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实习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4:30: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堂教学总结报告

约一个学期的实习时间,就在忙碌而充实的备课、讲课、批作业中毫不留情的消逝,然而光阴逝去的同时,在这场人生戏中唱主角的我,也是受益非浅的,最主要的还是在教学技能上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态方面

(一)、掌控好声音的变化

课堂教学中,音量过低,不能刺激听觉的产生,更刺激不了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学生会处于一种抑制状态,甚至会打起瞌睡来。反之,音量过大,又会使神经兴奋过度,产生疲劳感。讲话速度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在脑海中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过慢,造成疲沓气氛,使神经兴奋不起来,尤其是对青少年更不相宜。因此教师通过声音的变化。使教师的讲解富有戏剧性或重点突出。在讲解或叙述中适当加大音量,放慢速度配合体态语来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如在讲“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中“一个未知数”、“次数为1”和“等式” 加大音量放慢速度,可起到强调的作用,以后只要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时学生都能通过这三个关键语段说出完美答案。

(二)、能寓会眼神的交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目光的变化与学生增加感情上的交流。可以通过目光的变化对那些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的学生表示赞许,表扬和鼓励。也可对那些听课不认真、交头接耳或做小动作的学生暗示批评。教师期待的目光对学生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由于学生紧张,胆小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敢开口。这时如果教师把目光变化为亲切期待的目光对其进行鼓励、询问和提示,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受到鼓励变的放松、大胆,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眼神的变化获得信息反馈。如在公开课那天,学生们都要比平常紧张,一点也不像平常上课那样抢着要到黑板上来算题,就在我说同学们自告奋勇到黑板上来时,讲台下的他们都没有信心,害怕会做错,当我刻意怀着期待的目光投向他们时,他们忽地勇敢地走到黑板前来自我挑战。

(三)、表情的自然适度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把微笑作为面部表情的基本形态。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也往往是对学生一种鼓舞,他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课堂上产生和谐的气氛。许多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即使在十分疲倦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走进教室时,总是面带微笑。如有一次课后,学生来找我说:“老师,谢谢您课堂上一直的微笑,让我发现其实我也可以的!”也许是我的微笑打动了他,让他增强了自信心。

二、教学语言方面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一)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当然,表扬、激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如在对我所教的班级中,对其中数学学习困难生李某,只要发现他学习有一点小进步,我都毫不吝啬我的赞语,一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他,到学期末他的数学成绩也渐渐在提升。

(二),数学教学语言应准确、规范、简洁、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突出特点。“直线和射线”、“坐标与坐标轴”,等等,一字或一词之差,就表示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词序颠倒,也会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如“全不为零”与“不全为零”、“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等等。因此教师对有关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一定要准确,不能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疑惑和误解。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应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的规范与否,不仅影响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而且影响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效果。数学教学语言的简洁性要求是指叙述数学事物时简短有力、一语中的,避免无意义的机械重复。数学语言的简洁还表现在它的符号化、公式化和形式化。比起语言文字叙述,这些符号和公式更简练、更形象、特征更明显。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归纳为一些图形或图表,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系统化;也可以编成短小精悍的口诀、顺口溜等,便于记忆。

(三),数学教学语言应生动通俗,而且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四),数学语言适当修辞,要幽默,增加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幽他一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代入消元法”时,先选其中一个方程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过程,用“你看哪一个方程顺眼你就选哪一个”这时学生对它就有了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三、板书方面

(一)、板书要有计划性: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思考和写好板书设计, 将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慨念、法则、定理、公式、结论及例题的演算等合理布局, 不能到课堂上走哪写哪,前写后擦。板书分为主板书和辅助板书,主板书应放在中央显著位置,辅助板书应放在边角做为教学补充。

(二)、板书要有规范性:数学教师板书要写规范字,字迹要工整, 绘图要正确、美观、

严格规范,

尽量不用徒手作图。对例题的解答要清楚、准确, 有条理。板书的结构要系统,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人曾习惯徒手作图,怎知学生在做作业、考试作答时亦跟着徒手作图,很不规范,由此可见,教师的示范性都么重要!

