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王付方剂学讲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22:47: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王付《方剂学》92王付《方剂学》 92 讲同步文稿

校编整理: shuangjia09、春风微拂校编整理:shuangjia09shuangjia0

9、春风微拂

01.【上篇•总论】绪言、定义、内容、要素。第一章:方剂学发展概要...........................1 02.第二章:治法与方剂....................................................................................................4 03.第三章:方剂的分类。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8 04.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续一)........................................................................................12 05.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续二)第五章:剂型。第六章:煎服法(方药古今剂量换算)....15 06.【下篇•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19 07.桂枝汤.......................................................................................................................23 08.小青龙汤....................................................................................................................26 09.小青龙汤(续).........................................................................................................30 10.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附:升麻葛根汤、桑菊饮)..........................................34 11.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附:九味羌活汤、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38 12.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大承气汤...............................................................42 13.大承气汤(续)、大陷胸汤..........................................................................................46 14.第二节:温下•大黄附子汤(附:温脾汤)...............................................................49 15.第三节:润下•麻子仁丸...........................................................................................53 16.济川煎.......................................................................................................................56 17.第四节:(峻下)逐水•十枣汤。第五节:攻补兼施•黄龙汤、增液承气汤................60 18.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64 19.小柴胡汤(续).........................................................................................................68 20.大柴胡汤....................................................................................................................72 21.第二节:调和肝脾•逍遥散、痛泻要方......................................................................75 22.第三节:调和脾胃•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赤小豆当归散、苦参汤、雄黄薰方) 79 23.第四章:清热剂。第一节:清气分热•白虎汤、竹叶石膏汤.......................................82 24.第二节:清营凉血•清营汤(附:抵挡汤、犀角地黄汤)..........................................86 25.第三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附:干姜附子汤、普济消毒饮、凉隔散)..............90 26.第四节:清脏腑热•龙胆泻肝汤(附:导赤散、左金丸)..........................................93 27.麻杏石甘汤(附:泻白散、葶苈大枣泻肺汤)............................................................97 28.清胃散(附:附子泻心汤、玉女煎、柏叶散)..........................................................100 29.芍药汤(附: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104 30.第五节:清虚热•青蒿鳖甲汤(附:清骨散、当归六黄汤).....................................108 31.第五章:祛暑剂•桂苓甘露饮(附:香薷散、新加香薷饮、六一散).......................112 32.清暑益气汤...............................................................................................................115 33.第六章:温里剂。第一节:温中祛寒•理中丸(附:枳实薤白桂枝汤)....................119 34.理中丸(续)、小建中汤...........................................................................................123 35.吴茱萸汤..................................................................................................................127 36.第二节:回阳救逆•四逆汤。第三节:温经通脉•当归四逆汤..................................130 37.第七章:补益剂。第一节:益气•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134 38.补中益气汤...............................................................................................................137 39.玉屏风散、生脉散、人参蛤蚧散。第二节:补血•四物汤、当归补血汤....................40.第三节:气血双补•八珍汤、归脾汤........................................................................41.第四节:滋阴•六味地黄丸(附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耳聋左慈丸、都气丸)..42.大补阴丸(附:左归丸)、一贯煎(附:蜘蛛散).....................................................43.百合固金汤、益胃汤.................................................................................................44.第五节:补阳•右归丸、桂枝加附子汤(附:桂枝甘草汤).....................................159 45.第六节:阴阳俱补•炙甘草汤...................................................................................163 46.肾气丸(附: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167 47.第八章:固涩剂。第一节:固表止汗•牡蛎散。第二节:敛肺止咳•九仙散.............170 48.第三节:固涩止泻•真人养脏汤、四神丸、桃花汤(附:禹余粮赤石脂汤).............174 49.第四节:固精止遗•金锁固精汤、桑螵蛸散。第五节:益气止带•完带汤、易黄汤..177 50.第九章:安神剂。第一节: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第二节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180 51.酸枣仁汤、安神定志丸。第三节:交通心肾•黄连阿胶汤.........................................184 52.第十章:开窍剂。第一节:凉开•安宫牛黄丸(附:紫雪、至宝丹)。第二节:温开•苏合香丸

.....................................................................................................................................187 53.第十一章:理气剂。第一节:行气•四逆散..............................................................191 54.四逆散(续)、柴胡疏肝散、越鞠丸..........................................................................195 55.枳实薤白桂枝汤........................................................................................................199 56.半夏厚朴汤、厚朴温中汤..........................................................................................202 57.暖肝煎、天台乌药散(附:橘核丸、加味乌药汤)...................................................206 58.第二节:降气•苏子降气汤、定喘汤........................................................................209 59.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附:大黄甘草汤、丁香柿蒂汤、四磨汤).......................213 60.第十二章:活血祛瘀剂。第一节:泻热祛淤•桃核承气汤.........................................61.第二节:行气祛瘀•血府逐瘀汤...............................................................................62.第三节:益气祛瘀•补阳还五汤(附:风引汤、黄芪桂枝五物汤)...........................63.第四节:温经祛瘀•温经汤(附:生化汤)..............................................................64.第五节:消癥祛瘀•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65.第十三章:止血剂。第一节:清热止血•十灰散、咳血方、小蓟饮子、槐花散.........66.第二节:滋阴止血•固经丸。第三节:益气止消•固冲汤.........................................67.第四节:温阳止血•黄土汤。第五节补血止血•胶艾汤。第六节化瘀止血•震灵丹..68.第十四章:治风剂。第一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附诸头痛适用方)................69.牵正散、小活络丹(附:乌头汤)............................................................................70.消风散(及其它适用方)、玉真散.............................................................................71.第二节:平息内风•羚角钩藤汤(附:风引汤、天麻钩藤饮)..................................72.镇肝熄风汤(附:安宫牛黄丸)、大定风珠...............................................................73.第十五章:治燥剂。第一节:轻宣外燥•杏苏散.......................................................74.清燥救肺汤(附: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桑杏汤..............................................75.第二节:滋阴润燥•麦门冬汤(附:甘草干姜汤)...................................................76.养阴清肺汤、玉液汤、增液汤...................................................................................77.第十六章:祛湿剂。第一节:燥湿和胃•平胃散、藿香正气散..................................274 78.第二节: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及其系列方)..........................................................277 79.八正散、连朴饮、当归拈痛汤(及其关联方)、二妙散..............................................280 80.三仁汤(及其关联方)、甘露消毒丹(又名普济解毒丹)..........................................284 81.第三节:利水渗湿•五苓散、猪苓汤........................................................................287 82.防己黄芪汤、五皮散.................................................................................................290 83.第四节:温化水湿•真武汤(附:栝楼瞿麦丸)、实脾散..........................................294 84.苓桂术甘汤(附:葵子茯苓散)、萆薢分清饮、鸡鸣散、苦参矾石汤。第五节:祛风胜湿•独活寄生丸、

乌头汤(附:桂枝芍药知母汤)....................................................................................298 85.第十七章:祛痰剂。第一节:燥湿化痰•二陈汤、温胆汤、茯苓丸...........................301 86.第二节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滚痰丸。第三节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305 87.第四节:温化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射干麻黄汤、止嗽散。第五节:化痰熄风•半夏白术天麻汤、

泽泻汤、定痫丸............................................................................................................308 88.第十八章:消食剂。第一节:消食和胃•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第二节:健脾消食•健脾丸、

枳实消痞丸、枳术丸.....................................................................................................311 89.第十九章:驱虫剂•乌梅丸......................................................................................314 90.第二十章:涌吐剂•瓜蒂散......................................................................................317 91.第二十一章:治痈疽疮疡剂。第一节:治外痈疽疮疡•仙方活命饮、阳和汤.............321 92.第二节:治内痈•大黄牡丹汤(相关方)。第三节:透脓愈疡•透脓散(相关方)....324 -3-

01.01.【上篇•总论】绪言、定义、内容、要素。第一章:方剂学发展 概要

现在上课,这一堂我们学习《方剂学》《方剂学》我们在认识之前要知道:什么叫方剂?什么叫方。

剂学?我想,同学们对于方剂和方剂学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现在,我要问同学们一下,你们说

什么叫方剂?什么叫方剂学呢?方剂和方剂学区别在哪一点呢?思考这个问题了没有呢?我想啊,同学

们肯定会思考过这个问题的。方剂,简单的说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处方。同学们都见过处方,处方上主

要突出的是两个要点,一个就是药,一个就是量,达到的目的就是要治病。这相当于我们在星期天啊,

还是在放假呀,还是利用其他时间去门诊,看到大夫在开方,他都是开什么?药、量,药、量。有没有

好的治疗作用,我们暂时不说,不管怎样说,我们看到了处方。处方从我们学习这个角度就叫做方剂。

就这样简单。方剂是这样的简单。那我们学习方剂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呢?是的,同学们说,我们学习方剂学,主要涉及到有八大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与我们刚才所说的方剂一样的,方剂就是什么?药物的组成,药和量。我想啊,同学 们也是非常清楚的,药和量哪一个最重要?同学们回答的与我问的不一致,这说明同学们回答的是正确

的,我问的是有偏向性的,也说明同学们学习我们方剂学,已经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第二大方面就是方剂用法。方剂的用法啊,在通常情况下,在用法的时候,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个内容是煎药的方法,一个是服药的方法。你说哪一个最重要?同学们说都重要,那是真的。你比如 说在煎煮方面,该先煎的没有先煎,该后下的没有后下,影响疗效吧?假如说,在服用方面,对胃有刺 激性的药,饭前吃了,同学们那就意识到病人吃吃药更不舒服。说明方剂的用法,非常重要。 第三大方面,方剂的功用。功用啊,它告诉人们,我们所学的这个方剂,是干什么的,它具备了哪

些基本功用。你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有这样一个方,方中既有大黄,又有附子,我们在认识它的功用

的时候,一定要结合用量。比如说,大黄大于附子,这个功用是什么?附子大于大黄,它的功用是什么?

大黄和附子用量相等,它的功用是什么?刚才所说的话,就是告诉同学们我们在认识功用的时候,不能

简单的局限在药,还要结合用量。

第四大方面,是我们学习方剂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就是药理作用。你比如说,我们中医说的发汗,

从今天来看,药理作用它就是调节汗腺,我们今天中医所说的活血,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现代的药理

研究是改善微循环。我们今天学习补益,相当于调节人的免疫机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调节人的内分

泌等等。这样为我们扩大思路,进一步学好方,用好方,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大方面就是中医证型。中医证型,是突出我们中医的一个优势。你比如说,同样是一个慢性胃

炎,西医它治疗慢性胃炎,在很多程度上,它的药有一定的固定性,而我们中医在认识慢性胃炎的时候,

就认识到慢性胃炎有热证有寒证,这就是我们中医,在认识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一定的针对性。

第六个方面,我们要重视西医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认识疾病的时候,仅仅停留在中医

的证型还是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治病需要的。你比如说,我们学习理中丸,它可以治疗西医哪些疾病?比

如说慢性胃炎可以治疗吧?那冠心病呢?也是可以的。其他方面呢?也是可以的。我们今天在治病的时

候,从临床实际来看,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辨西医的病结合中医的证两个方面的治疗,效果会更好一些。

第七大方面,就是方证分析。方证分析就是说,我们在认识问题的时候,症状表现与我们所学的方

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举一个例子,我们学习有这样一个方,比如说麻黄汤,它可以治疗太阳伤寒证。 1

治疗太阳伤寒证,它们的用药与太阳伤寒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关系?还是间

接的关系?还是直接的关系?它们应该突出的是三个方面都有,既是相互的,也就是说这样的证要用这

样的方,既是直接的,又是什么?间接的。为何说又是间接的呢?换一句话说,我们认识麻黄汤,不能

把它局限在什么?太阳伤寒证,还可以治疗其它方面。这是方证分析。

第八大方面,就是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它又包括几个方面的知识呢。七大方面,方剂的组成、用

法、功用、药理、证型、疾病,最后一分析,最后一开方,最后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这是我们要知道,

方剂它的任务,就是开个方,定个量。而我们学习方剂学呢,涉及到的内容是比较多的,我们学习方剂

学,从我的认识呀,方剂学,方剂的发展,最早,比较早,来源于经方,所以我们对张仲景的方要引起

高度重视,这是我们学习方剂学它有关参考用书。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章方剂学发展概况。方剂学发展概况,我们在认识问题的时候要从三大阶段来认 识。

第一个大的阶段,你们说方剂在发展的过程中,它是一开始治病就是一个方?还是一开始用的是单

味药?(单味药)同学们说的就是事实。古人啊,他在治病的时候,他是先用单味药。你比如说,举一

个例子,那古人啊,他在夏天受热了,出现了腹泻,有的人吃了黄连,他觉得这个药有止泻的作用。有

的人啊,他吃了黄芩,他发现黄芩有止泻的作用。还有一个人,他既没有见过黄芩,也没有见过黄连,

而见过的是黄柏,它也治什么?它也能治疗夏天受热引起的腹泻。人们啊,他在相互之间交流的时候, 他会这样说,他说啊,夏天受热了引起的腹泻,用黄连效果比较好。那另外一个人怎样说呢?他说应该

是黄芩。各说各有理,谁也不会放弃谁实践的真理。当他第二年夏天的时候,又受热了,又出现腹泻了。

他一想,别人说的说不定有一定道理,他原来吃的是黄连,他又加上什么?加上了黄芩,他一吃,他发

现原来吃的黄连需要一星期达到治疗目的,如果加上了黄芩,三天达到了治疗目的。他觉得效果明显提

高了,这就是方剂在发展过程中,第一个阶段,由单味用药到配伍用药。换一句话说,配伍用药在某种

程度上,它是对单味用药的进一步完善,使方在治病方面取得的疗效会更好一些。这是我们学习方剂发 展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它就是由经验认识到理论总结。怎样叫做经验认识呢?我们刚才说了,黄连、黄芩可以治

疗什么?腹泻吧?已经配成方了吧?假如说夏天受热了,腹泻,吃了黄连、黄芩有止泻的作用,那古人

啊,他在总结的时候,他没有说是夏天受热了,他就知道腹泻用黄连、黄芩。那当然,昨天夜里冷不冷?

还可以吧?冷吧?冷,没有盖被子,衣服让别人穿走了,有没有可能也出现拉肚呢?有。拉肚了,他也

吃黄连、黄芩,他一吃,本来是止泻的,这一下腹泻怎样?更重啦。更重啦。早上要吃饭,在吃饭的时

候,家里生产的姜是个大丰收。早上想想,那就吃点姜,肚子不饿吧?一吃姜,他发现起了个什么作用?

