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代音乐史(原始春秋战国)

发布时间:2020-03-03 07:58: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原始----春秋战国

1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乐器是(骨笛骨哨),距今已有8000年。 2 据文献记载,著名原始乐舞作品有《弹歌》《葛天氏之乐》《伊耆氏之乐》《朱襄氏之乐》。 3 《吴越春秋》中记载有一古来的民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它是描写先民们的狩猎活动的。

4 河南舞阳县出土的骨笛其制作材料是(鹤骨),能演奏(七声音阶)。 5 目前我国考古中发掘最早的一件乐器是(骨笛),它迄今约有(8000年)的历史,它是鹤骨制作的,其骨笛有(22.2)厘米,有(七个音阶)。

6 在《尚书·尧典》一书中载有(击石拊fǔ石)一词,说的是乐器(磐)。 7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八阙说的是(八首民歌),是(葛天氏)时代的音乐作品 8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朱襄氏)时期的以为音乐家,他叫(士达),制作了一件乐器叫(五弦琴)。有人认为是(七弦琴)的前身。

9 据资料记载,最为古老的情歌是(大禹)时期的,其歌词是(侯人兮猗)。 10 远古时期的乐舞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11 我国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马家窑一古墓出土了一件内壁绘有乐舞蹈图案的(陶盆),是我国(新石器时期)后期的作品,陶盆中绘有一幅乐舞图,共有(15)人歌舞,每(5)人一组,共有(3)组。

12 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160多件能吹奏的骨哨,它们全都是用鸟禽的(肢骨)制作的。 13 传说中的远古乐舞《箫韶》,也叫《九歌》《九辨》。

14 《云门》是(黄帝)时期的乐舞,它被记载在《周礼》一书中。 15 尧时期的一位大音乐家叫(质),这一记载于《吕氏春秋》书中。 16 《大夏》这一乐舞所歌颂的领袖人物是(大禹)。其表现的内容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形象。 17 根据文献记载,(侈乐)最早出现在(夏代),夏代的一种大型乐舞叫(侈乐)。 18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出土的一枚铜钟是(夏代)的。

19 据史料记载,夏启大量使用侈乐,在他的宫中每天早晨为其歌舞的女乐多至(3万)人。 20 尧帝时期的的乐舞叫《咸池》。 21 成汤时期的乐舞叫《大濩》。

22 六代之乐是指(周)时代以前的六部大型乐舞。 23 六代之乐是指《云门》《咸池》《大韶》《大濩》《大武》《大夏》。 24 六代乐舞有(文舞)(武舞)两种乐舞形式。

25 六代之乐舞主要是用于(祭祀天地)和(山川祖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音调平淡)(缓慢肃穆)。

26 在商时期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并领导音乐与乐舞等艺术活动的代表人物是(巫)。 27 为商纣王创作靡靡之音的乐师叫(师延)。

28 六代乐舞在当时最受统治者重视,这种乐舞有(大司乐)亲自掌教。 29 商纣王使用音乐形式主要是(淫乐)。

30 在周代繁琐的礼仪中,乐队的使用是非常严格的,(王宫县)是指(四面)用的乐队;(大夫判县)是指(两面)用的乐队。

31 在周代繁琐的礼仪中,天子使用的乐队的排列是东西南北四面的,这种排列叫(宫县),诸侯使用的乐队排列是东西北三面的,这种排列叫(轩县),卿、大夫使用的乐队是两面的,叫(判县),士使用的乐队排列是一面的,叫(特县)。 32 周天子用乐舞人数(64),诸侯用乐舞人数是(36),卿大夫用乐舞人数是(16),士用1

乐舞人数是(4)。

33 我国最早一部记载乐律的书是《管子·地员篇》。 34 春秋时期由(管仲)著的(《管子·地员篇》)一书中记载了音乐的(乐律)。 35 十二律律名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36 在周代以前已有七声音阶,而周代七声音阶是:五声为正,二声为变。 37 周代在五声音阶上加入了(变宫)(变徵)二声,形成了七声。 38 周景王向乐官(伶州鸠)咨询十二律与七声的问题。 39 雅乐的旋律是非常(呆板)(冗长)的,它应用在祭祀郊庙场合。 40 在八音分类法中,乐器种类最多的要属(皮革)(竹制)。 41 八音分类法是:(金)(石)(革)(木)(土)(匏)(竹)(丝)。 42 在八音分类法中属于敲击乐器的有:(金)(石)(革)(木)。 43 在八音分类法中属于吹奏乐器的有:(土)(匏)(竹)。 44 在八音分类法中有一类乐器是属于弦乐器,它是(丝)。

45 在古代有一种乐器分类法,它是根据乐器制作的材料进行分类的,这种分类法叫(八音分类法)。

46 在古代的乐器分类法中,八音一词是指乐器的(制作材料)。

47 始于(周)代的乐器分类法是我国古代一种较完整的八音分类法。 48 “吾,”形状如伏虎,背有27片锯齿,演奏时用尺刮之,表示乐曲(结束),是八音分类法的木类。

49 春官大司乐是周代的一种(音乐教育)性质的机构。

50 “木兄”这种乐器是八音分类法中的木类,用它演奏时表示乐曲的(开始)。 51 我国最早的一部科技著作是《周礼·冬官·考工记》,在这部书中只论述了钟、磐、鼓的制作。

52 根据文献记载,乐器发展到西周大约已有(70)多种。 53 西周音乐的等级化主要表现在使用音乐的(规模上)。 54 西周的宫廷雅乐主要是(典礼仪式)的乐舞。 55 周代的乐舞主要是夸耀(文德武功)用的。

