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演讲与口才概论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5: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口才,口才培养的意义,口才的特点,口才的训练方法。 教学重点:口才的特点及口才的训练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情境导入:

某公擅长恭维。一天,他请几位小有名气的人到家里来吃饭。等客人们接踵而至的时候,他挨个问道:“您是怎么来的呀?”

第一位客人说:“我是坐小汽车来的。”他立即用感叹加赞美的语气说:“啊,华贵之至!”

第二个客人听了,一皱眉头打趣道:“我是坐飞机来的。”他赞日:“高超之至!”

第三个客人眼珠一转:“我是坐火箭来的!”他大喜日:“勇敢之至!”

第四位客人坦白地说:“我是骑自行车来的。”他话锋一转,脱口而出:“朴素之至!”第五位客人羞怯地说:“我是徒步走着来的。”他抱拳作揖:“太好啦,走路可以锻炼身体,健康之至!”

第六位客人故意出难题:“我是爬着来的!”他真是词汇丰富,立刻恭维道:“稳当之至!”

第七位客人讥讽道:“我是滚着来的!”他并不脸红,哈哈大笑:“啊,周到之至啊!”

这虽然说是一个笑话,有讥讽的意思,但它在一定的意义上仍然揭示了口才的重要作用,显示了具备好口才,就能够打开人际交往局面的特点。

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现代人更有同感:二战时,有些西方人士曾把舌头、原子弹和金钱合称为“世界三大威力”;后来又有人把口才、美元和电脑作为“三大战略武器”。口才无不独冠其首,由此可见口才的重要性。当今的时代里,大量的事实也证明口才好的人的确可以受益无穷,他可以使人托付重任,使自己和他人快乐;他可以通达成功的彼岸,使自己魅力四射。而一个人有了才干,假使没有口才,虽也会到达成功,但比起既有才干又兼有口才的人来不知要多走多少弯路。所以,生活在现代社会,口才已成为决定一个人生活及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一节

口才的含义

什么是口才呢?口才就是口头语言表达的才能。口——“口语”,才——“才能”。《辞源》解释:“善于说话的才能。”其确切的定义是,人们在一定的目的支配下,根据特定的对象、时间、环境,运用准确的、恰当的口头语言表情达意、

传递信息的语言活动,以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的才能。

口语交际的才能,就是口才。我们认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口才,起码应当满足三个条件:

首先,在交际中必须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即能熟练地运用语言技巧并具有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这是平时口才中最强调的一点。应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及的不仅是早有准备的“能说”,而且还应该无准备的需要马上应变的“能说”。

有一位客人到一间超市买东西,站在货架前东选西挑就是找不到想要的。

一名售货员便走上前询问:“先生,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嗯,”那人说道,“我想买半棵高丽菜,行吗?”

“真是非常抱歉,本店只卖整棵的。”

没想到对方坚持要半棵高丽菜,售货员没办法只好询问经理。

“经理,外面有一个混蛋偏偏要买半棵高丽菜!”他一转头,那顾客就跟在身后,售货员脑筋很快,“咳,而这一位先生呢,想买另外半棵!”

事情过后,经理觉得此人反应不错,便想调他去凤凰城分公司当主管。

售货员听到了立刻不以为然,非常不高兴地说道:“拜托!凤凰城那种地方只有妓女和曲棍球球员才会住在那儿!”

经理立刻脸色大变:“是喔,真不巧!我老婆住在凤凰城已经两年了!”

售货员一听立刻转变语气道:“嗯,那,你老婆打哪一个位置?”

