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中学生对劳模认识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00:23: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中学生对劳模认识问题的思考

班级:2016届6班 姓名:蒋沁哲

论文摘要

本文以“中学生对劳模的认识”为切入点,论述了现在中学生在对待劳模价值问题上缺少认同感。本文分为两大板块,前段主要分析论述了劳模和劳模精神,继而引出后端文章中心,即对劳模精神的再认识。

最后得出以下方法:

1、中学生需要“品牌劳模”效应

2、中学生需要与时俱进的劳模精神

3、中学生需要劳模精神的引领与鞭策

引言

劳动模范是祖国的精英、社会的中坚和人民的楷模。他们大多来自卑微的职业,但是他们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了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中国劳动人民杰出代表的形象。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激励全国人民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正是以劳模为杰出代表的亿万劳动者的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才会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才会有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今天。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学习劳模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一种对职业、对社会、对国家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但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对劳模的认同感有所下降,今天的世界,已经走向经济、文化和科技相互交流融合的时代,在社会转型信息发达的新时期价值观趋于多元,也让我们对劳模认识方面有新的思考。 关键词:杰出代表,敬业精神,认同感下降

第一章

劳模的涵义以及其时代意义

众所周知,劳模,即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简称。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劳动概念本身以及劳动价值认识理解的深入,以及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劳模具有的先进性、科学性、时代性和社会性让大众普遍认知,新时期劳模是劳动者阶层的优秀代表、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尽职尽责,踏实肯干,勇于创新,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劳模永远是时代的永远领跑者。

第二章

理解“劳模精神”实质

劳模精神折射着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个时代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取向。它简洁而深刻地展示着一个时代,人精神的演进与发展,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时代思想与情愫。简而言之,劳模精神是引领中华民族时代发展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思想道德观和价值取向。劳模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是种人文精神。劳模精神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展示的是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体现的是我们伟大的民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简而言之,劳模精神就是引领中华民族时代发展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劳模的时代领跑者作用与其体现出的时代劳动价值,也正是我们追求的时代精神。个人认为,“劳模精神”包含着的五个特性,凸现了我们所追求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第三章

劳模引领时代的精神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这六十多年风风雨雨中,我们不难发现,劳模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也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体现了我们民族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从时传祥、王进喜,到倪志福、郝建秀,从李素丽、徐虎、王选、袁隆平,到李斌、许振超、王建军、于凯等。尽管每一时代的劳模群体也都呈现出多元的组合,以体现对不同劳动价值的肯定,但其总的发展趋势,社会对劳动价值的评判,正在从“出大力,流大汗”、“苦干加实干”,向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并能为社会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向转变。这样的变化,与新中国从一个农业社会、一个封闭自足的社会,向工业化、现代化,并逐步向世界开放的转变过程完全同步合拍。每一个时代所推举出的劳模,都代表着该时代的先进生产力和健康向上的力量。从“铁人精神”到“振超效率”,从“艰苦奋斗”到“技术创新”,60多年来,中国劳动模范内涵的每一次转变,都与新中国从一个农业、封闭、自给自足的社会,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转变过程合拍。尽管存在着一些标准的变化,但个人观察认为,穿越时代变迁,每一个时期的英模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但他们又有共同点,那就是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以及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基本特点。以上这些,集中体现了中国工农阶级的先进思想和精神风貌等优秀品质,体现了我国劳动者的朴素、勤奋、自强、进取的精神风貌。过去是、现在仍然是,这就是不变的劳模精神。劳模精神是引领时代的精神,劳模价值创造社会的进步价值。尽管每一个时代的劳模都有其特点,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劳模精神的本质。

第四章

对劳模精神的再认识

进入新世纪,围绕劳模的争议声也一直不断。劳模评选中的“星模、官模、款模”现象更是被人所诟病。有网友戏称“劳模评选早已变味,成为有钱有势者及‘明星’们的盛宴。” 凤凰网最新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6161名被调查者中,95.2%的人认为“劳模的味道儿变了,没以前那么有号召力了。现在的中学生更是对劳模的时代认同感有所下降,追明星胜过追劳模”或者“崇拜明星胜过崇拜劳模”,这一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为:

当今很多中学生没有价值、道德尺度,盲目崇拜迷恋追星。受经济利益驱动,尤其是一些媒体,往往缺少社会责任感,打开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除了很少的时政社会新闻、几乎都是娱乐八卦以及明星的世界,你很难找到一块传播劳模、英雄的天地,那些代表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道德取向的劳动模范,很多家长对学生的精神引领不够,对劳模的认识不到位,家长与社会对于众多青少年崇拜明星胜过英雄、劳模的的行为多表现为沉默,谈起劳模许多青少年体验到的更多的是疏离感,就会出现过多的没有用、没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这是现在中学生在对待劳模价值问题上缺少认同感的原因之一。