止泻。这样,由经验认识到了个什么阶段呢?理论认识。怎样认识?他说这些药是治疗寒引起的腹泻,

那些药是治疗其它方面的。是这样吧?人哪,在认识问题的时候,他是不断地在总结经验,在经验认识

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向纵深思考,思考的过程中就形成了理论,理论是需要我们来总结的。我们学习方剂,

你学第一遍是一种认识,你学习第二遍是一种认识,你学习到一百遍,你的认识在理论方面进一步升华。

当你走入到临床中,你第一次用半夏泻心汤治病的体会,当你到五年以后,你用半夏泻心汤的体会,在

治病方面,疗效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变化。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就是辨证用方到用方辨证。怎样叫做辨证用方?就是说人们在通常情况下治病的时候,

是先有证,后用方,也就是说根据病人的病证表现,进行归纳、分析、判断为某一个证型,得出一个证 型之后,选用一个具有比较理想的,有针对性的方。这就是辨证用方。怎样叫做用方辨证呢?我们根据 2

所学习方,比如说有一个方,叫肾气丸。有这个方吧?同学们应该是非常熟悉的。最起码我们要知道,

肾气丸它治疗的病证不局限在一个方面,它可以治疗虚劳腰痛、消渴、转胞、痰饮,还有什么?脚气。

为何它可以治疗这样多的病?因为这些病,有一个共同点,它的病变证机都是阴阳俱虚。我们学习用方

辨证,使我们提高认识思维,改变学习由一点向面的发展。辨证用方指的就是有什么样的病证,用什么

样的方。而用方辨证告诉人们,我们所学的任何一个方,治疗中医的证型,都不局限在一个方面,它可

以有很大的差距。你比如说,有一个方叫桂枝汤,桂枝汤它既可以治疗在表风寒表虚证,又可以治疗在

里脾胃虚弱证。你说表和里,它的症状表现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它们的病变证机有相同的。大的方面考

虑,它们的病变证机应该有两个是相同的,一个是寒,一个是虚。当然我们在辨证的时候,要重视相对

的针对性,这是我们学习用方辨证,是思维的扩大,辨证用方是基本理论知识。 我们学习方剂学的发展概况。

第一个方面就是最古老的方书。最古老的方书是什么书呢?就是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这本书

是在 1973 年,在长沙市马王堆 3 号汉墓中发现的,发现的比较晚,成书的时间比较早。这里面就出现 了一个问题。出现个什么问题呢?它收载的方,基本上都是,不是药的不全,就是量的缺少,或者是一

个方少写了几味药。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应用,应用起来,带来了很多不方便。虽然它很古老,但是,它

的使用价值并不高,人们今天要想用,困难重重。它仅仅就是标志着,在很早的古代就有了方书。

第二个方面就是方剂理论萌芽。这在什么时代呢?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本书叫做《黄帝内经》。《黄 帝内经》,同学们,根据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这本书,主要论述的是中医的理论基本知识,还是论

述中医的治疗方药?理论基本知识。它仅仅是记载了 13 个方, 13 个方标志着方剂的理论在萌芽时期这

逐渐要成长。这 13 个方在临床实际中,即便是有治疗作用,也是非常弱非常弱的。换一句话说,我们

同学们到了临床中,你用《黄帝内经》 13 方去治病,可以说基本上都是达不到预期治疗目的的。因为

这本书,它不是重点论述方的,而是论述方剂的基本理论知识。它仅仅告诉人们,方是可以治病的。

到了第三大方面,就是理法方药具备。理法方药具备就是在两汉时期的。先有西汉还是先有东汉呢?

先有西汉,后有东汉。那就是在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他治病的过程中,总结形成了一本书,叫《伤寒杂 病论》《伤寒杂病论》后人把它分为两本书,一本就是《伤寒论》。,一本就是《金匮要略》。经过我们在

临床中的应用,经过总结古人的临床应用,可以说《伤寒杂病论》的方,它有几个特点:一个是组方严

谨,第二个主次分明,第三个效宏药少,第四个有的放矢,第五个方面变化巧妙,第六个方面易于应用。

由于它具备了六个特点,所以人们把张仲景的方称为什么?经方,也称为“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

记载的方有多少?同学们说有 260 个方。在《伤寒论》中有 115 个方,在《金匮要略》中有 184 个方,

这两本书重复的方、佚名的方去掉,那就是 260 个方,也可以说重复的方、佚名的方有 39 个方。同学

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数一数《伤寒论》这本书有多少方。长期以来,都是说 112 或者说 113。而我 们经过一数,既不是 112,也不是 113,而是 115。《金匮要略》有的说是 205,有的说是 262,我们一

数,是 184。为何会出现这样大的差距呢?关键就是《金匮要略》这本书中,后人在整理的时候,它把 《千金》的方,《肘后》的方,《外台》的方,收录了一些,人们在数的时候,很容易把这些方计算到里

边。我们在总结认识的时候,要有一个明确而准确的概念。 第四大方面,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国家政府组织颁布而写的一个书。说明社会进步了吧?它一

个代表性的一个书,叫什么书呢?叫做《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本书它主要就是标志着国家发展进步,

由政府组织颁布而写。

第五个方面,就是研究方剂的理论。研究方剂的理论呀,是这样的,人们在认识方剂的时候呀,在 3

成无己之前,认识方的时候,它仅仅认识这个方,比如说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它就是一个麻黄汤。

到了成无己,他在认识方剂的时候发生了变化,他认为麻黄和桂枝是什么关系,麻黄和杏仁是什么关系,

麻黄与甘草是什么关系,他在探讨的时候,他就探讨它们是亲戚关系?还是同学关系?还是夫妻关系 ? 还是上下关系?还是左右关系?你看他在认识方面发生变化了吧?我们今天在研究方剂的时候,就是从

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

第六大方面,就是要知道最大方剂的全书。这个书叫什么哩,叫《普济方》。它标志着在古代,方

剂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已经发展了多少方了?六万多方了。这说明方剂发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人们 在总结的时候,总是能进一步总结出一定在古人方的基础上更完善的一些。不过,到了今天,有一个方

书也是比较大的,就是解放之后,有一本书叫《中医方剂大词典》。它收载的有九万六千多个方,这说

明啊,方的发展速度还是在进一步发展的。你看到了今天,有没有可能超过十万首呢?远远已经超过了。

再一个方面就是方剂配伍方法。方剂的配伍方法呀,我们认识方剂,从我的认识,方剂的配伍方法

是很重要的。怎样叫做配伍方法?就是告诉人们,在组方的时候,它有没有规律可循,有没有技巧要掌

握,古人他为何要用这一味药,我的认为,不一定就局限在认识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系,更重要要认识

到有病证与用药之间的关系。你比如说,我们在认识问题的时候,一个大热证,你在研究配伍方法的时

候应该用什么药?大热证,应该用清热的药。根据配伍的方法,应该再少用一点辛热的药,它有利于热

向外透达。这是我们学习方剂配伍方法,提高我们临床组方用方,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02.02.第二章:治法与方剂

现在上课。这一堂,我们学习第二章:治法与方剂。

治法与方剂,它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也可以说这一章所涉及到的内容,概括我们所学的所有的

方。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概念,什么叫做治法?就是同学们所说的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或者说是法则。

什么叫方剂?方剂简单的说,那就是处方。在治病的过程中,治法的前提是什么?治法的前提是辨证。

辨证,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说在临床实际中,辨证是难还是不难?同学们说了,会者不难,难

者不会。这就概括了不存在难和易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存在。现在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什么问题呢?要

认识到,辨证你不要把问题考虑得太复杂,我认为呀,在辨证的时候,你考虑问题尽可能是哪一个地方

能切中问题的要害,你就从哪个角度考虑。你比如说,相对而言,咳嗽多不多?咳嗽多不多,一句话基

本上就能把咳嗽的大方向搞清楚。那就是什么?同学们说痰,白痰、黄痰。如果说病人没有痰,一句话,

问他与天气变化有没有关系。你说这辨证难它还是不难哪?就是同学们所说的,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对于我们来说,不存在难这个问题。再举一个例子。慢性胃炎也是比较多的,你说它辨证难度有多大?

很难说清楚。但是我们同学们都知道要问病人一句话,平时爱吃热的还是凉的?一句话,基本上就把病

寒热搞清楚啦。这就是治法与辨证之间的关系。在确立治法之前,必须得什么?先辨证,换一句话说, 在辨证之前,一定要认识这个人是什么病,相当于应该知道西医的病吧?应该知道我们中医的证吧?然

后就可以确立治法吧?刚才我们说咳嗽、胃痛,这样都是症状,你仅仅根据咳嗽、胃痛很难说清楚,它 是什么证型。经过问病人的痰,与天气的变化,或者与饮食的冷热,就可以确立用散寒的药、用清热的

药。因为我们在学习中药的时候,它主要就是两大类,一大类就是偏于热,一大类就是偏于寒。辨证与

治法,治法与辨证,不管怎样说,都是先辨证后确立治法。同学们现在把书往后翻一下,翻一个什么,

任何一个方,都没有提到治法,是这样吧?现在我们要知道,治法与功用之间的关系,治法针对的是什 4

么?是辨证。功用针对的是什么?针对的是方剂。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一学期学习方剂学首

先研究的是病证还是方剂的组成?方剂的组成。如果我们先针对方剂的组成,从方剂的组成入手,应该

研究的是功用。换一句话说,研究治法与功用针对的方面不同,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举一个例子,肺 寒证,辨证了吧?确立治法,那就是散寒,选用代表方就是小青龙汤。这样我们可以看出来,辨证、治

法、方剂。而我们学习方剂是把它颠倒过来了,先学习小青龙汤,归纳小青龙汤的功用是散寒,治疗的

病证是肺寒。可以看出来,方剂与方剂是相等的,病证与病证是相等的,中间治法与功用在特定的情况

下也是什么?相等的。只不过是说,先说辨证,后边不能说功用,只能说什么?治法。如果先说方剂,

最好说的是功用,一般不用治法,但是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这是治法与功用之间的关系。

治法与功用,从治法的角度,就是辨证—治法—方剂;功用呢,就是方剂—功用—证型。 再一个方面,就是治法与方剂。治法与方剂,它们之间,治法应该是靠前,方剂在后,它们之间一

般情况下,不能先考虑方剂再考虑治法。你比如说,考虑这个方确立一个治法,它是要针对一个病的,

人不这样说,而是怎样说呢,说治法之后是选方,不说选方之后是治法,这种说法呢,让人听起来比较 别扭,不顺耳。

再一个,方剂与功用。方剂与功用,这样人听起来就怎样?学什么方,有什么样的功用,听起来比

较顺耳,比较符合人们的习惯用语。

治法。治法,它在确立的时候,有几大方面,我们要引起重视。一种情况,它是根据病人的体质、

病位、病性,而确立治法。你比如说,根据一个人他病位在上和在下,治疗的方法会有差异的。你比如

说,一个人的病变部位在表,和病变部位在里,治疗有没有差异呢?确立的治法是不完全一样的。再一

种情况,是根据六淫或者是七情,六淫通常情况下说是外感,七情呢,内伤。在确立治法的时候,也是 不完全一样的。你比如说六淫,我们在确立治法的时候主要是什么?主要是驱,六淫就是邪,把它驱除

出去。那七情呢,或者说内伤呢?它要重视调理。怎样说重视调理?最起码组方的时候,应该考虑既要

调节人体的内在变化,又要什么?考虑到驱除邪气。这是确立治法的一个方面。再一个方面,是根据五 脏的生理特性而确立治法。人们认为肝的性是什么?心的性是什么?脾胃的性是什么?要重视针对脏腑

的生理特性而选用药物。再一个方面,它是根据脏腑之间的关系而确立治法。脏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

的关系?你比如说,心和肾它们是什么关系?是相交的关系。肺与肝是什么关系?是升降的关系。肝和

肾是什么关系?是相互滋生的关系。古人有一句什么话呢?说是“肾精不泄,归藏于肝而为清血,血不

耗归精于肾而为肾精。(附注《张氏医通》指出:”“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 清血。)说明精和血的关系是什么?是互化互补的。脏腑之间有这样的关系,你要想一想,人在社会之”

中有没有有些人与有些人,之间的关系是偏于泻呢?有没有有些人与有些人之间的关系是偏于补呢?也 就是说,在社会之中,有些人总是想说有些人的坏话呢?有没有有些人总是听某些人要说好听的话呢 ? 有没有呢?有。组方也是这样组方的。

下面我们要学习常用治法。常用治法,其中人们在总结的时候呀,把治疗的方法归为八大方面,用

八个字来概括,叫做: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八个字概括实际上,在好多方面它也没有概

括。我给同学们举一个例子,你们说它可以归在哪一法中。比如说,止血剂,汗,行不行?也不好说。

吐、和、下、清、温、消、补?你假如说一个出血还有好多方面,你要真正把它归纳在哪一个方面,也

不太好说。不管怎样说,古人他从大的方面给我们进行了归纳。

第一个方面就是汗法。汗法就相当于我们学习中药的时候,同学们所说的解表药,又根据我们学习解表药,它的治疗作用不局限在一个方面,根据解表药作用的共同点,我们学习方剂的时候,把解表药 5

称为汗法。汗法治疗的病证除了表证之外,它还可以治什么?它还可以治疗疮疡,还可以治疗水肿,还

可以治疗麻疹初期等等。下面说一个就是疮疡。疮疡,我们不要把它局限在初期,在任何一个阶段,在

治病求本的同时,都可以适当的加上发汗的药。你比如说,我们在临床实际中,治疗顽固性的疮疡,要

加上什么药?要加上发汗的药。发汗的药,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有促进什么?血液的循环吧?腺体的分

泌吧?举一个例子。在门诊上班,遇到一个男同志,他是什么病呢?他是结肠癌。结肠癌,做了手术一

年了,就是伤口不愈合。伤口不愈合,用西药,用中药,没有达到预期治疗目的。我们在治疗的时候,

就是在辨证求本的同时,加上什么药?加上发汗的药,最后达到了预期治疗目的。当时我给他开了一个

什么方呢?就是张仲景的一个方,叫王不留行散,再加上发汗的药。张仲景他怎样说呢?他说“病金疮, 王不留行散主之。”叫我想啊,张仲景说不定也当过什么?外科大夫。说不定他在当外科大夫的时候,

做了手术,也有什么?疮口不愈合的。他就用了什么方就达到了预期治疗目的。 再一个方面,就是汗法可以治疗水肿。水肿根据古人的论述,他怎样说呢,“腰以上肿,当发其汗;

腰以下肿,当利其小便。”我在临床中治病的时候,我经过临床治病的体会总结,得出了一个:“腰以上

肿,当发其汗,酌情配伍利小便;腰以下肿,当利小便,酌情配伍发汗的药。”我们在门诊上班,经常

遇到一些病人是西医诊断的是心衰,心衰会出现面部肿,也会出现下肢肿,尤其是一面肿的时候,人们

应该怎样?应该说发汗为主吧?在治病求本的同时,应该以发汗为主。我在临床中酌情配伍利小便的药,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你比如说,我们治疗肾病型水肿,有的人下肢肿比较明显,我们在治病求本的

同时,既用利小便的药,又用发汗的药,治疗的效果总是得到病人的满意,病人总是说我们开的方效果 好一些。

再一个方面就是治疗麻疹初期。汗法只能治疗麻疹的初期,在恢复期就不能用了。汗法,我们在学习中药的时候,有辛温,有辛凉,是这样吧?针对的病证就是寒证,热证。

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二个法,叫什么?吐法。吐,它所针对的病证和汗法是不一样的。汗法它所针对

的病证是什么?在肌表。吐所针对的病证主要是在上、中二焦。病变的部位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咽

喉,一个是胸膈,一个是胃脘。针对的病邪也是三大方面:一个是痰,一个是饮食积滞,一个是中毒。

从今天我们在治病方面,你假如说饮食积滞这样的人在治疗的时候,多采用泻下的方法,还是多采用吐

的方法?人们总是觉得泻下有点不浪费,总是说不定还能吸收一点,如果吐了,那就是怎样?觉得人是

宁可拉下去,不愿意把它吐出来。今天除非是饮食太过,胃要爆炸了,没有办法,才采用吐的方法。一

般是不用的。第二个那就是毒物。毒物这是要用吐的。不过,现在西医总是要洗胃的。西医的洗胃在某

个程度上,就是对我们中医的吐法进行了改进,治疗的效果应该怎样?更好,更快些。第三种,痰。这

算是西医没有办法来完善的。举一个例子。在门诊上班,遇到一个女同志,不到 30 岁。我一问她,她 就直接告诉我,她是抑郁症。抑郁症,她接着说了这样一句话,她说呀,她整天感到胸中闷,闷得有一

个东西在堵塞。什么东西?她说不知道。她又说了一句话,她总是觉得听到别人说话要把她憋死呢。憋

在哪?憋在咽喉部。她说好像是痰,但是没有吐出来。又一看她的舌质舌苔厚腻。在这种情况下,我一

看,她让其他大夫治疗的方法,化痰、祛痰、宽胸、理气。病人怎样说呢?她说吃吃药有作用,但是作

用呢,总是达不到控制症状。我一想,我给她开方,当时我给她开了是四味药,一个药是瓜蒂,一味药

是赤小豆,一味药是叫藜芦,也是一种毒药。这个病,当我摸脉象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说郁证应该脉象

