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素描教案(完整篇)

发布时间:2020-03-01 21:01: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素描教案(完整篇) 素描的的概念

学习目的:了解什么是美术,以及素描的概念,了解学习素描的使用工具。

学习重点:美术的概念

素描的概念 学习过程: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后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素描作为培养素描造型能力的最主要手段,已成为学习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

素描是绘画的一种形式。如果说绘画是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线条、色彩、明暗、透视和空间感的艺术形象,那么从广义来讲,素描则是指“单色”的绘画。

1、什么是素描

素描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平面造型方式,可以说是一切图画之母。关于素描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 素描是与色彩画相对而言的。 第二, 素描是造型的基本功。

第三, 素描作为画家艺术创作意图、观念的体现,是为美术创作服务的。

第四, 素描作为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画种。

综上所述,关于素描的概念可以作如下概括。

素描是一种单色的绘画形式,是培养造型能力的基础;它既是为美术创作收集素材,表现构思(包括工艺美术设计创意)的一种手段,又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画种。

素描按其传统体系,可分为中国写意传统的素描和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

素描按其表现手法,可以分为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注重形体结构研究和表现结构素描;以光影明暗为主要表现手段,注重形体体积塑造和空间感表现的明暗素描;将上述两者综合运用的线面结合的素描。

素描按其功能性质和目的性,可分为基础素描、习作素描和创作素描。

2、学习基础素描的目的要求

1、培养艺术的感知能力

2、掌握造型的法则与法律

3、提高造型的技能技巧

树立体积观念,掌握立体描绘的方法和技能 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对比例的准确判断力 掌握造型语言,提高素描造型的表现力 掌握分析综合的方法,提高素描造型的概括力 掌握作画程序,学会整体作画的方法

学会使用多种素描工具,提高驾驭工具的技能技巧

3、素描的工具材料与使用

素描的工具材料:铅笔、炭笔、炭精条、木炭条、笔画用纸、皮擦、纸笔。

几何形体与形体结构

学习目的:了解石膏几何体的形体结构, 学习重点:

形体

结构 学习过程:

在石膏几何形体写生训练中,要认识以下两点:一是物质世界中千变万化的物象形态,无论其形体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可以概括为基本的几何形体;二是在构成物象形态特征的诸多因素中(如形体、结构、比例、明暗、空间、透视等),形体与结构是最本质的、固定不变的因素,这样就掌握了“钥匙“,抓住了本质,在基础素描训练中能处于主动的地位。

一、形体与结构

物体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物体的外部形态即形体特征,取决于它的内部结构;物体的内部结构最终将通过其外部形态呈现出来。

1、形体

形体是客观物象存在的外在形式,是体现物体存在于空间中的立体性质的造型因素,是素描造型的基本依据。

在造型艺术范畴,形体包含着“形”与“体”两层含义。 形

形,即物象的形状。为我们的视觉所感知的物象,都具有相应

的开头因此,形状是我们识别物象特征的基本依据之一。

体,即物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所占有的空间。一切物体的存在,都表现为一定的形状、一定的体积。“体”是立体的概念。

形与体是相互依存而不可分割的。 形体与体面

一切立体的物象,其真实的形状是它所占有的三维空间,即它的体积空间。而一切物体的体积,是由它的体面限定的,或者说是由其体面构成的。

体面的转折处、体面与体面的连接处所呈现的“线”被称为“轮廓线”或“结构线”。

三个以上的体面汇聚交接而构成形体的尖角,即称为“点”。凸起的尖角称为“高点”或“骨点”;凹下去的尖角称为“低点”或“伏点”。

形体的体面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三种形式。 (1) 不同方向的体面。 (2) 不同性质的体面。 (3) 不同大小的体面。

总之,在素描造型中要变“平面”认识为“立体”认识,变“平面”表现为“立体”表现,牢固树立“形体”的概念。

4、结构

结构一词,是借助建筑学的术语,原意是组合与连接的意思。

在造型艺术范畴,结构一词有着特定的含义,对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结构是指包含于物象外在形态之中的内部构造。 第二,结构是指客观物象的形体构成关系,即通常所说的“几何结构”。

第三,结构是指客观物象各组成部分之间结合、构成的关系,即其有机联系,其中包括各组成部分的穿插、榫接、楔合关系,了解这些关系可使我们把握复杂物象的各种组合关系及其运动变化规律。

结构与形体

结构是形体的内在本质,形体是结构的外在表现。 结构与造型

在构成物象形态特征服的诸多视因素中,比例、明暗、空间、透高等都是物象的结构、形体在特定条件下的外在表现,它们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可变的,惟有结构及其所决定的形体才是本质的不变的。

二、几何形体

1、基本几何形体:立方体、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

2、几何形体与造型

物质世界的一切形体,无论其内部结构如何复杂,外在形态如何变化,都可以概括为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组合,即几何化归纳法。