还有,许多中学生对劳模的内涵以及劳模精神的实质都搞不清楚,有一些人还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王进喜、时传祥等劳模以吃苦、实干、忘我奉献的影子里,对劳模的时代性、发展性、先进性根本就不了解。社会只是在宣传劳模人物事迹,但缺少对劳模内涵、劳模精神等理论和实质研究和宣传,社会上大多数人往往停留在传统劳模的理解之中,所以很难达到普遍的认同感。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对劳模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时传祥、王进喜、张秉贵这些名字,对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来说耳熟能详,他们的事迹更是家喻户晓。劳模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精神。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劳模们多为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能手,脚踏实地干工作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望。后来又有了雷锋、焦裕禄、李素丽等等,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大多数人来说,劳模不光是人人争相学习的榜样,还真实亲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价值多元化,曾经一度,社会上对劳模的关注似乎降低了。一些企业家、明星成了不少人特别是青少年追捧的对象。直到今天,党和政府、各级工会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不断提高劳模待遇,使得“劳模”这个响亮的名词再度回到社会主流意识中,同时,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劳模队伍的结构也在不断丰富,企业家、农民工不断当选为劳模,成为近年来不断爆出的新闻。但是,与以往劳模那种成为几代人学习榜样、成为一个时代记忆的轰动效果相比,如何让劳模真正成为今天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榜样,仍然是需要研究探讨的课题。

两会期间,记者在北京地铁里随机采访了几名中学生,当记者让他们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劳模的名字的时候,“时传祥”、“李什么丽,就是妈妈常让我查公交热线电话的那个”……除了课本上出现的“时传祥”,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已经很难说清楚某个劳模的名字了。

“现在提劳模精神,感觉上好像不那么主流了,显得边缘了。”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科伦实业集团董事长刘革新是全国劳模,他的担心正在成为许多代表委员,甚至整个社会的一种普遍的忧虑。

由此,我想到如何让劳模精神重返校园,让更多中学生接受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中学生需要“品牌劳模”效应

现在社会不断涌现具有优秀品质的劳模,例如“金牌工人”许振超,“新时期知识型、技能型工人”王洪军……“新时期的劳模精神和传统劳模精神在本质上以劳动为光荣也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就是缺乏一个像王进喜、时传祥那样的劳模中的核心。”刘革新委员认为:“这些„品牌劳模‟是人们对劳模认知的标志,现在没有这种标志,没有这种领军人物,中学生认识起来可能比较困难,毕竟要记住那么多的名字。实际上,现在对劳模典型的宣传还停留在过去时代那种传统的高大全式的塑造,致使今天的中学生对劳模的理解存在误区甚至是逆反心理,似乎“劳模”就该与“工作狂”画等号,就该是“不要命”的代名词——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而又耻于言及报酬;不顾死活地带病顶岗,而又坚持“不下火线”;没完没了地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而又强颜欢笑……诸如此类的“特殊”表现,成了宣传劳模的“定式”,将劳模送上“神坛”,成为普通人无法企及同时也不感亲切的“雕像”。

一线工人成为被忽视的角落也是劳模精神被“遗忘”的重要原因,在吉林省四平市当了10年环卫工人的全国劳模王福民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电视里基本看不到一线工人的影子,社会上有种风气,看不起普通工人,把我们当成教育孩子的反面对象。”

因此在宣传上应该突出劳模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时代精神带头人?“新时期的劳模内涵应该有时代特点,现在正是重塑劳模精神的时候。”刘革新表示,以前我们社会过分强调了劳模的无私奉献精神,甚至将其“神化”,这就让普通人觉得劳模离自己太遥远。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鼓励先进劳动者的制度应该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体来说,现在的标准中更应该强调的是劳动者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技能。劳模应该向普通劳动者回归,这样,才能激励公众真正向劳模学习的热情,劳模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榜样的作用。

2、中学生需要与时俱进的劳模精神

社会在发展,时代精神在前进,劳模精神、劳模特征也在发展,不同时代的劳动模范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征。20世纪50年代以王进喜、时传祥、郝建秀、王崇伦、赵梦桃为代表的一大批普通劳动者,在他们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不平凡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以他们高尚的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社会的尊重,成为激励全国人民的楷模。

20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两个典型的英雄模范人物代表,雷锋和焦裕禄凝聚了人们的向心力。尤其是雷锋,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当时的社会需要强调无私、关爱、理解、奉献的“雷锋精神”。雷锋同志是一个普通战士,他没有身居高位,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而只是用自己极为平凡的言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爱国家、集体和他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亦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应的是社会的主导性价值观亦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反映在劳动模范身上的时代精神亦在进行相应的“调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中国的科技界涌现出了一大批以陈景润、蒋筑英、罗健夫、彭加木等为代表的知识精英。

