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名校状元题─—中考总复习课外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16:57: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名校状元题─—中考总复习课外文言文

1.徐大理庭争 (第三页) 38.2.陈仲举礼贤 (第四页) 39.3.秀才买柴 (第五页) 40.4.为者常成 (第六页) 41.5.误认 (第七页) 42.6.宽容狄仁杰 (第八页) 43.7.购秘法者 (第九页) 44.8.李存审戒子 (第十页) 45.9.蒲松龄博采 (第十一页) 46.10.囊萤 (第十二页) 47.11.农夫耕田 (第十三页) 48.12.唐伯虎识破术士(第十四页) 49.13.李勉埋金 (第十五页) 50.14.范张约期 (第十六页) 51.15.赵简子放生 (第十七页) 52.16.蔡顺母子连心 (第十八页) 53.17.元载荐书 (第十九页) 54.18.屠豕贵侯 (第二十页) 55.19.钱可通神矣 (第二十一页)56.20.饭后钟 (第二十二页)57.21.太子承乾 (第二十三页)58.22.59.23.60.24.61.25.62.26. 63.27.64.28.65.29.66.30.67.31.68.32.69.33.70.34.71.35.72.36.73.37.74.75.113.76.114.77.115.78.116.79.117.80.118.81.119.82.120.83.121.84.122.85.123.86.124.87.125.88.126.89.127.90.128.91.129.92.130.93.131.94.132.95.133.96.134.97.135.98.136.99.137.100.138.101.139.102.140.103.141.104.142.105.143.106.144.107.145.108.146.109.147.110.148.111.149.112.150.

徐大理庭争

原文

徐大理有功,每见武后杀人,必据法廷争。尝与武后反复,辞色愈厉,后大怒,令拽出斩之,犹回顾曰:‚臣身虽死,法终不可改。‛至市临刑得免,除为庶人。如是再三,终不挫折。朝廷倚赖,至今犹记之。其子预选,有司皆曰:徐公之子,岂可拘以常调者乎? 译文

徐有功大人每当见到武则天快要杀人了,一定会依据法律在朝廷上同皇帝争论是非。曾经他同武则天再三争论,言词和态度越来越严厉,武则天大怒,令人把他拖出去斩首,他还回头大叫:‚即使我死了,法律也是不会改变的。‛到了刑场,临刑时才被赦免死罪,但还是免了他的官贬为庶人。这样好几次,他都不屈服。朝廷因为他的持正不阿,到现在还怀念他。 注释

徐大理有功:(徐有功曾任大理寺卿——最高法官)

色:神情,态度。

据:依据

尝:曾经

犹:还是。

顾:看。

至:到达。

市:刑场。

拽(yè ):拖,拉。

挫折:屈服。

文中徐大理(徐有功)具有怎样的品质?

徐大理(徐有功)是个不服于强权,秉公执法的人。

陈仲举礼贤

原文

陈仲举言为士则①,行为世范,登车揽辔②,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③,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④:‚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⑤。‛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⑥,席不暇暖⑦。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

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间的规范。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注释

①陈仲举:名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按:这一句说他的言行是士人、世人的榜样。士:读书人。则:准则,标准。

②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揽,拿,提;辔:套马的缰绳。

③豫章:豫章郡,郡的首府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县)。太守汉代行政单位郡的长官。徐孺子,名雅,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为人高洁。

④主薄:掌管文书的官使,是属官之首。白:报告,禀报。府君:对太守的敬称。

⑤廨:官署。

⑥ 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式,通‚轼‛,古代车前用作扶手的横木;商容是商纣时的大夫,当时被认为是贤人;闾,指里巷。

⑦席不暇暖: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秀才买柴

原文

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①过来。‛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问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②之。‛卖柴者不知说甚,荷柴者而去。

赞曰:秀才们咬文嚼字,干的甚事,读书误人如此。有一官府下乡,问父老曰:‚近来黎庶如何?‛父老曰:‚今年梨树好,只是虫吃了些。‛就是这买柴的秀才。 翻译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材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走了。