弦,但是我摸她脉象的时候,脉象比较弱,我给她加了一个人参。这个人,她吃这个药,用了瓜蒂是涌

吐药,用了藜芦是涌吐药,她就没有吐。她就是感到怎样哩?胸中一块东西被解除了,咽喉舒服了。大

概治了前前后后,有四个多月,病人像正常人一样。由于这样的病治疗的难度比较大,我们怎样呢?让 6

她坚持再服一段时间,最好把药打成粉状来治疗。

第三大方面就是下法。下法就是我们学习的什么药?泻下的药。针对的病证燥屎、痰饮、瘀血、水

气、虫证等等。这里边,我们要说一个问题,痰饮既可以用吐法,又可以用下法。病在下焦用下法,病

在上焦不一定都用吐法,可以用下法。一个要点,凡是在胸中中医把它辨为痰饮,并以满、闷、胀为主,

用吐法;凡是以疼痛为主,用下法。刚才所说的就是说,痰饮在下焦用下法,不用吐法;在上焦可以用

吐法,可以用下法,病人的病证表现不完全相同。

第四个方面是“和”法。这个“和”的概念是很难说清楚的。为何说很难说清楚呢?你看,汗法它

就是解表药,吐法就是涌吐药,下法就是泻下药,那“和”法呢?它最起码应该不低于两个方面的用药。

你说一个人存在不存在“和”?要想“和”,最起码得要几个人?两个人。说明这个“和”法它不是单一

的,而是多项的。这个概念是不容易搞清楚的。你比如说,有一个方,同学们都是非常熟悉的一个方,

叫麻黄汤。麻黄汤四味药,治里的药有两味,解表的药有两味,你说它算“和”呀?还是解表呢?很难

说清楚。不过,人们他要从哪个角度去解释,他就能解释通。你比如说麻黄汤,你说它是解表方,它就

是解表方;你说它是治里方,它就是治里方;你说它既治表又治里,它就是既治表又治里。你说能不能

这样说呢?麻黄汤能不能解表?能不能治里?你有一点感冒,能不能治?有时呀,真正要把这个概念搞

清楚,是不容易的。为何不容易呢?任何一个方用的药都不局限在一个方面,尤其是“和”,才不局限

在一个方面,涉及到的面比较广,不容易搞清楚,但是所选的方都是好方。

再一个就是清法。清法,我们要知道,清法涉及到的范围大不大?比较大的。一切热证都可以用清,

换一句话说,西药的消炎药绝大部分,都属于我们中医的清法。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说清法它针 对的病证,假如说是西医所说的炎症,那用西药消炎药有没有治疗作用?应该比中药见效还要快一些。 在临床实际中,为何用了西药在治疗有些炎症属于我们中医的热证效果不够理想,用了我们的中药效果

会好一些?关键是什么?我们中医在用清法的时候,考虑到热伤津,热伤气,也就是说,我们中医突出

清法的时候,应该重视配伍什么?益气药,生津药。这是我们中医的优势。

第六个方面就是温法。温法是这样的,清法可以治疗西医所说的炎症;温法也可以治疗西医所说的

炎症。都是炎症,比如说,一个人是慢性胃炎,有的人就是爱吃热的,那说明这个胃炎是寒证;有的人

胃炎,舌质红、舌苔黄,你把它辨为了热证,那就是要用清热的方。中医在治疗西医所说炎症,用温法 的时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慢性炎症。一提到慢性炎症,要想突出我们中医的优势,应该加点

补的药,因为病时间久了,久了它就伤什么?伤人的正气。要重视用补益的药。这又是突出我们中医一

个优势所在。西医,它在认识炎症的时候,它就没有分一个寒热。如果西医在治疗炎症的时候分了寒热,

它的针对性会怎样?更强。如果它分了寒热,那说明那是我们中医。这说明我们中医是有优势所在的。 这是温法。

第七个方面是什么法?消法。消法使用的概念是比较大呢。消就是慢慢地消,缓缓地消,不要急于

求成,重点是解除病人的痛苦、消除病情。它涉及到哪些方面?消法就是理气的药、活血的药、祛湿的

药、化痰的药、消食的药、利水的药、驱虫的药为主组成的方剂。治疗的病证,中医都把它归在消法这

个范畴。气郁、血瘀、湿、痰等等,这样的病治疗的难度怎样?会大一些吧?大,治疗难度,就要怎样

呢?慢慢地把病证消除。这是我们学习消法不要急于求成,但是有一个,中医治病效果也是比较快的。

下法,说不定人吃了下法(的药),它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治疗的病,在于急,在于重,在于 取得近期效果。而消呢,是慢慢来,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好事多磨,磨就是慢慢来。

第八个方面是什么呢?就是补法。补,也是我们中医的优势。为何说也是我们中医的优势?相对而 7

言,病人治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首先他大部分想到用西药,用西药疗效不明显或者是没有疗效的时候,

这样的病人想到吃我们中药啦。吃我们中药,我们中医在辨证求本的同时,应该考虑到补。补,是任何

人(正常的人,病人)都追求的一个目标。病人虚了想补。你说一个人没有病,没有虚,他想不想补?

换一句话说,今天的保健药,大部分都含有什么?补。这说明保健,人是追求什么?补的。没有一个人

保健的时候天天吃点大黄,他觉得这个药还是留给别人用吧,不能浪费药材。但是他在补的时候,他是

怎样想呢?他说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何要为人民服务呢?首先要有好的身

体才能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愿望呢。这是我们认识到,补是我们中医的特色。 八法体现在我们以后学习的各个章节之中,我们对八法做一个简单的认识就行。 再一个方面,古人啊,他总结了一下,他怎样说呢?他说:“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 法备焉。”这一句话就是告诉人们,在临床实际中,你仅仅用一个法根本达不到治疗目的,要想达到治

疗目的,必须怎样哩?最少两种法或者是三种以上,也不要八种都结合,一般情况下,就是

三、两、四。

三个法比较理想,两个有点少,四个不能说多。这样的几种法结合在一起,在临床中,治疗效果会更好

一些。你说,我们在临床中治病,追求的是什么呢?是疗效。疗效,要重视几种法结合在一起。怎样,

这一堂我们就说到这里吧,同学们休息一下。

03.03.第三章:方剂的分类。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现在上课,这一堂我们学习第三章:方剂分类。 方剂分类我们学习主要要了解五方面的内容。

一个方面是病证分类。所谓病证分类就是根据病证表现而归纳一类的方剂。你比如说,今天我们所

学习的中医内科学,它就属于我们方剂学范畴的病证分类。在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中医内科学应该是

内科治病的。我们想一个问题,我们学习方剂学,是不是也是治病呢?我们呀,现在呀,还没有去见习,

是吧?当你去见习的时候,医院的大夫呀,他通常情况下,他不这样问你,他说你在学校背了多少证型? 他不说,他说句什么话?他说了你背多少方?为何,他要问我们背多少方呢?这说明我们的方,就是内 科学,就是治病的。只不过是说,人们把中医内科学说是内科,方剂学说是方剂而已。都是治什么呢,

都是治病的。也可以这样说,中医内科学在治病的时候,它是先病证后用方,把人们的认识局限在,某

某证用某某方,某某方治疗某某证。而我们学习方剂的时候呀,它是把人的思路扩大到任何一个方,治

疗的病证都不局限在一个方面。这为我们临床中见到诸多疾病可以用一个方,一个方可以治疗诸多疾病。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方剂学的发展历经了三大阶段,最后一个阶段,辨证用方相当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

中医内科学,用方辨证相当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方剂学,包括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等等。你比如说,

我们有一个方叫温经汤,长期以来把它局限在妇科。我们学习的时候,就不把它局限在妇科,可以治疗

诸多方面,只要病人具备了什么?寒、瘀都行。病证分类,古代人们在认识的时候,其中把《伤寒杂病

论》等等,都归纳为什么哩?病证分类。《伤寒杂病论》它是一本什么书?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内科、

妇科、外科的一个综合体。得出一个结论,张仲景不仅仅是一个内科大夫,还是一个什么?外科。为何

说是外科呢?我们上一次学习的时候就提到,张仲景说“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这说明张仲景当

过外科大夫。再一个方面,张仲景还真当过妇科大夫呀。他专门在《伤寒杂病论》中用了大量的篇幅阐

述妇科的几大病: 经、带、胎、产、杂病五大方面。这是病证分类是先说病证,后说方。 第二大方面就是功用分类。功用分类呀,它是先说功用,后说方。那同学们说,那我们在上一堂学 8

习的时候,说先说方,后说功用。那现在怎么又说,先说功用,后说方呢?现在所说的,不是指的是某

一个方,而是进行归类,归到什么了?解表方、泻下方、止咳方、止血方、止汗方。他把病证放到哪啦? 放到后边了。方,放到哪啦?放到前边了。就是先说方的功用,然后再说什么?主治的病证,这就叫做

功用分类。我们今天学习的《中药学》,就是按功用来分类的。我们学习的《方剂学》,一部分方剂学是

按功用分类的,我们现在所选用的方剂学,不是单一的功用分类,而是什么?

第三个方面,综合分类。综合分类就是说在临床用方的时候,它是错综复杂的,在归类的时候,你

就从功用分类,有时不容易分类,所以又采用了一种方式,叫做综合分类。该用功用用功用,该用病证

用病证,该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方法。也就是说这个更具人性化。再换一句话说,更具有灵活性和变化性。

第四个方面和第五个方面是有很大欠缺的,它是祖方分类。怎样叫做祖方呢?它就是最小的方分类

为基础。你说最小的方它是不是就是祖方呢?它在归类方面出现一个弊端,你假如说,在清朝组了一个

方,它的药味比较少,是一个基础方,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一个方,这个方中就包括了清朝这个方的所有 的药。你说谁算祖呢?是清朝算祖?还是明朝算祖呢?谁应该放在前面呢?你说,清朝这个方,它是明

朝的祖方?它还是明朝的减味方呢?这个问题不好搞清楚。人们有这种说法,就是祖方就是基础方,或

者是主要的主。这个分类,这个从今天来看,分类的方法是不太科学的。

第五个方面也是不太科学的,叫什么哩?叫做七方分类。七方分类呀,它就是七个字:大、小、缓、

急、奇、偶、复。你说大方,你怎样叫大方?它的概念是两个,一个大方,它说的是药味多,另外一个

方面它说药量大,都叫大方。小方呢,也有两个概念,一个就是药量少,再一个就是药味少。它正好和

大方重复了,大方里面的药味多叫大方,那小方里面,药味多,量小也叫小方。概念重复,不好分类。

你怎样叫做偶?偶就是对,是吧?那对里边有没有大方?这个就不好分,它就分不成。不过是古人啊,

他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可以这样说呀,《黄帝内经》它提出来的这七个字,成无己对这七个字说了好多

好多话,但是在应用的时候没有价值。仅仅知道这七个字就行。这是我们学习第三章方剂的分类,做一

个简单的认识就行。

下面我们学习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这是我们学习一个重中之重。方剂组成,我们在认识的

时候,要认识到方剂学所选的方剂,其组成都是不变的,而临床中应用方剂治病的时候,你们说它变不

变?这就是同学们所说的在临床中,运用方剂治病的时候,是一定要辨的。你假如说,你学的方,是固

定的,用的方是固定的,你在临床中治病,在通常情况下,能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难度很大。为何

这样说呢?因为在临床实际中,病都是在变化的,病因人是不一样的。你比如说,昨天夜里还是比较冷

的,有五个人他夜里睡不着,他到哪里去呢?他到我们学校前边一个湖里边去洗澡啦。五个人有没有可

能性,一个人洗洗澡,什么事也没有?有吧?有没有有些人洗洗澡,咳嗽?有没有有些人洗洗澡,腹泻?

你都是在冷水里边洗呀,你为何都不腹泻呢?你为何都不咳嗽呢?为何要有不同呢?这说明人都有一个

个体差异性。决定人们都是肠炎,有的人肠炎是大便干结,有的人肠炎是腹泻,有的人肠炎是先硬后溏,

有的人肠炎先溏后硬,有的人肠炎就是解大便不爽。怎样叫不爽?他解完大便用纸来擦,他说擦了还有,

有了再擦,擦了还有,还要怎样?继续擦。解大便就是不爽快。同样的病,病证表现不同,这就决定我

们所学的方都是固定的,治疗的病都是变化的。我们学习的方,学习古人方的固定性,对于我们学习固

定的方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到临床中治病,用变化的方是取得疗效重要的。

这样我们把它总结为两个要点:一个要点是什么?要充分认识方剂组成固定不变的重要性,无固定 性,则无法学习方剂的共性。你比如说,我们在学方的时候,就没有固定的方,你怎样学呢?无可下手。

第二个方面,要充分认识方剂应用的变化性,无变化性则无法应用方剂的个性。研究方剂组成固定性与 9

应用变化性是治病用方的核心。有这样一种说法,说西医在治病的时候,具有重复性。中医在治病的时

候,重复性比例偏低,这就造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说中医治病和西医治病有一定的差距:西医治病经

得起检验,中医治病一经检验没效啦。这是为什么?这就是说西医在治病的时候,它针对的是共性,而

我们中医在治病的时候,针对的是什么?是个性。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新校区在校的同学

们,有没有一后边加四个零这样多的人?有吧?超过了吧?不能算少吧?你注意观察一下,这一万多人,

从总体上来看是几个人?一个人,都是人。仔细一分,是几个人?是两个人。实际上你仔细一看,是一

万多人,这说明我们要抓一个什么?那个个性是中医的特点。你说我们学校有一万多人,也不能算少呀,

有没有两个人看上去非常像呢?多呀是少?是非常少的。即便是两个人非常像,他两个有没有不同?有。

这说明我们中医针对的都是个性,也就是说中医针对的个性,是区别大夫水平高与低的一个核心问题。

为何这样说呢?同样是一个胃炎这样的病人,有的人胃炎他就是热证,有的人胃炎他就是寒证,有的人

胃炎寒证他就是要加瘀血,有的人胃寒他就是要加气郁,有的人胃炎寒证他就是要加痰。有的人他是胃

炎属于寒证,他并没有吃得多,说不定他比别人吃的还少,他总是要从胃里边上来一股气,是不消化食

物的气味,他没有吃多,我刚才说了,中医就把他辨为什么?寒加饮食积滞,实际上他没有吃的多。中

医有中医的优势,西医有西医的优势。我们中医的优势,重在哪一点?个性。个性是针对具体的某一个

人,刚才说西医它具有共性,你比如说西医,只要是认为炎症,他就开什么药?消炎的药。大部分人有

效。没有效的人,他照样开,为何照样开?炎症呗,消炎呗。而我们中医在治疗炎症的时候,一会儿用

活血的药,一会理气的药,一会化痰的药,一会清热的药,一会补的药,一会温里的药,等等。就是说

变化性怎样?很大。你看我们中医它特别符合临床实际。你说有没有这种情况,有的人昨天吐的是白痰,

到了今天变成什么?黄痰了。那黄痰了,那说明这个病由昨天的寒,变成什么啦?热。你说有没有有些

人,早上吐的痰还是黄的,到了下午变成白痰了?它也有。这说明人在变,病在变,疾病本身的性质也

是在变。你比如说,在临床中,经常听到有的人他这样说呀,他说呀,以前气管炎一吃西药效果特别好,

他说把这一味药牢牢记在心中,只要是气管炎就买这一味药。他下一次咳嗽喘发作了,他一吃这样的药,

不仅没有治疗作用,反而喘咳更重啦。假如问了西医的大夫,西医大夫怎样说呢?说病重了呗,加大量

呗。他一加大量,起不来床啦。从我们中医这个角度是什么道理呢?原来是热证,变成什么了?寒证。

寒证,你又加大量了,那就更寒啦。那就起不来床啦。中医有中医的好处,西医有西医的好处,一定要

抓住我们中医学方的固定性,到用方的变化性。固定性是我们学习的着落点,变化性是我们提高疗效的 变化点。

下面我们要学习第一节的内容,就是方剂组成里边的配伍原则。配伍原则,我们重点学习几方面的 内容。一个方面就是针对病变证机而选用方药。怎样叫做针对病变证机而选用方药? 就是说,寒证应该

选什么药?散寒的药。应该选什么方?散寒的方。你比如说,感冒了你应该选?不知道。为何不知道?

