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医文献阅读与积累2

发布时间:2020-03-02 16:43: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节 阅读方法

读书必须讲求方法。善于读书的人,往往花费较少的时间就能学到较多的知识;如果方法不对头,则往往事倍功半。而方法每改进一步,犹如上升一个阶梯,会展开更广阔的视野,得到前所未有的收获。

一、泛渎泛读又称浏览或慨览,是一种花费较少时间博览群书并了解其大概内容的方法,着重了解全局,力求掌握全貌。

泛读,首先是通过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序跋和目录,来了解其大概内容及有关章节安排(一般提要、前言和序跋中,都有对该书的编写目的、内容特色、学术思想及其影响等的扼要介绍),以便对该书的全貌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看看章节布局,根据目录去寻找作者的一些主要观点和自己最需要的部分。浏览一下,如进一步发现此书确有重大价值,则列入下一步精读计划之中,为进一步阅读奠定基础。因此,泛读是为精读作准备,而不是目的本身。

二、快读,快读又称粗读、略读,是一种突破按字、词、句阅读习惯,采取按概念阅读,能以较快速度掌握其中心内容的方法。快读时,目光不是停留在一个词、一个概念上,而是从上而下地纵向扫瞄阅读,不是一字不漏地读下去,而是几行几行地扫阅过去,采取变速阅读方式:关系不大的地方快速读,一掠即过;发现重要内容则放慢速度,力求了解其内容;读到精要关键处,可逐字逐句咀嚼,深入领会。

一般书刊文献中都有较大的水分,最有用的事实、原理和数据等不过20、30%。没有必要都逐字逐句去认真阅读。对一般书刊中书名或论文标题、作者、导语、绪论以及一般内容,可快速读;对病因病机分析、辩证论治部分可减速读;对理论探讨、独到见解以及有争议部分、则应认真细读和思索。这就要求对全文有个基本的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利用自己对该学科、该课题已掌握的知识、对作者所叙述的事物或论述的问题,通过自己大脑的接收与加工,建立起一种逻辑联系。这种理解不仅是表面上的印象,而是从已有的知识积累中抓住自己所需的东西,和新的感知与启示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新的逻辑关系。因此,快读法掌握得好环,主要看有无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否则容易将主要的内容放弃。

三、精读是一种在泛读的基础上再认真细读其关键精要部分,力求深入领会其要旨、掌握作者的思想脉络的方法。精读不仅要求逐字逐句仔细阅读,对一些经典医著的精要之处,还必须熟读背诵。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咀嚼、消化,边阅读;边思考。不仅要读书上已有的内容,还要善于动脑筋,下功夫钻研,要由此及彼地去深入探索书上还没有写出的东西,要有所创新。

在精读中,对照阅读法是值得推广的。这种方法。就是在同类的著作中把与自己研究课题有关的章节集中起来,对照阅读,这样可花费较少的时间猎取到大量有用的知识。如《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有关《伤寒论》的著作有420种,近年来出版的有关《伤寒论》的注释、白话解、讲义、教科书、学习札记之类更是品种繁多。对多数人来说,不可能把这些书全部从头到尾读完。如果重点是想学习《伤寒论》原文,加深理解仲景原意,可集中阅读注释类。这些不同版本的注释,虽各有千秋,对某些问题的注释确有一定的独到见解;但就其整体而言,基本相同或完全重复的占较大的比例。采用对照阅读法,就能很快地领取各家之精华,而摒弃其大同小异或雷同之处,使你理解得更为全面积深入,可大大节约时问。

采用对照阅读法,要善于使用各种书目,并善于在同类书目中有所选择。一般宜先读近人的,后读古人的,因为近人论著中会包含古人论述的内容。同时,为了提高对照阅读的效果,对照点必须明确,针对性要强,对照点越具体,收到的效果也就越大。

古代的类书是以类相聚,把同类著作集中起来。对此,也要善于利用。

第二节 积累方法

任何成就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期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鲁迅先生的经验是:“无论做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积累要有明确目标,只有有目标的积累,才能有效地去收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只有符合自己需要的积累,才能发挥较大的使用价值。 积累贵在一个“勤”字,要积年累月持之以值地收集,要注意资料积累的连续性,对学术问题要深入了解其来龙去脉,必要时还应追溯到最早的起源;同时,也要注意其发展演变,注意收集新的见解和不同争论。

