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写实用教程

发布时间:2020-03-01 22:01: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写实用教程》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

一、论述题:

1、举例说明应该怎样通过文字解读文章的内涵?(参考教材P34)

文字语言是文化产生的必要条件和准确标志。没有语言的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化。通过对文字语言的分析可以解读文章的内涵,即特定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心理状态等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可以从语词的语源和延边推测过去的文化遗迹,从造词的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从借字看文化接触,从地名看民族迁移的踪迹,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等等。例如,我国的成语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有的体现民族动物符号的文化内涵,如狐假虎威、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等。

通过文字解读文章时,要从字、词、句含义的释读人手,紧扣文本的字句进行释读,就能够充分逼近文本的作者原意,从而获取文本固有的潜在历史信息。文本的释读要依据字、词、句的语言媒介,而不能随心所欲、天马行空。

2、举例谈谈怎样鉴赏历史故事。(参考教材P131) 历史故事的鉴赏方法:

1、了解故事背景,把握情节内容,感受艺术魅力。举例可用教材P131《岳飞的故事》

2、用理性思考,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评价和判断。举例可用教材P131《岳飞的故事》

3、举例说明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参考教材P7倒数3行—1行)

阅读的整个过程充满着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从主题的概括、材料的认识、结构的梳理、手法的抽象、一直到最后的理性思考,都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

例如:“对牛弹琴”的故事本来是嘲笑牛蠢笨的,但我们却可以翻出新意,用来嘲笑生活中那些不看对象,专门喜欢在人面前卖弄自己“博学”“高雅”“深沉”人。我们在听话、阅读或者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时悟出新的意义,创造出新的形象,构造出新的世界,那都属于创造性思维。

4、童话的文体特征是什么?举例回答童话是富于幻想的神奇故事。(参考教材P117——118)

童话的文体特征:

1、浓郁的幻想色彩;

2、情节完整,离奇,结构方法模式化;

3、多采用夸张、象征、拟人、假定的表现手法。 因为童话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儿童,所以它必须有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新奇的情节,使之成为具有幻想色彩的故事。幻想富于幻想和想象既是童话的核心,又是创作童话最常用的艺术手段,可以说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童话中的幻想,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同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深厚土壤,但却被作者涂抹上一层浪漫离奇的虚幻色彩,这样才能适合儿童的接受心理。

例如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天鹅蛋偶然被产在了鸭窝里,后被鸭妈妈孵了出来。由于这只“小鸭子”又大又丑(按照鸭们的审美观点),先后遭到了鸭群、鸡群、养鸭场女佣人的歧视、排挤、讥笑和打骂,无奈小鸭只得逃离故乡,被迫离家出走,先后历经了种种艰难坎坷,它的翅膀变得有力了,它向一群美丽的大鸟(天鹅)飞去,在湖面上它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它已经不再是一只又大又丑的令人讨厌的鸭子了,它变成一只美丽的大天鹅了,它难为情极了,把头藏在翅膀里„„ 这个富于幻想的神奇故事,通过“丑小鸭”经历了许多坎坷之后终于变成美丽天鹅的艺术形象,正是安徒生自己艰苦顽强奋斗形象的生动写照。

5、举例说明你如何在阅读中把握其理论框架的。(参考教材P20——26)

在阅读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其理论框架:

1、把握不同给文体表达手法。任何文体都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表达手法。在阅读中应该找到文体主导的表达手法,从而确定文体定位。例如,《雨中登泰山》一文,具有时间、空间、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以及时间和空间转换,这种表达手法的文本就是记叙类文体。

2、辨别不同文体的结构类型。文体的结构类型有多种,如时空交叉式、逻辑式、认识流程式、情感式、情节式、综合式。例如

《奇妙的人体》一文,是根据人们的认识的条理和程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常用于说明类文章,属于认识流程式结构类型。

3、驾驭不同文体的语言体式。文本语体一般有四种:文艺语体、科学语体、政论语体和公文语体。例如《反对党八股文》一文是对社会政治生活各种问题进行阐述的语言体系,属于政论语体。

4、再现不同文体的主题形态。文体的主题形态有:思想意义的间接凸现、观点主张的直接表达、知识信息的传递、蕴藉情感的抒发、充填主题的艺术空筐。例如《奇妙的人体》一文主题功能是揭示各种概念,传递知识信息,属于知识信息的传递主题形态。

二、阅读题

1、解读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

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20年曾留学英国,康桥是指英国的

剑桥大学,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1)作者通过康桥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母校的真挚情感。例如描写的景物有:第二节岸边柳树倒映在剑河里的情景,夕阳、金柳、倒影,表现着对母校的无限欢喜和眷恋;第三节写剑河里的水草,写出了对康桥永久的恋情;第四节写“榆荫》的—潭”,借物抒情,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含蓄深刻。

(2)该诗首节和尾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 由“轻轻” 变为“悄悄”,含寂寞意,既可理解为不愿把寻梦之事说出,也可以理解为不想让人家知道自己的处境和复杂的心情。“不带走—片云彩”,一是表现诗人的洒脱,再则是让康桥这个美好的感情世界以最完整的面貌保存下来,表现了诗人对旧梦的珍惜。

2、阅读朱自清的散文《绿》并回答问题

写作背景:朱自清(1898—1948),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诗人、民主战

士。《绿》是他早期的游记散文《温州的踪迹》里的一篇,作于1924年2月8日,是一篇贮满诗意的美文。

(1) 作者描写瀑布,格调晴朗,节奏明快,洋溢着勃勃生机,通过描写瀑布的飞流直泻,飞花碎玉般的美景,一方面映衬梅雨潭的奇异、可爱,表达作者对梅雨潭的“绿”,情有独钟,非常喜爱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作者为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而兴奋和激动,反映出这个时期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2)“绿”字不仅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关联作用,它更是全文情景交融的焦点。文章中多次描写到“绿”,例如:油油的绿意、闪闪的绿色、醉人的绿、奇异的绿等, “绿”象征着一种生命活力。作者在开头说“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在结尾时加重语气地说,“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象征着梅雨潭的绿充满着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作业(2)

一、论述题:

1、如何理解创造性是决定科学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参考教材P136——137)

不论哪一种科学论文,其创造性是评价论文价值的一个根本标准。因为只有创造性,才能表明科学论文或科学著作在某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超越前人的独特贡献。创造性是科学论文灵魂、核心和生命力。科学论文没有创造性,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如果只是重复他人的见解和结论,那就成为介绍性的说明文了。因此,创造性是衡量科学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

因此,写作科学论文之前,一定要首先论证一下你所选择的自然科学课题或社会科学论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即是否是前人研究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否属于新开拓的领域,前人还没有明确的结论?这样你写的科学论文才有价值。

2、举例说明寓言的鉴赏方法。 寓言的鉴赏方法:

(1)凭借喻体,深入理解本体。鉴赏寓言首先要读懂故事,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 (2)咀嚼故事,领悟喻义。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要深入下去体会和理解本体包含的喻义。

(3)联系生活,思考哲理。理解喻义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独立思考,将从寓言中获得的教育转化成为自己的认识,

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例如《孟子》中记载学弈的故事,这则寓言是想通过弈秋教两个学生学下棋的故事说明真正要想学到一点东西,学得好一点就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联系读书的实际,许多家长喜欢择校,但这些都是外因,孩子好学是内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

3、结合实例谈谈怎样阅读自然科学论文。(参考教材P146——151)

(1)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和修养; (2)在科学史的背景中进行科学的解读; (3)注重科学精神的提取。

根据教材以上三点内容,结合实例适当展开论述。

4、选择文本阅读方式的原则是什么?