56 周代把乐教的地位提得非常高,把音乐教育视为(国教)。 57 在周代教授国子乐德、乐语、乐舞的是(大司乐)。

58 在周代教授国子小舞、帔(pèī)舞、羽舞、干舞、人舞的是(乐师)。 59 在周代掌管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诗的是(太师)。 60 周代音乐教育的招生生源有两种:一种是来自于(贵族子弟),一种是来源于(平民子弟)。 61 周代的音乐教育有两类:一种是(职业音乐教育),一种是(学校音乐教育)。 62 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音乐学校是我国(周代)的(春官大司乐)。 63 古代统治者有一种向民间收集民歌的制度,这种制度叫(采风),它兴起于我国的(西周)朝代。

64 “四夷之乐”这一政策是指(西周天子)容纳(夷狄蛮戎)少数民族音乐奏于(郊庙),来(炫耀)、(威慑人民)。

65 “制礼作乐”这一政策是由(西周)统治者制定的。 66 《大武》是歌颂领袖(周武王)的乐舞。

67 西周宫廷中有一种(燕乐)不用(钟磐)只用(琴瑟),由(后妃)歌唱从民间采集来的诗歌,以供天子观赏用,这种音乐形式在当时叫(房中乐)。

68 在(杜佑)的《通典》中有“应钟为变宫,蕤ruì宾“为变徵,自殷以前但有五声,自2

周以来,加文武二声”。其中的两变和文武二声说的是(fa)、(xi)。 69 (周代)到民间采集民歌的官员叫(太师)。 70 “旋宫转调”是我们现代所说音乐术语(“转调”),其最早记载于《礼记》一书中。 71 《诗经》中的(风、雅、颂)三类音乐体裁。 72 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是《诗经》,它包括(风、雅、颂)三类音乐,其中(风是民间歌曲)、(雅是贵族创作歌曲)、(颂是祭祀乐舞歌曲)。

73 《诗经》是孔子从(西周)保存下来的3000多首民歌中整理、删改、加工出一部民歌集,其书共有歌曲(305)首。

74 据史料记载孔子掌握多方面的音乐技艺,他会(鼓琴)、(击磐)、(弹瑟)、(歌唱)、(作曲)。

75 孔子曾这样说过:“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76 孔子闻《韶》曰:“尽善尽美”,闻《大武》曰:“尽美矣,未尽善也。” 77 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了对音乐/文艺作品评价的概念,其内容是(真)、(善)、(淫)。 78 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79 “人而不仁如何礼?人而不仁如乐何?”是(孔子)最早把音乐与(仁德)结合在一起的。

80 《诗经》中记载了(29)种乐器,其大部分乐器是用于(歌舞伴奏)场合的,而敲击乐器占了(20)种。

81 《诗经》中的风,包括(15国)的民歌,其地域相当于现在的(长江以北)地区。 82 古籍中有六经,它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 83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发狂”以及“大音希声”。这是(老子)的音乐思想观点。

84 春秋战国时期歌唱家(薛谭)的声乐老师是(秦青)。

85 春秋战国时期形容(韩娥)的歌声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86 钟子期赞伯牙鼓琴“善哉,巍巍兮若泰山”,说的是琴曲《高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说的是琴曲《流水》。

87 在(楚王)面前假扮贤相(孙叔敖)的人是宫廷优人(优孟)。 88 (齐湣王)使人吹竽好(一人),(齐宣王)使人吹竽好(三百人)。 89 “滥竽充数”这广为人知的典故说的是(南郭处士)吹竽。 90 文献资料记载中最早一位创作歌曲的女性是(百里奚)的夫人。 91 《战国策》中载:“临淄,苏秦夸到,甚福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苏秦说的是齐国的民情。

92 “下里巴人,阳阿薤(xīè)露,阳春白雪,引商刻羽杂以流徵”是出自《战国策》《宋玉答楚王问》一文中。

93 儒家学派对音乐的态度是(肯定)的,墨家学派对音乐的态度是(否定)的,道家学派对音乐的态度是(否定)的。

94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一套编钟(64枚),总音域有(五个八度以上),其每件能发出相差一个(小三度)或一个(大三度)的音来,是(战国时期)所使用的宫廷乐器。 95 湖北随县出土曾侯乙墓一套编磐共(32)件。

96 《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音乐美学)理论专著,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原有32篇,现存(11篇)。 97 据史料记载我国出土最早的一枚铜制钟是在(战国)时期。 98 我国史料记载最早的以为音乐考古学家是战国时期的(高子)。 99 我国史料记载的最早一次音乐考古,它被记载在《孟子》一书中。

3

100 《楚辞》中记载的一种曲式叫“乱”,“乱”是乐曲中的(高潮)部分。

101 《楚辞》中的少歌是乐曲曲式的一种,可作(结束)用,少歌也是表示故事情节的(咏叹)部分,在大型的音乐作品中,少歌又是乐曲曲式的关键地方。 102 《楚辞》中的代表作品是屈原的《九歌》,共有(11)首组成。

103 《成相篇》是战国时期(荀子)的作品,它是一种独特的(说唱)音乐形式。 104 《成相篇》在演唱形式上是用(相)打击乐器伴奏。 105 《成相篇》是战国时期(荀况)的作品。

106 《成相篇》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鼻祖的作品。 107 瓠hù巴鼓瑟而渊渔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mò。

4

古代音乐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优秀]

音乐史

春秋战国年表

春秋战国试题

春秋战国影片)

春秋战国纷争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典故

春秋战国成语

春秋战国股份有限公司

古代音乐史(原始春秋战国)
《古代音乐史(原始春秋战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