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0-03-02 06:36: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我们对和谐社会的认识通常可分为一般意义上的认识与特殊意义上的认识。一般意义来说,和谐社会是古今中外人们共同期待的社会形态,也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社会发展目标;和谐社会是有矛盾不激化、有差距不扩大、有竞争不争斗、人们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睦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又具有特殊意义,即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1.和谐社会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首次把“和谐”社会的概念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献。此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这就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思想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样,不但成为我们的根本任务,而且也是我们长期奋斗的目标。所以,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十分重大。2.和谐社会的本质与内涵

和谐社会,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让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各种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就是要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确保社会的稳定团结;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各个方面群众的利益。说到底,和谐社会就是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社会主义民主。

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民主社会。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还要求实行法治。和谐社会要求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反对社会的无序化与无序状态。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法治社会中最重要的规则是法律规则。法律是所有社会规范中最具有明确性、确定性和国家强制性的规范。依照法律规则来治理社会,人们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社会就有了和谐的基础。因此,也可以说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法治社会—民主法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理想。

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一个奋斗目标,表明中国共产党汲取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决心,也说明中国共产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将自己的执政纲领贴近亿万人民群众的生活理想和美好的价值追求。

在我们的中华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关于“和谐”的丰富遗产。自古以来,“和”文化就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不仅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为人处事的准则,更是历代政治家秉持的治国理念。孔子的弟子有子曾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左传》中也曾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左传·襄公十一年》)在中国人看来,有“和”则“谐”。“政通人和”被视为理想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张岱年先生更是明确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两个最主要的基本思想:一是人伦和谐;二是天人协调。人伦和谐是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天人协调是说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和谐社会是人类,尤其是我们民族数千年来所追求的美好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理想。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提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做到“五个统筹”。这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紧密结合、相互统一的战略思想,也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框架。因此,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党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的重要体现。

3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时期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目前具有突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一方面,一个和谐稳定的中国,是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另一方面,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也面临着挑战。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全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深层利益关系的调整摆在了我们面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显示,从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样一个时期是多事之秋。这一阶段是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社会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的危险期,也是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易发多发期。我们正处于这个阶段。当前,我们发展中出现的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社会动荡,甚至导致历史的倒退。

这里,有一个数字可以说明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从1978年至1982年,全国法院处理民事申诉来信39800件,接待民事申诉来访43900人次,两者相加共83700件(人)次。经过20年,1998年至2002年,全国法院共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4224万件(人)次,上升了近500倍。这一惊人的增长速度折射出在基层社会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不安定,不和谐因素,需要引起我们的严重关注。

当前,社会结构中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最大风险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来自政治领域的风险源,即腐败问题,这导致政治上人民对执政党和政府权力认同度降低,导致核心的价值理念受影响,易产生政治和精神的危机。二是经济风险源,即失业问题,这导致普通劳动者、弱势群体层面的社会成员利益受损,易产生经济、社会、政治的危机。三是社会风险源,即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这导致一些社会成员产生相对剥夺感,易产生心理和社会的危机。

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在当前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可以说,能否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将决定着中国社会能否进入一个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轨道。因此,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3.目标与要求

简单的说,和谐社会就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无疑就是广大人民的心声,是人们生活水品的极致体现,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发展结果,所以这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我们特色社会主义最终目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合作,需要我们群策群力,长期努力。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是对我们理论研究和政治智慧的挑战。我们需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建构。

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谈谈你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我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对和谐社会的认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