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方剂学小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5:44: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解表剂共选正方16首,附方24首。根据功用不同,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类。

1.辛温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麻黄汤麻、桂并用,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解表重剂,主治外感风寒致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

桂枝汤中桂、芍并用,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发 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以及一切营卫不和的杂病。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之力较强,且兼清 里热,主治外感风寒夹湿,兼有里热之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口苦微渴等。 香苏散 功能解表理气,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兼气滞之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等症。 小青龙汤长于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素有寒饮又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咳喘痰多清稀、胸膈满闷者。

止嗽散功能宣肺利气,疏风止咳,选药温润和平,主治外感风邪,解表不彻,肺气不利之咳嗽咽痒而微有恶寒发热者,加减运用得宜,可用于诸般咳嗽。

正柴胡饮解表散寒,药性平和,为张介宾创制平散法之代表方,宜于气血不虚而外感风寒者。

2.辛凉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热或风温初起的表证。

银翘散与桑菊饮均为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方剂,但银翘散解表之力大,且能清热解毒,主治风热犯卫之热重寒轻、咳嗽咽痛、口渴等症,为辛凉平剂;

桑菊饮解表之力轻,重在宣肺止咳,主治风热较轻,邪在肺络,以咳嗽为主症者,为辛凉轻剂。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长于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主治外邪入里化热所致的肺热喘咳证,应用时当根据发热轻重及汗之有无而酌定麻黄与石膏的用量。 柴葛解肌汤功能解肌清热,主治风寒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之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鼻干嗌干、眼眶痛、脉浮微洪等症。

升麻葛根汤解肌清热而透疹,适用于麻疹欲出不出而身热、舌红、脉数者。

3.扶正解表 此类方剂适用于正虚而感受外邪之证。

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体虚而感风寒湿邪之表证,痢疾初起见表寒证者亦可应用。 参苏饮功能益气解表,且长于理肺化痰,适用于气虚外感风寒,兼有痰阻气滞证。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加减葳蕤汤功能滋阴解表,适用于阴虚之体感受风热证。

泻下剂共选正方9首,附方10首。按其功用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五类。

1.寒下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以大便秘结,腹满胀痛,苔黄厚,脉实为主要症状。

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陷胸汤均能泻下热结。

但大承气汤为峻下热结的代表方,方中大黄生用后下为君,攻逐之力峻猛,主治阳明腑实而痞、满、燥、实四症俱备者; 大黄牡丹汤功专泻热破瘀,为治湿热/瘀滞/肠痈的主方;

大陷胸汤则以大黄与甘遂相配为主,重在泻热逐水,是治疗水热互结于心下所致大结胸证的常用方剂。

2.温下 适用于里寒积滞证。以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喜温,手足不温,脉沉紧为主要见症。

大黄附子汤、温脾汤均能泻下寒积,均以附子、大黄相配为主以温经散寒,泻下通便。 而大黄附子汤为温下的代表方剂,主治寒实内结所致的便秘; 温脾汤兼能温补脾阳,主治脾阳不足,寒积内停之便秘。

3.润下 适用于肠燥津亏,大便秘结之证。以便秘,溺赤,身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为主症。

麻子仁丸、济川煎均能润肠通便。其中麻子仁丸是以润肠药配小承气汤组成,故为攻润相合之剂,主治肠胃燥热,津液不足的脾约便秘证;济川煎以温肾益精,润肠通便的肉苁蓉为君,配升清降浊之品,主治肾虔精亏便秘之证。

4.逐水 适用于水饮壅盛于里的实证。以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 ,二便不利,脉实有力等症为常见。十枣汤以攻逐水饮之峻药配伍益脾缓中的大枣组方,逐水中兼能培土扶正,使邪去而正不伤,以奏攻逐水饮之功,主治悬饮或水肿实证。

5.攻补兼施适用于里实正虚而大便秘结之证,以腹满便秘而兼气血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黄龙汤以攻下热结的大承气汤加益气养血之品,而成攻补兼施、邪正兼顾之剂,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之征。

和解剂共选正方8首,附方11首。按功用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1.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主治伤寒少阳病而致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主证。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湿热之邪郁阻少阳证,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苔腻微黄等。达原饮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主治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之证,症见憎寒壮热、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苔垢腻或舌质红、苔白厚如积粉等。

