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0-03-03 13:16: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操作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用课程标准替代了教学大纲,明确了课程标准在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教材编写、教学指导、教学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在本主题的学习中,我们将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价值,了解和掌握课程学习领域目标的基本内容,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的区别,懂得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法,为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理论要点

(一)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

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从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位来看,虽然该课程取名为体育与健康,但并不是将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合并的一门课程。它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它重视如何通过这门课的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增强体能,而且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体现在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变化方面: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增强体能,使身体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体现在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变化方面:通过长期的运动实践和体验,学生不但能形成对身体、身体活动和健康的正确观念,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同时还将逐步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的运动实践行为不仅始终影响、改变着自身机体,而且随时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心理感受。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和舆论环境中,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会感受到友谊、赞扬、批评、激励等,并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体育运动过程是不断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反复体验挫折和困难,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超越昨天、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客观评价自我的习惯和能力,增强自尊和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开朗的人生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与他人和群体的联系是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式,这对儿童少年成长的意义尤为突出。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将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习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生活,根据社会规范来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热爱体育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因而学生对通过游戏和体育规则所体现出来的社会规范的学习常常表现出乐于接受的态度。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所获得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以及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同时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具有显著的作用。总之,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增强学生某些重要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一种对体育的认识,似乎体育就是运动,没有什么知识学习的问题。这种认识有失偏颇。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它有些内容是完全不能或部分不能通过语言及其他符号系统来传授学习的。本课程中的知识学习内容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本课程学习中的知识主要是一种操作性、技能的知识,它不同于其他课程中以认知、理解为特征的知识;二是本课程中的知识学习,包括技能性知识和认知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运动实践而不是通过读书或课堂传习实现的。

(三)什么是学习领域?什么是领域目标?各学习领域包括哪些内容? 学习领域是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42页

领域目标是指期望各个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44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各学习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知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2)正确理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四)什么是水平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划分了几个水平?

水平目标是指不同阶段在各个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生的学习划分为6个学习水平,并且各学习领域按学习水平设置了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到水平五分别相当于义务教育阶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阶段10~12年级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考虑到各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课程标准在各个领域设立水平六,作为高中学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学习目标,其他段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目标作为本学段学习发展性学习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46~47,38,42页

(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的比较: 1 两者的共同点:

(1)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都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制定的体育学科的课程计划,其性质是一致的。

(2)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功能是一致的。 2 两者的不同点: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三维健康观划分学习领域;以目标体系为主;以水平分段;有充分的弹性和选择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自主学习方式;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强调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强调全面的综合的评价。

(2)《体育教学大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以运动项目进行分类;以教学内容为主;以年级分段;弹性和选择性空间有限;对个体差异性重视不够;强调教师的教法;强调教学的统一性;强调终结评价;强调知识技能的评价。

二、阅读材料

(一)中小学教学大纲为何改成课程标准? 《中国教育报》李建平 1 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为此,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变化。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表现形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在重新思考,在国家的课程标准中,究竟应当规定些什么?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众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一致认为,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为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在国家的课程标准中应当首先规定国家对未来国民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过多地规定通过怎样的教学过程达到这一要求。为此,对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和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应当成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学科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段安排构成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另外,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都做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这是课程标准与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做了详细的说明,便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整体把握课程。比如,物理课程标准开篇阐述了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这一阐述对物理课程的价值功能做了清晰的定位。

2 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由于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工作做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过去,课程目标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如今,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尤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比如,历史课程标准让学生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以及在报刊上的广告资料,感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地理课程标准让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的垃圾袋的数量,经历数据收集、处理、呈现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危害。艺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唱歌、绘画、制作的过程中,共同分享创作的乐趣和喜悦,体会怎样表达对祖国、对亲人的爱。

此次课程改革,力图通过制定课程标准的形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各门课程的标准,强调每一门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它只提出原则性的教学和评价建议,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更加突出地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比如,科学课程目标包括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数学课程目标包括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

