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农民收入现状的思考林礼德

发布时间:2020-03-03 14:55: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闽侯县农民收入现状的调查报告

姓名:林礼德学号:c1206149

前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水平,是城乡经济良性循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闽侯县地处福州市近郊,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要挑起大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迫在眉捷的事情。因此现在我们必须正视城乡收入差距态势,并关注农村建设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调查目的:

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本文分析了农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闽侯县城镇居民(以甘蔗为主)、农民(以大湖乡为主)为调查对象。

(二)资料收集方法:

(1)调查以随机走访农户与居民进行实地调查,主要采用谈话记录、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本次调查。

(2)查阅资料“闽侯县农民及城镇居民从1978年到2011年人均收入,重点是2000年以后农民及城镇居民的收入”。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闽侯县农民收入现状的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闽侯县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260元提高到了2011年的10230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8.03%,收入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提高。但3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拉大态势。1990-2000年,二者收入比由1980年的2.5∶1缩小为2.2∶1,最高为2.29∶1,最低为1.84∶1,此为缩小阶段。2001-2011年,差距明显高于前一阶段,除2001年为2.4∶1之外,其余年份均在2.5∶1以上,其中200

6、2008年分别高达2.80∶

1、2.86∶1,此为迅速扩大阶段,明显高于90年代,农民收入中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较为严重。从地区差距上看,全县一半以上的低收入农村人口集中在山区,平原地区收入多于山区,且差距呈扩大趋势。据农村住户调查,按经济地带分,1990年平原地区和山区农民纯收入之比为1∶0.82,2000年为1∶0.84,2010年为1∶0.68。从城乡差距看,随着1985年后改革重心向城镇转移,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先缩小后扩大。从农民的就业选择看,纯农业的收入低于非农业户和兼业农户,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普遍不高,这部分农户基本上是中低收入户。

进入21世纪后,在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冲击下,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将会进一步下降,如此不利的价格形势,将会使农民收入增长雪上加霜。农民即使年年丰产,也难实现收入的增加,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没有粮受穷,有了粮也受穷”。“有粮卖不出去,卖出去也得不到钱,也卖不出好价钱”的现象将会不断上演,这说明农民增收的形势非常严峻,农民收入下降或相对下降不仅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关系到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农民收入增长持续走低,抑制了农村消费,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仍至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问题。

四、主要问题的讨论:(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投资不足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经营的自主权,形成了双层经营的模式。长期以来,双层经营中,\"分\"的部分强调过多,\"统\"的部分强调不足,或是对\"统\"的经济功能强调不足,村与乡集体普遍存在积累不足,加上政府支农资金到位率不理想,农民实际上成

为中国农村经济微观投入的主体。农民小规模和分散式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农民投资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只能集中在短期投资上,主要是当年生产费用的支出,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等,从再生产角度看,这些主要是维持简单再生产,对于扩大再生产所需的中长期投资,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市场建设、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系的建立等,靠农户是无法胜任的。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继续放缓,农民的收入预期不高,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增长的收入大部分流向了生活领域,生产性投资下降,这些使农民收入增长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二)农村市场发育程度较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关系到农产品和农村生活用品的流通。农村生产要素的配置,在农民收入的实现与使用方面起到直接作用,并对收入的形成与分配和使用具有很强的关联影响。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应该说,农村市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市场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表现在:

1、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环节过多,造成流通成本升高,农民在经济生活中利益损失严重。在市场疲软的形势下,市场管理费及公路运输的收费等没有很好地进行调整,农户生产成本降不下来,很难确保生产的持续性;

2、作为市场交易基础的产权制度仍不健全。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并未真正拥有独立的受法律保护的产权,表现在: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仍未得到充分尊重,伪劣农资坑农现象时有出现。

3、市场机制运用的效果不理想。在供求机制方面,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以市场调查和预测为指导的结构调整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等工作进展都相当缓慢。