这个多嘴的售货员可谓反应很快,也正是因为他的快速应变能力,使得他能轻松化解难题。

其次,在交际中始终具有明确的对象意识和清醒的语境意识。生活中不难看到,一些人不顾场合,不看对象,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人们不仅没有把这种“能说会道”视为口才,反而极其反感,原因就在于其讲话没有做到因人而异,话循境发。因此,“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成为衡量口才的重要条件。如同样是获奖答谢的讲话,下面两个例子效果就差别很大了。

1986年,上海电视台举办了一个江、浙、沪越剧演唱大奖赛。经过激烈的争夺,一位越剧新秀一举夺魁。他在致答谢词的时候说:“今天,我捞到了第一名„„”“捞”字一出口,全场哗然。演员目的如何姑且不论,但在这种公开的场合如此说话,只会给人以粗俗浅陋之感,致使他的“新秀”形象顿时在观众的心目中黯淡了许多。

1991年11月,中国电影的最高奖“金鸡奖”与“百花奖”在北京同时揭晓。李雪健因扮演电影《焦裕禄》中的主角焦裕禄,同获这两项大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李雪健在颁奖会上致答谢词的时候,说:“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他恰如其分地运用对比的两句话,既歌颂了焦裕禄的高尚品质,又表达了自己谦

虚的态度,而且很有幽默感,给现场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可见,好口才并不仅仅意味着有话可说,更重要的是说话一定要懂得看对象、分场合、辨时机,这样才算是有口才的人,所说的话才算恰当得体。

再次,交际中还必须具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即理解和接受的能力。

人们在互相交际的过程,必然要接收到别人发出的思想和感情信息。接收得越多,理解得越快,就越有助于信息的传递。如果接收或领悟能力不强,就会使传来的信息受到损失,或者不能完全接收,或者做了错误的接收。这样,在处理上必然造成损失。

下面一则实例是工厂实行弹性工资制后,人事部主任为了解群众反映,同一车间主任小王的一段谈话:

“小王,工资制度改革以后,你们有什么意见?”

“没什么意见呀,大家能有什么意见呢?有些车间的工作比以前轻松多了,但是报酬反而增加,说明工厂的待遇提高了嘛!”

人事部主任听出了小王对制度的不满,并且小王说这话的时候明显有些气愤。于是他的问题更加直接:“小王,你们是否觉得收入比以前增加了?”

“收入是增加了,但是……”小王欲言又止。

“是不是对其他车间有看法?”

“跟你直说吧,实行弹性工资是好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但是目前各车间的定额缺乏科学依据——你们计算定额是用以前各车间的总工作量除以总人数,二车间人多,所以定额定得低,所以他们工作轻松,报酬又不会少拿。我们车间人少,工作量又重,大家拼死拼活有时定额还完不成,所以意见很大。”

本例中正因为人事部主任听出了小王的“弦”外之音,所以才能及时调整问题,最终了解到他的真实想法。如果人事部主任听到小王说“没什么意见„„”后就停住不问,就不会获知真实的情况了。

从中不难看出,准确地听话,深刻地领会交际对象的话语内涵,是运用口才及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答、辩论、还击的根本前提。

总之,口才作为口语交际现象,必须把它放在整个交际过程中来考察和研究,才能对口才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

第二节

口才的特点

一、鲜明的目的性

所谓目的性,即说话者的主观意图。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口语表达是在人的思维支配下的行为方式。它是一种有意识的交际活动,无论涉及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而进行的。口才的发挥离不开明确的意图和说话动机。任何人在开口说话前,总要有思维活动。能不能说?为什么

要说?说给谁听?将起什么作用?产生什么效果?都要考虑成熟才能开口。如果目的不明确,就无法自觉控制说话流程,把握中心内容,陷入无的放矢的紊乱,其效果之糟是可想而知的。

例如:一位农村大娘去买布料,售货员迎上前去热情地打招呼:“大娘,买布呀?您看这布多结实,颜色又好。”谁知那位老大娘听了颇不高兴,嘴上冷冷地说:“要这么结实的布有啥用,穿不坏就该进火葬场了。”

售货员一听,略一沉思,笑眯眯地说:“大娘,看您说到哪儿去了,您身子骨这么结实,再穿几件也没问题。”一句话说得大娘高兴起来,爽爽快快地买了布,还直夸售货员心眼好。

在上例中,就售货员而言,目的是将布卖出去,但开头的话中有急于推销之嫌,反而使大娘感到不快,面对大娘冷冷的话茬,售货员迅速调控了话语展开方向,顺势得体地恭维大娘身子骨结实,“再穿几件也没问题”——健康长寿的表现,从而赢得了大娘的心理认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由此可见,机智灵活,善于调控,可以圆满地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