2.调和肝脾 四逆散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主治阳气内郁而致手足不温,以肝脾不和所致的胁肋脘腹疼痛等症。逍遥散治证由肝郁血虚及脾弱所致,而以肝郁血虚主,其功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两胁作痛、头痛目眩、神疲食少、月经不调等。痛泻要方补脾柔肝,而以治脾为主,主治脾虚肝旺所致的痛泻。

3.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中气虚弱、寒热错杂于中焦而致的痞、呕、利。

清热剂共选正方21首,附方21首。按功用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和清虚热五类。

1.清气分热 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俱为清气分热的常用方。但前者功用是清热生津,且清气之力较强,主治阳明(气分)热盛,症见壮热汗出、烦渴、脉洪大;后者功用是清热兼以益气养阴,降逆和胃,清热之力逊于白虎汤,主治热病后期,气阴两伤,余热未尽,症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等。

2.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同为清营凉血的常用方。但前者功用是清营透热,养阴活血,促其透热转气而解,主治热初传营,症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神烦少寐、或斑疹隐隐;后者功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热已人血,迫血妄行,症见吐衄、发斑等。

3.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凉膈散同有清热解毒作用。黄连解毒汤是清热解毒的基础方,功用是以苦寒泻火解毒为主,主治三焦火毒炽盛,症见烦热、错语、吐衄、发斑、痈疽疔毒等;凉膈散是清热解毒的常用方,功用是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主治上、中二焦热盛,热聚胸膈,症见身热面赤、胸膈烦热、口舌生疮、便秘溲赤等。普济消毒饮与仙方活命饮皆为治疗热毒痈肿的常用方。但前者的功用是疏风散邪,清热解毒,并助以升阳散火,发散郁热,主治风热疫毒发于头面,症见头面红肿掀痛、咽喉不利等;后者于清热解毒中伍以行气活血、散结消肿之品,主治痈疮肿毒初起,脓未成或脓成未溃之证。

4.清脏腑热 本类方剂主要是针对某一脏腑火热偏盛而设,故功用、主治各有侧重。导赤散功能清心利水养阴,主治心经与小肠有热,症见心胸烦热、口舌生疮,以及小便淋痛等;龙胆泻肝汤功用是泻肝胆实火,利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攻的头痛、目赤、胁痛、口苦,湿热下注的淋浊、带下、阴肿等;左金丸的功用是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治肝火犯胃的呕吐、口苦、嘈杂、吞酸等;苇茎汤的功用是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主治肺痈;泻白散的功用是泻肺清热,止咳平喘,主治肺有伏热的咳喘、日晡热甚等。清胃散与玉女煎同为清胃热以治胃火牙痛的常用方。但前者的功用是清胃凉血,兼以升散解毒,宣达伏火,主治胃火炽盛的牙痛、头痛、牙宣出血、颊腮肿痛等;后者以清胃热为主,而兼滋肾阴,主治胃火旺而肾水不足的烦热、头痛、牙衄等。葛根黄芩黄连汤功用是以内泻肠胃之热为主,兼外解肌表之邪,主治热利而表未解,症见身热下利、苔黄脉数等。芍药汤、白头翁汤均是治疗痢疾的常用方。但前者是调和气血与清热燥湿并用,主治湿热痢疾,症见痢下赤白、里急后重等;后者功擅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赤多白少、里急后重等。

5.清虚热 清蒿鳖甲汤、清骨散均有滋阴清热的功用,都是治疗阴虚发热的常用方。但前者是养阴与;秀热并重.丰治温病后期.阴液已伤,邪伏阴分,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后者以清虚热为主,兼以滋阴透热,主治虚劳发热,症见骨蒸盗汗、唇红颊赤等。当归六黄汤功能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主治阴虚有火,症见发热、盗汗、面赤、心烦、舌红、脉数等。

祛暑剂共选正方5首,附方5首。其功用、主治同中有异,各有特点。

清络饮有清透暑热之功,用药清凉芳香,清轻走上,为治疗暑伤肺经气分、邪轻病浅的常用方剂。香薷散药性偏温,以散寒化湿见长,主治夏令感寒夹湿之证。六一散与桂苓甘露散同具清暑利湿之功,均可治疗暑湿为病。但六一散药少力薄,只宜于暑湿轻证;桂苓甘露散清暑利湿之力较大,对暑湿俱盛,病情较重者适宜。清暑益气汤既清解暑热,又益气养阴,主治暑热内侵,伤耗气津之证。