是受凉了还是受热了?是吧?你假如说,受凉了,感冒应该选用辛温的药。说到这里,我们只要把中药

学好,就不需要学方剂就行。为何这样说?受凉感冒啦,你把辛温的药都开上有没有治疗作用,如果没

有治疗作用,说不定这些药都是假的。应该有治疗作用吧?那这样就不学习方剂了。在治病的过程中,

从今天临床实际来看,有很多中医的大夫,他把在学校学习方忘得,虽然不敢说一干二净,也可以说是

二净一干,大部分把方怎样哩?都忘了。多少还记几个,到临床中觉得是不想用。他觉得怎样呢?只要

是感冒,感冒的药都上去,只要是咳嗽,咳嗽的药都上去,你说有没有治疗作用?它真有。你说没有, 那都是假的。但是要认识到,有没有弊端?它有点太专一啦。我们在前面说啦,古人他总结了这样一句 话:“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这就是说要想取得疗效,你必须得重视什么?两种 10

法,两种以上的法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好的疗效。这使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仅仅停留在学中药,这个

水平上,仅仅是当一般的大夫,要想把我们的临床水平提高,达到病人满意,那是必须要学方剂的。刚

才说,受凉感冒了,应该用辛温解表药,仅仅局限在用辛温解表药,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也经常说一

个方,叫麻黄汤。麻黄汤四味药,解表的药两味,治里的药两味,这就是配伍突出针对病变证机而用药

的。在临床实际中,不仅仅有单一的寒证、热证,单一的虚证、实证,在诸多情况下,寒证加点热,虚

证加点实。我们在休息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他就问我一个问题,拿着我们的教材。我们的教材在诸多

方剂的章节之后,有一个病例。这个病例呢,它都不是说,像我们学习方的时候,寒证就是寒证,热证 就是热证。这些病例,大部分是什么哩?寒还有点什么?有点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问题呢?在临床实

际中,单一的寒证偏少,单一的热证偏少,单一的虚证、实证都是偏少的,相互夹杂这样的病才是偏多

的。你比如说,我们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西医它说是神经性头痛。这样的病人,他总是一遇到凉

加重,寒吧?但是我们一看,舌质还真有点红,舌苔还真有点黄。你一问他,你一看他的情况,他又说

了一句话,天天感到口是非常干的非常干的。接着他说了一句话,总是不想喝水,这说明他是以什么为

主?以寒为主,夹有什么?热。如果是以热为主,他应该是想喝水的。这就是我们认识问题呀,它涉及

到的问题,它不局限在一个方面,有热在组方的时候,要用清热的;有寒要用什么?有什么样的病证,

就要用什么样的药。这就是什么?针对病变证机。换一句话说,西医今天在治疗疾病方面,西医它就是

针对病变证机的。为何说针对病变证机呢?西医只要是细菌,它就用什么药?抗菌的药。只要是病毒,

它就用抗病毒;只要是过敏,抗过敏;只要是支原体,抗支原体。我们中医的优势在哪? 我们中医的优势,就突出在其中的第二个配伍原则,针对脏腑生理特性而选方用药。你比如说,我

们中医在认识问题的时候,有肺热证、肺寒证、心热证、心寒证。现在我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假如 说遇到一个病人是肺寒证,能不能用干姜?可以用吧?你假如说他是胃寒证?能不能用干姜?能。都是

可以用的。用了干姜就是针对病变证机而用药的。我们中医在治病的时候,为何在治疗内科病方面,在 治疗效果方面,尤其是慢性病效果要比西药效果要显著?我们中医的优势,就在于针对脏腑的生理特性

而用药。你比如说,治疗肺寒证,都可以用干姜,一定要考虑到肺的生理特性是宣发肃降。在治疗肺寒

证的时候,应该考虑到选用宣肺的药、降肺的药,再用上散寒的药,这是我们中医独有的优势。如果西

医人家在治病的时候,既针对病变证机,又针对脏腑的生理特性,那我们中医优越性就突出不出来了。

如果西医它考虑到这个方面,那说明它已经不完全是西医,而是什么?是我们班的同学们中西医结合,

既考虑到这个方面,又考虑到那个方面。我们在座的同学们是中西医结合,是吧?到临床中,就是昨天,

有一个同学,他就问我一个问题,我怎样回答他呢?我说我们以后当大夫,你不要把西药和中药截然分

开。你在治病的时候,我们虽然以中医为主,但是你要知道该用西药用西药,该用中药用中药,你该用

西药结合中药,或者说你该用中药结合西药,都是有必要的。他接着他又说,他说我们怎样突出我们中

医的优势?我说,一般情况下,治疗慢性病,我们中医是要具备优势的。你让病人吃西药,他不一定要

吃。他怎样说呢?他说呀,吃西药吃了好长好长时间啦,一开始有效果,吃着吃着不仅没有效果,他说

把脸吃胖啦、肚吃胖了,你不说吃胖啦,这个名词我还真不知道用什么来表达比较恰当,希望同学们用

一个名词来表达。你比如说,有的人说,本来是头痛,吃吃西药,最后把胃也吃痛啦。就是昨天还遇到

一个病人,他怎样说呢?他说,本来是糖尿病,他说吃药最后又吃成肝损伤、肝硬化。他说呀,他终于

体会到吃中药的重要性。他说他吃我们开的中药,吃了好长好长一段时间,最起码吃了半年吧,他觉得

肝恢复了,糖尿病降得正常啦。这是我们中医有我们中医的优势,我们中医开方的优势主要就在哪?针

对脏腑的生理特性。你比如说,同样是一个热,如果是在肝,因为肝的生理特性主疏泄条达,应该用疏 11

肝的药;如果是热在心,我们应该用安神的药;如果是病在肾,我们要用固精的药,因为肾主藏精。这

是我们学习一定要引起的一个重要方面,千万不可忽视的。我们以后要想把我们中医的疗效提高,要想

使我们中医治病效果更好,使西医怎样治疗都赶不上,我们应该突出什么?针对脏腑生理特性而用药。

怎样?这一堂,我们就说到这里吧。 04.04.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续一)

这一堂,我们接着上一堂所学习的内容,学习第三个方面,就是针对方药组成而用药,也可以说

针对方药弊端而选用方药。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说相对而言,中药毒性大还是西药毒性大呢?

都有毒性,相对而言,哪一个毒性大一些?应该是西药吧?相对而言,中药治病见效快,还是西药治病

见效快呢?西药。现在,我和同学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西药毒性大,西药治病见效快,这是我们

共同的认识。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毒性大,见效快。根据我们学习中药的知识,你们说中药有没有毒性

大的药?有。作用应该不应该明显?应该明显吧?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人们通常情况下,说中药的毒

性也有大的,但是配在方中,它的毒性是小的,在一个方中,作用也是明显的。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我

们在学习中药的时候,大戟、甘遂、芫花这三味药有没有毒性?有吧?作用是一般还是峻猛?说明毒性

峻猛。今年在元月份的时候,有一个男同志,三十多岁,他是什么病呢?西医就是在我们省人民医院明

确给他诊断为脑囊虫病。他的主要症状表现其中就是一个头痛。经过检查确诊,西医主张要做手术的,

由于他的病变部位是多发性的,再加上本人其他原因,两方面的原因:病变的部位,自己的原因,他不

主张做手术。我们中学有一个老师,和这个人是同乡,就是老乡吧,他带着病人来找我给他看病。我给

他开的方,主要是什么药呢?就是大戟、甘遂、芫花,当然也用大枣,相当于张仲景的一个方,叫十枣

汤。我又给他加甘草,又加海藻,当时还加了一个有毒性的药,叫鸦胆子。我给他开方,你们说这个方,

相对而言有没有毒性?应该有吧?我给他开方,他吃药,吃大概就是第二天还是第三天,他就给我打了

一个电话,他说头不痛了。一下吃了多长时间呢?吃了将近六个月。这六个月的期间,没有出现头痛。

他问我,需要多长时间再检查?我跟他说,六个月以后。他不到六个月,他就着急检查,一检查,囊虫

没有了。他到我们省人民医院检查,复查还是在这个医院检查,医院找了几个专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你比如说,原来脑囊虫它应该经过治疗,应该有个钙化点吧?钙化点也没有,什么都是正常,他们觉得

奇怪。我们觉得也符合我们中医道理,从我们中医角度,达到了预期治疗目的。最后一次,我跟他怎样

说呢?我说,你吃了这样长时间的药,做一个血常规检查,做一个肝功检查。我的认识就是说,吃了这 样长(时间)的药,对血有没有影响?对肝有没有影响?经过一检查,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刚才所举

的例子,就是告诉同学们中药是有毒性的,见效也是显著的。为何我们开的中药处方,用到病人的身上

没有毒性?关键就是我们在开方的时候,既要开有毒性的药,又要开纠正方药弊端的药。长期以来,认

为大戟、甘遂、芫花、海藻是与甘草不能配伍的。我的认为,甘草是甜的,甜是糖,糖进入到肝是葡萄

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就是解毒的。我在临床中经常这样开方,常常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再举一个例子,

也是在今年的上半年,有一个男同志,八十岁了,他是什么病?下肢深度静脉血栓。栓到什么程度?西

医已经不能再给他用乳酸的药,说如果用,很有可能引起血栓,引起脑心的病证,危及生命。西医在这

种情况下,给他下肢用了一个网,这个网呢,就是说血栓不再管它了,只要血栓不再侵犯上移到心脏、

大脑就行。这个人,他的痛苦,主要有两个痛苦,八十岁啦,腿沉重得抬不起来,这是一个痛苦;第二

个痛苦,他就是下肢肿。我当时呀,我给他开了一个方,是张仲景的一个方,叫大黄甘遂汤。我给他开 12

大黄,其中开甘遂给他用到了六克,因为张仲景用的是二两,开了阿胶,我又给他加了一个甘草,又加

了一个海藻,那就是软坚呗。这个人吃两个月左右,他走路恢复到正常,下肢水肿消得像正常人一样。

这使我们学习要认识到中药,绝大多数中药是有毒性还是没毒性呢?毒性是偏小的,作用是一般的。我

们中医要想提高疗效,其中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什么?就是要重视选用有毒性的药。当然,我们在用

有毒性药的时候,一定不能有什么?不能引起病人中毒。一定要怎样?开纠正毒性的药。这是我们在临

床中开方,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我们学习方剂组成,一个就是方剂配伍的方法,方剂的配伍目的,方剂的配伍结构,

方剂的配伍变化。

下面我们学习就是方剂的配伍方法。配伍方法主要有四大方面。 第一个大的方面是相须配伍。什么叫做相须配伍?相须指的是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药,它们的作

用应该是怎样?基本上是相同的。凡是作用基本相同的药物,它们作用点应该怎样?应该是疗效相互促

进。比如说,我们在学习中药的时候,麻黄是解表药,桂枝发汗解表药,它们两个配伍在一起增强了什

么作用?发汗解表。我们在学习中药的时候,补益药,人参、白术,这两个药配伍在一起,主要增强了

什么作用?主要增强了补气的作用。这都叫什么?这都叫相须。

第二个大的方面叫做相使配伍。怎样叫做相使配伍呢?指的就是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药物,它们

的相同作用和不完全相同作用。这就是说,在配方的时候,针对的病证和相须配伍针对的病证是不完全

一样的。相须配伍针对的病证是一个方面,而相使配伍,它所针对的病证,现在我要问同学们一下,你

说在临床实际中,我们遇到的病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病是单一的多还是复杂的多?复杂的多。是不是

复杂的病,它的病变都是主要矛盾方面呢?它不是的。它是有主要方面,有次要方面。那我们在治病的

时候,你用了相须的药,应该是怎样?治疗病的主要矛盾方面。相使配伍针对的是什么?一个针对的是

主要方面,一个针对的是次要方面。相使配伍就告诉人们,治病的时候,不要仅仅局限在某一个方面,

尽可能照顾到病人的主次方面。当然在用药的时候,主,应该用的偏多还是偏少呢?你假如说,我们在

认识相使的时候,你可以这样想一个问题。想一个什么问题呢?你比如说,我们学习其中一个方叫做麻

子仁丸。病的主要矛盾方面是热,你应该泻热,大黄。同时还要知道,病人有气机的壅滞,也要配伍行

气的药。相使、相须它们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应该是在一个方中,既有这样的药,又有那样的药。

第三个方面是相畏、相杀。怎样叫做相畏、相杀呢?指的就是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弊端。

相当于我们在学习方剂配伍原则的时候,所说的什么内容呢?纠正方药弊端而选用药物。你比如说,我

们平时吃饭的时候,吃的姜,偏多还是偏少呢?有没有可能天天要吃姜?有这种可能性吧?人为何要天

天吃姜呢?可以说,调料里边,姜是比较常用的。姜有一个什么好处?它其中有个作用,就是偏于解很

多药的毒性。你比如说,我们开方,常常要开川乌,常常要开半夏等等,这些药。我们要知道,它或多

或少是有毒性的,用什么药来解它的毒?要用生姜。我们要知道相畏、相杀配伍对于我们治病提高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畏、相杀只不过就是轻、重之分,不是截然不同的,它们属于

一类的配伍方法。

第四个方面,相反配伍。相反配伍,它的概念应该是有两个。一个就是人们所说的十八反。那十八

反属于不属于临床当中治病的配伍方法呢?它属于不属于配伍方法呢?要严格的说,它是不属于的。事

实上,它属于不属于呢?它还真是属于配伍方法的。我结合多年临床治病体会,我发现十八反,没有一

个相反的。下面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你要从理论上去认识。理论上认识,我做了两个方面的认识。一

个,我把十八反,你比如说,我们把乌头(乌头又叫川乌、草乌),你把乌头它的化学成分总结一下, 13

你再把半夏的化学成分总结一下,你可以发现,它们的有些化学成分就是相同的。它们的化学成分不属

于配伍禁忌的。这是从现代研究。从第二个方面呢,从我们中医这个角度呀,乌头、半夏都是辛的,都

是苦的,都是热性的。它们共同点一样不一样啊?也是相同的。说明它们也是不反的。这是从理论上认

识。接着呢,就要从哪里认识呢?从临床中认识。临床中认识,你说直接就在人身上用,总是觉得心中 有点不太踏实,做了两个研究。一个,让老鼠,你说把老鼠吃吃中毒了,我想老鼠它又死了,你说这人

算不算伤害动物呢?这还搞不清楚。你说把老鼠打死了,这是对的呀是错的?这算是需要进一步搞清楚

的问题。那我们做这个研究啊,首先可以从老鼠身上做吧?叫老鼠喝半夏、乌头。你说喝多长时间?喝

上三个月,老鼠该吃还吃,该喝还喝,该睡还睡,那最后怎么办?你说把老鼠杀了,老鼠觉得委屈不委

屈呢?它觉得喝了三个月的药,又把它杀了。把血抽出来一化验,基本上正常,把它的脏腑做一个病理

切片,一看也是基本上接近正常。又做了一个甘遂、甘草,结果都是一样的。我认为,在老鼠身上是没 有毒性的。那这样就应该在人身上用了吧?在人身上用,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举一个例子,其中有一

个女同志,23 岁,中毒了。喝的是什么毒药?喝的是敌敌畏。中毒,她喝有多少?大概喝有大半瓶。

我听病人的家属说啊,喝有四百毫升。经过抢救,全身僵硬,四肢那都是僵硬的。我当时根据她的脉象、

舌质、舌苔。摸脉象的时候,一摸她的手,她的手偏凉。我给她开什么药呢?我给她开一个生川乌、生

半夏、人参、芍药、藜芦、海藻、甘草。这些药,我们都是非常熟悉的。我给她开了这个方。她第一次

来的时候,她是怎样进来的?她是,一个人把她抱进来的。说明她会不会走?第二次,她来的时候,她 就不让人抱了,是让另外一个人把她拖进来的。后来,她是人扶着她走进来的。病逐渐在好转。你说这

样的病,能不能恢复到正常人,不好说。她总是在好转。这说明一种的十八反能不能用?是可以用的。

另外这一个反,叫做什么呢?寒热药配合在一起,叫不叫反?补泻配合在一起,叫不叫反?都叫吧?这

是我们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多的一个方面。可以这样说,在临床实际中,既有热证,又有寒证;既有虚

证,又有实证。这就需要我们把一个方,用多种相反的药,作用不完全一样,或者是作用相反,一个是

清热,一个是散寒,就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学习第三个方面,方剂配伍目的。你说方剂配伍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增

强疗效。没有一个大夫开方的时候,他说我怎么能把我开的方,把疗效降到最低?你说这样的大夫,需

要不需要动脑子?他也需要呀。他说我能把这个方开的没有疗效,让病人吃吃,病再加重。可以这样说,

凡是大夫,他都想使自己开的方优于别人开的方,使自己开的方在疗效方面,让病人一吃就能明显减轻

痛苦。这就是开方的一个目的,增强疗效。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重视改变方药药用的部分功用。怎样改变方药的部分作用?你比如说,我们学

一个方,叫什么方呢?叫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汤,这个方名 第一味药是大黄,大黄是什么性?寒性。

作用是什么?泻下。大黄附子汤,它应该是泻热,还是温中呢?它应该是温中。这样我们就知道,大黄

附子汤,用大黄,仅仅用它什么?泻下的作用。改变它的什么作用?改变它的泻热作用。你要想改变它

的泻热作用,你必须做到什么?用热的药,量要大,制约大黄泻热的弊端。在临床实际中,治疗错综复

杂的病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用上改变方药药用的部分作用的。你比如说,还有一个方,叫做

麻杏石甘汤。这个方,治疗的病证是肺热证。第一味药,用的是麻黄。为何不用其它药,为何要用麻黄?