我们要根据具体阅读的不同需要、目的,来选择不同的文本阅读方式。如吟咏背诵法、对症下药法适宜于打基础,看序文目录法、泛读法、探险航行法等适宜于浏览,触类旁通法、读结论法、冷却法、跳读比较法、探查法等适宜于专业性阅读,日记法、逻辑的和体验的方法适宜于研究性阅读。这里没有僵化的条条和格局,阅读方式要因人因时因景而异。

5、举例说明寓言的基本特征。(参考教材P124) 教材P124“寓言的定义”下的一段。

二、阅读题

1、阅读席慕容的散文《燕子》并回答问题:

作者背景:席慕容(1943—),蒙古族人。台湾女诗人、画家。

(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文章以燕子作为结构文章的线索,作为自己心声的代言人,将郁结胸中多年、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含蓄地表达出来,抒发了作者思乡、怀乡的复杂情感。

(2)文章前部分举父亲例子的作用是什么?开头这段描写,实际上是在拓展文章主题思想的历史深度,思乡、怀乡是几代人的事。通过父亲例子的铺垫,在“乡愁”上,父女俩不仅完成了沟通并发生了感情上的共鸣,而且与后面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成了“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又化为凯儿香香软软的唇间不成腔调的儿语,这样,由外婆到父亲到我和慈儿、凯儿,一根思想情感的红线贯穿了整整几代人,“乡愁”成了解不开、剪不断、渗透人们血液的一种深厚的情结!

 (3)文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手法?大量地使用了描写手法,如对话描写(父亲同作者谈论《送别》歌词),自然环境描写(作者领着儿子在石门乡间散步),心理描写(作者对燕子的触电感觉),行动描写(作者牵着、抱着孩子、当得知“燕子”是“乌秋”时的反应)等。同时还使用了“寓情于事”(情感渗透到从头至尾的叙事)、“寓情于理(结尾那充满情感的议论)的抒情方法。文中还有说明手法的运用。(对燕子状“乌秋”鸟的说明)

2、解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写作背景:朱自清,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25年到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这篇作品写

于1927年7月,此时正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期,这时朱自清思想十分苦闷,他不满现实但又看不到出路。

(1)文章主要表达了一个什么思想感情? 有以下4种理解:(自己选择一种)

a、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 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

b、全文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 c、这篇散文中,一方面表现诗人在形势剧变与政治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情绪,另一个主要的方面,又抒写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不肯与之妥协的态度,以及对于未来美好前景的幻想与追求。

 d、表现了20年代末,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朱自清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而产生的彷徨、苦闷的思想感情。

(2)举例说明文章写作特点。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步移景换、缘情写景;声色俱备、历历如画;幽丽静穆、节奏和谐、清新朴实;通感、移觉;文中的成串比喻;叠字。

例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章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章因情而起,是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出去荷塘,赏塘中美景,进而引出江南采莲的旧俗,令“我”惦起江南,最后又回到家中。从情到景,复又归情。文中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求得片刻宁静的淡淡的喜悦。

又如,文中的成串比喻: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写静态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

再如,叠字的运用:“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曲曲折折” 的荷塘、“隐隐约约”的远山,“亭亭”的荷花、“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密密地”挨着、“静静地”泻、“重重”围住等。

《读写实用教程》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3)

一、论述题:

1、阅读过程中的吸收,借鉴和重构三者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参考教材P5)

答:阅读过程对文本内容的吸收属于信息的获取,对文本的借鉴属于信息的处理与筛选,对文本内容的重组,则属于信息的创造。吸收是借鉴的基础,吸收和借鉴又是重组的前提。也可以说重组是吸收和借鉴的结果。

2、语义学解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要求举例说明(参考教材P37—39)

答:语义学解读引导我们在分析文章内容和手法的时候,不要天马行空地随意想象和推测,而应该以文本

为中心,尊重作者的本来意图。从字、词、句、章的分析人手,解读的结果就会具有更大的说服力,而且可以更加贴近作品的原意。这样阅读教学可以更加求真、求实,更加科学化。

教材P38最后一段和P39第1段落,举了叶圣陶《读“飞”》一文的例子。

3、举例说明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 (参考教材P84—87) 答: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

1、以叙述和描写笔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

2、通过情节细腻完整地刻画人物性格;

3、允许进行艺术虚构。 教材在以上三点后面都举了例子,适当引用。

4、举例说明寓言最基本的文体特征。(参考教材P126—127) 答:寓言的基本特征是:

1、结构的双体性;

2、比喻的故事性;

3、情节的虚构性与单一性;

4、语言的凝练性。 教材在以上四点后面都举了例子,适当引用。

5、如何鉴赏长篇小说?(参考教材P99—101)

(1)把握复杂的故事情节,了解各种人物的性格发展过程和命运轨迹; (2)了解人物生活环境,理解人物命运的必然性;

(3)分析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加深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4)综合分析人物完整形象,领悟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与体验。 教材在以上四点后面都有鉴赏体会,适当引用。

二、阅读题

1、阅读微型小说《永远的蝴蝶》

写作背景:台湾作家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这篇作品,在这段口吻语调极为平静的 故事叙述中,使我们感受到了主人公因悲痛而滴血的心灵创伤。

(1)小说中的意象分别象征什么?

答:雨像征车祸,眼镜玻璃象征心灵,蝴蝶象征恋人樱子。 (2)举例说明小说中的照应手法。

行文与标题照应:标题是“永远的蝴蝶”,行文中把樱子比喻成蝴蝶,表现了“我”爱蝴蝶,“我”也爱樱子永不磨灭情感。 结尾和开头照应:小说开头写“我”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母亲的信,结尾处才告诉读者给母亲信的内容。

行文间相互照应:行文间相互照应体现在作品以\"雨\"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始终。悲剧因\"雨\"而生,小说开篇写\"雨\",正是对不幸和灾难起因的一个交代。开始写\"小雨点\"溅到眼镜上,樱子遭遇不幸后,又写\"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成为一生一世的一场雨\"。显然,\"雨\"又成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同时,以\"雨\"贯穿全文,也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凄凉的氛围。

(3)小说结尾揭示什么?

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这样构思,无疑加重了作品的悲剧色彩,让人哀痛欲绝,心不堪受。

2、解读《诗经.硕鼠》

写作背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据传为孔子编定。《硕鼠》是《诗经》里的一首民歌。 (1)《硕鼠》中的“硕鼠”象征什么?

答:《硕鼠》中的“硕鼠”用来象征剥削人民、贪得无厌的奴隶主。

(2)民歌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源头,它通过形象无情地揭露了剥削者贪婪、残忍、寄生的本质,表达了人民的反抗意识,以及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思想传统。这对以后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诗中反复咏唱“乐土”、“乐国”、“乐郊”的作用是什么?

是为了表达一种向往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人间大同的社会理想。

(4)举例说明这首诗主要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这首诗主要使用了“比”的艺术手法,“比”就是打比方。例如,把奴隶主比做“硕鼠”, 把大同的社会理想比做“乐土”、“乐国”、“乐郊”。

作业(4)

一、论述题:

1、谈谈你对阅读中词语的再理解。(参考教材P42—43 )

阅读中词语的再理解是接受美学解读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第二,词语内海的再理解”一段中适当引用举例论述。

2、举例谈戏剧文学文体特征(参考教材P104—106)

戏剧文学文体特征:

(1) 反映社会生活受一定时空限制,情节高度集中而自由灵活; (2) 具有强烈动作性的人物台词推进剧情发展;

(3) 通过集中的情节冲突塑造典型人物,再现社会生活。

教材在以上3点后面都有举例论述,适当引用。

3、举例谈谈儿童文学文体特征(参考教材P114—115)

儿童文学文体特征:

(1) 思维的幻想性和想象性;(2)主题的明朗性与目的性;(3)形象性格的鲜明性 和可模仿性;(4)情节的故事性与完整性;(5)语言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教材在以上5点后面都有举例论述,适当引用。

4、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文本蕴涵的人文精神(参考教材P144—102)

人文精神是人文性的最集中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人文精神就是文化精神的精粹和灵魂。一般来说,

广义的人文精神具有超越民族、超地域的性质,为全人类所共有。但它在不同的民族、地域中,有着不同的体现,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和民族性。人文精神是人性--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的展现。

例如,英国哲学家罗素的《中西文明比较》一文,不带任何文化偏见分析了中西方文化,认识到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世界文化发展的合理内核,中西方文化的互补和互适将造就出全新的世界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对生态环境的正确态度,将对西方面临困境,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5、举例说明你是怎样挖掘文本潜在意义的?