秀才虽咬文嚼字,但什么事都不干,读书就是这样误人。有一个官吏到乡下去,问一个老人:‚最近你们的生活怎么样?‛那个老人说:‚今年的梨树很好,只是有些虫子。‛就是和买柴的秀才一样。 注释

①荷薪:背着柴的人。荷:担,背;薪:柴。

②损:减价。

为者常成

原文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而已矣。‛ 翻译

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恐怕)也比不上先生啊!‛晏子说:‚我听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到达目的地。我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经常做了便不(轻易)放弃,经常行走便不(轻易)停下罢了。‛ 心得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说,去做才有可能成功,不做就永远成功不了;走路未必 能走到目的地,但不走就永远到不了。尝试了,不一定百分之百成功,但不尝试,则百分之百不会成功。因此,做与不做是不一样的,要付出行动而不是空谈。做与不做就是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事在人为,坚持不懈是成功的重要前提。 注解

梁丘据:齐国大夫,齐景公的大臣。

晏子:齐国的相国晏婴。

至:到达。

为:做。

成:成功

置:放弃,停。

而已矣:罢了。

不及:比不上。

及:赶得上,达到。

婴:晏子的名。

闻;听说

为者:不断地实践的人。

至:达到目的地。

非有:没有。

异于人:跟别人不同。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先生‛,此指晏婴,句中指你/您。

于:介词,表比较。

休:停止。

故:同‚胡‛,怎么。

误认

原文

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译文

卓茂曾经有一次(坐马车)出门。有一个人说那马是他丢失的。于是卓茂问他:‚你丢失马多久了?‛回答说:‚一个多月了。‛卓茂这匹马已经养了好几年,心里知道不是这人丢的马,但还是卸下马给了他,自己拉了车即将要离开,回头对那人说:‚如果这不是你的马,请牵来丞相府还给我。‛过了几天那个人在别的地方找到了自己丢的马,于是到丞相府把马还给了卓茂。 注释

卓茂:人名,字子康,宛(今河南南阳)人。西汉元帝时,以博学为通儒,曾任丞相府史事、侍郎、给事黄门等职。东汉光武帝时,为太傅,封褒德侯。

尝:曾经。

认:误认

顾:回头看。

公:对人的尊称。

幸:希望。

至:到达。

归:归还。

亡:丢失。

诣:到……去(见),谒见。

解:通假字 ,同‚卸‛ 诣:造访;去

句子翻译:

1.必知非是,解以与之

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宽容狄仁杰

原文

太后谓人杰曰:‚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太后深叹美之。 译文

太后对狄仁杰说:‚你在汝南干的不错,有人诋毁你,你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拒绝说:‚您认为我错了我就改,认为我没错是我的幸运,我不知道谁诋毁我,还能把他当朋友。所以我不想知道是谁。‛太后很赞赏。 问题

1,狄仁杰为什么不愿知道诋毁他的人是谁?

因为他当时要专心治理政事而不是与人勾心斗角,而且他很宽容。

2,他这样的做法给你什么启示?

启示是要专心干事而不要在意太多其他的东西,对人要宽容。

购秘法者

原文:

杭州吴山有售秘法者,一人以三百钱购三条,曰‚持家必发‛、‚饮酒不醉‛、‚生虱断根‛。固封慎重而与之,云:‚此诀至灵,慎勿浪传人也。‛归家视之,则曰‚勤俭‛、曰‚早散‛、曰‚勤捉‛而已。大悔恨,然理不可易,终无能诘难也。 译文:

杭州吴山有卖秘法(秘技)的人,有个人拿了三百个钱买了三条秘技,分别是‚持家必定发财‛‚饮酒不醉‛和‚灭虱子要术‛。(老板把秘技)封得严严实实地很慎重地交给他,说:‚这法子灵到了极点,千万不要胡乱传给别人啊。‛(那人)回家一看,(秘技上)说:‚勤俭‛、‚早散场‛、‚勤捉‛而已。(那人)非常悔恨,但是这秘技说的道理确实是至理名言,到底还是无法责难卖秘技的人。 解析:

简单地说,因为一个人用三百文钱买了三条众人皆知的空道理,家履方中说的,都是不可更改的真理呀。他终于也没有找到理由责备人家,更不能去找人家卖秘法人的麻烦。‚勤俭‛必会‚发家‛;酒筵‚早散‛,少饮自然‚不醉‛;‚生虱‛只要日夜不停地捉,也有‚断根‛的时候。吴山上的老神仙一不鬼画符,二不念‚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所宣传的都是‚不可易‛之‚理‛,虽不说一句顶一万句,至少一句顶得一句,也的确‚不能诘难‛,想反对也反对不了,平心而论,还算有点具体内容,不是纯粹空对空的百分之百骗人的鬼话。

但问题在于,道理虽然放之四海而皆准,却代替不了勤俭发家的经验,代替不了醒酒石,甚至代替不了一抹灭虱膏但是,用于日常家中,空洞的大道理却是一文不值的。此人却花了三百文才买得三条,难怪回家拆开一看,要大呼上当,悔恨不已了却又无可奈何。

李存审戒子

原文

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子孙皆诺。 译文

李存审出身贫穷卑贱,他曾经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这中间死里逃生的不止一次,剖开肉骨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一百多次了.‛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命令他们贮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孩子们都同意了。 注释

1、出:出身

2、寒:贫困。

3、微:地位低下。

4、少:年轻时。

5、去:离开。

6、乡里:此指家乡。

7、极:达到。

8、出:脱离

9、破:剖。

10、镞(zú):箭头。

11、凡:一共

12、授:授给,给予。

13、诺:答应。

14、出:出身

15、提:带

16、镞:箭头

17、藏:收藏,保存

18、命:命令

19、尔曹:你们

20、膏粱:膏,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

21、皆:都

蒲松龄博采

原文

蒲留仙先生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缸,中贮苦茗,具烟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成。 译文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大瓷缸,里面储藏着浓茶,准备一包烟,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他看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和说一些奇异的传说,随便经过的人聊什么都可以;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有时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好玩的事,回去在文笔上加工润色记录下来。像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 注释

1 志:记述

2 苦茗:浓茶。

3 陈:铺设。

4 粉饰:指文字上的加工润色。

5 具:准备

6 方:才

7 置:放置

8 畔:边,旁边

9临:到

囊萤

原文

书生以囊萤闻于里,里人高其义,晨诣之。谢他往。里人曰:“何有囊萤读,而晨他往者?”谢曰者:“无他,以扑萤往。晡且归矣。”今天下之所高,必其囊萤者,令书生日下帷,孰诣之哉? 译文

有个读书人因囊萤读书而闻名于家乡,一位同乡仰慕他的品行,便在早晨去拜访他。他的家里人向同乡道歉,说他出门了。同乡说:“哪有囊萤夜读而早晨却外出的人呢?”家里人说:“不为别的,是为捕捉萤火虫出去了,申时将回来。”现在天下所敬仰推崇的人,定是那些“囊萤”读书的人。假使读书人白天闭门读书,谁又会去拜访他呢? 注释

1、里:乡里。

2、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3、下帷:放下帷幕。指闭门读书。

农夫耕田(又名农夫与行者)

原文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②见而哂③之,曰:‚甚矣,农夫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④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⑤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⑥,气竭⑦汗雨,喘喘⑧焉不能作声,且仆⑨于田。谓⑩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译文

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说:‚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一个月也干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向我示范耕地的方法吗?‛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还没过多少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将要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困难。‛农夫说:‚困难的不是耕田,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服口服地走了。 注释