课程标准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具体分为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结果性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知识目标要求"了解"、"理解"、"应用",对"了解"的具体描述为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对"理解"的具体描述为理解、说明、归纳、概述、整理等;对"应用"的具体描述为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技能目标要求"模仿"、"独立操作"、"迁移",对"模仿"的具体描述是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对"独立操作"的具体描述是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对"迁移"的具体描述为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变化是,以往,教学大纲对知识的要求是"了解、理解、应用";如今,课程标准同时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有了过程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确立体验性目标,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显著不同,体验性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映(认同)、领悟(内化),对"经历"的具体描述是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对"反映"的具体描述是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对"领悟"的具体描述是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此同时,课程标准还提出发展性目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3 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此次各科课程标准在研制过程中,首先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如英语的基本能力、信息意识与能力也成为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例如,语文课程标准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降低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历史课程标准通过主题的方式,让学生具体地感受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脉络,而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繁杂的历史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等现实问题的探究,降低对运算速度、证明技巧的训练。地理课程标准加强地理基础知识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密切联系。生物课程标准反映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削弱传统生物学按类群详细介绍生物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知识。化学课程标准加强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内容,降低了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配平、浓度计算等)的要求。

4 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以往教学大纲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如今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学,对每一个阶段学生发展应达到的目标都提出具体的要求,做出详尽的规定,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评价,新课程标准对改变课程功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各学科课程标准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比如,生物课程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国际生物圈"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数学课程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者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强调数学学习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5 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课程评价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各学科课程标准普遍淡化了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尤其是在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方法上有许多新颖、活泼、可操作的创新之处。比如,成长记录、测验与考试、答辩、作业(长周期作业、短周期作业)集体评议等。还有通过学习档案促进学生自我评价,比如,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档案中可收录的重要资料包括作业的样本、自我小结、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活动成果、研究报告、贺卡、自编的故事、手工制作、摄影作品等,以及他人评价结论、自我评价结果。评价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比如,设计实验探究哪些垃圾可能被自然降解,哪些垃圾不能被自然降解。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和称量每天垃圾的重量,估算一个城市或一个乡镇每周生活垃圾的总量。组织学生设计问卷,调查每个家庭对生活垃圾中可再生利用的垃圾的处理方式,并写出调查报告。然后评价学生能否实事求是地分析调查活动的数据,能否积极主动地完成收集一周垃圾的任务,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是否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社区垃圾污染环境问题的忧虑,能否在调查报告中积极提出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

6 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我国现行的课程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两部分,教学大纲是对各学科教学进行规范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任务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清晰明确的规定,而且还规定了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及深度、难度指标。多数教学大纲还规定了详细的教学顺序(有的甚至以章节或第几课的形式出现),以及各部分内容分别占几课时等。这些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由于规定的过于具体细致,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尤其对教材的多样化发展没有留下足够的空间。

课程标准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所提出的要求是基本的,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而教学大纲规定了教材、教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无论是教材、教学还是评价都不能突破这一上限,如果突破了,则被视为超纲。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大纲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严格控制的、硬性的,而课程标准的重点是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做出规定,因此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材编写和教学留有一定的空间。 由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是学生素质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对不同阶段目标的描述,以及对实施过程的建议,它的重点不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定或要求,因此,课程标准不直接对教学具体内容、教材编写体系、教学先后顺序等问题做出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只是对这些问题提供翔实的建议、指导和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模式。所以,它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具有弹性的,而且,教学大纲以知识序列为主,而课程标准则是规定教学所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不强调知识点的先后顺序,只要能达到规定的目标,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没有严格的规定。这样就给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比如语文标准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1800个,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7-9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至于第一年学多少,第二年学多少不做具体规定,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标准即可。数学1-3年级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有从报刊等媒体获取数据的体验,4-6年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估算的习惯,能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这样的设计便于教师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标准,增强课程意识,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降低对教材的过分依赖,有利于拓展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这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