(本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因为要看举例的文本是什么,你可以举一个故事、或一则寓言、或一篇童话等,

根据你所举例的文本去挖掘潜在意义。这里举罗素的《中西文明比较》一文为例,可以用第4题的内容变换一个角度进行回答)

例如,罗素的《中西文明比较》一文,只要正确把握人文精神的内在含义,就可以引导我们挖掘文本的潜在意义和思想脊髓。 人文精神的内在含义是人文性的最集中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人文精神就是文

化精神的精粹和灵魂。一般来说,广义的人文精神具有超越民族、超地域的性质,为全人类所共有。但它在不同的民族、地域中,有着不同的体现,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和民族性。人文精神是人性-——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的展现。

根据上述人文精神的内在含义,从罗素的《中西文明比较》一文我们可以理解到,作者不带任何文化偏见分析了中西方文化,认识到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世界文化发展的合理内核,中西方文化的互补和互适将造就出全新的世界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对生态环境的正确态度,将对西方面临困境,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阅读题

1、阅读抒情散文《北京的色彩》

写作背景:《北京的色彩》作者:章武 (1942—),原名陈章武。福建莆田人。196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 院中文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该文选入全国高中语文课本。 (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北京是中国的象征,经过时代的洗礼,北京乃至全中国己经呈现出多元化的丰富色彩。作者运用色彩描写来间接地深刻揭示文章的主题。文中的色彩描写对于主题的表达起一种象征的作用。

(2) 该散文的结构脉络是什么?

开头,作者以人们传统的观念即北京是一个红色和蓝色世界,为后文的展开作了反面铺垫。其次,作者分

三个层次来展示北京丰富的色彩。一是北京自然色彩的丰富性,二是北京建筑色彩丰富性,三是北京服装色彩丰富性。服装色彩的巨大变化,正是人们身心解放的表征。色彩的丰富性,正是人们心灵世界丰富性的体现。

2、阅读抒情散文《故乡的榕树》

写作背景:《故乡的榕树》作者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1941年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60 年考入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1975年赴香港定居,。《故乡的榕树》获香港第一届(1979年)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

(1) 情节线索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这篇作品的情节线索表现了思乡怀旧的主题。作品通过写久居异乡的“我”,带着小儿子在大榕树的阴凉下散步、嬉戏时,由眼前的景自然引出了故乡的榕树,进而围绕故乡的榕树描述了有关人物、事件和景物,抒发了蓄积在心头的对于故乡的真挚眷恋的感情。

在写对于故乡的回忆时,作者的思绪是激荡飘逸的,印象是清晰深刻的。尽管所回忆的内容,多数只是 琐碎平凡生活的掠影,但正是这些材料,表现了故乡的淳朴可爱可亲。这正是作者思念故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2)谈谈作品的语言特色。

这篇作品感情深厚,语言明快、流畅、优美,绘声绘色,有不少段落就像图画一般美丽,又像诗歌一般充满激情。特别是对于大榕树的描写,尤为精采。作品的结尾处写到:“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这发人深思的问句,把作者的思乡之情引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3)本文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这篇文章的\"情\"和\"景\"的关系是相关的, \"情\"与\"物\"的关系是相关的,因事缘情。作者借故乡的榕树抒发了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文中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无不与老榕树有关,把那一腔思乡之情通过回忆描写老榕树而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的。因为老榕树是故乡的代表,是故乡的象征,也是故乡的见证人。在这里,爱老榕树,就是爱故乡;思念老榕树,就是思念故乡。

读写实用教程模拟试题一

小教专业阅读与写作模拟试题

(一)

一、论述题(任选3道,每道20分,共60分。不可多选,若多选,只选前3道评分)

1.童话的文体特征包括哪几个方面?请举例回答为什么说童话是富于幻想的神奇故事。

2.为什么创造性是决定科学论文或著作价值的一个根本标准?

3.举例说明,阅读实践中有哪些方面属于创造性的思维?

4.以一篇具体作品为例,来说明寓言的鉴赏方法。

5.请结合一篇例文,谈谈如何阅读自然科学论文。

二、阅读题(任选1道,40分)

1.阅读席慕容的散文《燕子》,并回答问题: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的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棵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的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乌,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边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①文章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5分)

②文章开始几个自然段写作者父亲误听歌词的事,对文章的主题表达起什么作用?(15分)

③作者在文中综合运用了哪些种类的表达手法?(10分)

2.运用抒情散文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来解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以后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胡胡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一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情,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果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情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于是又记起来《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党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1)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从哪些语句可以体味出来?(15分)

(2)举例说明文章写作上的主要特点。(15分)

(3)结合本文,谈谈散文的最主要的特点。(10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论述题

1.童话的文体特征:浓郁的幻想色彩;情节完整,离奇,结构方法模式化;多采用夸张、象征、拟人、假定的表现手法。

为读者喜爱的优秀童话,大多特别善于借助神奇的幻想来描述奇特的事物。这些事物虽然来自于日常生活,但却被作者涂抹上一层浪漫离奇的虚幻色彩,使之获得崭新的诠释和表现。因为这样才能适合儿童的接受心理。强调举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并重。

2.因为只有创造性,才能表明科学论文或科学著作在某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超越前人的独特贡献。视其阐述的深广度酌情给分

3.列举具体事例。阅读实践中,对语言的独特感受、人物和事件的形象再现、对失落环节的还原想象和意义空白的读者填充等等,都充满着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强调举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并重。两者各占一半分数。

4.寓言的鉴赏方法:凭借喻体,深入理解本体;咀嚼故事,领悟喻义;联系生活,思考哲理。强调举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并重。两者各占一半分数。

5.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和修养;在科学史的背景中进行科学的解读;注重科学精神的提取。强调举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并重。两者各占一半分数。

二、阅读题(答案要点或思路)

1.《燕子》

①抒发了作者思乡、怀乡的复杂情感。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酌情得分。

②开头这段描写,实际上是在拓展文章主题思想的历史深度,思乡、怀乡是几代人的事。

③文中的主体部分主要使用了叙述的表达手法。同时还大量地使用了描写手法,如对话描写(父亲同作者谈论《送别》歌词),自然环境描写(作者领着儿子在石门乡间散步),心理描写(作者对燕子的触电感觉),行动描写(作者牵着、抱着孩子、当得知“燕子”是“乌秋”时的反应)等。同时还使用了“寓情于事”(情感渗透到从头至尾的叙事)、“寓情于理”(结尾那充满情感的议论)的抒情方法。文中还有说明手法的运用。(对燕子状“乌秋”鸟的说明)(4分)

2.《荷塘月色》

(1)可以有多种理解:

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

全文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这篇散文中,一方面表现诗人在形势剧变与政治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情绪,另一个主要的方面,又抒写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不肯与之妥协的态度,以及对于未来美好前景的幻想与追求。