再如: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小说畅销世界。一次,意大利一家书店老板获悉大仲马即将光临,便立刻把别的作者的书统统从书架上取下,全部换上大仲马的著作,想讨好一下这位大名鼎鼎的作家。大仲马到书店一看,便询问别人的书哪里去了。老板急不择言,应声答道:“都卖完了。”大仲马莫名惊诧,怏快地离开了这家书店。

在上例中这家书店老板言语失控,弄巧成拙,完全与自己的目的相矛盾。这说明他头脑中缺乏清醒的目的。因此,每次开口之前,不妨想一想:“我为什么要说”,预先设计一下可能产生的效果。这样就会采取正确的言语行为来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明显的综合性,

作为一种口语交际,处在不断变化的语境中,运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复合行为,口才是一种综合语言才能和非语言才能的能力,所以它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首先,口才是敏捷的思维能力、高度的判断能力和机智缜密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共同结晶。口语交际具有“随想随说”的特点,这个“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话讲得好,在于思维的准确。口语交际特别要求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判断力高,应变能力强,并借助语言准确快速地表达。

下面这个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丈夫对妻子说:“为什么上帝把女人造得那么美丽,却叉那么愚蠢呢?”

妻子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把我们造得美丽,你们才会爱我们;把我们造得愚蠢,我们才会爱你们。”

这段对话中妻子的回答绝顶聪明。丈夫采取寓贬于褒的方式抱怨妻子“愚蠢”,而妻子接过“美丽”与“愚蠢”话题做出犀利深刻、令人叫绝的“文章”:“把我们造的美丽”,成了“爱我”的原因,而事情另一方面“把我们造得愚蠢”,则是“我爱”的原因。她的言外之意很显然是“爱你才真是我的愚蠢”。这种接过对方话题巧妙翻出新意的表达,既切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又展示了说话者的机敏和才智。

其次,口才是一个人德、学、才、识的综合体现,是其知识与能力的集中反映。口语表达离不开说话人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思想水平、语言技巧和天赋秉性。

例如,20世纪50年代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恩来:“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众所周知,年轻的共和国并不富有。周恩来轻松诙谐地答道:“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十八元八角八分。”记者们愕然了!不解其意。“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值分别为十元、五元、两元、一元、五角、两角、一角、五分、两分、一分等十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十八元八角八分。”周恩来接着说:“中国人民银行是由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信用卓著,币值稳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场上爆发了响亮的掌声。这里那位记者的所问,既是对中国贫穷状况的嘲讽,又涉及国家机密。周恩来巧妙地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面额去回答资金总额,移花接木,以李代桃,既没作任何具体回答,又丝毫不破坏招待会气氛。

三、情感表露的直接性

说话是交流思想的过程,衡量一段话说得好不好,有没有感染力、说服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仅在于说话者本人能否准确、流畅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还在于他所表达的思想传递的信息,能否为对方所接受并产生共鸣,这关键在于所说的话是否真情流露,扣人心弦。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说》之所以震天撼地,就是因为他以中国知识分子的浩然正气,拍案而起,将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面对着国民党特务黑森森的枪口,愤怒地谴责了国民党反动派特务政治的黑暗与血腥.视死如归,决不退缩。

例如,1983年,曲啸应邀去某市向犯人演讲,一开始就遇到了怎样称呼对方的问题。他想:“叫同志吧,不行,对方不够资格;叫罪犯吧,也不行,因为犯罪的人讨厌‘罪犯’这个词。”经过反复思考,最后选择了“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朋友们”这个称呼,结果话一脱口,立即引起了全体罪犯热烈的掌声,有的还当场就掉下了眼泪。“罪犯”一词,具有明显的贬斥意味,给人以强烈的精神刺激,极易产生抵触、对抗情绪;而“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朋友们”这个称呼,既指明了对方的身份,又说明了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关系,富有情感,富有人情味,从而感动了听众,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在口语交际中,交际双方的情感交流最为直接。情感的交流一方面可以直接

