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基于文化景区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1 22:00: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基于文化景区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摘 要:国内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与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速度相悖,旅游纪念品设计大多差强人意,引发人们的思考。本文通过对旅游纪念品与文化的关系分析,以挖掘独特的文化符号为重点,基于文化特色开发为前提,从国内外优秀纪念品造型、材质、色彩等方面的创新进行探索,寻求文化景区最具代表性的纪念品设计,并满足人们对于造型审美的需求。

关键词:文化景区 文化特色 造型设计 旅游纪念品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优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观、消费观等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开始更加趋向追求一种高层次精神层面上的满足,旅游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的追求需要。因此人们对于购买旅游纪念品的需求提升更多,并且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成熟度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开发的优劣标准之一。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旅游纪念品市场带来了机遇,但是旅游纪念品设计发展的趋势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一项数据调研揭示出,国外旅游人员在中国的购物消费平均不足100美金,仅占其在中国总消费的18%左右。由此可见,基于文化景区的旅游纪念品的价值内涵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

一、旅游纪念品与文化的关系

1.1 旅游纪念品的概念

旅游纪念品是将地域文化精髓展示给每一位游客而且此产品是每位游客为了回忆某段旅游经历而购买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商品。与一般意义上旅游商品不同的是,旅游纪念品更突出纪念性,功能性只是它的一个附加属性。

我国著名艺术家胡铁生先生曾经提出具备\"三风三性\"的商品即可称为旅游纪念品,即\"中国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

1.2 旅游纪念品与文化的关系

随着旅游产品在旅游业中重视度的升高,人们对旅游纪念品与文化的关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可以看出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在旅游纪念品发展中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文化不仅可促使旅游纪念品的内涵和意义得到丰富,而且也可以直接提高旅游纪念品的附加价值和档次。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应当把开发旅游纪念品的价值内涵、研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从而更加确定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离不开对地域文化特色的深入挖掘。

二、旅游纪念品现状的研究分析

旅游纪念品的特征如下。

地域性,是旅游纪念品的本质特征,是旅游纪念品吸引游客购买的关键所在。只有当旅游纪念品成为某地域文化特色的载体时,游客看到纪念品就能回忆起某段珍贵的旅游经历,与此同时纪念品就具备了纪念性和实用性。

艺术性,是指旅游纪念品必须成为艺术品,其基本要求是运用一定的形式结构和表现技巧来塑造具有创造性的完美形象,通过形象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生活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实用性,是指旅游纪念品具有的日常使用功能价值。对于游客来说,购买旅游纪念品时都是看中了它的日常使用价值,以便作为玩赏和馈赠之用。

根据以上研究分析,旅游市场上的旅游纪念品虽然门类齐全,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旅游纪念产品的品质不到位,产品要么在做工上过得去但整体毫无设计感,要么在功能、外观互相模仿,严重缺乏创新,不能反映地域文化特色。在后期的设计中,应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内涵、开发具有文化品味的高品质旅游纪念产品。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独有文化特点以及其内在精神,通过外观造型设计将其巧妙地表达出来已是文化旅游纪念品的设计趋势。

三、文化景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原则

3.1 地域文化特色及民族风情风貌

旅游纪念品要想能够被广大游客所认可以及购买,首先一定要具备地域文化内涵。同时也要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去创新。文化特色往往具有差异性,因此,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需要深入挖掘某一地域的最本质、最特色的文化符合,从而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对其特有的文化符号进行整合、抽象和再设计。在此,创新性思维需要伴随着整个设计过程。具有深厚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可以使人们感受到温暖的民俗风情、从而产生心底共鸣,使游者通过欣赏、品味来体会该地域的民族文化内涵。

3.2 审美艺术性及工艺精细程度

旅游消费者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品味, 购买时往往对有品质内涵的纪念品情有独钟,只是一味地附加表面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市场已然低迷,而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最能将这种情感诉求表现出来。因此,在进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时,要注重提升旅游纪念品文化档次内涵, 从而满足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另外,目前市场上的旅游纪念品低质量、低材料、低做工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在设计旅游纪念品时,一定要保证精致做工、精品生产。

四、结语

旅游纪念品最重要的是代表文化景区最本质的特色,才会吸引旅游者购买。旅游纪念品的纪念意义,对于旅游者而言是旅游过程及生活足迹的记录的美好回忆。因此,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要注重承载着文化特色。推出文化内涵丰富、特色文化符号和具有恒久魅力的旅游纪念品,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文化心理需求。让旅游纪念品成为文化载体,能更好地参与地区间的广泛交流,更好地记载旅途中珍贵的记忆。

(二)创办涉外导游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化

目前河南省的各大高校和旅游学校都未曾设立涉外导游专业,很多涉外导游都是要么外语专业毕业,要么旅游专业毕业,都未曾系统地接受涉外导游专业应该接受的更加系统,更加科学,更加专业的学习和锻炼。课题组认为,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应该在河南省高校以及有影响力的旅游学校初步设立涉外导游专业。下面,就从课程设置、教学与实践、师资建设三个方面来建立符合河南省省情和特点的涉外导游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

1、课程设置――\"突出跨文化,体现本土化\"

在课程设置上,充分结合河南省的旅游资源优势调整课程体系,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体系着重突出四大模块:外语类课程;旅游专业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尤其要结合河南旅游特点和中原文化特征,加大中原文化课时,体现地方文化特色,让学生深入学习中原文化,培养学生掌握中原文化的能力。

2、教学与实践――\"突出情景化,体现实训化\"

培养涉外导游翻译人才的学校要把学生的外语表达技能与导游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切实处理好外语类教学内容内容和导游相关知识脱节的问题。学校可以在学生已初步具备英语基础知识和导游知识的基础上,适时对学生实施双语教学,将外语培养目标放到导游模拟场景中去实现。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适当的带有河南景点多媒体资料的课件进行教学。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实际操作融入课堂,设置现场讲解、角色扮演等实践教学环节。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模拟导游室,给学生提供校内实训机会,教师在模拟导游室中创造仿真旅游场景,学生轮流使用外语讲解,教师和其余学生当\"游客\"。另外,学校还应充分利用河南旅游资源优势,开辟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比如,学校应积极和省内各旅游景区协调,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场所;还可以安排学生到河南大中型旅行社进行义务导游或随团见习等相关课程。

3、师资的建设――\"专兼职的\'双师型\'队伍\"

河南省涉外导游培养的相关学校目前所拥有的师资队伍理论知识虽然较为丰富,但是大部分教师对于旅游实践还需要远远不够。所以,应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还可以引进一批涉外导游翻译岗位上的精英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特长,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素质培养。

旅游业是目前河南省全力培育和打造的支柱产业和形象产业。旅游业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导游人才的竞争,涉外导游翻译人才的素质高低对河南旅游形象的建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河南省涉外导游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河南省应当积极加强涉外导游翻译人才培养,在省内培养一支专业化、科学化的高素质涉外导游翻译人才队伍,解决外语翻译尤其是小语种涉外导游翻译人才短缺的瓶颈问题,更好地推动河南省旅游经济的发展!

中山陵景区旅游纪念品开发分析

旅游纪念品营销策划

旅游纪念品广告语

旅游纪念品考察报告

文化旅游景区的英语翻译

旅游纪念品展览策划书

平遥旅游纪念品调查

开封市旅游纪念品调查报告

旅游纪念品开发策划书

旅游景区

基于文化景区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基于文化景区的旅游纪念品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