构成几何形体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但是,客观物体本身并不存在点、线、面,它仅是人的形象思维归纳成的一种概念,但它又是反映物象形体特征不可缺少的因素。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而构成体,这一几何原理,是造型中赖以建立形体和空间概念的科学依据。

平行透视

学习目的:了解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 学习重点:平行透视的特点 学习过程:

平行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画面平行,所产生的透视现象即为平行透视。

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立方体只有一个消失点,即心点(主点)。

二是立方体与画面平行的线没有透视变化,与画画垂直的线都消失于心点。

由于视点位置不同,立方体的平行透视有九中形态。立方体与画面垂直的画愈接近视中线或视平线,透视缩形愈大,最后缩扁为线。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成角透视

学习目的:了解成角透视规律 学习重点:成角透视特点 学习过程:

成角透视。当立方体上下两个体面与地面平行,其他体现成画面成一定角度时,所产生的透视即为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的特征

一是立方体的任何一个体面都失去原有的正方形特征,产生透视缩形变化。

二是立方体不同方向的三组结构线中,与地平面垂直的仍然垂直,与画面呈一定角度的两组线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汇集,消失于两个余点。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倾斜透视

学习目的:了解倾斜透视规律 学习重点:倾斜透视的特征 学习过程:

倾斜透视。倾斜透视有两种情况,一是物体自身存在倾斜面,如楼梯、房顶、斜坡等,即产生倾斜透视;二是因视点太高或太低,产生俯视倾斜透视或仰视倾斜透视。

倾斜透视的特征:与画面和地平面都成倾斜的面,有向上倾斜和向下倾斜。向上的倾斜线向视平线上方汇集,消失于天点;向下的倾斜线向视平线下方汇集,消失于地点。天点和地点均在灭点的垂直线上。

俯瞰倾斜透视的特征:所画物象在视平线以下,呈现上大下小的透视缩形,原来垂直于地平面的线变成倾斜,并向地点汇集消失;原来向视平线汇集消失的变线向地平线汇集消失。

仰视倾斜透视的特征:所画物象在视平线以上,呈现上小下大的透视缩形,垂直于地平面的线变成倾斜;并向天点汇集消失,原来向视平线汇集消失的变线向地平线汇集消失。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圆面、圆柱体与圆球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学习目的:了解圆面、圆柱体与圆球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学习重点:圆的透视变化 学习过程:

圆面、圆柱体与圆球体因形体结构不同,其透视变化既有联系,又有差异。

(1)

圆面的透视变化。透视变形后的圆面开头为椭圆形,圆心在最长直径与最短直径的交点上,最长直径的半径相等。最长直径将椭圆形分成两部分,近部分略大,远部分略小,最短直径的近处半径略长,远处半径略短。不论何种状态下的圆形透视。与地面和画面垂直的圆,其位置愈接近视中线,透视缩形变化就愈大;与地面平行而与画面垂直的圆,其位置愈接近视平线,透视缩形变化 就愈大,与地面平行面与画面垂直的圆,其位置愈接近视平线,透视缩形变化也愈大。与画画平行的圆,无论远近都保持圆形,只有近大远小的变化

(2)圆柱体的透视变化。圆柱体可以理解成是由许多圆面重叠组合而成,因此,圆柱体顶面和底面的变化与圆面的透视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圆面弧线弯曲变的大小与圆面透视缩形的宽窄成正比,即圆

面宽,弧线弯曲愈大;圆面窄,弧线弯曲愈小。圆柱长短的变化与圆面宽窄成反比,圆面愈窄,柱身则长,愈接近原有长度;圆面愈宽,柱身长度则愈短。当圆柱的顶面与底面同画面有远近之分时,柱身则呈现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

(3)圆球体的透视变化。根据圆球体的形体结构,球心到体面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因此,从任何角度观察都具有同样的圆形轮廓。这一轮廓上任意一点都与视点的距离相等,因而不产生透视缩形变化。圆球体的透视变化主要表现于轮廓线以内的全面,具体地表现在明暗交界线。随着光源角度的变化,明暗交界线产生不同的倾角透视,愈接近轮廓线其弯曲愈大。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结构素描

学习目的:通过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学习以线造型的作画方法 ,加强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培养形体结构的观察能力。 学习重点:透视、比例、线条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结构形态的构成要素

1、形体结构:形体结构,即是指构成物象基本形体特征的几何结构。

2、解剖结构:解剖结构,即是指客观物象地构造部分与结构关系,又称“构造结构”。

3、空间结构:是指物象所占有的空间位置及其所构成的空间方式。

二、结构形态的表现要素

1、透视。我们已经学习了透视的原理法则及其规律,并在此前的素描造型中加以运用。在结构素描造型训练中,透视原理及其规律的运用,是为了帮助我们更为准确地表现和构建物象的形体结构。在结构素描造型中,客观物象形体结构的表现与构建都受着透视原理法则的规范、制约和检验。