表现了20年代末,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朱自清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而产生的彷徨、苦闷的思想感情。(15分)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步移景换、缘情写景;声色俱备、历历如画;幽丽静穆、节奏和谐、清新朴实;通感、移觉;《荷》文中的成串比喻;叠字。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酌情给分。举例和理论阐述各占一半分数。(15分)

(3)从看似散乱的情景片断中勾勒出辐射于全文的神韵。也就是“形散神聚”。结合本文和理论阐述各占一半分数。(10分)

读写实用教程模拟试题二

《阅读与写作》模拟试卷

(二)及参考答案

一、论述题(任选3道,每道20分,共60分。不可多选,若多选,只选前3道评分)

1、举例说明在阅读中你是如何使用独特的感知,来实现对作品价值的再创造。

2、请分析比较不同阅读教学模式的长处和不足。

3、谈谈你对作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系的理解。

4、谈谈你在阅读实践中对历史故事史实性和借鉴意义的处理

5、以短篇小说的文体特征为由,谈谈你对中国短篇小说发展走势的认识。

二、阅读题(任选1道,40分)

1、根据文言文的基本特征和阅读方法,解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境,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座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境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以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这,皆朝于齐。此所谓占用于朝廷。

①这篇文章主题内涵是什么?(10分)

②文章用了较多的笔墨写邹忌之妻、妾、客赞美邹忌,忌自省,看似与主题无关,实际上正是为突出主题作了有力的铺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0分)

③指出下边各组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作什么词类。(每词2分,共20分)

1、朝服衣冠,窥境

朝辞白帝彩云间

于是入朝见威王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燕王私握臣手曰

3、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2、阅读瞿秋白的《“儿时”》一文,并回答问题:

狂肪文献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缘;猛忆儿时心力异,一灯红接混茫前。

生命没的寄托的人,青年时代和“儿时”对他格外宝贵,这种浪漫谛克的回快其实并不是发现了“儿时”的真正也了不得,而是感觉到“中年”以后的衰退。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众的里面,假使他的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末,他决在生长,虽然衰老病死仍然是逃避不下的,然而他的事业——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也领略到“永久的青年”。而“浮云如梦”的人,从这世界里拿去的很多,而给这世界的却很少,——他总有一天会觉得疾乏的死亡:他连拿都没有了力量了。衰老和无能的悲哀,像铅一样的沉重,压在他的心头。青春是多么短呵!

“儿时”的可爱无知的。那时候,件件都是“知”,你每天可以做大科学家和哲学家,每天在发见什么新的现象,新的真理。现在呢?“什么”都是已经知道了,熟悉了,每一个人的脸都已经看厌了。宇宙和社会是那么陈旧,无味,虽则它们其实比“儿时”新鲜得多了。我于是想念“儿时”,祷告“儿时”。

不能够前进的时候,就愿意退后几步,替自己恢复已经走过的前途。请求“无知”回来,给我求知的快乐,可怕呵,这生命的“停止”。

过去的始终过去了,未来的还是未来。究竟感慨些什么。——我问自己。

一九三三,九,二八

(《瞿秋白文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 社1953年版 )

①文章开头四句诗是什么意思,对于主题的表达起什么作用?(15分)

②作者为什么说“‘儿时’的可爱是无知”,他要“想念‘儿时’,祷告‘儿时’”?(10分)

③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深刻的思想?其主题表达方式有进行什么具体特点?(15分)

小教专业阅读与写作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论述题

1、学生根据自己的艺术视角和感知方式,来实现对作品价值的再创造。视其举例论述深广度来酌情给分。强调举例分析和理集约阐述并重。两者各占一半分数。

2、根据学生对不同阅读教学模式评价的具体情况的酌情给分。

3、人文精神就是文化精神的精粹和灵魂。广义的人文精神具有超越民族、地域的性质,为全人类所共有。人文精神是人性——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的展现。科学精神是一种对客观世界执著探索的精神,是服从真理的精神。科学精神是人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追求,是由理性精神和实证精神所支撑的“求真”。

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以说它是人类精神的一体两面,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财富,都属于文化精神的范畴。但人文精神更多地关注于人文因素,对人的终极关怀。而科学技术则更多地侧重于自然客观规律的探索和提示没有精神,就会畸形,甚至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而没有科学精神的滋养,人文精神也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4、历名故事必须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它的基本情节应符合史实,不能凭空虚构。它又是经济历史加工的历史做事,要对当今读者有借鉴和教育意义。历史事实来借鉴意义的历史事实是叙述目的。视学生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情况酌情给分。

5、短篇小说由于其篇幅适中的优势,许多作家乐于短篇小说创作中进行艺术手法的实验和变革探索,因此,当代 短篇小说的创作理念和方法都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学生只要言之有成理就可以酌情给分。

二、阅读题

1、《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一个人只有不被周围的某些言行所蒙蔽,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一个一家、一国一籍、都是如此。学生只有言之成理就可以酌情给分。

②邹忌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两一相似受到启发,茅塞顿开。这种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用设喻来讲述道路、表明见解的方法,委婉动听,往往收到比直言进谏更好的效果。

③略

2、《“儿时”》

①瞿秋白《“儿时”》开头的四句诗大意是,学习浩瀚的文献耗费了中年的时光,这是今年获得发展的重要缘由。猛忆儿时就有一种心灵异样的感觉,就好像在混茫的前方看到了一盏指路的红灯。这是作者自己心灵的袒露,可以说是文章的大纲,对全文的内容作了具体和形象的概括。(15分)

②“‘儿时’的可爱是无知”,因为正是无知的原因,才产生了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作者要“想念‘儿时’,祷告‘儿时’”,就是为了唤醒儿时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10分)

③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深刻的思想:一个人如果觉得世界万事都不能引起新鲜感的时候,那么这就表明了他生命力的衰退和死亡。为了继续前进,必须呼唤儿时的“无知”,以获得新的进取心和求知欲。这篇文章以说理为主,用意象点染,通过意象和说理的交织,来表达作者深刻的思想。(15分

《阅读和写作1》作业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

所谓“一体两面”,说的是阅读与写作在语文学习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离开任何一方,语文学习就会倾斜和失衡。因为阅读是为了写作,写作必须依靠阅读。而阅读就是主体由外而内的吸收和重构,写作是肢体由内而外的倾吐与表现。阅读越丰富,吸收和重构的信息越多,写作是倾吐和表现的东西也就越多。所以说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 2.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

(1)把握不同文体的表达方法。 (2)辨别不同文体的结构类型。 (3)驾驭不同文体的语言体式。 (4)再现不同文体的主体形态。 3.文化学解读的主要方法

(1)

通过文字语言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 (2)

通过习俗制度透视作品的思想原则。 (3)

通过经济结构透视作品的价值观念。 (4)

通过科学技术透视作品的哲学基础。 (5)

通过文学艺术透视作品的审美趣味。 4.接受美学阅读的基本特征 (1)以读者为中心。

(2)文本的召唤结构。 (3)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 (4)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二、论述题

1.结合阅读和写作的实际,谈谈它对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

在阅读和写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文本的内容不能作全面深刻地分析理解,抓不住文本的主旨,在写作时又不知道如何将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清晰有序地表达出来,即使表达出来了也是狭窄的,不深刻的。这其实是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问题、思维能力低下有关。

要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思维能力,可以求助于阅读和写作。因为阅读需要思维整合。作品是通过作者思维,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阅读就是“再现”作者的思维过程。它不仅需要理解语言文字,而且需要分析、综合、判断、推理。通过阅读,就能培养分析和综合、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而写作需要思维创造。写作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不仅体现作者的得文字能力,同时还反映作者的思维水平。写作要求达到表述清楚、中心明确、完整连贯、条理清晰等要求,就应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需要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通过不断的写作,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所以,阅读和写作对提高思维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2.举例说明,阅读实践中有哪些方面属于创造性思维?

