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设计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0:25: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过程与方法 :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3. 教学用具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4. 标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学生发言]1.能 2.不能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 mL水的烧杯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互相交流](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结论] 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 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追问]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学生讨论、回答]不能。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溶解。

[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思考]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 [学生发言]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 (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讨论] [学生发言] [小结]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而言并非饱和,所以,向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这种溶质”四个字) [提问] 1.通过活动与探究可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讨论、总结] 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课堂练习](投影展示) 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3.“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确? [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回答] [上述练习答案] 1.取少量此蔗糖溶液,加入少量蔗糖,若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不饱和;若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2.此说法不正确。因为在一定温度下,该食盐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食盐,溶液的质量仍为100克。

3.不正确。因为判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强调的是:加入同种溶质,观察是否溶解。

[提问]回想课上的活动与探究,试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分析、讨论] [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引导]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思考: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讨论] [结论]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学生可能想不到改变溶质的量,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上述两个活动探究的前半部分:不断加溶质直至不再溶解) [提问]“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矛盾吗?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以下内容) 取少量硝酸钾饱和溶液放于蒸发皿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观察现象。加热该溶液,观察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溶液的变化。

[学生活动] [互相交流](交流实验现象,并分析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教师总结]在加热溶液的过程中,起初溶液温度升高,溶剂蒸发得比较少,溶液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所以固体继续溶解;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溶剂不断蒸发,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所以又析出固体。

“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是同一过程的两个矛盾体,只要我们把握好一定的尺度,就能将饱和溶液与不饱溶液相互转化。

[升华]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着许多矛盾体,只要我们把握好一定的“度”,生活就会更美好。

[讲解]以上我们讨论出的转化关系与条件是大多数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但不可否认特殊性的存在。例:Ca(OH)2的水溶液,降温时可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因此上述转化规律只适用于大多数物质。

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投影练习]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10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这句话是否正确? [答案]温度升高后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并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我们还从中获取了哲理性的知识,用于指导我们的学习。

课后习题

习题1

课时1课题2 溶解度_(2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

《课题2 溶解度》教案4

课题2溶解度说课稿

启东教育初中化学课题2《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教学设计

《溶解度》教学设计

溶解度教学片段2:溶解度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学设计

溶解度曲线教学设计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设计 教案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设计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