2、比例。比例是指物象与物象之间、物象自身各部分之间的一种度量关系。它是任何物象形体存在的基本形式,即是说任何物象的形体存在都表现出一定的比例关系。比例决定着物象的形体特征,即使是结构相同的物象,因其构造部分的比例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体

特征。对于结构素描造型来讲,比例既是判断“形准”的重要依据,又是正确表现和构建物象形体结构的重要条件。

对比例的判断,依赖于物象与物象之间、物象自身各部分之间的比较。在对物象形体比例的观察判断中,首先是把握物象局部与整体的比例。二是把握局部与局部的比例。

3、线条。线条是人类最原始的造型手段,又是具有现代意味和最富表现力的造型语言。在结构素描造型过程中,我们对客观物象的透视关系、比例关系、结构关系的分析、归纳、判断,都是一种认识困将认识转化为可视的具体的形象,最富表现力的因素就是线条。在诸造型因素中,线条可以最明确、最清晰、最概括地表达形体的透视、比例、结构等关系。而以线条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削弱乃至舍弃明暗色调因素,则是结构素描最基本、最重要的表现特征。

根据线的性质,可以分为直线与曲线。根据线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和不同角度的斜线。根据线的形态,可以分为粗线、细线、实线、虚线、重线、轻线等。不同性质、不同方向、不同形态的线,都可以作为结构素描造型的用线。如果说将其按照在结构素描造型中的作用来划分,大体可分为辅助线与结构线两大类。

辅助线

在结构素描的造型中,为了强化形体结构的认识与分析过程,确保形体结构表现的严谨与准确,在对形体结构的分析和认识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在画面上有目的地标识出虚拟的空间基准线,确立形体比例和空间位置的定位线,校正形体透视和形体准确度的参照线,

剖析形体内在结构的逻辑性假设线……等等。这些线可以是直线、曲线,也可以是水平线、垂直线或倾斜线。它们在促进严谨、准确地认识、表现和构建物象形体结构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参照性、辅助性、求证性和标识性作用,我们将这一类线统称为“辅助线”。

结构线

当我们观察客观物象时,除了被形体自身遮挡而看不到的体面外,凡是与我们的视线保持水平方向(平行于视线)的体面,因透视缩形而缩窄为线,这类线一般表现为形体的边缘,即我们所感知的形体轮廓线,或称“外结构线”。

三、结构素描造型的观察方法

1、立体的观察

2、全面的观察

3、“穿透性”的观察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立方体的结构造型

学习目的:通过用线条表现立方体的结构,进一步学习以线造型的作画方法 ,加强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培养形体结构的观察能力。 学习重点:透视、比例、结构及作画步骤 学习过程:

依据立方体的结构原理和对立方体的观察,首先在透视原理法则的规范制约下,画出立方体底面的透视缩形;其次是穿透性地画出四条垂直棱边的透视缩形比例和立方体顶面的透视缩形,这里,重要的是准确表现透视缩形状态下,立方体对称、规范的结构特征;最后以轻重有别的线条画出立方体的形体结构。

为了检验立方体透视、比例及形体结构的准确性,可以运用以下方法:检查立方体的中心轴线是否垂直,立方体相对垂直体面对角线交叉点连线是否在中心轴线上相交,立方体上下体面透视缩形椭圆的长轴是滞呈水平状态。如果是,即说明立方体的结构造型是规范的、准确的。

作画步骤如下:

1、画出台阶模型参照的空间基准立方体。

2、运用辅助线,穿透性的画出“台阶”的结构关系。

3、保留辅助线,以不同轻重、虚实的线条,强化造型的结构表现。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圆柱体结构造型

学习目的:通过用线条表现圆柱体的结构,进一步学习以线造型的作画方法 ,加强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培养形体结构的观察能力。学习重点:圆透视 学习过程:

依据圆柱体的结构原理和对圆柱体的观察,准确把握圆柱体的长宽比例和透视缩形状态,以长宽比例相同的方柱体作为圆柱体参照的空间基准。

作画步骤:

一:穿透性的画出方柱体的透视缩形。为了准确把握方柱体透视缩形比例可以以立方体宽度为基准画一个立方体的透视缩形,运用平行线等距分割原理,画出同一视点条件下相邻的立方体,即构成与圆柱体相同比例的方柱体透视缩形,以此作为圆柱体参照的空间基准。

二:画出方柱体两个端面对角线交叉点的连接(即圆柱体中心轴线),再画出端面两对边中心的连线。运用所构成的“米”字形线,检查方柱体透视缩形是否表达了方柱体各部分的对称概念。

