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联系和区别

发布时间:2020-03-03 01:40: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联系和区别 歙县桂林中心学校:郑效仪

一、观课与听课的联系和区别:

1、观课与听课比较,虽然听课也涵盖了观察,但“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所谓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

2、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

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

3围绕观课目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使观察问题有全面的把握,在观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议课效益;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前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

4、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

5、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的最后。

二、议课与评课的联系和区别:

1、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评课者一般会说:“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问题……”

2、议课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地交流;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课的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

3、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课的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作课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4、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而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 案例分析:

某老师在接到上课的通知后,认真地分析了教材,写成教案后,试教一次后修改教案。

课前,某老师用几分钟时间与学生相互介绍了一下。之后开始上课…。 学生下课到校园里玩去了,教师们开始评课。 “课堂上学生活动太多,而学习中读的时间太少”…。

但是,某老师仍然有几分自信,某老师更加迫切地希望教研员能进行一些点评,要知道专业引领、专家的评价对教师的帮助最大。 教研员终于开口了:“这节课应该这样…”。

听着教研员的发言,某老师的头发蒙。鼻子发酸,一丝丝苦涩不断涌来。

评论结束了,这时,刚才上课的学生一拥而入包围了某老师:“老师,给某老师签个名好吗?

没有想到,最后还是学生温暖了某老师的心……

该案例对其他老师更多的是听课和评课,所以他们对某老师造成的是伤害。而且他们不能取长补短。教研员更多的是观课和议课,他对某老师更多的是帮助。这一点可以从学生要某老师签名得到肯定。

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等都是感受的对象,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好像有“主”“客”之分,这个“客”在评课活动中往往处于“被评”的地位,有不知所措的现象;“议”是听课的老师与做课的老师一起围绕共同的话题积极互动、平等交流、彼此接纳;“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

“评课”活动主要将教师的“表现、展示”作为做课取向,授课教师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教学为主要做课取向,研究主题是针对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出现的,献课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以此为平台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鼓励教师不要害怕出现问题,出现了问题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共同解决。

-“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容易面面俱到反而有如蜻蜓点水,重点不容易突出;“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表面现象,深入课堂事实,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

“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沦,作判断;而“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那么议课是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教师实现自身的解放。一个“观”字,提醒我们要全面收集课堂信息,用心感悟课堂,观课时要思考课堂上师生教学行为、教学理念与教学效果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获得“教学经验之思”;一个“议”字突出了教师的专业主体地位,锤炼教师的研修能力。“议课”要用平等交流的态度,用“同在共行”的方式,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议出学习效果与教学假设之间的联系。

也谈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比较

“ 观课议课”的盛行,似乎要把传统的“听课评课”扫地出门,轻者认为二者有“质的区别”,重者则列举出了“听课评课”的“N种罪”。观课议课的倡导者陈大伟老师也认为,“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只是换了一个词语。”

仔细研读《怎样观课议课》第三节《什么是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比较》,我并不觉得“观课议课”之说有多大的魔力,更不敢奢望一个词语的改变能包治百病,能根除“听课评课”的“N种罪”(如果“听课评课”真的有罪的话)。

首先,把“听课”改为“观课”,只是一个文字游戏而已,而且未必是高明的文字游戏。

“听课”与“观课”,二者的侧重点确实有所不同,各有其范围。“听”重声音,“观”重形象,但理解“听课”与“观课”这两个词,是不能仅从字面去理解的。认为“听课”只是用耳朵听,“观课”需要运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要么是完全不了解“听课”的实际现状,要么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故意玩弄字眼。硬要如此理解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说“观课”只是用眼睛看呢?

其实,“听课”的内涵比“观课”要广,包含了“观课”的含义。“听课”的适用范围更广,不仅可以用于小学课堂,也可用于中学、大学课堂,而“观课”,到中学、大学课堂,可观的恐怕是越来越少了吧。

其次,把“评课”与“议课”对立起来,更让人觉得有些牵强附会。

认为“评课”就是“比较和判断”、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有统一标准,没能体现平等对话,而“议课”是讨论问题、平等交流、探讨有效教学的多种可能,这种逻辑思维与把“听课”“观课”对立起来是相似的。“评课”有以统一标准进行的水平性选拔性评价,也可以包含“议课”的发展性评价,需因不同的评课目的不同的评课场合采取不同的评课方式。

不把握正确的教育理念,不努力提高思维水平,以为更换一个词语就能有效改进课堂教学,世上有如此简单容易的事么?