(三)、板书要有完整性:一般一节课告一段落时, 主要内容要完整地保留在黑板上,使学生对全节课的内容有一个连贯的全面认识。也有利于教师在最后阶段对知识的复习、巩固、整理、总结和提高。

(四)、板书要有针对性:板书要突出重点, 其结构要与讲授的内容大体一致。若过于繁细,则易使重点不突出, 学生抓不住东西, 造成学生疲劳,影响教学效果;若过于简粗, 则不能起提纲挈领, 揭示教学主要内容的作用, 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五)、板书要有艺术性:板书的结构设计要新颖,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的文字、图表要美观;主辅板书结合, 对学习中的障碍及时用辅助板书补充;图文结合, 对一些结论、定理辅以直观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板书、口述相结合, 如几何图形要边说边画, 说到那步画到那步,说完画完;各种颜色粉笔搭配运用, 突出板书的层次,知识的重难点、图形的脉络及题中的数量关系等;每节课板书不能千篇1律,要有变化, 不断创新。何图形要边说边画, 说到那步画到那步,说完画完;各种颜色粉笔搭配运用, 突出板书的层次,知识的重难点、图形的脉络及题中的数量关系等;每节课板书不能千篇1律,要有变化, 不断创新。

四、提问技巧方面

(一)激趣性的提问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也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节课所授的内容,设置增强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利用中学生对计算机的极感兴趣,提问计算机存储能量单位的转换,即1MB可化为多少字节,从而导入新课。

(二) 铺垫性的提问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学习的过程是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都贯串着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演变,所以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能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提问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把学生的思维从旧知识引导到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实现思维的迁移。例如在讲梯形中位线定理时,我首先提问学生:“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什么?”当提出梯形中位线定理之后,继续问:“能否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该定理?”这样提问,就为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学生紧紧围绕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积极思考,探索本定理的证明思路,于是证明的主要难点——添加辅助线很容易被突破。

(三)递进性提问

在日常教学中,常会遇到有些较难解决的问题。有些课的难点,学生很难突破。因此,教师可针对这一难点,分设多个问题,由浅入深,这样,就能使学生思考问题时,始终朝着一个目标,向问题的深度进军,从而攻破难点。例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教学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于是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讨: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

2、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怎样根据问题(1)解决这个问题?

3、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怎样根据问题(1)(2)解决这个问题?

4、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思考的?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n边形的内角和?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看谁的方法正确,谁的方法多!设计这几个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设制好梯度,使学生顺着“梯子”爬,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这样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启发性的提问 现行新课程标准提出“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是开拓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在授课时所设置的问题要善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如图,用一块打破成三块的三角形玻璃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教师可提问:“若带(1)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 若带(2)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3)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这就是一个极为关键性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并为学生学习用“角边角定理”奠定了基础。

(五)设疑性的提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教师若能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疑问,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初中几何讲到平行线的定义时,学生并不难理解,让学生提问显然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提出激疑性的问题。不妨问学生:“平行线的定义中,为什么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一限定呢?”通过教师的激发,学生产生了疑点,必定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真正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实践表明,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上是我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方面的一些体会,至于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是学无止境的,还须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五、情境导入方面

(一)趣味导入法

学生对感兴趣的科目一般都学得比较好,我在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只能在趣字下功夫了,对新课导入中我也常有“趣”。例如在教学三视图,我的导入就是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再如,教学中心对称时,针对现在的学生对魔术非常着迷这个现象,我设计魔术导入,要了5张牌,其中有一张是中心对称,让学生翻一张,老师不看也能知道他翻的是哪张。学生对老师的魔术很是佩服,我就马上导入新课:你们学了今天的知识,也可以成为魔术师哦。

(二)悬念导入法 数学课缺乏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奇”,从而达到“疑中生趣”,由此激发学习兴趣。悬念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让学生看书上的地板砖图,然后提问学生:“你能从这个地板看到一个什么图形?”同学们议论纷纷,都没有人能说得出来。然后,我向同学们说,在古代就有一个数学家在这个地板看出了一个数学有趣的图形,从而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数学定理,现在我们就学习这个定理----勾股定理。一个悬念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亲自动手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在教学环形跑道问题时,我又让两个学生在教室环绕中间一组跑,全班同学感受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中等量关系的区别。这样直观形象的导入,学生明白其中奥妙,也就学得得心应手了。

(四)生活实例导入法

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而生活实例又生动又具体。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比较抽像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例如,在教学直线 射线 线段时,我就要数码相机拍摄我们学校一些漂亮的景点,旗杆、百米文化长廊等,在多媒体教室里放给学生看,让他们感受这些线实际就在我们身边。再如讲直角三角形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片断并提出问题:“能否不上树就测出树高,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接近敌人阵地就能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要想能,就得认真学习今天所要讲的课 ----解直角三角形。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

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