并且作为方的名字的第一味药,就是说肺热证应该清泻肺热。肺的生理特性是主气的,气是得温而行的。

治病的时候,你清泻肺热是非常正确的,寒凉的药是不利于肺气的,所以,那必须要用温性的药。再一 个方面,肺的生理特性是宣发肃静的,寒凉的药,它没有温热的药宣发作用明显。要用麻黄,但是麻黄

有没有弊端哪?有。病人本身是什么呢?本身就是热证,用了麻黄,他会更热。在这种情况下,要重用 14

石膏,制约改变麻黄的温热之性。利用它的什么?利用它的温性,气机的畅通,利用它宣发。这是配伍

的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就是控制、消除药物的毒性等不良反应。这个方面,就是我们学习配伍原则里边的第三

大方面的内容。针对方药的弊端而选用药物。 现在我们要学习,第四个方面,方剂配伍结构。方剂配伍结构,古人啊,他总结了四大方面:君、

臣、佐、使。君臣佐使,它仅仅是解释方药配伍的合理性。在理论上,它是有指导意义的。但是由于它

解释的局限性,到了临床中,人们考虑的是非常少的。治病啊,在组方的时候,根据我在临床中,治病

的体会,认为牢牢要抓住配伍原则的三大方面。第一个大的方面,就是针对病变证机选用方药。第二大

方面,针对脏腑生理特性而选用方药。第三大方面,针对方药弊端而选用方药。只要我们把这三个方面

牢牢记在心中,用到临床之中,这个方都是一个完整的方,疗效都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方剂配伍结构

里边的君药,君药呀,它实际上就相当于配伍原则里边的什么?针对病变证机而选用方药。针对病变证 机,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那寒证应该用什么药?那热证呢?那虚证呢?这都叫什么?选用主要的药。这

是我们对君药的一种认识。相当于配伍方法里边的什么?相须配伍。相须配伍,它也是增强疗效。它针

对的是什么?也是病变的证机。这是我们学习认识君药在方中的作用。怎样?这一堂我们说到这里休息 一下吧。

05.05.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续二)第五章:剂型。第六章 :煎服法(方 药古今剂量换算)

现在上课。这一堂呢,我们接着上一堂所学的内容接着说。君药,它针对的病是主要矛盾方面。君,

它的配伍就相当于我们学习配伍原则针对病变证机,相当于配伍方法,相须配伍。你说这个方啊,一个

国家能不能要两个君主?一个方能不能要两个君主?一个方是完全可行的,一个国家是完全不可行的。

这说明它还不是一个国家的体制。君,它只不过就是说,代表用的药。

臣,相当于我们开方用的什么药?前面所学的内容。臣,它就是协助君药发挥治疗作用,同时又治

疗次要的方面,在配伍的时候,相当于相使配伍。相使配伍,一个药为主,一个药为次。我们在前面学习的时候,已经说到相须和相使配伍,不能怎样?截然分开。君臣在这种情况下,它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君和臣,它的作用应该是大多数相同,还是大少数不同呢?这个问题我们要搞清楚,君和臣作用基本上

是差不多的。你们说,一个大官和一个小官,他们在认识上一致不一致?在多数方面,如果不一致,会

就地免职。有这种可能性吧?这就造成了,君臣在一个方中,人们认识的时候,很难把它界定清楚。你

比如说,有一个方叫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你说这个方四味药,你怎样去确定它的君

药?你怎样确定它的臣药?容易不容易?它是不容易的。为何说不容易?因为它们都是什么?清热、泻

火、解毒、燥湿药。再一个方面,你比如说有一个方,叫白虎汤。你说白虎汤,石膏和知母你怎样界定?

它哪一个是君药,哪一个是臣药呢?假如说,石膏用量大,知母用量小。再想一个问题,石膏是石头呀,

那知母是什么,它不是石头呀。哪一个容量大?50 克的石膏容量大,还是 20 克的知母容量大?应该是

知母的容量大。你说哪一个重?那还是石膏重。这个问题呀,也不是容易搞清楚的。我认为呀,要想搞

清楚,那就是针对病变的证机。当然,我们在配伍原则的时候,不仅仅要针对病变的证机,还要针对什

么?脏腑的生理特性。针对脏腑生理特性也是,我们中医处方、用药、配伍一个重中之重。它比君臣佐

使这个配伍结构还要准确,还要严谨。 15

你比如说佐吧。佐药,它协助君臣药。那协助君臣药,它应该和君臣药作用怎样?差不多吧?这也

是非常难以界定的。你比如说,同样是一个方,由于人们认识不一样,有的人认为这个药是君药,有的

人认为那个药是君药,有的人认识臣药距离才是偏大呢,有的人把君药放到了佐药,有的把臣药放到了

君药,有的把臣药又放到了佐药,差距很大。缺乏明确的界定性。这个佐呀,一般情况下,人们说一个

是佐助,它就是和君臣作用差不多。另外一个角度,佐什么?就是制约君臣药物的弊端,叫做佐制药。

佐制药,它就是配伍原则里边的什么哩?制约方药弊端的。针对方药弊端而选用药物的。再一个叫做反

佐。反佐,实际上就是相反配伍方面里边的第二个方面里边的小小的一个方面。怎样说是相反配伍里面

的第二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人们说的十八反,第二个方面就是寒热药的同时应用。它和反佐有一个不

同,什么不同呢?病比较重;病不太重,比较顽固。一个概念病比较重,第二个概念病不太重,但是比 较顽固。治疗这样的病人,明明知道它是热证,我们在用药的时候,就要再少用一点热的药,这样有利

于药物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使药。这个使药,人们通常情况下,说它一个什么作用呢?起到引经的作用。也就是说,把药物的

作用,引向某一个方面。说到这里,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说这个君药、臣药,它就不知道它治病

的时候要到哪一个地方去?你假如说一个君药是清热的,它来到人体内,它就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往

哪里走的?使药,人们又说它调和,我认为它这个调和,在某种程度上,它就是一个什么作用呢?使药

调和,它是一个什么味吧?它是甘味吧。你说它是甘味,甘,人喝起来好喝不好喝?在某种程度上,调

和调和,我的认为它就是什么?让这个药喝起来,相对来说好喝一点。

我们对君、臣、佐、使,认识的时候,认为它是解释方中配伍合理的一种说理工具,在临床中,它

的应用价值是非常小的。在临床中,它的应用价值大的,它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配伍原则,一个就

是配伍方法。我们治病牢牢把握三大原则,四大配伍方法。你用药的时候,你最好选用相须的、相使的、

相畏、相杀、相反的。这样用药,它比较科学,比较实用,临床容易掌握。结构形式君臣佐使,有很多

的弊端,它有很大的机械性,更大的弊端就是人为因素比较大。我们对君臣佐使做一个了解就行。

第五个方面,方剂配伍的变化。我们认识问题的时候,已经认识到,学习古人的方,都是固定的方,

今天治病,治疗的病都是变化的病。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中,要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必须重视什么?

变化。变化主要有几大方面。

其中一个大的方面,就是药味加减变化。药味加减变化,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假如说,我们学习一 个方,叫麻黄汤。麻黄汤这个方是治疗风寒表实证,又叫太阳伤寒证,或者治疗风寒犯肺证。你们说,

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一个人感冒了,属于我们中医的太阳伤寒证,这个人他就是恶心、想吐。在这种情

况下,你单用麻黄汤,有没有局限性?需要不需要加药?可以加吧?你看,恶心、想吐,加点生姜是可

以的吧?陈皮也是可以的吧?你假如说,一个人是风寒犯肺,应该用麻黄汤吧?你说风寒犯肺了,他会

不会也出现恶心、想吐呢?他也会的。需要不需要加药呢?你像半夏、陈皮、生姜能不能加呢?都是可

以加的。这就是说,我们学习古人的方,第一个概念,学习古人的方它是一个基础方,让我们学的时候

有规律性。但是我们在临床中应用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加减变化用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加药,从 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一个方,既可以加也可以减啊。你比如说,我们学习一个方,古人的一个

方,叫什么方呢?叫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它用了一个大字,我们在认识的时候要知道,它治疗的病证

应该是偏重还是偏轻呢?偏重吧?你说病啊,有没有这种可能性,病也不太重,但是它就是久而不愈,

有吧?用的方,用的药,治疗的病证比较重。刚才我们说了,病不太重,就是顽固,我们可以把大字给

它改成小字,叫小承气汤。就是在大承气汤基础之上,可以去药的。学习古人的方,是既可以加,也可 16

以减。你比如说,其中有一个方,叫小青龙汤。你假如说,这个人他出现口干舌燥,有没有必要把它温

燥化湿的药适当去除,或者说适当减少一点?都是可以的。药味加减,我们还要考虑到一个方,它是既

可以加的,也可以减的,同时可以怎样?既加又减的。比如说,张仲景一个方叫麻黄汤,一加一减,变

成了麻杏石甘汤,减了一个桂枝,加了一个石膏。还可以加减变化成麻杏苡甘汤,把桂枝去掉,加了一

个薏苡仁。既加又减,它就是使一个方在治疗病证的时候,更加符合某一个证型。加减变化用药,相对

来说,比较容易掌握的。哪一个有一定难度?

药量加减变化。这药量加减变化,你在开一个方,你怎样知道用量大治什么病?用量小治什么病呢?

一方面要借鉴古人的认识,第二个方面,我们在认识的时候,要密切结合临床是如何用方定量的。有一

个方叫做什么方呢?叫做桂枝汤。桂枝汤用的量,桂、芍、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二两。它治疗

的病证是太阳中风证或者说是风寒表虚证。如果我们把桂枝汤中桂枝的量加大,治疗的病证就发生变化

了,方的名字也改了。加大二两,叫什么方呢?叫桂枝加桂汤。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第 117 条,他

是这样说的,他说“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

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张仲景他又怎样说呢?他说“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 刚”

才我在说张仲景原话的时候,专门提到了气上冲。张仲景说“气从少腹,上冲心”之前,我们先说一个

气上冲。气上冲,就是说,张仲景用桂枝加桂汤,他用的桂枝,那桂枝它应该是辛散的,气上冲是不利

于用的,那气上冲了你再用散的药,它更上冲了。但是我们要知道,用量变化导致什么?治的变化。由 原来桂枝的辛散变成什么了?张仲景说的“所以泄奔豚气也”。量的变化,可以使这个方治病由原来治

疗的是什么?风寒表虚证,变成了奔豚。再一个方面,桂枝汤加大芍药的用量,它就成了桂枝加芍药汤。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第 279 条,他怎样说呢?他说“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这样我们就知道,一个方调整用量,可以改变这个方治疗的证型。一个方中加减用药,也可能改变这个

方治疗的证型,也可能不改变这个方治疗的证型,而是突出了要治疗病在病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主要

症状,需要我们在治疗的时候,同时给予解决。

药味加减变化重要,药量加减变化那是同样重要,不过量的变化不容易掌握。举一个例子,你比如

说,我们在临床中用柴胡这一味药。通常情况下,3 克左右,它是以升举为主;10 克左右,它以解表疏

肝为主;20 克以上,它以清热为主。下面给同学们留一道思考题,根据张仲景用桂枝用什么量,以通

阳为主?用什么量,以解表止痛为主?用什么量,以降逆为主?同样是一味药,因为用量不同,决定了

它发挥作用的时候,不尽相同。量变导致什么?导致质变。我们天天学习,都是在发生量的变化,量发

生到一定变化,由我们今天的学习变成了大夫,或者变成了老师。这都是什么在积累?量在积累。我们

学习方剂配伍、组成与变化,涉及到哪些内容?内容是比较多的。

第三个方面变化,就是剂型的变化。剂型的变化正好就是我们学习第五章,剂型。剂型变化也可以

说,确定剂型根据是什么?剂型的变化根据是什么?我的认为,我们在认识的时候,确定剂型条件主要

有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根据病人的病情而决定剂型,第二个方面根据药物的特性而决定剂型。你比如

说,病比较重,多用汤剂;病比较轻,慢性病,多用散剂、丸剂等等。剂型变化条件由我们刚才所说的

两个所决定的。你比如说,其中有一个药,叫什么?叫朱砂。就不主张煎煮,你要煎煮,不仅达不到治

疗作用,反而还会出现弊端。这是根据药物的特性而决定剂型的。我们学习剂型,重点要学一个汤剂,

汤剂是我们中医发挥优势一个重要的方面。汤剂有什么好处?汤剂量大,吸收快,见效快,是这样吧?

