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理.课标导航打造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2020-03-03 06:09: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标导航 打造高效课堂

——谈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课程标准》中六大基本理念第五条指出:“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被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象、直观、活泼、生动、信息量大、时代感强。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打天下的模式,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全面刺激人体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从多角度轻松舒畅地接受信息,不但提高记忆,而且能使这种记忆长期保留。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有些内容与其他学科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使学生心情愉悦、学习兴趣大增,真正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早就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何等重要意义。能让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维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

1 生创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

1、地理现象直观化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地壳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以“汶川地震”为引子,在课件上展示相关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申到地壳运动知识,将“向斜成山,背斜成谷”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画面起初为水平岩层,然后在内力作用(可以用箭头表示)下,岩层慢慢发生变形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这时显示的图像是“向斜成谷,背斜成山”;接着,展示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快(可以声音的缓急程度来表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演示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一动画的动态模拟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地壳运动兴趣。

2、营造氛围情景化 (1)、音乐营造氛围

在学习这一节时,播放各个民族富于特色的二胡、古筝、冬不拉等音乐,使学生领略各民族风情、在感受音乐中陶冶情操、轻松愉快中进入课堂、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又如在学习《长江》这节时,播放《大河向东流》和《滚滚长江东逝水》两首歌,让学生在歌曲中理解和体会地形地势的特征。

2 (2)图片营造氛围

如在讲授《欧洲西部》时配以法国的金字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英国的凯旋门、荷兰的郁金香等图片和西部音乐。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单纯的语言讲述,多媒体所展现的色彩鲜艳、音色悦耳、画面活泼的视频、音频、图画、动画等,无疑更能调动、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手段无法媲美的。

营造氛围不仅仅限于音乐、图片,还可以是影片、幻灯片等。它可多角度的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等,也可以用多种手段来营造切合课堂内容的环境,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亲历其事,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补充资料新鲜化

地理教材中,与时事结合得不够紧密,学科渗透性不强。课上可展示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时事新闻图片、资料。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盎然。

如“巴以”冲突,南斯拉夫的分裂的有关内容,各地的风景、物产、风俗民情等精美图片,制成课件扩充教材,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又如在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用课件展示当地用头顶运物品的图片,在学生感到奇怪之余,叫学生思考,这种习俗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位于热带,阳光接近直射,头顶运物品,可遮挡阳光起到防晒的作用。

3 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二、利用多媒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决定教学的质量,而现代社会对学生能动性的要求,更是规定现代教育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在课堂上创设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多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例如:教《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自己操作微机,观察各种锋面天气的微机动画演示,然后拼摆或绘制表现锋面天气过程的符号示意图。这样的小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华盛顿博物馆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学生的学习由以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思想和知识,变为主动的学习。

2、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主体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自发产生的对自身地位、作用、能力、价值的认识及强烈的实践欲望”。当这种意识与客观规律相符时,就会对作为主体的人产生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这种主体意

4 识一旦觉醒,便会稳定地长期地作用于主体身上。这种意识产生在课堂上,会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地理课堂上讲“水环境污染”时。我们先通过多媒体生动的图片,鲜明的文字,立体动画及警示的声音等学习“污染”的原因、危害、治理等。学生看着水面上泛着杂质,听着沉重的背景音乐和解说,再配以醒目的文字,内心必然会受到震撼,主体意识被不断唤起,因为学生深切感受到水污染的严重性,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关注这类事件及认真掌握相关知识规律,甚至想尽各种办法改变这一现状。

3、培养学生主体能力

创造能力是主体能力的最高级形式。它要求学生主体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知识规律,还要据此融会贯通,去发现新事物、新规律。很多时候,多媒体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认知者的学习翅膀延伸到宇宙中去,极大地丰富了认知者的想象空间,便于活跃思维,在兴奋中创新,并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和发现规律。

例如,在讲《东南亚》这一节时,教师会介绍其代表国家──新加坡。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该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状况,其优美的“花园国家”的景色,扼守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但这还不够,教师此时发挥主导作用,提出关键性的几个问题,如“新加坡凭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怎样迅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学生或是讨论或

5 是独立思考,总结出新加坡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同时世界之大,有很多地方与新加坡有相同之处,这样会激起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媒体丰富的感官刺激,多样的表达方式,思维的纵深,并创造性地将结论应用于对其他国家相关问题的研究中。这便是一种创造、一种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地理是一门跨文理两科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其内部的各种地理要素间也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有些地理事物是由多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于缺乏阅历的学生来说,地理学科的难点常常是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地理事物,而多媒体则能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

1、关于空间性强的地理教学难点

空间性强的地理教学难点,往往是学生看不清、听不见、摸不着,感知不深、想象不到、理解不透的事物和现象。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制造模拟的运动现象和过程,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使学生接受信息时首先有一种严谨务实的感觉,配之以精练的讲解,知识重点、难点会因势利导得以突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世界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这一问题时,可用Powerpoint 软件制作一幅幻灯片,把绘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地球示意图作为背景,把绘有太阳光束和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的文本框作动画处理,演示时,使

6 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逐渐南移,可见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由最高值逐渐变小,白天时间逐渐变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的范围越来越小,南半球正好相反;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上时,北半球昼最短,北极圈以内全是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本来一个很难讲清的问题,通过电脑幻灯片演示,使学生耳闻目睹,一目了然,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2、关于理论性强的地理教学难点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基本理论,是从历史角度或空间角度对地理事物的高度抽象概括。这些理论知识,是理解其他地理事物和现象分布的理论基础。但这些理论往往脱离学生的实践。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兴趣。为此,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组合的优势,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

7 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入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就这样,使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演示,获得感性资料,进而分析原因,上升到理性。

四、运用多媒体加大了课堂容量

巴班斯基认为:最优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利用多媒体节省时间,加大了课堂上传递信息的容量。多媒体的快速反应和随机变化在提高教学的强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显示出极大的潜力。

如讲“降水和干湿地区”一节,按大纲要求应该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授“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两个问题。第二课时再讲“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干湿地区”两个问题。由于电脑动画在课堂上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知识点掌握快,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师许多叙述性的语言可以少说、甚至不说。大大加快了教学速度,一堂课便完成了三个问题。讲完空间分布规律,再讲时间变化特点,避免了把“ 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分在两节课上讲的不足,十分自然、贴切。第二课时讲完“干湿地区”可多做练习来巩固知识,还可从多角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甚至填图作业、选作复习题全部可以在课内完成。既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积极学习《新课标》,综合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则可使地理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

8 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大大缩短认知过程,使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浓、易接受、理解快、掌握牢,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优化课堂结构等等,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打造地理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如何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打造和谐高效的地理课堂

运用电子白板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

地理.课标导航打造高效课堂
《地理.课标导航打造高效课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