温里剂共选正方7首,附方13首。根据功用不同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类。

1.温中祛寒 本类方剂主治中焦虚寒证。其中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是治疗脾胃虚寒,升降失常,腹痛吐利的基础方,亦常作汤剂使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是治疗中焦虚寒,肝脾失和之虚劳腹痛的常用方;吴茱萸汤以温降肝胃为主,兼补中虚,是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呕吐、头痛的常用方。

2.回阳救逆 本类方剂主治心肾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亡阳欲脱之危重病证。其中四逆汤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具有药专力宏之特点,主治阴寒内盛,阳气衰微之四肢厥逆、神衰欲寐、脉微细之证;回阳救急汤是回阳救逆,益气生脉之常用方,方中麝香与五味子相配,一散一收,尤具相反相成之妙,主治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欲脱之证。

3.温经散寒 本类方剂主治阳虚血弱,寒凝经脉之手足厥寒、阴疽等证。其中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是治疗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厥逆或肢体疼痛的常用方;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是治疗阴疽的常用方。

补益剂共选正方19首,附方25首。按其功用不同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六类。

1.补气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均有补气作用,主治气虚诸证。其中四君子汤为益气健脾的基础方,适用于脾胃气虚,运化乏力之证;参苓白术散除益气健脾外,兼可渗湿止泻,用治脾胃气虚而兼湿盛之证;补中益气汤长于益气升阳,适用于劳倦伤脾,气虚发热或气虚下陷的脱肛、子宫下垂等证;生脉散补气养阴,兼能生津止汗和敛肺止咳,善治暑热汗多,耗气伤阴,以及久咳肺虚,气阴两虚之证;玉屏风散专于益气固表止汗,多用于表虚自汗及虚人感冒;完带汤补脾化湿疏肝,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带下证。

2.补血 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均有补血作用,主治血虚诸证。其中四物汤为补血调血的基础方,也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适用于营血虚滞,冲任虚损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症;当归补血汤重在补气生血,常用于劳倦内伤,血虚发热之证;归脾汤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为主,善治心脾气血两虚和脾不统血之证。

3.气血双补 八珍汤和炙甘草汤均能双补气血,主治气血两虚证。其中八珍汤为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复方,补气与补血并重,是气血双补的基础方,适用于久病失治或病后失调的气血两虚病证;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善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之脉结代、心动悸。

4.补阴 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一贯煎均能滋阴,主治阴虚诸证。其中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并以补肾为主,兼补肝、脾,补中寓泻,为滋阴补肾的基础方.适用于肾阴不足之证;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上用治真阴不足,精虚髓亏之证,其方纯甘壮水、补而无泻、滋阴补肾之力大于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是滋阴降火的基础方,常用于肝肾阴亏,相火亢盛之证;一贯煎长于滋阴疏肝,适用于肝肾阴虚,肝气不舒之脘胁疼痛、吞酸吐苦等证。

5.补阳 肾气丸和右归丸同具温补肾阳作用,主治肾阳不足诸证。其中肾气丸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适用于肾阳不足,气化无力之证;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血,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及火不生土等证:该方莼补无泻,温补肾阳的作用大于肾气丸。

6.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均有阴阳双补作用,主治阴阳两虚证。其中地黄饮子滋阴补阳,并能开窍化痰,适用于喑痱证;龟鹿二仙胶滋阴填精,益气壮阳,更宜于真元虚损,精血不足所致的阳痿遗精、久不孕育之证。

固涩剂共选正方9首,附方2首。按功用分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五类。

1.固表止汗 牡蛎散收敛止汗之功著,兼能益气育阴潜阳,主治体虚卫外不固,又复心阳不潜而致的自汗、盗汗。

2.敛肺止咳 九仙散敛肺止咳,益气养阴,用治肺虚气阴两伤之久咳不止、短气自汗。

3.涩肠止泻 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皆能温阳补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肾虚寒之泻痢不止。真人养脏汤又长于益气健脾,固涩之力亦较强;四神丸则偏重于温肾暖脾而固肠止泻。

4.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都有涩精止遗的作用,以治遗精、遗尿诸症。但金锁固精丸重在固肾涩精,主要用于肾虚遗精;桑螵蛸散重在两调心肾,补益气血,主要用于心肾两虚之尿频、色如米泔而见神志恍惚、健忘之症。