1.息:呼吸。

2.行者:过路的人

3.哂:嘲笑;讥笑。

4.竟:满;竟月即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5.术:方法。

6.移时:不多时。

7.竭:完;尽。

8.喘喘:气喘吁吁的样子。

9.仆:倒。

10.谓:对〃〃〃说。

11.亦:也(是)。

12.然:这样。

13.服:心服口服。

14.退:走了。

唐伯虎识破术士

原文

有术士干谒唐六如,极言修炼之妙。唐云:“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及鄙人?”术士云:“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城北,甚僻静,君为修炼,炼成两剖。”术士犹未悟。日造门,出一扇求诗。唐大书云:“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如何不自烧些用?担水河头卖与人。 译文

有个术士求见唐伯虎,极力地说修炼的好处。唐伯虎说:“如此高妙的道术,为什么不自己干?反而要赐于我?”术士说:“只恨我自己福气浅薄!我看过的人很多,有福气的人,没有比过你的.”唐伯虎笑着说:“我只出仙福,在城北有一间房间,非常僻静,你到那边修炼,练出以后各得一半。”术士还没有醒悟,每天到唐家来,拿出一个扇子求唐伯虎题诗,唐伯虎写道:“破布衫中穿着破布裙,碰到人就会说会炼银,那为何不烧一些自己用?还要到河边担水卖给别人。” 注释:

(1)术士:本指有道术的人,此指修仙烧炼金银的人。

(2)干:求见。

(3)唐六如:即明朝苏州才子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

(4)极:极力。

(5)妙:好处。

(6)贶:赐予。

(7)鄙人:自己。

(8)恨:遗憾,不满意。

(9)仙风道骨:此指仙人的气质,即有福气的人。

(10)但:只是。

(11)甚:十分。

(12)两剖:平分。

(13)悟:领会。

(14)担水河头卖与人:在河边挑了水再在河边出售给人。

(15)阅:看过。 启示: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唐伯虎遇到的那个“术士”,谎称能烧炼金银,说要把这种方法教给唐伯虎。唐伯虎当然不信,并题诗嘲弄之。然而时至今日,此类骗子改头换面,且上当者不少。有人谎称在西安某处地下发现古代宝物,希望对方斥资60万元合伙开发,结果骗了钱逃之夭夭。有人冒名台商,说是能将100元“变”成1000元,于是有人拿出30万元让他“变”,企图瞬间发财,结果又是受骗上当。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看了上面这则故事,糊涂的人该醒醒了!

李勉埋金

原文

天宝中①,有一书生旅次②宋州③。时李公年少,贫苦,与一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④,遂至不救,临绝⑤,语⑥公曰:“某⑦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⑧死,其命也。”因出囊⑨金百两遗⑩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⑾金奉之。”勉许⑿为办事。及礼毕,置⒀金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⒁洪州牒⒂来,而累⒃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⒄开封,诘⒅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选自《尚书谈录》)。

注释

(1)天宝中:天宝年间。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

(2)旅次:在旅行中暂时停留。次,停留。

(3)宋州:今河南商丘、安徽砀山一带。

(4)作:发作

(5)绝:穷尽

(6)语:告诉,对......说

(7)某:我

(8)且:将,将要

(9)囊:口袋

(10 )遗:交给,留给

(11)余:剩下

(12)许:答应

(13)置:放置

(14)赍(jī):携带

(15) 牒:文书、文件,这里指消息

(16)累:沿着

(17) 诣:往……去见

(18)诘(jié):询问

译文

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有一个书生游学停留在宋州。当时李勉年纪小又贫穷困苦,和这个书生同住在一家店里。没过多长时间,书生患了病,无法医治。书生临死对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将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在这里得病将要死了,这是我的命啊。”并从口袋里把百两金子给李勉,说:“我的家丁仆人,没有知道这个的,你为我处理完后事,剩下的钱就送给你了。”李勉答应为他办理后事,等到葬礼结束后,(李勉)把剩下的金子放在坟墓里。几年以后,李勉担任了开封县尉。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寻找书生的行迹不停止。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为书生办理了丧事,专门到开封去见他,寻问金子的下落。李勉请假到了墓地,挖出金子交给了他。

