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往事并不如烟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0:50: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历史的温度

——读《往事并不如烟》有感

历史是有温度的。历史的温度就在于偶尔它会让人感觉温暖,有时也会让人感到彻骨的寒意。它总能留给我们不尽的沉思和启示。当然,历史的天空不会永远湛蓝,有时甚至是一片血色。《往事并不如烟》记录的正是这样一片血色的天空——中国知识分子遭遇的最为黑暗的年代。有些记忆随着时日见长,可以如同一缕青烟飘散。有些记忆却只会随着年岁慢慢沉淀,如同一缕萦绕在心间的永不消散的青烟。 花了两天晚上,一口气读完了“中国第一大右派”章伯钧之女章诒和写的这本《往事并不如烟》—— 一本兼具文学性与历史性,被外界认为是建国以来中国大陆文坛最好的作品之一的书。在网络上看了张伯驹夫人潘素年轻时候的样子,掩盖不住的气质。再看看风流倜傥的张伯驹,觉得眼泪都要流下来。我无法凭文字去想象中国知识分子经历过怎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时代,只觉得人世起落沉浮,太让人唏嘘感慨,我们现世的安稳,包含了太多人的血泪

章诒和在序言中写到,“我这辈子,经历了天堂、地狱、人间三部曲,充其量不过是一场孤单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我拿起笔,也是在为自己寻找继续生存的理由和力量,拯救我即将枯萎的心。”这确实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思想之旅,是一段注定孤苦的回忆。章诒和以个人的眼光,以主观的感受,描写了这些人与父母、与自己之间的交往。读罢此书,从罗隆基、聂绀弩、史良、张伯驹、康同璧到储安平,乃至潘素、罗仪凤,一批批从前只出现在书中的中国精英

阶层的知识分子们,突然变得有血有肉起来。他们的谈吐、见识、思想也变得生活鲜活起来。

这些原本属于中国最辉煌的知识分子,在一场反右浩劫中,走向了与原本的生活轨迹截然不同的人生。他们本是处于中国最顶端的精英阶层,然而褪去光环,他们也只是普通人罢了。当素来与章伯钧交好的史良当众质问他是不是支持储安平的“党天下”思想,甚至将章伯钧私下的话语公之于众时;当罗隆基被相恋十年的女友当众揭发,大骂他是反党反人民的阶级敌人时,我为反右运动生生割断人与人之前的情感、信任而感到寒心。当储安平遭遇妻子红杏出墙,衣食无着众叛亲离时,我回想起书中那个数年前会在西湖收集半袋桃花寄给徐志摩的谦谦君子,会沦落到如此落魄的地步,以至最后选择了淡然赴死,心中又会感到无比的揪心。我惊异于他们的选择,但又感到在常理之中。在“反右”那个混乱的年代,我痛心统治阶级以这样一种强硬的姿态,割断了亲情人伦,让社会进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癫狂状态。

然而,在那个人情冷暖如此分明的年代,也还有张伯驹这样淡定从容、不慕容华的才子,也还有康同璧这般在乱世中依然能保持优雅的慈祥老人。他们的淡定、优雅、从容、乐观,他们对生活的乐观和隐忍,无一的让我敬佩。我想“豁达”可能是人一生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了。像张伯驹这样能把万贯家财都捐献给国家的人,在当今社会简直是屈指可数。为了收藏文物,他可以卖房、卖地、甚至卖妻子的首饰,然后就是这些动辄数万两黄金买来的真迹,他却可以尽数捐给国家。在被扣上“右派”的帽子后,他还可以与章伯钧结为“君子之交”。反观现世社会,金钱、名利、权势成为了许多人不懈的追求。相比张伯驹先生这样的“豁达”,真是让人自惭形秽。作为章伯钧口中“最后的贵族”,康同璧和罗仪风这对母女,同样令人敬佩、感概。一个

真正的贵族,并不是看她财富的多少,而在于一种内在的气质。这对母女在危难之中,依旧能从容优雅的生活。可以用六个铁盒买口味不同的豆腐乳,可以在康同璧老人过生日时,在破四旧的特殊时期,依然盛装举办宴会。更可以在章诒和一家落魄之时与之从容交往、仗义相助。这才是真正的贵族气质的流露。 章诒和的这支笔,写进了太多辛酸、无奈、悲苦和感慨。她十年的冤狱、父亲章伯钧半生的伤痛,皆来自1957年的这场无妄之灾。 “寂静的我独坐在寂静的夜,那些生活的影子便不期而至,眼窝里就会涌出泪水,提笔则更是泪流不止,毫无办法,已成疾。”纵然经历了这样深重的悲苦,章诒和还是像一个孤独的斗士,独自回忆着伤痕,还原历史的真相。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了每一个人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些永远只出现在书本上的精英阶层的知识分子们仿佛也成了有血有肉的“活”的人。往事并不如烟,逝去的历史时时刻刻敲打着我们的心扉,提醒着人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少走些弯路。

往事并不如烟

往事并不如烟

往事并不如烟

《往事并不如烟》读后感

往事并不如烟读后感

往事并不如烟读后感

往事并不如烟作文

《往事并不如烟》读后感

往事并不如烟读后感(推荐)

往事并不如烟情感散文

读往事并不如烟有感
《读往事并不如烟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