5.固崩止带 固冲汤、固经丸均能固经止血,用治崩漏下血或月经过多。但固冲汤长于益气固经止血,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之崩漏;固经丸长于滋阴清热,主要用于阴虚内热之崩漏。易黄汤固肾止带,清热祛湿,主要用于肾虚湿热之带下。

安神剂共选正方3首,附方4首。按其功用分重镇安神和滋养安神两类。

1.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重镇安神,泻火养阴,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之失眠、心悸。

2.滋养安神 天王补心丹与酸枣仁汤均有养心安神,滋阴补血之功,以治阴血不足,虚热内扰之心悸、虚烦失眠等。但天王补心丹长于滋阴补血,主治心肾阴亏血少之心悸、失眠证;而酸枣仁汤则重在养血调肝,清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之虚烦失眠证。

开窍剂共选正方4首,附方5首。按其功用分为凉开和温开两类。

1.凉开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合称凉开“三宝”,由芳香开窍药和清热凉血解毒药为主组成,是凉开法的常用方剂。三方均有清热开窍之功,均可治疗热闲心包之证。但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热盛之证;至宝丹长于开窍醒神,化浊辟秽,适用于痰浊偏盛、神昏较重之证;紫雪清热解毒之力不及安宫牛黄丸,开窍之功逊于至宝丹,但长于熄风止痉,故对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神昏而有痉厥者,较为适合。

2.温开 苏合香丸是温开法的代表方,由芳香开窍药为主配伍行气解郁、辟秽化浊、温中止痛之品组成,主治寒闭之证。因其长于行气温中止痛,故对寒凝气滞所致的心腹疼痛也有较好疗效。

理气剂共选正方12首,附方8首。按其功用分为行气和降气两大类。

1.行气 本类方剂均有行气作用,适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其中越鞠丸长于行气解郁,以治六郁而以气郁为主之证。枳实薤白桂枝汤与半夏厚朴汤都能行气祛痰,但前者长于通阳散结,主治胸阳不振,痰浊中阻,气结于胸的胸痹证;后者又能开郁降逆,主治情志不舒,痰气郁结而致的梅核气。金铃子散长于行气止痛,并能活血清肝,用于肝郁化火之心腹胁肋诸痛。厚朴温中汤行气之中又以温中燥湿见长,常用于寒湿内困脾胃,气机阻滞之脘腹胀满疼痛。天台乌药散和暖肝煎都能行气逐寒,止痛散结,专治寒疝。但天台乌药散行气散寒之力较大,多用于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暖肝煎则能温肾养肝,适宜于肝肾不足,寒凝经脉之疝气及少腹疼痛者。

2.降气 本类方剂都有降气作用,适用于气逆诸证,而以肺逆喘咳和胃逆呕呃为主。其中苏子降气汤、定喘汤长于降肺气而定喘逆。但苏子降气汤兼能温化寒痰,主要用于上实下虚的寒痰咳喘证;定喘汤则兼能宣肺散邪,清化热痰,多用于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的喘咳证。小半夏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均长于和胃降逆而止呕呃。小半夏汤长于化痰降逆止呕;后二方则兼有补气益胃之功,其中旋覆代赭汤重在益胃祛痰止嗳,适用于胃虚痰阻气逆的痞闷暖气及反胃呕吐;橘皮竹茹汤则长于清胃降逆,主治胃虚呃逆或呕吐偏热者。

理血剂共选正方14首,附方11首。按其功用不同分为活血祛瘀和止血两大类。

1.活血祛瘀 本类方剂均有通利血脉,以祛除瘀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内阻之证。其中桃核承气汤以破血下瘀、荡涤瘀热为主,用治血热互结于下焦之蓄血证。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用,适用于血瘀气滞留结胸中的胸痛、头痛等症。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为主治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半身不遂的常用方。复元活血汤主治胁肋疼痛,乃因跌打损伤所致者。温经汤和生化汤,均为妇科经产之剂。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行瘀,重在温养而不是攻逐,是治疗冲任虚寒,瘀血内阻所致月经不调的常用方;生化汤活血祛瘀,温经止痛,多用于产后恶露不行、小腹疼痛属血虚有寒之证,是产后常用之剂。失笑散以活血祛瘀,散结止痛见长,是治疗血瘀心腹疼痛的基础方。桂枝茯苓丸为活血化瘀,渐消缓散之剂,适用于妇人少腹症块、妊娠有瘀之漏下不止与胎动不安者。