阅读不仅是一个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它同时还可以加工、创造出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比如,我们读庄子的《庖丁解牛》,作品本来是通过庖丁在解牛时尽可能不让刀碰到筋骨的故事来宣扬“养生之道”的,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庖丁解牛的技巧之所以如此纯熟是因为他对牛的生理结构了如指掌的事实,提炼出新的寓意:凡事只要掌握了规律,做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对牛弹琴”的故事本来是嘲笑牛蠢笨的,但我们却可以翻出新意,用来嘲笑生活中那些不看对象,专门喜欢在人面前卖弄自己“博学”“高雅”“深沉”人。

凡此等等,只要我们在听话、阅读或者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时悟出新的意义,创造出新的形象,构造出新的世界,那都属于创造性思维。

3.为什么说阅读与写作是信息时代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核心技能?

阅读与写作,是人一生中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的两项基本能力。阅读是获取信息,写作是传播信息。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渠道当然很多,比如面对面的交谈、电话交谈、广播、电视、电影、戏剧、演讲、报纸、杂志、书籍,人们固然可以通过诸如以上的渠道获取和传播信息,然而随着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不断地发展,大量的信息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如果不掌握阅读和写作这种技能,尤其是通过网络进行阅读和写作,将不能更好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从而被社会和时代淘汰。所以说阅读与写作是信息时代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核心技能。

4、结合具体篇章谈谈文体意识对文章阅读的先导作用。

所谓文体意识,就是在进行写作和阅读活动是能主动确立和推断文本的样式、体制的意识。自觉建立文体意识对阅读具有先导作用。例如:

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蝙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个无奈他何!”

这是选自明代冯梦龙的《笑府》中的一段文字,讲的是凤凰、麒麟和蝙蝠之间的故事。如果读者没有文体意识或者这种意识不强,那就只觉得它讲了三种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不能更好、更深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反之,文体意识强的读者,就会觉得它是一则寓言,也就会根据

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对作品的寓意和表现技巧做更深地挖掘和分析。它表面上看起来是些动物之间的事情,实际上是要反映社会生活。主旨在蝙蝠和麒麟的“慨叹”上。

生活中的确不乏蝙蝠式的人物,他们时而“兽”时而“禽”,不断变换脸谱,其目的无非投机钻营,图谋不轨。

作者借此不禽不兽之蝙蝠来喻那些虚伪、圆滑、世故之人,显得含蓄而深刻,风趣而辛辣。 这就说明文体模式能给阅读暗示解码的方式,文体意识对我们阅读有先导的作用。 5.举例说明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文字语言解读文章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文化产生的必要条件和准确标志。没有语言的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化。通过对文字语言的分析可以解读文化的内涵,即特定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心理状态等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如读苏轼的诗《题西岭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的前两句诗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点观察庐山,庐山的模样是不同的。后两句是议论,告诉人们要真正认识庐山真面目,不妨走出庐山,山外看山。这是作者的生活经验。但如果我们对后两句作进一步的分析思考,就有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感觉。这就说明最后两句是还给我们暗示了一种人生哲理:有时要看清一件事情,必须跳出这件事。

我们还可以从语词的语源和延边推测过去的文化遗迹,从造词的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从借字看文化接触,从地名看民族迁移的踪迹,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等等。

6.举例说明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习俗制度透看文章的思想原则?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描写了一个穷苦妇女为了全家生活而被迫由丈夫出典给邻村一个秀才地主的故事。她的丈夫原是一个皮商贩,由于生意不好,债台高筑,它开始吸烟、饮酒、赌钱,而且变成了一个非常凶狠和暴躁的男子。因为实在无法维持家庭生活,他私下将妻子典给了邻村一个五十多岁却没有儿子的秀才地主。从此这位妇女离开了自己本来五岁的孩子而成为别人传种接代的工具,并为地主家帮佣。三年内,它生下一个男孩,又被赶回自己从前的家,在前面等着她的是无穷的苦难生活。作者以沉重的笔调描写了这个震撼人心的悲惨故事,刻画了一个既为母亲又为奴隶的鲜明形象,揭露了典妻制度的罪恶。我们还可以作进一步分析,丈夫出租妻子,妻子居然同意,而秀才为了传种接代租用别人的妻子,老婆居然支持,可见这已经成为一种风俗制度。于是我们就可以通过当时江南这种典妻风俗制度看出作品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妇女被出租或者买卖都是被看成是正常的。

《阅读和写作》作业2参考答案

二、简答题

1、举例谈散文的诗情画意。

散文的语言要有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文采。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对月下荷塘的描写就是如此,将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将荷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将荷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通过作者优美的语言和形象而又新奇的比喻生动地展示了月下荷塘的静穆美,同时此文从各种角度,以多种的笔法绘写了令人惊异的由淡月、薄雾、远山、疏影、微风、清香交织而成的“无边的荷塘月色”图,真正体现了散文的诗情画意。

2、抒情散文的鉴赏

抒情散文是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的散文。它大都通过片断的人、事、景、物传达出作者的心声,反映他完整的精神风貌,表现他的思想感情。抒情散文的鉴赏,要善于从似乎散乱的情景片断中,去发现辐射与整篇散文的神韵凝聚点。

三、论述题

1、运用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李白的《将进酒》。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节奏和音韵美,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艺术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李白的《将进酒》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从节奏和音韵的角度看,整散结合的句式使诗歌具有强烈而富于变化的节奏,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等长句节奏舒缓,而“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等短句又使节奏变得急促有力。用韵上同中有变。全诗主要用ui韵,但又不是一韵到底。

从情感上讲,本诗具有极强的抒情性,尽管诗中有明显的不满和消极的情绪,但主要表达他乐观自信,放纵不羁的精神和情感。

从艺术的角度看,本诗大胆想象,如将黄河之水想象成“天上来”等等。 长短不一,整散结合的句式,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复杂而又激动的情感。

2、运用词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辛弃疾的《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年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八声甘州,共96字,是长调。上片略叙李广之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到“桃李无言”写李广罢官闲居时一次夜饮归来被“灞陵醉尉”呵责,李广无言,但作者不说李广,而用司马迁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来借称,鞭挞了“灞陵醉尉”的势利,赞美了李广的朴实。接着借李广只身进山射虎时错以石为虎,箭没石中的故事赞美李广的胆量和勇武。“落魄”等两句说李广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谴责朝政的黑暗。下片抒发自己的感慨。前五句化用杜甫的诗,借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楚老、杨民瞻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前面的“灞陵醉尉”形成鲜明的对比,又照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出宠辱不惊、进退不疑、正道直行、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年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即借李广这样的“健者”“也曾闲”,说自己因群小谗毁而遭罢黜之事。最后以“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的景语作结,隐喻此辈的阴险和卑劣,“斜风”喻其谗毁之邪恶;“细雨”喻其谗毁之琐碎,“轻寒”喻其谗毁之虚弱。

辛弃疾是个“慷慨而有大略”的英雄,他文武双全,二十三岁即起兵抗金,南归后对朝廷也多有功勋,却因刚正不阿,敢于抨击邪恶势力,遭到朝中群小的嫉恨,被罢黜而闲居江西上饶。他的遭遇和李广这位“飞将军”十分相似。于是作者借古讽今,李广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发自己遭谗被废的悲愤心情。

3、运用抒情散文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巴金的《繁星》。

抒情散文是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的散文,大多通过片段的人、事、景、物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和情感。鉴赏抒情散文,要善于从似乎散乱的情景片段中,去捕捉辐射于整个散文的神韵凝聚点。