《怎样观课议课》陈大伟

本文作者长期从事教师培训工作。2005年,他开始以“观课议课”,而不是“听课评课”的方式与中小学教师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是,在2006年4月出版了《怎样观课议课》一书,提出并详细阐述了“观课议课”的概念。他认为在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中,传统的“听课评课”应该改为“观课议课”更合适,后者强调的是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

对于观课议课,目前我这样界定: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

就其性质,观课议课是这一种研修活动。研是对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认识实践中教育活动中诸种因素和诸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并用取得的认识成果改进实践,提高行动的质量和水平。修是修养,“修以期其精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目的在于自我充实和完善。研修是什么呢?从目标上,它是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一方面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抓手,以参与问题解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变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前提,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研修是“成人”与“成事”的统一,让教师解决自己的问题,让教师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终极目的看,观课议课就是为了人的幸福,一方面通过改进教学,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幸福生活。 怎样理解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关系?

曾经有朋友提出“用观课议课取代听课评课”的说法,我不太赞成这样的理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犹如铅笔与毛笔,各有各的表现力,各有各的使用场所:

评课适合需要用在需要做出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比如,学校实行绩效工资了,这要和课堂教学水平挂钩,就需要对课的水平通过“评”的方式分出等第;另外,优质课竞赛和其它涉及选人和判断人的问题,评课也是一种合适的方式。所以,评课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取代。 如果需要研究课堂上的问题和发展教师,则“议课”的方式更好,在《静悄悄的革命》中,佐藤学有这样的观点“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论,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评论只会彼此伤害”。与“听课评课”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生活性、普遍参与性,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这种意义上,在校本的基于研究和改进的教研活动中,观课议课可能会成为方向和趋势,对此我还有一点信心。而且我相信,在通过观课议课获得更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后,参与赛课也就更容易取得优秀的成绩,这会是观课议课对评课活动的一种贡献。

说了这么多观课议课的好话,但我必须承认,观课议课提供的只是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它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同时,尽管这种方式和途径与现在的评课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对这种方式的运用效果却取决于运用者的水平。犹如原来大家只用铅笔,现在多了一种毛笔,虽然教给了磨墨的方式,教给了握笔和用笔的方法,但是成为画家、书法家,还是只会在自己脸上画花猫?则完全靠自己了。我想说的是,对于老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观察的角度,找到解决和引起讨论的方法,委实不是一朝之功。

曾经有朋友问我观课议课和精细化的课堂观察的区别和联系,我首先要说,我很敬佩做科学分析和精细研究的老师们,他们的工作是很基础的工作,是奠基性工作,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常常给我启示,我常常向他们学习,我要对他们表示感谢。

如何表达其间的区别呢?可以说,课堂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研究课堂教学时偏执一端无疑是片面的,最好的办法是恰当好处地兼顾,但这只能是一种理想,在具体实践中总会有所倾斜。在科学和艺术的权衡中,观课议课更靠近艺术的一侧。这样,在研究课堂教学中,我没有(当然也有自己水平能力有限,做不下来的缘故)走条分缕析的科学分析道路。在看重具有意义的情境和故事,看重师生的状态和感情,观课议课大致是走整体感悟课堂的道路。齐美尔说:“在连接两只眼睛的直线上,目光承载着自己的个人人格,自己的心情,自己对对方怀有的冲动。”[1]对于他人目光的解读,观课议课采用的方式是将心比心的整体感受和领悟。另外,向中小学教师推荐观课议课,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中小学教师缺乏技术分析的条件和精力,在中西部和一线教师接触时间多了,我知道难度大的事情他们做不下来,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坚持。

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联系和区别(定稿)

举例说明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联系和区别[优秀]

观课和评课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

从听课评课走向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并行不悖

如何听课和评课

听课议课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学习体会

听课评课

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联系和区别
《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联系和区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