2.止血 本类方剂均有止血作用,主治各种出血证。其中十灰散、咳血方、小蓟饮子、槐花散均为凉血止血之剂,皆可治疗火热迫血妄行的出血证。但十灰散凉血止血之中寓有清降、祛瘀,兼以收涩,止血力量较大,可广泛用于上部各种出血,为常用的急救止血方;咳血方主要用于肝火犯肺的咳血,重在清肝火、化痰热而治本。槐花散和小蓟饮子均治下部出血。但前者善于清肠疏风,主要用治肠风脏毒下血;后者兼可利水通淋,主要用于血淋或尿血之证。黄土汤重在温阳健脾以摄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所致的各种出血,尤多用于便血与崩漏。

治风剂共选正方10首,附方7首。按其功用分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两类。

1.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以辛散之品为主组方,长于疏散上部风邪而止头痛,主治外

感风邪所致的偏正头痛。大秦艽汤以疏散风邪为主,兼能养血、活血、清热,邪正兼顾,标

本同治,主治风邪初中经络之口眼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者。小活络丹祛风除

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主治痹证日久,偏于寒湿痰瘀阻滞经络者。牵正散与玉真散均能

祛风化痰止痉,但前者长于祛头面之风痰而通络,主治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口眼喁斜;后者

祛风化痰,解痉定搐,常用于破伤风。消风散疏风除湿,清热养血,是治风疹、湿疹之常用方。

2.平熄内风 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均为平肝熄风之剂。其中羚角钩

藤汤清热凉肝熄风之力大,主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证;镇肝熄风汤镇肝潜阳熄风之力强,并善引气血下行,多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风阳上扰,气血逆乱之头痛眩晕、目胀耳鸣、面红如醉,甚或中风者;天麻钩藤饮则兼有清热活血安神之功,常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头痛、眩晕、失眠。大定风珠为滋阴熄风之剂,主治温病后期,热灼真阴,虚风内动之手足瘈疭。

治燥剂共选正方8首,附方4首,按功用分为轻宣外燥和滋阴润燥两类。

1.轻宣外燥 适用于外燥证。杏苏散轻宣凉燥,理肺化痰,适用于外感凉燥,亦可用于风寒伤肺咳嗽。桑杏汤与清燥救肺汤均治温燥,但桑杏汤清宣温燥,用于温燥外袭,肺津受灼之轻证,以身热不甚、干咳少痰、右脉数大为辨证要点;清燥救肺汤清燥润肺,养阴益气,用于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重证,以身热轻、干咳较频、气逆而喘、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

2.滋阴润燥 适用于内燥证。增液汤增液润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主治阳明温病,耗伤津液,液涸肠燥所致的大便秘结,由于本方功擅养阴增液,故又多用治内伤阴虚液亏诸证。麦门冬汤清养肺胃,降逆下气,主治虚热肺痿证,同时也可治疗胃阴不足证。益胃汤专于养阴益胃,主治胃阴损伤所致的饥不欲食、口干咽燥等。养阴清肺汤重在养阴清肺,兼解毒利咽,为主治白喉的有效方剂,亦治阴虚燥热所致的咽喉肿痛。百合固金汤滋养肺肾,止咳化痰,多用于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的咳嗽痰血证。

祛湿剂共选正方19首,附方19首。按其功用分为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祛风胜湿五类。

1.燥湿和胃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为治疗湿滞脾胃之基础方,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为主症。藿香正气散外散风寒,内化湿浊,理脾和胃,升清降浊,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霍乱吐泻证。

2.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清泻瘀热,利湿退黄,主治一身面目俱黄之湿热黄疸。八正散集滑石、木通等一派清热利水通淋药于一方,为治湿热淋证之常用方剂。三仁汤与甘露消毒丹皆可用治湿温,三仁汤利湿之力大于清热,适用于湿温初起,邪在气分之湿重于热证。甘露消毒丹清热与利湿并重,适用于湿温时疫,邪在气分之湿热并重证。连朴饮清热化湿,和胃止呕,主治湿热霍乱。当归拈痛汤清利湿热,祛风止痛,主治湿热内蕴、外受风邪或风湿化热之痹证。二妙散清热燥湿,为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以及下部湿疮的基础方。