巴金的《繁星》由四个片段组成:一是从前在家夏季夜晚纳凉时仰望星天的情景,二是“三年前”在南京住处后院看星天的情景,三是“如今在海上”躺在舱面上仰望星空的情景,四是一个英国人指点我“看天上巨人”的情景。四个片段时空跨度之大,看上去并不连贯,但却以“星星”为线索,星星像母亲,星星像朋友,星星像巨人,给作者以亲切和温馨。作者就是通过这样四个片段及中抒发了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4、怎样理解小说艺术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我们之所以说这是小说艺术的三要素,是因为这是由三

者的关系决定的。刻画人物就要写出人物的个性,而人物个性是通过故事情节表现出来的,没有情节,人物的个性就没有发展的历史,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变化的具体过程表现,使人物思想、情感、意志的外化。而环境为小说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客观的依据,是人物性格展示的具体场所,规定并制约着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和命运轨迹。三者是小说艺术不可或缺的要素。当然刻画人物是中心任务,情节和环境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

5、以高晓声《陈奂生进城》中陈奂生的塑造为中心,鉴赏该篇小说,就作品如何以心理描写为主要手段来刻画陈奂生的形象,并思考作家通过这个人物要表达什么主题。

《陈奂生进城》刻画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段。陈奂生在每一部分的表现,都反映他复杂的心理和情感。

第一部分反映他的高兴满意和自卑不满。生活开始好起来,他相信还会越来越好,他竟“满意透了”“总算像家人家了”。让他自卑和不满的是,他“总是不会说”,什么也说不好,一说就要被人家笑,所以他心里就有一种特别的向往。他的精神要求是极低的,渴望能说东道西、妙语惊人,以求提高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这显然带有浓厚的小农色彩。

第二部分写了陈奂生由悲到喜的两次情感变化。他首先碰到的不愉快是因没带钱而没有买到帽子,好在油绳卖得很顺利,尽管少了三角钱,毕竟还有三块钱赚头。因此这种不快很快便随之消失。当他准备带着赚来的活钱“凯旋回府”时,忽又感到了浑身的不适,他甚至悲观地想到在这举目无亲的地方,“耽误就医吃药,岂不送掉老命!”好在陈奂生还是很能想得开的,一想到自己活在世上还能“多种几年田,有益无害”时,他便又高兴了起来,两个嘴角不由得“向左右同时嘻开,露出一个微笑”。这样的变化说明:陈奂生的精神世界是那样的单调,他的心理又是那样的脆弱,一点很小的事情都可以使他不快,而自欺式的安慰又能让他得到一种满足。

第三部分先写他的感激。他庆幸自己交了好运,遇到了县委吴书记这样的好人,在自己发高烧时给自己买了药,还用车把自己送到县招待所的高级房间住下,他能不感激吗?接着小说又写了陈奂生的苦恼和不平。只住了一晚上,还是半夜里来的,就要了他五元钱。两顶帽子的钱,不过七八个钟头就没有了,他一个农业社员,如何能接受得了?再想到回家没法向老婆交账,他更觉得麻烦。从这当中仍可看到农民物质生活的贫困,他们还没有富裕到困一夜就消费五元的水平。紧接着,陈奂生便从这奢侈的消费中找到了精神上的平衡,这不就是别人不曾经过的经历吗?这不就有了足以让自己自豪的东西可讲了吗?他立刻赶走了先前的烦恼,只觉得“这五块钱花得值透”,“仅仅花了五块钱就买到了精神的满足,真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货”。于是“他愉快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了家门”。

陈奂生的乐与愁、喜与悲正反映出他经济的贫穷;地位的卑微和见识的短浅,这也正是刚刚摆脱饥饿的农民心态的真实写照。

3.第三部分陈奂生再进房间时的心理描写。

花了五块钱之后,当陈奂生再次走进招待所的房间时,他有了与先前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心理:“出了五块钱呢!于是他再也不怕弄脏什么,他故意立直身子,使劲地往椅子上坐下去;他用提花枕巾去擦脸擦嘴;他衣服也不脱,和衣睡在被子里。他反复强调的是“出了五元钱呢”,“即使房间弄成了猪圈,也不值!”这样的行为描写逼真地显现出陈奂生自私狭隘的心理。

作品通过陈奂生这样一个农民形象要反映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喜悦、苦恼和尴尬,表现了作者对新时期的农民终于前进的高心和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的感慨。

6.比较戏剧与小说的主要区别。

戏剧是与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们有共同指出,如都要刻画(塑造)人物形象,都有情节,都要反映社会生活。但它们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小说是通过生动、丰富、完整的情节和具体形象的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而戏剧文学则是以人物台词为主要手段,

在相对集中的场景中通过一定的剧情冲突来塑造典型人物,再现社会生活的,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戏剧文学不可能有生动、丰富、完整的情节描写,它的情节是靠人物具有强烈动作性的语言和必要的舞台说明推动的,而环境完全是由舞台说明交代的。

《阅读和写作》作业3参考答案

一、论述题

1.童话的文体特征包括哪几个方面?举例回答为什么说童话是富于幻想的神奇故事。

童话的问题特征主要包括浓郁的幻想色彩,情节完整、离奇,结构方法模式化,多采用夸张、象征、拟人、假定的表现手法等方面。

因为童话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儿童,所以它必须有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新奇的情节,使之成为具有幻想色彩的故事。

例如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天鹅蛋偶然被产在了鸭窝里,后被鸭妈妈孵了出来。由于这只“小鸭子”又大又丑(按照鸭们的审美观点),先后遭到了鸭群、鸡群、养鸭场女佣人的歧视、排挤、讥笑和打骂,无奈小鸭只得逃离故乡,被迫离家出走,又先后历经了沼泽地遇险、农家小屋里的虐待以及种种艰难坎坷,在经历了一个严寒的冬天的磨难后,慢慢地,它的翅膀变得有力了,它向一群美丽的大鸟(天鹅)飞去,它向往着它们的生活,即使他们会弄死它,它也不怕。它随着那群大鸟飞进了一座盛开着紫丁香花的美丽的大花园,沿着弯弯曲曲的溪流它游向了那些美丽的大鸟,“请你们弄死我吧!”它低着头等死,在清澈的、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它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它已经不再是一只又大又丑的令人讨厌的鸭子了,它变成一只美丽的大天鹅了,它难为情极了,把头藏在翅膀里„„

毫无疑问,“丑小鸭”的经历,就是现实中一位因错而混在“凡人”中的“神人”的经历,如果用成人化的手法叙述这个故事,儿童就没有兴趣看。所以童话必须是富于幻想的神奇故事。

2.举例说明寓言的鉴赏方法

寓言是一种含有讽喻意义的短小故事。它大多以简短的故事为载体,往往采用借喻的手法向读者暗示它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鉴赏寓言就要凭借喻体,深刻理解本体;通过咀嚼故事,领悟喻义;联系生活,思考哲理。

例如《孟子》中记载学弈的故事: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二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的话是听;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在想有鸿鹄将要到,想着拿带引绳的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和另一人同学一起学习,却是不如他。

这则寓言是想通过弈秋教两个学生学下棋的故事说明真正要想学到一点东西,学得好一点就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现在就读书而言,几乎没有一个家长不想为孩子挑一所好的学校,挑一位好的老师。但这些都是外因,孩子好学是内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家长也不过只能尽人事: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至于孩子是不是学得好,主要还要看内因。正所谓,勤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而所谓乐学,外因是寓教于乐;内因是孩子对所学有兴趣。

只有这样鉴赏,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寓言,运用寓言。

3.举例解释为什么要关心人文精神,怎样领会文本蕴涵的人文精神?