还有一个最大最大的优势,灵活性强。你根据病人的病情,可以加减用药吧?可以调整用量吧?当然我

们在认识的时候,汤剂有没有不足?那肯定有。什么不足?不能大规模生产,相对来说,浪费药材。汤 17

剂,我的认为呀,是我们今天中医发挥优势一个重中之重。我希望同学们以后走入到临床,多开汤剂。

开汤剂的好处,就在于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把病人的病情控制。使病人感到吃我们中药取得显著疗

效,这样一种感觉。这是汤剂。那散剂呢?散剂它还具备不具备这些优点呢?不明显。你说汤剂量大,

那散剂?你说汤剂,一次能不能喝这样大一包?差不多。你说散剂,能不能喝这样大的半包?没有。量

小了吧?变化性小了吧?那吸收得怎样?也慢了吧?那见效怎样?也慢啦。它有没有好处?它有好处,

它携带怎样?方便,可以大规模生产,但是有一点,最大最大的一个弊端,灵活性怎样?没有了。散剂

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不足。丸剂在某种程度上,和散剂差不多,都是什么?可以大规模生产吧?携带

比较方便吧?服用也比较方便吧?但是,它吸收慢一些,药量小一些,灵活性不具备了。你假如说,一

个人正在吃这个丸药,突然出现某一个症状,你再往这个丸剂里边再加一味药,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是

我们认识丸剂和散剂,有共同的好处,也有不足。不过,今天丸剂多不多?丸剂比较多,有蜜丸,有水

丸,有浓缩丸,但是我们今天认识到哪一个丸药有点补?蜜丸有点补。哪个丸药吸收得比较快?相对来

说,吸收得快一些,容易溶解,那叫做水丸呗。再一个膏剂。这个膏剂呢,有两个膏剂。一个是内服膏,

一个是外用膏。内服膏,它的弊端和丸剂、散剂差不多,它的优点和丸剂、散剂差不多。外用膏有两个 膏,一个是什么?硬膏。一个是软膏。贴的叫什么膏?往皮肤上涂的叫什么膏?这就是膏剂。酒剂、片

剂都是临床中可以应用的。我们重点要掌握一个什么剂型?我们重点要掌握一个汤剂。把汤剂应用好了,

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下面我们学习第六章:煎药法与服药法。

煎药法与服药法这里边第一个内容就是煎服法。煎服法,实际上就是汤剂。煎药的方法,我们想一

个问题,有没有考虑煎药的用具呢?用什么锅最好?砂锅。什么锅不能用?铁锅不能用。铜锅家里也不

多,锡锅家里我估计基本上都没有。家里现在铁锅还是有的,铁锅是炒菜用的,一般都不是用来煎药的。

煎药一般情况下都是砂锅,那当然有的家,用金锅也是可以的。锅,砂锅就行,铝锅也行。当然,同学

们说那高压锅行不行?你说现在药房、有些药店呀,它帮助你煎药,那算是什么锅?同学们说那个跟高

压锅差不多。煎药的用具。煎药的用水,你说什么水最好?那就是不污染的水都行。只要污染了,你不

知道,这个也麻烦了。我的认为,只要是不污染的水都行。你说究竟要取自来水好,还是泉水好?还是

黄河水好?还是长江水好?有时很难界定。当然有些特殊的水,叫做酸浆水、甘澜水,这是些特殊的用

水。你说这煎药的火候重要不重要?它是非常重要的。大火、小火。大火、小火怎样计算?时间。这就

是煎药的时间。煎药的时候,应该是这样煎的,先在水里边最少泡上 30 分钟。大火、小火怎样计算时

间?大火是不计算时间的。怎样说不计算时间呢?大火,把药放到火上,把水烧开了,这个时间段要用

大火。如果药一烧开,变成小火,这个才计算时间的。通常情况下,煎药泡水半个小时,大火烧开,小

火煎煮,时间各不相等,通常情况下,是半个小时。为何说各不相等?根据张仲景的论述,他在一个方

中,大承气汤他主张芒硝煎煮的时间,两三秒钟。张仲景一个方叫泽漆汤。泽漆煎煮的时间要三个小时, 也就是说,一个方煎煮时间的长短与药物特性发生作用,有一定的关系。煎药的话,有先煎,有后下。

先煎呢,通常情况下,说的是矿石类的,是吧?还有毒性的、动物类的、贝壳类的。后下就是芳香类的,

大黄是一个特殊的药,不后下和后下。不后下和后下发挥作用不完全一样,我想我们在学习中药的时候

都有明确的认识。还有包煎,还有什么?烊化。还有什么?还有单煎等等。

下面是服药。你说服药,我们这样给它概括一下,凡是对胃有刺激性的,通通饭后,还是饭前?饭

后。凡是对胃没有刺激性的,通通饭前服。我主张,绝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是在饭前服,有利于药物更

好地吸收,发挥治疗作用。对于有些药,可以是特殊的服药方法。比如说,有些特殊的病,在病发作之 18

前,增加一次服药。有的病就是吃药之后大概多长时间,再服一次药?像大黄附子汤。服药,还要重视

什么哩?叫做反佐服药。你比如说热证比较重,用寒凉的药,怎样服药?再一个,我们在认识的时候,

还要重视有毒性的药,你怎样用?一开始,量应该小一些,然后呢,慢慢加大用量。服药也是关系到疗

效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我们学习张仲景的方和后人的方,在用量方面,是不完全一样的。凡是张仲

景的方,我们在应用的时候,把它的一两都作为多少呢?作为 3 克。凡是不是张仲景的方,我们在用量

方面,怎样去定量?一两按 30 克计算。这是一个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刚才我们说了,凡是张仲景的

方,一两按 3 克计算。这里边还存在一个问题,你说这个时代的变化呀,你说一个朝代和一个朝代用量,

能不能截然断定的非常清楚呢?它是不容易的。以张仲景方为代表的,一两是 3 克,在这个时间段呢,

《千金要方》我们也把它一两作为多少的呢?3 克。那《外台秘要》呢?也作为 3 克。因为它们这个时

间段在交叉时期,它会出现一些有相同的方面。除了这个时代之外,一两都按 30 克计算。当然,有的

人,他主张张仲景的方,一两按 15 克计算。我对这种认识,我认为他即便考证得理论非常充足,但是

它不符合临床实际。所以对今天的应用没有指导意义。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目前有好多研究者,他

主张一两是 15 克。当你去查,他的临床治病报道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在这篇文章写的时候,他说张

仲景的一两是 15 克,怎样怎样重要,怎样有理论根据。但是他的临床报道,用张仲景的一两仍然是按

多少?仍然是 3 克。这说明这些人,他在理论上和他的实践上,是不一样的。我认为,我们今天学习张

仲景的方,到用张仲景的方,都必须是理论和临床相一致,理论指导临床,临床反过来要验证理论的重

要性,这是用量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这是我们对用量做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希望同学们以后到临床中

治病,对于用量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只有高度的重视,才能怎样呢?才能使开方取得显著的疗效。怎样?

这一堂就说到这里吧。

06.06.【下篇•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 •麻黄汤 现在上课。这一堂呢,我们学习一个方叫麻黄汤。

麻黄汤这个方,可以说呀,在学习中药的时候,对麻黄汤就有一个比较深的认识,在学习中药的时

候就知道麻黄汤。同时也知道麻黄汤有几味药组成?有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我们想一个问题,我

们在学习中药的时候,说麻黄汤,说不说麻黄汤用量呢?没有说。我们中医啊,人们常常怎样说呢?中

医之谜不在药,而在量。我们学习麻黄汤,要知道麻黄汤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一个著名的一个 方。这个方,我们要想把它用好用活,其中一个方面就是用量的问题。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

个,甘草一两。我们同学们都知道一两作为多少?作为 3 克。那三两就是 9 克,今天开的话,就可以开

成 10 克。一两按 3 克计算。麻黄汤这个方在用法方面,这个方在通常情况下,要先煎麻黄。从今天临

床中应用,我没有让病人先煎,而是让病人煎药的时候,时间偏长一点。我们思考一下,回想一下,麻 黄汤这个方煎煮的时间大概是多长时间? 35 分钟左右。这个方,方的组成决定方的功用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根据方的功用,我们可以看出来,麻黄汤这个功用大的方面最少涉及到几个方面?最少应该

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发汗解表,一个是宣肺平喘。它的药理作用是不是这样呢?今天研究麻黄汤,它其

中一个作用,增强汗腺分泌,一个作用,人们有没有这样一种说法,经常感冒人们说的什么低了?免疫

力低了,调整机体免疫力。根据麻黄汤它其中有一个作用,中医说是宣肺平喘,今天的药理作用,它就

是什么?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只要是平滑肌一痉挛,它就会出现咳喘。 学习麻黄汤这个方治疗中医的证,应该是风寒表实证。张仲景把它论述是什么哩?太阳伤寒证。张 19

仲景在《伤寒论》中第 3 条,他怎样说呢?他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

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他在第 35 条,他怎样说呢?他说“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

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人感冒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不会出

现发热怕冷呢?它为何会出现发热呢?中医是怎样认识问题呢?它认为,人在肌表有一个气,叫营卫之

气。那营卫之气受谁领导呢?想一个问题,营卫之气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它相当于国家的边防部

队。那边防部队受谁领导呢?中央军委。你说这营卫之气受谁领导呢?那受太阳领导。现在想一个问题,

邪侵犯到营卫了,是营卫考虑的问题多,还是太阳考虑的问题多?你们说是谁考虑的问题多?应该是太 阳吧?太阳。你说敌人侵犯营卫的时候,它想不想把手机这个通信给你切断?想不想把它切断?切断了,

那就是经气不通。经气不通,它会出现什么?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这就是敌人要破坏的一个

什么?交通、通讯。我们中医说是什么哩?邪它会壅滞经气,阻塞经气。壅滞、阻塞不通,不通则痛。

我们学习麻黄汤,一定要认识到,在临床中,假如说一个人感冒了,头痛,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考

虑问题是首先吃中药,还是首先不考虑吃中药?同学们为何要摇头呢?同学们认识到,这个头痛不治它

也会好的。再一个方面,吃点西药,或者吃一点中成药,它就怎样?它就好了。我们今天用麻黄汤,真

正去治疗感冒是偏少的。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在门诊上班,来了一个病人。你一问他,他说头痛。 我们又一问他,感冒了没有?他说没有。他接着说了一句话,头痛是神经性头痛。他一说神经性头痛,

那我们想到它属于外感病啊还是内伤病呢?它应该属于内伤。内伤头痛,神经性头痛,它能不能用麻黄

汤来治疗呢?能,那是真能。 举一个例子。在门诊上班,有一个女同志,我一问她,她说神经性头痛。我们在通常情况下,要问

她头痛怕不怕风?她怎样说呢?她说怕风不很明显,怕冷不明显。那就是什么?头痛。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在辨证的时候,要重视抓几方面的信息。第一个信息,麻黄汤治疗的是实证,这样说吧?实证,我

们要问一下,平时出汗不出汗?说的是平时,不是她跑上楼了,也不是吃饭了,引起的有没有汗出。我 们一问她,她说即便是夏天没有别人出汗多。一个概念,出汗少吧?她出汗少是什么时间呢?是夏天,

如果不是夏天,那就是不出汗。这是一个要点了吧?再一个,我们在认识的时候,一定要问一问,你说

一个人头痛,一定要问他相对而言,哪一个时间段头痛比较明显?我们一问她,她说到了中午这个时间

头痛比较明显。中午,从张仲景的论述,它属于太阳,张仲景说是从巳至未上,一个从时间段。再一个

呢,我们要问一下,平时想不想喝水?接着看一下舌质、舌苔。这样的病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脉象没 有多大变化。我刚才所说的话,同学们辨证能不能想到我们学习的麻黄汤呢?一个太阳所主的时间吧?

一个无汗吧?一个舌淡、苔白、不想喝水。把它向哪靠拢了?向寒证靠拢。我在临床中啊,对于这样的

病证,通常情况下,我会这样开方的。如果我们开方,开麻黄汤觉得力量有点小,后边有一个方,是张

仲景的一个方叫四逆汤,合在一起。再往后再往后,实际上还有一个方叫川芎茶调散。在临床实际中,

你就用一个麻黄汤总是觉得药味少,力量有点单薄。我们治病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使病人在较短的时间

内,解除痛苦。说到这里呀,使我又想到一个问题,想到一个什么问题呢?也就是说呀,你说感冒了,

会不会出现鼻子不通?会吧?我们再想一个问题,没有感冒,会不会引起鼻子不通?也会。这叫什么病?

这叫鼻炎。鼻炎一般情况下,头痛不痛?一般情况下,它不痛。在二般情况下,会不会痛?会痛。如果

会痛,这个鼻炎还叫什么名字?叫鼻窦炎了,用一个鼻炎就概括不了了。想一个问题,鼻炎在绝大绝大 多数情况下,夏天加重的多,还是冬天?应该是冬天吧?冬天。如果这个人是鼻炎、鼻窦炎,冬天加重,

我们首先也要问汗出不汗出,还要问平时想不想喝水,紧接着一看舌质、舌苔,就可以用什么方?麻黄 汤。 20

再举一个例子。在门诊上班,遇到一个男同志,他往这个地方一坐,我问他,我说你哪不舒服?他 说他肾虚。我又一问他,我说你多大了?他说十九了。我又一问他,我说你肾虚多长时间了?他说加重

六年了,在加重之前那差不多有十来年了。有的同学说,那可能是先天不足?他怎样说呢?他说他大概

在十来岁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出现腰痛,痛得床都起不来。能不能上学?也不能上学。他父母亲把他带

到了医院。想一个问题,是找中医是找西医?找西医。西医给他化验化验,检查检查,拍拍片子,腰一

点问题也没有。吃点药,你说它会不会轻呢?他会轻的。那有时这个病啊,它叫一个让人疼痛得非常明

显,它会不会自我缓解呢?它也会的,吃点药还可以。他说大概过了一星期多,他记得呀,他当时吃了

药觉得舒服,过了一段时间它又痛了。他说经常反反复复,经常找西医,西医总是让他拍片子。在治疗

的过程中,病总是反反复复。西医大夫怎样说呢?他说你这个小孩子呀,他是肾虚,吃中药是可以的,

吃西药是不够理想的。这种情况下,他父母亲忽然醒悟过来要找中医大夫。那中医大夫最起码要问,你

小孩子腰痛多长时间了,也会问吃过西药没有。他父母亲异口同声说吃过西药,西医大夫说小孩子肾虚,

应该吃中药。他这样一说,我去摸他脉象了,一摸脉象,脉象不虚,说不定还有点浮。你说肾虚会不会

出现浮脉呢?肾虚它是会出现脉象浮的,应该是浮而无力。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他明确提出来,

他说“脉浮,腰痛,不能行”但是我一摸他脉象,是浮而有力。我又问他,我说你平时出汗不出?他说

很少出汗。叫我想啊,如果他是肾虚,他应该不应该出汗?应该出汗吧?不出汗,脉象浮而有力,一看

舌质偏淡,舌苔偏白。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思考呀,我想在坐的同学们,最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感

冒过,有吧?你说感冒了,是不是把所有的症状都表现出来呢?它不是的。有没有有时是头痛为主,有

时是怕冷为主呢?他这个人啊,我想啊,他每次感冒,他都是腰痛。叫我给他开了一个麻黄汤,他一看,

他怎样说呢?他说你这个方不治肾虚。我说你怎样知道不治肾虚呢?他怎样说呢?他说他见到中医大夫

给他开的方,大部分都是杜仲、川断、牛膝等等。说到这里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思考一个什么问题呢?