积累的方法多种多样,—从形式上分,有笔记本式和卡片式;从内容上分,有笔记式、摘要式和综述式。

一、笔记善于读书的人都十分重视记笔记。如果读书不作笔记,那么,书中蕴藏的知识,就不能被吸收,就会落入人们思维之外。

历代医家都是十分重视记笔记积累资料的。明代名医王肯堂花费十多年时间,博览群书,认真收集资料,写成《证治准绳》。清代张璐为了撰写《张氏医通》,参考了60多位医家100多部著作,积累了数十万字的资料,历时50余年而成。这样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

笔记的内容又可根据不同需要和不同内容,一般分为阅读笔记和心得笔记两大类。

(一)阅读笔记阅读笔记分为多种形式,这是在阅读过程中记下所读内容的笔记。 一种是当你读到某一著作时,认为对自己很有用,但当时来不及一一细读或写下心得时,可先记下有关书名以及书后所附参考文献目录,标明出处,便于以后查找利用。这叫索引式笔记。

一种是把原文中某些重要句子原封不动地抄下来,便于以后引用。这种引语必须绝对忠于原文,防止断章取义,并注明出处,以便查考。这叫引语式笔记。

另一种是当你读完一本书后,对作者所论述和探讨的主要问题,按作者的思想脉络,加上你自己的理解,用简洁的语言或条举的形式依次记载下来。这叫提纲式笔记。这种提纲式笔记不同于目录,好的目录可成为提纲的重要内容,但一般目录都过于筒略,提纲式笔记中还需要记载各章节中所论述和探讨的问题及其主要论点、医案等,并加上自己的评注。

(二)心得笔记心得笔记不同于阅读笔记,它不是简单地摘录原文或写下提纲,而是记下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这不是一般资料的简单积累,而是凝聚着自己的新认识和新见解。好的心得笔记往往是酝酿一部著作的雏型。清代尤怕在《医学读书记》“自序”中写道:“予自弱冠,即喜博涉医学,自轩歧以迄近代诸简,虽所见末广,而日月既多,卷性遂成。”由此可见,写心得笔记是积累资料的重要方法。

心得笔记的写作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种是在阅读中及时写下的简单心得体会,或作注释,或作考证,或提出质疑,或对不同见解提出批驳。这叫批注式笔记。古代医家常将它写在所读书的天头处,故又称“眉批”。

一种是读了别人著作后有感而发的创造性思维的记载,这是读书笔记中最重要、最难写的一种,通称札记式笔记。这种札记式笔记实际上是一种创作,是对原作融会贯通后,写出的有一定见解的心得体会。要求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无论是发挥或辩解,都要有一定深度,并要有新意,要善于捕捉读书过程中间现的思想火花,要敢于大胆地探索,想前人所未想,述前人所末述。

二、摘要摘要是对原著融会贯通后,按作者的思路和章节结构,用简短扼要的文字加以浓缩而成的。要求用很少的文字表达最主要的内容,必须达到高度简练,但又必须能把作者的主要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重要的发现,精彩的论述以及必要的事实、数据和最后的结论等全部包括进去。因此,这不是随意的摘录和简单的重述。根据不同的需要,摘录又可分为多种形式:

(一)重述式摘要这是对原作内容的扼要重述,一种是逐字逐句摘录原作中的重要

章节或医案、处方等,叫节录式摘要。这种摘要要求内容绝对准确,忠于原作。摘录经典著作原文,应找可靠版本,并标明出处。

一种是引用原作中的字句和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的摘要结台出处。一种是引用原作中的字句和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的摘要结合在一起,这叫带引语式重述。这种重述,引语部分要加引号,不得随意改动。

一种是对原作领会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原作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内容,这叫不带引语式重述。这种重述融会了读者自己的智慧火花。但应注意对作者的论点不能随意发挥,更不能断章取义地曲解,要保持作者思维的逻辑结构,必须忠于原作。

(二)主题式摘要这不是一本书或一篇论文的摘要,而是按同一主题将有关资料汇集在一起的摘要方法。例如,有关中风的论述,有专著,有论文,有国内的,有国外的,把这些资料集中起来,按同一主题(还可再分若干小的主题)作出摘要,就是主题式摘要。这种摘要可根据某一本你认为最精彩的著作为主,辅以其他摘要。这样,把同类问题的摘要汇集在一起,更便于比较研究,防止不必要的重复。但一本书或一篇论文往往不止一个主题,可能包括多个主题,适合多方面利用。对这类综合性或通用性较强的摘要,可按原著先摘录下来,然后分别标出几个不同的主题词,以便分别在不同方面利用。这又叫综合性摘要。

阅读与积累

文献阅读与翻译

一年级阅读与积累

阅读与积累计划

阅读文献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积累与运用2

三年级阅读与积累教学计划

舞蹈文献与教学法2

中医文献阅读与积累2
《中医文献阅读与积累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