通过目光、面部表情、手势、点头、摇头、耸肩、沉默等态势语来表达,另一方面必须直接借助语言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快慢、语调的升降、连读或停顿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与情感色彩,从而影响听者的情感起伏,产生共鸣,所以口语表达更直接、更丰富、更强烈地表达说话者的思想感情。

四、突出的个性化

个性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特性,即每个人说的话都有其个性特征,都要符合他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职业、经历、教养、气质、习惯、情趣,让人听其言而知其性格特征。即便是同一职业的人,因其个性的差异对表达同一事物也会采用不同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个性化的口语,既显现在所表达的内容上,也流露在口语所选择的句式、词汇、语调及感情色彩上。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落魄的读书入孔乙己开口说话,满口之乎者也,让人似懂非懂,足见其迂腐而不可救药。鲁迅的另一篇小说《祝福》中主人公祥林嫂,逢人老说一句话:“我真傻,真的”,以倾吐因自己不慎,让儿子阿毛在后门剥豆,让狼拖走的悔恨与中年丧子的痛苦不幸。

个性化的口语有时也会影响到人际沟通。《吕氏春秋》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孔子赶路,在休息的时候,马跑了,吃了人家的庄稼,农夫便扣住了孔子的马。孔子有个很善辞令的弟子,自告奋勇去劝农夫。他见了农夫以后,之乎者也地把话说尽了,农夫根本不听他那一套。这时候,有个跟随孔子不久的粗人,站出来说,“让我去劝说一下吧。”他走到农夫跟前,对农夫说:“你在海西边种地,我们在海东边种地,到了西边,我们的马不吃你的庄稼又吃谁的呢?如果你到了东边,你的马不是照常也会吃我们的庄稼吗?”话虽不多,但农夫听了却产生谅解之意:并说:“说话就应该这样痛快明白,岂能像刚才那个人那样文绉绉地咬文嚼字呢!”于是将马归还了他。

当然,现实生活中确有故意掩饰其真实思想感情与性格特征来说话的人。这种对个性的隐藏,只是一种口语表达的策略,对于接受者来说,稍加留意即可识别,而且有时这种刻意的掩饰在不经意间会露出“马脚”,复现其个性特征。

五、丰富的情趣性

口语是面对面的交往,有特定的环境,既包括说话的环境,也包括双方共同创造的说话气氛。口语交际不仅要适应大环境,而且可以利用交流的现场情景。现场的情景是交谈者双方共处的环境,说话的人适应并利用它可以产生较大的反响与共鸣,达到特殊的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例如: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杨澜,有一次在广州天河体育馆主持节目时,不慎从台阶上滚落下来,但她立刻“嚯”地一下爬起来,捋了捋头发,带着几分微笑,幽默地说:“唉,真是人有失手,马有漏蹄,广州的台阶真难下啊!”场内掌声持续数分钟。这一跤,这番话 ,一时传为美谈。

再如:在一次智力竞赛抢答会上,主持人问:“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什么?”一位女学生抢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引起哄堂大笑。女学生意识到自己说颠倒了,立即补充道:“大家别笑,我说的是新三纲。”主持人问:“何为新三纲?’’她说:“现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主人,领导是人民的公仆,岂不是臣为君纲?要在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这岂不是子为父纲吗?现在妇女翻了身,许多家庭妻子的权力超过了丈夫,妻管严、模范丈夫比比皆是,这岂不是妻为夫纲吗?\"这位女学生将错就错,随机应变的能力,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总之,在演讲或者讲话中出现失误往往是意想不到的,挽回失误的办法也是多种多样,究竟用什么办法完全由讲话者本身来选择。但其原则是:敏锐、及时地发现,正确、巧妙、果断地处理,真正做到“随机应变信如神”。

