统、安全、厚实、高性能而著称于世。

法国—法国车的造型柔和了法兰西民族的浪漫和时尚,造汽车和做衣服一样,当作艺术品来设计的,我行我素,造型优雅,线条简练,精巧灵活,极富动感和充满活力。 意大利—意大利的汽车,以卓越的品质、良好的性能、堪称先锋的科技运用、层出不穷的科技发明而领先于世界汽车工业。意大利有“跑车之乡”之美称,以豪放、性感、洒脱,多以性能和外形表现吸引顾客。

英国—英国轿车就像其民族一样,给人一种保守而尊贵之感。英国轿车注重稳重、内向、有内涵。 ③ 亚系车:

日本—日系车辆在造车初期多以模仿英、美产品而成。但日本人独有的专注和团队精神反映在造车工艺上,使日本车从廉价车的代表到目前与欧洲高级车平起平坐,算是后起之秀。日本车,以外形中规中矩,发动机平顺、省油,博得许多中产阶级人士的欢心。

韩国—坚强的民族信念,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国民自立自强的爱国热情。韩国车经济、耐用,逐渐向较高档次发展。 4.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汽车文化》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是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和扩充,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课程任务:开设《汽车文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准确识别汽车的能力,了解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特点;能够欣赏汽车品牌。培养学生全面了解汽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汽车行业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思考:

(1)什么是汽车文化涵义?

(2)汽车文化的发展有何意义?

(3)什么是汽车的民族性?各有何特点?

第一章 汽车发展简史

课题一 汽车萌芽阶段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车轮和车的发明;

2.掌握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发明的贡献; 3.掌握第一辆蒸汽汽车的发明;

4.掌握尼古拉斯·奥托对内燃机发明的贡献。

教学重点:

1. 掌握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发明的贡献; 2.掌握第一辆蒸汽汽车的发明;

3. 掌握尼古拉斯·奥托对内燃机发明的贡献。

鉴定标准:

应知:

(1)轮子发明不仅是创造了一种器具,它还带给人类一种新的运动方式。

(2)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推动了机械工业甚至社会的发展,是内燃机发明的前奏。 (3)1769年,法国人尼古拉斯·古诺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汽车。蒸汽汽车是汽车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4)内燃机的发明为汽车提供了理想动力。 应会:

相关知识的文献检索,具有有关史料的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5.车轮和车

(1)运输方式的转变:最早——手拉肩扛、众人搬抬; 公元前4000年——北欧发明橇,使人们用滑动实现了运输方式的第一次飞跃; 公元前3000年——中亚发明车轮,实现了滑动到滚动的第二次飞跃。

(2)轮子的发明:①外国:中亚苏美尔人发明车轮、西欧赛尔人创造人力车和畜力车;②中国:《淮南子·说山训》、轩辕黄帝、夏朝车正、春秋战国兵车、木牛流马等。 (3)动力的转变:人力、畜力、其他自然力的尝试等。

2.蒸汽机的发明

(1)介绍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前的研究者对蒸汽机所做出的贡献:进入17世纪,意大利、英国、法国真正开始了蒸汽机的研究,例如,意大利的布兰卡,英国撒马泽特和赛维利、纽科门和瓦特,法国的巴本都进行了蒸汽机的研究。

(2)介绍瓦特的生平背景:瓦特(1736—1819)出生于英国造船工人家庭,他在年轻时就喜欢机械,后来到格拉斯哥上大学,1765年,他造了第一台蒸汽机,1768年,制成第一台装有冷却器的蒸汽机样机,1774年,瓦特和博尔顿造出了真正意义的蒸汽机。 (3)详细介绍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发明的贡献: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詹姆斯·瓦特的功绩是他长期从事蒸汽机的研究,推进了蒸汽机的使用和扩大了应用范围。

3.蒸汽汽车的发明

(1)介绍法国人尼古拉斯·古诺发明蒸汽汽车的背景及设计参数,阐述世界第一辆蒸汽汽车的意义: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诺经过6年的苦心研究出世界第一辆蒸汽汽车,这是汽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也标志着人类以机械力驱动车辆时代的开始。

(2)介绍各国对蒸汽汽车的研究与应用。 4.内燃机的发明

(1)简单介绍内燃机的研究历程:1860年,法国的勒诺巴赫制成了煤气内燃机,主要问题是功率小,消耗的煤气太多。1861年,法国的铁路工程师罗夏发表了进气、压缩、膨胀、排气的四冲程内燃机理论。

(2)阐述尼古拉斯·奥托对内燃机发明的贡献:1866年,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试制出四冲程煤气内燃人们一直将四冲程循环称为奥托循环。 思考:

(1)蒸汽机、煤气内燃机的主要发明人是谁?