社会科学论文不仅通过知识内容、理论体系的介绍,阐述自己的观点,还要借此体现某种人文精神。例如:有一篇题为《救世与自救》的论文,文中论述了当今时代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的事实及其主要表现,分析了宗教型、道德性、理智型和比较个性化的知识分子对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现象的不同态度,前三者有“救世”的责任感,对这种现象表现为愤怒或忧虑,而最后一种“的反应主要不是愤怒或忧虑,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近乎宽容的淡漠”,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独立的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活动”,即“自救”。作者通过分析这四种人的不同态度,充分肯

定最后一种人的“自救”精神,它从“救世”与“自救”的关系出发,认为这种“热爱精神文化事业的人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从事独立的探索和创造”即所谓“自救”比那些“也许救世心切也心诚”但“面对浮躁世态而自己心态也失衡了的人”的“救世”更加现实,更加有效,不仅如此,这些人的“自救”同样可以达到“救世”的效果。因为“他们不属于时代,而时代将跟随他们”,“他们的看来似乎孤独的精神旅程便属于这个整体,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之泯灭”,当“时代跟随他们”时,“救世”也就达到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寄寓在其中的人文精神:即人对自身命运的理解与把握,对人的价值,生存意义的关注和人类命运与归宿、幸福与追求的思考。

我们要领会文本蕴含的人文精神,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以文化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文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文本和书籍中的思想精华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斌从中汲取营养来滋润自己的思想和心灵。

(附录)

救世与自救

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其主要表现是:人生缺乏一个精神目标,既无传统的支持,又无理想的引导;功利意识扩张导致人与人之间真情淡薄;诉诸官能的大众消费文化泛滥,诉诸心灵的严肃文化陷入困境。

对于这种平庸化现象,凡注重精神生活的人都是持否定或批判的态度的。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以拯救天下为己任,他们的反应又因性情和观念的差异而有区别。大抵而论,宗教和道德型的人主要表现为愤怒,视这个世道为末日,对之发出正义的谴责,欲以此警醒世人,寻回盛世。理智型的人主要表现为忧虑,视这个世道为乱世,试图规划出某种救世方案,以重建精神生活的秩序。而凡比较个人化的知识分子,相对而言,没有太直接的用世抱负,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独立的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活动,他们的反应主要不是愤怒或忧虑,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近乎宽容的淡漠。属于这一类的人大抵是一些迷于自己事业的学者,以及执著于人生和人类根本问题之思索的哲人智者。

一个人立志从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的事业,应该首先是出于自身最内在的精神需要,所以,他们面对外部世界时的心态是平静的。那些面对浮躁世态而自己心态也失衡了的人,他们也许救世心切也心诚,但我又很怀疑他们自己的内心缺乏精神生活的牢固根基,要不何至于如此惶惶不安?同时,我更怀疑他们美好愿望的效果。

当今时代,最容易产生失落感的是一些有着强烈的精英意识和济世雄心的知识分子,他们想做民众的思想领袖和精神导师。我觉得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想当精英的人太多,而智者太少了。当今之世不像是能诞生新救主和新信仰的时代,但这并不妨碍每个人热爱精神文化事业的人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从事独立的探索和创造。这样的人多了,时代的精神文化水准自然会提高。真正精神性的东西是完全独立于时代的,它的根子要深邃得多,根植于人类与大地的某种永恒关系之中。惟有从这个根源中才能生长出天才和精神杰作,他们不属于时代,而时代将跟随他们。他们也不会在任何世道下悲观失望,因为他们知道,人类精神生活作为一个整体从来也决不会中断,并且他们也清楚,他们的看来似乎孤独的精神旅程便属于这个整体,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之泯灭。 如果我们不关心人文精神,就不会对社会科学论文做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阅读分析

1.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意义。

《丑小鸭》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被后世研究者认为是带有作家自传性质的一篇童话作品,安徒生坎坷的一生在童话中得到了曲折的反映。首先,这篇童话构思精巧,情节离奇,充满了神奇的幻想色彩。作者这样叙述故事:

一只天鹅蛋偶然被产在了鸭窝里,后被鸭妈妈孵了出来。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由于这只“小鸭子”又大又丑(按照鸭们的审美观点),先后遭到了鸭群、鸡群、养鸭场女佣人的歧视、排挤、讥笑和打骂,无奈小鸭只得逃离故乡,被迫离家出走,又先后历经了沼泽地遇险、农家小屋里的

虐待以及种种艰难坎坷,在经历了一个严寒的冬天的磨难后,慢慢地,它的翅膀变得有力了,它向一群美丽的大鸟(天鹅)飞去,它向往着它们的生活,即使他们会弄死它,它也不怕。

它随着那群大鸟飞进了一座盛开着紫丁香花的美丽的大花园,沿着弯弯曲曲的溪流它游向了那些美丽的大鸟,“请你们弄死我吧!”它低着头等死,在清澈的、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它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它已经不再是一只又大又丑的令人讨厌的鸭子了,它变成一只美丽的大天鹅了,它难为情极了,把头藏在翅膀里„„

这样的故事生动曲折,对儿童充满了诱惑力。

其次,通话语言华美、剪裁精当、对话生动形象,把深刻的人生哲理,寓于一个美丽、曲折、感人的故事之中,不能不令人叹服。

例如开头那段景物描写:“乡下真是非常美丽。这正是夏天!小麦是黄澄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迈着又长又红的腿在散步,喋喋不休地讲着埃及话„„”为童话中主人公的出场安排下一个多么美丽广阔的场景,极富田园诗意!

再如写那个农家小屋的残破:“它是那么残破,它甚至不知道应该向哪一边倒才好——因此它也就没有倒。”语言是多么的幽默!

描写那个老太婆的市侩气,作者写道:“这真是少有的运气,”她说,“现在我可以有鸭蛋了。我只希望他不是一只公鸭才好!我得弄个清楚!”描写老太婆家猫儿和母鸡的骄傲自大和见识短浅:“那只猫儿是这家的绅士,那只母鸡是这家的太太,所以他们一开口就说:我们和这个世界!因为他们以为他们就是半个世界,而且还是最好的那一半呢!”当丑小鸭向那个母鸡谈起它的理想时,作者为骄傲愚蠢而又蛮横俗气的母鸡设计的语言真是令人拍案叫绝,请看:“你简直是在发疯,你去问问猫儿吧——在我所认识的一切朋友当中,他是最聪明的——你去问问他喜欢不喜欢在水里游泳,或者钻进水里去,我先不讲我自己„„我们不了解你,那么请问谁了解你?你绝不会比猫儿和女主人更聪明——我先不提我自己。”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从丑小鸭坎坷悲惨的遭遇中,暗示的也许就是这个道理。经过了一番艰难坎坷的磨难,增长了丑小鸭的才干,锻炼了它的意志和魄力,也促成了它从鸭向天鹅的转化和升华,带有一定的哲理性,正如《孟子》中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篇童话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关注,对与不幸命运苦苦抗争的灵魂的关照和讴歌,也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当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白天鹅时,它感叹道:“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幸福。” 于是作者最后用这样一句话来点题“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关系。”,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悠长! 一颗孤独的、顽强不屈的、默默奋斗的心灵总算尝到了成功的滋味,真是“苦心人,天不负”啊! 2.举一则你所读过的历史故事,谈谈如何鉴赏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具有内容的史实性和借鉴意义等特征。我们鉴赏历史故事,一是要依据史实,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理性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判断;二是要以史为鉴,在发掘了故事的历史意义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其现实意义,即探究故事对于现实的借鉴意义。