三:在方柱体两个端面分别镶入透视缩形椭圆,其椭圆长轴与中心轴线垂直。将两个端面透视缩形椭圆长轴两端相连,并以肯定的线(注意轻重、粗细的变化)画出圆柱体的形体结构。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柱锥组合体结构造型

学习目的:通过用线条表现柱锥组合体的结构,进一步学习以线造型的作画方法 ,加强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培养形体结构的观察能力。 学习重点:准确把握圆锥体与圆柱体的比例关系和柱锥组合体的透视缩形状态

学习过程:

依据圆锥体、圆柱体的结构原理和对柱锥体的观察,准确把握圆锥体与圆柱体的比例关系和柱锥组合体的透视缩形状态,以及相贯部位的内部与外部结构状态。其造型步骤如下。

1、依据柱锥体的水平投影(俯视图),画出正方形(圆锥体底面参照形的水平投影)和长方形(圆柱体纵剖面的水平投影)的透视缩形。

2、在中轴线上确定圆锥体的高和圆柱体与圆锥体的相贯部位。

3、在正方形透视缩形中镶入圆锥体底面透视缩形椭圆,画出圆锥体顶点至椭圆长轴两端的连线,构建圆锥体的基本造型。

4、分析所握组合体相贯结合部位的内外结构,准确画相贯结构线的空间状态。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方锥体“逻辑性”结构造型

学习目的:通过用线条表现方锥体“逻辑性”结构造型,进一步学习以线造型的作画方法 ,加强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培养形体结构的观察能力。

学习重点:观察、结构 学习过程:

依据方锥体的形体与结构的观察、分析,该形体由五个不同方向的体面,即四个相同的等腰三角体面和一个以等腰三角形底边为边长的正方形体面构成的形体。

方锥体的结构造型步骤如下。

1、依据方锥体底面的正方形投影,画出正方形的透视缩形。

2、画出方柱体上下体面的对角线,连接上下对角线的交叉点即为方柱体中心轴线(也即方锥体中心轴线),检查中心轴线是否垂直、方柱体的透视缩形是否准确。

3、画出中轴线顶点与底面四个顶角的连线。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立方体切挖的“逻辑性”结构造型

学习目的:通过用线条表现立方体切挖的“逻辑性”结构造型,进一步学习以线造型的作画方法 ,加强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培养形体结构的观察能力。

学习重点:比例、结构 学习过程:

形体切挖的“逻辑性”结构造型,是根据切挖的命题要求,理性分析和把握“切挖”部分与原形体的形体楔合关系、比例关系和结构关系,并通过以此为基础的空间想像,运用“逻辑性”结构造型的方法完成的。

以立方体垂直切挖空1/4为例,其步骤如下。

1、依据透视原理法则准确画出立方体的透视缩形。

2、画出立方体垂直体面对角线,以对角线交叉点定位,分别在两个垂直体面画出垂直的切挖线。准确把握切挖线所界定的切挖部分的体面透视及其比例关系。

3、将两个垂直体面切挖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中心轴线上下两端相连,即呈现立方体垂直切挖1/4后的形体状态。

4、根据切挖后形体的空间结构关系,运用不同粗细、深浅的线条,准确表现形体结构关系。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1) 提倡严谨的造型。(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石膏几何体组合的结构造型

学习目的:了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加深对几何形体特征和形体结构的认识

学习重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学习过程:

通过石膏几何体组合的结构造型训练,其目的在于巩固对几何体形体特征和形体结构的认识,运用“穿透性”和“逻辑性”结构造型方法,增强对几何体与几何体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空间比例尺度、透视缩形状态和形体结构关系的分析、求证与表达能力。

几何形体组合的结构造型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作画原则。所不同的是石膏几何体组合的结构造型,通过贯穿作画过程始终的观察、分析与综合判断,排除明暗色调,集中于形体组合关系、形体特征和形体结构的研究与表现。即在准确把握形体之间的组合关系、形体比例尺度和形体透视缩形的基础上,或通过建立形体参照的空间基准,对形体结构关系进行穿透性地分析与表达;或采用富于理性的逻辑性推导的方法,对不同的形体的内在结构进行严谨有序的分析和表达。

作画步骤如下:

1、打轮廓阶段。打轮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构图、打准轮廓。

2、形体塑造阶段。形体塑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运用结构造型手段,表达形体在空间中的结构关系和体积关系。

3、深入刻画阶段。深入形体的刻画,通过结构造型手段充实和塑造形体,表达形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这即是深入刻画阶段的任务。

4、调整统一阶段。调整统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深入刻画回到整体,求得造型准确,形体充实,整体统一。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实用物结构造型方法

学习目的:通过实用物的结构素描造型训练,对于提高我们对复杂的形体结构的探索、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

学习重点:透视、比例、线条 学习过程:

我们将与人的生产、生活有关的物象通称为“实用物”。实用物较之单纯的几何体,其形体的样式更为丰富,形体结构更趋复杂。通过实用物的结构素描造型训练,对于提高我们对复杂的形体结构的探索、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实用物结构造型的方法步骤

步骤一:运用结构素描的观察方法,从整体出发认识玩具模型的形体特征,形体主要构成部分和主要的结构关系。

步骤二:建立分析和表达模型主要构成部分(前、后轮)的空间基准,准确把握空间基准的比例尺度和透视缩形。

步骤三:依据几何化归纳原理,将模型前后轮归纳为直径1:2两个不同大小的圆柱体。

步骤四:进一步对模型各主要构成部分及其相互构造关系进行深入具体的观察分析,特别是以车轮结构关系为基础的车厢、车关的形体与结构研究。

步骤五:深入分析和刻画车箱、车关的形体特征和结构关系,并进行整体的调整与归纳。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1、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形体的明暗规律

学习目的:了解明暗与造型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学习重点:明暗三大面、五调子。 学习过程:

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象,在光的作用下都会呈现出相应的明暗变化。我们的视觉对物象明暗变化的感知,正是物象对光的吸收与反射作用于我们的眼睛而产生的一种视觉反应。物象的明暗变化所具有的规律性特征就是明暗变化规律,它是指导我们观察、认识物象的明暗变化,并运用明暗色调塑造形体的一条基本法则。

1、明暗与造型

“明暗”这一概念,反映出物体受光部与背光部对立统一的有机联系。在造型中,一般将物体在光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明暗对比关系,称为“明暗关系”,所谓明暗关系也就是明度关系。

光与明暗

明暗色调的深浅变化,与光源的强弱有关。在同一光源条件下,一般取决于如下条件。

(1) 光源与物体上不同方向体而后距离 (2) 光源与物体上不同方向体面的角度 (3) 物体本身的明暗(固有色)与质地。 (4) 物体离画者的远近距离(色的空间透视)。 上述任何条件的变化,都将影响物体明暗色调的变化。 明暗素描(或称“全因素素描”)是以明暗色调为主要表现手段,

注重形体体积的塑造和形体的空间感、质感、量感等造型因素的表现,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创造一种“立体印象”,以真实再现客观物象的素描造型方法。

2、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物体受光以后所产生的明暗变化具有的规律性,在洁白的石膏几何体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概括起来即两大部、三大面、五调子。

明暗变化的两大部

明暗变化的三大面:在基本几何形体中,立方体在光线照射下所呈现的黑、白、灰三大面关系,最为清晰规范,圆球体的三大面关系则最为特殊。

三大面的亮面的色调变化简单,暗面的色调变化化含混,灰面的色调变化丰富。它们是构成素描总色调的基础——黑、白、灰的基本节奏。

明暗变化的五调子

五调子是指亮色调、中间色调、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亮色调与中间色调属于受光的亮部;明暗交界线、反光与投影属于背光的暗部。无论来光源的强弱、角度、距离怎么变化,也无论物体体面起伏多么复杂,都不会改变五调子的排列秩序。它反映出明暗色调变化的基本规律。

(1) 亮色调。亮色调是受光线直接照射的受光面,是色调中最明 亮和最响亮的部分。

亮色调中的受光焦点称为“高光”。高光的面积很小,也不是任

何物体都有高光,因而不单独作为调子。但它是表现物体质感的重要手段,并能增强素描造型的表现力。

(2)中间色调。中间色调是物体受光线侧射的地方,介于亮色调和明暗交界线之间的过渡地带,也称“灰调子”或“半调子”。

中间色调的明暗层次变化丰富,复杂而微妙,是明暗造型中需要着力刻画的最富表现力的部分。

(3)明暗交界线。明暗交界线是物体受光部和背光部交接的地方。它既不受光线的直接照射,也不受环境反光的影响,是物体上颜色最重,明度最低的部位。

明暗交界线实际并非是一条“线”,而是一条狭长的、有着转折起伏的体面。画好明暗交界线,不仅有助于处理好明暗对比的大关系和色调的整体统一,而且有助于形体特征的表现和体积的塑造。

(4)反光。反光在物体的背光部。邻近物的反射光作用于物体的暗部而形成反光。一般来讲,反光的色调明度不应超过中间色调,应统一于暗部之中。

物体的反光,形成了暗部的“透明性”。由于反光所处的特殊位置,对于增强物体的体积感和画面的空间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5)投影。投影是光线被遮挡后,在物体背光一侧顺光线投身方向的支撑物或邻近物上留下的阴影。投影的形状和光源位置、物体的形状和支撑物表面的起伏有关。一般来讲,投影的边缘离物体近则实,远则虚。

一般情况下,投影、明暗交界线和反光构成物体暗部的整体色调,

因此,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比较和表现,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方法步骤