范张约期

原文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言未绝而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译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父母,见见小孩。”于是两人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疑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酿酒。”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拜见张劭的母亲,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 后来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的上?”张劭说:“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张劭不久就病死了。 范式忽然梦见了张劭,带着黑色的帽子,穿着袍子,仓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远回到黄泉之下。你没有忘记我,怎么能不来?”范式恍然睡醒,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友的丧服,去赶张劭埋葬的那天,骑着马赶去。还没有到达那边已经发丧了。到了坟穴,将要落下棺材,但是灵柩不肯进去。张劭的母亲抚摸着棺材说:“张劭啊,难道你还有愿望?”于是停下来埋葬。没一会,就看见白车白马,号哭而来。张劭的母亲看到说:“这一定是范巨卿。”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说:“走了元伯,死生异路,从此永别。”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落泪。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于是才前进了。范式于是住在坟墓旁便,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

赵简子放生

作者介绍

赵鞅(古本《竹书纪年》载简子卒于晋定公十七年,为公元前458年,《春秋左传》载简子卒于晋定公三十七年,为公元前475年),世称赵简子,又名志父、赵孟。春秋末期晋国六卿大夫之一,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奠基人。 原文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

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

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

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以:于

然:对

过:错误

故:原因 ,缘故

示:表示

生:放生

然:这是对的

鸠:斑鸠鸟 译文

有邯郸的民众在正月元旦这一天将他们捕获的野鸡献给赵简子。赵简子非常高兴,赏赐给了他们很多东西。门客问简子这样做的原因,简子说:‚在正月元旦这天将猎物放生,是一种恩德。‛门客说:‚民众知道您想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着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如果您想放生,不如禁止人们捕猎。捕猎之后再将它们放生,恩德是弥补不了犯下的过失的。‛简子说:‚你说的对。‛

蔡顺母子连心

元载荐书

原文

元相载在中书日,有丈人自宣州货所居来投,求一职事。中书度其才,不任职事,赠河北一函书而遣之。丈人惋怒,不得已,持书而去。既至幽州,念破产而来,止得一书,书若恳切,犹可望。乃拆而视之,更无一词,唯署名而已。大悔怒,欲问。心念:已行数千里,试谒院寮。问:‚既是相公丈人,岂无缄题?‛曰:‚有。‛判官大惊,立命谒者上白。斯须乃有大校持箱,复请书。书既入,馆之上舍,留连数月。及辞去,奉绢一千匹。 翻译

元相载在担任中书时,他的岳父卖掉房子从宣州来投奔他,想谋求一个职务。中书大人考虑他的才能,不能担任任何职务,送给他一封写给河北官员信就打发他走了。他的岳父内心愤怒不已,但迫不得已,只能拿着信离开了。已经到达幽州,想到变卖家产而来,只得到一封信,如果信里言辞恳切,尚有希望。就拆开信看,却没有一言半语,只有署名罢了。非常后悔愤怒,想回去质问他。心里又想:已经走了几千里了,试着拜见院寮吧。判官问:‚既是相公的岳父,为什么没有书信?‛回答说:‚有‛。判官大惊,立刻命令他上前报告。不久有个大校手拿箱子,又请把信放入箱内,已经放入箱内,让他住入最好的房子,留连几个月。等他离开时又奉送一千匹细绢。 注释

①元相载:即元载,唐代宗时任宰相。②中书:官署名。③货:卖掉。④河北:即河北道,辖境在今辽宁与河北一带。⑤院寮:节度使官署的佐僚。⑥斯须:一会。⑦大校:武官名。

屠豕贵侯

原文

胡旦①文辞敏丽,见推一时②。晚年病目,闭门闲居。一日,史馆共议作一贵侯传。其人少贱,尝屠豕③。史官以为讳之即非实录,书之又难为辞,相与见旦。旦曰:‚何不曰‘某少尝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④莫不叹服。([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译文