(2)第一辆蒸汽汽车是何时何人发明的?在汽车发展史上有什么意义?

课题二 内燃机汽车的诞生

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发明的必然性;

2.掌握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是内燃机汽车的发明人; 3.掌握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的重要意义; 4.了解贝尔塔试车壮举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掌握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是内燃机汽车的发明人; 2.掌握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的重要意义;

鉴定标准:

应知:

(1)汽车发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汽车发明和发展是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2)本茨发明了第一辆三轮内燃机汽车,戴姆勒发明了第一辆四轮内燃机汽车。 (3)发明了第一辆内燃机汽车的意义。 (4)贝尔塔试车壮举的意义。 应会:

漫谈内燃机汽车的诞生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1.本茨的第一辆汽车

(1)简单介绍汽车的诞生史。

(2)重点介绍本茨发明汽车的过程(发明时间、专利号和第一辆汽车的详细参数),阐述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的重要意义:1886年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其机动车申请了专利。同年10月,卡尔·本茨的三轮机动车获得了德意志专利权(专利号:37435a)。 这就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这也标志着汽车的诞生。本茨也就成了当之无愧的“世界汽车之父”。

(3)讲述贝尔塔试车壮举的过程和意义。 2.戴姆勒的第一辆汽车

(1)介绍戴姆勒发明第一辆四轮汽车的参数和意义:1886年,在坎斯塔特,戴姆勒讲0.8kw的汽油机装在一辆四轮马车上,并增加了转向装置,该车最高车速为14.4km/h,这是世界上第一辆装有汽油机的四轮车。 (2)迈巴赫与戴姆勒之间的故事。

思考:

(1)贝尔塔试车壮举的意义是什么? (2)汽车用汽油机的主要发明人是谁? 课题三 汽车结构的完善

教学目标:

1.掌握汽车的定义和组成;

2.了解汽车的布置形式;

3.了解发动机缸数和气缸排列形式的发展; 4.了解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发展; 5.了解化油器的发展; 6.了解柴油机的发明人;

7.了解转子发动机的发明人; 8.了解汽车底盘结构的发展;

9.了解发动机点火系的发展;

10.了解我国惯用的和标准的汽车分类方法; 11.了解其他的汽车分类方法;

12.掌握汽车结构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

1.掌握汽车的定义和组成;

2.掌握汽车结构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及其特征。

鉴定标准: 应知:

(1)汽车是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车辆。 (2)汽车的布置形式。

(3)最早的汽车发动机为单缸,后来发展为多缸直列式或V型发动机。 (4)汽车的气门式配齐机构。

(5)汽车的发动机。

(6)1897年,德国人鲁道夫·狄赛尔发明了柴油机。

(7)1957年,德国人弗力斯·汪克尔研制出了第一台实用的转子发动机。 (8)汽车的底盘装置。

(9)汽车点火系的发展变化。

(10)汽车标准分类将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

(11)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分类标准不包括的汽车,例如老爷车、迷你车等。 (12)汽车发展的三个阶段 应会:

认识现代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汽车结构的发展

授课时数:6课时

教学过程:

1. 汽车的定义和组成:汽车是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车辆。汽车由汽车底盘和汽车车身两大部分组成。习惯上常将汽车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和车身四部分。 2. 汽车布置形式

(1)介绍汽车布置形式的定义:汽车布置形式指发动机、传动系的布置位置和驱动方式。 (2)介绍汽车布置形式的分类(FR、FF、RR、MR、4MD或nMD)和代表车型。 3. 汽车发动机

(1)简单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2)讲述汽车发动机常识,包括汽油机、柴油机和转子发动机的发明人、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等。

4. 汽车底盘

(1)介绍汽车底盘的组成(传动系、转向系、制动系和行驶系)。 (2)介绍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发展历程。 5. 汽车电器

(1)介绍汽车电器的组成(点火系、发电机和起动机和车灯)。 (2)介绍汽车电器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发展历程。 6. 汽车类型

(1)简述汽车类型按用途分类的方法,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 (2)汽车型号例解

(3)介绍按其他分类的不同汽车类型和特点,包括老爷车、迷你车、皮卡车、跑车、防弹车和概念车等。 7. 汽车结构发展

(1)介绍汽车结构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萌芽阶段、成熟阶段和现代化阶段) (2)详细阐述三个不同阶段的特征

思考:

(1)汽车的定义和组成是什么?