学习目的:加深对明暗规律的认识,巩固“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方法。

学习重点:明暗三大面、五调子。 学习过程:

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方法步骤,概括起来就是“整体—局部—整体”,即先整体,后局部,从整体出发刻画局部,以局部刻画充实整体,最后再回复到整体的作画方法。

整体与局部,是构成画面关系的统一体。

1、打轮廓阶段。打轮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构图、打准轮廓。

2、形体塑造阶段。形体塑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运用明暗造型手段,表达形体在空间中的结构关系和体积关系。

3、深入刻画阶段。深入形体的刻画,通过明暗色调去充实和塑造形体,表达形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这即是深入刻画阶段的任务。

4、调整统一阶段。调整统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深入刻画回到整体,求得造型准确,形体充实,整体统一。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静物的构图

学习目的:了解构图的基本原理,构图的样式。 学习重点:构图的基本原理 学习过程:

构图,是指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空间所组成的画面结构形式,因此又称为“画面结构”。

构图包含着许多因素。仅从画面视因素来讲,就包括形体、线条、明暗、空间等。构图,就是通过上述诸多因素,在画面结构关系的组织中呈现出来的。

1、构图的基本原理

构图的基本原理是“变化与统一”。

变化,是相异的因素并置在一起所造成的对比效果。在素描造型中,各种造型因素如结构、形体、比例、明暗等形成的差异、矛盾叫做“变化”。变化的实质是一种双比关系。

变化趋于动感,对比纪念品人以新鲜强烈、丰富多样的感觉。但是,过分的对比易造成杂乱、松散而失去美感。

统一,是指构图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素描造型中,通过各种相同或类似的因素,将变化的局部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叫做“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一种谐调关系。

统一趋于静感,给人以安定调和、有条不紊的感觉。但是,过分的统一易造成单调、乏味而失去美感。

作为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它又可表现为构图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安定与比例等形式法则。

对称与均衡:(1)、同量式均衡;(2)、异量式均衡;(3)、意向式均衡

对比与调和:对比是变化的一种形式,指形、色、质、量等各种因素的差异。

安定与比例:安定,是指造型的稳定、构图的均衡

2、构图原理的运用:(例举几种构图正确与错误对比)。

静物写生的步骤

学习目的:静物较之几何形体变化多样,表现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如从形体特征到明暗色调,从体积塑造到色感、质感、量感的表现等等。因此,在方法步骤上更需要强调作画的整体观念,严格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程序。

学习重点:整体—局部—整体 学习过程:

静物较之几何形体变化多样,表现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如从形体特征到明暗色调,从体积塑造到色感、质感、量感的表现等等。因此,在方法步骤上更需要强调作画的整体观念,严格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程序。

1、打轮廓,打轮廓应注意三点,即观察、构图、落幅。 观察

面对一组静物要多角度观察

构图

根据确定的写生角度,在小纸片上试作几幅“小构图”。 落幅

是指在对客观物象的观察比较中,将“小构图”所确定的

画面结构和形式特征在正式的画面上表现出来。如打轮廓

要抓整体、抓大形、抓大关系。

2、画大色调,如果说第一步是画“形”的轮廓,这一步即是画“色的”的轮廓。画“色”的轮廓所要强调的是“整体”和“大体”。

整体 :即是将包括衬布(背景)在内的所有物象,按照黑、白、灰的大关系进行“排队”,注意把握物象之间明暗色调的比例关系,并依据比例关系画出大体的明暗色调,使画面的形体处于相应的色调空间和色调气氛之中。

大体 :依据不同物象的形体结构和体积特征,画出明暗两大部的明暗色调大关系。画大色调,一是强调画得整体、概括,不要深入,不要画局部,不要过细;二是强调画出明暗色调的相对关系,要留有余地,切不可一次画到“位”。

3、深入刻画:在深入刻画的过程中时时要注意整体关系,特别是“大整体”关系。这是指成组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物体边缘的透视缩形与背景之间的虚实关系。要把握住色调气氛和动笔之时的“新鲜感”。

4、调整统一:调整,即要注重整体,注重主体。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静物写生中常见问题分析

学习目的:了解静物写生中的常见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学习重点: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学习过程:

1、结构问题——糊与浮

即对明暗色调的表现含含糊糊,虚实不分。克服“糊”的办法,在于牢固树立结构观念,养成观察分析的习惯。 浮

即“浮光掠影”,只注意表面效果而无实质内容。克服“浮”的办法,一是在写生过程中要深入观察对象,加强对形体结构的分析研究,把着眼点放在形体的塑造上;二是要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端正学习态度,把着眼点放在练好基本功,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上。