胡旦作文言辞机敏澡丽,在他那个时代很被推崇。在他晚年时候害了眼病,闲置在家。一天,史官们在一起商议为一个贵侯作传,但是那人小时候贫贱曾经做过杀猪的营生,史官们认为应该避讳这点所以就不想录入这部分事实却又难以推脱,史官们就商量着来见胡旦,想让他拿个主意。胡旦说:“为什么不说:„他年轻时曾经用刀杀伐,就表现出了主持天下的远大志气。‟呢。”在场的史官们没有不为他的言辞叹服的。 注释

①胡旦:字周父,宋太宗时进士,曾任秘书监,知制诰。

②见推一时:一时间很受推崇。

③屠豕(shǐ):杀猪。豕,猪。

④‚何不‛二句:暗用《史记〃陈丞相世家》中的典故。陈平,汉初名臣,年轻时贫贱,曾为里社乡亲分割祭神的肉,分得很公平,受到称赞。陈平叹息说:‚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钱可通神矣

原文

相国张延赏将判度支。知有一大狱,颇有冤滥,每甚扼腕。及判使即召狱吏严惩之,且曰:“此狱已久,旬日许了。”明日视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公大怒,更促之。明日复见一贴子来,曰:“钱五万贯。”公益怒,命两日须毕。明日复见帖子来,曰:“钱十万贯。”公遂止不问,子弟乘间侦之,公曰:“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及祸,不得不受也。” 译文

唐朝时,张延赏即将担任度支使。他知道有一宗大案子是个冤案。每每提起这宗大案都扼腕叹息。待到张延赏担任度支使后,召见掌管讼案、刑狱的官吏严加训戒,并且责令他们说:“这宗案子拖得太久了,你们必须在十天之内将它审理完。”第二天来到府衙办公,见桌案上放着一张便笺上写:出钱三万贯,请你不要过问这宗案子。张延赏看后大怒,更加督促这宗案子。第三天,又在书案上看见一张便笺,上写:出钱五万贯。张延赏看后更加气愤,责令两日内必须审理完毕,结案。第四天,书案上依然放着一张便笺,上面写着:钱十万贯。张延赏看后再也不过问这宗案子了。衙役们得知这件事情后,找机会问张延赏为什么不继续过问这宗案子啦?张延赏回答说:“钱出到十万贯,能通神啊!没有不可转回的事情。我恐怕遭到祸患,不得不接受了!” 注释

①大狱:重要的案子。 ②乞:求

③侦:探问。

饭后钟

原文

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慧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餐。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绝句曰:

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而今再到行经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阖黎饭后钟。 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译文

唐代王播年少时孤贫,曾客居扬州慧昭寺木兰院,随僧人一道吃饭。僧人厌烦,于是提前吃饭,等王播听到钟声。来时,饭已吃过。后王播官居高位,又出镇此地,重游木兰院时,见旧日所提之诗以碧纱罩护.不禁感慨,写诗讥讽今昔变化: 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而今再到行经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阖黎饭后钟。 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太子承乾

原文

初,太子承乾喜声色及畋猎,所为奢靡,畏上知之,对宫臣常论忠孝,或至于涕泣,退归宫中,则与群小相亵狎。宫臣有欲谏者,太子先揣知其意,辄迎拜,敛容危坐,引咎自责,言辞辩给,宫臣拜答不暇。宫省秘密,外人莫知,故时论初皆称贤。 译文

刚开始的时候,太子李承乾贪恋声色,喜好打猎,极为奢侈,他害怕被太宗皇帝知道,便对东宫的臣僚长常谈论忠孝的事,有时甚至还要流泪。但回到东宫,他却与一群小人嬉戏玩耍。宫中臣僚有想要劝谏的人,太子先揣摸出他的意思,然后迎上前去行礼,面色十分凝重,太子神态庄重,端正地坐着,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词句大都是狡辩,把无理的事说得似乎很有理。进谏的臣僚急忙恭敬地答复,以至于无暇再行劝。东宫内部的秘密,外面人无法得知,所以当时议论起来,都称赞太子贤明。

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课外文言文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

中考课外文言文习题.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名校名师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复习

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名校状元题─—中考总复习课外文言文
《名校状元题─—中考总复习课外文言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