(三)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宏观指导,缺乏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机构,农民与政府和社会的对话地位很低,形不成对损害农民利益行为的抗衡力量和制约机制。农户的供给对市场价格影响甚微,而作为需方的国家或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机构却组织严密,这种非对称性导致农民利益受侵害,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在相当程度上表明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五、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加快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

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优化品种结构,着力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的关键,也是适应国内需求变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农业是一个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产业,不同的农产品只有在适宜土壤气候条件下才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品质和产量。现在我们要总结经验,调整思路,发挥各地优势,让农业生产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我县平原地区要加速发展高科技农业、高价值农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业,北部山区要充分发挥经济作物生产优势,优化经济作物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加工转化和产业经营,把经济作物产业做优。

(二)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均很少的耕地面积,只要少数人种植就可以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必须走出家门。要加快剩余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要引导乡镇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环保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并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继续发展其它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要以“加快城市化进程、打造福州新市区”开发为契机,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福州城区、县城、汽车城、大学城、物流城等地流动,实现我县人口山区与平原地区呈正态分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我县现在的具体情况,我认为我们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分为两步实施,第一步,即目前我县正在实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转移到

二、三产业,这只是职业上的转变阶段。由于这时的农民没有完全割断同土地的联系,职业的转变还不够彻底,会随时有可能打道回府。第二步,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在职业上,而且在居住地上也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并让那些能独立谋生且有生活来源的主要在城市或城镇从事

二、三产业的农民流动工彻底脱离农村,变农民身份为市民身份,不仅有利于提高转移人口的收入水平,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加强农业科研及其推广,优化农产品品种与品质。

随着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的根本性变化,农业竞争优势的发挥程度越来越取决于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程度,取决于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程度。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从体制与机制上切实解决科教兴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立农业科研创新体系。例如闽侯竹岐大春农业食用菌公司,就充分发挥农业科研作用,大大增加了附近村镇农民的收入,很好的起到了带头致富的作用。实施“科教兴农”

战略,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四)通过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不少专家认为,应把通过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作为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的寻个突破口。因为,第一,城镇化的推进可以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扭转当前城乡不合理的投资结构,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第二,城镇化的推进可以带动乡村工业和乡村人口由分散走向集中,并逐步形成规模,由此为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第三,城镇化过程中资产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产生新的就业空间,从而大大扩充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使就业结构逐渐趋向合理;第四,推进城镇化可以节约利用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降低农村工业化的成本。我国农村大部分乡镇都偏远、分散,且人口规模小,县市的分布也比较分散,客观上对经济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推进城镇化进程,无疑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做到,一是要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的一批新农村小城镇,使城乡要素形成流动,尽快构成经济增长点,如加快建设荆溪小城镇、白沙新城、青口小城镇、上街大学城等。二是加快甘蔗新县城建设步伐,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放开农民进城经商、办厂和居民的农转非限制(主要指有条件在城里买房居住和从业),加速我县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使经济发展也尽快形成扩张能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

二、三产业的比重,增加农民收入。

(五)深入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金融。

第一,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第二,要搞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第三,要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努力增加信贷资金,改进贷款方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力争经过3—5年时间使信用社业务全面发展,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农民贷款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六)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

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第一,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和支持农民到城镇进行投资、经商活动。第二,要有针对性地消除农民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制约因素。突出地是要落实现行优惠政策,根据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出新的扶持办法,在税收、资金、水电、土地等方面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坚决维护个体私营从业者的合

法权益。第三,县乡政府要选择一批经营水平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私营企业,挂牌保护,促其快速发展。

注释:

[1]《党的十大大报告》

财新网2012年11月 [2]《农民收入现状调查》中国农民报社2007年12月14日 [3]《当代中国经济》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8年10月 [4]《WTO——机遇与挑战》人民出版社2003年09月 [5]《闽侯年鉴》闽侯县统计局2005年、2007年、2011年等

农民收入现状

林礼德调查方案表

农民收入现状与建议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林俊德

林俊德

宜宾市翠屏区农民收入现状调查

县农民收入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收入现状的思考林礼德
《关于农民收入现状的思考林礼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