就是说病人他吃中药的时间比较长了,如果他是肾虚,如果他吃了补肾的药,他应该怎样?应该在逐渐

的好转,即便是先天的不足,他也应该在好转。他说呀,吃中药也没有多大作用,他就是经常要腰痛。

那我怎样说呢?我也不能说人家感冒呀,那人家肾虚多少年了呀,你让人家思想改变也不容易改变过来

呀。我怎样说呢,我跟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说肾虚呀,它分老年人肾虚,中年人肾虚,还分你这个年

龄段的肾虚。我说如果你是其他年龄段的肾虚,你刚才说的药,一吃效果明显。我给你开的方治疗针对

的病证就是年轻人。他听听我说的,或多或少有点道理。当时呀,我想他是感冒,我给他开了好像就是

三剂药,吃完。到了一周以后,他来了,他说腰不痛了,多少年来没有这样轻松过。我说你看看年轻人

肾虚和老年人肾虚,用药一样不一样?他说不一样。接着我跟他怎样说呢?我说你的腰痛啊,那就不是 肾虚。他问我是什么?我说是感冒,他说不是感冒。你看你和他怎样?也说不清楚。我说呀,你现在不

管是感冒还是肾虚,达到预期治疗目的就行。他说他还想再补一补,巩固治疗。他说他是真不想吃了,

他母亲听说他一吃感到全身轻松,感到舒服,他母亲非让他再来找我开个方不行。你说这个有没有必要

巩固?没有。我想想,我说你再过一段时间需要巩固,你过上一个月我再给你开个方。他说那现在呢,

我说不需要。过了一个月,他也没有来。说着说着,过了最起码很长时间,他又带来了一个病人。什么

病?他直接跟我说肾虚。当然在说肾虚之前,他首先介绍一下他的基本情况,然后他说这个人是肾虚。 我问这个人,我说吃过中药没有?这个人紧接着他怎样说呢?他说这个小年轻还给我开了一个方。我仔 细一问呀,这个人他是什么病呢?他是腰椎间盘突出。你说这个好治不好治?这个难度就大得多了。即 便是肾虚,治疗的难度也大。他跟我怎样说呢?他说呀,我给他推荐一个方,叫他一吃不行。他说这不

行还得来找我。我说你怎么还想给人治病呢?他说他当时还动了一点脑子,还真把这些药名记住了,他 21

往这个发票后边写了这个药这个量。他觉得当时我开的方是非常便宜的。

这是我们学习麻黄汤,它治疗真正是感冒是非常少的,但是他是感冒不是发热怕冷,是以腰痛,人

们容易忽视的。可以这样说,今天人们一见到腰痛,大部分都想到什么了?想到了肾虚。好像腰痛都和

肾虚申请有专利差不多。说着说着,到了这一学期,我在门诊上班,还真有一个男同学他去找我了。我

问他哪不舒服?他说我肾虚。接着他怎样说呢?他说经常感到腰酸、腰困、腰痛。我问他,我说你吃过

什么药?他说补肾的这个药,那个药。我说吃吃怎样?他说没有体会出来。叫我一摸脉象,浮,不虚。 又一问,我跟他怎样说呢?我说应该用我们学习的麻黄汤。三吃两不吃,大概吃有两周左右,达到了预 期治疗目的。

我们今天学习麻黄汤,首先要知道麻黄汤是治什么的?治疗感冒的。感冒,辨的证型是什么?太阳 伤寒证。今天在用麻黄汤治疗太阳伤寒证是比较少的,只要病人的症状表现符合麻黄汤治疗太阳伤寒证

的症状表现,经过辨证符合我们中医的证型,都可以用什么?麻黄汤。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你假

如说有一个人,他怎样说呢?他说风湿性关节炎。他又怎样说呢?他说一摸凉水就疼痛,我们也可以想

到什么方?麻黄汤。单用麻黄汤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怎样?和其他方合在一起。我们根据麻黄汤的

功用,一个作用是发汗解表,第二个作用是什么?宣肺平喘。这是我们学习应用麻黄汤一个非常重要的

一个方面。不要把麻黄汤治疗的作用局限在太阳伤寒证。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风寒犯肺证。

风寒犯肺证,它的主要症状表现就是咳嗽、喘、痰,痰应该是什么颜色?是白的。口淡不渴,舌淡苔白,

脉浮或者是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学习麻黄汤,要认识到它既是治疗太阳伤寒证的基础方,又是治疗风

寒犯肺证的重要代表基础方。这个方我们在应用的时候,它治疗西医的病是比较多的。 方中用药,证与方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什么关系呢?认识到,麻黄它起什么作用?

它就是一个大的作用,发汗解表。达到的目的就是疏散风寒。桂枝是怎样呢?也是辛温解表的药,它可

以增强麻黄发汗的作用。不过我们要认识到麻黄和桂枝用量的比例关系是 3:2。如果你在应用的时候,

麻黄和桂枝用量是 1:1,病人很有可能出汗偏多。用量要重视。第二个方面,我们在认识的时候,认识

到方中用的杏仁。同学们吃过杏仁没有呢?杏仁是什么味呢?看看你吃的是什么味?你吃的是没有味,

较香。我们说这个杏仁应该是什么味?应该是苦的。你吃那个是经过加工的。杏仁,古人在认识的时候,

它有两个味,一个是辛,一个是苦,以苦占主要方面。它既然有辛,辛在某种程度上,有没有可能协助 麻黄、桂枝发汗呢?有这种可能性吧?但是我们还要知道,它有个主要作用是什么?是降的。降,现在

我们要发现桂枝和麻黄用量的比例关系,加在一起是 15 克,杏仁是 12 克。你们说杏仁它在某种程度上,

有没有能力制约麻黄、桂枝发汗太过?虽然桂枝和麻黄加在一起比杏仁的量大,但是它们分开没有杏仁

的量大。就是说麻黄、桂枝如果发汗的力量不足,杏仁再助它一把力气,如果它两个出汗要想偏多,杏

仁又起到什么作用?降泻一下。再一个方面,我们在认识的时候,还要认识到方中用的甘草,它所起到

的作用是什么?它就是一个方面要适当的补气。为何要补气?发散的药,降泻的药,在某种程度上它都

会伤什么?它都会伤气的。当然这个甘草用量能不能大?(不能)量大了,它有留恋邪气的弊端。这是

我们学习麻黄汤治疗太阳伤寒证,从另外一个角度,麻黄汤,麻黄的其中一个主要作用就是平喘。它的

发汗作用就是有表解表,没有表,它就干什么?它就是起到一个作用,宣肺平喘。再一个方面,我们还

要认识到一个什么问题呢?桂枝这一味药,有没有治疗咳嗽这个作用呢?它是有的。有吧?《神农本草

经》在认识桂枝的时候,其中一个作用,它说主上气咳逆。这就是咳嗽喘。那杏仁呢,它其中一个作用

就是降肺、止咳、平喘。在这种情况下,麻黄和杏仁构成了一对是什么?一个药对,什么药对呢?宣降

肺气之药对,麻黄一宣,杏仁一降,一宣一降,正好起到调理肺气的宣发肃降。甘草它本身就可以益肺 22

气,它本身也可以协助麻黄、桂枝、杏仁祛痰。其中现在有一个药和西药配合在一起,一改进,叫做甘 草片,治什么的?治疗咳喘的。这是我们学习麻黄汤,这个方它发汗是恰到好处,既不太过,也无不及。

为何没有太过?杏仁的降泻。为何没有不及?杏仁的协助。这是在发汗方面。在治疗肺的方面,肺的生

理特性是宣发肃降,这个方正好是什么?宣发肃降。我们学习麻黄汤也可以把它作为治疗肺寒证的重要

的一个基础方。所谓基础方,就是说在临床中应用的时候,一定还要在这个方的基础之上,进行加减变

化用药。怎样,这一堂就学到这里吧?同学们休息一下。 07.07.桂枝汤

现在上课。这一堂我们学一个方,就是张仲景的一个方是桂枝汤。

这个方是《伤寒杂病论》中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方,在临床中常常能够取得显著疗效。桂枝汤方的组

成,同学们已经知道它有几味药,是五味药,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所组成。当然我们学习张 仲景的方,为了把方学好用活,一定要重视用量。桂枝汤这个方在用法方面,它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

与麻黄汤相比,桂枝汤煎煮的时间应该是偏短一些。桂枝汤这个方的功用,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认识的

时候,认为是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我们中医认为是解肌发汗、调和营卫。当今在研究桂枝汤的时候,

它的药理作用主要有哪些?它的药理作用,还是比较多的。它对于体温、汗腺、肠胃呈现双向调节。所

谓双向调节,你比如说体温高了,它可以怎样?降。如果是怕冷呢?它能让人的体温升高一点。它还有

抗菌、抗炎,对气管的作用,心脏的作用。它的药理作用是比较多的。

桂枝汤这个方治疗中医的证,其中一个方面就是风寒表虚证。风寒表虚证,张仲景又把它叫做什么?

太阳中风证。张仲景他在《伤寒论》中第 2 条,他怎样说呢?他说“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 名为中风。”在第 12 条,他怎样说呢?他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瑟瑟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桂枝汤,它治疗的病证是太阳中风证。

它治疗的病证表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凡是麻黄汤能治疗的病证,桂枝汤都可以治。换一句话说,麻

黄汤、桂枝汤都可以治疗发热、怕冷、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咳嗽、喘、恶心、鼻子不通。说

到这里,我们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在应用桂枝汤的时候,辨证的要点变了没有?变了。太阳伤寒证,它

辨证的要点是无汗,是这样吧?桂枝汤治疗的病证是什么?是汗出。无汗,古人在认识它的病机的时候,

它是卫闭营郁,郁而不通,是什么呢?是无汗的。认识桂枝汤,它的病变证机的时候,是什么哩?卫强

营弱。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第 95 条,他怎样说呢?他说“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

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他说的“荣弱卫强”荣实际上就是什么?就是营。我们思考一个 问题,从桂枝汤用药来看,这个方治疗的病证是真虚还是假虚?从用药来看,他用了五味药,补的药占

几味?补的药。这个方,芍药应该是补,甘草、大枣应该是补,刚才有一个同学说四味,我也是赞同的,

四舍五入呗。怎样四舍五入呢?其中一个药叫桂枝,桂枝它的味辛散甘补,各占百分之五十吧?那四舍

五入呗。那最起码来说,这个方应该有 3.5 是补,1.5 在发,是这样吧?那加起来这个整方是几味药?

那是五味药。一个整数,那就相当于是五分制,满分。都有吧?你说这个卫强,它是真强还是假强?相 对而言,怎样相对而言呢?中医它在认识问题的时候,营和卫都是行于肌表的。行于肌表,它都有保卫

的意思。有一个人啊,他叫黄元御。黄元御呢,他在认识营卫的时候,他给营卫做了一个比方,他把营

卫作为一个什么关系呢?作为一个妻夫的关系。你看营卫妻夫呗。有的同学说妻夫不好听,应该怎样说? 应该说夫妻。营卫一般不说卫营。你看在特定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把女同志放在前面,在这种情 23

况下,把男同志放在前面。这样听起来好听,怎样好听?注重阴阳的平衡。假如说营卫都是虚弱,相对 而言,谁受邪会明显一些?应该是营还是卫?应该是卫吧?营卫受邪,卫受邪相对来说明显。那相对而 言,营卫谁抗邪应该明显一些呢?应该是卫,是吧?就是说卫强,指的是卫气与营气相比较,卫气受邪

比较明显,卫气抗邪比较明显。这个强指的就是受邪比较明显,抗邪明显。究其本质,它仍然是什么?

营卫虚弱。你比如说,像一个家庭,男同志、女同志都是比较虚弱。假如说来了一个小偷,一般情况下,

有没有这种可能性,男同志把女同志往前一推,你抗邪我保存实力?有?那真有。你假如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男同志把女同志一推,女同志拉着小偷的手,走。这一下子怎样?更虚了,走了,东西也偷走了。

一偷偷走,出现一个什么症状?小偷呢,就是偷什么呢?他肯定不偷卫的。肯定偷什么呢?偷营的。他

假如说把卫偷到他家,那卫整天和他打架。认识问题就是要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荣弱卫强,实际上就是

营卫之气虚弱。我其中啊,在我写的一本书叫做《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对荣弱卫强做了一个比

较详细的一个解释。营卫虚弱抗邪,正邪斗争会发热。相对而言,麻黄汤治疗的发热明显,还是桂枝汤

治疗的发热明显?应该是麻黄汤。为何呢?从我们中医这个角度,营卫虚弱,虽然抗邪,但是它没有不

虚弱抗邪明显,说明正邪斗争有点弱了。再一个方面,桂枝汤它治疗的病证,本身有汗出。你说病人经

常汗出,他的热能不能热得高?那相当于啊,你蒸馒头的时候,馒头不熟,一会把笼子掀开了,一会掀

开了,这个馒头呀,蒸的时间要长,热气它都不会太热。是这样一个道理。

我们学习桂枝汤它治疗的病证,你假如说,我们在门诊上班,来了一个病人,我们一问他,他说不 舒服。一问他,他说神经性头痛。又一问他,他说经常出虚汗。还用不用麻黄汤了?不用了。用什么? 桂枝汤。你假如说,我们在临床中遇到一个病人,我们一问他,他说鼻窦炎。又一问他,他说经常出虚

汗。还用不用麻黄汤呢?不用了。相对而言,麻黄汤在临床中治疗感冒多,还是桂枝汤治疗感冒多?应

该是桂枝汤。为何这样说呢?你说,我们在上一次学习麻黄汤的时候,说人感冒了,吃中药相对来说比

较少一些。但是有没有这种可能性?有的人经常感冒,反反复复,久而不愈,吃西药没有多大作用,他

会不会考虑到要来吃中药呢?他有没有考虑要坚持一段时间吃中药呢?都有这种想法。现在我们刚才所

说的前提,是感冒的时间比较长,用今天的话,有的人说抵抗力差,有的人说免疫力差,经常容易感冒。 经常容易感冒,在临床实际中,不管病人出汗不出汗,摸脉象比较重要。怎样说呢?出汗了,那就是表

虚证。刚才说了,摸脉象比较重要。假如说这个人经常不出汗,摸他脉象是虚弱,我们不用麻黄汤,而

用什么?桂枝汤。换一句话说,用麻黄汤加补益的药,不如用桂枝汤。如果我们从学习《伤寒杂病论》

这个角度,如果这个人是经常感冒,久而不愈,用什么方?无汗为主,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它是久而不

愈,以无汗为主。如果一个人久而不愈,经常汗出,用桂枝二麻黄一汤。这是我们要认识的,为何久而

不愈无汗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就是用桂枝汤、麻黄汤用量的各三分之一,相重复的药,

量是相加的。久了不出汗应该发,久了正气虚应该适当地补,桂枝汤补呗。如果这个人久而不愈,汗出

应该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它就是用桂枝汤的近似五分之二,麻黄汤的近似五分之一。

从今天来看,我们开方,直接可以开什么?桂枝汤。也可以和麻黄汤合在一起。当然,量应该怎样?进

行调整。那同学们说久而不愈、汗出,为何还要用麻黄汤呢?关键就是,从我们中医这个角度是邪郁在

营卫,不易驱除,要用麻黄汤来发。但是用麻黄汤的量一定要怎样?一定要小。治病一定要有什么?有

主次之分。我们在临床中,相对而言用桂枝汤的机会会多一些。桂枝汤治疗的病是非常多非常多的。

下面我们学习桂枝汤,方药与证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认识到桂枝的作用是什么?解 肌发汗。为何没有说是解表发汗呢?为何要说它是解肌发汗呢?这个肌在某种程度上,它与表有多大差

距呢?在某种程度上,它与表就没有区别。你看,麻黄汤解表吧?那桂枝汤也是解表呀。因为它也是什 24

么哩?风寒侵袭营卫了呗。现在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思考一个什么问题呢?你说麻黄汤治疗的病证,

病人是无汗,那就是发呗。那桂枝汤治疗的病证呢?它本身有出汗。想一个问题,发汗,本身出汗。本

身出汗,它能不能把邪气带出去?本身出汗,它不能。本身出汗是邪气引起的出汗,越出汗正气越伤。

发汗是怎样呢?是药物助正气驱除邪气,发汗能驱除邪气。再想一个问题,发汗在某种程度上,伤不伤

人的阴津?(伤)一定要配伍什么?芍药。芍药是益营敛汗。芍药和桂枝的用量呢?是相等的。是不是

相等啊?麻黄和桂枝的用量是什么?一个大,一个小。它两个的作用,基本上是差不多,集中力量发汗

的。那现在桂枝汤,麻黄和桂枝用量必须是什么?是相等的。相等达到的目的就是什么?发汗之中要止

汗,止汗之中要发汗。达到的目的就是发汗不伤人的阴津,敛汗不留恋邪气。也就是说,发的是邪汗,

止的是阴津。这两味药用量相等,在某种程度上,它会出现你不干活,我也不干活,也就是说发,发不

出去,止,止不住,需要别人来协助。谁来协助?生姜。生姜这一味药,我想在座的同学们应该吃过姜

吧?你吃的姜辣不辣?(辣)那说明你吃的姜是真的。那假如说,你这个姜不辣,那说明这个姜(假的)。

现在我们要知道,姜在某种程度上有什么?它有辛助桂枝发汗的。同时我们还要知道,这个姜我们平时

经常吃,你吃姜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饭香?同学们说调味,比我说的要好听。我说的香有点太土了,同

学们说调味上档次了。就是这样啊。那说话呀,在语言表达方面,它可以反映一个人说的话,要代表的

是什么含义呀。姜,调理脾胃。调理脾胃,它发汗是不是非常峻猛?它不是的,它就是协助桂枝要发出

汗。现在还要看到,大枣、甘草是补的,芍药是补的。再进一步认识问题,补的力量大了,还是发的力

量小了?应该是发的力量有点小了,补的力量有点大了。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把汗发出去?同学们说