六、复杂多变性

口语交际一般出现在临时,它不可能也没有时间让你用书面语言那种方式字斟句酌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同的场合与听众,使具体的口语交际如同不可控制的黑箱。又似无形的魔方,令交谈双方都难以把握。想取得较好的交际效果,使交谈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就需要交谈双方随时留意对方的言谈,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各自谈话的内容。

李燕杰有一次到首都一家大医院去讲演,当他走上台时,听众看书的、看报的都有,有些人眼睛表现出怀疑的神态。面对这种场合,李燕杰从容镇定,高声朗诵了一首即兴诗:

每当我忆起那病中的时光,

白衣战士就引起了我深情的遐想。

他们那纯洁的诗、心灵的美,

还有那圣洁的光,

给我以顽强生活的信心.

增添我的力量!

随着他深情地诗朗诵,看书看报的抬起头注视着他,交头接耳的安静下来了,听众被打动了,感情的距离缩短了.会场的气氛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演讲场上,最担心的是听众兴趣转移,最害怕的是听众反应冷漠,最好的方法是当听众兴趣转移时随机应变;当听众反应冷漠时提神动情。李燕杰在这家医院演讲时的上乘表现,可谓演讲家巧应变的成功范例。

口语的这种复杂的多变性还表现在表达者话语转向突破听众的预期效果,令人始料不及。例如,香港作家陈浩泉的长篇小说《选美前后》,描写香港小姐准决赛时,为了测试参赛小姐谈吐应对的技巧,司仪问参赛的杨小姐:“杨小姐,假如要你在下面的两个人中选择一个作为你的终生伴侣,你会选谁呢?这两个人一个

是肖邦,一个是希特勒!”显然,回答肖邦,会落入俗套;回答希特勒,会被认为神经不正常。可是,这两个人又必须选择一个,这就把杨小姐逼人困境。只听杨小姐说:“我会选择希特勒的。”台下观众顿时骚动起来,盘问她,“你为什么选择希特勒?\"她回答得很巧妙:“我希望自己能感化希特勒。如果我嫁给希特勒,肯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也不会死那么多人了。”这种应答,是很巧妙的。不仅有艺术性,而且有原则性。杨小姐提出跟魔鬼结合的动机是出于感化魔鬼,而不是屈从于魔鬼。

第三节

培养口才的意义

一、培养口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开拓型人才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人的力量越发显得单薄弱小,对社会协作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因而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社会交往,以期聚合所有个体的力量,使每个个体协调地合作,从而收到更好的社会效益。

一个人交际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为说话艺术的巧与拙,因为言为心声,舌战便是心战,语言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所以口才在人际交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世纪初,美国人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15%来自于他的专业技术,85%则依靠他的处世技巧和人际关系,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他的口才。尤其是现代传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地球的半径在缩短,而舌头却伸得更长。口才的作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传播信息、宣传教育的重要工具,是捍卫真理、批判谬误的锐利武器;是寻求发展与合作、广交朋友、增进友谊的宽广桥梁;是调查访问、洽谈讨论的重要手段;是领导艺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南一家电子公司的总经理就很清楚这点。他口才了得:普通话准确流利,才思敏捷,反应很快。不仅对自己从严要求,还要求公司的员工都要会说话、有口才,并把这一条作为招聘的条件和培训的目标。他这样做的理由是——“我们公司经营电子产品,总要同天南地北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如果我们公司的人一张嘴说话就是满口土话或是词不达意、语无伦次,那么就会被人家瞧不起,就会有损我们公司的形象,能做成的生意也就做不成了„„”这个见解确实很实在,也很高明,而且很形象地说明了这样一个结论:口才在社会交际中作用非常大!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对口才训练趋之若鹜,求知若渴,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力、竞争力、推销力无一不是以口才来展示的,在这方面有欠缺足以构成对自身生存发展的障碍。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宗光曾就大学生的成材与口才的

关系,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改革的社会对不重创造的书生型、既成型人才不感兴趣。它所需要的是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有强烈进取精神的人才。而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之一就是口才。”