比如我们读《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有“廉蔺交欢”的故事,写的是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件事情中为赵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以后,频频升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深感不满,扬言要当众侮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处处避让,甚至有时连上朝都托病推辞,使得他的门客大惑不解。蔺相如耐心解释,说自己并不是怕他,主要是考虑到秦国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是因为赵国有他和廉颇两个人。如果他们将相不和,就会给秦国以机会。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廉颇得悉以后,深为蔺相如为了国家而忍辱负重的精神所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后廉蔺交欢,将相和睦。

读这个历史故事,我们首先要根据廉蔺二人的言行举止对他们做出客观的评判。蔺相如在受到人身攻击时能以大局为重,表现了一位政治家的非凡风度和宽广胸怀;廉颇起初为名利所惑,显出他嫉妒的小心眼,但他后来知错能改,负荆请罪,也确实难能可贵。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联系实际对着两位言行举止做更深的思考,我们在国家和个人、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是否需要蔺相如那种“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精神呢?当我们发现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

是否也需要廉颇那种知错能改,负荆请罪的精神呢?毫无疑问,这两位历史人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样鉴赏历史故事才会有意义,不然“以史为鉴”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当然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鉴赏故事曲折生动的情节,感受故事的艺术魅力和作者超凡的艺术表现才能。

3.就杂志上发表的自然科学论文,谈如何阅读自然科学论文。

阅读自然科学论文,我们要注意吸取论文的主要观点、知识内容、理论体系、提取蕴藏在深层的科学精神。

例如最近看到一篇题为《东方数学》的科学论文,这篇文章比较很短小,我们不必用阅读科学论著的方法来掌握其框架和体系,而要通过对文章各段落内容的概括大致把握文章的脉络。

一、什么是东方数学以及东方数学(主要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数学的精髓。

三、论述中国古代数学为什么要以解方程作为主要目标。

四、提出在当今计算机时代应如何发展东方数学的问题。

以上可以算是这篇论文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捕捉作者的主要观点,通过对各文段文具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主要观点: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显然,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基本上把握了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但这还不够,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作者在现代数学,尤其是计算机时代的今天,为什么还要提东方数学,尤其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呢?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作者通过东西方数学的比较,发现中国古代数学和西方数学的差异在于西方数学侧重于务虚,即证明定理;而中国古代数学侧重于务实,即解方程,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于是作者以为:“从问题出发”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精髓。因为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就带动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不仅如此,作者还从东西方数学的比较中发现了中国古代数学和计算机数学之间在算法上的的相似点,进而想到利用当今计算机这样便捷的武器和切合计算机时代中国古代数学的方法,建立起新时代的东方数学,在不远的将来赶超西方数学。这就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各管世界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

只有这样阅读,我们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科学论文。

(附录)

东方数学

所谓东方数学,主要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也就是东方数学(主要是古代的中国数学)跟现代欧美数学的异同。我们学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而中国的古代数学根本不考虑定理不定理,它的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着重计算,要把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说出来。这个方法步骤,就相当于所谓算法。美国一位计算机数学大师说,计算机数学即是算法的数学。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进入到计算机时代,这种计算机的数学或者是算法的数学,刚巧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时代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的精髓就是从问题出发,和西方的从公理出发完全不一样。从问题出发,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就带动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带动学科的发展,这是整个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总的面貌。

为什么解决问题要解方程呢?一个问题有原始的数据,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答案,这个答案也应是以某种数据的形式来表示的。在原始数据和要求数据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关系,这种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建立起来的关系就是一种方程。因此,解方程变成中国古代数学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目标。

我们经常跟着外国人的脚步走。往往花很大的力气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希望能够解决或者

至少推进一步。可是不管你对这个猜测证明也好,推进也好,你还是比提出猜测的人低一等。我们应该出题目给人家做,这个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正在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只能处理有限的问题,所以相应的数学应该是一种处理有限事物的数学,在数学上叫“组合数学”。历史上,组合数学创始于中国,以贾宪为首,一系列的成就不断涌现。东方的数学有一定的思考方法,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思想地进行的。它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一些新的概念,产生一些新的方法,再提高到理论上,建立一般的原理,用这样的原理解决更复杂、更重要、更艰深的实际问题,这样数学就不断地上升和发展。

我们现在拥有计算机这样的便捷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时代使用的古代数学。怎样进行工作,才能对得起古代的前辈,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在不远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的数学,不断地出题目给西方做,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和需要努力的方面。

《阅读和写作》作业4参考答案

二、简答题

1、你对阅读阶段目标的理解。

阅读阶段性目标是在阅读教学的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各个年龄段身体和智力发展的不同特点制定的更为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它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阅读教学分成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四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年龄和智力特点,在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阅读的内容和范围、必须培养的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这样使每一阶段的阅读教学都有据可依,便于教学,也便于评价。它是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中阅读教学总目标的必要保证。

2、如何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有没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或者这种能力强不强,不仅关及学生的当今,而且关及学生的一生。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必须克服应试教学的影响,冲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实现阅读教学的转型。其次,必须打破主体理解的单一化。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随意否定学生的发挥,要尽可能肯定学生理解的合理因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坚信重要的不是教,而是为学生创造一种可以自由发挥的、开放的、宽松的氛围,即为他们营造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环境,使他们在这种氛围和环境中真正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3、如何掌握阅读的规律和方法?

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学生掌握阅读的规律和方法。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不同的文本把我阅读的规律和方法。读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很多时候要“知人论世”,即通过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环境、社会现实去理解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较为难解的作品,我们大可以不必强求详解,而可以采用“不求甚解”的方法,或者采用先“整体把握”再“细部分析”的方法。等等,规律、方法不一而足,重要的是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去寻找阅读的规律和方法。

三、论述题

1、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激发学生主体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认知的强大驱动力。兴趣还常常暗示人们在某一方面具有潜在的创造力。阅读教学是否有效,主要的是通过阅读主体来体现的。作品再好,或者教师讲得再好,假如学生没有兴趣,那就不会产生好的阅读效果的。所以激发学生主体的阅读兴趣,是搞好阅读教学的一个根本。

例如,有不少学生对读《红楼梦》没有兴趣,一是因为太长,二是因为好多地方读不出什么

味道来。但是一旦学生建立了兴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拿一则判词作为例子:

画面: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我先给学生解释“停机德”“咏絮才”的意义,前者是用了乐羊子妻停止织布启发劝勉丈夫乐羊子继续读书求取功名的典故;后者是用了晋代谢道韫的故事,一天,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大雪纷纷何可似?”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加赞赏。然后提问,《红楼梦》中谁有乐羊子妻那样的“德”,谁又有谢道韫那样的“才”?学生猜到了薛宝钗和林黛玉。于是我又让学生把后面两句倒过来读,一读,感觉就出来了。于是我就总结,虽然薛宝钗老是向宝玉讲她那一套“仕途经济”,可是宝玉心中挂念的依然是具有“咏絮才”的林黛玉,薛宝钗一直是他心中冷落的、埋没的。《红楼梦》中很多诗歌用的是谶语式的表现方法来预示人物的命运和贾府甚至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命运。

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有的学生还特地买来了《红楼梦》。后来我讲写王熙凤的、写李纨的、写四春的等判词时,学生的反应非常热烈,理解得自然也非常快。

这说明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主体的阅读兴趣,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四、案例分析

写一篇你的阅读教学实录,侧重于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略)

《一体化读写教程》心得体会

读写教程3课后翻译答案

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Unit3翻译

新视野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unit15总结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答案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答案

新视野大学英语3读写教程unit1

新视野大学英语2 读写教程答案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答案

新起点读写教程I教案Unit 2

读写实用教程
《读写实用教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