可以,是真的可以。方中其中用的大枣、甘草,它在这个属性方面有点变化。现在我们考虑个问题,桂

枝应该属于阳药吧?那芍药应该属于什么药?阴药。你看补呗,发呗?那姜呢?也属于阳药吧?那大枣、

甘草它可属于补药呀,你说它属于阳啊,属于阴呢?它应该属于阳。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它在功用方

面,大枣、甘草它是协助芍药的,都是补。从阴阳的属性上来看,那大枣、甘草它要协助桂枝、姜的。

中医它有这样一个认识,它把桂枝、生姜认为是辛,大枣、甘草它认为是什么?是甘。它说辛甘化阳而

补益胃气,使胃气极力驱除邪气。中医它又怎样认为呢?芍药、大枣、甘草,它是酸甘化阴而补营,补

营它就是要收敛营气,防止汗外泄。由于大枣、甘草,它处于一个什么哩?既可以协助发,也可以协助

止。你说社会现象啊,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当然我是想当然的想说,看看同学们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你

说有没有有一个小孩子办了一个错事。他的母亲会不会这样说?你看看你办了错事,你父亲敢不敢打

你?她会不会这样说?她会这样说吧?她就告诉,你以后再办肯定会打的。在这种情况下,他父亲正好

坐在旁边。他父亲是不是这样说?他说我是不会打的,我是不会打的。他父亲说不定这种情况下,起来,

该打他。是不是这样呢?一打他,他母亲又说了一句话,怎么不赶紧跑呢?这说明这个女同志扮演了一

个什么样的角色?扮演了大枣、甘草这个作用,协助桂枝、生姜发。意思就是敢打你了,以后再办,他

肯定打你。这个男同志一想,人家都说我敢打,我怎么不起来打呢?起来,显示一下威风。但是女同志

接着把话又改了,你还不赶紧跑,告诉以后怎样做事就行了。这说明这个药物呀,它会出现一种什么状

态呢?它随着病的病证表现,发挥不同的治疗作用。这是我们学习桂枝汤方与证之间的关系。 说到这里,我们还要认识到一个什么问题呢?要认识到桂枝、芍药,它主要针对的是什么证?卫强

营弱。强了,发一下,弱了,补一下。通常情况下,人们怎样说呢?针对卫强营弱的药对是,那就是桂

枝、芍药。我们学习桂枝汤还要有一个重要的认识,一个什么重要的认识呢?就是说,桂枝汤在服药方

面,有一些注意事项。哪一些注意事项?我们先考虑一个问题,你假如说病比较重,用的药是常规的用

量,换一句话就是病重药轻。你怎样在服药方面提高疗效?根据张仲景的论述,他可以缩短服药时间。 25

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一天一剂药,现在可以半天服一剂药。那一天就是服两剂药,这叫做缩短服

药时间。第二种情况,他可以加大量,把两剂合在一起。这是第二种服药的方法。第三种服药的方法,

就是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第 54 条,他是这样说的,他说“病人脏不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他用了这样一句话“先其时发汗则愈。”这一句话就是告

诉我们,在临床实际中,治疗一些特殊的病。所谓特殊的病,就是指病发作有规律性。 我们再举个例子。今年上半年,在门诊上班,有一个女同志,她怎样说呢?她说呀,最近几年经常

低烧,那就是低热呗。她说一般情况下,烧最高不超过 37.5 度,它大部分都是在 37.2 度左右。她同时

又说,她发热大部分都是在中午十点左右出现的发热,大部分是这个时间。她这样一说,我们有一种什

么认识呢?她发作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时间又在什么?又在太阳。我们在给她开方的时候,除了开桂枝

汤用药、用量准确之外,还要重视一个什么?刚才我说了,她大部分是在什么时候发作?十点。我跟她

怎样说呢?我说你最好在九点半左右吃药,在这个时间吃药。那相当于抓小偷一样,那小偷在来之前,

你就怎样?你假如说,小偷来了把东西偷走了,你抓起来难度就怎样?比较大。我跟她说,常规吃药,

早上吃,下午吃,中午吃药放在什么时间?放在病发作之前。她问了一个问题,她说我这个早上吃药,

大部分都到八点左右了,那说不定她一吃药,小偷来的时候,她药力怎样?又弱了。我跟她怎样说呢?

我说你把吃药的时间提前一下,提前到六点左右,再在九点半之前增加一次。那同学们说,那你干脆让

她九点半吃一次,三点多,四点多吃一次,到晚上九点多再吃一次。这样吃行不行呢?我是这样想的,

为何叫她这个时间再吃一次呢?增强她的抗病能力吧?在这个时间,既增强抗病能力,又增强什么?抓

小偷。就是说补益正气,驱除邪气。

在用桂枝汤的时候,根据张仲景的论述“先其时发汗则愈”,根据这一句话,我在临床中用所有方

的时候,得出一个结论,凡是任何疾病只要它的病证表现有规律性,最好都要在发作之前增加一次服药。

再举一个例子。在门诊上班,也是今年的上半年,遇到一个人。他怎样说呢?他说他每天夜里到了

十点左右,总是要咳嗽、吐痰,那西医说他是什么病?慢性支气管炎。根据他咳嗽、吐痰、痰多清稀色

白。晚上的十点,不是上午的十点,你说这个时间,相对来说它和白天相比,哪个时间会冷一些?晚上。

在这个时候,我跟他怎样说呢?在你病症发作之前,增加一次服药。他按照我说的,他一吃药,第二次

他说吃我们开的方,效果会明显一些。这是我们学习,根据张仲景的一句话,推断所有的疾病,只要表

现有规律性,都应该怎样服药。再一个方面,学习桂枝汤本身就有汗出,那吃药以后,你怎样知道它发

挥治疗作用呢?古人总结了一下,他说如果是药后,出的汗是热乎乎的,说明是药物达到了治疗目的。

如果吃了药,病人出的汗,仍然是凉飕飕的,说明是病重药轻。病人出的汗,不是药物的汗出,而是什

么?而是病汗。要注意这些内容。这是我们今天学习桂枝汤。 08.08.小青龙汤

下面我们上课,学习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个重要的一个方。这个方,方的组成,同学们看一下有哪些药?

有麻黄三两、桂枝三两、细辛、芍药、干姜都是三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甘草三两。我们学习小 青龙汤,一方面我们要学好小青龙汤方的组成,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要重视用量。可以这样说,小青龙汤

是临床中非常常用的一个方。这个方,好多好多中医大夫都会用,用没有好的治疗疗效,这是为什么?

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同学们要说的用量。下面举一个用量治病的关系。 26

在门诊上班,遇到一个女同志。她往这个地方一坐,我问她,我说你的病多长时间了?同学们说,

你怎么没有问人家哪不舒服呢?我们在辨证的时候,首先要问一句什么话?哪不舒服吧?我没有问她哪

不舒服。我先问她什么?病多长时间了?为何没有问她哪不舒服?因为病人往这个地方一坐,我发现她

两个症状,一个症状咳嗽,一个喘。我没有再问她什么病。我一问她多长时间了,她说十七年了。我问

她,我说你多大了?她说我十七岁了。我说你的记忆力相当好。她怎样说呢?她说她听她母亲说,她三

个月的时候感冒了,出现咳嗽、喘,住院了。住院出院了,出院以后经常咳嗽、喘,住院,出院,住院,

出院„随着年龄的变化,到了两岁左右,没有再继续住医院。那小呗,一咳一喘上不来气,没有办法只

好住医院。在这种情况下,我一摸她的脉象,一看她的舌质、舌苔,开方吧?开方,我第一味药,我写

麻黄、桂枝、细辛,第四味药没有写出来,人家说话了,说你开小青龙汤。我问她我说你是学中医的?

她没有说话,摇摇头。我说你是学西医的?她说不是。我说你学什么的?她说我上三年级就都不上了。

上小学三年级毕业,为何不上了?咳嗽、喘。在这种情况下,她说呀,她说小青龙汤是不行的,没有太 大的作用,我找你你给我开一个好方。你说我怎样说?我说我给你开个差方?我说我给你开的就是好方。

她说小青龙汤经常吃。我说你怎样知道是小青龙汤呢?她说我发现你们中医大夫都会开这些药。她说,

我问了一下实习生,实习生说开的是小青龙汤。我问她,我说你知道不知道小青龙汤的组成呢?她说知 道呀,她说我专门问问实习生,实习生还专门跟她说了,她还背一背,就这几味药。她说绝大部分大夫

在这个方的基础之上加不加药?加吧?有没有减的?有减的。大部分是以小青龙汤为基础方。我说你会

不会开?她说我不会开。我说你找不找西医大夫?她说,我现在就不找西医大夫。西医大夫要开什么药,

我就知道开什么药,到药店买就行。我说你到药店买中药,她说不行。说明我们中医开起来没有西药开

起来容易。有这样一句话,久病成名医?久病成大夫。在这种情况下,你说我是继续开,还是换个方呢? 继续开。我怎样总是和同学们想问题想到一起去呢?同学们说继续开,我要继续开,开下去,还真的开。

开完了,她说这个方不行啊,我给她开方,我当时给她开麻黄 10 克、桂枝 10 克、细辛 10 克,凡是三

两我都给它开成什么呢? 10 克。小青龙汤这个方用的量,就是两个计量单位,一个是三两,一个是什

么?半升。半升那就是 12 克,三两 9 克,那 9 和 10 差不多,我开方大部分把三两都开成 10 克了。这

里边有一个药呀,叫什么药呢?叫细辛。在学习中药的时候,人们对细辛是怎样认识呢?人们说细辛不

过钱。一钱相当于 3 克,是吧?过钱不安全。细辛有没有毒?那是真有毒的。如果细辛没有毒,说明这

个细辛是假的。我给她开 10 克。方开好以后,我给她了,我一给她,我说我开的方和别人开的方有多

大区别?她看看,她说药味没有人家开的多。我说用量呢?她说不知道。我说今天我们要发现问题,是

量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把抽屉一拉拉开,我把书拿出来,我说我定的量和书上定的量没有区别。 她一看,我开的方和书上定的量差不多,她把书一合合上她给我了。当时啊,我写了一本书,不是我们

这个教材。她一看,哦,她说这个方是你的方。我怎样说呢?我没有说那样多,我说这是一个治病的好

方,关键是用量。第二次来了,她往这个地方一坐,她怎样说呢?她说怪不得呢,别人开的方效果不明

显,是你的方。我说你吃吃感觉怎样呢?她说效果和别人开的效果就是不一样。这一次我跟她说,我说

这个方不是我的方,就是同学们所说的古代张仲景的方。她说那你开的方,为何和别的人开的方治疗效

果不一样呢?我说关键是我开的方用的量。好多好多中医大夫,他在开小青龙汤的时候,他用细辛的量

有点什么?偏少了。少了影响治疗效果。说这样多的话,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希望同学们开小青

龙汤,要开名副其实的小青龙汤。

说着说着,想到了今年,今年是 11 年吧?就是上学期开学,星期天,我们中医学院有一个男同学

去我家了。去我家,他怎样说呢?他说在春节期间,他们村庄有一个人是支气管哮喘,哮喘得过春节就 27

计划在哪里过了?在医院过呢。他去看望了。三说两不说,人家非让他开方不行。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

他说开什么方?你说我们给他开什么方?小青龙汤。他问我怎样定量?通常情况下,我们中医学院好多

人给我打电话,说我们在家遇到了什么什么病,怎样开方?我说是某某方。紧接着同学们要问一个什么?

怎样定量?我说照书上抄。他说加药不加?我说因为我没有见到病人,你根据病人的症状表现可以加。

他说加哪些?我说我没有见到,这个不好说。我说病人主要症状是什么?他说主要就是喘、痰多、咳嗽。

我说可以用原方。他开什么?麻黄、桂枝、细辛、芍药、干姜、半夏、五味子、甘草,按照我们刚才所

说的量开。一开,人家去取药了,发现细辛用量怎样?有点大。我在门诊上班,凡是开细辛 10 克的时

候,在细辛的上面都要再怎样呢?签上一个名字。人家药房不取,有的大夫还说了,这个大夫属于野大 夫,他心中还不高兴啊,他说我是名副其实的中医学院学的呀。他说他听我说的呀,他一说,这个医院

的大夫还真知道我的名字。他说不相信,打个电话,他让人家开方呗,药房取不出来,没有正规处方,

取不出来吧?找大夫,大夫说,一说给我打个电话,我说可以。吃了三天,这个人不在医院过年了,要

回去。他让人家吃吃吃,最后病情控制得相当不错。他到我家,他怎样说呢?他说他们村庄的人都说他

水平高,都说医院的大夫、他们村庄的大夫开的方,没有他开的方效果明显。他说我真找到学中医的感

觉了。没有治病你不知道,当你一治病,你真会体会到治病的好处。他说他终身难忘。到我家,他跟我

谈谈治病的体会。举了两个例子,强调一个目的,什么问题?量的问题。小青龙汤它的用法和我们前面

学习的麻黄汤差不多,就是水煎服呗。

小青龙汤的功用是发汗解表、温肺化饮。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思考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学习

麻黄汤最少主治的病证有几个方面?麻黄汤最少有几个方面?两个方面,一个是太阳伤寒证,一个是风

寒犯肺证。桂枝汤最少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什么?太阳中风证,一个是脾胃虚弱证。小青龙汤根据它的

功用,发汗解表,温肺化饮,它最少应该治疗几个病?不低于两个病。发汗解表说明它是有什么作用?

治疗什么病证?解表呗,治疗表证呗。温肺化饮,可以治疗肺的病证吧?从今天来看,这个小青龙汤主

要有平喘、抗过敏、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这方面的作用。

下面我们要重点学习小青龙汤它中医的证。中医的证呢,我们先不说第一方面,先说第二个方面,

是太阳伤寒证与寒饮郁肺证相兼。太阳伤寒证有哪些病证表现?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第 3 条“太阳病,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名曰伤寒。”也就是说太阳伤寒证应该有什

么?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是辨证要点,是这样吧?你说一个人感冒了,它

是不是把所有的症状表现都表现呢?不一定。但是有一个是必须要有的,无汗是必须要有的。如果汗出 了,它就不是太阳伤寒证,就变成什么了?太阳中风证了。寒饮郁肺证,它有哪些病证表现?寒饮郁肺。

病主要矛盾方面有几个方面?有寒,有饮,寒邪侵犯到肺,影响肺的肃降功能,肺气不降而上逆,它会

出现咳嗽、气喘,轻的话是咳嗽,重的话是喘,那再重的话是不能平卧。见过喘的人,见过没有?见过。

喘的话,如果重,躺在床上,病人常常说要把他憋死呢,是非常痛苦的。饮,特点是什么?痰多、清稀、

色白,这是饮。这个饮呀,水饮之邪为何病在肺,为何会出现饮呢,痰呢?中医是怎样认识呢?中医在

认识问题的时候,它认识到肺主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寒邪侵犯到肺,肺气被寒邪所扰,不能通调

水道,水不得下行,留于肺中,水与寒相互博结,变生为痰,随着肺气上逆,是痰多清稀,咯出来了。

是这样吧?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肺不能通调水道,水溢于肌肤,它会出现什么?肢体浮肿。肢

体浮肿相当于今天所说的什么病?肺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要用什么方呢?小青龙汤的。舌淡、

苔薄白、脉浮或者是紧。这是我们认识小青龙汤治疗的病证,是太阳伤寒证与寒饮郁肺证相兼。通常情

况下,人们说是什么?表寒里饮证。想一个问题啊,想一个什么问题呢?假如说一个人是慢性支气管炎, 28

或者说他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者说是支气管哮喘,这样的病人相对而言,容易不容易感冒?容易感

冒吧?这样的人既有肺的病证,又感冒了,用什么方?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既可以解表,又可以温肺化

饮。这样的病相对来说多不多?尤其是冬天,肺的病证,最容易感冒。我们学习小青龙汤,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

方剂学

党课讲稿 王

王莉讲稿

武汉破烂王——付平

方剂学小结

方剂学重点

方剂学讲义

方剂学[版]

王付方剂学讲稿
《王付方剂学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