20世纪90年代90年代出现的以孔繁森、吴敬琏、李素丽、徐虎等为代表的先进模范人物,他们以他们平凡的、光辉的、感人的事迹给社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新世纪,走进新世纪的劳动模范,相当一批是来自生产一线技术精英。他们在继承发扬老一辈劳模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精神的同时,苦练技术大胆创新,成为知识型、技术型的走在时代前列的劳动模范。他们中涌现出了许振超、李斌、王亮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展现着劳模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

3、中学生需要劳模精神的引领与鞭策

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每个时代的劳模都呈现不同的时代特点,其身上永远带有时代的影子。劳模时代领跑者作用与其体现出的时代劳动价值,也正是我们追求的时代精神。劳动价值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在丰富,劳模评选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也在变化着,但劳模引领时代的精神永不变。中学生今天学习劳模突出:

一、干一行爱一行。宿州供电公司线路工区运检队队长许启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网公司特等劳模。他,只是高中毕业,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书写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忠诚。他主持完成的QC课题获得全国“舜杰杯”QC成果发布一等奖,两项工器具改造的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推出创新项目12项,带领创新小组成员完成创新13项,攻克技术难关4项。2015年,只有高中学历的他走进了安徽省电力职工大学的教室,给大学生和在职职工上课一年,成为当时唯一一名被省公司聘用的技能型讲师。他编写的《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考核培训标准》获得省电力公司专家审核组的好评;他编写的《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岗位培训考核典型题库》在中国电力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能取得这些成绩确实不容易,充分体现了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的爱岗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对待工作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埋头苦干的忘我劳动热情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肯钻研,爱学习。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孟超,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著名肝胆外科专家。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后一直工作在一线。几十年攻克多项肝胆疾病手术治疗难关,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从一个医师走向大师。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三、情系于民,乐于奉献。胡青树一名农电工所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能给乡亲们送去光明,带来欢乐,再累也值,再苦也甜。”这是胡青树的口头禅。30多年来,他每个月要穿掉两双解放鞋。为了让百姓用好电,胡青树每天带着电工工具,走村串户,这里看看,那里瞧瞧,争取把一个个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只要听说哪有故障,不管是倒了电线杆,还是个人用户、企业停电;不管是数九腊月还是暑热天气;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第一个到达现场,尽快调查原因,把停电损失降到最低。一位基层供电所长,30年对农电事业痴情的坚持、坚守、坚韧,为群众默默服务,用坚守书写了忠诚,用行动诠释了责任。我们要学习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

今天的世界,已经走向经济、文化和科技相互交流融合的时代。只要我们站在世界舞台,以科学发展眼光看待评选“劳模”问题,不难发现,劳模精神所体现的社会进步性,价值趋向的社会文明科学性,以及“劳模精神”所包含着“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思想性、教育性”正代表着我们社会文明和谐的追求方向,体现着我们对劳动价值的尊重,对人类文明道德、价值趋向的追求。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先进的精神,这种精神源于我们身边每一个身份普通、岗位平凡、业绩突出的劳动者,这种精神成为了推动社会前进的源动力,引领着无数人战胜苦难、不懈创新、勤勉开拓。这就是劳模的精神。00后的我们都逐渐步入自立的时候了,即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要在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创造价值的同时,懂得用劳模精神指引前进的方向,要学习劳模,做服务社会的先锋。

我们学习劳模,不是光喊口号,不是做表面文章,而学习劳模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团队协作精神,这是一种无华的忠诚、一种朴实的敬业、一种与日俱增的进取,更是一股指导我们实践的强大力量。在思想上,我们要坚定忠于人民、挚爱事业的信念,树立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进取意识,培养大局为重、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在工作中,我们要注重把弘扬劳模精神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市农委提出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到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市农委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总站的发展,农机化的发展,服好务,建好策;在生活中,坚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力争做一名好公民、好职工、好儿子、好同事、好学生。

劳模精神是一种符合,是一种指引方向、催人奋进的精神符号;劳模精神是一道光亮,是一种能照亮黑夜、温暖人心的希望之光;劳模精神是一种取向,是一种人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是的,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证明了,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模是时代的标杆和旗帜,劳模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而今,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导向作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弘扬具有时代特征的劳模精神。埋首在各条战线、各个工作岗位上的80、90们,我们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参与者,让我们以一种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精神去诠释生力军的含义,以一种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心态做服务社会的先锋。

参考书目:

《新中国劳动楷模》 团结出版社

(2013年3月1日) 艳华,永亮编著

《中国劳模大典》

光明出版社 1985年版

《一花引来百花开》 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

检察院对伪证罪问题思考认识

对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对校园爱情的思考认识

对《中学生消费观》的调查认识

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问题

中学生作文对人生的思考

关于中学生追星问题的思考

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

对南海问题的思考

关于中学生对劳模认识问题的思考
《关于中学生对劳模认识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