总之,口才已日益成为现代人,特别是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一种重要能力而在社会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在现代社会里,有口才未必是人才,是人才则必定有口才,训练口才和培养人才是同步的。培养口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代人完善自我的需要。

二、培养口才是提高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当今欧美各国,口才教育非常普及并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源于人们的一个共识:即口才不仅是人在一生追求奋斗中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而且在获得这种能力的同时,其它几种重要的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等都相应得到训练和提高。

人们的这一认识,与口才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有关。我们知道,思维和语言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思想是语言的具体内容,语言是思想的表现形式。口语交际最大的特点便是现想现说,想是说的基础,说得好的前提是先要想得好。而无论是想还是说,都必须综合地运用交际者的各种素养和知识能力。

具体来说,在“想”的阶段,首先,交际者一方面要考虑交际场合,交际对象的身份和情绪,做到察言观色;另一方面要对相关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以求深入了解,从而迅速把握对事物的认识,这就需要调动交际者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其次,口语交际随机性强,而且语音稍纵即逝,不能重复,这就要求交际者快速地启用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并针对具体情况,及时作出准确、得体和巧妙的应答,这就需要很好的记忆力和很高的随机应变能力;再次,口语交际要做到表达清楚,主旨明确,条理分明,逻辑严密。这就需要交际者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联想与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在“说”的阶段,还需要交际者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

由此可见,口才是交际者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精彩的口才靠的是非凡的智力做后盾。口才提高的过程,也是各种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锻炼的过程。

总之,欲全面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口才训练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三、培养口才是人生通向成功的阶梯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俗话说:“七分本事,三分机遇。”在竞争中,谁把握住了机会,谁就把握住了命运的主动权。机遇稍纵即逝,能否抓住机遇,对每一个渴求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来说至关重要。而机遇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口才来实现的。

言能显才,这不无道理。口才是充分展示一个人思想修养、道德素质、业务能

力和工作作风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让他人对自己进行全面、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并因此取得他人(特别是领导)的信任,从而把握住难得的机会一展抱负。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事业有成的人,绝大多数都具有较好的口才,而且口才越好,其活动的天地就越大,成就也就越突出。比如说,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就是与他那超群绝伦的口才成正比的;英、美、德、日等国的总统、总理、首相的竞选无不是雄辩口才的较量。可以说,具备口才,使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其功效大至为群众、为社会、为国家谋福,小至利己顺利发展。因而,口才是通向成功之路的重要阶梯。

四、口才训练能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在口语交际中,口才和心理素质之间关系极为密切。许多人平时能说会道,然而在演讲、辩论、谈判、应聘等正式场合,或是在众人面前时,常会出现紧张、惊慌、怯场、自卑等心理现象,因而说起话来或吞吞吐吐,或词不达意,使交际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可见,心理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口才能否正常发挥,二者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具体说来,心理素质越好,交际者就越发自信,敢于大胆地表现,临阵不乱,从容不迫,因而口语的交际能力就越强。而口才训练,反过来也会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正如美国一位小有名气的演讲家A·E威加姆所说:“学会自如而清晰地讲话,能够帮助我们克服自卑感,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实现自信。”可以说,口才训练是提高交际者的心理素质,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

培养口才的原则和方法

口才的提高,与其他能力的提高一样,都有一个由易而难、由简而繁的过程。因此,单有积极态度还不够,必须懂得学习的方法。从口语表达的规律来看,一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打好基础

口才是综合素质的体现,要想提高,一定得从与口才关系密切的基本素质着手,先打好口才的基础。

口才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为说话做好语言上的准备。这是准确表达的前提,使得口语交流能顺利进行。训练时应该注意养成发音的好习惯,最基本的要求是声音要说得清且咬得准。不妨从练习绕口令等方法开始。