(2)汽车结构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及其特征是什么?

课题四 汽车工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2.了解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3.掌握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4.了解汽车给社会带来的公害; 5.掌握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1.掌握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2.掌握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鉴定标准: 应知:

(1)世界汽车工业经历的三大重大变革。 (2)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3)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可概括为初创、成长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4)环境、安全、能源、畅通已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四大课题。 (5)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应会:

汽车工业发展文献的检索能力;汽车工业发展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授课时数:6课时

教学过程:

1.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一百多年的汽车史——汽车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兴旺于欧洲,挑战于日本。在百余年的世界汽车发展史中,世界汽车工业经历三次重大变革。

(1)第一次变革:第一次变革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了T型车,发明了汽车装配流水线,使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从欧洲转向美国。

(2)第二次变革:欧洲的汽车公司针对美国车型单

一、体积庞大、油耗高等弱点,开发了多姿多彩的新型车,实现了汽车产品的多样化,形成了汽车产品单一到多样化的变革,多样化的产品成为最大优势,规模效益也得以实现。欧洲汽车的大发展使世界汽车的重心逐步由美国向欧洲转移。

(3)第三次变革:第三次变革是日本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形成精益的生产方式,全力发展物关价廉的经济型汽车、以丰田汽车公司为代表的几家汽车公司,将“全面质量管理”和“及时生产系统”两种新型管理机制应用于汽车生产,推动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

(4)小结:德国人发明了汽车;美国人发展了汽车;法国人以高科技推动着汽年;英国人以精心制作着汽车;日本人以雄心创新着汽车;中国人以壮志追赶着汽车。 2.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1)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特点:第一,世界汽车年产量在波动中增长,产品结构逐年有所变化;第二,跨国企业为实现新兴市场的扩张不断调整战略布局,全球化成为必然;第三,世界汽车技术进步的步伐越来越快,汽车工业正处于科技创新时代。

(2)世界汽车年产量在波动中增长:给出全球汽车年度产量变化、世界前15国汽车产量统计和我国2011年和2012年的8月份汽车销量和产量对比图,引导学生认识到汽车行业还在不断向前发展。

(3)世界汽车工业全球化成为必然

汽车工业是国际性产业,各汽车厂资产重组、联合兼并成立跨国公司,即全球化。全球化包括汽车开发的全球化、销售战略的全球化和销售服务的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汽车业发生比较引人注目和产生较大反响的重组及联合兼并事件主要有:

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的合并

福特收购沃尔沃

雷诺与沃尔沃资产置换及购买沃尔沃5%股票等

全球汽车工业总的竞争态势是大企、大集团(一般均是跨国公司)主宰和垄断市场,领导发展潮流,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现象,并且将长期存在。 (4)汽车工业正处于科技创新时代

汽车市场的竞争实质上市现代科技的较量,是技术创新的竞争。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以环保、安全、节能为目标,正在进行着一场由量变到质变的新的技术革命,表现为:推广现代柴油轿车;迅速普及复合火化点火新型汽油机;加速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加紧开发燃料电池,推进电动汽车实用化。 3.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1)简单介绍慈禧太后将汽车打入冷宫的故事和旧中国制造汽车的各种努力。 (2)重点讲述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一)初创阶段(1949~1965年) ① 汽车工业的筹化 ② 第一汽车制造

③ 五个汽车生产基地的形成厂的建立

(二)成长阶段(1966~1979年) ① 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立 ② 川汽和陕汽的建立

③ 开发生产矿用自卸汽车 ④ 地方积极建设汽车制造厂

(三)全面发展阶段(1979~至今) ① 发展汽车工业的政策陆续出台

② 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③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取得积极发展 ④ 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 4. 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1)汽车带来的问题:

① 汽车排放污染大气环境; ② 噪声危害环境;

③ 汽车电器产生的电磁波干扰; ④ 道路交通事故频发;

⑤ 石油资源紧缺;