2、色调问题——灰与脏

即画面沉闷,不明亮,有如罩上一层薄“灰”,该暗的暗不下去,该亮的亮不起来。克服“灰”的办法,是掌握整体观察、比较观察、本质观察的方法。

即不该有颜色的地方,涂上了颜色或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颜色,形成一块毫无联系的孤立的颜色。克服“脏”的方法,要从形体结构出发,运用明暗变化的规律去分析明暗色调变化,把握明暗层次比例关系,处理好物体的固有色关系。

3、整体的问题——花与板

即画面缺乏整体感,或“反光”过跳,或高光过多,不分主次地“深入”,画面俱到地“刻画”,局部似“精细入微”,整体却“支离破碎”。克服“花”的办法,重要的是树立整体观念,掌握整体观察的科学方法和“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程序。

即画法僵硬、死板,缺乏生动感。克服“板”的办法,重要的是提高对素描造型的认识,培养艺术的感受能力。

静物写生的要点

学习目的:了解静物写生的要点:立体感与空间感,色彩感与明度关系,质感与量感。

学习重点:立体感与空间感,色彩感与明度关系,质感与量感。 学习过程:

静物写生的要点包括:立体感与空间感,色彩感与明度关系,质感与量感。

一、立体感与空间感

1、立体感

立体感是指物体自身三维空间的体感表现,因此立体感又称“体积感”。

2、空间感

空间感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形体空间;二是色彩空间

二、色彩感与明度关系

1、色彩感与明度

任何色彩所具有的色相、纯度、明度,被称之为色彩的“三要素”。素描是“单色”绘画,因此,在素描造型中,物象的色彩感只能依赖于不同物象色彩的明度差异表现。

2、明度关系与色彩感表现

明暗关系的“五调子”,是一切物体在一定光线下明暗变化的基

本格局,其具体的明度关系,除了取决于物体的形体结构和光线条件外,同物体的固有色有着密切联系。

物体的固有色不同,其“五调子”明度差别的比例也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讲,低明度色明度差别小,高明度色明度差别大。

三、质感与量感

质,是指物体的物质属性。 量,是指物体的重量。

1、无光物体的质感表现: 陶制品的质感表现: 布料、呢料的质感表现:

2、有光物体的质感表现 玻璃的质感表现: 金属的质感表现: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人的头部结构

学习目的:了解人物头部结构的规律,解剖结构与形体结构 学习重点: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学习过程:

人的头部结构,主要是指头部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掌握人的头部结构规律,是人物头部写生的基础。

1、头部的形体结构规律

头部的形体结构规律,主要表现为形体结构、外形特征和头部的基本比例三个方面。

形体结构

头部的骨架形状,是介于圆球体和立方体之间的一个

六面体,头部又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呈卵圆形,占头部的1/3,脑颅部的前额区构成方形体块。面颅部则由颧骨区的扁平体块、上颌骨区的圆柱状体块、下颌部区的三角形体块组成,约占头部2/3。头部的形体特征及其面部的协调起伏,即是通过脑颅部与面颅部,以及额、颧、上颌、下颌构成的四个体块的相互穿插关系构成的。

外形特征

头骨的形状决定着头部的外形特征。

(1)男、女头部的外形特征。男性头部体积较大,趋于方正,前额后倾,眉弓与鼻骨较显著,下颌与颏部带方形,枕部突出。在外貌上男性头部线条趋于刚直,形体起伏较

大。

女性头部体积较小,颜面的隆起和结节部位没有男性显著,但额丘、颅顶较突出。额部平直,下颌带尖,颏部趋圆。在外貌上,女性头部线条趋于柔和,形体起伏较小。

(2)老年和幼年头部外形特征。老年头部顶丘因毛发稀疏而十分显著,牙齿脱落,因而牙齿凹陷。面部缩短,五官司集中,嘴部收缩,下颏突出前翘,是老年头部的显著特征。

幼儿头部的脑颅体积占头部的5/6,而颅仅占头部1/6。头顶骨隆起,额丘高而显著,下颌小而圆。脑颅大,颏部内收,鼻根到嘴唇距离缩短,是幼儿头部最显著的特征。

(3)不同类型的头部特征。中国传统的人相“八格”之说,是对头部外形的特征的极好概括。

分析“八格”的不同特征即可发现,“甲”、“由”“申”三种头形是头顶骨与下颌骨形状的尖或方来定格的;“田”“目”“国”三种头形是由颧骨的宽窄与头长的比例来定格的;“用”“风”两种头形是由下颌骨的宽窄、开合来决定的。

头部的基本比例与五官位置

学习目的:了解头部的基本比例及五官位置 学习重点:基本比例及五官位置 学习过程:

1、头部的基本比例。头部的基本比例为“三庭五眼”,发际至眉间、眉间至鼻尖、鼻尖至下巴,三段的长度相等而通称“三庭”;从正面看到脸部最宽的地方为五个眼睛的宽度,两眼间距离为一眼宽,两眼外眦至两耳分别为一眼宽,即通称“五眼”。