据课程专家介绍,与教学大纲不同的是,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加丰富,其中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实施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案例、综合性学习等,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标准为学生设计了大量调研、探究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有些学科选编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十分典型精彩,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

实施建议部分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同时,提供了典型案例,便于使用者(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等)准确理解标准,减少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而教学大纲的教学建议主要包括课时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考核与评价等。

(二)为什么要划分学习领域?钟启泉,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1 划分学习领域是世界体育课程发展的一种共同趋势。20世纪末,世界发达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制订的体育课程标准或体育与健康标准,大多是以学习领域来划分学习内容的。 2 划分学习领域有利于更好地贯彻三维健康观,拓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而全面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即健康是三维的,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依据三维健康观来划分学习领域有利于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指向性,能更好地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目标。

(三)为什么要划分学习水平?钟启泉,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145~146页

首先,划分学习水平有利于适应我国教育的地区、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一特点。各地、各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如课程标准设置水平一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但并未规定学生在一年级还是二年级达到这一目标,因此,各个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宜的教学时间,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课程学习的评定内容,从而使每一个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其次,学习水平的划分有利于调动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课程标准鼓励条件较好的学校和成绩较优异的学生在达到这一水平目标的前提下,将高一级的水平目标作为本学习阶段学生的发展性目标,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是按照各个年级分别设置教学目标,规定教学内容和时数比例、制订评定标准的,这给体育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做法未充分考虑各地、各校的差异,要求所有学校“齐步走”是不切实际的,加上对各年级的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这种统一性使各地、各校失去调节和灵活的余地,从而给学校的体育教学造成了不便。此外,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不与每个年级一一对应,很难区分相近年龄的学生在身心发展特征方面有什么差异,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又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再者,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按照年级来设置学习目标、规定学习内容,则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了”,而另一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四)运动参与学习领域实施的建议 1 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如果学生对体育活动无兴趣或兴趣不高,他们就不会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因此,本学习领域的教学将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首位,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使用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小学阶段,要让学生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显得更为重要。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习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等学习方式,同时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只让少数“精英”参加。教学要使每名学生都体验到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会科学锻炼

运动参与领域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在体育实践中运用科学锻炼的理论。可结合运动实践课或专门的理论课进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指导学生动体与动脑相结合,使学生的科学锻炼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得到提高。例如水平四中列举的具体活动内容首先是“知道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这是一个理论性的知识,然后是“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运用脉搏测定等常用方法测量运动负荷”。

3 改变评价重点,促进学生学习和进步

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以及习惯的养成。不评价易于量化的活动项目,因为用绝对“公平”的量化指标对同一个体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意义不大。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重点放在同一学生前后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方面。

(五)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实施的建议

1 突出身体练习的课程性质,不要安排室内课去讲运动概念和要领,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过程中掌握运动概念和要领。

2 课中尽量多地给学生运动技能练习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无效的讲解时间。 3 同一个水平的运动技能学习目标,可以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在不同年级实现。

4 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时,既要考虑如何使学生有效地获取运动知识和技能,又要考虑如何运用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实现其他领域的学习。

5 要注意因地、因时、因校、因人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6 在确定各水平学段的具体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接受能力,特别是小学阶段,应减少**化、竞技化的教学内容。

7 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运动技能领域的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过分强调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高中阶段,应尊重学生的不同需求,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到两种运动项目进行系统学习,并有所专长,发展运动能力。

8 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如亲子活动、郊游等。 (六)身体健康学习领域实施的建议

该学习领域体现了对学生在身体发展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体能的同时,注意使他们了解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有关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1 小学阶段(包括水平一至水平三)要把形成学生的正确身体姿势放在重要地位,教学中要通过基本体操、舞蹈等身体练习,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 发展学生的体能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最基本的目标。小学阶段应重点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反应时、灵敏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等体能成分,宜用儿童化的游戏内容和练习手段去发展体能,不宜标准化、竞技化;初中阶段重点发展学生的速度、有氧耐力和灵敏性,高中阶段则侧重发展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体能。