⑥ 城市道路拥堵,停车位紧张等。 (2)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① 燃油汽车柴油化; ② ③ ④ ⑤ 汽车燃料多样化; 汽车质量轻量化;

汽车控制电子化、智能化; 汽车动力电动化。

21世纪的汽车应是节能汽车、环保汽车、安全汽车、智能汽车。

思考:

(1)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是如何划分的?各阶段有哪些特征? (2)汽车给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第二章 汽车地位

课题一 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目标:

1.掌握汽车地位;

2.掌握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更全面地了解专业,热爱专业。

教学重点:

1.掌握汽车地位;

2.掌握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鉴定标准: 应知:

(1)汽车是汽车工业的产品,是公路运输的现代化交通工具。

(2)汽车是优化交通结构的重要工具;汽车工业是创造巨大价值的产业;汽车工业是波及范围广和效果大的产业等,汽车推动了社会显著进步。 应会:

社会调查——汽车工业是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产业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1.汽车是优化交通结构的重要工具

汽车运输的优点:普遍性、灵活性;快速、直达、灵活方便、原始投资少、经济效益高、驾驶技术易掌握;独立承担经济运距内的运输、补充和衔接其他运输方式。 2.汽车工业是创造巨大价值的产业

汽车既是高价值的产品,又是批量大的产品,因而它能够创造巨大的产值。 3.汽车工业是波及范围广和效果大的产业

汽车工业对相关产业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过程中,也表现在使用过程中。它波及原材料工业、设备制造业、配套产品业、公路建设业、能源工业、销售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而且波及范围广。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署的研究资料分析,上游产业与汽车工业及下游产业的效益比例大约为7:1:10。

4.汽车工业是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产业

① 提供就业机会数量大

② 提供就业机会技术含量高

③ 从业人员较多

5.汽车是高新技术的结晶

汽车是高新技术的结晶,汽车工业所涉及的新技术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是其他产业难以相比的。想要发展新材料、新设备、新型配套产品,均需要应用和发展新技术。 6.汽车工业是强大的出口产业 汽车工业主要是集中在少数有条件的国家,汽车工业具有强大的出口产业地位,是世界制造业中出口创汇最高产业之一。 7.汽车工业是创造巨额税收的产业

汽车在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创造巨额税收。汽车在销售、使用过程中创造的税收大大高于汽车生产过程创造的税收。

8.汽车推进了社会显著进步

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它既改变了生产,也改变了生活。汽车工业对推进社会进步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它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改善了人们生活品质。

① 汽车实现了合理经济布局:形成点、线、面的运行结构,形成点、线、面的合理经济布局。

② 汽车促进了城市发展:汽车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发展,推进了城市结构的改革,使卫星城市得以形成和发展。

③ 汽车缩小了城乡差别:汽车方便了城乡间的联系,是缩小城乡差别的纽带。 ④ 汽车提高生活质量。

9.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前景广阔 (1)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高速路

(2)汽车维修技术亟待提高,技能型人才紧缺

(3)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职业面向和岗位能力 (4)高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课程设置

课题二 公路运输的地位

教学目标:

1. 了解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成;

2. 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3. 掌握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掌握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鉴定标准:

应知:

(1)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 (2)由于各种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特征,因而它们都有各自的最适合的应用范围。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既有相对独立性,又互相依存;既有协作,又有竞争。

(3)公路运输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础,也是人们最普遍使用的交通运输方式。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公路运输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要充分发挥公路运输的优势,形成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的基础。 应会:

具有相关知识的文献检索和综述的能力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1.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铁路运输:

(1)运输能力大。

(2)速度较快。

(3)运输成本比公路运输、航空运输低。

(4)铁路运输一般可全天候营运,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小。 公路运输:

(1)机动、灵活性强,可实现 “门到门”的直达运输,因而不需要中途倒运

(2)对客运量、货运量的多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合于中段距离的客货运输

(3)公路运输还可负担铁路、水路运输达不到的区域内的运输,它是补充和衔接其他运输方式的运输。 水路运输:

(1)运输能力大。

(2)适合于大宗货物的长距离运输。

(3)运输成本低。 航空运输:

优点:(1)速度快;(2)具有一定的机动性。

缺点:载运能力小、能源消耗大、运输成本高。

管道运输:

优点:(1)运输对象特殊;(2)占用土地少。

缺点:适合长期定向、定点、定品种的运输,合理运量范围较窄。

(二)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关系

五种交通运输既有相对独立性、又互相依存;既有协作,又有竞争。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运输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综合利用和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问题,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然而,不同的国家,由于国土面积、资源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也有所不同。但是,应该在保证运输安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等前提下,充分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和功能,做到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力求达到经济、合理地满足运输要求。 2.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一) 道路的发展

4000多年以前,埃及人为修筑金字塔和人面狮身巨像而修建了道路。到了罗马时代,道路得到惊人的发展,以罗马为中心,四通八达。中国早在3000年以前的周朝,道路就很发达。18世纪,人们开始对道路进行各种研究,到了18世纪后期,法国发明了碎石铺装路面的方法。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出现了英国的特尔福特和法国的马克丹等热心研究道路的专家。19世纪初,英国和法国公路都改建成特尔福特式或马克丹式。欧洲各国相继修建了这种新式公路。到了20世纪,汽车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各国开始大量修建沥青和混凝土铺装的公路。

(二) 世界上一些国家公路运输的发展

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公路运输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客运周转量和货运周转量所占比重均在50%以上。

(三) 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 1.旧中国的公路运输

1901年,在中国开始出现汽车。

1906年,修建有广西镇南关到龙州间只有几十km的公路。

1913年,开始真正按一定标准修建公路。此后,各地先后建设公路,受经济和战乱影响,公路建设非常缓慢。

新中国建立前夕,汽车保有量5.1万辆(完全依靠进口,“万国牌”),通车公路只有8.07万km。

特点:路基低洼、路面狭窄、坡陡弯急、缺桥少涵等。 2.新中国公路运输居基础地位

(1)汽车年产量、保有量增加,汽车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2)公路和高速公路里程迅速增长

(3)公路运输量显著增加 (4)道路运输法规建设加强。

思考:

(1)火车、轮船、飞机的主要发明人是谁? (2)现代公路运输的优点有哪些?

(3)综述各种运输方式最适合的应用范围和相互关系。 (4)综述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 第三章 汽车造型的变化

课题一 汽车外形

教学目标:

1.了解影响汽车外形演变的三要素; 2.掌握汽车外形的演变过程;

教学重点:

1.掌握汽车外形的演变过程;

鉴定标准: 应知:

(1)汽车外形的演变是机械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和空气动力学三者协调发展的结果。 (2)汽车诞生一百多年来,汽车外形经过了马车形、箱形、甲壳虫形、船形、鱼形、楔形和子弹头形等演变。

应会:

相关知识的文件检索、写作、讲演,具有汽车外形欣赏、分析的能力,应会汽车外形演变典型车型的外语单词或缩略语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1.影响汽车外形演变的因素

从现在20世纪前半期,汽车的基本构造已基本成熟,汽车设计者们开始着手从汽车外部造型上进行改进,并相继引入了机械工程学、人体工程学以及空气动力学等概念,力求让汽车能够从外形上满足各种年龄、各种阶层、甚至各种文化背景的人的不同需求,使汽车成为真正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的最佳表现形象,最终达最完美的境地。

汽车车身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马车形、箱形、甲壳虫形、船形、鱼形、楔形和子弹头形汽车等几个阶段。 2. 汽车外形 (1)马车形汽车 (2)箱形汽车

① 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 代表车辆及优缺点 (3)甲壳虫形汽车 ① 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 代表车辆及优缺点 (4) 船形汽车 ① 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 代表车辆及优缺点 (5)鱼形汽车 ① 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 代表车辆及优缺点 (6)楔形汽车

① 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 代表车辆及优缺点 (7)子弹头形汽车 ① 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 代表车辆及优缺点

思考:

(1)什么是甲壳虫形汽车?它在汽车发展中的意义是什么? (2)分析甲壳虫形汽车与鱼形汽车两种流线型的区别? (3)分析鱼形汽车的升力是如何产生的? (4)讨论未来汽车外形的发展趋势。

课题二 汽车色彩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三要素;

2.掌握确定汽车色彩的主要因素; 3. 掌握汽车色彩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确定汽车色彩的主要因素; 2. 掌握汽车色彩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鉴定标准: 应知:

(1)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纯度。

(2)确定汽车色彩的主要因素是:汽车的使用功能;汽车的使用环境;汽车的使用对象;汽车的传统色彩和流行色彩;汽车的行驶安全等。 (3)膨胀色对汽车行驶安全有利。 应会:

汽车色彩欣赏、分析能力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1. 汽车色彩的重要性

通过简述1927年雪佛兰汽车通过车身色彩多样化战略一举击败垄断汽车市场20年之久的T型车,从而帮助通用汽车公司夺取福特汽车公司作为汽车霸主的地位这个故事,来体现汽车色彩的重要性。

我们的世界是色彩的世界。色彩能美化产品和环境,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优美的色彩设计能够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色彩是汽车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观察汽车的瞬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汽车的色彩,然后才是外形、质感。也就是说,人的视觉神经对色彩的感知是最快的,其次是形态,最后是质感。

2.色彩基本知识——色彩三要素

色彩是一种视觉现象,只有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时,经过物体表面色彩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再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从而形成了色彩的感觉。

根据色彩的组成要素分析,任何色彩都具有三种物理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称为色彩的三要素。色彩三要素是认识和表现色彩的基本依据,也是鉴别、分析色彩的标准。色彩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1)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具有的相貌特征。一个色名就代表一种色彩的相貌,如红、黄、绿……即为不同的色相。色相在光谱带上的序列是从红到紫直线排列。在诸色相中,红、橙、黄、绿、蓝(青包括在蓝内)、紫是六个具有基本感觉的色相。

(2)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每种色彩都有其自身的明暗程度。

(3)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饱和程度,也可以理解为某色相中色素的含量。色彩达到饱和状态称为纯色。标准色就是纯色,所以标准色纯度最高,最鲜艳。在无色彩系中,如黑、灰、白,它们没有纯度,只有明度差别。色彩达到饱和状态时称为正确的标色方法,可以体现某种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的内在联系。 3.我国对色彩的表示方法

目前我国对色彩的表示方法,多以色相命名,而对明度和纯度的表示,大多以修饰语加以区别,通常有以下几类:

以自然物的色彩命名,如苹果绿、橘黄、驼灰、孔雀蓝、象牙白等;以色彩浓度命名,如淡黄、浅绿、深黄等;以色彩的明暗命名,如明绿、暗绿、正绿等。这种命名的方法,直观、想像力强,但准确度差。 4.汽车的使用功能与色彩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已形成惯用色彩。消防车采用红色,使人们知道有火灾发生,赶紧避让。白色的救护车,是运用白色的纯洁、神圣。邮政车选择绿色给人以和平、安全的感觉。作为军用车一般都为深绿色,使车辆与草大、地面的颜色相近,达到隐蔽安全的目的。工程车辆多为黄色,是运用黄色亮度高、醒目的特点,以引起行人和其他车辆的注意。 5.汽车的使用环境与色彩

由于不同地区使用环境的差别,造成了人们对不同色彩的偏爱。

汽车行驶在城市中,对城市色彩有装饰作用。但汽车色彩与环境色彩发生碰撞现象,会使原本喧闹的环境更加嘈杂混乱,使视觉感观极易疲劳。汽车的色彩应与使用环境色彩协调。 6.汽车的使用对象与色彩

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生活习惯的不同,表现出人们的色彩观念不同。就车主个性而言,人们在年龄、性别、性格以及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都能影响他们对汽车色彩的选择。一个人对某种汽车色彩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他的性格。

7.汽车的传统色彩和流行色彩

由于传统文化习惯等因素的作用,人们看到色彩时,往往自觉地把它与其他事物联想起来,即色彩的联想和象征。由于国别、民族、年龄、性别、职业、生活环境的不同,这种联想具有很大的差别,但也存在共同的联想。

与民族个性和车主个性相比,由于时尚和潮流具有强烈的社会规范化倾向,社会流行色彩往往更能影响消费者对汽车色彩的选择。流行色彩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被人们广泛采用的颜色。

8.汽车的安全与色彩

安全行车与汽车色彩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心理学上,人们将深蓝色和深绿色叫做收缩色或后退色,看起来比实际小。将黄色、红色叫做膨胀色或进攻色,看起来比实际大,且不论远近都很显眼。在以黑色为背景时,黄色、白色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在傍晚、雾天和下雨天时更醒目,所以汽车色彩以黄色较为安全。

思考:

(1)确定汽车色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汽车颜色与安全有什么联系? (3)如何选择汽车颜色?

汽车文化教案

中职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要点

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

中职汽车文化教案8

汽车文化授课电子教案

中职汽车文化概论教案7

汽车文化说课稿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