2、头与五官的位置关系

眼约在头面部1/2处,两眼处眦至鼻尖构成等腰三角形,这一三角形的高,决定着颜面中部的形体特征。

鼻在面部正中突出部分。鼻尖处于额发际线至下颏底1/3的位置,鼻翼的宽度为一眼宽,从眼内眦引垂线可决定鼻翼的宽度。

嘴的口裂位于鼻尖至下颌底1/3处。

耳处在左右两个侧面上。耳的长度等于眉到鼻尖的距离,从侧面观看耳与鼻的倾斜度基本一致,从正侧面观看时,耳屏、嘴角到眼外眦的距离相等。

头、颈、胸的关系:头部通过颈与胸部连结。颈像一段圆柱,位于头部和胸部之间。头部与颈、颈与胸部在结构上是相互嵌入的,就像木匠合榫一样。

头部的运动与透视:头部的运动范围很小,只能左右转动、偏斜

或前俯、后仰,同时使面部五官产生不同的透视变化。

(1)正势; (2)俯势; (3)仰势; (4)转势。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头骨

学习目的:了解头骨的结构及骨点名称位置形状 学习重点:骨点位置及名称 学习过程:

头骨由脑颅骨骼和丰颅骨骼构成,从前面和顶面观察,头部为长方形,从侧面观察,则接近正方形。

额骨、顶骨、颞骨、枕骨构成坚固的球形脑颅骨,鼻骨、颧骨、上颌骨、下颌骨等构成面颅骨骼,其中只有下颌骨是可以活动的。

头部骨骼的形态与细节,都会在头部外形上显露出来,并决定着头部的形体特征,而成为素描造型的依据。其中“骨点”头部造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骨点”,是指头部骨骼中比较突出显露的部分,“骨点”具有对称性,它包括额丘、皱眉丘(眉弓),颧丘(颧骨)、下颌骨、颏丘等。用线将“骨点”连起来,即形成头部造型的基础。“骨点”是头像写生中必须深入理解和刻画的部分。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面部肌肉与表情

学习目的:了解面部肌肉

学习重点:肌肉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学习过程:

面部的肌肉对人的表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造型来讲,要着重掌握的就是与表情有着直接联系的那一部分肌肉,即通常所说的“表情肌”表情肌包括扩张肌和收缩肌。

(1)扩张肌。如颧肌,上唇方肌、颊肌等,它们牵动嘴角、下颌、鼻翼、脸颊,使面部舒展开来,呈现欢乐愉快的表情。

(2)收缩肌。如皱眉肌、鼻肌、三角肌等,它们能使眉、眼、嘴、鼻向下拉或向内收,形成所谓“皱成一团”的悲苦愤怒的表情。

对于面部表情的刻画,要注意眉头,眉梢、眼睛、嘴角和鼻翼的变化。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眼的形体与结构

学习目的:了解眼睛的结构与形体 学习重点:眼睛的形体结构 学习过程:

眼,被称为“灵魂的窗户”,是传神写照的重要部分。眼部包括眼眶、眼睑、眼球三部分,眼眶为四边矩方形,内置眼球,双眼并置于脸部同一平面上。眼睑俗称“眼皮”,它分为上下眼睑包裹在眼球外。眼睑开口处称为“眼裂”,眼裂两端分别为内眦与外眦。上下眼睑并非是对称的半圆形,上眼睑弧度最高点靠近内眦,下眼睑弧度最底点靠近外眦。眼睑的开闭依靠上眼睑的活动。

上下眼睑长有放射状睫毛。上眼睑睫毛较粗并上弯;下眼睑睫毛较细并下弯。闭眼时睫毛不会交差。

眼球是一个球状水晶体,绝大部分被眼睑覆盖,但外形仍呈现球形状。眼球主要由瞳孔、巩膜(俗称“白眼珠”)构成。双眼的运动始终是一致的,视点均在同一方向。

眼部的透视变化随着头部的透视变化而变化,并通过眼裂的弧度、眼球的位置、内眦与外眦的形状、上下眼睑的厚薄表现出来。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嘴的形体与结构

学习目的:了解嘴的形体与结构 学习重点:嘴的形体与结构 学习过程:

嘴分为上唇和下唇,闭合处称“口裂”,两端称为“口角”。口内有上下两列牙齿长于上下颌骨的具槽内。嘴的形体特征与上颌骨是一致的,构成半圆柱形。

嘴的中线上方为人中,唇侧有鼻唇沟与脸颊相接,下唇以颏唇沟与颏部为界。

嘴的透视变化除随头号部的透视而变化,还通过嘴裂的弧度,嘴角的距离及唇的厚薄表现出来。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素描教案

素描教案

素描教案

素描教案

素描教案

素描教案

素描 教案

素描教案

素描教案

素描教案

素描教案(完整篇)
《素描教案(完整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