3 通过教学实践和理论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体育锻炼的习惯,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成为学生自觉行动。与此同时还要使学生懂得健康与营养、环境的关系以及不健康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七)心理健康学习领域的实施

心理健康学习领域是本课程一个新的学习领域。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增进心理健康。本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情绪的调节能力。教师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健康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情境,采取一些特别手段,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1 将增进心理健康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 2 将增进心理健康心理贯穿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始终。 3 应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 (八)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实施

社会适应学习领域体现了课程对学生在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获取健康信息能力方面的要求。

1不同水平阶段对社会适应学习领域的要求 小学阶段:让学生熟悉种种规则;让学生在体育和游戏活动中逐渐熟悉游戏规则,逐渐理解与服从有关的行为规范。

初中阶段:应重视学生对运动角色和体育道德行为的识别;注重培养学生对媒体中体育与健康信息做出简单的评价的能力。

2全面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

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学生对各种规范的理解和认同,学生的体育道德观。

3大体育课程观

(1)以现代运动为核心的开放型学习内容。

(2)课内外结合的体育大课堂,包括体育家庭作业、“亲子活动日”、参与社区体育活动。

(九)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首先发问:“同学们,当你在走或跑的过程中,突然被绊倒了,为了保护自己你应该怎么办?”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气氛十分活跃。此时教师不讲方法和要求,不做示范,而是让学生在垫子上随便做各种滚翻动作。学生的滚翻动作各式各样、差别较大,这时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走向教师,向教师请教并恳请老师做示范。于是教师以一个优美的示范动作带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并抓住这个机会讲解重点、难点,使学生在正确的要领下模仿学习。在练习中,教师鼓励学生提高自学、自练的能力,让做得较好的学生演示,组织学生相互观察,教师点评,建立动作正确与错误的概念,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在考核中,学生通过掌握的评分标准,在自评和互评中把握评定的合理、公正性,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十)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决定表明了体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和途径的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25,26页

“强身健体”是体育的最主要功能。体育以身体运动为基本表现形式,通过体育锻炼给予身体各器官、系统以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使身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反应,由此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过去认为,健康就是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但是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定义“健康应是人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使我们重新认识健康的含义,即健康不仅仅是指人体生理机能的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需要身体、精神都能迅速、完全地适应环境,它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内容。

“身体健康”是指良好的生长发育,正常的生理机能及承担负荷后的适宜反应。“精神健康的实质是指维持身体健康的一种能力。”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经典论述,从来都把体育视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始终重视它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利用学生共同参与体育过程的条件,培养学生将来担任社会角色所必备体育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是体育在学校发挥教育作用的主要使命。

体育具有活动性、技艺性、竞争性、群体性、国际性、礼仪性等特点,因此它对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培养社会公德,与社会保持一致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

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在《体育颂》中写到:“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强,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更加清晰。你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体育.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试用教材,18~21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据调查,我国16岁以上居民中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其中有相当多的人是因为对体育缺乏兴趣,这个原因占各种不参加体育活动原因的第三位。2000年的调查也表明,学生在回答“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时,怕累(54.5%)、没有喜欢的项目(51.3%)和没有习惯(50.0%)列在前三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这样描述21世纪的教育:“必须为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的作用的看法。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指出:“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50~55页

教育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

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书。人类之所以有发现、发明、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探索、加工、处理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问题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对学生探索的奇异现象可能知道太少,我们所能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请别伤害他们”。开展研究性、创造性学习,关键是保护和发展学生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敢于除旧迎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东西。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13~15,20~21,28~29页

体育课程标准()

体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通过实践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感悟

通过实践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感悟

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若干问题的理解(一)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测试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
《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