(2)丰富的知识积累,为说话准备充足的“弹药”。这可以保证口语交流的质量和效果。

(3)敏捷的思维能力,为说话准备流畅的“通道”。这是表达的关键。没有思维能力,口语表达就无从谈强弱,只能说这个人会说出口语而已。

(4)全面的沟通方面的知识,为说话准备良好的“形象”。保证说话能目的明确,因人而异,循境而发,从而产生更大的效果。

(二)循序渐进

口才是一种综合的素质,因此,口才训练不能急于求成,最好能遵循、“先读后说”、“先易后难”的原则。训练时可考虑先语音技巧入手,培养好语感,打好基础,再追求表达的深度和广度上的提高。一般来说,练习方式可以依次采取以下四种:

1.朗读

朗读训练主要的目的在于两方面:一是锻炼语言表达的清晰和流畅,二是锻炼以声传意的表达技巧。

训练时可以先采取模仿借鉴的办法,如选择一些精彩的演讲、朗诵或播音的录音反复听,从重音、停连、语调、节奏和语音的高低快慢的运用等方面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然后可以自己选择不同体裁的文章,理解其文章,分析语音技巧的处理,并放声试读。只要能坚持一段时间,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通过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把握好语音的各种表达技巧,锻炼好语感,而且还能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为后面更深入的锻炼打好基础。

2.评述和解说

如果说朗读主要是训练书面语言,评述和解说则是训练口头语的开始,同时也是思维锻炼的好方法。朗读的对象一般事先已准备好,因此对思维的要求不高。而评述和解说则可说是一次“口头作文”:一方面,要对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方面的处理,在脑袋里“写”好作文;另一方面,需要边构思边讲述,达到思维和语言的积极配合。因此,既训练了表达者的口头语表达能力,也训练了表达者的即兴构思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3.演讲

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练习,是更高层次的训练手段。演讲,既需要朗读般的抑扬顿挫,也需要评述和解说般的平易亲切;既需要授课般的条分缕析,也需要相声般的幽默风趣。若是即兴演讲,还得锻炼随机应变的能力。而且在讲的过程中还得随时注意沟通技巧,尤其是借助态势语去尽量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所以,演讲是练习口才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式。

4.辩论

快速反应是口才中的一个基本素质。实用口才中经常需要具有即兴构思、随机应变和对答如流的能力。这需要一个更高层次的训练,辩论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方法。一方面锻炼思维的准确、广泛、敏捷,另一方面锻炼各种素质的综合运

用能力。

(三)刻苦训练,持之以恒

知道了如何表达才算合乎要求的规律后,并不等于就会高水平高标准地表达,就像知道了如何游得快游得标准后并不一定就会游泳一样。还要靠我们在实践中刻苦训练、坚持训练。

古希腊十大演说家之一的德摩西尼29岁时第一次公开发表演说,却被听众嘲讽他嗓音沙哑、身体瘦弱和动作笨拙。他没有退却,而是开始了艰苦的训练:挖好地下室,安放了镜子,每天练习发音,矫正形体动作。为使嗓音洪亮,他有意到呼啸的山林和咆哮的海边放声高呼;为使两肩端正,他把两柄剑悬在肩的上方;为使语音清晰可辨,他把小石头含在嘴里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演讲成为后人的楷模,他的61篇演讲稿、56份演说词的开场白和几封书信流传至今,成为世界演讲史上的宝贵资料。

林肯的杰出口才世人皆知,却不知他年轻时常常徒步到离家近50公里外为市镇上观摩听取律师们、传教士们、政治活动家们的各种口语表达活动,回到家后就模仿他们,对着树桩独自一人反复练习,练习吐字、练习挥舞手臂增强语势„„

以上这些都告诉我们,口才不是天生的。只要有决心,有恒心,肯抓紧一切机会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愿意吸取他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相信每一个人都会不断有新的进步。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口才?口才有何特点?

2、你的口才怎样?用自己的切身经历谈谈口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作用。

演讲与口才教案

演讲与口才教案

演讲与口才培训教案

演讲与口才 教案1

演讲与口才教案——唇齿

演讲与口才教案——绕口令

中学生演讲与口才教案

演讲与口才教案——唇齿

演讲与口才教案——情景剧

演讲与口才教案2

演讲与口才概论教案
《演讲与口才概论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