3.利水渗湿 五苓散与猪苓汤均为利水渗湿之常用方,泽泻、猪苓、茯苓为二方共有药物,皆治小便不利。然五苓散主治证乃因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配伍桂枝、白术,而成温阳化气利水之剂。猪苓汤所主治证乃因邪气人里化热,水热互结,灼伤阴津,故佐滑石、阿胶,共成利水清热养阴之方。防己黄芪汤益气固表,祛风行水,主治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之风水或风湿证。五皮散利水消肿,理气健脾,主治一身悉肿、心腹胀满、小便不利之皮水。

4.温化寒湿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是治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痰饮病的基础方。真武汤与实脾散均主治阳虚水肿,具温补脾肾、利水渗湿之功。前者以附子为君,故偏于温肾,兼能敛阴缓急,主治阳虚水肿而见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者;后方以附子、干姜共为药,故偏于温脾,兼能行气导滞,主治阳虚水肿兼有胸腹胀满者。萆薢分清饮温肾利湿,分清化浊,专治虚寒白浊。

5.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祛接风胜湿,适用于风湿在表,身痛肢重之证。独活寄生汤祛风湿且有补益作用,适用于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之证。

祛痰剂共选正方11首,附方7首。按其功用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等五类。

1.燥湿化痰 二陈汤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作用,为治痰的基础方剂,主治湿痰内阻的咳嗽痰多等证。温胆汤功能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主治胆郁痰扰之心烦不眠、呕吐呃逆,以及癫狂等证。茯苓丸具有燥湿行气,软坚化痰之功,主治痰停中脘所致的臂痛、或两手疲软、四肢浮肿等。

2.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主治痰热内结、咳嗽痰稠色黄之证;小陷胸汤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胸脘的小结胸病。滚痰丸善能泻火逐痰,主 治实热老痰所致的惊悸癫狂、怔忡昏迷,以及其他种种怪证。

3.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具有润肺化痰之功,主治肺经燥痰所致的咳嗽痰稠、咯之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之证。

4.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为温阳化饮的常用方剂,主治寒饮内停之咳嗽痰多、清稀色白之证。三子养亲汤降气止咳之力较胜,兼能消食,多用治痰壅气逆食滞之咳嗽喘逆、食少难消者。

5.化痰熄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与平肝熄风并用,善治风痰上扰的眩晕呕吐,以及痰厥头痛。定痫丸具有涤痰熄风之功,专治风痰夹热所致的痫证。

消食刑共选正方5首,附方2首。按其功用分为消食化滞和健牌消食两类。

1.消食化滞 保和丸消食和胃,是消食化积的通用方,主治一切食积之脘痞腹胀、恶食嗳腐等证。枳实导滞丸能行气攻积,泄热导滞,兼能祛湿,适用于湿热食积内阻肠胃之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等证。

2.健脾消食 健脾丸为消补兼施,以补为主之剂,主治脾虚食滞之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象虚弱等证。枳实消痞丸行气消痞,健脾和胃,消中有补,主治虚实相兼,寒热错杂,气壅湿聚之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调等证。葛花解酲汤分消酒食,理气健脾,主治酒积伤脾所致的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泄泻、舌苔腻、脉滑等症。

驱虫剂共选正方1首,附方2首。三方均能安蛔,

其中乌梅丸长于温脏补虚,清热安蛔,适用于寒热错杂之蛔厥证; 理中安蛔汤长于温中安蛔,主治中阳不振之蛔虫腹痛; 连梅安蛔汤功能清热安蛔,擅治肝胃郁热之虫积腹痛。

涌吐剂共选正方1首,附方2首。

三圣散的涌吐作用最强,长于涌吐风痰,主要用于中风痰涎和浊痰上壅之癫痫;瓜蒂散善于涌吐痰食,主要用于痰涎宿食壅塞胸脘;救急稀涎散善于开关涌吐,主要用于中风闭证之痰涎壅盛。

方剂学

方剂学重点

方剂学讲义

方剂学[版]

方剂学总结

方剂学学习体会

方剂学速记

方剂学重点

《方剂学》试卷

方剂学名词解释

方剂学小结
《方剂学小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